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励志故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64251

【导言】此例“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励志故事【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乔布斯励志故事【第一篇】

曾几何时,史蒂夫·凯斯是多么地风光,他站在权力的巅峰,无数人顶礼膜拜。他创建了著名网站——“美国在线”,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在线由一个无名小字辈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网络服务商。近一两年来,凯斯更是以一系列的大手笔在互联网上纵横捭阖,收购网景,鲸吞时代华纳,对微软帝国叫板……他的增长速度甚至让比尔·盖茨都感到吃惊,感受到威胁。而这一切,只不过是20年内发生的事情。

工作多磨难

1958年8月,凯斯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火奴鲁鲁,父亲是一名声名显赫的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所以家境比较富裕。

在家里排行老三的凯斯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商业天赋。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凯斯便和哥哥丹一起开了个名叫“凯斯企业”的小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挨家挨户地推销一切凯斯能搞到的东西,最好是免费的,从花籽到手表到圣诞卡。这是他最早的营销经验,虽然利润很小,但因为有了市场,也能赚到一些钱。

在中学和学院里,凯斯并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大部分功课成绩平平,在四年级时有一门课叫计算机101,他觉得这门课太烦闷,极不耐烦整天检验程序的运行。凯斯对电路更是不感兴趣,他不关心元件是如何工作的,只关注它们能派什么用场。因为他认为,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1976年,凯斯来到了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学院,因为当时学院没有开设营销课程,他便选择了政治学。几年下来,他对政治倒是没产生多大的兴趣,他最喜欢的还是市场。这时,他读了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预言未来世界的机器能够互相交流,他对此充满了向往。他的兴趣开始从小玩意转向交互电子学。

1980年,凯斯从学校毕业了,因为对媒体的向往,他去纽约的广告和媒体公司求职,其中包括时代公司的有线电视公司以及家庭票房影院,但却遭到了拒绝。然后,他把眼光投向了宝洁,但宝洁也没有录用他。为此,凯斯自己花钱去宝洁总部,凭借自己的毅力,争取到了一次面试机会。

凯斯的这种牛劲使他获得了宝洁助理品牌经理的位置,他开始为一种护发素做营销负责,但2年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成功,他又一次失败了,这是他成年后在市场上学到的第一个重要教训:产品不行,市场推销做得再好也无用。1982年,他跳槽到了百事可乐旗下的`必胜客,干的也是市场推销,比萨饼尽管好吃,可卖起来十分不易。

在这期间他开始迷上了个人计算机,当时,他花了几千美元买了一台很原始的KAYPRO家用电脑和一盘第一代的电脑只读光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台不怎么灵光的电脑和一家叫作SOURCE公司提供的网络服务连接。凯斯当时能做到的也只是收发文件,但这让他十分激动。他后来回忆说:“这简直是将神奇变为现实。”要知道,当时大部分美国人还不知道个人电脑是何物,但凯斯已经是个十足的网虫了。入夜时分,他常常躲进自己的斗室,沉浸在计算机世界中。

“美国在线”的开始

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之后,凯斯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不满足了。1983年,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个贸易展览会上,哥哥丹介绍他认识一个重要的人物——控制视频公司的创始人比尔·梅斯特。这家公司能通过电话线将游戏软件传到电脑上。梅斯特欣赏凯斯的干劲和对计算机的狂热,同意给凯斯一个市场营销顾问的工作。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凯斯在公司里并不怎么讨喜,他的锋芒毕露得罪了不少人,一些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开始要求解雇这个“自以为是”的职员。可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吉姆·金赛却不这样想,他认为凯斯是公司里惟一对市场营销有热情和对神秘市场空间有一定见解的人。金赛的意见保住了凯斯的工作,从此他们开始互相合作,这为凯斯后来的升起奠定了基础。

1985年,控制视频公司因业绩不佳倒闭,金赛决定在原公司的基础上,和凯斯联手重新创业,另起炉灶建立一家名为“量子”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公司,主要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在线信息服务,这就是美国在线公司的前身。

