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工商管理论文论文【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64584

【导言】此例“工商管理论文论文【汇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商管理论文【第一篇】

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企业能够在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工商管理发挥出的职能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能力,让企业提高经济收益,并且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让企业继续发展。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所以导致在企业的发展中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只有了解企业的工商管理的现状,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让企业的工商管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生存。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概述

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企业的经济实力,还要重视企业的人才资源,更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对企业所有资源的统筹和管理。而企业的工商管理,就是把企业的所有涉及到项目,以及技术质量,和企业的财务等进行合理的调配,让企业在有限的资源和管理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让企业的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工商管理还会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生存时间。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1.企业工商管理中企业经营模式的适应性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不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模式,不能很快的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所以,当企业在进行投资和管理的时候,就会导致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企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工商管理的适应性不强,也会导致企业的产品不符合市场的要求。

2.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

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是需要有工商管理对企业去诶来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筹管理,这样可以整合企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实力。但是由于目前企业的工商管理目标并不明确,所以导致企业的发展目标也不明确,最终导致企业的实力不断的下降,从而导致企业在缺乏明确目标管理的基础上,经济收益不断的下降。

3.企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是独立的,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方向,盲足的学习某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市区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进一步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所以,目前我国的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是存在问题的。不能按照自己企业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4.品牌化意识在企业没有得到重视

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要创造属于企业独有的品牌。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品牌意识并不强烈,所以生产或是创造出的产品在设计上,没有独特明显的标志,与其它产品相似度寄到,品牌被模糊化了。所以企业没有主打的,能够在市场占据地位的产品,就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企业工商管理优化和改进路径

1.企业工商管理向国际化趋势发展

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和方式,是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看来只重视的,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所以在管理上仍然有欠缺。而为了能够与世界接轨,一定要把企业的工商管理向国家化发展,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造属于自己企业的独有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并且是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一定可以提高企业的实力。

2.加强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我国工商管理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经济社会会快速的发展,工商管理监管制度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加强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是为企业实行有效的惩罚和奖励制度提供证据。这样可以让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有理有据的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的顺利。

3.企业工商管理应注重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企业的制度完善,也需要工作人员来执行。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也是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应该落实到实处,对每一个层次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曾读的培训,并且有些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只有掌握了优秀的人才,才能让人才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市场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为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力。需要不断的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实力,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生存和发展。而工商管理正是提高我国企业实力的管理策略。所以,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就要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所以要改变现有的工商管理的现状,完善工商管理的职能和管理的制度。所以,企业的工商管理需要进行优化,是我国企业在经济实市场生存和发展必然改变的环节。

工商管理论文论文【第二篇】

(1)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现实要求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身较之其他一些专业,更加强调专业应用性,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企业更加迫切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或只会执行,不知灵活创新。

(2)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提升竞争力的突破口

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在众多“名校”面前,民办高校在生源、管理、声誉等方面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工商管理类专业情况亦更明显,学生专业理论不如公立高校,实践技术不如职高的尴尬局面。所以把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际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特色,切实提高专业人才的实际创新能力,是大部分民办高校取得突破,赢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实际创新能力较低的原因分析

笔者以及课题研究团队,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实施和培养方案主要制定者,在培养方案实施和修订过程中,通过小组访谈、观察、实验结合相关文案调查等方式对于一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在理论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际创新能力进行了相关调研,经过长期研究表明:总体来看,虽然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在非学习方面的实践热情很高,但学生的专业实际创新能力却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

(1)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的课程设置基本还是遵循一般公立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法,从根本上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无非是在课程设置科目数量,学分等方面有所不同,课程内的实践、实验、课外等内容很少,而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并未体现对专业学生创新精神、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开发、培养。

(2)传统的教材选择标准约束了课程的实践和创新内容的加强

虽然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性,但在各主要课程的教材选择上还是主要遵循选择部级、省级各类“规划类”教材、获奖教材等传统选择教材的方法,一些较少的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式教材并不是主要考虑范围,导致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在和国内各公立高校的学生使用一样或者类似内容的理论型教材,这忽视了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源基础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类教材大部分还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教材,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它所关心的主要内容。

