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27003

【导言】此例“工商管理学年论文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精彩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商管理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 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法治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努力建设完备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规范体系、高效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监督体系、完善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教育体系、有力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水平。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依据的法律有105部、行政法规有204部、部门规章有132件,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执法实践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要加快建设完备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规范体系,为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一)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要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在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立法立规、制度建设中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宪法精神,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要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的不得实施。要健全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自觉接受备案审查监督。

(二)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要适应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的需要,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认真做好商事制度改革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先行。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竞争执法、网络交易监管、广告市场秩序维护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当前,特别是要大力推动《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进程,加快启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修订工作。

(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立法立规和制度建设质量。要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立法立规和制度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健全立法立规和制度建设机制,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立法调研制度、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制度、专家论证制度、立法后评估制度等,切实把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贯穿于立法全过程,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必须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身处市场监管执法的第一线,要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为施政行为的基本准则,加快建设高效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实施体系。

(一)依法全面履行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市场违法行为。要加强竞争执法工作,重点查处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行业和领域垄断、限制竞争行为,加大对严重损害市场竞争秩序案件的查处力度。要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大网络市场秩序整治力度,规范网络平台和经营主体,依法查处非法主体网站,严厉打击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要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要强化广告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部门间联合监管执法力度,建立虚假违法广告行为领导和责任人追究制。要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以开展“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完善网络传销监测查处机制,推动打击传销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对直销违法违规行为新动向的分析研究,强化监管,规范直销企业行为。

(二)深化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要重视竞争政策作用,注重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同,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和竞争政策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参与竞争规则的制定,在行业垄断规制、地区封锁制止、政府扶持行为规范等方面,推动统一竞争规则的制定,完善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更新监管理念,牢固树立信用监管意识,认真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改年检验照为年报和即时信息公示,运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用约束机制强化监管;推动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把企业信用信息作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颁发荣誉等方面的重要考量因素,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要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要转变监管方式,健全完善登记与监管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促进宽进与严管紧密结合。要创新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行业协会、行政

机关和社会公众的作用,着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机制。要依托大数据实施监管,以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企业的商业轨迹进行整理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等级,挖掘工商数据信息的重大价值;完善市场主体信息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基础信息服务宏观决策、经济发展、投资引导。(三)坚持公平公正文明执法。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和查处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失职、渎职行为。要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要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领导干部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要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管理办法》,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要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工商总局、公安部、最高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工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有机对接。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保障行政权力正确行使的关键。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广大行政执法人员分布在不同岗位、行使着不同的权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快建设严密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监督体系,既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事业负责,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队伍负责。

(一)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要加快修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监督暂行规定》,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处罚畸轻畸重等问题,切实维护市场监管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要突出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立案销案、监督检查、自由裁量权行使、涉案财物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层级监督和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要依法规范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防止利益输送。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系统内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要严格落实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党组(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惩行政执法腐败行为。

(二)创新执法监督方式。要完善案件评查、执法检查、法治建设评价等常态化执法监督方式,改进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要建立大要案和跨区域案件交办督办制度,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在必要时发出执法监督通知书,要求下级机关就案件办理情况作出说明。要建立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等重大案件执法监督函告制度,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可以就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者区域性风险,向下级机关发出执法监督建议书,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对下级机关落实执法监督通知书、执法监督建议书等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法治工商建设评价指标的重要内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发现有地区封锁、限制竞争等行为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

(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扎实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政务公开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和《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要求,扎实推进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和行政处罚信息摘要的公开工作,自觉接受当事人和全社会的监督。要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信息化,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的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工作队伍承担着法规起草、法制宣传、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应对诉讼等重要职责,在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建设完善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教育体系,努力培育一支德才兼备、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工作队伍。

(一)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的教育培养。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党组(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干部学习培训的必修课。

(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的教育培养。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努力做到忠于法律。要加强法治宣传培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上下级行政执法人员双向交流机制。要进一步重视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法制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法制机构。要深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公职律师队伍建设。(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系统普遍开展宪法、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不断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健全法治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加快建设有力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法治保障体系,为整体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法治建设提供体制机制支撑。

工商管理学论文范文【第二篇】

为了提升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联合高校推行以“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软件为载体”的专业技能大赛是一种值得推行的培养途径。用友、金蝶和中教畅享等企业已成功推行了“ERP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ITMC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得到了广大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指导教师,我全程参与了从企业管理沙盘大赛校赛到全国总决赛整个比赛流程,亲眼见证了学生在比赛中付出的努力,在这里谈谈指导学生的一些感悟。

1.引导入门,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是一个仿真企业环境、业务流程、模拟职能岗位的操作软件,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个软件,需要了解各个岗位的角色分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需要掌握整个操作经营规则,如:各个角色操作权限、经营年限、得分规则等。在沙盘大赛校赛初赛中,共有3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沙盘软件,基本上是零基础。为了提高比赛的水平,在初赛开始前,进行了一个月的沙盘软件入门培训,由指导老师讲解操作经营规则、操作流程,通过入门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入门,是练习沙盘模拟大赛的基础。

2.培养战略思维。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仿真现实的市场竞争环境,实行小组对抗比赛,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6~12组,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CEO、CFO、CSO、COO等职务,模拟企业经营6年。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的企业,是同一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各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本企业的产品、市场、销售、融资、生产等方面的长、中、短期策略。每一年末用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分析经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然后继续经营下一年。在沙盘实训中,学生要对广告费用投入、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原材料采购、生产能力调整、贷款以及资金使用等一系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形成决策方案。因此,通过平时的沙盘练习,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同的战略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及时总结各种战略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并能根据竞争对手的动向,适时调整战略方案。

3.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据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团队管理要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因此,有效的团队管理,对于激发成员潜能、协助问题解决、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是一个模拟企业中四个角色CEO、CFO、CSO、COO操作的融合,各个角色既要明确各自的操作权限和岗位职责,同时又是一个整体。在整个团队中,CEO起着关键的作用。

4.养成良好的参赛心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是以季度为经营周期,模拟企业连续经营6年的操作软件。在经营过程中,当资金断流就显示破产信号,退出比赛。在经营的24个周期内,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广告投放错误、资金短缺、原材料订购不及时、产能跟不上、没有及时交货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沉着冷静,快速找到最佳的解决策略。企业所有的经营决策都要考虑全盘的需要,在保证企业存活地前期下,提高企业经营的绩效和分数。在经营的前三、四年,做到骄不躁、败不馁,在小组团队共同努力下,经营到第六年,并保持较高的分数才是最后的成功。因此,在沙盘模拟比赛中,不仅比的是技术、策略,更比的是良好的心态。

