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推荐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99888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推荐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一篇】

我知道家庭的琐事让你们感到十分的烦恼,但槃不了事俗的压迫,每天早出晚归只为了让孩子过的更好,而不持辛苦的劳者着,我清楚的明白是你们辛勤的劳动,落大的双手,双角的渐白,维持着家庭的重担,但孩子的不懂事,不成熟却让你们煞费苦心,形成了一道无形的琐,我感到过爹妈的心是冰凉的,是无耐的,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一切,(哥哥为人处事方面的不放心,我的不懂事),爸,妈,我想大声的对你们说,我爱你们。

由于我的学习问题,让你们在此花了一大笔的冤枉钱,我真的难过,但我想我会会用自己的努力来挽回那损失,经常告诉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要我一心好好学习,但我想说的是我自己的想法较多的人,叫我做到这一点,我实在无法实行,我记得我说过以后会听你们的,但不知道对于这件事是不是觉得我食言了,希望也能理解我内心的想法,所以我想说的是,对不起,或许我又让你们失望了。

相信一切的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地。

最后想告诉你们的事,在学校学习,生活方面都很好,与老师,同学这间相处也很融洽,希望不要担忧了,相信我有能力处理好的,还有就是希望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了,儿子会想你们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二篇】

一类孩子的聪明,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学习上,学习成绩好,考试的分数高。这类聪明的孩子,往往容易被父母和教师所发现和重视。

另一类孩子的聪明表现在能当“孩子头”、“孩子王”、“班干部”。这些孩子的聪明在于他们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钻研能力等,这些就是“多元聪明”的孩子。

但是,这类聪明的孩子,往往不容易被父母和教师所发现和重视。

孩子聪明父母该做些啥

近年,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单单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选拔优秀的孩子。那么,就有可能使大约70%左右的具有高度独创能力的孩子落选。

这一点,应该引起广大父母、教师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为从我国现在的实际状况来看,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较为严重,往往在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上,学习成绩抓得紧,而对孩子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常常就不太重视,这对孩子将来进入社会是不利的。

为此,我们更应提倡和强调培养“多元聪明”的孩子。父母必须懂得:孩子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使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

说起孩子是否聪明,许多家长就会想到智力测验。有不少家长还带孩子到过不同的机构做过智力测验和咨询。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并以此判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实际上,对儿童的智力测验的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孩子的智力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远没有最终定型和完善,一次智力测验的分数不能说明孩子智力发展的真正水平,更不能以此预见将来孩子智力能达到的水平。

家长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孩子智力的了解应该比一次智力测验更为准确。那么,什么样的孩子聪明呢?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认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下面我们就从思维能力来看聪明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有一个四岁的男孩,在玩耍时将皮球掉到树洞中,无法直接拿出来,他想到了通过注水的方法使皮球浮上来,从而达到目的。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孩子就表现出了思维的灵活性,因为他能在短时间内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思维的灵活性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培养的关键是使孩子养成积极思考和爱动脑的好习惯。

思维的发散性是指能从不同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学生在解题时的“一题多解”就是一种典型的发散思维的训练。

如在一次试验中,一位五岁的儿童能说出“布”的三十多种用途和“水”的五十多种用途,表现出很强的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发散性强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想象丰富。因为想象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联想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特征的过程,也即是发散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积极性强的表现是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于儿童来说,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在同样的先天条件下,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高,活动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促进智力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而高水平的智力又会反过来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探索的兴趣。而几乎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导他们发展更积极广泛的兴趣爱好。

以上简单列举了聪明儿童所表现出的思维的特点。当然,大多数的儿童的智力都较接近中等水平,特别高与特别低的都只占很少一部分。

智力是在先天神经生理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儿童的活动发展起来的,所以,只要孩子的先天发育正常,通过家长在活动中的正确教育引导,相信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聪明的孩子。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三篇】

诗颖已经上三年级了,作为父母,十分希望她能够有出息。随着她的成长,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我一直努力探索。这次学校举行的征文活动,是我们家长交流育儿经验的好机会。

