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思政元素范例【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6116

【导言】此例“思政元素范例【推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思政元素【第一篇】

1多维融入的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应把培育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首要的教学目的[1]。要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和历史文化,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意识地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业中来。要从中药悠久的应用历史、广阔的分布环境、著名本草学者的事迹感动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掌握中药理论与应用等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入心、入行。

激发守正创新精神

中医药在其悠久的历史中,从来都是兼容并蓄,不断充实进步发展的。中药学在其发展史上吸收了不少外来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沉香、西洋参、番红花等。近代中西汇通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医家对传统中药形成了新的认识和发展。进入现代,化学、药理学、生命科学等技术的融入,使得中药学科获得了深入和长足的发展。青蒿素等中药学的优秀研究成果为人类健康贡献了积极力量[7]。中药课程思政要挖掘这些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先贤留下的中医药学宝库。

2全面渗透的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药学教学内容包括中药的起源与发展史、中药的产地、采集、贮藏、炮制、性能理论、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用法,以及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和应用知识,各个章节教学内容均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融入。中药学课程思政要根据不同专业学情特点,开展充分研究和精心设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中药学教学内容思政融入点详见表1。

3立体开展的中药学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思考

传统课堂思政渗透

在中药学课堂上,通过适时引入采药、制药、用药案例,以及名家严谨治学的案例,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领悟,并得到升华,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做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7]。教学中既保持中药学的学科本位,又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将传统课堂向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延伸,形成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见图1。

第二课堂拓展实践

借助学校中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模拟药房、医药实践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构建中药学课程思政第二课堂。还可发动学生进行家乡的中药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人文情怀。通过学生社团或志愿者组织开展各类药膳文化、养生保健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学生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和对健康中国事业的责任感。多措并举,让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精神风貌[8]。

结语

中药学作为中医药类各专业的骨干课程,受众面广,且开设于低年级,在帮助青年中医药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挖掘中药学课程里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传统课堂-第二课堂、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立体渗透,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自信、职业品德教育、传承创新精神等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以实现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的作用。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渗透医者仁心、药者匠心、中西汇通、守正创新的精神,可促使学生成为具备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中医药创新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2]俞铮铮,江玲丽,邬晓婧,等。基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医药膳课程思政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1):34-35.

[3]张妍,李根林,李宁,等。基于中医药文化基因传承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48-49.

[4]宋佳,赵艳,汤巧玲,等。宣明往范昭示来学———论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4):10-11.

[5]张海英,陈良,聂继红。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20,38(1):51-53.

[6]潘颖洁,金策,黄真,等。融入中医药文化和工匠精神的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中医教育,2020,39(2):24-27,31.

[7]陈建真,何昱,黄真,等。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中药化学教学方法探索[J].中医教育,2020,39(1):48-50.

[8]王琳。多措并举打造“四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J].山东教育(高教),2020(4):32-33.

[9]周蓓。互联网+背景下中药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4):138-139.

思政元素【第二篇】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专业教学;思政案例

1实验诊断学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实验诊断是以实验室检查结果或数据为依据,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5]。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实验诊断学教学的侧重点以实验的临床意义、实验结果分析评价、实验项目的选择、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为主[5]。目前,实验诊断学教学主要侧重传授专业知识,讲解每个检测项目的概念、检测原理、参考值及临床应用,很少重视德育元素,很少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堂上[6]。我校实验诊断学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考试课,理论22学时,实验16学时,每年学生约2000人,课程设置在同学们学完医学基础知识,即将接触临床课程之际,同学们思想比较迷茫,既有对专业知识的好奇,也有对未来行医路的困惑,因此,能否搭好实验诊断学这座“基础-临床”“学校-医院”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我们应将课程思政元素尽早地融入到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

2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

在学校高层的部署安排下,我们编写了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及案例库,以便有纲可依、有章可循。以下举几个案例,以见一斑。

