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汇聚【精选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汇聚【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一篇】
所谓“自理习惯”,也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自理可以包括多方面的自我管理,比如学习、生活、卫生、劳动等等。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从学前到小学,是培养孩子自理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面临着心理上、生活节奏上、活动重心等方面的转折。自身角色的变化,使孩子的成长翻开了“新的一页”,此时,孩子尚没有形成小学生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家长如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培训孩子的自理习惯,定会收到事半功俗的效果。
那么,家庭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来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呢?
家长一方面要改变自身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多过细的做法,扭转孩子的依赖心态;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要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让他认识到,他现在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子了,而是一个光荣的小学生了。作为小学生也要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同时,在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坚持自己穿衣、吃饭、刷碗、叠被、整理学习用品等等,这样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识就会不断加强,自理习惯也会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步形成。
往往无秩序的生活、无计划的学习、无主次的'活动都与缺乏时间观念有关。好的习惯是与较强的时间观念分不开的。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习惯的同时,必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家庭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到校上课,按照完成家庭作业,使孩子逐步学会在时间的制约下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回家后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最初,孩子并不知道在家里如何学习,这就需要家长培养习惯于良好的始端。家长就要从孩子开始正规学习的第一天起,对孩子的家庭学习提出严格要求。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准备好所需要的学习用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作业要写得整齐、工整;做完作业后要自己整理好书本等。在此要求的基础之上,家长要侧重帮助孩子掌握好家庭学习中的四个环节,既复习、作业、检查、预习。复习就是把当天所学的知识重新过目一遍,找出重点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然后把写完的作业仔细检查一遍;最后,把下堂课要学的知识预习一遍,对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字典来掌握,对不懂的问题做上标记,以便在下堂课上注意听老师讲解。为了帮助孩子掌握这四个环节,开始时,家长必须同孩子一起一步步进行。在孩子熟悉并掌握了复习。作业。检查和预习的方法后,家长要经常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督促和指导,使其逐步形成稳固的习惯。据有关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一旦形成“复习、作业、检查。预习”这样一个家庭学习的习惯模式,不仅会促进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二篇】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试到成功的滋味。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会有进步。比如,当孩子的语文好数学差。做功课时就让他先做语文作业再做数学作业,这就是以点带面的方法,如果程序相反,不仅数学做不好,语文也不会有进步。在做数学作业时,也要让孩子先做些简易的题目,然后再让他做些较难的题目。在考试时,也要告诫孩子要先易后难,这不仅能增强信心,还可克服考试恐惧症。一般是先将试卷大体看一遍,先做容易的试题,再做难的试题。由于可消除考试中的精神紧张,做起试题来就比较轻松自如,常可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这就是尝试成功法的一种学习方法。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水到渠成”。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如果逼的太紧的话,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思产生反抗情绪,因而是变得善忘,会一下子把刚学会的东西遗忘掉,要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在被夸奖中长大的,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因为称赞对孩子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对于孩子的错处不要过于批评,因为过多的批评,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表扬为主的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这是表扬的一种学习方法。
防止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尤其是防止产生逆反心理,是父母教导孩子学习必须严加注意的问题。如果孩子产生了反抗心理,连进取心都没有了,哪里还谈得上有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将孩子和别人相比较,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容易使孩子自觉放弃进取,这是防逆反法。
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7岁的孩子在家一次连续做功课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8-11岁的孩子不超过50分钟,如果忽视孩子的精力集中时间,强迫孩子长时间做功课,不休息,不活动,不仅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而且还使孩子对功课产生厌烦情绪,更谈不上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了,晚上学习不能太晚,保证睡眠时间9个小时,这是时间控制法。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去参观动物园、博物馆和图书馆等等,这是内驱法。
在孩子做功课时,不要让孩子依赖父母的帮助来解决困难,而要让孩子自己从经验中吸收教训。例如,有困难的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使孩子养成依赖性,更要孩子明白做功课是他的责任。这是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这是学习目的教育法。
