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工作记录实用【精选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家校联系工作记录实用【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校联系工作记录【第一篇】
被培养人:张
谈话时间:20xx年x月x日
谈话地点:教学楼三楼会议室
谈话记录:
苏:你的入党动机是什么?这跟你选择政治这个专业有什么联系吗?
张:我确实太高估环境的力量,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苏:你以后会考公务员吗?或者说会不会在政途继续走下去?
苏:据说迂回政策比直接出击更易获得成功的。加油!
记录小结:
本次谈话的主题是入党动机,由此延伸谈到时事政治、个人道路选择等问题。通过谈话可知,被培养人的政治素养较高,入党动机比较端正,但仍然稍欠成熟,看待时政问题有些偏激的想法。在对待人生道路的问题上,被培养人有较为清晰自主的想法。
效果评估:
本次谈话较为理想。
第三,由于时间有限,最后一个问题,即未来道路的选择问题上,并未深入下去,此话题将在以后的谈话中进一步深入。
家校联系工作记录【第二篇】
会议地点:大会议室
会议主题:如何真正发动、调动每位在职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发挥其作用。
参加人员:
会议内容:
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意识不强。相当一批党员认为只要做好单位工作就可以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舞台只是在本单位党组织,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中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在社区党支部中同样需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如何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这次联络站小组长与社区干部共同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讨论和酝酿,最终决定结合自身长实际,借鉴杭州市景芳社区的工作模式,把“五个一”的活动载体深入到社区在职党员群体中,从而形成新的工作局面。
1、“挂一牌”。社区党委根据x名在职党员的颁布情况在他们居住的楼道口专门设置一个公示栏,与在册党员亮出姓名,挂上红旗,广泛地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联一户”。社区党委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将社区范围内家庭生活困难、年龄偏大或失业后无法正常收入、因残因病致困的党员家庭与在职党员采取自愿结对、互帮扶助和党组织帮扶的形式,让困难党员切身感受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
3、“发一信”。每年的“七一”不忘给在职党员送上一份“祝贺提醒卡”,每一项社区的重大活动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在职党员,要求他们参与社区建设。
4、“献一策”。社区党委要在广大在职党员中积极倡导“小区大事党员先议,小区难事党员先知,小区实事党员先行”,注重充分调动社区在职党员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利用在职党员信息灵、接触面广和能力强的优势,采取召开会议、设立联系箱等方式组织他们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
5、“办一事”。每一名在职党员都是一名志愿者,每一名在职党员都是一面旗,发动他们为社区发展出一份力,组织起“结对帮扶、植树护绿、卫生整治、消防巡逻、文艺宣传”等多支志愿者服务队,使在职党员在社区和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将继续负责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组织协调和安排布置工作,继续由身体好、有威望的老党员何百年任站长,负责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活动。同时建立“公示、评议、反馈、评选”的激励监督机制,将党员的身份,党委对在职党员的要求、好人好事等进行公示。通过上门发放征求意见卡,让群众评议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定期将群众评议结果向单位党组织反馈, 以此作为单位党组织民主评议、选先评模的重要依据。
家校联系工作记录【第三篇】
学生:xx
班级:xx
班主任:xx
沟通缘由:
学习习惯差,上课走神,无精打采,作业拖拉或者抄袭,作业字迹潦草,各门功课都不梦想。爱看电视。
沟经过程:
爸爸,妈妈没有什么文化,爸爸在开出租车,妈妈做保洁,帮别人打扫卫生,所以从小未能重视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了拖拉作业,上课开小差,字迹邋遢等坏习惯,作业或不做或抄袭,上课根本没有心思,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很不梦想。我常利用周五交接的时间和他家长沟通,互相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家校表现。xx在家不主动写作业,喜欢看电视,爸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爸爸的管理方式也是粗暴简单。沟通后,xx妈妈口头保证,周末严格督促他完成作业后再玩,执帮忙他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沟通感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出孩子明亮纯洁的眼睛。所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貌,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了,家长的行为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家校联系工作记录【第四篇】
形式:面谈、电话
学生班级及姓名:xx
班主任:xx
事由:xx申请走读(原寄宿),家长不太同意,杨在家闹脾气,并以不读书相威胁。
交流过程:
开学前几天,我接到xx妈妈的电话,电话告知xx寒假期间,脾气暴躁,要求走读(杨原为寄宿生,且高二需要上晚自习),如果妈妈不一样意,他就不读书了。杨妈妈很无奈。他担心孩子走读会影响其成绩,毕竟家距学校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上下学确实会花费不少时间,并且此刻还是高考冲刺的关键时刻。
为了妥善解决这件事。我提议与杨妈妈和孩子面谈。
报名第二天,母子二人来到学校。杨妈妈告知还是无法说服孩子寄宿,只得妥协。我又询问孩子为何想走读?孩子说,一是不太喜欢学校。因为在学校,他有一种被“监控”和“束缚”的感觉;二是作业太多,走读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作业。
研究到杨同学曾因病休学一个学期,虽上学期病愈后到校,但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且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和行为容易波动。强制要求其住校可能会适得其反,加剧其反抗心理。不利于其成长与学习。所以,我与学生及其家长达成共识:允许学生先走读两周,看看学生的适应情景。但也约法三章:1.上学不得迟到;2放学必须先回家。回家后,先完成作业,再玩。3.无论做没做完作业,必须在10::30之前睡觉。如果学生做到了这些,两周后还是坚持回家,那就允许他走读一学期。
效果:学生遵守了约定,且情绪稳定,学习状态也有所恢复。
感悟:当学生出现某种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家长要做的,首先是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忙孩子分析利弊得失,并且引导他们做出选择,自我承担后果。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各退一步,给双方一个缓冲的时间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