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经济广播节目面临的变化及创新路径论文【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91303

【导言】此例“经济广播节目面临的变化及创新路径论文【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路径探讨论文【第一篇】

摘要:全球经济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只有实现对人才的发掘与利用才能有效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国企而言,只有加大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国企的竞争力与发展前途。文章从根本上对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对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探究,以此完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国企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当下社会与企业的发展均依靠知识与技术,因此对于人才与知识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国有企业在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环境时,只有抓住机遇把握人才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企业发展。因此在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适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人才的持续发展,才能够使企业能够在人才的护航中稳健发展。

1当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足

1.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国有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有非常大的计划性,这是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管理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一体系显然无法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传统的计划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发展,使个人的意志难以表现。

1.2人力资源管理不够精细化

国有企业的人力管理部门在面对人才管理时,没有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管理模式,细化管理方法。因此使得企业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造成人才的流失。

1.3岗位设置不能充分发挥个人专长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岗位设置时没有制定行之有效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方案,导致员工工作内容相似性极高,使专业性较强的员工难以发挥特长,长此以往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更磨灭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媒介融合要求广播节目创新思考论文【第二篇】

媒介融合要求广播节目创新思考论文

摘 要:在技术进步、受众需求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媒介融合己成为当前传媒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广播的媒介融合在实践上明显滞后,理论层面的研究尤其显得薄弱。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探索与个案的梳理,试图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我国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发展策略。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需要在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创新和调整。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媒体;发展;策略

一、引 言

21世纪代,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涌现和普及应用,媒介融合在实践中日渐得以显现和证实。新媒体的层出不穷,正拓展着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领域,同时也对既有的媒体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新的媒介竞合大潮中,中国广播业遭受到来自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双重挤压,收听及广告业务持续走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广播业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抓住媒体融合的机遇,实行创新发展策略,就尤其显得意义重大,这不仅对广播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繁荣我国广播产业也有重大意义。

二、广播媒体的媒介融合

广播媒体的媒介融合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与报纸杂志的融合、与电视的融合、与网络的融合、与手机的融合、与播客的融合以及广播媒体之间的融合。

(一)广播媒体与报纸杂志的融合

传统媒体,广播与报纸杂志的融合历史最为悠久。虽然20世纪代广播媒体的诞生,曾经给报纸杂志带来过强烈的冲击,但报纸杂志毕竟具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优越性,经过一番磨合,两者开始走向“和平共处”并进而在业务上不断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当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节目记者在自采新闻的基础之上汇集通讯社及报纸等媒体的新闻,信息量大、权威性高,50年来收听率始终名列各类广播节目榜首。

(二)广播媒体与电视的融合

二十世纪80年代,在全国“四级办广播电视”的精神指导下,全国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广播开始感受到来自电视的“威胁”,并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和创新之路。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融合,首先是节目互动、人员交流;其次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推进集团化发展,成立广播电视总台和广播电视影视集团。集团化后,广播电台可以和电视台共享新闻信息资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频道办的更为丰富,经营空间将更为广阔。

(三)广播媒体与网络的融合

与前两种融合相比,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更具有革命意义,它实现了广播媒体传播失态的历史性的变革。拿传统广播来说,世界上任何一家电台都做不到全球覆盖,只有网络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广播通过借助网络实现了覆盖全球用户,更超越了普通声音的局限性,让广大听众更能领略到在网上读广播、看广播、听广播的乐趣。

(四)广播媒体与手机的融合

广播与手机的融合同样具有革命意义。与传统媒体相比,人类对手机媒体的依赖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手机真正成为“身体的。延伸”,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不仅能接收广播,而且能接收电视,已经成为一个小型便携的视听媒体。手机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的多媒体属性也愈发明显。

(五)广播媒体与播客的融合

对于广播而言,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技术当属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赋予了每个网民个体成为信息发布中心,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创制自己的个人出版物――“广播节目”,因此,可以说播客就是网络个人广播,人人皆为播者。