在教育孩子的成长中,关键是我们成年人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出生后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我们孝敬老人,孩子才可能孝敬我们;我们在挫折前充满自信,孩子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我一直尽力在诗颖面前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使孩子有好的品质,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诗颖还在幼儿园时,我就注意到了这点。要求孩子接人待物要热情,有礼貌,能够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如家里来客人时,要主动向客人问好,要使用礼貌用语。在家里孝敬父母,不吃零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倒垃圾,收拾饭桌,自食其力。孩子有浪费的习惯,及时予以纠正,使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还要学会礼让,譬如,要求她把大的水果拿给小朋友,自己吃最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等。上学后,我又教育她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久而久之,诗颖也就养成良好的习性,她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以上是指生活做人方面,至于学习方面,我是这样教育她的:

启发她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有些难以理解,我就深入浅出的联系身边生活实际个她讲解为:学习是生活所必需的,是掌握本领技能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得学习。学习好,将来的发展空间更大。渗透学习方法,养成好习惯对孩子至关重要,如课前预习,课后的及时复习巩固,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不搞小动作,按时完成作业等。我一直在培养诗颖养成这样的习惯。同时,我认为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她喜欢上学习,才会有积极性。

在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之余,也应适当培养特长。当我发现她在画画方面的喜爱与天赋,我便为她在少年宫报了美术兴趣班,希望能以此作为她的特长。

与孩子的相处对于培养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我一直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不拿孩子作比较

我不会拿她与别的孩子作比较,因为孩子没有可比性。生活在别人的光彩之下,是其一生中驱之不散的梦魇,可能永远也不能完全拂去羞辱和自卑感。拿孩子与他人作比较,只会削弱他们的信心。

(2)与孩子做好朋友

和诗颖在一起,我把自己当作她的好朋友,而不会摆出一副我是妈妈的模样。和她一起看书,玩游戏,看电视,听她说学校的事、同学的事,听她讲故事、唱歌。去认识她的好朋友,和她一起去关注学校的网站。就这样,我们成了真正的好朋友,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3)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诗颖小时候比较胆小,在家人面前,能说能唱;但在外面,她就会胆小,从不主动拉小朋友的手。为此,我对于诗颖平时的表现,总是多鼓励多表扬,让她树立自信心。

我还会在聊天的时候告诉她,她很棒,大家都很喜欢她,初时她会睁着疑问的大眼睛问我,真的吗?而现在,她会很自信地笑。

(4)批评孩子要讲究方法

小朋友毕竟是小朋友,很多时候都会犯小错误。只要发现诗颖犯错误,我就会严厉批评她,指出她的错误所在,同时会注意她的.面子。不要认为孩子小,说她两句无所谓,其实孩子也爱面子,也有自尊心,所以我不会在别人面前去骂她,凶她。我会拉她到一边,耐心地跟她说,让她清楚她哪里做得不好,哪里要改正,避免产生抵触心理。

这段时间在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感触很多,我明白: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希望我能象园园妈妈一样,做一个爱孩子的理性妈妈;也希望诗颖在我们爱的教育引导下,能象园园一样,做一个知理有德的孩子!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更加关心诗颖的学习与做人,配合好学校的工作。这次的征文,给了我们家长交流教育心得的机会,我是非常支持的。我想,学校和每一个家长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对于学校的教育,我想提以下的建议:

1. 在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前提下,也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 希望老师的讲课方式是生动的,上课有感染力,知识点讲到位。

3. 让学生有更多的运动时间,身体好了,学习才有效率。

4.希望每位老师都能用心教育孩子,多鼓励他们。

5.适当的良性竞争也很重要。

其实,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我还有很多话说,因为养活一个孩子很容易,但要养育一个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希望能与老师进行交流,不断改进我的教育方法,给诗颖的人生打好基础。