5.心系学生,随时给予学生帮助与鼓励。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持续时间比较长,要经过校赛、省赛、国赛层层筛选和考验。指导教师团队不辞劳苦,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以投入于学生培训工作中:扩展学生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软件操作、组织校内选拔赛;在随后的省赛、国赛中,做好后勤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当学生在训练中第一次经营到600分时,我们比学生还要高兴和欣喜,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当学生出现策略失误时,也不能过于责备,要鼓励学生摆正心态,调整策略。

二、以赛促教,推进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

1.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是一种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操作软件,应该鼓励并支持学生组织相关的“沙盘协会、社团”,或者以开设《企业经营决策管理》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方式、过程,满足相关专业学生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之所以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全身心地投入与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沙盘模拟中每位角色扮演者要想做好自己的角色都会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扮演CEO角色的学生会去图书馆查阅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书,培养预测、分析和决策等综合能力;扮演CF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相关课程,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和现金状况,为CEO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扮演CS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市场营销、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如何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通过博弈取胜;扮演CO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学习生产管理、管理学等相关内容,培养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和精准的生产计算能力。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作用。

2.以赛促教,把沙盘练习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能力分析、生产进度控制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运用需要借助实训任务来完成,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就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的操作软件。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老师可以先讲述主要的理论知识点,在对理论知识有了整体地把握之后,安排学生到实训室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操作,并将实训操作过程和成绩列入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任务后,及时总结心得和体会,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沙盘实训操作相结合。

3.以赛促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定位是将分散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企业从设立初创、成长发展到倒闭的完整生命周期中,需要经营管理团队具有战略规划、整合资源、市场分析、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课程内容分为十个实训模块,即企业创立实训(4学时)、战略制定实训(8学时)、全面预算编制实训(12学时)、营销管理实训(18学时)、生产运作管理实训(18学时)、财务管理实训(18学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18学时)、企业信息管理实训(8学时)、企业文化管理实训(8学时)和企业对抗模拟综合实训(模拟企业运营6年,32学时),共计144学时。通过强化学生毕业综合实训、实习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更好地实现职业定位。

三、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经验的推广

工商管理学习论文范文【第三篇】

高素质工商队伍的内涵

工商队伍高素质的内涵,是由工商行政管理的性质和职能及面对新的形势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运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管理。客观上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性标准,还应具备其"专业化"素质。现依据领导以及有关学者的一系列论述,对"高素质"特作如下概括和阐述:

一、思想政治的高要求。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清醒地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质,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将服务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明确市场监管执法的方向和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树立"经营者是社会主人,执法者是社会公仆"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依法行政的高标准。作为代表国家依法行使经济行政监督权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法治意识,对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做到"不走神"、"不变形",不曲解、不掺假。对市场主体的行为监督管理,不仅自觉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遵循程序法规范。在执法中确立独立行使行政权,不受其他单位、个人干涉的原则,能排除各种因素和特权现象的干扰,保证正常执法,综合地监管执法,不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并对本地区的市场环境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以利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

三、行为品质的高境界。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行为、处事和言行,做到公平、公正,其出发点和动机诱因均是维护交易安全和法律精神,执法者应正本清源,清除自身价值取向上"偏私"的尘埃污垢,讲究"意诚"、"心正",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方。对于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能正确运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根据立法目的和精神,充分依据案件事实决定其法律后果,最大限度地兼顾合法、合情、合理,追求法、情、理的统一,以激活长久以来严肃依法行政之理性,体现工商管理之道德关怀,取得最佳的执法效果。

四、理论素养的高水平。工商行政管理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科学理念与理性,其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的效能是事倍功半乃至劳民伤财的管理。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具备理论思维、理论概括、理论创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修养,对当今市场经济理论、行政体制改革理论、法学理论比较精通、熟悉,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督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文化知识的高层次。现代工商行政管理的综合性、复杂性、专业性、全局性和超前性,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成为知识相对渊博的杂家、通才。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是以工商行政管理学知识为核心的各种知识的合理构成和搭配。具体来说,一是娴熟的工商行政管理学知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的一般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管理心理学、行政管理学等知识。二是扎实的专业法律知识,包括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三是丰富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四是深厚的社会生活知识。

六、业务技能的高起点。业务技能主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娴熟运用工商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技巧。一是登记方面,审查员(核准员)能正确树立"准入服务''''的理念,对登记注册的程序性规定内容(要件、步骤、时限等)了如指掌,简便、快捷、公开、公平、公正、准确地核准或驳回。二是办案方面,要求执法人员对承办的案件做到心中有数、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胸有成竹;对复杂、疑难案件,具备娴熟的调查取证能力,做到游刃有余;具有紧急状态下(如非典时期)的办案能力,且根据非常态的行为特点,做出快速决策。

七、廉政建设的高风尚。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做到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表率,始终保持高风亮节,过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权力、金钱、美色等"关",抵御各种诱惑,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构起拒腐防变的心灵上的"万里长城"。

八、职业忠诚的高追求。职业忠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职责忠心耿耿,以及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与行为的表现。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是国家的"经济卫士"和消费者的"保护神",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对工商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忠贞不渝,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承担任务,勇挑重担,勇于献身。

九、生理心理的高耐力。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常处于复杂多变与高风险的环境下。因此,一要有"能耐",既要有能力更要有能耐力,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能耐力,能耐受挫折、遭失败的痛苦;二要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心路历程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拼搏和经久"耐磨"精神。

建设高素质工商队伍的途径

建设高素质工商队伍必须坚持两个前提。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对于建设高素质工商队伍,无论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甚至对每一个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都具有直接的重大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站在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做一名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直接有效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服务,为发展先进文化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二是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严于解剖自身的缺点、错误。当今世界管理学界的三大名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这就是: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第三句是落脚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觉悟的管理者是最危险的管理者,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内,要深刻觉悟到,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与时代的潮流及职务要求有差距,必须迎头赶上,急起直追。经常具有这种自觉的醒悟,是建设高素质的工商队伍的动力源。在坚持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下列五条提高个体素质的具体路径:

1、树立新观念。观念是素质的根本,观念决定态度与行为。要提升自我,赢得革命性的效果,必须从观念着手,克服"惯性"的思维,更新传统的观念。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与新旧转变相适应的新观念,包括依法行政观念、发展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系统观念、效益观念、改革观念、创新观念、开放观念、未来观念、新的价值观念等等。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主动理解、消化、熟悉和接受这些新观念,全面造就自己的新观念。

2、忠诚于目标。目标是方向,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对照高素质标准,综合分析和诊断,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清晰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该计划目标应该是(1)有的放矢的,具有针对性。(2)具体的,如一年要读几本书籍,要争取办多少起案件,要写几篇理论文章等等。(3)系统的,要着眼于高素质的标准。(4)切实可行的,必须建立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而不能凭空设想。(5)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5)符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计划目的"根"和"本"的性质问题。计划目标确立之后,使我们洞悉自己的工作生活重心是什么?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这样我们就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的付诸实现。

3、不断地学习。非学无以广知,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只有20%是靠正规学校获取的,其余80%是靠工作实践和在职勤奋学习获得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工商工作中指导地位,找准工商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学习各门学科要切合实际,学以致用。如通过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推行网上登记、网上年检、网上查询、网上收费、网上举报、网上完成办案审批程序和网上制作办案文书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监管效能。在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时,要树立学习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学习是工作的新形式等新理念,自然而然地正确解决“工学”矛盾。其次,要选准学习内容。我们应根据新旧转变需要,结合工商工作的实际,选定内容,既从书本上学,又从实践中学,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既着重学习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又要学习法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最后,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并持之以恒。

4、致力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素质,实践增才干。当前,我们要紧密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落实的任务,在发展服务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持序、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通过实践,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有效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生理、心理承受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全面推进市场监管与服务创新,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5、塑造好形象。因为工商行政管理职业的特殊性,执法人员的形象很重要,这并非指工商行政管理人员都要英俊美丽仪表堂堂,而是说应该有得体自信的举止,端庄亲切的仪表,大方谦虚的言谈,清正廉洁的气质,沉稳自强的性格。并且登记人员应使服务对象产生一种信赖感、亲切感,办案人员应该给人以庄重感和威严感。塑造良好的形象,要靠自身不懈的"四自"磨练。"自重"--珍重、钟爱自己所投身的事业、所在的岗位、所任的职务,以及业务、身体、情感,做到自尊、自信;"自省"--自我反省、领悟,经常地严于剖析自己,并以自身的缺点、弱点与过错为"敌",以求自我的"日日新"。"自警"--时刻警惕和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在特定的条件下,保持着"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这样一种高度的警惕性。"自励"--在困难条件下和各种困境中,总是勉励自己以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建设高素质工商队伍的机制

一、建立完备的考核体系。我们要用"严格考核"这把尺子为标准,衡量每一个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什么岗位该干什么?干了些什么?干得怎么样?这就要靠建立完备的考核运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考核效果的"瓶颈"。具体应把握两个转变:一是从抽象到具体转变,把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立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指数,使抽象、形式化的一般考核变为具体有效的量化考核。这里强调的是建立一个科学、客观、严格、公正的考核平台,通过计算机收集、整理、计算、汇总有关数据和信息资料,如实估量一个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真正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职业修养。二是从统一到分类转变,以往我们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评价,仅按照公务员考核办法,适用一个标准、一个程序、一个评价体系、一样的奖惩机制,不能反映责任轻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因此必须在系统内实行分类考核,将人员职位分为"企业登记类"、"经济检查类"、"案件核审类"、"后勤保障类"等类别。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程序和方法,如对企业登记人员可以通过登记质量、登记效率来体现登记技能,对经济检查人员可以通过对法律文书大检查评比等监督形式,以案件的办理程序及实体处理结果来评查办案技能。从而使所与所之间的人员考核等次拉开,局与局之间的人员的素质也可以比较,发挥考核的激励性导向机制作用。

二、健全有效的用人机制。从上层到基层务必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破"神秘化",立"公开化"、"民主化",充分发扬政治民主,增强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破"随意性",立"程序化"、"制度化",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程序选拔干部,结合工商部门实际,建立干部任职资格认证考试制度、任期制、使用期制、聘任制、交流制、岗位聘任制、末位淘汰制、失职追究职、任期经济责任制,以及健全和完善干部推荐、考察、任用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第四篇】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是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是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因素。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发展。本专业的能力分为关键能力及核心能力。

(一)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关键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即指能够自我约束自己,科学地安排时间,排除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干扰。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较为丰裕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相对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砺,加上当前处于信息爆发的时代,游戏、影视、网络交流等各种休闲娱乐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容易对学生产生种种诱惑,导致其大学生活的不规律化和偏向娱乐化,对很多注意力不能专注的学生来说,用在学习和自我成长上的时间精力将会减少,此时,让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将会很重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这一点较为容易实现,许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本身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有的甚至在自我放纵与自我管理之间进行着艰难的抉择;其次,营造良好的学习、自律氛围,用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促使其进行自我管理;再次,适当的制定一定的纪律要求,教辅人员对学生进行适度管理,通过外部力量促使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最后,通过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发现学习中隐含的乐趣不亚于游戏中的乐趣,学习、实践活动后的满足感、充实感更是娱乐活动所无法带来的,自然会把注意力转向学习,从而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2.沟通能力

沟通即指能够与同事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关键。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主要不是从课程设计上体现,而是在课程教授过程与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完成的。首先,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教学团队在组织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技巧时,采用了把学生引入课堂与实践教学中进行互动的思想。在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需要调研和分析研究的课题和项目作业,并与学生在课堂内外展开直接讨论,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其次,通过组织大量的学生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依托专业成立的连锁经营研究社团是校内规模最大、活动最为频繁的学生组织之一。通过团队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能力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学生进入行业企业后,在专业岗位上发挥作用、处理专业事务所必需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有别于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基本素质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基本素养要求,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职场的通用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能力则专注于学生在本专业工作中所涉之基本专业能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包以下七项。

1.运营管理能力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是对连锁企业从商品选择进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以商品销售为出发点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管理能力是连锁从业人员的基本管理能力,统领其他各职业能力,体现学生对连锁企业部门管理的综合认识水平。

2.商品管理能力

商品管理就是从分析商品组合、商品采购开始,对商品进行储存、配送、促销、定价、陈列、销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管理工作的总称。商品管理业务是连锁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品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

3.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管理能力是指能够利用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收集、分析企业经营信息和商品销售信息的能力。现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是基于现代信息系统发展起来的,企业日常运营以信息管理系统为媒介,通过大量信息传播、沟通和分析管理完成,信息管理能力是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