广播热情地拥抱了这项技术,发展自己的播客节目,与“播客”实行良性互动,抢占播客发展浪潮的制高点。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在专门开设了一档反映播客生活、展示播客作品的节目“波哥播客秀”,这是国内播客首次登陆传统广播平台,也是广播和博客成功融合的例证之一。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网听吧频道等四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在线音频联盟创建的音频门户站点――听世界网,则是国内第一个传统电台开办的播客网站。

三、广播媒体发展创新的对策

通过媒介融合,使广播改变单一的音频传播形态、开发多种媒体传播形式与接收终端提供了可能。从产业调整的层面来看,媒介融合所形成的趋势给整个舆论格局调整和传媒市场格局的改变带给了广播发展新的战略机遇。因此,广播媒体应当顺应时代发展,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出不同的节目,力争做好节目、做出精品节目,走一条具有自主特色的以内容取胜的道路。

(一)树牢主流意识,强化引领功能

广播媒体要牢固树立“主流媒体”、“主流文化”意识,这是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通过坚守“舆论”引领阵地、强化主流引导功能,在社会上树立舆论引导的“主流”。近年来,全国各地电台在该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11月,河南遭遇雨雪冰冻天气,全省道路交通受阻严重,大批车辆滞留,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11月11日到12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紧急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预案,新闻、交通、旅游三频率并机直播,协助交警、交通、路政等部门疏导交通,救援被困群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11月13日上午,河南电台新闻广播又发挥信息发布主渠道作用,在新闻广播《政府在线》栏目中邀请省直十几个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做客节目直播室,利用广播媒体优势,安排部署、协调指挥全省灾后救助、困难救济、电力抢修、医疗保障、教育调整等工作,确保最大限度减少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培养优秀节目主持人,打造品牌栏目,走品牌化经营之路

品牌文化是媒体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一个成功标志的高度浓缩。目前,全国各电台均已走上频率专业化道路,在此前提下,广播媒体如果能在公众面前树立起品牌形象,那么整个电台的形象都将得以提升,这也是电台品牌化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打造品牌栏目最重要的是做精节目。这里的“精”不仅仅是人员上的“精兵强将”,还包括内容上的“精心编排”和节目制作上的“精益求精”。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政府在线》栏目,定位于“聚焦公众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使得该栏目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正是这一精品节目的呈现使得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提升了知名度。主持人是广播媒体的“视觉化形象代言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是电台最鲜活的“品牌”。广播媒体应当重视培养主持人,把培养出名主持人作为打造品牌的重要方面,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宣传自己的主持人,力争把他们打造成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

1.以主持人名来命名栏目。主持人作为栏目的灵魂,一档节目如果以主持人名来命名则会收到更大的效果。河南电台交通广播的品牌节目《南方谈交通》就是以节目主持人南方的播音名命名的栏目。主持人南方在节目中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每一个参与节目的司机朋友,都力求能客观公正地在节目中为其提供帮助。随着节目影响力的增加,南方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参与节目的听众更是亲切地叫她“南方大姐”。尼尔森调查报告显示,~20,《南方谈交通》连续8年在河南全省落地22家电台的所有栏目中,排名一直位列前10位。

2.设立首席主持人。即建立与职称岗位脱钩的薪酬体系,按岗定酬,必将对主持人队伍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国家广电总局早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推行主持人“首席”制度,并对其中的有关奖励进行了明确。此项工作目前在全国各级电台陆续展开,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每年都会有10名节目主持人享受台长津贴每月1000元。

3.评选造势。提升主持人的品牌价值,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介,比如综合运用户外媒体、平面媒体和电台网站等渠道宣传报道主持人,让观众全方位多层级接触了解主持人。有时还可以运用商业化包装、炒作手段,定期举办栏目推介会、研讨会等,举办年度优秀主持人、优秀作品评选活动等,都是采用商业化手段打造“明星”主持人的有效手段。