辩证思维,以毒攻毒

知识点:《诊断学》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健康人血细胞数量、比例处于参考范围内,超出参考范围常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伴细胞质量改变。这些改变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起重要作用。融入思政案例:1978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研究生,陈竺在导师王振义院士的启发下,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除了杀死白血病癌细胞外,有没有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的方法呢?于是,他们着手寻找一种能分辨“敌我”的药物,在不伤害“无辜”的前提下对癌细胞进行“改造”。1985年,他们的研究小组首次将反式维甲酸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结果令人满意,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白血病细胞可被“改造”成接近“正常”细胞的临床试验,用维甲酸合并化疗,近半数的患者获得5年无病生存期[7]。但是,仍然还有50%的患者复发,并产生对维甲酸的抗药性[7],是否有新的办法来治疗复发的患者呢?中药有“以毒攻毒”的观点,于是,他们决定试一试砒霜,随后试验证明用砒霜治疗复发性早幼粒白血病取得了成功。国际同行评价:两位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创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靶向治疗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PL)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从约25%跃升至约95%,使其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APL。这种联合靶向疗法已成为国际上治疗APL的标准疗法[8]。砷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显示了它的威力,中药也被推向国际医学界。提炼思政元素:几十年间,王振义、陈竺教授团队在白血病的研究过程中坚持辩证思维,为创新白血病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原动力,不仅杀死癌细胞,同时改造癌细胞,把敌人变同志;而且独辟蹊径利用祖国传统文化以毒攻毒,辩证看待事物的两面性,砒霜对正常人是毒药,而对白血病患者是良药,终于探索出早幼粒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造福患者。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相互结合更加重要,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这样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领时代,创未来

知识点:《诊断学》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第八节(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主要用于临床有出血倾向、出血病患者以及血栓前状态、血栓病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也用于抗血栓和溶血栓药物疗效的检测等。融入思政案例:王鸿利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实验诊断学和临床血液学专家,医学检验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他在国内率先提出“检验的优化组合诊断”和“在检验检测下个体化治疗”的新观点,使血栓病和出血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在20年前就在瑞金医院得以实现。他提出“外科手术前必须检测PLT、APTT和PT,以防围术期异常出血发生”的观点,得到前卫生部采纳并下发文件全国执行,取得极大的社会效益。他在国内首先创建了40余种血栓与止血的检验,建立了血友病患者围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中国方案”,世界血友病联盟将其纳入《血友病治疗指南》[9]。提炼思政元素:“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讲的这番话,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成为越来越多的科研力量追求和践行的目标。而王鸿利教授从医执教近60年,一直践行着这种思想和观点:在临床应用方面,结合国内诊疗实际情况,提出新观点、做出精准治疗方案,使广大患者受益,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其制定的“中国方案”被写入世界治疗指南,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在世界科技前沿为祖国争光。我们大学生也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做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践行者,树立文化自信,引领时代新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蚂蚁爱“蜜尿”

知识点:《诊断学》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一节(尿液检查)。尿液检测包括理学检测、化学检测和显微镜检测。正常人尿中可含微量的葡萄糖,尿中出现大量葡萄糖,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为糖尿,常见于糖尿病、内分泌性疾病及肾脏疾病。融入思政案例:远古时期,人们就了解到尿液的颜色、黏稠度和尿量的变化与疾病有关。古印度医生曾将尿液倒到地上,如果这种尿液能招来蚂蚁,就说明它是患“痈”的患者排出的“蜜尿”,这可能是人们知道的最早的尿糖测定方法。1674年,英国有一名著名的医生,他是世界上尝尿诊病第一人,他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格外甜,“极其甜美,就像被蜂蜜或糖浸透了一样”。1880年,英国物理学家花费60年研究糖尿病,研究出干粉试剂测尿糖的药丸。1883年,英国医师发明测尿糖的干化学试纸。1911年,美国17岁大学生提出一种稳定、实用、方便地测尿糖的溶液—班氏试剂。直至1970年,用于尿液检测的自动化分析仪开始使用。提炼思政元素:回顾尿糖检测发展史,从最初观察到“蜜尿”会吸引蚂蚁这种现象到尿液中葡萄糖成分的证实,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从现象到本质探索的重要性,临床诊疗过程中不要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和疾病相关的“小现象”,只有认真发现、仔细探索才能得出真理、得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另外,尿糖从发现到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良,前后延续几千年,是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有人为了探究真相亲自品尝患者的尿液,我们看到了在科研的道路上,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

3高校课程思政进课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校课程思政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做到如盐于肴、化于无形、融于细微、生成精神大餐呢?首先,高校教师要提高思想觉悟。要深度思考我们现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认识到育人和教书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思政进课堂只是新形势新时代下育人的新方式,而非额外的任务或负担[11]。只有思想上认同并重视,才能使思政进课堂融入得更自然、更有效。其次,高校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拓展联想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本门课程、相关课程及前沿研究熟练掌握和统筹把控能力是融入思政元素的前提[12],教师要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对自己的课程重新梳理[13]。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可以从本门课程的发展史、相关知识领域的名人故事、某种方法的发明史、科学研究过程中典型的失败成功事例中联想拓展。防止课程思政建设“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14]。只要传播的是正能量,传递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家国情怀,能承担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都是成功的思政课程融入。再次,要合理安排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比例。每个专业、每门课程、甚至大学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其特点,高校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特点及所授对象灵活把控二者比例:既不能满堂专业知识,这样思政进课堂就是一句空话;也不能满堂思政内容,这样会失去专业课的阵地,变成专业思想教育的课堂。两者要有机融合,适时适度穿插,才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使学生感觉如沐春风、回味悠长[15]。