孩子在做功课时,家长不要大声说话,看电视等,最好有个专门做功课的地方,专门的桌椅,孩子对这个角落有归属感和占有感,这样,孩子做功课时才会更加专心这是排除法的学习方法。
要使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父母必须做孩子的榜样,先让孩子看到父母很喜欢看书学习,求知欲很强,不断学习,或者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的事迹,鼓励孩子,这是榜样示范法。
伟大的导师恩格思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就是荒唐。所以我们必须要制定学习计划,按照计划学习学习效率提升几十倍,可以制定月计划,一周的计划,一天的计划,甚至是每一课都要有计划,计划里要明确学习什么,学习的量多少,学多长时间等都要明确,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这是计划学习法。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三篇】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家长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每日生活的各个方面。父母应善于抓住每天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家长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培养者,是幼儿各种言行的参照物。所以,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就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如果父母对长辈很孝敬,吃饭时先把饭端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面前,那么,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会效仿父母的做法,对长辈尊敬孝顺。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使孩子在家长行动的熏陶、影响和引导下成长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2.防微杜渐,及时矫正
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他们的思想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虽然独立性开始增强,但判断是非能力弱,易冲动,易受外界影响。他们解读别人的言行往往是直接的,还不具备足够的把别人的言行经过头脑加工取其精华的能力,因此容易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纠正和引导,放任自流,必将害了孩子。有一位幼儿家长经常跟我抱怨说,他的儿子粗话连篇,令他头疼不已。后来经过了解我才得知,这名幼儿是因为看了电视里的古惑片学来的。也许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电视里的人说这话时很威风,于是就学着说。开头家长也发现了,但没在意,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孩子讲粗话就成为习惯。因此,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不良的言行,就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放任自流,这样容易把孩子带进误区。当然,家长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不能简单粗暴,急于求成,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防微杜渐,在孩子的不良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掐掉”。当然,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决不可“一刀切”,既有“收”,又有“放”——“收”其不正,“放”其所爱(好的爱好),让孩子沿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轨道健康成长。
3.善于总结,形成规范
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改掉或抛除不良行为习惯中养成的。所以,家长不但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要善于帮助孩子总结哪些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并通过举一反三,让孩子触类旁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坚持一次次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改掉不良行为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帮助孩子总结中,可以借助一些对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有帮助的活动,如通过讲故事等,为孩子提供学习的典范,帮助孩子分清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让孩子在头脑中自觉的摒弃故事中讲的不好的行为,留下好的行为影像,并再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慢慢地形成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教导孩子按照规范行为办事。此外,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孩子的言行,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持之以恒,不怕反复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经过孩子较长的实践过程。孩子在反复的实践中,良好的习惯和不良的习惯还可能会相互转化。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做好长期“历练”的心理准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三岁的小雨是一个吃饭还不大会拿匙羹的小女孩,每次吃饭都很慢,而且还有很多饭粒和菜掉到桌上。对此,她妈妈不理她,就在一旁看着她吃,不管她吃得多慢也不喂她。渐渐地,小雨就学会了自己吃饭,也不让饭菜洒到外面来了。如果小雨的妈妈不能坚持让小雨自己吃,那么现在小雨肯定还是一个还叫大人喂的长不大的小宝宝。家长不要因为怕麻烦就不让孩子锻炼,也不要包办孩子的言行,而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怕反复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人是社会性的。对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提醒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主动帮助他人,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应该从小培养的行为习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做事靠自己的意识。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北路小学校长沈广慧告诉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生活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但是实际上这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始自孩子的幼年。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四篇】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惜这种求知欲并不能够持续一生,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从小给孩子培养学习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习惯,帮助孩子更长久地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呢?下面几点建议可以供家长们参考。