(3)任课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缺乏导致无法有效指导创新

由于专业任课教师也是在传统教育成长起来的,大多都是从一个大学校门走入另一个大学校门,社会经验、工作经历匮乏,专业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下,任课教师更多的关心如何把课讲完、讲好,大部分任课教师还是以讲授、传统案例分析等理论教学方法为主,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班型较大等客观因素,各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注和培养时间、精力十分缺乏。

(4)实践环节方面并未真正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校内实践实验方面,虽然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践课程,但该类实践环节本身内容较为缺乏,且指导教师本身就专业经验不足,导致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并未真正对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际创新能力有明显的帮助;在校外实践方面,一些类似于“社会调查”类的实践环节大多是“走马观花”,形式大于内容,且由于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真实环境脱节明显,在短时间内,对于专业学生的专业实际能力提升并没有切实的帮助。

(5)现行教师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创新行为的发生和推动

从目前的教学管理以及考核机制来看,对于课程内任课教师对于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考核方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措施等方面的创新思想和行为并没有较清晰的鼓励评价制度和方法,导致任课教师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避免在现有机制下犯错,不愿去创新,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无从谈起。

(6)创新活动较为单一,校园创新文化并未形成

在创新、创业训练方面,虽然每年都有各级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但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项目更多的是“小众”活动,只是一些“积极分子”参与完成类似于任务式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来说,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是明显实际经验不足,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在校园创新文化方面,民办高校也并没有较好的创新文化塑造的机制或方法,一些创新和创业活动更多是从“丰富校园生活”的角度出发,调剂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从整体氛围来看,民办高校还是在集中精力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日常主要事务,无暇也无心做创新和创业的一些事情,校园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基本没有形成。

三、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实际创新能力的提升思路

在大部分民办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和定位下,如何改进具体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实际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是值得深思的,应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各具体方面更新思想观念和改善制度措施,真正地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实际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建立“创新型”课程体系,增入“创新”类课程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在保持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的设置基础上,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中按一定学分比例加入创新内容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如创业管理、创造力开发、创新管理、创业融资与投资等创新、创业类课程,这样既能够在各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推动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能够在传统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型专业特色和方向。

(2)选择“创新型”教材

在各专业课程的教材选择上,应不拘泥于传统式的选择方法,鼓励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真正应用型、创新型教材。在教材内容上,能够适当加入具有时代背景的新颖的、实践性的知识内容,弱化追求理论深度,在掌握课程主要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经验、能力和机会成熟时,课程教学团队应根据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生特点进行课程教材的编著,灵活兼顾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创新能力。

(3)提高专业教师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方法

只有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才有更大可能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更强的专业学生。因此,培养专业教师的创新思维、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专业教师应补充和加强创新知识的学习,树立创新精神和思维;其次,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实践,积累工作实践经验,成为真正“双师型”的专业教师,这样的教师才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真正能够指导学生实际创新的合格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法、手段,鼓励教师尝试新型教学方式和方法,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地位,推动学生的主导地位,以PBL等方法带动学生的思考、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使专业课程知识与社会、企业实践密切联系,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

(4)改进教师和学生评价机制

为鼓励培养和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应改革传统的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方法。在教师评价方面,应把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列入教师考核评价中,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职称晋升等环节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学生评价方面,应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作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重要内容,当然还可将“创新”评价作为学生评奖、竞选、参加各类组织、活动的重要参考指标,借以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实践效果

在专业实践环节方面,校内指导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实习岗位或就业单位的指导老师进行良好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学生的感受、专业老师应关注的实践重点,真正使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更贴近实践,全方位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同时,在条件允许时,聘请企业方相关资深管理者作为“导师”定期到学校与专业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更为有效的实践指导;在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应是校、院、系、教学、就业等各级、各部门密切合作,选择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或单位,保持长期稳定、深度的合作关系,实习、定制培养等多种形式结合;在毕业论文完成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如商业计划书、营销计划书、市场调研等形式灵活的应用型研究成果,推动学生的专业实际创新能力的提升。

