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史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9264

【导言】此例“史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史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第一篇】

古说济水伏流地中

古说济水①伏流②地中,今历下③凡发④地皆是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东阿⑤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⑥,谓之阿胶⑦;用搅浊水则清⑧。人服之,下膈⑨、疏痰、止吐,皆取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⑩。今医方不载此意。

注释

①济水: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古代所说的济水包括两部分:一是黄河以北部分,源出河北济源河,流入黄河;一是黄河以南部分,为黄河的支流,因分流处与河北的济水入口隔岸相对,古人便把它看做济水的下游。济水流经山东入海。

②伏流:潜流于地下。济南地质条件独特,地下水特别丰富,古人不了解这一点,误以为是济水伏流其下使然。

③历下:地名,指今山东济南。

④发:挖掘,开挖。

⑤东阿:地名,在今山东东平西北,东平湖边。

⑥取井水煮胶:用井水熬驴皮制胶。据《水经注》载,东阿境内的阿城北门西侧皋上有井,巨若车轮,深六尺,岁常煮胶,以贡天府。

⑦阿胶:中药名,也叫驴皮胶,以驴皮加水熬制而成,原产于山东省东阿县。

⑧搅浊水则清:将阿胶搅入水中,可以使混浊的水变清。东汉孔融的《同岁论》中就有阿胶径寸,不能止黄河之浊的句子。

⑨下膈:可以治疗所谓膈食之病。

⑩淤浊及逆上之疾:积食、气胀、呕吐之类的病症。

译文

过去有说济水消失后是在地下潜流的。现在历下一带,只要掘地就都是流水,世人相传是因为济水经过其地下。东阿也是济水经过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取井水熬胶,称之为阿胶;将阿胶放入浊水中搅动,浊水就会变清。人服用阿胶,能够疏通食气、化痰、止呕吐。这些都是利用了济水更趋下的天然性质,其水清而不滞,重而不浊,因此被用于治疗食气淤滞混浊、不能通下的病症。现在医家的药方书没有记载这层意思。

史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第二篇】

作品原文

子革对灵王

昭公十二年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作品译文

楚灵王到州来冬猎,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国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丢掉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伋、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绐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于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在偏僻的荆山地方,柴车破衣,居于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来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齐,是周王的舅父;晋及鲁、卫,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岂会吝惜九鼎?”楚王说:“从前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许国旧地,现在郑国人贪图那里的田地有利,而不给我们。我们如果向他们要求,会给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室不吝惜九鼎,郑因岂敢吝惜田地?”

楚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远而畏惧晋国,现在我们大力修筑陈、蔡、东、西不羹四个城邑,兵赋都达到兵车一千辆,你参与其事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君王啊!单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惧了,再加上楚国,岂敢不畏惧君王吗!”这时工尹路请示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冒昧请君王指示。”楚王进去察看。仆析父对于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和君王说话好象回声一样应和,国家会怎么样呢?”子革说:“我磨快言语的刀刃以待时机,君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楚王出来,又接着谈话。左史倚相从面前小步快速走过,楚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古书。”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祈招》的诗篇来制止穆王的贪心,穆王因此能在祇宫寿终正寝。下臣问他诗句却不知道。如果问年代久远的事,他怎能知道?”楚王说:“你能吗?”子革回答说:“能。那首诗说:‘《祈招》的音乐和谐,表现了美德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气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没有象醉饱一样的贪心。”楚王作了一揖就进去了,有好几天,送上饭不吃,躺下睡不着,还是不能自己克制,以致遇到祸难。

孔子说;“古时有记载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象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

作品注释

1

①楚子:楚灵王,即公子围,他是楚共王庶出的儿子。前540年至前529年在位。狩:冬季打猎。此处指楚王出游。州来:古小国名,春秋时属楚,后为吴所灭。②颍尾:颖水下游入淮河处。③荡侯:他与以下四人,都是楚大夫。徐:小国名,在吴、楚之间。④乾溪:今安徽亳(bó)县。