1、培养、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对孩子提出的一个个“为什么”要热心地解答和鼓励,千万不要嫌烦;第二,创造家庭学习氛围,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讨论问题,家长要做孩子的学习伙伴;第三,要求适当、始终使孩子有成功感;第四,引导孩子去发现学习方法,获得学习兴趣,如识字时让孩子用编字谜的方法记字,想像事物,联想记字,使孩子获得思维的快乐;第五,经常展示学习成果,为孩子开辟一个展示成果的家庭园地;第六,对孩子充满信心,及时用激励语言评价孩子的学习;第七,家长要经常坐下来,耐心地听一听孩子对学习的感受,孩子遇到学习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

2、培养乐于阅读的习惯:

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表明,可视化的信息(如影视、碟片等)阻碍孩子想像思维的发展。因此,家长应尽力培养孩子的文字阅读能力,引导孩子跻进文本的想像世界。比如在孩子还没有阅读能力的时候,每天给孩子读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产生读书的欲望。当孩子认识一定的汉字后,和孩子共读一个故事,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引领孩子走进文本世界。在家庭中,应该创造条件建立孩子自己的图书柜和读书角;经常带领孩子到书店买他感兴趣的图书,丰富图书的种类;鼓励孩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而且父母还要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感受,使读书和思考相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现在许多孩子没有这个习惯,经常丢三落四,很多时间都花在找东西上,白白浪费时间;学习用品总是由父母代替整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应培养孩子书本摆放得有规律,大本放下面,小本放上面。书的摆放秩序要固定,做到不看书包就能把要的书拿出来。每次作业后要把书本的角压平,长期坚持就会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

4、培养主动的学习方式:

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见解,自己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鼓励孩子多交学习伙伴,和同学共同学习,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和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鼓励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使孩子获得体验的经历,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和学习的能力。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四篇】

我们常看到,当播放一曲美妙动听、活泼愉快的音乐时,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他们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些孩子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有的孩子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孩子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感呢?乐感的培养不是三天二日之功,需要长时期的积累,要靠平时的潜移默化。

1、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培养孩子的乐感,听觉是关键。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乐曲(不是流行曲),每天早、中、晚播放三次,而且至少应持续五个月欣赏同一乐曲,也就是说乐曲大约要被欣赏四百五十次,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受到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选择莫扎特、舒伯特等名作曲家的曲子。

2、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感受力。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这就要靠家长去引导孩子感受它。例如孩子们喜欢的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这里就有一定的节奏。

3、培养孩子对歌曲和乐曲的能力。孩子年龄小,对一些复杂的情感不能理解,但对他们能感受诸如欢快的情绪,安静的气氛等。他们学唱了这样的歌曲或听到这样的音乐,经过家中发,都能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教孩子学唱和谐、明快,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歌,对孩子理解音乐情绪有一定的帮助。如《一分钱》、《学做解放军》、《爱护小树苗》等,随着那和谐、明快、动听的旋律直接渗入孩子的心扉,他们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受到鼓舞。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五篇】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文档为doc格式。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六篇】

给孩子过多的“赞赏”和“肯定”,让原本美好的鼓励变质,让孩子渐渐变得自以为是、自大,导致他们听不见去任何好的建议或是善意的批评,认识自己永远都是对的。所以,在正确的时间给孩子恰当的赞赏和肯定,才会培养孩子自信自立的好性格。

“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周末,朋友来家里做客,赶巧遇上儿子练琴的时间。

坐在钢琴前的儿子一脸不情愿,一首简短的曲子还未弹完,就开始找各种借口逃避练习。

这是他惯用的伎俩,当然我不会吃这一套。

在我强硬的态度下,儿子又哭又闹,最终还是坐回了琴凳上,眼中含泪练习今天的曲目。

朋友看不下去了,对我说了开头这一句话。

他建议我别逼孩子,应该选一件他喜欢的事情让他做,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而我想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适合成年人,更不适合孩子。

1

喜欢是本能,喜新厌旧也是本能。

让孩子练习钢琴并不是我的意愿,而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有天路过琴房,看见里面摆放的黑白钢琴,孩子驻足望了好久,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喜欢,想学钢琴。

我当时只当是孩子一时玩笑话,并没有留意。

随后的时间里,看见孩子模仿电视上钢琴演奏家弹琴的模样,我决定帮他实现他口中的喜欢。

从一开始的认真、热情,到两个星期后的抗拒,孩子对钢琴已经失去了一开始的兴趣。

所以才会出现我“逼迫孩子”的一幕。

“妈妈,我发现我不喜欢钢琴了,我更喜欢小提琴。”

面对孩子不断变换的喜欢,我是否应该选择妥协?