(6)鼓励创新、创业等活动开展,积极塑造校园创新文化

工商管理论文论文范文【第三篇】

颠覆以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地位。

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根本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全面突出,并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令学生在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沟通能力。在此模式下,教师们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在根本上将自身特点发挥出来,并积极的参与进去,在进行分析问题的过程之中,进行组织和分工并采取行动,最终得出解决的办法,在最后依照科学的目标来将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

建立起“双师”教师团队。

要想在根本上将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档次,就要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工商管理教师队伍中,应该讲在具有实践工作经验教师的比例进行扩大。并定期安排教师们到企业中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身工作经历。同时将实践教学的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升。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要聘请一些具有行业则个的管理人员来到学校担任教师,扩充兼职教师队伍,在根本上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资质兼职教师讲授的相关机制。

创建实践教育基地。

要想在根本上将工商管理追暗夜的教学目标加以实现,就必须做好相关事件基地建设工作。实践基地的件事儿主要分为校内与校外两个实习部分。在学校内的实践工作一般是为学生们进行模拟教学与训练来使用。是一种培养新型人才的场所。校内的实训基地应该将对学生技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令学生在相对真实得分情况下得到相关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关理论的同时拥有专业的技能。在根本上减少从业之后的工作压力。

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充裕的文献资料。

学校方面应该尽快的建立起图书馆,并在其中配备大量的资料,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在进行资料准备工作的时候,不但要向学生们提供理论方面的资料,在管理案例上也应该多加思考。

对以往的考核方式进行全面创新。

学校方面可以将以往的考核方法进行全面转变,可以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工作,理论与实践操作考试应该与之相结合,在答辩现场应该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性课程的考核,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知识理解能力上,在根本上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测工作。

工商管理论文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挑战;信任;可持续组织;社会契约;多学科研究

在历史的长河中,通常商业,特别是商学院,周期性地徘徊在被认为是经济进步的领导力量的观点和被认为是不相关的或者太狭窄地关注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而牺牲有助于企业和经济的成功的其他人的利益的观点之间。当前,我们又处在历史的反思阶段之中,最近的公司丑闻、高管过高的薪酬、服务于私人利益以及更广泛需求的公司行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日渐分离状态。已经招致了另一波的猜疑和批评浪潮。美国公司通过多种途径、花了将近20年实现振兴而成为世界争相模仿的模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被颂扬为变革中的有远见者,他们可以被信赖去带领他们的组织、雇员甚至经济和国家进入繁荣兴旺的2l世纪。

同时,工商管理学院已经受到批评,批评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工商管理学院落后于对满足这些发展的管理惯例提出疑问和挑战,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培养出的管理者只具备狭隘的技术和分析技能,而这些技能还不足以胜任领导者的职位。好消息是批评家们提出的关于管理专业和管理学院的这些问题和挑战,现在又一次公开地进行讨论,看起来好像很有可能去承担这些问题。

在2003年斯隆管理学院50周年纪念聚会上的讲话中,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商业完全有条件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投资和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推进全球公民意识。斯隆管理学院完全有条件帮助定义企业公民意识的参数。

我们所有人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工会、非政府组织、大学、基金会和个人必须联合成一个联盟以求发展。联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并必须实现从个人价值到集体价值、从股东到利益攸关者、从资产负债表到平衡发展的转变。联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并必须面对前面的危险,就近找出解决应对我们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有力的分析方法与应对管理和社会贡献所面临的大挑战的承诺结合起来。我相信这个观点将能定义下一代的管理和管理教育。但是,这只有在管理学院有重大改变时才能发生:管理学院不仅仅拥护这些价值,而且把价值灌输到我们的研究、教学、咨询、公共服务以及我们所扮演或我们期望学生将在社会上扮演的其他领导角色。

所以我非常高兴在中国拜访我们斯隆管理学院的伙伴,讨论管理专业在危急关头所面临的大挑战。特别兴奋地和你们谈到中国现在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国家、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处在前所未有的聚光灯下。当20世纪美国也许已经支配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的时候,中国准备好扮演作为塑造2l世纪全球经济中的同样重要的角色(如果不是作为更重要的角色)。因此,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未来的管理者要做好领导世界构建2l世纪组织和公共机构的准备。

