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53264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第一篇】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直将建筑业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合称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已经有十个年头,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目前建筑企业的经营结构、组织管理模式、施工科学技术、人才管理等都面临着挑战。在这世界经济复杂时期,国家为了调控房产泡沫,出台各种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已经逐步延伸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考验,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变化,已经成为建筑业长期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环境分析建筑企业发展,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关键词]建筑业经济对策

一、我国建筑业经济发展及成果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建筑业生产是由劳动者利用机械设备与工具,按设计要求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作,从而生产出一定的产品,这使它具有工业生产的特征。现代建筑业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后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要求大量兴建房屋,促使原来分散的手工艺人为包工头所雇用而产生了专业的建筑承包商。在股份公司产生和信用制度发展后,为满足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逐步组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施工单位。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和《关于加强设计工作的决定》后,建筑设计和施工在技术上得到发展,组织上得到加强,建立了各类专业设计与施工机构,工业化和机械化施工也取得了进展。2010年全年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同比增长24%,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

我国建筑业在经过经济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和孕育,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取得了巨大得发展成就。建筑业的产值和规模屡创产业新高,近年来每年的市场规模均达数万亿之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2010年美国ENR评选的全球225强建筑承包商,中国企业首次荣登榜首,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分列第一和第二,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大大增强。当前,国内各类型的大型高难度工程项目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我工程企业还成功建造了一批在国际上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建设项目,诸如奥运工程、大型国际机场、跨海大桥、高速铁路、海底隧道等。可以自豪地讲,中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我国建筑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以来,建筑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高、难、精项目彰显出我国建筑业的总体实力。但我国建筑业因其发展基础、发展时间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管理、技术及人才等诸多问题。

1、建筑企业的结构有待调整:我国建筑市场目前主要有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股份制式以及外资企业,目前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10万多家,建筑设计企业15000多家,建筑监理企业6000多家;其中,建筑施工特级企业260多家,一级企业6300多家。目前上万家建筑企业规模大的建筑企业主要还是国有为主,而民营建筑企业也不乏有许多特级施工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方面,与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国内建筑企业总体来说,企业平均规模不大,尽管大企业数量不少,并有建筑业巨头,但是在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建筑业巨头相比还有好长一段差距。

2.市场规范程度较低:我国当前是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建筑业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尚未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的、体系完备的、有序竞争的建筑市场,无序压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索取回扣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建筑企业。企业品牌意识以及信用体系意识还不够深入,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

3.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国内建筑企业尽管已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但目前许多企业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制度化官僚化现象依然存在。建筑企业大多数仍是粗放经营模式,“重项目、轻收益、轻管理”,致使企业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状态。

4.高级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从建筑业人才的现状看,一些从业人员因循守旧,已显示出对新经济状态的诸多不适应;企业中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技术出身,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严重匮乏;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增值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是否拥有必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发展我国建筑业的对策

1、政府发挥建筑市场管理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一只是“闲不住的手”,“两只手”同时管理着经济。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要加强制度改革,放开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养上规模的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建筑龙头企业、技术专业化服务型企业。进一步完善建筑业市场体系,形成一个市场化公平竞争的建筑市场机制。

2.优化管理手段,保障质量,创立品牌:由于建筑产品流动、项目具体、组织弹性,提高管理水平存在较大难度,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总体管理水平低。企业和项目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承包商与国际著名承包商存在较大差距的领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针对我国建筑业在企业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和项目管理应当向着如下几个方向努力: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

3.“科技兴企”,人才与科技并举:建筑业尽快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将“科技兴企”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方略,在企业管理中更加重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用先进文化凝聚人,激励人,用更高尚的经营目标进行企业定位,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未来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研究开发符合自我发展和较强竞争力的技术项目,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改善技术落后的面貌,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大有潜力和前景的领域。

4.利用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战略:传统建筑业一旦与资本结合,整个产业的活动平台就能能显著提升。设计建造与资本结合,就意味着由被动承包走向主动开发,由承包商向开发建设商甚至业主身份转变,就能够部分或者完全享有建筑物的自身升值和经营增值,可以有效改变建筑业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低,市场地位低的状态。建筑业与资本结合,还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承揽到更大规模和更高盈利水平的工程。发挥“多元经营”战略:多元经营为企业增加盈利点,并有效规避风险。许多施工企业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外,将多元化经营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进行产业链延伸,实现同一产业链的多元经营。支持国内有优势的建筑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我国建筑业经济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忠富著《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2]张大亮王希希著《企业经营定位:明晰企业发展战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3]谢颖主编《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第二篇】