事实上,这个重新创业的工作非常艰辛,他们身兼数职,朝不保夕。开始的时候,凯斯主要做市场营销。初出茅庐的凯斯其实对市场行情并不知道多少,对电脑技术更是外行。但他有一句口头禅:“和用户保持联系”,这也是他奉为准则的商业哲学。

当时,美国电脑公司已是多如牛毛,但大多注重技术研究与开发或是搞电子销售。凯斯评价说,电脑公司“对技术关注的太多了,而对消费者则很不够”。于是,他别出心裁,出奇制胜。公司比较固定的客户是一家叫“康多摩”的公司,凯斯每个星期都要驱车前往总部在费城附近的康多摩,以稳固与这家公司的关系。

第二年,他又来到加州,想让苹果电脑公司的“苹果2号”电脑使用量子计算机公司的在线服务系统。他天天出现在苹果公司。最终,苹果被他的毅力打败了,答应让量子计算机公司开发适合于他们的在线服务。

就这样,量子计算机公司终于活了下来,但它的存活与合作方的仁慈不可分割。要知道,凯斯和金赛说服了多少计算机制造商使用他们的新兴在线服务。在线市场那时候基本没有显示出什么活力,尤其是,量子计算机公司当时还面临着很多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凯斯相信这个市场的未来潜力。

80年代末,因特网的商业化已近在眼前,在线用户不再是稀有的玩家,除了喜欢这一技术的人,最初一批上网者也出现了。此时的凯斯更加有信心,他认为在线服务的商机迟早会来,最先投资的公司将获得成功。他用免费的方式来吸引顾客,在各种杂志中附带注册网页的光盘,邀请顾客免费上网一个月或几百个小时,或者直接把这种光盘邮寄给因特网用户的上百万人家,并且向用户承诺试用期后去留悉听尊便。

虽然别人嘲弄这种方式是拙劣的老式商业手段。但凯斯从来就不是一个遵守什么模式的人,他是个喜欢非正规着装、有非常规思维的人。他要把全新的、奇特的、有时让人感觉可怕的在线经历变成家家户户都能接受的安全生活内容。

到1991年年中,公司已经拥有了13万客户,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接着,在凯斯的提议下,公司开始改名为“美国在线”,一方面强调其所提供的在线服务,一方面着眼于整个美国,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力,当然,后来的它不仅震撼了美国,也震撼了世界!

独辟蹊径的奇迹

1992年,在凯斯的领导下,只有120名雇员的美国在线在纽约股市挂牌上市,一举筹集了6600万美元,这笔资金在公司的迅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凯斯雄心勃勃,准备把“美国在线”建成像微软、苹果那样的大公司。

为此,凯斯确定了“美国在线”重要的战略核心,这是从早年的工作经历和快餐店得来的启示,任何技术再好,如果不实用,一样会被市场淘汰,而人们都喜欢方便、简单的东西,技术也不例外。因此他认为美国在线也该如此——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这使美国在线与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有显著区别。

凯斯不出售复杂软件、复杂电脑,或暗地做其他生意。他只把方便和网络出售给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厌倦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讨厌复杂软件,但是愿意同美国在线的使用者朋友或陌生人交流他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热门话题,或喜爱的音乐,甚至生意经。

凯斯坚持的就是这样一种面对普通消费者的战略,这在硅谷的技术精英们看来简直是在发疯。但是这种面向消费者的简单思路却给他的公司在华尔街股票市场上带来1200亿美元的价值。正如美国在线创始人史蒂夫·凯斯所说的那样:“美国在线关注的不是技术,而是要成为一个大众媒体,成为普通客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凯斯的客户选择决定了网站的外观、感觉、风格和内容:即使在那些刚接触电脑的用户看来,美国在线给他们的感觉也是简单、友好的(在90年代初,电脑生手众多)。尽管“强大的用户”和信息专家瞧不起美国在线的大众化风格,但它对公司的客户价值理念来说却非常关键。美国在线是为数不多的能令电脑使用变得更容易、更有乐趣的公司之一。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一个品牌效应,让“美国在线”深入人心,为此,美国在线不仅在内部发展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同时关注外界,有些品牌,在美国在线之外已经生成,那么,美国在线所采取的做法就是,将它们买下。从ICQ,Spinner,到Winamp,MoveieFone等等,都是美国在线曲线救国政策的产物。