(三)及时对节目形态调整更新,发掘适合新兴媒体需求的节目

传统电台在节目制作上重点强调的是节目的线性收听,要求节目明白准确、通俗易懂。当面对网络媒体等新兴传播平台,要求节目可以长期储存,听众可以随时检索收听,这就使得更好的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使得节目做得更加富有艺术性。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有一档情感讲述类节目――《真情故事》,最初都是由主持人以第三方的角度配上轻音乐对故事进行自然流畅的讲述。尽管节目一直做的很不错,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听众反映总有种听别人故事的感觉。后来,通过对节目进行升级,通过两名主持人进行角色扮演,配以感染力、渲染力强的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场景、人物心态的音乐、音效,对故事进行艺术化的演绎呈现,使收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该节目还在河南广播网开辟在线点播服务,方便广大听众下载收听,持续感染效果更好。

对于传统媒体广播而言,这是一个多媒体相互融合、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广播电台务必要遵循“内容为王”的铁律,做精、做细、做强、做好自己的节目,形成自身的特色,从而在竞争中拥有无可替代的特性。同时要针对新型广播的特点,制作一些符合新广播的内容和节目,从而使广播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梁岩。从技术、管制与受众角度看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09(11).

[3] 陆莹。广播媒介与新媒介的资源融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22).

[4] 洪威,秦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形态演进[J].新闻传播,2009(1).

[5] 傅玉辉。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 肖柳。媒介融合下广播融合提量、提速、提质[J].中国记者,(1).

经济广播节目面临的变化及创新路径论文【第三篇】

经济广播节目面临的变化及创新路径论文

摘要:

融媒体时代,经济广播节目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众,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坚持原有的系统内容生产的优势外,应在激发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打造连接平台和生产个性化经济音频产品方面做出尝试。

关键词:

系统生产能力;专业用户;连接平台;个性化经济音频产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都在不断变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日常途径。而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定制化已经成为受众的普遍要求,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一、变化中的经济广播

经济广播节目因为自身的专业化等特点,面临着以下变化:

(一)经济新闻的传播范围从相对小众到越来越大众

和时政、社会新闻相比,由于相对专业化的原因,经济新闻的受众范围相对较小。但是,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人手中都掌握了发布信息的渠道。根据云堆数据中心对全国3,117,203个公众号的监测,这些公众号涵盖了34个省级行政区,囊括了24大行业,其中公众号数量最多的前五个行业分别为:民生服务、文化教育、电子商务、医疗健康和新闻资讯。除此之外,杂类百科、金融财富、传统企业和地产房市的账号数量都达到了10万以上。这些公众号每周发布文章数量大约为294万篇,平均阅读量为1978人次。以前,受众只能通过传统媒体发布获知经济信息,现在,经过行业专家、企业家、业内精英等公众号的以及进一步的分析解读和再加工,受众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渠道,甚至由此制造出热点话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更多的经济报道、财经文章通过这些自媒体直接到达受众。

(二)经济新闻的传播方式从纵向到横向

随着经济新闻传播范围的扩大,传统的纵向传播方式已经被改变,一条热点经济新闻越来越多地被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再次加工传播。他们或者是针对其中的一些常识进行解释,或者是增加自己所掌握的内幕和背景,将原有的信息不断加宽加厚。例如,底,财经界上演年度大戏“宝能狙击万科”。在事件发酵时期,在数十万条相关信息中,只有少量的是传统财经媒体的报道,其中的大量内容是来自业内各个层面的自媒体。发布者有当事人、内部人士、专家,有的从商业道德角度来说,有的分析股权结构,有的着眼公司治理,还有的联系各种八卦,每个人都在为这一事件提供自己所得到的信息,使得这一事件呈现出更多的视角。当然,因为这其中信息庞杂,在信息海量聚集的同时,也存在着真假消息并存、以讹传讹等现象,增加了受众甄别的难度。