4.供应商管理能力

供应商管理能力是指连锁企业采购部门管理人员对供应商供货质量、供货服务、促销配合、物流配合的组织管理能力。供应商管理是连锁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有效的供应商管理能够保证连锁企业的商品质量、供货配合度、促销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成本控制,提高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5.物流管理能力

物流管理能力是指对连锁企业配送系统进行规划、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能力。配送系统是现代连锁经营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是连锁企业商品管理的后勤系统,决定连锁企业商品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可得性,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

6.选址开发能力

选址开发能力是指连锁企业在拓展过程中,制定拓展计划,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门店选址,开发新店的组织、实施、控制能力。选址开发能力要求对市场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进行市场调研,对商圈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较深的把握,该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7.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利用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经营和销售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找出商品销售的规律,并与市场反应相联系,为连锁企业的营运管理提出切实可靠的建议,改善营运效率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连锁企业的第一次推动改变了连锁企业的运营架构和模式,第二次推动则让连锁企业能够运用系统数据分析能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学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这一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职业能力,这就使其能更深入其职业领域。

二、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要形成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体系,需要相应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包括两个层次:管理类人才通用知识体系和连锁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需要一般管理类专业人才通用的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这一类知识由管理类核心课程传授,具体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分别对应上文列出的七大核心能力,具体知识包括对连锁经营原理的认识、营运管理的知识、商品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的知识、拓展规划、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知识,完成这一知识体系构建所需的课程有《连锁经营原理》、《连锁企业运营管理》、《品类管理》、《连锁企业规划与布局》、《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特许经营原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的分析,为了实现对于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四年的教学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实施路径,并拟从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予以实施。

(一)课程教学体系实施路径

基于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可以设计出该专业人才必备的完整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实现该知识体系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如前所述,该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应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通用类核心课程和连锁经营方向的核心课程。实现该理论课程教学体系遵循应以下路径。

1.以基础课程为起点

本科基础课程包括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基础、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该类课程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基础课程承接学生大学之前所学课程体系与内容,易为学生接受与理解;其次,课程内容具有对学生最基本世界观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再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身体、学识、修养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最后,基础课程是其后大学课程的学习基础,以数学为例,高等数学、概率论等课程,是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品类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深入到一定层次后的必备数学工具。

2.以专业通识课为平台

会计学基础、经济学概论和商业伦理学构成了专业通识课。该类课程构筑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平台,几乎所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都以这几门课程为平台构建。该类课程内容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确保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理解各类知识,也为学生将来就业面的拓宽打下基础。

3.以专业核心课为基础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核心课则是指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连锁经营原理、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连锁企业规划与布局、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品类管理等课程的集合。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集中在专业领域,在专业通识课基础上设置,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容量,提高专业素质。专业核心课的合理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专业领域认识的全面性。

4.以专业选修课程为深入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为三个大类,分别为商业基础类、商业管理类和信息管理类。其中商业基础类包括流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博弈论、商业文化史等;商业管理类课程可以有商务谈判、ProjectManagement、市场调查与预测、创业学、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管理类有网络营销、商业数据分析、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信息检索等。专业选修课能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

5.以公共选修课程为拓展

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内容设定较为自由,既可为各专业的专业知识,也可为各类文学、艺术鉴赏等,与学生本身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开设的目的不在于提升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技能,而是为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拓展学生专业以外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路径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为了形成一个连续的、多角度的、由浅入深的系统化的实践体系,拟根据以下路径实现。

1.以低年级的社会认识实践为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从新生入学时开始。为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可能面向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在一、二年级,通过安排社会认识实习(或实践),同时配有专业导入课程,让新生初步了解整个行业的分工体系和布局及专业特点,以培养专业的基本认知。这一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专业概念,获得对所学专业皮毛性的感性认识。采取的具体方式主要是设置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或社会调查活动,到多个企业“走马看花”。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通过社会调查报告和感想等形式来完成。

2.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主体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程的合理开设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课程的实验或实践主要是突出理解和运用某门课程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设置的案例分析或策划报告,这类课程可请有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提供案例资料或亲自进行讲解和评点;另一类是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如流通大师实验、选址模拟实验、品类管理实验、门店运营模拟实验等,此类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对应的实验室完成。对学生的测评主要是实验报告。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丰富的公共实验教学为拓展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培养计划中,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开设有普适性公共实验,学生可以选修除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的实验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营销沙盘模拟、会计电算化、网络营销、证券分析等等,主要利用业余时间上课。这些课程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无法开设,但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情况,提高综合素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4.以高年级的专业实习为深化

尽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各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已建立和掌握,但为了培养全面性的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还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大多数学生不能把这些分散的知识连贯起来,特别是运用现代连锁经营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来完成连锁企业实际过程的能力还有相当的欠缺。为此,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十分必要。这种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专业于2008年起对“专业实习”开始实行综合性实践训练。其做法是专业负责人统一联系有需求的企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企业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一定的轮岗,通过不同环节的体验和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要求,而且对所学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许多学生还提出了一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实践中学生感到收获很大,企业得到了有效的营销支持,教师也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教学素材。这类实习是以多门专业课程整合为前提,以教师跟踪辅导为手段,以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为依托和纽带来完成的。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5.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为提升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环节是学生对四年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企业实践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这一阶段,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如果教师指导得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上一个台阶,因此,探讨和解决这一环节的相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从毕业论文选题开始,就要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来展开,既包括企业当前的热点领域问题,又包括专业的前沿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导向。其次是关于过程的控制。通过指导纪录的填写和期中检查汇报实现过程控制是一种有效监控的做法,关键是让这一环节落到实处。最后是毕业论文的答辩。答辩前通过答辩资格的审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6.以学生的科研活动为延伸

科研能力是未来社会管理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本科高年级学生中开展科研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通过学年论文和学生科研项目两种方式实施。学年论文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通过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学生参与到其导师所承担的一些课题中,进行科研能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科研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一般是通过自行组成科研项目小组,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拟定研究课题,选择导师后报专业院、系批准,专业在仔细评审的基础上,决定最终的立项课题。同时,学院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学生公开。实践表明,在校期间的科研能力培养对学生将是终生受益的。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多层面、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有效、清晰的人才培养路径将对应用型本科教学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尤为重要。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第五篇】