事实证明,这些名牌的确给美国在线增光不少,而它们也因为加入美国在线,得以扶摇直上。品牌,在美国在线眼里,也意味着边际效应,它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当然,还有广告,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只有两家公司通过网络赢利,而美国在线就是其中之一的最大原因。

在别的公司还对网络广告没什么概念的时候,美国在线已经开始实施自己的广告策略了。先是一家不出名的长途电话公司与美国在线签下了100万美元的生意。因为网上广告比在电视、报纸上做要便宜太多,而通过网络与美国在线的用户结账,也可省去不少额外开销。紧接着是两个大客户——亚马逊网上书店和最大的零售书店Barnes&Nobel,它们都开始利用美国在线进行书籍的销售。

凯斯从来不会放弃每一个机会。当时的美国在线有着网络世界里最庞大的聊天社区。每天有14000个聊天室在运行,每个聊天室平均有23人。1997年3月,美国在线又将它的14000个聊天室向广告商开放。

紧接着,美国在线收购了网景,开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之旅,因为在线一贯所持的平民作风,它的电子商务获得了极大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体会了第一次网上购物。1996年6月26日,美国在线与美国第一合作推出了第一种网络信用卡——美国在线VISA卡。当人们持有这种网络信用卡时,购物变得更加方便。

在凯斯的领导下,不过短短的十几年,美国在线的资本总额已经达到1640亿美元,1999财政年度收入48亿美元,利润亿美元,雇员12100人,成为世界最大的网上服务公司,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它的即时网上寻呼产品称雄美国。可以说,美国在线是代表美国“新经济”的最为著名的网络公司。今天的美国在线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身价最高、经营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其股票市值高达1600亿美元,相当于电脑巨人IBM的两倍。

美国在线的神话并没有结束,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交易额达1660亿美元,而新公司的价值在合并后高达3500亿美元,相当于墨西哥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两公司合并后,将成为世界第七大公司,年销售总额300亿美元以上,将向全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娱乐和通讯服务”。

互联网从来不可捉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神话却在2003年1月12日落下了帷幕,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董事长凯斯因公司陷入业绩直线下降的困境而引咎辞职,这其中问题重重,或许过多狂热的扩张已经埋下了一定的祸根,或许,网络股本来就是泡沫,美国在线这个巨大的“泡沫”会不会消失,人们还在疑虑和观望中。

离去之后的凯斯将何去何从还没有尘埃落定,但无论如何,他的创业和神话都将给后来的互联网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乔布斯励志故事【第二篇】

20xx年的夏天,苹果ipod风头正劲,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乔布斯也因此洋洋得意,感觉未来的整个世界都是苹果公司的。

一天,乔布斯在一个小型的私人聚会上,遇见了摩托罗拉的CEO埃德·桑德尔。此时的摩托罗拉还很强大,是手机行业里的“大佬”。乔布斯对桑德尔的卓越才能早就有耳闻,曾试图将他挖到苹果公司,但桑德尔一直拒绝,两人始终没有接触的机会。

这次机会终于来了。“过来,跟我们一起干吧!”乔布斯开门见山地向桑德尔发出邀请,“我能保证,经营ipod比你卖手机更有前途!”

不料,桑德尔摇了摇头:“恰恰相反,我觉得卖手机更有前途!当您离家外出时,需要带上三样必不可少的东西。请问,是哪三样东西?”

乔布斯想了想,摇了摇头。

“钥匙、钱包和手机!”桑德尔给出了答案,“很遗憾,你的ipod不在这个清单之列!”

