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分享样例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01175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分享样例优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分享【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前根据统计,人类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且日趋年青化,专家预测我国癌症死亡率将逐年上升。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知识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讲出致癌因子。

3、预防和减少癌症发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讨论癌症防治等情感教育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施的办法可以通过名种教学活动来达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悟,可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来实现。为实现以上目的,教学设计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在课前1-2星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主要内容有:

1、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有哪些。

2、调查生活周围人群中癌症患者及癌症的种类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等。

3、引起癌症的因素有哪些。

4、调查不同生活环境中(如工厂、化工厂、农村、城市)人群中癌症发病率的调查,

5、如何预防癌症。

6、癌症是不治之症吗。

7、走访抗癌英雄,了解抗癌事迹。要求学生记录并统计调查结果,上课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加深认识,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三、教学程序:

程序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目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有那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癌细胞。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讨论发言:

1、心血管病。

2、癌症。

3、艾滋病。

4、糖尿病。

5、恶性的传染病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及对癌症的关注。

探讨癌细胞的概念特征组织学生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进行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幻灯或投影展示癌细胞病理切片、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容易在体内扩散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讨论致癌因子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对致癌因子分类。投影正常细胞和紫外线照射的色素细胞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1、晒太阳对体有什么好处。

2、如何正确处理日光浴与预防紫外线过度辐射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引导学生对日光浴的利弊进行辩证思考,并引发学生关注臭氧空洞这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不提倡吸烟。

各小组调查代表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阅读阅读材料1、2、3讨论得出致癌因子有: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主要有: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4、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和关注身边的致癌因素。

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指出原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使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讨论分析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4、讨论、举例课前调查到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让学生通过活动讨论,养成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防癌的情感。

人类将彻底战胜癌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确信人类将彻战胜癌症。

学生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课堂学习引导学生讨论拓展题1和2。学生讨论分析、派代表发言。用以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细胞的癌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的特征。

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预防细胞癌变的措施: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分享【第二篇】

学生容易混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课。在设计时,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力求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

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看图学词,随文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等方式,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识得轻松,识得扎实,识得有趣,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个转盘游戏。出示:包。你们认识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包”字。

师:这个“包”可神奇了,它可以和许多偏旁组成新字。

师出示:“火、艹、饣、氵”。

生自由读。

师:谁先记住这些字,就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

师:我开始转转盘,包与火组成什么字?

生:这是“炮“师:什么炮?

生:火炮师:什么是火炮?

师出示图片理解“火炮”。

师:你怎么记住“炮”

生:炮遇到火就着,所以部首是“火字旁”

生:火加包就是炮。

生:“炮”与火药有关,所以是火字旁。

师:方法不错转盘又转了,组合成“苞”字。

师:这是什么字?生:这是“花苞”的苞。

师: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生:这个“苞”一定和植物有关系。

师:见过花苞吗?没开放的花朵,正要开放的花朵。(简笔画释义)。

教师转转盘组合成“饱”字。

师:这是什么字?指名读。(出示:饱饱满)。

师:“饱”还可以组哪些词呢?

生:吃饱。

生:饱和。

生:饱满。

师:“饱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豆荚)谁到前面来摸一摸?

生:我来。生跑到前面摸豆荚。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摸在手上感觉很豆荚胖胖的。

师:胖胖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丰满”。

师:“饱满”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知道了,“饱满”就是“丰满”。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上课精神很饱满。那这个饱满也是丰满吗?

生:我知道老师,不是,这里的饱满是“充足”。

师:你真聪明。

“饱满”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1、丰满;2、充足。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继续转转盘,认识“泡”。

师:这是什么“泡”生:水泡的泡。

师:我们看图画,小鱼在吐泡泡呢!。

师:小朋友你们看,他们什么地方相同?。

生:都有“包”。

师:也有不同的地方,你看出来了吗?。

生:部首不同。。

师: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啊,他们都是形声字家族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我们一起来记住他们的名字。(齐读)。

师:小朋友真棒记住了这些字并理解了意思,轻松一下做个猜字游戏好吗?。

生:齐声说“好”。

师:火字旁边站,一声火炮响。他是谁?。

生:炮。

师:草帽头上戴,像朵荷花苞。他是谁?。

生:花苞的苞。

师:加点白米饭,肚子撑得饱。他是谁?。

生:饱,

师:左边加三点,爱把水泡冒。他是谁?

生:泡。

师:小朋友真厉害。包不仅和“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

“火”字旁、交朋友,它还和““提手旁”、“衣字旁”等等都交上了朋友。

师相机出示“袍、抱”等词语,引导学生识记。

很多学生的识字都是由乐趣转化为习惯。反思这节识字课,

学生之所以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我认为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先出示基本字。

教师运。

大大调动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提高了识字兴趣。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巩固识字。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猜一猜、玩一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分享【第三篇】

在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础之上,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观察,引导学生说出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微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1、对照课件,学生完善“观察”的预习笔记。

2、投影情景图片,启发学生找出生物与非生物;投影各种动物、植物图片,启发学生归纳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3、投影:植物的生命活动幻灯(需要水、矿物

质,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动物捕获食物的生命活动幻灯。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让学生闭嘴捏鼻感受呼吸。投影幻灯:小鸟在呼吸;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进行呼吸。

5、投影幻灯:小狗排尿;“撒尿小孩”的铜像;落叶。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6、投影幻灯:猎豹追捕猎物;河鲀平静、受惊吓;含羞草;玉米细苗。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投影幻灯:红狐的生长;胎儿的发育;菜豆的生长。启发学生归纳生物的特征之一: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8、补充生物的其他特征。

9、归纳小结生物的共同特征。

10、课堂练习。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分享【第四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

2)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

4)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三.技能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这些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2.