2

①雨雪:下雪。②皮冠:皮帽。秦复陶:秦国赠的羽衣。翠被:用翠羽装饰的披肩。舄:鞋。③仆析父:楚大夫。④右尹:官名。夕:晚上谒见。⑤舍:放下。⑥熊绎:楚国始祖。⑦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齐、卫、晋、鲁四国的始祖。康王:即周康王,周王第三代。⑧四国:指齐、卫、晋、鲁。⑨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⑩辟:同“僻”。荆山:楚人的发祥地,今湖北南漳县西。○11筚路:柴车。蓝缕:破烂的衣服。○12桃弧棘矢:桃木做的弓,棘木(酸枣木)做的箭。○13共:同“供”。○14齐,王舅也:周成王的母亲是姜太公的女儿。○15昆吾:楚的远祖,曾住在许地。许:周初分封的诸侯国。○16陈、蔡:本为周武王所封的诸侯国,后来为楚所灭。不羹:地名,有东西二邑。赋:指兵车。○17四国:指陈、蔡、和东西不羹。

3

①路:人名。“工尹”:工官之长。②剥:破开。圭:玉制礼器。戚:斧头。柲:柄。③响:回声。责备子革随声附和。④厉,磨刀石。须:等待。○5刃:刀口。

4

①左史:官名。周代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倚相:人名。②是:代指倚相。③《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上古书名,早已佚失。④穆王:周穆王,西周第六代,相传曾周游天下。古小说《穆天子传》记其西游故事。肆:放纵。⑤祭公谋父:周朝的卿士。《祈招》之诗:《诗经》无此篇。⑥祗宫:穆王的别墅。⑦愔:镇静和乐的样子。⑧式:语首助词。昭:明。⑨度:仪表、行为。⑩形:同“型”,有衡量的意思。

①馈:向尊长进食物。②及于难:前529年,即子革对灵王后的第二年,楚国内乱,灵王兵溃逃走,途中自缢而死。③仲尼:孔子。志:记载。④信:真正,的确。

作品背景

楚灵王乃是春秋后期一位极富争议的君主,乃楚庄王的孙子,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弟弟。楚康王死后,其幼子即位为君,当时担任执政官(令尹)的灵王趁国君生病,亲手勒死了国君,自立为王。楚国历史上一直有王子弑君自立的传统:成王杀兄自立,穆王杀父自立,灵王则杀侄自立,三者都获得了大臣的承认,坐稳了江山;但是在《春秋》上,仍然不免被讥讽为乱臣贼子。

自从楚共王以来,楚国霸业日益衰落,晋国占据优势,吴国也强大起来。灵王即位后,与吴国多次交战,先后灭了陈、蔡两个华夏诸侯国,又修筑了东西不羹两座大城以威慑中原,终于在会盟中压倒晋国,重新成为霸主。从这个角度看,灵王可谓中兴之主。但是他的霸业完全依靠武力和威压,而不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当年那样威德并用,中原诸侯大多心中不服,楚国国内也有大量不稳定因素。灵王不思采用怀柔手段稳固政权基础,反而再次出兵与吴国争夺徐国(今徐州一带),《子革对灵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灵王率军驻扎在离徐国不远的乾溪,以狩猎为名,炫耀武力。看看他穿着的服装:皮毛做的帽子(皮冠),秦国赠送的羽衣(秦复陶),翠鸟羽毛做成的披风(翠被),豹皮做的鞋子(豹舄),手中还拿着鞭子。以上服饰极尽奢华,有楚国本土的特产,还有别的诸侯进献的宝物,充分显示了楚王作为霸主的威严。灵王一直以好大喜功著名,郑国名臣子产就曾指出此人虚荣心太强,未来难以善终。狩猎归来,大臣子革进见,灵王遂摘下帽子,脱下披风,放下鞭子,以示对大臣的尊敬。

这个子革是何许人也?不是楚国本土的大臣,而是从郑国来楚国“政治避难”的公子,原名郑丹,子革是他的字。春秋时代列国人才流动频繁,“楚材晋用”的例子很多,中原人才逃往楚国的也不少。子革作为一个落魄的公子,能够做到执政官的助手(右尹),显示了楚国任用人才的不拘一格。灵王接下来与子革的对话,则显示了对子革这一外国人的充分信任。

灵王对子革的问话很长,但精髓很简单: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什么都想要,贪心不足而已。灵王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祖先对周王朝的巨大功勋(其实楚国在西周乃是不到百里的小国,远没有灵王吹的那么伟大),然后耿耿于怀地指出,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得到了周天子赐予的礼器,楚国却没有。如果现在派人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天子会不会给?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我们楚国的祖先,勤劳勇敢那是没话说,可当时我们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天子就不拿我们当回事。今天可不一样了,周天子害怕我们,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服侍我们,大王您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

这段回答很对灵王的胃口,于是他得寸进尺地继续问:许这个地方(即今天的许昌),原本是楚国祖先的伯父的封地(都过去一千多年的事情了,亏灵王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后来郑国人占领了这片土地,不把它还给楚国。如果楚国现在派人去索取这片土地,郑国会不会给我们呢?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

灵王听了这两个回答,简直是心花怒放,欲望继续膨胀,于是又问道:原先晋国称霸中原,是因为晋国离中原比较近,我们楚国离中原比较远。现在我们在中原建立了陈、蔡、东西不羹四座大城,都可以出动一千辆兵车,诸侯应该害怕我们了吧?