这句话给乔布斯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一下子点醒了他。

经过认真思考,乔布斯决定带领没有任何手机制造经验的苹果公司进军手机行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并且在触屏技术和智能芯片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三年后,苹果公司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机正式面世,疯狂大卖,它便是iPhone,而摩托罗拉手机因为没有搭上智能这趟快车,最后无奈地被谷歌收购。

乔布斯励志故事【第三篇】

和当年把摇滚唱到西藏一样,郑钧运营动漫电影《摇滚藏獒》又是一件从来没人做过的事情,这是新的模式:天使投资和好莱坞都在给他打工,他被越来越多熟人称为“小乔布斯”。

20xx年2月,有两本书对于歌手郑钧此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本是U2乐队主唱波诺的英文版自传《波诺谈波诺》,一本是《切格瓦拉画传》。那段时间,郑钧正在制作自己的新专辑《长安长安》。他也开始写博客。他写道:“理想就是自己觉得有理的想法。”他又写:“为了理想死磕。”他还写:“死磕就是死不罢休,就是坚信自己的蛋比别人的石头硬,日复一日,磕到蛋尽粮绝为止。有趣的是,有的人的蛋真的比石头硬。于是奇迹出现了。”

这些格言式的话没被写进郑钧的新专辑。将近4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是在办公室——而不是舞台上见到郑钧的。他坐在一张靠背椅子上,一边是旧吉他,一边是新电脑。除了自己的脸,郑钧又多了一张名片。这是一张真正的名片,头衔是“北京漫动时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意总监”。

这位摇滚歌手正在预备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人。他每天来办公室上班,隔天收发工作邮件,每月定期出席董事会。在开会和接见客户的间隙,有时候他会用吉他和录音机写写歌。他有两部iPhone,里面有他最喜欢的重金属摇滚。有时候他会放出来听听,但激烈的音乐常被频繁的工作电话打断。眼下,为了这部叫做《摇滚藏獒》的动画电影,他已经连续接受了5个小时的采访。中间他还抽空进行了一次员工面试,并且见了两拨客户。

简单来说,《摇滚藏獒》是一个“疑似”世界级电影作品的中国雏形。今年1月,郑钧出版了自己创作的上下两集漫画书《摇滚藏獒》。之后的几个月里,他一直为这本漫画忙活着。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参加了两次天使投资人沙龙,拉到了几位天使的机构投资。他去了一趟好莱坞,又带着一帮好莱坞的人去了趟西藏。他预备要拍一部投资3000万美元的3D动漫电影,聘请曾经打造过《功夫熊猫》和《玩具总动员》等经典动画的好莱坞一线团队进行故事和原画再创作。影片以英文配音,预计在2011年的暑期档或者复活节档期全球公映。

和当年把摇滚唱到西藏一样,在郑钧看来,这是又一件“从来没人做过的事情”。“我是新的模式。”他说,“中国人拥有所有的知识产权,中国人去美国雇佣好莱坞最优秀的资源帮我们进行前期制作,中期在印度或者中国做,比较便宜,然后我再拿回好莱坞做发行。”

“这实际就是好莱坞电影。像他这种,国内的人来原创,但用好莱坞的编剧和好莱坞的导演,是很跨时代的。”他的朋友、枫谷投资创始人曾玉说。

本来,“鸡蛋碰石头”之类的话像是一个文艺青年的几近嬉皮式的嚷嚷,不但毫无惧色,也看不出任何忧愁的味道。奇怪的是,一旦文艺青年成了创业青年,这些话倒显得像是充满了创业家精神的励志口号。即使艺术家们也不能够否认,在21世纪初的中国,要实现一个商业理想,比实现一个艺术理想的可操作性要更强,更迅速,也有更多的途径。

很快,郑钧就找到了他的创业路径——一个是天使投资,一个是好莱坞。一开始,打从采访开始之前,他就明说了:“我同意波诺的那句话——说什么一个好的艺术家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生意人,这都是美国60年代留下的精神包袱。我没有这种精神包袱。”

商业生涯里程碑

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有一个看起来有点儿悲惨的开头。2007年,郑钧离了婚,女儿快10岁了,有时候跟着他一起生活。郑钧想做个好父亲,可他拿女儿没辙。女儿喜欢看日本漫画,《网球王子》之类。当爹的想要表示反对,可被女儿一句话就噎了回来——根本找不到好看的中国漫画。