方法一:让孩子生活在“书堆”里如果想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乐趣,那就让孩子生活在“书堆”里吧。孩子随时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所以,让孩子的身边充斥着不同种类的印刷品,报纸、杂志、书籍、辞典……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一个好方法。不要把你家的书籍放在高高的书架上,而是放在孩子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可以给他一些旧报纸、旧杂志,任凭他把它们撕得七零八落。
方法二:紧抓孩子的兴趣点尝试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和捕获孩子的兴趣点吧。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如果孩子喜欢飞机模型,你可以经常带他去科技馆,或者到图书馆里给他买一些有关航空航天的书籍、画册,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家长也不要对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失望或担忧,恰恰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爱好更能够维持得长久。
方法三:不要反复提问同一问题提问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但是家长们却常常反复提问一些常识性问题。孩子已经告诉过你这块积木是三角形的,你如果还要反复测试,他就会感到厌烦。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就不要总用相同的问题骚扰他,多提出一些有水准的'问题,即使有的答案家长自己也不知道,那也没关系。这正是向孩子示范如何学习的最佳机会。你带着孩子一起查字典、上网、逛科技馆,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获得答案的方法。
方法四:要学会放手很多父母在无意中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学习脚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经常跳出来说:“不对,你这样就错了。来,看妈妈怎么做!”但是很多东西不是用眼睛看看就能学会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但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就站在他身后,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提供帮助。虽然孩子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会碰壁,但是这正是他需要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够更长久地鼓舞他的学习热情。(科教)。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五篇】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习惯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下面是本站网友给大家搜集分享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汇聚【精选10篇】”,儿童处于心理发育初期,个性还没有形成,可塑性较强。如果在这个时期就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的劳动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学生的表率。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一种生动而有效的德育方法,对于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均起着促进和导向作用。以榜样引路,弘扬文明行为,抑制不良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榜样示范包括仪表示范、语言示范、性格示范、行为示范、人格示范等,以性格为例来说,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稳定情绪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班规是不行的。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我首先组织学生逐条学习,理解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文,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再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并实行定量与定级相结合,鼓励学生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做,并结合实际,提出“管好自己的生活”、“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学习”、“管好自己的手”等要求。要求学生把好人好事都记录在册,每周操行评比一次,做到公正、公平,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从“个别教育”入手,抓住一两个典型,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质熏陶。比如: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做到时时讲、日日讲、月月讲,以防为主。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树立善于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的意识。形成维护集体,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培养高度的主人公意识。同时还应培养小学生在突发事故中的应变能力,以便使突发事故中的各方面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期模仿力最强,所以教师应注意班风的建设,如果说学习成绩是一个班级的生命,那么良好的学风将是它的保障。所以,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过去,做到心中有数。在排位置时,做到让先进带动后进,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于极个别“顽固”分子,可以采用四周包围策略,当他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再则,良好的班风与建立一支关心集体、工作认真负责的班干部队伍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班级的干部,尤其是班长,是班级的主心骨,班主任应肯定他,做他坚强的后盾,给他加油鼓励,让他更大胆地开展班级工作。采用两周一轮换,人人都能当班长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次班长告诉我课间检查时被扣了分。原来是有两位同学不遵守纪律,还对班长说“谁要你管,你管得着吗?”这样的话,使得班级纪律一度混乱。得知这一情况后,我立刻找到那两名同学,与他们谈心,让他们思考这样做的不良影响,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无理取闹。
