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方案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46103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方案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方案【第一篇】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这不仅确立了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地位,也同时指明了我们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前进的方向。“三农”问题,是一个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和切入。 对我国来说,“三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富民强国的基础在“三农”,重点和难点工作也在“三农”。对此,需要各级、各方面在思想上更加关注“三农”,学会用创新的思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去抓“三农”。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业成为效益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农业。创造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才能为农民增收、就业增加、财政增长提供可能和条件。“三农”问题是中国在新世纪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全党动员,全民参战,持之以恒。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际措施的支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笔者认为,在加速中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基础上,目前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改革土地征用制度。这项改革的目标是把现行的强制性政府征用行为改变为交易性的市场购买行为,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一是要打破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按照市场法则解决建设用地问题,让农民代表与用地方直接谈判确定土地出让的价格、出让的方式和出让的期限。二是对土地出让取得的收益除按一定的比例纳税外,剩余部分作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发展的资本。三是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公益性占地应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和分享收益,当然,还应允许农民把经批准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以租赁形式转化为工商业用地。

来的实惠。值得肯定的是,长期以来,教育为“三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服务“三农”也正面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特别应当看到的是,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然而,现在的事实是,我国的农业科技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村不仅缺乏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农民是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细胞,是最为活跃的基本因素。没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能动的参与,现代农业就难以欣欣向荣。因此,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农村教育的重心调整到面向仍要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多数各级各类学生身上,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农村学校应不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模式,以及应有怎样的办学模式,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无论怎样定位,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体现大多数学生回乡务农立身的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从长远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农民施展才智的能量。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实惠。这就要求农村教育要比过去更加主动地贴近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提供农民之所需。

《促进农民增收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方案【第二篇】

xxx乡xxx村辖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70户,人口1830人,耕地2100亩,村两委成员10 名,党小组9个,党员38人,村民代表32人。近年来,xxx村针对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把发展蔬菜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1、思想上高度重视。该村坚持把发展蔬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党支部的强村富民的目标来抓,充分利用广播、公告、明白纸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群众深刻领会到发展蔬菜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绝经,调动群众认可、支持、参与蔬菜种植的积极性。

3、规划上着眼长远。在蔬菜发展中与坚持与村总体规划有机结合、配套跟进,按照“规划思维超前,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推进 “三个一体化”:即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使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投资资金50万元,修建道路3公里,改善了生产基础条件;投资60万元,新打机井40眼,疏浚路沟2000米;投资50万元用上了地埋线,形成了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格局,为蔬菜基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避市场风险。提供全程疫病监测服务,邀请省、市、县蔬菜专家对种殖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为种殖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发展蔬菜中该村用足用好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对发展蔬菜种植户,优先解决用地,租金为现行市场最低标准。同时明确规定,凡来该村投资从事蔬菜种殖的农户,除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外,为菜农提供5000元的'启动、3000元的发展资金,并可在贷款、生产经营、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群众发展蔬菜创造基础条件。

二、取的成效

1、探索了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加强党支部对蔬菜种植的领导,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统筹难题,架起了党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致富的新桥梁,把党支部活动渗透到蔬菜发展的各个环节,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环节政府“包”不了、村组“统”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在蔬菜种植中,群众有了困难,党支部出面帮助克服,党员出面协调解决,打造了“党建服务蔬菜发展、蔬菜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

二是搭建了创先争优的平台。通过组织引导党员带头种植 3

蔬菜、出售优质无公害产品、维护产品品牌声誉,做到新技术党员带头学、新品种党员带头试、新设施党员带头用,营造了党员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在全村结对帮扶活动中,党员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00多条,传授技术10多项,解决各种疑难问题100多个。

8000亩、大棚温室500座,而且带动了蔬菜运输、流通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增收领域,使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成为xxx的重要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该村先后被评为“新乡市先进党支部”、 “原阳县五好村党支部”、“原阳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先进村”。

目前,该村正在建设全县一流的高标准蔬菜温棚,总占地200余亩,所需整地及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大棚建设正在施工。基地建成后,年可生产蔬菜100万公斤,实现利润130多万元。

4

-->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方案【第三篇】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面临问题

我乡农村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二是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三是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四是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