2.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碳;

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转载自

核心概念: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已知的大约200万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个体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查明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物质和世界上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构成的。那么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除了找不同点外,还要找相同点。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来解读表格中的数据,归纳结论,然后进行交流。我们通过比较,发现玉米和人的化学元素组成差异较大,除了o和c两种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有较大差异外,一些含量较小的化学元素差异也很大。

我们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下面。

的问题: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是否相同?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3.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对比分析,回答了上述问题。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问题。

分析上表,我们知道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这四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从上表还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期体内各元素含量也有不同。同种生物体内不同器官各种元素的含量也有差异。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有差别。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理解了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不同生物中含量有差异。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ca、mg等。

与之相对的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fe、mn、zn、cu、b、mo等。

同学们要注意: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如表1-2,大约共占细胞总量的97%.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六种元素组成的。例如:糖类多是由c、h、o组成,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而蛋白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

一是: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肪等,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例如,油菜缺b时,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这是因为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钼矿)。

小孩缺钙长不高,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人缺铁会出现贫血症状,果树缺铁会的黄叶病;植物体缺钾茎秆软弱易倒伏;人体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等。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组成生物体的。

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化合物是生命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例如,c、h、n3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小资料)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小结要点: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分享【第五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努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着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思想,这节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动态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静态微观知识为鲜活有趣的宏观再现,降低难度,缩短时间,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求知的心理。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三单元第五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植物的矿质元素及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反映了《新大纲》在设计教材顺序时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德育的培养。

本节内容前与根尖的结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相联系,后与呼吸作用相关联,具有显著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

同时,这节内容所介绍的实验方案,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还为将来学生设计实验做好铺垫,为此,我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面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设计,观察想象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4)、使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水培法培养植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水分和矿质元素吸收过程的比较,学习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介绍植物必需元素的种类、分析影响矿质离子吸收的环境因素的教学中,联系合理施肥、无土栽培技术、中耕松土等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高二新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确什么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有关元素的知识,但只是在认知水平上,不能进行系统的分类,并且潜意识里总有水和盐相伴而行的观点,认为是水把盐带进去的,这就为理解"相对独立"的观点设起障碍,所以我把"对水的吸收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作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引入新课时宜采用实验方法导入新课,通过实验现象巧设悬念,突出重点。教学中首先从一个实验观察引入,请学生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培养的植物,问:"它们在长势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长得好?"引出植物要生长得好需要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从而提出课题。这样导入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解释现象的心理,从而对学生产生极大的_力,创造学习新知的良好氛围和激发探求知识的渴望,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很快调节到状态,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精心设计好导言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讲授新课:(30分钟)。

介绍灰分元素,由此引入矿质元素,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科学家们通过溶液培养法研究得到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种类。这段内容的处理,我采用请学生设计实验找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通过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逐渐形成较为成熟合理的实验设计,教师借机引导出对照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对照的思想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告诉学生科学家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即溶液培养法找到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

根吸收矿质元素过程。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是主动运输的过程,这一概念的建立在科学走过一段弯路。人类最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错误的,后来经过分析大量的实验事实才认识到:"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主动运输的过程"。处理这段教材时,我先请学生提出猜想,"矿质元素是如何进到根细胞内部的?你能提出你的猜想吗?"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个错误的猜想,即认为:"矿质元素离子是随着水进入根细胞内部的(假设一)。"同时,有的学生会根据前面章节所学过的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认为:"矿质元素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内部的(假设二)"。

教师提供资料(二组实验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共同否定了假设一,这段讨论设计的目的在于,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人们认识问题的本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是科学本身具有自我更正的特性。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证明假设二,即科学的结论不能仅从理论到理论,一个假说要成为理论,一定要有充足的实验证据。在这里请学生提出证明假设二的研究思路,希望能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在教师提示下,能够提出问题和假设。

最后通过cai课件的演示,把微观粒子的运动形象化,直观化,增强了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动感。使学生理解主动运输是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和根系通气状况等,最后得出结论:凡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这与生产实践很贴近,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

把蕃茄和水稻实验前和实验后ca和si浓度绘制成图像,用投影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蕃茄吸收ca多,吸收si少;水稻吸收si多,吸收ca少。提问:为什么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学生通过吸收过程的学习知道吸收的第二步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因此,吸收什么样的矿质元素离子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有关。吸收离子的数量与载体的多少有关。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请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出离子在植物体内的三种存在形式及能否被再度利用。通过学生间的讨论,补充、修正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介绍无土栽培,引导学生分析无土栽培的好处及在我国发展的前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关联的思想,激发并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兴趣。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最后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评价。

八、说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节课采用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创设问题的讨论、回答,对学生进行直观性评价。

2、在学生完成比较表格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练习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堂终端量化。根据习题正确率,进行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反馈这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从而调整下一节课的内容(如课前复习的侧重点)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加强目标达成较弱环节的习题练习)。

4、通过研究性活动,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