当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学生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他们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如果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这三者中,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有确定的教育内容,有一大批受过专门训练、懂教育、懂学生、知识丰富、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手段集中,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
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但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增加学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六篇】
要舍得花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养成习惯。谁也不是天才,不可能不学就会。我们这些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做过的习题不计其数。简单地讲,要取得好成绩,数理化是做题做出来的,英语是背单词背课文背出来的,语文是多读多写出来的。时间是“抓”出来的,每天一个小时,可以干很多事。20分钟可以背30个英语单词,20分钟可以读1~2篇好的散文,我给大家算个数字:每天背10个单词,加上复习不超过10分钟,三年下来就是一万多,考托福都有富裕。有些事情你觉得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坚持做,积累起来,效果绝对超过你的想像。
第二讲究方法。
要少走或者不走弯路。你再用力,花的时间再多,如果方法不对,尽走弯路,效果也不好,还会影响信心,打击自己的积极性。怎么才能不走弯路呢?首先起点要对,养成一件事从开始就把它做正确的习惯,不要稀里糊涂,不假思索地就开始,等发现错了再改,肯定浪费时间。其次标准要高,养成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的习惯。比如学数学,学了概念和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会做题了未必能讲明白,如果你按照能参加数学竞赛或者能讲明白的标准去学数学,那么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的体会是,用高标准学习和用低标准学习所用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可结果却差很多。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七篇】
要想成绩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意识地养成。对于初人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
1.读书的习惯。
孩子人学后领到新书,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爱护书籍,不能随意损坏课本。除了督促孩子认真阅读课本外,还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课外读物,所选择的读物要与孩子的认识水平相适应,与学校的学习内容有联系。同时要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气氛、学习环境,并注意指导孩子的读书方法。对于初人学的孩子,家长最好抽空和他们在一起读书,指导他们学习掌握课文重点,理清思路。
2.写字习惯。
孩子在学校写字时,要求比较正规,一是要求正确,二是要求规范,三是要求速度。但是孩子在写字时,由于放松,,没有规则,造成孩子写字姿势不正确,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写字要严格地作具体要求,如握笔的姿势,坐的姿势,写字的笔顺等。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应该是身体坐正,本子(书)放平,做到三个一:一拳(身体离桌子)、一尺(眼睛离书本)、一寸(握笔处离笔尖)。开始学写字,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或练习的负担过重。(翻页查看更多关于学习习惯方法)。
3.做作业的习惯。
一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课外作业不多,但是由于孩子的自觉性差,仍需要家长加以督促和指导,重点是培养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1)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一放学,回到家后立即做作业,并一次做完,然后才让孩子去玩,即“做完作业再去玩”,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孩子在学校已紧张学习了一天,回到家中应适当地活动调剂一下精神,但不要过于激烈,否则容易疲劳。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可根据孩子在校上课的情况来定。一般来讲全日制学校,孩子的作业在学校即可做完.小学毕业班的孩子作业比较多,做作业时间放在晚上但不能超过两小时。
(2)要训练孩子做作业时专心的习惯。孩子做作业时,家长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这个环境最好还有点学习气氛。如家长看书、写字、读报等.使孩子在家庭学习的气氛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3)在做作业时。家长要求孩子把题想好了再做,养成先认真审题,后解答的习惯。字迹要端正,书面要整洁,不能因任意涂改而墨迹斑斑。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最大的敌人是粗心,发现错误后,要让孩子自己订正。家长绝不能以孩子小或怕吃苦而替孩子做作业。功课做完之后.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学习用具、用品,以养成孩子从小事做起,做每一件事要井井有条,有头有尾,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作为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中,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校生活的要求不断强化、不断补充,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一、合理优化教材,激发学习热情。
英国数学家罗素说:“教育应该培养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很快的讲授,多从事于讨论,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受到鼓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地尝试使教育的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一些兴趣。”“认识千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生活中的经验,但具体感知1千米的长度是一个难点。教师借助卫星定位搜索地图,引导学生从学校门口出发,沿着学校路口向南走,感受100米,200米……900米,1000米,此时电脑显示米到千米的单位交换(地图上直接生成),使学生直观看到1000米转换成1千米的过程。