【关键词】农村;党员;党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村镇、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和重要责任,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建设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人从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大河镇的实际出发,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是结构不合理,缺乏干事创业的朝气。现有农民党员中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三偏”现象。据2014年统计,全镇农村共有党员422人,其中35岁以下的24人,仅占%;农民党员平均年龄为岁,55岁以上农民党员245人。从文化程度看,大学文化、中专文化程度的没有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2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83人,其余为小学文化或农民扫盲班。农村党员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党员占全镇大部分。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存在,使农民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政治观念淡薄,全局观念差。有些农村党员缺乏起码的政治判断力,搞宗派活动,破坏党的团结和统一。拉帮结派,是非不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态度暖昧,患得患失,回避矛盾,推卸责任,见矛盾“绕着走”。有些突出个人,独断专横,不遵守纪律,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性、鉴别力和尖锐性。

(三)缺乏致富本领,带动作用乏力。不少农民党员与农村市场经济很不适应,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小富即安,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从实际的情况看,在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甚至有的还属“扶贫”对象。根本谈不“带”的问题,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

(四)是优秀青年数量少,后备资源短缺。从调查的情况看,不少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不高,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更是甚少。就全镇的情况看,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发展青年农民党员选人难的情况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面临这种状况下。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活力。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战斗力和说服力。二是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办法基本没有。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党内生活质量不高。一些支部长期以来只强调党员义务,不注重党员应有的权利,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使党员对组织失去了信任感。

(二)农村存在的客观环境因素。一是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守业务农,不少农村基层领导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外流严重,读书升学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改善。二是集体经济薄弱。这些地方的党组织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致使不少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

(三)党员自身的因素。一些农民党员放松或忽视理论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有的对学农业科技知识还有点兴趣,而对政治理论学习根本打不起精神,长期“失学”。由于不重视学习,致使农民党员队员出现“觉悟低、观念老、知识少、技术缺低”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步履维艰,甚至行为失范。

(四)党员干部队伍血液不新,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第一,改善结构,建立健全严格的吐故纳新机制。严格党员入口关,拓宽视野和渠道,把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来。强化年底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走形式,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作出严肃的处置,疏通出口将其淘汰出党,使农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

第二,提高素质,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教育。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味落后等问题。要丰富学习教育载体,既要利用党校阵地,大规模、分期、分批地对农民党员进行轮训;又要发挥党员电化教育作用,购进、制作实用技术片,把好的实用技术片送到农民手中。

第三,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过去搞活动,往往是“上级喊、基层办、领导看、群众干”,这是严重脱离群众的表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群众的关系,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受教育,带头做好事,办实事。

第四,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一是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手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二是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责任制,做到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聚各方面力量促发展。

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第三篇】

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不断壮大,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当前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认识到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深远意义,没有把党员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导致发展党员工作“缺管”。二是业务指导上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组织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平时对村级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指导不够。部分驻村联片党委成员“重经济、轻党建”,只想把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抓好,对党员发展工作不闻不问。三是责任追究难落实。虽然基层每年都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但对达不到工作目标要求的责任对象,在责任落实和追究上没有落到实处。

(二)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业务素质不够高。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业务掌握不熟练,导致发展程序不到位。一些支部书记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原因,不熟悉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不知道如何发展党员,造成党员发展时程序不到位或填写不规范等问题常有发生。二是思想境界不高,民主意识不强,导致人为降低党员质量。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员发展心怀疑虑,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主动、也不愿意去发展党员。

(三)农村青年流动频繁导致发展对象不够多。农村绝大多数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使得发展党员时好“苗子”难选。同时,外出青年务工地点不固定、流动频繁等原因,给党组织的考察培养增加了难度,加上本人又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行踪,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难上加难。

(四)大量农村优秀青年入党愿望不够强。近年来,一些村党支部放松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忽略党员作用的发挥,使一些党员的先进意识淡化、组织观念弱化、服务意识淡薄,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个别党员甚至出现了“拉山头”、“搞派性”等不良行为,降低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一些优秀青年对入党缺乏真正意愿。

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提高认识、夯实基础、明确重点、建立机制等方面着手,并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党员工作提上工作日程。各基层党组织要把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认识提高到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上来,认真解决农村党组织长时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各乡镇党委要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出发,对常年不发展党员的地方要作为重点地区来抓,切实解决一些农村党支部长时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

(二)创新办法,积极解决发展党员重点难点问题。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一要建立培养联系制度。对外出前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党支部要明确两名党员负责联系,培养联系人每两个月负责联系一次,了解工作情况,进行思想教育,帮助提高认识。二要建立书面思想汇报制度。外出务工经商的入党积极分子每半年要向党支部寄回一份思想汇报材料。三要建立谈话制度。党委在审批预备党员之前,要抓住其回乡参加支部会议的机会进行谈话。当面谈话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将谈话内容列出书面提纲,寄给谈话对象,由谈话对象书面回答后寄回党委,作为谈话的记录。审批后,基层党委要抓住其回乡探亲的机会,进行补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助通讯、网络技术,进行电话谈话、视频谈话,通过发电子邮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等方式,以缩短外出务工人员与党组织的“空间距离”,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四)规范运作,加强培养,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要严格把好发展党员的培养关、考察关、审批关和转正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进一步创新和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中的申请、推荐、公示、组织谈话、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考察、党员转正审核等基本程序,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行发展对象民主推荐和测评制,促进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化。