其中一些重大的挑战是什么?我想要探讨三点,这三点是紧密联系的。

(1)需要重建商务中的信任和社会角色;

(2)需要建立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的组织;

(3)需要建立一份新的社会契约,该契约保证那些工作的人和将人力资本投资在工作上的人将受到尊重的对待,并得到他们帮助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公平的份额。而且,我想要表明我们可以利用现存的大量的、越来越深多的研究来迎接这些挑战。我将大量利用近几年完成或当前在斯隆管理学院进行的研究来证明这点,并请你们在引领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道路上借鉴这些研究。

一、重建信任

一种管理系统的方法在斯隆管理学院50周年校庆的书的前言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董事会主席亚历克斯·达尔贝洛夫强调有必要重建商务中的信任。

借鉴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的声明,达尔贝洛夫说:“艾伦·格林斯潘最近作了一个报告,指出不可否认的事实: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我要进一步考虑:在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中的信任是基于构成市场体系的公司的集体完整性中的信任。一个公司的完整性依赖于信任--信任表明公司的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和周围的所有其他支持者。所以信任不只是为了美德的需要而存在,它也是任何企业想要长久生存的不可或麦格雷戈(DouglasMcGregor),MIT公司最著名的管理专家之一,MIT公司劳资关系科的前主任,人力资源管理现代领域的创立人,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企业的人性面》,在书中他论及信任问题。回他向管理者挑战,反思他们坚持的动机假设和他们关于下属能力的观点。传统的观点是雇员们不情愿地付出他们的精力和努力,并缺乏如何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知识,他把这种观点称为“x理论”。持有这些假设导致一个管理系统集中于控制雇员、监督雇员的工作,并限制雇员出声和怎样工作的判断力。他提供了一套备择假设,即员工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投入工作中,并要利用这些属性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和满足客户或顾客的需求。麦格雷戈把它称为“理论”,并且认为通过信赖员工、授权员工去运用他们的技能和动机,他们将会付出创造力达成企业的目标。麦格雷戈的两种管理模式仍然活跃,并且在当代的管理实践和组织生活中彼此适当地竞争。

所不同的是,当前我们有大量的实证和理论研究表明,也许企业在任一管理模式下都可能成功地脱颖而出,而成功地竞争、尊重工人的人格、获得工人的必要支持来创造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是开发围绕理论原则的管理系统。当麦格雷戈关注于管理者的人性假设时,现在我们知道不仅仅管理价值是重要的(尽管它们仍然是基本因素)。关于人们熟悉的如“高绩效”或“知识型”工作系统的研究中,其主要发现是一整套的管理惯例、管理价值、管理政策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加强以达到和维持信任,构建知识型、高绩效的21世纪组织。概述了一组更宽泛的要素,从假设和管理人们的方法到工作编制的方式、技术如何被开发和部署、领导能力如何发展和受到支持以及组织考虑多重利益攸关者和贡献者的利益或者是主要或单一关注股东利润的最大化等的潜在目标范围等。重建工商管理中的信任将需要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和战略原则的承诺。

1.人员:成本还是资产?把人员当作资产而非成本,这要求雇佣和留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工,为了留住他们和减少人工周转成本需要投资在职培训和发展,授权员工运用他们的判断力,促进他们在如何做好工作以及如何满足顾客的期望方面的持续改善。阐释这点的典型例子就是沃尔玛。

它单一地关注于以最低的成本零售商身份进行竞争,以雇员和供应商为代价创造赢利。H1结果,沃尔玛不只比它主要的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周转成本(即职位变动),它现在面临着一系列集体诉讼和其他法律诉讼如性别歧视、未付工资和加班费以及违反劳动法。相反,它的竞争对手之一,好事多(Costco),通过支付稍高的工资以期降低周转成本和达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来寻求竞争。还不清楚哪些管理系统在零售部门创造利润方面是出色的,但很清楚的是哪种模式创造利润并对工人和供应商都给予他们所期望的和应得的尊严和尊重。

2.工作:单独工作还是团队工作?在20世纪工业时期中的大部分工作围绕具体订单(工作)来组织。学者们早如亚当·斯密就指出效率与狭窄的工作专业化和分工相关。过去50年的行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备择假设: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人的知识、协调在相互依赖的任务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在个体之间、职业团体之间、职能之间有必要设计一些能促进团队工作、协调、协商冲突解决的方法。在项目小组和/或职能小组之内、项目小组和/或职能小组之间有必要通过奖励机制加以强化。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开发和维护能产生当前航线运营中所需要的高水平协调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文化,已经成为美国最能产和最有利可图的航空公司,它经常被当作例子来援引。?