(一)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是政府要加强引导,依靠典型示范推动结构调整。改变光靠行政手段推动结构调整的作法,创新工作思路,从示范引导入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一批,推广一批。通过典型示范,效益吸引,提供服务的方法引导农民主动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形成农业结构调整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在农产品结构调整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坚持在名、特、优、新上做文章,引进优质高效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发挥现有品牌优势,促进效益的提升。 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基地。抓规划,抓协调,抓服务,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扩大基地规模,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

促进向非农行业转移。同时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三)加强“双语”学习培训

把“双语”学习作为巩固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点工作来抓,作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

“双语”的学习使用,能有效加强民汉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汉之间的感情,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经过强化培训和实践锻炼,乡机关、站所干部双语水平明显增强,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在提高基层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大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四)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产业,为招商引资搭建了有效平台 立足我乡特色产业,葡萄、石榴、杏树、红枣、无花果等的果品加工业,确定好自身定位,为企业营造良好氛围;制定优惠政策,为入区企业提供软件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入区企业打好硬件基础。我乡应加快全乡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人行步道、栽种树木、绿化面积、安装路灯、使全乡的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同时,保证水电暖畅通便利。以期实现“七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暖、通路、通邮、通讯、通网和土地平整,从而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为入乡企业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从而为招商引资搭建有效的平台。

(五)积极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一要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要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并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二要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要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方案【第四篇】

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连续6年6个关于“三农”的中央1号文件,分别从不同角度解决“三农”难题,始终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随着连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付诸实施,我国农业和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又一批农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其成就举世瞩目,有口皆碑。但由于受国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三农”问题仍很严峻,农民持续增收之路依然艰难,不仅对我国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巨大障碍,也严重制约了小康社会的全面构建。如何充分运用财政政策杠杆,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各级财政部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一、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因素分析

(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攀升。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和支持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但党和政府给农民的“好处”却很快被大幅攀升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吃掉”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郸城出产的硫酸钾复合肥,2017年每袋价格为140元,2017年已涨到250元。按亩均施一袋化肥的用量计算,每亩施肥成本增加110元,远远超过了当地政府对农民亩均粮食直补元、综合直补元的补贴标准。

(二)绝大多数农民靠天吃饭。多年来,我国每年都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但仍远远赶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据《2017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农村总耕地面积为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仅占%,绝大多数农田仍丰收靠天。另据笔者调查,目前农村尚能发挥作用的中小型水库,大都是三四十年前修建的,还有不少因无钱维修而长期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使数亿农民在增收路上如履薄冰。

(三)农业生产缺乏科技支撑。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农业新科技的运用非常有限。加上一些地方乡无文化站,村无图书室,绝大多数农民看不到新的报刊,接收现代科技和信息的渠道窄,途径少,不少农民与现代农业科学知识无缘。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把种田当作进城打工的“业余”事项,在资金和精力上投入少,应付多,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科技含量低,名、优、特、稀产品缺乏,常规产品、大路货居多。在超市里进口水果卖到四五元钱一斤的时候,而不少农村的苹果才卖到两三毛钱一斤。农产品较低的科技含量,或与科技含量的无缘,是造成农产品相对过剩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多数农民的生产经营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普遍弱势,是束缚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桎梏之一。

(五)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较快,绝大多数农产品不仅实现了全年供应,而且形成了全国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但应引起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农产品流通市场尚属于自发形成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衡;多数农民受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流通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对市场需求缺乏预见,常常是你种什么我也种什么,歉收时因产品太少不能增收,丰收时因产品过剩价格下跌也难以增收,因而导致了不少农民都把务农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不是致富手段。生产的粮食、蔬菜大多用于自给自足,能够用于出售的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也大多是坐等上门客,常常因找不到“买主”而低价甩卖或烂掉。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先天不足,是许多地方农民持续增收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六)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弱。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对我国农业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当数水灾与旱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每年因水灾减产约89亿公斤,因旱灾减产约100亿公斤。就笔者所在调查的豫西地区而言,虽然所处地理位置属丘陵地带,一般可免遭水灾之患,但每年的旱灾、冰雹给丰收在望的苹果、小麦、烟叶等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因而给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4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