思政元素【第三篇】

[关键词]钢琴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发掘策略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之中,已经出现诸多问题,如质量低下、效率难以保证等,因此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必须对此有所重视,然后积极寻找思政教育的新途径,从而使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真正得以实现。钢琴基础课程在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内部已经开设,并且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可以在钢琴的基础课程内部挖掘思政教育的相关元素,以促进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当前思政课程开展相关现状

(一)学生朝着个性化与观念多元化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以后,互联网已经在我国人民群众之中得到普及,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智能手机去了解世界的变化,因此我国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产生了多元化思想,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个性,简单的说教已经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作用。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也比较强,但是依旧有一小部分学生被实用主义等观念左右,在理想信念、政治意识、国家观念上有时存在两面性的现象。例如,很多中职和高职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很少会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此持有尊敬态度;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强烈的国家观念,但是在一些特殊事件发生后,积极支持国家;平时的生活很容易被享乐主义的思想支配,但是在遇到弱势群体的时候,依旧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缺乏应有的抗挫折能力

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得中职和高职学生的成长过程比较顺利,有时候遇到事情也会被父母“包办”,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情况很少,因此缺乏强大的抗压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处理能力。一部分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唯我独尊”的错误思想,经常会产生自负心理,但是在遇到挫折后很容易灰心丧气,并且抵触难以理解的或者自身不能认同的事物,传统的说教模式已经不能对其产生有效帮助。

(三)思政教育与现实出现脱节

当前我国一些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停留在“过去式”中,并且出现了“三多”以及“三少”的不良情况。首先,方法单一说教多,与现实生活结合少。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经常引用固有观点或者教材内容,无法全面地对某些事情进行恰当阐述,甚至有时候会因为解释不当而产生反作用,没有理解“学术无禁区、讲授有规则”的含义,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依旧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被动情况,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满堂灌”,很难与教师进行双向互动,久而久之会打消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二、钢琴基础课程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价值

在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中开设钢琴基础教学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和水平,是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一个重点。钢琴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钢琴学习中形成过硬的专业水平,并且养成持久的学习能力,对适合自身学习的相关方式进行探索。不仅如此,在学习钢琴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也能够得到磨炼,从而提升自身的自制能力。无论是中职院校的学生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都会结束校园内的学习活动,在毕业以后走入社会,但是步入社会并不代表学习过程到此为止,而是打开了新的学习大门。钢琴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脱离学校的教育以后,依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活动,从而使终身学习的信心得以树立,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在钢琴基础课程内部进行发掘,可以将课程作为根基,提升中职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三观”导向,从而使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有机结合。

三、发掘钢琴基础课程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德育建设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从而帮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参与钢琴教学的感知和思考去寻求答案,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真正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对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师而言,应当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在课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对学生进行主动培养。通过钢琴教学德育模式把钢琴教育与思政背景下的德育相结合,首先,应当突破钢琴这一专业技能的局限性。其次,应当将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思想政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深化教育。在进行钢琴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应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音乐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例如,钢琴教师在讲授《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钢琴曲的时候,应当明确该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自身所拥有的强烈爱国之心,然后引导学生对该曲子进行鉴赏。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对曲调中洋溢的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之情,以及不知道能够何时获取自由的悲愤之情进行理解和感悟,从而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现在的人们不应当放弃继续奋斗的决心。在鉴赏结束以后,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被发掘,学生也获得了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二)不断提升钢琴教师的综合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进行驱动,学生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学习钢琴基础课程的时候,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时刻保持初心,利用自身的求知欲作为驱动力量,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清晰的知识框架。要想在钢琴基础课程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钢琴教师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与学生一同进行音乐探索。钢琴教育要想真正获得预期成果,发掘出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钢琴教师应当将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同时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予以关注,让学生的内心与钢琴基础课程进行对接,然后在接下来的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之中,逐渐降低对学生的外部控制与影响程度,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最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作为一种乐器,钢琴需要通过演奏来诠释音乐,因此对钢琴演奏者和乐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钢琴的弹奏,也是对音乐进行高层次阐释的活动。因此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质量更好的钢琴,以及提供钢琴学习相应的环境。例如在课余时间,钢琴教师可以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校园内组织“红色歌曲伴我行”主题钢琴演奏比赛,让想参赛的学生自由选择一首红色歌曲进行钢琴演奏,教师作为评委,对学生的演奏技巧、思想感情等多个角度开展评价。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钢琴演奏相关的知识,钢琴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相关元素也被发掘出来。