郑钧从小学画画,高考的时候差点上了美院。他打算自己给女儿画个漫画。他喜欢西藏,十几年前唱《回到拉萨》出名。他喜欢狗,家里养了三只。他喜欢摇滚,其中一只狗的名字就叫做BONO。这三个元素凑在一起,就有了《摇滚藏獒》的故事。这个故事有郑钧自己的影子。它讲的是一只来自单亲家庭的藏獒独自在北京闯荡,最后组建了一支狗摇滚乐队,并在歌坛获得成功的故事。

有了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故事,接下来的就是一系列流程。2007年7月,卡酷动画频道制片人曾伟京找到郑钧,希望他给动画片《福娃奥运漫游记》写首片尾曲。郑钧花几天功夫写了《卡酷漫漫想》这首歌,顺便告诉曾伟京,自己也在创作漫画,并且电脑里已经有一部分现成作品。曾伟京告诉郑钧:“过两天我们在后海有个动漫高峰Party,你可以一起来玩。”在派对上,郑钧认识了现代出版社的社长。2009年1月,《摇滚藏獒》漫画正式出版。

机会来得比想像中快多了。漫画书出版之后不到一个月,日本最大的动画公司MadHouse(曾经拍摄过《娜娜》和《死亡笔记》)就找到郑钧,希望把《摇滚藏獒》拍成电影。紧接着,美国一家动漫制作机构也找郑钧谈合作。同时,按照郑钧的说法,还有很多中国地方的动漫基地也在打一样的算盘。

“大家看到一个疑似千里马的东西,马上一窝蜂上来说,哟,千里马,我要投。其实这个时候,我研究这个行业已经有三四年了。”郑钧说,“本来预计从书到电影要两三年的时间,这下一看,直接跳过电视动画片做动画电影好了。”

2009年5月,郑钧在光华路的一座写字楼租了办公室,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拒绝了日本和美国公司的合作邀请,注册了知识产权,把目标指向好莱坞。“我希望干些没人干过的事情,所以还是想跟好莱坞合作。但是这事儿很难,对好莱坞根本没概念,也确实没有任何人做过,包括韩国人和日本人。我还需要很多资本来做这个事情。”

前前后后,郑钧见了不下十个投资人,各行各业的都有,还包括几个煤老板。这个过程叫郑钧有点儿别扭。在音乐领域,他是位爷,已经很多年没人给他提意见了。曾经有个导演想要把《灰姑娘》拍成电影,提出要修改歌曲的旋律,被郑钧当场很不客气地噎了回去。现在进入商业领域,他却需要像个小学生一样放下身段,接受别人的意见。

后来,他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邓锋这么评价郑钧:“他非常OpenMind,听意见,也自己总结,也不是说别人说什么就一定对。这是一个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一个天使投资人也好,我这样的专业投资人也好,开始看一个项目都带着很批判的眼光。做投资的天性就这样,投资人上来就挑错,不是说就不看好。你不要被这个冷水吓着,不要因为他们不看好,我就不做了。你要吸收他们的意见,不断地改进。”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郑钧既不是个商业白痴,也不是个做玩票买卖的明星。他大学的专业是工业外贸,他的大学铁哥们如今全是生意人,他的哥哥是个房地产商人。这么多年来,郑钧身边一直有一个有一定质量的商业圈子。他经历过商业启蒙,也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和逻辑能力。之前他开过酒吧和制作公司,积累了一些商业经验,也不是第一次做生意了。他被一位投资人认为是“少见的创意人才”——“他是创意人才,又能理解这些商业规则,而且能遵守,还能进行信息整合。大部分创意人是纯创意,啥商业都不懂,不知道跟你配合。”

2009年3月,郑钧在一次天使投资人沙龙上见到邓锋。他最终选择邓锋作为自己公司的机构投资人。

“这是一个迅速上升的朝阳产业,根本不用你求人投你,会有很多人求着投你。但我一开始就不想做一个家族企业。我更愿意见基金管理人或者风投的人,我需要他们给我带来钱以外的资源。我需要聪明的钱(SmartMoney)。”