接着教师请学生到讲台前,伸开大约长1米的双臂,再请一个学生上来并排站,使学生看到大约2米。引导学生想象,如果10个小朋友这样站成一排,大约长10米。那么多少个这样的小朋友从校门口向南站成一排,能排千米?在学校头脑中形成1千米长度的直观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从校门口向其他方向走,走到哪里也是1千米呢?最后,再通过小朋友1步大约长50厘米,走多少步大约是1千米?小朋友1分钟走40米,走多少分钟大约是1千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自的想法,加深了对1千米的认识。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更充分地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更为深刻的1千米的表象,学习热情被有效地激发起来。
二、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在对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斯费德提出了两个比喻的概念:获得的比喻和参与的比喻,她认为:把知识视为一件货品,一件可发展或建构的物体,最终将知识变成学习者私人财产时,显然是用获得的比喻。而参与的比喻则避免将知识当作一个实体,并用“知”来代替“知识”,用“行”来代替“拥有知识”,认为参与小组活动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成为实践社群的成员取代了学习一个科目。知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它当然有获得的成分,同时它又在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中体现出来,当然离不开参与性的学习活动。
三、改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等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或者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改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教师首先呈现两个分数3/5和4/9,让学生试着去比较大小。学生容易想到的方法是:画图、化成小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等方法来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根据刚才的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有的学生提出:既然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也可以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来比较大小;3/5中分子3超过了5的一半,而4/9中分子4不足9的一半,所以不必画图,可以判断大小……教师没有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直接告知学生,而誓励他们激活已有的经验,特别是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出新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数学思考的乐趣,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价值。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即把6个一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个一百,也就是200。所以,联系生活中的情景有时更便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原理。在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五、创造成功机会,鼓励个性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而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自信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教学“认识垂直”,教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感知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垂直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身边互相垂直的例子,加深对垂直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你能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自己创造互相垂直的情形吗?学生想出了用纸折、用方格纸画、用量角器画、用三角尺画等不同的方法。之后比较,虽然所用的材料不一样,但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再次体会垂直的本质。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个性化的思维也得到了鼓励。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八篇】
实际而有效的戒律和训练可以使孩子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是错误不当的。下面是本站网友给大家搜集分享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汇聚【精选10篇】”,父亲母亲和孩子间的对话根本不是什么对话,而常常是父母用含有指挥、命令或指责性的“对话”来摆布孩子。专家们认为,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与孩子同层次水平建立联系的方法。如给孩子们讲讲自己年轻时有趣或好玩的事情。孩子们特别喜欢听父母讲他们幼年经历过的事,因为这样能从中得到快乐,常常能使孩子也愿意同你“倾吐衷肠”。又如和孩子们一起做些有趣的活动,与孩子同乐,带孩子去旅游,野炊或参观等,对孩子也要讲信用,说了要做某种事,就必须履约到底,这样,孩子就会更加信任你。
b.奖赏孩子好的举止行为。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的行为举止定下简易的标准,对于他的鼓励和阻拦要心中有数。一个母亲很希望孩子来帮帮她做家务,孩子主动这么做了时,就给他(她)报之以笑,说句表示感谢的话,此时这种鼓励的作用最佳。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好习惯。
c.和孩子“订约”。对于年龄大些的孩子,可采用“订约”的方法,让他参与决定他应做什么,该得到什么奖赏。这样,孩子便会觉得“。
合同。
”的生效与否与他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便会自觉主动地履行他的职责。如他同意进行一周的饭后清理,长时间以后,不用提醒他也会自觉主动去做的。
d.不要造成发生问题的环境。有些父母常常把孩子置于只适于成人的环境当中,比如说,没有把易碎的东西拿到离开孩子的所及范围,一旦被打破,又来对孩子大发雷霆。
据专家们说,下午的后半段时间常常是人心情紧张而精力不佳的时候,这个时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反作用很强。应注意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段时间,如允许他去吃点卫生小吃,提议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等。
e.出现麻烦时,应暂时停止活动,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当孩子确实倔强力争时,更应暂且停止下来,把孩子送到另一个房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向他说明打其他孩子。打破东西或乱扔食物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或许短短五分钟的隔离对于解决矛盾是有积极意义的。
f.加强促进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常和孩子交流感情有益于关系的亲密无间,无论是消极的或积极的感情都可,这样,孩子们便不会把他们的情感藏在心底。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后,你就能对症下药。