实践教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而我国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存在观念滞后、实践基地缺失等问题。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工商管理学科的优秀实践教学经验,从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实践基地及实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为社会输出具有较高实践创新能力与科研创新素养的合格研究生。

[关键词]

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院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及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XJG032>的阶段性成果。工商管理学科是实践性和社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学科,而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顶端,是培养顶尖专门人才的活动,因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实践,唯有此才可以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要求。然而,目前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仍然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

一、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对实践创新型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显著。而如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也已引起了各高校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大部分多科性大学虽然都做出了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如下:

1、实践教学观念滞后,重视不足

实践教学既是对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检验,也是培养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最终途径。但是,由于许多偏工科性的多科性大学往往只重视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等弱势学科的发展容易忽视,而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更是持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同时,我国的教育教学观念自古以来都是更侧重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工商管理学科亦如此,而关于实践教学对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以至于教学实践环节不系统、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2、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

国内大多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一般来说,课程设置的门数偏多、学时较长,但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交叉重复多,缺乏前沿性研究。从课程广度来看,专业领域理论课程占比较大,而对边缘学科、跨学科课程涉猎很少,实践性课程缺乏重视,学生发展自主性受到限制。此外,对应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情况的案例普遍较少,无法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使得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生缺少了实践模拟的机会。

3、校内实践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校内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环境与基础设施,并且需要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性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比如工商管理学科涉及到的ERP模拟实验室等。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环境,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大部分多科性大学,由于各高校在经费方面的限制,管理类的实践教学经费一般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导致实验设备添置不足,工商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从而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就难以满足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实践性教学需要。

4、缺乏校外实践基地

目前看来,硕士的培养一般是三年制,而第一年就会将所有课程学习完毕,不同于理工类学科的实验操作型培养模式,工商管理学科随后两学年时间支配比较自由,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研究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良性循环平台。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很少主动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合作。

二、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经验

国外知名高校云集,国外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的学校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国家多科性大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学习和借鉴。

1、教学实践多元化

美国高校在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实现了多元化。美国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始终围绕着理论结合实际的目标进行展开。在这一目标下,课内实践教学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如将“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方式引入课程教学。典型做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战略模拟、情景模拟软件、企业竞争模拟软件。课外实践教学则是主张采取研究生俱乐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管理,深入体会如何组织一个部门、激励组织成员等管理技巧。此外,为解决模拟环境和实际环境的差距,美国商学院普遍开展社会实践,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查或者实习,在实际调查和实习过程中了解工作过程、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如哈佛商学院的“基于领域的学习项目”。

2、“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德国高校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一方面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企业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实践场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师生合作要求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因此毕业生就业能力强,深受企业的欢迎。

3、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向型”师资队伍

德国高校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约为1:1,并且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训练不能少于两个学期。因此他们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老师在企业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并且具备较敏锐的课题挖掘能力与较强的科研能力,从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与职业应用能力。

三、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的创新涉及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吸取国外先进教训经验的精华,结合国内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以下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1)围绕实践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单元模块化

从培养目标来看,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要与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接,高校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体系来培养学生,才能为企业输送专业应用型管理人才。体现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上为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专门设置实践教学必修课,与理论课程设置同等学分,从思想观念上给予研究生实践教学足够的重视。此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块的侧重点也应该随着企业的需求而改变。

(2)强化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内容

对于校内实践教学课堂,可取众多教材之所长,努力提炼课堂讲授内容,讲精华,讲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由学生组建各种俱乐部来加强学术交流。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结合产学研建立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多科性大学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制定“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鼓励研究生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建立校内外无缝衔接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2、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1)多角度透视教学法

多角度透视教学法是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侧面,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通过对“问题”多角度的透视分析,使问题阐述得更加的透彻清晰,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开阔,思维逐渐缜密,以培养学生养成“琢磨”、“推敲”的习惯。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工商管理实务要求经验性很强,而研究生的教学也常常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学生思维模式陷入传统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因此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采用启翻转课堂、实战模拟、角色分组、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简练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问题;思路清晰地解决重点问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对所经历的事件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从而能实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教学课堂的主客体循环换位。例如学校可以广泛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一些企业的CEO等来校园做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组织工商管理学生参与研究生论坛学术论文竞赛等活动,扩大实践教学信息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研究积极性,开拓其解决问题的视野。

3、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其重要部分,因此多科性大学要加大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基地的投人。要加大对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有针对性的展开,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合作单位,寻找校企的的合作契机与共同利益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本学科实践条件的单位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以推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目标,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双赢的产物。

4、多元化考评方式

在期末考核中,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而作为实践教学的考核,必须要打破传统方法,寻求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及应用能力。因此考核方法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笔试、直接回答以及操作等的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将考核的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模块来进行。尤其要注重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同时,实践能力的考核也必须贯穿于整学期实践教学的始终。这种考核发式的多元化将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操作,也将改变学生在传统方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行为。

结论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人才输出质量的关键。多科性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方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以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为导向,充分统筹校企资源,调动师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科研创新素养。

作者:张原 薛青梅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亦民,刘若兰。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1).

[2]刘小龙,宋志婷。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实践的教学教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3]周峰,李秀梅。多科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3).

[4]刘新民,丁黎黎,王垒。管理学科研究生双元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孙卫,侯凯,唐树凯。美国商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及其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6]黄雷,叶勇,李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4).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第六篇】

地方工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层面,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一般是指省、市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而投资建设的地方工科院校或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院校。和国家高等学校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更侧重于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应当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以培养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该专业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是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的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前1年半到2年的时间统一学习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1工商管理大类招生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按大类招生培养,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培养的学生具备“宽、专、交”的能力,即培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对专业学习深入了解的交叉复合型的人才。工商管理大类招生有以下益处:一是对学生有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大体上分为11个学科,71个专业门类,几百个专业。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并不能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而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逐渐了解大学、学科、专业,不断地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更符合学生利益。因此,通过延迟专业选择时间,从而能够更加相对准确地预测和了解毕业时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二是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大类招生的前2年,学生学习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后2年学习专业课。这样就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学科发展平台,使学生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知识面狭窄。

2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当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创新精神。

(2)培养的学生“专业不专”。工商管理专业是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但这容易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产生对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又都不精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从而造成“专业不专”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存在一定影响。

(3)从教学安排来看,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应用能力比较差。现有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使课程流于形式。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面宽、一专多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此,新的课程体系应该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的方法