3.技术:控制,还是由工人赋予智慧?传统的工程原理把技术当作控制生产变化的硬件,以消除人为错误。但在20世纪8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发现:遵循这一原理导致通用汽车公司在工厂的过度自动化上耗费500亿美元,结果却发现它仍然是高成本的汽车制造商。它从这次惨痛经历中学到: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有必要以让能运用技术的雇员参与、牵涉其中的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日本的口号是“个人把智慧给予机器”,这个口号需要被认真采取,它已经被证明是丰田汽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有生产力的汽车生产商,以及许多其他公司现在寻求模仿丰田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理由。

4.领导:自上而下还是分布式?先前的研究发现,在过去20年里,不计其数的商务用书和商务案例中把首席执行官们(CEOs)奉为“变革型领导”,其果断的行动创造经济效益,并将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成功地将文化嵌入组织中。川当前,这种领导观受到了一种观点的挑战,后者将领导视为各级组织都需要和实行的一套技能和行为。

“首席执行官们或者身为领导的主管人员”自上而下的领导模式不足以使组织在创造性和持续的改进中茁壮成长。这是我们现在在教学中使用的麻省理工学院分布式领导模型的一个主要前提,并且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领导学学者和老师的支持。

5.目标和责任:股东还是多重利益攸关者?

在过去20年里,使股东价值最大化日渐成为公司目标的主流观点。当前,另一种关于公司目标和责任的替代性观点开始引起争议,这种观点主张公司需要对公司总价值的最大化负有责任,即为股东、雇员和对组织贡献金融资本或人力资本的其他利益攸关者创造价值负有责任。支持公司为比使股东利润最大化要更广泛的目标负责的观点,也是起始于那些主张在金融资本、技术、知识和生产可以被重新配置的全球性经济中私人公司和国家经济利益可以而且常常偏离的人。

托马斯·寇肯:应对我们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和其他的经济政策需要考虑这些新的现实。或许这将是在未来岁月中塑造公司行为、公共政策和管理教育的一次关键性的辩论。

二、可持续性

1.社会维度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公司主要或者只是为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在商业媒体和执行行为中已经占据了支配地位。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恶意的公司兼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兴起。对公司的建议就是最好把那些公司的所有者与CEO和其他高级主管的奖励摆在一起。结果是优先认股权和主管人员薪酬的增长,扩大了美国CEO和普通工人薪酬的差距:在20世纪70年代,而在2005年保守估计约是260。同时,从1979年到2005年普通工人的报酬基本上仍日保持不变,尽管在这个时期,生产力提高了70%多。但是,日渐增多的非政府组织、学生和其他激进组织已经对顾客导向的公司如耐克和其他公司施加压力,使它们更好地管理公司的全球行动和全球供应链以符合基本的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结果现在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公司已经制定它们期望所有的供应商都能遵守的公司行为规范。有些公司正与非政府组织、工会和产业协会合作,更好地监控和改善劳工标准,这是它们通过全球供应网络,继续努力提高组织的生产力、质量和竞争力的一部分。这些问题,是当前斯隆管理学院正在进行的令人振奋的研究领域之一,而且它与世界范围内的名牌大学关于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的研究工作是相符的。我们的挑战就是协力灌输这些原则如何改善商业惯例和劳工环境标准的原则并将其作为每个管理者责任的一部分。