不!

我深刻地知道,即使我现在安排孩子学小提琴,放弃钢琴,指不定什么时候,孩子还会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小提琴,更喜欢某某。”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同时,喜新厌旧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今天说喜欢这个玩具,明天看见别人手里的玩具,发现自己好像更喜欢别人的。

如果父母一味纵容孩子的“喜欢”,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长,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喜欢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如果凡事按照本能走,那么人人都可能是失败者。

为人父母,不应是纵容孩子的本能,而是应该想着如何将本能变成孩子的技能。

2

强者谈坚持,弱者才谈喜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而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甚至为人处世上的“强者”。

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更多时候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

要想孩子不被现实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名强者。

而强者最大的品质就是遇事坚持。

强者不会因为一句不喜欢,就否认掉自己地努力,就不作为。

好比如你去随机采访一名在校生,询问他喜不喜欢上学,相信大多数孩子的真心话都是“不喜欢”。

既然不喜欢,为何还要继续呢?

不可避免,其中有父母的逼迫,但更多的孩子心中却很明白,不喜欢,但是必须坚持,因为读书是自己当下所能选择的最直接的出路。

那么多学霸的成功,大部分不是说因为喜欢学习,而是坚持学习。

周杰伦曾透露,正是因为妈妈叶惠美“逼迫”自己从小坚持练习钢琴,才成就了如今的周天王。

强者讲的是坚持不懈,而不是喜欢与不喜欢。

要想孩子将来有所成就,父母就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坚持自己的“喜欢”。

3

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舍得让孩子吃苦。

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道:“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刚好,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占据其中两项,快乐教育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还小,应该让他开心快乐地成长。

因此,孩子身上的特点,无论好与坏,父母都理所应当地将其归为天性,似乎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

“孩子嘛,就应该快乐地成长!”

父母不知道的是,这一句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吃苦,喜欢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恰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唯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如果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主动选择吃苦,大部分孩子都想要舒舒服服成长。

一旦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

绝大部分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孩子,当面临人生窘境的时候,都会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埋怨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放养,不管不顾。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因为身无一技之长,曾埋怨妈妈刘梅不给自己报兴趣班: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刘星所提出的悖论,恰恰反映了“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

父母所认为的释放天性,放任孩子成长的行为,无异于在断孩子将来的后路。

按照自己喜欢方式成长的孩子,身无技能护体,将来就会寸步难行。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未来可以走的更加顺畅,就要逼迫孩子一把,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孩子小,本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的好坏,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害。

这时候,父母就必须起到引导作用,逼孩子一把,先苦后甜,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

都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心狠。

狠狠地逼迫孩子学习,而不是让孩子释放天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成长,其实是对孩子将来的负责。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如果按照孩子的本能,任由孩子用喜欢的方式成长,就像提前埋下的地雷,总有一天会以悲剧收场。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七篇】

1、孩子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大脑走私,或在课堂上做小动作问题。

非常正常。任何人的精力都不可能一直集中的,孩子的注意力大约只能集中15—25分左右,所以我们一节课安排45分钟,要有前导、正题、练习、作业,还要穿插一些能够调节气氛的东西。所以,你的孩子没有问题。当然,如果他整节课都不能好好听,这就需要调整了,主要是他读学习的态度和目的的培养,所以我们小时候学一句话叫做“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这个如何调整就不是几句话可以完成的,我先帮你分析原因。(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铅超标等原因引起的多动症。这种可能性较小)。