子革回答:“肯定会害怕啊!这四个城池的兵力足够威慑诸侯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谁敢不害怕大王啊!”

至此,灵王的自信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极点,幸亏工匠进来请求他去观看玉器的制作,否则真是难以想象,接下来他还会提出多么天真的问题。

灵王以上的问题,有许多失礼的地方。子革是郑国人,郑国是周朝的同姓,又是华夏诸侯。灵王不仅大大咧咧地问他割让郑国土地的问题,还公然提出要威逼周天子、镇压华夏诸侯,丝毫不顾及子革作为郑国人的感情,只能说明他已经被欲望蒙住了眼睛。楚国当时的国力强盛,可以做到威慑周朝和其他诸侯,但灵王提问的口吻如同想要糖果的小孩子,实在不是一个霸主应有的作风。汉朝的汲黯曾讽刺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楚灵王则是赤裸裸的“外多欲”,连行仁义的幌子都懒得打一下。

灵王的欲望和子革的逢迎,果然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大臣析父趁灵王不在,对子革抱怨道:“您是在我们楚国很有名望的人,现在大王问你话,你只知道唯唯诺诺,我们国家该怎么办啊?”子革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刚才是在磨刀子呢,等一会大王出来,我的刀刃就要砍下来啦!”先秦时的思想家并不崇尚犯言直谏,而是崇尚温和委婉的讽谏,晏子、邹忌、孟子等均是讽谏的典型。可惜后世的谏官大多贪图名垂青史,以犯上为荣耀,以直谏为正道,已经远远偏离了孔子赞许的劝谏之道。

灵王从工匠那里出来了,这时,楚国的史官倚相正好经过。灵王就指着倚相说:“这是我们楚国的良史啊,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书。”《三坟》《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八索》是关于八卦占卜的书,《九丘》则是关于九州地理人情的书。灵王得意洋洋地引用这些书名,大概不是为了称赞倚相的博学,而是为了炫耀楚国的人才众多,间接说明自己这个国王的伟大。可这正好给了子革一个“下刀子”的机会。

子革不屑地说:“我曾经问倚相,周穆王在位的时候喜欢到处游玩,大臣祭公作了一首《祈招》之诗以克制穆王的欲望,结果穆王果然没有遭到祸乱,得到了善终;倚相居然不能背诵《祈招》,这算什么博学啊?”(其实子革只是找一个由头罢了,倚相并不一定就不会背诵那首诗)灵王一听,果然来了兴致,就要子革把《祈招》背诵给他听。子革就背诵道:

“司马祈招多么和悦安详啊,向人民传播大王的德音。想我们大王的德行,就像美玉,又像黄金。他有限度地使用民力,没有纵酒饱食之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按照人民能够承担的限度来使用民力,不要用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君主才算是具备金玉一样的德行,他的德行才会被天下的人民传诵。“无醉饱之心”,与刚才灵王欲壑难填、贪求利益的心态相比,是多么格格不入啊!用孔子的话说,这首诗就讲了四个字:“克己复礼”。

楚灵王虽然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却不失为一个聪明人,很快理解了子革的意思。他向子革作揖表示感谢,回到休息的地方,当天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我们知道,一个人克制欲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神不宁的情形,一个普通人克制一下烟瘾、酒瘾尚且如此,何况一国之君克制权力欲?结果很悲惨,虽然子革的谏言打动了灵王,灵王却无法克制自己。第二年,楚国内部就爆发了政变,穷兵黩武的灵王被废黜,其弟登基为王,众叛亲离的灵王最后在荒野自杀,这就是一代霸主的下场。