(1)依据地方建设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高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当地,毕业后也为该地区科技、生产、经济建设服务。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是地方政府根据该地区经济建设需求建立的,为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着力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地方的实际需要出发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将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多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不能过细、过专、过窄,在抓必修课的同时,重视选修课的设置。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同步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宽口径)工程应用人才,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依托“大土木”专业,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房地产及建筑材料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在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建材企业等方面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工作[1-2]。

(2)对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加强技术基础课教学,合理增加选修课比例,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中,工商管理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式设计,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工商管理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模块,具体可以归纳为下列课程群:思想政治理论类通识类教育课程群、理论基础课课程群、专业课程课程群实践、创新及课外课程群。在专业课程群中,有体现工商管理大类特点的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群和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群。在这一课程群的设置时,充分体现了经、管、法课程及建筑业特色课程的兼顾。工商管理大类课程群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土木工程概论、技术经济学、建筑概论、金融学等课程。其中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必修课中增加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中选修课增加了建设法规、工程造价、管理决策模拟、工程项目管、房地产营销。#p#分页标题#e#

(3)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是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大类培养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习和实训,不断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和实训的效果。利用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一批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创新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实验室建设,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实验室和现代化手工模拟实验室。在《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应用统计学》《证券投资》《电子商务》《办公信息化管理》实验和课程设计基础上,可考虑增加《管理决策模拟实验》《ERP企业沙盘》综合训练课程等的课程实验。建立与理论教学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课堂教学的课程实践、独立开设的校内模拟实验、校外的见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同时学院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基地、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专业阅览室的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实地参观考察、问题调研、文献查阅、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3-4]。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第七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 管理实验 实验教学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不断变革,社会中需要的高校人才也已经倾向于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还需要放在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方面,如果针对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教学,便需要通过课堂实验教学方法的开展,从多领域理论、多创新教学方法和高技术水平的教学,系统的开展工商管理活动的应用课程。

一、管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高校中的工商管理学科属于软科学类,相比其他软科学类专业而言,工商管理学科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与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能力重点在这两方面。根据高等教育司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010~2013年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工商管理专科增至2866个,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十分重视。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日后面临的就业方向是企业管理,而企业最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专业性、复合性人才,这是为了保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决策,促动企业积极发展。所以,在高校中对学生的管理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也需要加以调整,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发现和总结在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增强自身抗压性和应变能力,从而既巩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因此,高校中开展管理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实验教学中理论性过强

我国高校中培养的人才多数都十分注重理论性,这是我国教育界的“通病”,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多为复合型,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专业的技术,更需要有可行性的实践能力。目前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轻视实践性,过度重视理论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并非不妥,但学生由于缺少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无法举一反三,从而导致了学生夸夸其谈却没有真实的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中软件应用少

我国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所设计到的硬件设施也配备良好,例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广州商学院等都在本专业设立了工商管理实验室,投资300~400万人民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院校的实验教学水平。然而,在硬件配套达标的基础上,软件的使用却十分落后。例如,实验室中有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但却鲜有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统计学教学软件、ERP物流管理软件等,并且随着工商管理专业所学内容多、范围广,也开设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10余门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程中却没有形成体系,有些实验项目不能及时更新,有些试验项目也无法支撑其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管理专业需求。

(三)实验教学中未能统筹兼顾

管理型人才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高校在构建实验课程体系中,除了各个专业课程的清晰分明,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各个专业、各个环节的关系衔接上。例如财务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的关系和衔接。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却未能达到很好的各科目的联系,只重视局部关系和知识内容的教育,却忘了各科目间的重复性和差异性,并且也没有将各科目之间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学生忽视课程设置的初衷,无法提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

(一)教学体系的创新

教学体系中包括教学环境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实验考核的设置。从教学环境方面来看,建立一套硬件系统的网络实验平台,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实验性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以实验为核心扩展出实验的重点知识内容和层次结构,通过完善的硬件配套,引入不同的软件作为辅助教学,从而达到学生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习目标。从教学环节方面来看,实验教学的环节需要比课堂教学更为清晰,上机实验、课程教学、课下讨论、实验创新等环节缺一不可。在实验考核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考核,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管理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而并非单纯考核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需要从基础实验、重点培养可扩展实验三方面进行创新。高等院校的培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日后就业,从就业方向来看,企业管理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而进入企业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还需要阶段性的考核晋升,所以在实验教学项目的设定中,需要抓住学科和社会衔接的重要条件,打好基础实验,注重教学的内容创新,让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互相联系,这样便能够更好的辅助实验教学的展开。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紧相连,在理论教学中,需要讲解上机需要注重的实验内容,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来熟练运用,掌握实验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实践为主,教师通过创新、自主设计的教学方法,由教师确定题目,讲解知识重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规定出时间提交学习成果。这样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教师给予学生一个自我发挥的平台,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确定以后,根据自身学习知识和能力,做出一份满意的毕业论文或学年综合论文,用来考量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小龙,宋志婷。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实践的教学教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2]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

[3]王林雪,陈博,黄大林,郭涛。沉浸理论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第八篇】

[关键词]中美高校;教学比较;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3005307

受学校选派,笔者于2015年赴美国乔治亚州卫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及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入观察和参与了该校经济管理系所开设的包括《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针对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该校相关课程教师及学生分别进行了多次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以广州大学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比较和分析了两所高校《管理学》课程在教学中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美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启示,希望为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的教W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中美两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广州大学《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管理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当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的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管理学》课程在广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和学时设置为3学分、48学时,开课时间为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课学院包括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政治与公民学院、人文学院等15个专业,约1600名学生,由工商管理系管理学课程教学团队8位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和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由于课程学生人数较多,管理学课堂通常是2~3个专业班合班上课,课堂人数多达一百多人。目前广州大学《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计划及统一的期末考试命题试卷模式。

《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必须辅助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广州大学的管理学课程团队成员围绕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了包括教科书、电子教材、案例库、习题库等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学团队编写了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管理学》教材,增加了本土企业案例、趣味阅读、管理启示、课后思考、技能训练和自我检测题等模块,并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管理学课程团队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做出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在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分和学时设置为3学分、45学时。美国的高校每一学年通常划分为3个学期:春季学期、夏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卫斯理安学院在春季和秋季学期都会开设《管理学》课程,一般开展的是小班教学,人数控制在10~30人左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上课学期。目前该校有两位教师讲授《管理学》课程,分别在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开课,课程讲授内容和考核方式由教师自主决定。笔者通过对该校两位教师的《管理学》课程的全程观摩和学习,了解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安排,明确提出教学要求及成绩评定标准,让每位学生都清楚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教学计划。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并在系统中按时完成和提交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会认真批阅学生作业并给出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针对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而不是每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一般一次课时就要完成一章的学习。教材章节覆盖面较广,讲课效率比较高。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穿插3~4次测验,这些平时测验的成绩是构成课程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结束会有期末考试,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或案例研究报告,训练学生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技巧。