(三)经济新闻的生产方式从单个制作到多方整合

首先是选题的产生,尤其是公司类新闻线索越来越多地来自微博、微信,成为选题的重要来源。而某家大公司或者某位著名企业家发布的信息,可以瞬间点燃话题,引发媒体报道。例如,“宝能狙击万科”事件实际上从201月就已经开始,但是并未引起大众的关注。直到年12月17日晚,一则关于万科创始人王石表态万科不欢迎宝能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内刷屏,各大媒体才纷纷跟进报道。之后,该事件能够连续不断吸引媒体和大众的眼球也大多是因为双方不断在通过新媒体表态且被不断转发。其次是新闻产品制作时,除了记者、编辑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外,还有来自不同媒介的不同视角的素材。过去,面对一个经济选题,制作者会采访相关的当事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采访对象数量有限,制作也是由相对独立的个人或者节目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完成。但是现在,制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上针对某一话题的大量文章可以极大地开拓节目制作者的思路和视野,影响着节目的最终呈现。面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的信息,如何甄别、利用这些素材,将其整合纳入到节目当中去,并进一步引发受众继续产生关注,是眼下经济广播节目所要面对的问题。从生存环境到传播方式和生产方式,经济广播节目都面临着新的变化。面对新的环境,经济广播节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变革创新?

二、经济广播的节目改进

(一)改变“高冷”的形象,突出“故事性、人情味”

和平面财经媒体相比,经济广播节目已经在表达方式上作了进一步的通俗化。但长期以来,因为内容偏专业,经济广播节目依然没有完全改变“高冷”的形象。节目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不通俗、不易懂,往往理性有余、感性不足,枯燥刻板、不好听,一直是听众包括专业听众对经济广播节目的诟病。而这一点在新媒体兴起之后,显得尤其明显。新媒体天然带有网络基因,语言鲜活、表达有趣,更容易被接受、被传播。这一点从新闻产品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例如《大事要来了!全世界都在等2月26日》(注: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推出地产新政央行真正在担心什么》《支付宝为什么拼了命也要做社交》等此类标题在新媒体上随处可见。无论是重大的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的公司案例,新媒体很善于吸引受众的好奇心,很注重从大众关心的点出发。相比之下,在贴近性、鲜活性和可传播性上,经济广播节目还有很大欠缺。为此,经济节目要从“有用、有关、有趣”等点上去寻求突破。有用,即具有直接的服务性,直接关系切身利益;有关,即与自己距离不远,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有趣,可听性强,可以增长见识,提供谈资。而听故事则是人的天性,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不过时。在互联网语境下,以有意思的表达方式讲好故事对于传播效果尤其重要。经济广播节目如果能在枯燥的术语和数据中,突出人、突出故事,改善和丰富现有的语态,将极大地扩大自己的受众群。

(二)改变“自我迷失”状态,坚持权威性、高质量

和其他类型的广播节目相比,经济广播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不仅要熟知广播媒介的特点和节目制作的规律,更要有一定的财经知识积累。并且专业的广播记者具有调查采访的经验、技巧,经济广播具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寻找真相和专业深度分析的能力是经济广播的优势。还以“宝能狙击万科”事件为例。针对这一事件有诸多媒体报道,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评价:“在所有的新闻报道门类中,财经事件深度调查是门槛和技术含量最高的,甚至可以认为,缺乏核心细节为背景的财经观点都是没有价值的。可是,在宝万事件中,我们非常悲哀地发现,经典意义上的财经媒体已经无法为读者提供及时的第一手深度调查。”近几年来,传统财经媒体越来越少有深度调查报道的原因,除了成本的考虑以外,与盲目追求时效、心态浮躁等因素也有直接关系。自媒体的兴起,经济类信息呈现几何数增长,追求时效,抢占第一报道权的心态让许多记者忘了新闻报道的根本。而大量的自媒体因为缺乏规范的新闻操作能力或者实力,产生大量似是而非的信息和隔靴搔痒的文章,也使得未经证实的传言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流言有了极大的生长空间,让受众处于无所适从的环境中。融媒体时代,经济广播节目要做出变革,要拥抱新媒体,但是作为传统媒体挖掘真相、呈现事实的`实力优势更应该坚守,这是我们在变革当中安身立命的基础。权威性、高质量仍然是新型经济广播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三)开门办节目,让外部优质资源进驻,让专业用户产生内容