2、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做题速度慢问题。

这也是习惯的养成问题,跟孩子沟通“效率”,回到家里边,可以吃点点心或水果,稍作休息之后就要开始做作业,做完作业才可以玩。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也有可能回家先吃饭呢。但是,要玩或者看电视应该以做完作业为前提。而且跟孩子讲,不仅要做得快,更重要的是做得对,做完了要检查,只有符合要求才算做完了。每天给他重复一个概念“多快好省的完成作业,就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玩和看电视的时间”。只要家长用心,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3、孩子学习记忆能力差,对所学的东西总记不住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主要靠死记硬背。所以,父母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多帮孩子进行理解性记忆,给孩子一定的思路。当然,如果父母做不到,可以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或者找老师帮忙,或者请个好家教。

4、孩子做题独立思考能力差,总爱问别人,甚至做题总抄别人题的问题。

这和2、3类似。沟通,讲清楚利害关系,不断重申,监督。慢慢地调整。本质的原因在于孩子小时候家长没有进行很好的早教培养,孩子的独立自考问题的能力没有的得到培养。

5、孩子接受问题理解问题能力差,三遍两遍讲,他总是难以学会问题。

这个主要应该是方法不得当,孩子态度不认真,父母要学习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改变孩子的态度。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八篇】

孩子就喜欢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是父母引导孩子学习的有利条件。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

2.让学习变得有吸引力。

父母要认真地听孩子讲述在学校的见闻,有意识地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这样就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意识,即学习是愉快的、有趣的。

要鼓励、支持孩子在学校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如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参加学校的课余活动,这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孩子不能参加课余活动,成天捧着书本,就会感到学习是枯燥的,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孩子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家里,家长自然要监督孩子尽快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好,使孩子养成回家后马上复习当天功课的习惯,这样容易巩固已学的知识,孩子会产生一种学习有收获的喜悦心情。

家长应妥善安排孩子的学习和娱乐。既要保证孩子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要让孩子有玩的时间。当孩子完成了作业,引导孩子听听音乐、学学绘画、练练书法,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既使孩子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孩子养成讲求效率的习惯。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九篇】

一、最重要的育儿技巧:

自我管理。家长首先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不要对孩子撒气。

可以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干预,但是要保证自己的情绪不要失控。确保精神饱满,以更加同情的心态关爱自己,这样对孩子就会释放更多的爱和同情。

一定要牢记,无论家长做什么,孩子都会模仿,包括大声吼叫、对自己的消极评论等。

二、最重要的育儿责任:

做孩子的支持者,不要放弃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着一朵没有盛开的鲜花吼叫,而是会给它浇水施肥,耐心等待开放的时节,养育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要赞赏孩子,对他的要求做出反应,每个孩子都需要有父母百分之百地支持自己。支持孩子并不意味着他永远正确,只是表示他永远值得父母的付出和努力。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份爱,都会收到积极的回报。

三、最重要的育儿秘诀:

避免惩罚。惩罚只能让孩子的行为越来越糟糕。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善于体谅他人,避免惩罚是最重要的原则。

家长不要惩罚孩子,而是要循循善诱,对孩子的行为设定限制,并坚定的执行。

四、孩子最重要的需求:

父母可以专心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孩子能够管理自己行为的前提,是要有能力管理行为背后的情绪。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的臂弯是安全的港湾,他可以在那里尽情哭泣或者发怒,而不会被家长制止。与哭泣一样,笑声也可以缓解紧张。

所以,与孩子一起玩耍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表达恐惧和挫败感。

如果孩子在年幼时的情绪得到接纳,他就能尽早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五、孩子渴望家长的理解:

他还是个孩子,已经做出了最大努力。家长要期望孩子的表现符合其年龄段特征,不要苛求完美。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不断发展变化,大部分不当行为都会随时间消失。家长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他还是个孩子,只是做了这个年龄段会做的事情。

六、最有用语录:

不要带个人感情色彩。不论孩子做什么,家长注意到自己要发火时,一定要提醒自己以平和的态度做出反应。

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家长,而是为了孩子。他还不成熟,正在尽最大努力学习和成长,但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平时家长要学着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这样做会有效避免和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在权力斗争中,没有获胜者,家长不要固执于正确与否。