春秋时期的霸主,能够善终的不多,像灵王这样身死而为天下笑的却不少。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后因为宠信佞臣,饿死在床上,死后齐国有五世之乱;秦穆公是秦国最贤明的君主,却因为利令智昏而多次败于晋国,子孙三百年不能出函谷关一步;晋厉公在鄢陵击败楚军,独霸中原,几年之后就被卿大夫杀死,只有一辆牛车陪葬;吴王夫差先后打败齐、晋、楚,却死在自己的手下败将越王勾践手里,吴国随之灭亡。《诗经》有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是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而是说成功的人心态会有变化,一旦欲望膨胀起来,就算想保全身家性命都不容易,谈何建功立业?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复礼,就是要符 合周礼的规定。一旦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则天下纷纷扰扰都归于自己的仁心,不再会有欲壑难填的苦恼,也不会再有自取灭亡的冲动。可惜后世的理学家把“克己复礼”四个字理解成了“存天理,遏人欲”,最终变成了片面空谈性理,消灭人的正常欲望,与孔子和先秦其他哲人的本意相去甚远。

文集概况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作者简介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史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第三篇】

《羿裔熠邑彝》

原文

羿裔熠,邑彝,义医,艺诣。

熠姨遗一裔伊,伊仪迤,衣旖,异奕矣。

熠意伊矣,易衣以贻伊,伊遗衣,衣异衣以意异熠,熠抑矣。

伊驿邑,弋一翳,弈毅。毅仪奕,诣弈,衣异,意逸。毅诣伊,益伊,伊怡,已臆毅矣,毅亦怡伊。

翌,伊亦弈毅。毅以蜴贻伊,伊亦贻衣以毅。

伊疫,呓毅,癔异矣,倚椅咿咿,毅亦咿咿。

毅诣熠,意以熠,议熠医伊,熠懿毅,意役毅逸。毅以熠宜伊,翼逸。

熠驿邑以医伊,疑伊胰痍,以蚁医伊,伊遗异,溢,伊咦。熠移伊,刈薏以医,伊益矣。

伊忆毅,亦呓毅矣,熠意伊毅已逸,熠意役伊。伊异,噫,缢。

熠癔,亦缢。

翻译

后裔中有个叫熠的人,居住在少数民族彝族地区。熠是个义医,经常为百姓免费看病,医术精湛。熠的姨妈死后留有一个女儿名叫伊,伊长得很漂亮,神态可人,穿上漂亮的衣服,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人间的凡夫俗子根本没法比。熠喜欢上了表妹伊,他给伊买漂亮的衣服,可是伊并不领情,抛掉了表哥给他的衣服,穿上怪异的衣服以表示示不喜欢熠,熠感觉很郁闷。为躲避表哥的纠缠,伊离开家乡,躲到一偏僻的地方,找一叫毅的人下棋,毅长得很帅,像貌堂堂,精通下棋,很有造诣。毅穿着不同寻常,看上去意气风发。毅开导伊,使伊受益匪浅,伊很高兴,偷偷喜欢上了毅,毅也喜欢上了伊。第二天,伊继续和毅下棋,毅送给伊一只蜥蜴作为礼物,伊则把自己的衣服回赠给毅。伊病了,梦中喊着毅的名字。伊精神不正常了,靠着椅子咿咿细语,毅陪着她,也跟着她咿咿细语。毅早就听说过熠的大名,于是找到他,说明来意,求熠救救伊。熠要挟毅,提出条件,要求毅在治好伊的病后离开。毅思量着只有熠可以治好伊,答应了熠的要求。伊想起了毅,又在梦中叫者毅的名字,熠暗示伊毅已经离开了,自己很喜欢她。伊想到再也见不到毅了,生活得没意思。于是就上吊自杀了。熠精神也恍惚了,也自杀了。

史上最难翻译的文言文【第四篇】

文言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之为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皆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话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

话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烫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次取杜鹃,虽无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芸惜枝怜叶,不忍畅剪,故难成树。其他盆玩皆然。

惟每年篱东菊绽秋兴成癖。喜摘插瓶,不爱盆玩。非盆玩不足观,以家无园圃,不能自植;货于市者,俱丛杂无致,故不取耳。

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达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

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毋令针针露梗,所谓“瓶口宜清“也。

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歧视联络为上。若中高两低,后高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俗所谓“锦灰堆“矣。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

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插于钉上,宜斜偏取势,不可居中;更宜枝疏叶清,不可拥挤;然后加水,用碗沙少许掩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为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觅,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叶侧花之患。

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

折梗打曲之法: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则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钉以管之。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如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

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一枝一节,七枝到顶,或九枝到顶。枝忌对节如肩并,节忌臃肿如鹤膝。须盘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直出——有名“双起”、“三起”者,一根而起两三树也,如根爪无形,便成插树,故不取。

然一树剪成,至少得三四十年。余生平仅见吾乡万翁名彩章者,一生剪成数树。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游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余未见其可也。若留枝盘如宝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