这并不是邓锋和郑钧的初次见面。早在2006年,他俩就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那时候郑钧迷上了打游戏,自己做了一款游戏创意,在电脑上向邓锋演示。当时邓锋已经投了一个游戏公司,合作没能谈成,但是他在无意中看到了郑钧电脑里的《摇滚藏獒》漫画,很感兴趣。3年之后,他发现郑钧竟然把这件事越做越大了。

“一般来说,我不投动漫行业,因为我对这个行业不懂。但我能够感觉到,郑钧他是个很执着的人,而且和我一样是工科生,很有逻辑。这几乎是我做过的最感情用事的投资了。”在2009年底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我们见到邓锋。他的衣着一丝不苟,那是一件典型的华尔街经纪人的长款呢子风衣。单单从衣着上,也能穿凿附会地看出他们性格的不同——郑钧无论去什么场合,无论是上台唱歌,还是见合作伙伴,还是和女朋友约会,还是接受采访,永远是T恤牛仔裤和连帽卫衣。至于他们的另外一位合作伙伴徐小平,就和他过去的职业一样,他爱穿不打领带的衬衫和休闲西服,像是个大学教师和有点巅狂的知识分子。

邓锋的确为郑钧带来了金钱之外的价值。他帮助郑钧组建了一个“梦之队”——另外一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以及公司的CEO王晓梅。2009年8月,正式的合作签约仪式在隔壁的那间会议室举行。后来郑钧说,这是他商业生涯的一个里程碑。

“如果说我们是一个摇滚乐队的话,我就是主唱,负责大方向掌舵和创意。CEO在美国的电影公司有过7年工作经验,敢打敢拼,执行力很强,就像是吉他手。邓锋是贝斯手,他能够保证公司在一个稳定的水准上前进。徐小平很善于鼓励人,像是个鼓手。我们英语都很好,我们具备了所有的元素。”

这些“聪明的钱”让郑钧从一开始就拥有一家高起点的公司。目前公司有四个下属的项目公司:电影公司、电视片公司、新媒体动画片公司和制作公司。这些项目公司都分别有专人管理。电影项目计划周期两年,以中国、亚洲和欧洲市场收回成本,以北美市场盈利。电视片项目计划做100集,一年收回成本。此外,公司聘请了专业公司提供其他环节的服务——财务、衍生品、制作、预算和宣传。以法律服务为例,漫动时空聘请了三家律师事务所,一家负责法务和融资,一家负责商标注册和产权保护,还有一家负责和好莱坞的合约。

到好莱坞去

“我现在给郑钧投钱是雪中送炭。”邓锋说,“但是将来是锦上添花还是揠苗助长,我拿不准。我心里现在还没有一个投资回报分析表。”

到好莱坞去。这是郑钧吸引投资人的理由,也是投资人谨慎观望的理由。

“郑钧把中国文化向美国输出,这是最打动我们的。”曾玉说,“当时他来我家打牌,藏獒、藏密、摇滚,来来回回地说这些,搞得大家每天都很兴奋,处于一种不可思议的状态。”

一开始,郑钧召集公司同事开会,一说起好莱坞,大家都一头雾水,因为这事从没人干过,根本就没概念。但他仍然非常坚持。“中国人老是卖给外国人T恤衫和电器,能不能也输出一下价值观?动漫是非常适合国际化的,我去国外唱歌外国人都不知道我在表达什么,但是动画电影就不会有文化障碍。我的故事有狗、西藏和摇滚三个卖点,足够国际化。”

2009年9月,郑钧和公司CEO王晓梅飞往好莱坞。这是他第一次去好莱坞。他的行李箱里装着二十几本英文版的《摇滚藏獒》漫画书。他还请了一个翻译。除此之外,他似乎没有别的准备了。按照计划,他将和好莱坞一流前期制作团队见面,看英文原版的《飞屋环游记》和《伍德斯托克》,还将去大制片人家里做客。他希望能够在保留全部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聘请到好莱坞的编剧、人物造型和制片为他服务。