2.环境维度上述材料揭示了当前关于怎样构建基于社会可持续组织的研究和争论的范围,即,它们得到的结果就是维持选民的支持一继续在组织中投资、为组织贡献并从组织中获益。公司问责制和管理问责制同等重要的一个方面牵涉到环境可持续性管理的必要性。斯隆管理学院正着手强调这个问题,以创新的“教职工--学生--工作人员可持续性倡议”为开始。理查德·洛克(Rich-ardLocke),这个倡议的领导者之一,阐述了斯隆管理学院和它的伙伴管理学院从事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当前的商务模式已经创造了经济增长和技术革新无法预料的水平。但它们也已经在我们的环境、社会系统和个人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压力。构成我们当前许多经济活动的生产和消费的能源密集型模式都是靠环境的严重破坏来维持的。对全球性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日益关注只是更大层面的挑战中的一个事例,但是对清洁水、空气、卫生、能源、安全、经济适用房等的未来可利用性(或分配)的关注同样紧迫。当前公司和事业单位一样都在努力使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优点与满足更多可持续的商业惯例的需要相一致。这是涉及迈向更大的可持续性的巨大挑战,也为新产品、新服务以及基于这些创新、现有的商务模式和商业惯例再设计的新企业提供了许多机会,以使他们更有可持续性。徊我不必提醒你们中国在构建环境可持续性的组织和产业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果对斯隆管理学院的“可持续性倡议”的最初的热情反应是一个征兆,关于怎样建立竞争性的企业和产业、企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分析,在未来岁月里将可能成为管理研究和管理教育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三、通往新的社会契约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生产力和实际工资基本上都加倍了。然而自那以后,生产力继续稳步增长,而非管理者的工人的实际报酬仍旧不变。最近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收入不平等一已达历史性的高水平一还在继续扩大,10%的人口高收入要以其他90%的人口为代价。不幸的是,这个模式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包括亚洲的大部分和中国这里,是显而易见的。这导致我们许多研究雇佣关系的学者认为基本的社会工作合同已经瓦解。现行的惯例和政策不再坚持这个简单的原则:人们应当得到他们为提高公司和国家的经济绩效所作贡献的合理份额。我和我的同事在其他工作中已经争论了这个原则,其瓦解的根源就在于工作的本质、劳工和经济比起构成和调整雇佣关系的政策和制度更为迅速地发生了改变。为现代劳工和现代经济构建新的契约将要求公司、政府和劳工角色进行基本的重新调第5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整。20世纪产业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敌对的劳资关系,这种关系将被工人发言权和劳资伙伴关系更为合作的形式所取代。劳动力市场机构和政策必须支持工人工作之间的迁移,比如对于当前流动劳工中的许多人而言,单个雇员的工作任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缩短。全球性贸易伙伴和国际金融贸易机构必须确保那些从贸易中获益的人去帮助补偿由那些贸易受损的人所承担的损失。这些都是建立现代社会契约以适应当前全球化经济和迎合不同的劳工所必须的部分措施。未注意这些问题不仅会持续增加国内和国际不平等的风险,而且会因社会混乱、政局不稳、贫富差距扩大等风险使我们各自的社会经济在全球化经济中变得越来越不堪一击。

四、管理学院的角色

从研究角度看,当前管理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要求回归到以问题为中心、以分析为基础、多学科的研究。近年来太多的管理学院已经自我独立,喜欢从大学里其他学院的学科、教职员和学生中分离出来。我自己的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就是一个好例子。二战之后的岁月里,当劳资冲突被公认为是国家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时,这个领域首先在美国成为大学固定学科。名牌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跨学科项目,而跨学科项目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专家集合到一起。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领域范围缩小,许多商学院采取更为狭隘的教学和研究雇佣关系的方法,雇佣关系最初被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之后被作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观点把管理劳工的任务视为自上而下,并主要集中在管理者和其他高级职位。结果当前美国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教学是非常封闭内视的,并甚少提及如何应对重建可行的社会契约的重大挑战。

中国不可能照搬这种狭隘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教学模式。这样做的话将会失败,甚至或许会加剧在中国工厂关于雇佣合同、薪酬和工作保障、未来的劳动和就业法的紧张形势。这些是与自由劳动力市场和民主社会相关的不可避免的紧张和冲突。建设性地处理这些问题、帮助设计和培育能满足工作各方需求的就业系统,这样的能力需要复合型人才和以综合学科为工具。我强烈推荐发展反映产业关系作和就业研究与教学传统--而非当前美国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交叉学科项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06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