2中美两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比较

教师的课程教学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教学管理活动,从初始的教学计划到教学组织,再到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即领导)以及最后的教学过程及质量的控制,管理的四大职能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中,因此不妨从管理的四大职能出发,探寻中美高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不同。

课程教学计划的不同

计划作为管理的首要职能,在课程教学的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样,在高校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计划。目前国内各高校在课程教学计划方面都会要求任课教师编写好课程教学大纲,在授课学期提前制定好课程教学进度表,但这些计划主要是用于上交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存档备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除非教师在课程之初向学生进行介绍,否则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成绩评定方式都不太清楚,学生一般是这个月不知下个月将会学习什么内容,甚至不知下周的课程将学习哪一章节,难以积极主动地掌握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基本上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1]。

而在美国高校,教学计划虽然也需要提交给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但更重要的是面向学生。课程教师会在每门课程的第一次课将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表的纸质版本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初就能清楚地了解课程教学的相关信息。同时所有的教学相关信息都会在该校教学系统(Wesleyan Portal)上,只要学生选择了该门课程,并完成了注册,随时都可以进入系统中及时了解课程有关信息。学生的作业提交、教师对学生的考勤记录、作业、作业反馈及成绩评定等教学相关活动都会在系统中进行。

笔者对比了广州大学和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可以发现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教学大纲都包含了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授课教师、课程简介、教学目的及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具体见表1。

在师生交流方面,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教学大纲中将包括教师个人联系方式及办公地址在内的个人信息都明确告知学生,方便学生有问题时可以找到教师,教师会在给出的工作时间段进行答疑,学生也可以提前与教师预约时间见面;在教材和参考书的指定方面,美国高校的参考书目更多一些,如《管理学》课程除了指定的教材外,还列出了能在该校图书馆看到的24种经济管理类专业期刊,其中包括《Harvard Business Review》《Forbes》《Fortune》《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知名期刊,要求学生定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在教学目标方面,美国高校的教学目标除了给出课程的总体目标外,还会结合具体章节内容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还明确地规定了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和对学生的考勤、纪律以及行为规范的要求,让学生能在一开始就了解到整个课程绩效评价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来完成学习;在教学大纲后面所附的教学进度表中,会明确标注出每一章节的学习日期,以及教师计划布置的平时作业和提交日期、课程论文进度安排、中期y验时间等信息,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来提交作业和课程论文或报告,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计划性和主动性。

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组织得好,教学效率就高,反之,教学效率就低。课程教学的组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名词的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动词的组织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的措施。教师应运用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推进。本部分的讨论将围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分为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目前国内外高校《管理学》课程都是采用班级授课为主、分组教学为辅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点时多采用班级授课形式,而进行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时则采用分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国内高校的授课班级是按照专业和年级的不同将学生编成相对固定的班级,学生在班级中同步接受教育和学习,班级人数一般40~50人。由于《管理学》开课班级和人数较多,经常都是2~3个班级合班上课,因此大班教学的情况比较普遍。而美国高校则没有按照专业和年级组成固定的班级,只是按照选课的不同组成不同的课程班[2]。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班中有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是在职的从业人员。美国课堂人数相对较少,一般一个教学班10~30人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非常了解,互动也更为充分。

在教学模式方面,中国的《管理学》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和练习为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则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1]。美国的《管理学》课堂则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只是起到咨询、辅导、启发和激励的作用,主要讲解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中美两所高校的区别不大,章节的设置都是围绕管理导论、管理的发展史以及管理的四大职能展开。由于国内高校更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每一个知识点都会面面俱到地进行讲解,因此每一章的讲授时间会相对较多,一般需要4~6学时完成一章的教学,由于总学时数有限,因此整个课程会有选择性地讲解教材中重要的8~10章内容。而美国高校的教师讲课是基于学生已经自学了相关章节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讲授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答学生在预习或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太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全面,只突出重点。一般一次课就会完成一章的学习,课程讲授一般会覆盖整个教材的所有章节。教师讲课过程中联系实际比较紧密,经常会给学生分享和分析与课程相关的近期时事新闻或管理领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选择的方法和手段,既包括教师的教的组织方式,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1]。目前国内高校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学习和借鉴了国外高校的很多很好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大班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实施的效果也不太理想[3]。美国高校《管理学》教学则多采用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更多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教师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解答。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经常停下来,询问学生是否有问题需要提问[4]。由于是小班教学,案例讨论和情景模拟等也更容易实施,效果相对较好。

教师领导者角色扮演的不同

如果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也看成是一种管理活动,那么教师无疑是整个教学管理活动中的领导者。但是作为教学领导者的教师应采用何种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来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是值得探讨的。在教师的领导风格、对学生的激励方式及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方面,中美高校也存在一定差异。

领导风格通常有3种类型:专断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中国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风格类似于专断型的领导方式,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要求在课堂上要绝对服从教师的指挥。教师通常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课后再将所学内容记熟,并据此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一般不太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更不希望学生质疑教师的观点[1]。而美国高校的课堂中,教师的领导风格则更接近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教师和学生是平等自由的关系。教师很愿意也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会对学生提问或质疑给予耐心的解答。每堂课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用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当然,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风格需要与下属的成熟度相匹配,民主式的领导风格必须建立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成熟度的基础之上。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通过对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双学位项目55位交换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在美国学习压力比在国内学习压力大得多,压力主要来自于课程的平时测验和教师所布置的平时作业、课程论文等,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否则无法完成平时作业和应对平时的测验。这种压力无形中就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做的好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复习消化,避免了在国内高校学生们主要是在期末考试前一两周才开始看书和复习、死记硬背以应付期末考试的状况,考试一考完全部忘光,根本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美国高校期末复习也与国内教学方式不同,复习串讲并不是由任课教师将本课程的重点再串讲一遍,而是由教师提出课程中的重点复习问题,由学生分工完成问题的回答并在课堂上共享,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