一个多礼拜之后,有一天半夜,曾玉在家接到了郑钧的电话。“他很兴奋。他都没想到一次就谈成了。不仅谈成了,日程都订好了,10月12日新闻发布会,国庆假期他带他们去西藏采风,都安排好了。我们都没想到会这么顺。”

谈判的过程在一开始略显尴尬。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拿着动漫故事去好莱坞寻求合作,也是好莱坞人第一次听中国人说起自己的动漫构思。就跟在首脑论坛上的政治领袖一样,双方都表现得友好、克制又忐忑。不过,好莱坞之行还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摇滚藏獒》邀请到了顶尖高手,其中包括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玩具总动员》的编剧丽塔·海斯奥,《功夫熊猫》、《冰川世纪》、《赛车总动员》的艺术总监布克·里维斯。

和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的流程显得更加简单、可控性更强。“时机刚刚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包括迪斯尼有大量廉价的、优秀的动漫人才可以用。价格比国内的稍微贵一点,但是这个钱是值得的。你想打开国际市场,得充分利用国际的资源——迪斯尼好的编剧、人物造型和监制就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发行公司就是看这些人的。我们觉得特别值。前期和后期用美国的资源、迪斯尼的资源,争取打开美国市场。中期的制作,实际上画电脑漫画的这个过程,用日本的公司来带头,然后呢,带领中国的代工公司给我们制作。这个成本做下来,我们算了下,相当于迪斯尼四分之一的成本。”郑钧说。

一个月之后,郑钧带着他的好莱坞团队坐火车去了一次西藏,沿途经过可可西里的雪原。10月底,美国人在上海的爵士音乐节上看了郑钧的演出,听了郑钧版本的《流星》。他们意外地发现,他们的合作者看起来那么理智,那么好说话,可竟然真是个货真价实的RockStar,一点儿也不像Radiohead那么难搞。没钱+犯傻,一个创业团队的众筹故事月光族逆袭:小白领低成本创业范本成功创业励志小故事27岁女孩创业,抓住演艺服饰出租商机依文创始人夏华:好心态能使创业成功6个大学生创业致富经典案例累并快乐着,一个大二学生的创业路77岁老人创业也能成功成就财富刘永好:创业生涯中五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江南春:创业赚20亿,从泡妞开始

回程的时候,对方提出了让郑钧意外的建议——将来有合适的动画影片项目,是否能够请郑钧的公司代理,来中国做代工。同时,郑钧接受对方的建议,将送部分员工去美国学习动画技术。

“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一开始谈判的时候,谈到7、8分钟的时候,我就不用翻译了,直接能够用英语谈得很好。我们的思维方式差不多,又都很善良,信任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印象最深的是在好莱坞,有个著名的编剧,他正在为梦工场做个片子,根本没有时间做我们的项目,但是他上网查了我的资料,知道我是干嘛的,又看了我们的故事,还是专门抽时间和我们见面,给我们提了很好的建议。他见我们是挣不到一分钱的,这就是信任和欣赏。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得到了好莱坞的信任和尊重。”

那天,郑钧唱完《灰姑娘》,刚从台上下来,还汗流浃背呢,就有笔者凑上来问问题。也不知道他问了什么,郑钧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名字是《皮克斯传奇》。基本上,这是郑钧的好莱坞启蒙读物。“它教会我,第一,完美主义,质量第一。第二,东西做好了还要知道怎么去卖它。去过好莱坞之后才知道,这个世界和北京一样,也是个圈子。它是个运转非常精密的公共机器,它就像个大工厂,有好多车间,每个车间都提供不同影片环节的各种服务。它运转得严丝合缝,同时又那么有趣。”

这本书还和郑钧的一个商业偶像有关。最近,他被越来越多熟人称为“小乔布斯”。他是中国第一批iPod用户之一,目前有两个iPhone。他恐怕还不敢承认说自己是个乔布斯式的天才,不过他已经想好了,假使有一天跟乔布斯见面要问他什么。