翻译

《童趣》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渺小的东西都可以观察清楚。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这样想,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全神贯注的观察。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作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理解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年就常有此“物外之趣”,皆因他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但儿时沈复的想像力也忒奇特了些,我们来看--

夏天蚊子很多,嗡嗡作响,必须得用烟驱赶。此时小沈复的眼睛成了放大镜:倏忽间,成千成百的蚊子变为白鹤,蚊声变为鹤鸣,薰蚊的烟变为缭绕白鹤的青云,蚊帐成为拘纳青云白鹤的大天地。区区蚊蚋与巍巍白鹤本无什么联系,但就能飞会叫这一点而言,是有相似之处的。沈复选择白鹤而不选其它鸟儿,是因为仙鹤祥云本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物象。仙鹤体态轻盈,舞姿美妙,又代表着吉祥美好,选它作比,自是最好不过。由于孩童本是爱玩的,想像力也不同于成人,原本平淡无奇而且令人厌恶的夏蚊竟被看成姿态优雅的仙鹤,于是平常景象变得富有情趣起来。有了“蚊变仙鹤”这一基点,其它的物象也随之而变。你瞧:小家伙借薰烟驱蚊的契机,故意“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好一幅“帐内驱蚊图”!若非儿童奇特的想像和联想,这幅奇趣图景我们今天是无从欣赏到的,孰不遗憾乎?

放大镜的威力矮小的墙旮旯里有一个微小而精彩的世界--这是童心的乐土。儿时的鲁迅也曾在类似的地方--百草园,寻觅到无穷的乐趣,令他回味一生。于是小沈复选定一个观察点,眼与花台齐平,运动他那奇特的绝世神功--联想+想像,把“丛草”变为“树林”,“虫蚁”变为“野兽”,“凸起的土砾”变为“丘陵”,“凹陷的土砾”变为“沟壑”,“癞蛤蟆”变为“庞然大物”。看,小小的墙角经蓬头稚子的魔棒一点,出现了一个多么广阔而奇幻的图景:生机勃勃,趣味盎然。最富有戏剧性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小男孩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草间二虫相斗,不想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偏这“庞然大物”又是一个相貌丑陋的家伙,岂不扫兴!此时眼前幻影全消,物外之趣尽失,等他回过神来,不觉怒从中来,随手抄起一根枝条,把那可恶的家伙一连抽了几十下,赶到土墙外去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毫不起眼的平凡物象,在孩童眼中却串生出如许丰富多彩且妙处横生的光环,只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是迥异于成人的,可见童心的无拘无束,广阔无边。

统辖全文的句子是:故时有物外之趣。

其它

译文: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游玩的地方,菜花黄了的时候,苦于没有酒家可以喝几杯小酒。带着冷饭盒去,对着花饮冷酒吃冷菜,很没有意思。有的朋友说就近找点地方喝酒,有的说看完花回去喝酒,但是总是不如对着花喝热酒舒服。大家议论纷纷无法决定。芸笑着说:“明天大家只管各自出买酒钱,我自然会带炉火来。”大家笑着说:“好。”大家走了后,我问芸说:“你真的自己带火去?”芸说:“不是,我看见集市中有卖馄饨的,他的担锅、灶什么的都有,何不雇他一起去?我先烹调好,到看花的地方再一下锅,茶酒都可以用了。”我说:“酒菜到方便,但喝茶缺了烹茶的器具。”芸说:“带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串罐柄,把灶上的锅拿掉,把罐子悬在行灶上,加柴火煎茶,岂不方便?”我鼓掌说好。街头有个姓鲍的,卖馄饨为生,我们用一百钱雇他的一套东西,约他明天午后去,姓鲍的爽快同意了。第二天看花的人都来了,我告诉他们芸的主意,他们都很赞叹佩服。饭后大家一起带着席垫去了南园,选择柳树荫下团坐。我们先烹茶,饮完,然后热了酒并煮了食物。当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色的花,大家穿着青衫红袖,走过田间小路,蝶蜂乱飞,令人不喝酒也陶醉了。等到酒肴都烧好,大家坐在地上大嚼,那个担馄饨的人谈吐不凡,我们拉他一起饮酒。游人见了我们,都羡慕我们的奇思异想。吃完后,杯盘弄得乱七八糟,大家都有点喝醉,有的坐有的睡,有的唱有的叫。太阳要下山了,我想吃稀饭,那个卖馄饨的就去买米煮了粥,吃饱了大家散去。芸说:“今天游玩开心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