(五)突出重点、健全制度,在发展党员中逐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一是要把现任村“两委”干部中的优秀非党员村干部发展成党员;二是要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重点要把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三是要注重“两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把领办企业的领头人、非公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个体工商户中的优秀分子发展成党员;四是要把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生产和生活一线、返乡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中的优秀青年发展成党员;五是要重视把流入、流出务工经商人员纳入党员发展工作中来;六是要注重与团委、妇联、工会工作结合,发现和培养农村中优秀女青年入党,提高女青年所占党员队伍的比例。

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第四篇】

【摘要】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因此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对策,对适时调整城市建设中各因素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建设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1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缺乏完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根本依据,是保障城市功能格局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都市化转型,不少城市对所要建设项目考察不到位,盲目立项,立项后,在建设过程中又缺乏有效控制,导致城市布局不协调、功能不清晰。

缺乏科学的城市建设管理。目前,我国多数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均处在初级阶段,很难对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进行综合管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规划单位、使用单位及施工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政,其间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设计保守、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另外,我国现行的城市建设管理大多停留在静态、滞后的层面,没有跟上时代的形式作创新的调整,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日益变化的扩张需求。

缺乏有效的人才政策激励。城市建设由各业务部门自行组织实施,大中型城市还会建立专门机构、专业人员进行城市发展宏观调控、建设规模评估等相应工作,据网络了解统计,我国除了一些省会城市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城市建设工作外,多数中小型城市却极度缺乏工作胜任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城市建设人才。另外,同其他行业相比,城市建设行业缺乏对专业人员的政策激励、成绩肯定也是导致人才积极性不高、无法热情的投入到城市建设工作中的根本原因。

城市功能不健全。城市功能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基础功能和价值功能。基础功能主要体现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这是城市价值功能发挥作用的必然条件。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我国有些内部交通不畅,城市供水能力不足,园林绿化水平低,城市环境质量不如人意,城市形象不佳,城市参与国际竞争。价值功能是指城市在经济系统中的经济地位和价值体现。价值功能直接影响城市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资源在城市的聚集。如果城市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强,一方面会使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浪费,同时也就缺乏对资源进一步聚集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使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

2城市建设中的对策分析

完善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相关环节。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建设都有了规划,有的还进行了反复修订,但是关键的问题,其一是要进一步地深化规划,因为它本身存在着不科学之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其二最主要的还是领导意志太浓。所以,规划的制定要严肃认真,要发动社会各届广泛讨论,一旦制定出来以后,首先要由城市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就要严格按照规划来执行,不能随着主要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更改。政府要把尊重规划提升到尊重国家法律,尊重自己的良知,尊重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要设立有关监督机构,对城市建设规划进行监督,对任何违反规划者绳之以法。

统筹城市建设管理的模式。城市建设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城市发展“三分建、七分管”。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是要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加大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由多口管理向归口管理转变;二是要尽快研究制订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办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保证建设服从规划、建设按规划进行,为构建规范城市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三是要加强城市居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城市建设管理,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提升人才政策激励的体系。开展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监督。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可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通过阶段性的工作成绩评定给予优秀人才一定的物质奖励,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并鞭策那些后进的人才迎头赶上。另外,我们还应积极的拓宽人才再培训、再提升的机会,为他们制定按部就班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监督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与提升。在城市建设中,规划统筹工作能有效的防止人为错误的发生,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首先应确认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备的规划程序,明确在规划环节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要通过严明的纪律约束、职业道德防止表面意识、应付了事等不良行为。最后在人员的选择上,我们应充分把握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激励、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负起责任的行使工作权力。

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城市众多问题中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基础设施的规模、类型、直接影响着城市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制约城市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应把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提高我国城市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大力发展城市,使城市较快地聚集资源,回避和化解旧城的社会矛盾,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用新区建设带动改造的办法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是发展会展经济,提高市内商务基础设施质量。引导会展业有序竞争、协调发展,提高市内商务基础设施质量,展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竞争力。

三是重视政府市政信息化中的推动作用。城市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各个层面,因此政府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政府要把推进城市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在政府的统调下,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同时各个城市在推进城市化的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科学的态度,根据城市的规模和职能,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能够通过城市信息化建设,达到完善城市管理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城市建设顺利有序的开展,我们只有充分注重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以及城市人才的重要性,用科学探究的精神、勇于实践的魄力,与时俱进的完善相应法规政策,加大对城市建设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用动态的管理机制完善构建统一的城市建设体系,才能最终使城市建设资源用到实处、使城市潜在效益得到根本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向真,肖铭主编.建设法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45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