经济广播节目在传统制作方式中,一般都建有自己的专家队伍和资源库,但是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记者、编辑根据选题来选择采访对象,基本上是一种关门做节目的状态。而用户,尤其是专业性的用户产生内容则相对更加具有主动性。例如,在问答网站“知乎”上,网友的提问和回答,完全都是建立在自发的基础上,平台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基础服务,提供展示机会,激励用户产生内容。现在该平台在不同类别下,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专业人士,为大家解答各个行业不为外界所熟悉的背景和常识,并且由此吸引来更多的用户,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经济广播节目来说,天然具有聚集专业用户的优势,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信息产生机制,将经济广播节目打造成专业人士聚集的平台。这个专业用户一方面是来自听众中的专业人士,例如公司高管、企业一线员工、某领域专业人士等,他们可以带来最真实的行业状态和最鲜活的细节。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公司人说》节目,在微信的公众号上建立的公司人俱乐部,尝试按照行业设置专业圈子,将他们根据不同行业和层次进行区分利用,已经开始形成专业用户生产模式,即由专业的用户产生内容。选题和节目内容基本都来自各行各业的公司人,使得节目不再浮于表面和外围。专业用户的另一方面来自专业的机构,例如专业研究所、商学院等。这些机构聚集着大量优质资源,可以为节目带来新鲜血液。例如,经济之声去年与德鲁克商学院合办的一档管理评论节目《众力加速度》,节目的策划和制作都是非广播专业人员,节目嘉宾全部来自商学院的企业一线学员。节目一开始就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制作方式,选题和内容通过网络众筹产生,紧贴商业最前沿,节目同时在电台和微信的公众号播出。目前该节目已经聚拢大批粉丝,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将节目打造成一个连接的平台,融合供需双方

经济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性,但是目前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提供实用信息和建议观点这个层面上,而且服务的对象也主要是听众个体。实际上,经济广播可以走得更深更远,不仅可以在形式上打通不同媒介,还可以尝试在内容上打通产业链,连接上下游,连接企业和企业、创业和投资,给供需双方搭建平台,将服务对象扩大到经济体,将自己打造成广播版阿里巴巴。经济之声创业节目《傲江山》对此进行了尝试。节目除了展现创业百态、提供实用知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让创业者与投资人面对面直接交流,在线下和线上为双方搭台。节目在线下与中关村创业大街、联想之星、君联资本、阿尔法公社等孵化器、投资机构建立合作;线上向五湖四海的创业者开放微博、微信平台,只要发送商业计划书就有机会参与节目,或者获得与投资平台对接的机会。《傲江山》节目上线半年时间里,就已经与30多个项目建立联系,并推荐给相关的孵化器、投资机构,促成四次投资入股,帮助创业者解决了切实的资金难题。经济广播节目除了呈现事实和真相外,如果能将服务做到极致,无疑会获得更多的高端听众,增加品牌价值,而一个连接的平台是做好服务的基础。

(五)立足广播特点,生产个性化的经济音频产品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收听不再只有收音机,而是呈现多终端收听的趋势,智能手机、网络电台等正在抢占广播收听市场。但是,不管收听工具有多少种形式,最终留住听众的依然是优质的内容,尤其是个性化的音频产品。像荔枝、喜马拉雅等网络电台已经意识到专业化生产和优质内容的重要性,正在从过去主要依靠用户生成内容(UGC)转向专业生产内容(PGC),开始大量招募电台的主持人入驻平台。专业的广播节目制作团队和系统的内容生产能力正是目前网络电台所缺乏的,也是广播在融媒体过程中可以抢占的先机。以声音为媒介的广播应该回到擅长的音频领域发力。通过生产优质音频产品,多平台、多渠道传播,加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经济之声已经开始进行了个性化产品的尝试,扶植培育出《老马价值观》《笑傲江湖》《易说》等个人专栏。《老马价值观》《笑傲江湖》已经形成显著的特色。《老马价值观》主攻财经评论,以引经据典、犀利酣畅见著;《笑傲江湖》讲述商业故事,以个性鲜明的表达见长。这两个产品不仅仅在电台播出,还通过微信、微博、应用软件(App)等平台,多角度、多维度、多终端地传播。《老马价值观》还同时生产视频产品,以满足不同渠道受众的需求,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音频产品在音频市场上还属于稀缺资源,有能力制作此类产品的团队目前还不多,经济广播应该抓紧机遇,抢占更多的份额。