“我不会问他商业的问题,任何人获得商业成功都有不同的原因。我可能会和他讨论一下禅修的话题,那样比较有趣。”

乔布斯励志故事【第四篇】

乔布斯在有生之年创下惊人佳绩,虽说与他的天才和能力有关,但更得益于他精心打造的一支“噪音”团队。

乔布斯小时候,街上有个70多岁丧偶的老人,经常花钱请乔布斯帮他除草。有一天,老人对乔布斯说:“到我的车库来,我有好东西给你看。”

老人拉出一台老旧的磨石机,架子上只有一个马达、咖啡罐和连接两者的皮带。他们到后院捡了一些石头,然后,把石头丢进罐里,倒点水,加点粗砂粉,把罐子盖起来。老人打开马达,机器发出非常刺耳的噪音。老人对乔布斯说:“明天再来看看。”

第二天,老人打开罐子,拿出来的是令人惊艳的石头。

老人对乔布斯说:“这些普通的石头,经由互相摩擦,互相砥砺,发出些噪音,却变成美丽光滑的石头。”

这件事乔布斯深深记在脑海里。在苹果公司,他就打造了这样一支“噪音”团队。每有新产品推出的时候,就让各有想法的团队成员据理争执、激烈碰撞,制造一些“噪音”。因为这种智慧与思想的碰撞,会让双方的点子变得更棒,最后就会生产出受顾客欢迎的尖端产品。

名人乔布斯的励志故事【第五篇】

在很多人眼中,斯蒂文·乔布斯是他们永远的偶像。他创建了苹果电脑,创立了皮克斯,创造了iPod、iPhone,影响了不只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六年前,乔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表讲话,用三个真实故事讲诉他创业和生活的感悟

我很幸运,因为我早早便发现了自己喜欢做什么。我在20岁的时候和沃兹(Steve Wozniak)一起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十分努力,十年里后,苹果从车库里只有我们两人发展成为一家拥有4,000多名员工、市值20亿的公司。在第九年的时候,我们刚刚发布了我们最棒的产品——麦金托什电脑,而我刚到30岁。然后我被炒了鱿鱼。你怎么能被自己创办的公司炒鱿鱼呢?是这样的,随着苹果的发展,我们聘用了一个我认为颇有才能的人来和我一起运营公司,最初的一年里,一切进展顺利。但之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开始出现了分歧,最终我们吵翻了,这时,我们的董事会站在了他那边。于是,我在30岁的时候离开了,而且弄得人人皆知。我成年后全部生活的重心不复存在,这对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有几个月我都真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我让创业先辈们失望了——我丢掉了传到我手上的接力棒。我去见了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和鲍勃·诺伊斯(Bob Noyce),试图为我把事情搞砸而道个歉。这个失败弄得满城皆知,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我渐渐地开始有了明确的想法——我仍然热爱我做过的一切。苹果公司发生的变故并没有丝毫改变这一点。我被驱逐了,但我仍然热爱我的事业。所以我决定重新开始。

那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但后来事实却证明,被苹果炒鱿鱼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好的事情。我放下了已有成就的重担,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创业、探索未来的轻松。这使我轻装上阵,进入了我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在接下来的五年之中,我创办了NeXT公司,还有皮克斯(Pixar)公司,我爱上了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她后来成为我的妻子。皮克斯公司制作了世界第一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它现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工作室。接下来峰回路转,苹果在一个特殊的机遇下收购了NeXT,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我们在NeXT开发的技术是让苹果现在起死回生的核心技术。并且,劳伦(Laurence)和我共同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十分确定,如果我没有被苹果解雇,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这是一剂苦药,但是我认为对病人有好处。有时候,生活会给你当头一棒,但是不要失去信心。我相信促使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动力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你们一定要找到你们的所爱。对爱人是如此,对工作亦如此。你的工作将占据你的大部分生活,真正令人满意的唯一办法就是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做伟大的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情,请继续寻找,不要停顿。用你全部身心去寻找,当你找到的时候你会有所感知。而且,正如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日久弥新。因此要不断地寻找,不要放弃。不要半途而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6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