七、局面难以控制时,请牢记:孩子的所有不当行为都是因为他们的基本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家长要满足孩子在睡眠、营养、放松、拥抱、亲情、乐趣、掌握和安全方面的需求。

让孩子预先知道家长对他们的期望,然后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八、最优秀的育儿专家是孩子。

家长要让孩子展示出他的需求,并且用心倾听孩子。心甘情愿地改变自己,不断成长。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会发现和孩子一起变化的过程非常美好。

九、唯一永恒的规则是变化。

在孩子那里,昨天行得通的做法,明天就可能行不通。

因此,家长的育儿方式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每位父母都拥有完美的孩子,他们都能让家长了解自己需要知道的东西。

十、最重要的规则:

始终与孩子保持沟通,永远不要放弃对他的爱。孩子配合家长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爱自己的父母,希望让父母高兴。

家长也应该刻意的保护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这是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唯一途径,也是孩子最需要的。这种亲密关系值得家长为孩子付出所有。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品质【第十篇】

带孩子去医院打针,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提前给他们打好预防针,但要注意语气,如我们要去医院打针,会有点疼哦。家长要将准确的信息解释给孩子听,包括我们在做什么,以及这么做的原因。

激发孩子内心的自我价值感

两岁以后的孩子有了自我价值感,当孩子打针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能坚持吗?能坚持的话就坚持,如果忍受不了可以在妈妈怀里哭。当妈妈这样说的时候,孩子内心的自我价值感就已经在升级,他会感到安慰,并选择勇敢面对。

探询对比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孩子已经对打针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那么家长首先要停止使用诸如“不听话就带你去打针”的话语来吓唬孩子。其次,要加以鼓励,如,妈妈知道打针会疼,但是如果你选择了打针的话,你的病就会好的快些,这样你就可以跟着你的小伙伴们一块儿玩了,你觉得呢?我们还是打这一针吧,妈妈知道你是勇敢的孩子。让宝宝的恐惧一点点消失,直到他不再害怕打针。

我们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发现有的五六岁或七八岁的大孩子同样闹得很,家长拿孩子没有办法,然后家长就威胁孩子不要闹,如果孩子还闹就真的打屁股了,孩子会更加哭闹得厉害,像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大孩子之所以表现出如此怕看病,怕打针,我想是家长在孩子小时候生病时没有正确引导造成的。

现在乐乐二岁多,去看病,包括看到医生都比他一岁半那时好多了,看到医生也不怕,也不闹了,还笑眯眯的,主动配合医生做检查,抽血也不哭了,还对医生说,阿姨要找准虫虫哦。(也就是血管的意思,我们平常形象地描述为虫虫似的血管)

当一岁多的孩子生病的时候,一方面孩子还听不懂话,另一方面孩子肉多,血管细,不好找,打针如碰到经验不丰富的小护士一般要扎好多针,这对孩子是一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本来孩子是不怕打针的也会被折腾到怕打针。大人打针如果被扎五六次、七八次才扎中,估计也会又疼又气。乐乐一岁半那次发高烧打针被打怕了,所以那时起孩子很怕看到医生,怕打针,怕进医院。这以后,我们平时有意识地给孩子灌输看病的知识。孩子大了一点懂话了,我们教他不用怕医生,医生是给小朋友治病的好人,教他如何看自己手上的.血管,如何配合医生找血管,给孩子看《天线宝宝》或《巧虎》中关于打针的故事,边看边教他上述这些道理,别以为孩子听不懂,他可懂了,一定要耐心对孩子反复讲解这些,让他逐渐树立对医生正确的认识:医生是好人,是治病救人的好人。时间长了,孩子就不再这么害怕了。而且孩子生病到了医院,看到医生也要这样说,帮助孩子回忆绘本或动画片里小朋友勇敢看病的片断,鼓励孩子,孩子就不怕了。要诚实对待孩子,告诉他,针扎进肉的时候会有点疼的,如果觉得疼就哭两下吧,但不疼的时候不用再哭了,允许孩子疼的时候去哭,这样反复教育后,孩子就不再惧怕看医生了。

