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有关于爱情的文章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3227

【导言】此例“有关于爱情的文章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有关于爱情的文章范文1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均已过时,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孝经》,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孝经》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经典。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孝之终。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

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孝经》,短短十八章,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经》,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和万物!

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个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也是最基层的条件就是听他们的话,只要他们说的是对的,就一定要照着去做,因为这些话对我们多多少少都是有好处的。所谓“孝顺”,并不是必须顺从。孔夫子在《孝经》中告诉我们:孝,不是做样子,而是发自内心的对长辈真挚的感情,不是盲目听从,而是在长辈有所失误的时候,也能提出适当的建议,不是只孝敬家里的长辈,而是爱己及人,爱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能做到由孝及爱,上爱下孝,温暖人间,和谐统一。

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都要记得关心自己的亲友,多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自己的亲戚及新老朋友多点问候,多点联系,即使是远在异乡的他们,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也使彼此间关爱与温情传得更远,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这3篇有关于爱情的文章是来自于山草香的有关爱情的文章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有关于爱情的文章范文2

本册第二单元的作者均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的先哲,他们的思想深刻丰富,洒脱不羁,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再加上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稿和书信,文章写得文采飞扬,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本单元时要抓住关键词句,高效解读文本。

学习本单元,若能抓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更好地从全局上把握课文。比如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粗读一遍,我们往往会感到千头万绪,不知所云,但换个角度,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中心。如抓住文中的“有业”、“敬业”、“乐业”这三个关键词语来解读文本,文章的思路和所阐述的观点就会一目了然。在学习《傅雷家书两则》时,我们可以抓住“坚强”这一词语,因为这一词语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在本文中,傅雷告诫儿子坚强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抓住了“坚强”这一词语,就可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时,我们若抓住“爱情”这一词语,就抓住了全文的线索,然后抓住诠释“爱情”的“美”、“力量”和“心灵的追念”等词语,我们就能解读作者的爱情观,从而感悟到爱情的真谛。

作者丰富深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是寄寓在关键句子中。尤其是本单元的作者均是思想界的精英,他们的哲思总能沉淀成一句句深刻的至理名言。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上下文、写作背景及生活积累来反复品味、解读文中的关键句子,这样就可以更集中地透视作者爱憎分明的价值取向和丰富深刻的情感世界,并可以以此来丰富我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敬业与乐业》一文,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这两句话不仅总结了上文,而且写出了自己对“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和认识,语句简洁,表意深刻,能够给我们启示和教益,值得一生铭记。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写道:“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我们要结合上下文、写作背景和雨果的生平来解读这几句话,因为他与旧时代势不两立,孤军奋战,所以他受到旧时代的诅咒;但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对后世进行启蒙工作,所以受到未来的祝福,用自己与黑暗的斗争迎来后世的光明,当然是荣誉的两种美好形式。抓住了这两个关键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认识伏尔泰,也就能更鲜明地理解作者对伏尔泰的高度赞美。再比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写道:“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这几句话,不仅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深刻地写出了爱情的内涵和作用,而且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爱情观,语言精炼隽永,耐人寻味。

诚然,关键词句不是孤立的,关键词句离不开上下文,离不开整篇文章。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准确到位地抓住关键词句,认真梳理,反复品味,透彻理解,用心积累,我们就能架起纵深走进文本的桥梁,就能找到高效深入解读本单元的钥匙。

有关于爱情的文章范文3

忙完手头一系列的活,方才定下心来拜读李章的书。这一读,心头大热,引发多少往事,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如何说。

我幼时练书法,年轻时转好文学,古典音乐长期以来仅是我读书写作时的背景音乐。直到有一天,犹如释迦牟尼面壁十年,一朝开悟――古典音乐突然成为我生命中最大的欢喜。这个奇特的徒变,我至今都难以解释清楚。从此由文坛转入乐坛。

不久,通过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李章,他那时在《音乐爱好者》杂志社工作。李章儒雅谦和,毫无架子,为人热情厚道。他说身体不太好,就要离开杂志社了,去编书,工作压力小一些。他送了几本《音乐爱好者》给我,问了我一些情况,其中说道:“要祝贺你喜欢上音乐,这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福分。热爱音乐,享用一世。”后面的八个字,可谓是精辟之言,在后来的爱乐生涯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八个字的分量。2003年,当我出版第一本音乐文选《音乐心情》时,我在书眉的自序意写道:“‘热爱音乐,享用一世。’这是一位音乐资深人士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我想把这句话再转送给广大读者和爱乐者。想补充的是,此话千真万确。”文中的“音乐资深人士”,就是李章。 辛丰年(右)和年轻时的李章(左)