孩子们时常会压抑自己的愤怒之情,因为他们很担心,一旦他们的愤怒情绪被父母觉察之后,父母会因此不再爱他(她)了。这时,父母应帮助孩子认识到,生气也是健康的关系中正常的组成部分,帮助他们说出内心的感情,用既不伤害自己也无损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击打拳击吊袋,让他们学会承认愤怒并无损于人,发泄出来,更易于他们正常处理自己的情绪。
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
从外表上看,礼貌是一种表现或交际形式,从本质上讲,礼貌反映着我们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关爱之情。所以,真正的礼貌必然源自内心。
讲究礼貌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可缺少的规范。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性。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孩子比较受人欢迎,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九篇】
对于初中生来说,预习显得非常重要。初中课程知识量增大,预习可以提前驾驭重点,制止学习中知识点的遗漏。同时,预习也应该讲究方法,应掌握三个要点:首先,头一天把次日要学习的内容“过”一遍,即提前熟悉课程内容;第二个就是“做标志”,在熟悉课程内容过程中,将不睬解的知识点予以标志,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关注;最后可以尝试性地做课后习题。
初中生课堂上的学习更应该追求主动式的听课方式,驾驭分清主次和做好条记两个原则。初中教材中知识点较多,并且分有层次,学生要学会靠本身分清哪些是重点,做到有所侧重。同时,做条记也有技巧,记住老师反复强调和课堂上不克不及立即掌握的内容,以便课后请教或自我突破。照本宣科地将所有东西一股脑记下来不行取,这样既没有突出重点,学生也会感觉很累。
复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初中教材连贯性强,各个章节之间彼此关联,复习的作用就是将各个章节、知识点梳理一遍,并串联起来,需要时从大脑“知识库”里提出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复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做练习题。通过课后作业、考试试卷中的习题,学生可以筛选出本身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回过头重新学习、巩固,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在复习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有人提倡“不会就问”,这固然是一个好习惯。但也并非绝对。一道标题问题,一个技巧,只有本身亲自弄懂,独立求解,才是真的明白。向其他人请教得到的知识,我们只是得到了知识自己,但并纷歧定了解如何运用。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面对一道难题,首先要刻苦地独立思考,争取本身解出来。这是最好的、最有收获的。但如果实在解不出,再向别人请教,当然请教时要注意别人是怎样思考,运用技巧的,而不是仅仅关心答案。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第十篇】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在成长的路上勇敢地面对挫折。下面是本站网友给大家搜集分享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汇聚【精选10篇】”,而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够呵护我们的宝贝一辈子,但是孩子早晚有一天要长大,离开我们独自生活,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让我们的孩子独自去面对他所遇到的挫折,协助他们积极去迎接挑战而不是落在一味地逃避困难。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做点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孩子了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增长自己的和见识,而这些正是我们的孩子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让他们多接触他人,多了解这个社会,才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和社会对小孩生活态度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与我们这些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亲人,自己首先必须以身作则,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多传递给孩子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及时给与孩子鼓励,让我们孩子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平时家长出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让孩子吃好,睡好外,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对孩子的一些不当言行及时予以制止并进行教育。
教育孩子学会倾诉。
倾诉是一个人处理不好情绪很好的方法之一,家长从小引导我们的孩子在遇到冲突和挫折,无法舒缓自己的情绪之际,多与自己的朋友,家长倾诉,从而缓解心中的压力。
学会放下。
我们常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够生活的更好,所以就要求我们的孩子不断进步,争取做到最好,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而无形中要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要求孩子在前进的同时,也适当懂得取舍,对于自己确实无法企及的,我们不妨从其他角度出发,同样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一、教育孩子学会生存能力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在山里野餐的小孩子迷路,在潮湿饥饿中度过了恐怖的一夜,他们无望地失声痛哭,“人们永远也找不到我们了”一个孩子绝望地哭泣着说,“我们会死在这儿。”然而,11岁的伊芙雷站了出来,“我不想死!”她坚定地说,“我爸爸说过,只要沿着小溪走,小溪会把我们带到一条较大的小河,最终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小市镇。我就打算沿着小溪走,你们可以跟着我走。”结果,他们在伊芙雷的带领下,胜利地穿出森林。也许人们会认为,像伊芙雷这样的女孩生来就有才能,其实才能不是天生的,得益于其父的后天的教育。目前西方国家,包括东亚的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从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们如何学会生存和自立,跌到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会吃饭,整理自己的东西,并知道什么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等。
二、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三、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又叫脱敏。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