四、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构建方面,还体现在强调了人作为认识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内部已经开始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育相结合,而钢琴基础课程由于拥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能够在其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元素,避免了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单兵作战”、难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消极局面,从而真正通过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中职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杏梅,戴倩雯,周杰亮。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31-32.

[2]黄细英。幼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思政路径探析[J].中国文艺家,2020(8):52-54.

[3]窦瑾。钢琴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元素发掘路径与教学实践研究:以桑桐《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0(1):232.

[4]周颖,魏娟娟。课程思政在钢琴教学中的改革应用路径[J].大众文艺,2020(19):199-200.

[5]张潇蕾。思政视角下师范院校钢琴课程的改革路径[J].中国文艺家,2020(10):173-174.

思政元素【第四篇】

一、行业英语教材思政元素分析

在高职行业英语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三全育人”全新格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自《指导纲要》以来,学界对外语课程思政的研究逐渐触及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程思政和外语教学双重视域下,对思政元素如何有效融入外语教材中的讨论越来越多。刘光正(2020)提出了重构教学内容的主题统领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和中西文化内容并重的两个原则。文秋芳(2021)认为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框架在横向维度上细分为四个思政链,第一个即为内容链,要在外语教学内容上挖掘思政育人元素,精心设计教案,并配合恰当的教学策略,而外语教材和教师自选材料,都是课程思政的主要源泉。胡杰辉(2021)指出,外语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应突出精准性,而思政目标须建立在对教材文本内容和语言的精准挖掘之上。肖琼、黄国文(2021)探讨了在英语教材编写中采用多元大纲的做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元素大纲,循序渐进地分布在三册教材之中,与技能大纲、任务大纲和以学生为中心大纲并行穿插。行业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融入,需结合行业、职业特点及实际需要,区分思政元素类别,把合适的思政内容和课程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起来,达到方式巧妙、形式丰富、教学易用、学生乐学的目的。《指导纲要》指出,“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强行加入,或者喧宾夺主,只能适得其反,达不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行业英语教材思政元素的融合路径

以一种水利行业英语教材为例,作者在选择单元主题时,首先考虑教材能否在知识点和技能点上满足学生的行业英语学习需要,然后再考虑选择哪些思政素材,实现思政、专业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本教材参照作者所在学校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把部分专业核心课作为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中TextA(课文A)负责行业英语输入,基本上覆盖了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体系;TextB(课文B)承担思政教育任务,选择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水利工程,培养学生学好专业、报效祖国的情怀和使命感。教材的预期目标,是提高高职院校水利专业学生的行业英语能力,为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上一对英语的翅膀,帮助学生在深化对外开放战略下,提高“走出去”的语言能力。同时,通过外语思政教育,让学生深化专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教材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需解决有无和优劣的问题;而到了课堂上,则要解决把教材内容用足用好的问题。黄国文(2020)对英语教材的课文进行分析后,认为任何课堂话语都具有价值取向,提出要对课堂话语进行研究。以本教材单元教学内容为例。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把与专业、行业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之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有助于引导教师课堂话语的价值取向,确保教师课堂话语不但避免文化和价值立场错位,也避免出现所谓的价值“中立”。因为教学素材本身不可能价值中立,教师的课堂话语自然也是如此。把思政元素分布在教学设计全程,可对教师的课堂话语起到规范作用,弥补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现路径缺乏认知和实践经验的短板。本教材单元教学设计和思政元素融合方式如表1所示: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取决于课程教学“主战场”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说,行业英语教材在教学设计上全程融入思政元素,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接触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现实下,具有全新的观感。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过程和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和所接受的思政教育用英语进行输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还能弥补课堂教学思政的疏漏,强化文化和价值输入的效果。

三、总结

本研究探讨了在高职行业英语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内涵和实现形式,从我国目前行业英语教材的现状和教学实践出发,以一种行业英语教材的选材和编写为例,探讨了思政元素的融合途径,提供了一个落实《指导纲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操作案例,并提出了使用该教材实施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示范,希望能抛砖引玉,为类似的行业英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