从李章那里回家后,我当晚就开读《音乐爱好者》,马上被吸引住了,那种酣畅淋漓的共鸣感觉,胜过我以前读小说的。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辛丰年的文章。记得以前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过辛丰年谈音乐的文章,现在读来,更觉亲切,于是联系李章。他也很高兴我喜欢《音乐爱好者》,就翻箱倒柜,把他能收集到的《音乐爱好者》杂志统统给了我,有沉沉的一大叠,我很感动。说到我喜欢的辛丰年,李章说,他正在编一本辛丰年的音乐文集,文章大都来自《音乐爱好者》,马上就要问世出版了(),“你可以一下子看个够了”。这就是后来风靡乐迷界的《辛丰年音乐笔记》。

写音乐文章而风靡乐界、知识界,辛丰年很可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人。虽然后来也有人写,但辛丰年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难以撼动。我想,这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中,中西经典文化遭到巨大毁灭,西洋古典音乐更是深受其害,人们饥饿了十几年,辛丰年横空出世,正当其时,加之他文思泉涌,佳作源源不断。二,辛丰年懂一定的乐理,但他的文章不摆谱,很少有专业术语,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尤其受音乐爱好者和文化人士的欢迎和激赏。三,辛丰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学功底,阅读广泛,他是将古典音乐放在历史和人文背景中的,所谓厚积薄发,常人难以企及。四,最重要的是,辛丰年有真性情,对音乐怀有真挚淳朴的大爱,真正的赤诚之心。大家可以看一下辛丰年的儿子严锋为《辛丰年音乐笔记》写的序――《辛丰年其人》,这篇序我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每次感动。辛丰年对音乐的挚爱,犹如木心对文学的挚爱。他写戴留斯,说“人也惆怅,乐也惆怅!”他写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说“向太阳”……真挚性情跃然纸上,感动无数乐迷。 辛丰年写给李章的亲笔信

辛丰年的音乐文章最早出现在《读书》杂志,后来主要发表在《音乐爱好者》杂志,其关键人物就是李章。现在,读了《书信里的辛丰年》才知道,李章是通过《读书》杂志编辑向辛丰年约稿,才促成了后来的音乐美事。李章拉过琴,作过曲,当过指挥,当他遇见辛丰年后,就像钟子期与俞伯牙,成为难得的知音。喜欢音乐而成为朋友的人,有,但像辛丰年与李章这般深情厚谊,就极为罕见了。其中的关键,用辛丰年的话来说,“李章是位好人”;用辛丰年的儿子严锋的话来说,“父亲也是位好人”。如此,好人碰到好人,自然就成为人间佳话。可以说,辛丰年写作生涯最高潮的文章,就是发表在《音乐爱好者》的佳作,即李章编辑的《辛丰年音乐笔记》一书。

辛丰年于2013年3月26日以九十高龄去世,与他最热爱的贝多芬去世日相同,这样的巧合意味深长。他的去世,不仅在乐迷中、音乐圈,而且在文化界,都引起关注。有媒体他去世的消息,有著名人士撰文悼念,这对仅以音乐文章闻名的人来说,是极为鲜见的礼遇,在辛丰年之前,似乎还没有哪位获得如此殊荣,可见辛丰年的影响力。现在,与辛丰年友谊最为深厚的李章编著的《书信里的辛丰年》问世出版,是对辛老最好的纪念。

李章与辛丰年相识二十多年,他们的交往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年是李章供职《音乐爱好者》的时候,后十年是李章在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他们之间这二十多年的友情,可以说是现代版的钟子期与俞伯牙。关于《书信里的辛丰年》一书,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点:第一,这本书展示了我们平时在辛丰年音乐文章里很少看到的、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真、仔细、踏实,他的音乐文章写得这么好,一定与他的这些品格分不开。第二,想不到辛丰年平时听音乐的条件居然那么一般,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与简单的“随身听”为伴,更不用说身在南通的他,几乎没有机会听现场音乐会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写下了如此美妙的赏乐文章,真是吃进去的是草,化出来的是奶,令我更为感佩。第三,也有人认为,辛丰年的文章太过文学味,不够音乐主体――其实,“以音乐为主体”恰恰是辛丰年所反对的,请看他写给李章的信:“现在的音乐书刊中之偏向:读乐大多虚而不实,以并不高明的‘文学性’还有‘新闻性’掩盖了对音乐美的不关心与无所知,爱好者们似乎只知唱片、版本、音响,有文无乐之书,而不去从更多更实在的方面去热爱、认识音乐。”所以,那些认为辛丰年的文章文学性大于音乐主体的人,是有失偏颇的。

如果说,我们以往对辛丰年的文字还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在这本书里,我们“意外”地见识了李章的才情。作为编辑,李章平时较少写文章,但《书信里的辛丰年》让我见识了一位以往深藏不露的李章,他不仅精通音乐,见识独到,文字老练,还不乏幽默,令我忍不住要摘录几段。

写到海顿的音乐流畅:“我发觉流畅是很重要的美质,也许是我本人不太流畅的缘故。”

谈到自己喜欢色彩丰富的音乐:“知道自己浅薄也控制不住,就像岁数很大还喜欢甜食。”

说莫扎特:“莫扎特总能用小把戏玩出大气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