有的孩子三四岁或更大还很惧怕打针和看医生,多半是被家长或是老人吓得,比如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就说,不听话就带你去看医生,不听话就给你打针,这种教育是错误的,会加重孩子惧怕看医生,到了医院,家长又说,打针是不疼的,不疼,不疼,不要哭,这些话都是不真实的,所以,孩子最终会不相信家长。以上这些错误的教育会使孩子越来越害怕看医生。打针没有不疼的,只是看你对疼的感受能力如何。我见不少大人抽血时都会皱一下眉,挤着眼,或是不敢看,更何况是个孩子。所以,家长一定要诚实对待孩子,有同理心,孩子才会变得更强大。

乐乐今年1月生病抽血时,旁边都是大人,他们一看乐乐坐过来了,就说,来个小朋友,估计哭得厉害。结果乐乐没哭,大家都说这小家伙好勇敢,乐乐就对大家说,都要勇敢哦,不太疼的,把大人都逗笑了。乐乐说的这些话其实是我们平时说给他听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教什么,孩子就会学什么。

我记得有一次看门诊,一个妈妈带着他儿子,那儿子闹得,一个楼道就是他在哭,这个孩子看上去有四岁多了,个子也大,妈妈抱起来很费劲,孩子不想看病,就使劲地哭闹,这个妈妈也很烦燥,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而且很严厉,妈妈实在拧不过孩子,就一下把孩子放下来,打屁股,那孩子哭得更凶,其实孩子也可怜,生病不舒服很难受,加上惧怕看医生,家长又烦燥,不会安抚,够家长累的,也够孩子难受的。乐乐就很好,排队等医生的时候在楼道里散步,走来走去,还找其他小朋友玩,人家咳嗽,他过去说,你生病了吗?我也生病了,来看医生,或是找他喜欢的小朋友主动和人家接近,套近乎的感觉。所以其他父母都说,我儿子不像来看病的,像来逛公园的。

看医生的时候,他现在会配合医生张嘴,啊。。。。。。医生也不用拿小木板按着舌头看嗓子了。他还笑呵呵的去逗医生,模仿医生说话。要知道,我儿子一岁多的时候看到医生就哭的,有今天这结果这是我们后期影响的,并不是孩子天生的。

乐乐还有个大优点就是吃药很好,很苦的中药都能喝,喝得干干净净。这也是我们正确引导的结果。有些孩子难喂药,我估计小时候是被家长灌怕了。他一开始一岁吃过一次药也是很难喂,喂多少吐多少。后来我买了个绘本,讲看病的,画得很生动,小朋友嗓子里有很多卡-通的丑丑的细菌,然后吃下去的药变成了勇士,拿着刀杀细菌。我就教他看这个书,生动地讲给他听,他就懂为什么要吃药了,而且每次吃都说,是杀细菌的,苦的药是杀细菌的。包括看医生张嘴巴也是为让医生看清楚嗓子里有多少细菌,医生好开药来杀细菌。我还和他讲,如果药能把细菌杀死就不用打针了,但是如果细菌太多了,药杀不死就只能打针了,用最厉害的针把细菌杀死,男孩子本性都有那种勇士精神,平时潜移默化地教他,他听多了就接受了吃药和打针的事实了,会很配合。

其实我觉得养孩子,不要把孩子当成小孩子去养就好了,要当成小大人来养,尊重孩子,蹲下来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就会听大人的,懂道理,不会瞎胡闹,或是没有规范。我们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去发挥他的本性,比如,乐乐好动,喜欢唱歌,跳舞,他喜欢给小汽车洗澡,喜欢玩水,这些都随他去,不限制他。

而且我们不强求孩子一定要去认得多少字,会背多少诗,我们真的是顺势教育。他想认字的时候我们就跟进他,告诉他这个字是什么,而且他记忆力好,讲一遍都记住了。没有刻意去教他,全凭他自己的兴趣和认知欲望来,所以孩子没有压力。乐乐虽然还没上幼儿园,但会唱很多歌,会跳舞,会讲小故事,会手指谣,这些都是在家长高质量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9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