在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面,美国高校的课堂氛围较为轻松随意,教师上课时比较放松,甚至于坐在课桌上讲课[2]。学生在课堂上的姿势也是轻松随意的,在课堂上吃东西喝饮料也是允许的,有时教师还会发一些巧克力给学生作为奖励。在美国高校,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可以随时发问,教师都会及时进行解答。课后学生也可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答疑,只需要提前预约好时间即可。而中国高校的课堂则更加严肃,上课讲话、吃东西、玩手机等都是绝对不允许的。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相对较少,有时教师主动提问,由于学生事前并没有做好自学或预习工作,被教师点名提问却哑口无言,不能达到双向沟通的效果。

教学过程控制的不同

在管理的四大职能中,计划和控制是遥相呼应的,好的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靠有效的控制手段来加以保证。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服务,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教学的期望、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等[5]。教学服务质量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服务过程更应得到关注和有效的控制。本部分将从教学中的两大主体分别探讨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其差异详见表2。

首先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效果评价。以《管理学》课程为例,广州大学《管理学》课程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统考的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平时不愿看书,等到临近期末考试时才突击复习,考完之后很快就会忘记。而且学生只有一次机会来评定其学习效果,“一考定终生”,期末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最终能否通过。而在美国卫斯理安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和标准是由教师决定的,并在第一次课就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整个课程的成绩评定由平时测验、期末考试、平时作业、考勤、课程论文等几个部分构成。其中期末考试所占比重比较小,与单次平时测验成绩所占比重相当,每学完4、5个章节就要复习和测验一次,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边学习边消化,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平时作业的提交时间和平时测验的时间都在教学进度表中清楚列出,学生可以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其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是教学过程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国内高校在教师的教学评价方面经过不断地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广州大学,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来自于授课班级学生的评分和督导听课的评分。除此之外,广州大学还有同行听课和领导听课的要求,如专业教师每学期的同行听课不少于4课时,领导听课不少于6课时等。除学生的评分外,其他评价结果一般不会反馈给教师,有时难免会流于形式。教学评价的分数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绩效工资和职称晋升。而在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教师的教学评价则更接近于企业的360度员工绩效评价模式,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包括系主任、院长在内的上司的评价。其中学生的评价采用单独的量化评分法,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上司的评价则采用相同的定性评价指标。所有的评价结果都会反馈给被评价教师,其中学生的评分最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升和能否续签合同,但一般不与教师工资和奖金挂钩。

3对中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启示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相比,还存在不足[6]。通过以上对中美两所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比较,可由点及面,为中国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及模式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大学教育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教学过程大都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对学术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传承,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积累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美国大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与权威的质疑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和拓展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4]。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把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获得的经验将十分深刻[1]。

高校教学服务对象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市场营销学中的“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理念。高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都应当处处考虑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方面要兼顾市场和学生自身的需求,课程的设置尽可能人性化,给学生更大的选课空间。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精心准备教案,采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游戏法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愿,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对学生的疑问要进行耐心的解答,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7]。

教学计划应让学生清楚明了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沟通和互动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迫切需要了解教师关于教学活动中的相关信息,如教师的联系方式、教学计划进度安排、课程考核方式等信息。在美国高校,每门课程的第一次课都是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说明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教学的第一堂课就清楚明确地告知学生相关信息,即使不能做到人手一份,也可以将电子版本共享给每位学生。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应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日期,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或者其他任务也尽可能具体到阶段性的时间点,让学生能尽早了解教学进度安排,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计划性。教师应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与学生课后的交流、咨询和指导,真正做到与学生亦师亦友。

教学方法应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课程教学不仅要学习现有知识,更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究,自主学习,互相学习对知识进行分析、整合、评价与创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能力[5]。因此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借鉴美国高校教师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章节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提问、测验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学生只有经过认真的事前准备,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接受和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讨论、项目研究以及课程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和展示,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为后续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工商管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要有效地提供从事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为学生运作和管理未来的企业、创造财富提供支持[5]。随着管理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日新月异,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加管理领域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知识点的讲解可结合一些知名企业的实例来加以说明,切不可照本宣科。在案例教学中,应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本土企业案例,或采用教师的科研项目所编写的案例,这样效果会更好。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与学生分享一些最新的与管理相关的时事新闻或重大管理事件,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吸引力。

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成绩评定方式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评价标准应设置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而不宜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体系。国内高校在学生成绩考核中普遍表现出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特征,而美国高校的学生成绩评定则更为灵活和全面[2]。因此,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面可借鉴美国高校的一些好的做法,如采用多维度、多指标的评价标准,除了期末考试以外,还可以增加课程论文、项目答辩、案例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另外也可考虑将期末考试分为阶段性测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均衡的学习压力,边学习、边消化、边应用和实践,加强知识的内化和固化。由于国内高校班级人数众多,增加多次平时测验和平时作业,教师的工作量会成倍增加,但测验和平时作业是目前高校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值得一试。

加强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的配备

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国高校在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高校都拥有了美丽的校园、先进的多功能教学楼、实验室以及馆藏丰富的图书馆等,但中美高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软件方面。如网络和打印机的配备,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充分利用网络,每一座教学楼都会提供无线网络连接以及打印机和复印机,方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查资料和打印文件。在教学信息化方面,美国高校所有的教学管理工作全部进入教学系统,教师的课程计划、课件、作业的、课堂考勤以及成绩的评定全部通过网络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学生也可以在系统中提交作业、课程论文、与教师通过邮件沟通和互动,甚至于有些课程的测验也可通过网上进行,有些软件还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改卷工作。国内高校还需要不断加强教学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让师生的教学互动有更好的平台和环境。

4结论

工商管理R敌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如何提升高校工商管理教育水平值得思考和研究。对管理类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中外比较研究,有助于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熟的教学经验,为中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叶进,雷志敏。中美高校课堂文化对比研究[J].云梦学刊,2008,29(1):125127.

[2] 姚庆。中美高校教学差异比较――以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公共关系学》教学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5):102105.

[3] 宋丹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调查与改进分析[J].文教资料,2013(26):152154.

[4] 梁金兰,郭双宙。中美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9093.

[5] 孙理军,王开明,杨贺盈。 工商管理核心课程教学过程的中外比较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1):9093.

[6] 李庆胜。中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1417.

[7] 刘志梅。中美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比较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26(1):7679.

Abstract The targe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but how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s worthy of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s of indepth interview and case study, taking the examples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and Wesleyan Colleg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research on SinoAmerica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and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training concept and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Finally, some improvements have been found to push the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52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