我国实体经济转型路径探讨论文【第四篇】

我国实体经济转型路径探讨论文

摘要:实体经济是促进社会稳步发展的基石,而互联网经济由于其灵活性,能够高效地分配资金,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从而进一步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因此二者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实现我国实体经济的顺利转型离不开对互联网经济成功经验的借鉴,应与时俱进,构建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环境,将互联网经济的活力注入实体经济中,最终达到驱动、引导实体经济转型的目的。

关键词:实体经济;互联网经济;转型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放缓,这与互联网经济的欣欣向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矛盾。同时,随着对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关系的探讨日益激烈,有部分人士指出我国应将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放到实体经济创新上,对属于虚拟经济的互联网金融的过分重视不利于我国经济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事实上,互联网经济作为传统经济模式的延伸与创新,其旺盛的活力和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将互联网经济理念与传统经济模式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也是驱动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

一、国内外实体经济转型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互联网经济能够有力地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持积极态度,同时认为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之间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即二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远大于固有矛盾。互联网经济因其普惠性,能够通过降低融资门槛的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与此同时,通过提高资金的分配效率,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互联网经济因具有激发经济活力的显著优势,注定将成为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力途径。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加速实体经济转型离不开对互联网经济模式、理念的兼收并蓄,只有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从而优化资金配置情况,最终达到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繁荣的目的。当下,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本质,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实现实体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等已经成为各国学者的热议话题。

二、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联系

传统的实体经济与新兴的互联网经济虽然在经营模式、开展理念方面有着诸多区别,但是均秉持着一致的发展初衷以及共同的发展目标,因此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虽然互联网经济对我国产业模式和经济构成带来了巨大变革,甚至在国家层面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式微的言论甚喧尘上,但究其本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两者在共同营造我国多元化经济生态的同时,在维护产业结构平衡,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实体经济是互联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二者之间能够形成相互检验与对照,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势必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全部来源于实体经济,因此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与创新必须以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为依托,而与之相对的,实体经济要实现优化转型也离不开对新型经济模式的认可和借鉴,最终打开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为社会繁荣做出共同贡献的新局面。

三、驱动实体经济转型策略的研究

(一)在发展实体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阶段,实体经济发展受挫,而且尚未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分析数据可得,我国可能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萧条期。在我国经济的。大背景下,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低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小微企业,从而导致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金融机构无法充分发挥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的实质性作用。此外,由于外需减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我国外贸行业举步维艰的现状,以及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而进行的国家层面的经济结构调整等,都对实现实体经济快速转型发展带来了障碍。

(二)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环境

以技术为主导的创新以及应用,是促进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动力,每一次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都伴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而引导和驱动这一过程进行的,往往是不容忽视的被广泛地称之为创新精神的变革力量,正是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品质在不断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新局面贡献了一分力量。因此,市场经济的蓬勃力量需要受到政策的合理制约和监控,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本力量为我所用,让市场经济的活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久推动力。实现实体经济平稳有序转型离不开繁荣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而繁荣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离不开人民群众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充足的就业岗位。因此,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会成为推进实体经济转型的主要途径之一,国家和社会是由公司和个人等基础单位组成的,因此,社会经济环境是否和谐、实体经济能否实现顺利升级与我们每个人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感息息相关。营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环境是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三)巩固实体经济核心价值和地位

经济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将经济增长的重心置于资源开采等低附加值产业上会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与此同时,资源管理粗放也导致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设立了障碍。因此,我国必须痛定思痛,大力发展以创新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塑造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实体经济的不可替代性,从而为其升级转型与平稳过渡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将经济增长点的重心放到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高附加值产业上,顺应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通过有序地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相关产业的建设,使人与社会、社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些举措是实现实体经济平稳转型的必经之路。

(四)构建科学的市场机制与政策环境

加快实体经济平稳有序转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蓬勃力量,更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合理约束和引导。我国经济发展采用何种方式、以何种速度进行是政策制度改革与金融制度优化互相协调、制衡、影响的最终结果。因此,要通过进行市场化变革以及推动经济发展侧重点改变来最终实现实体经济的平稳升级和过度,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市场经济监管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运行机制的施行。我国在构建自身实体经济以及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应继续坚持神话改革开放的步伐,坚持招商引资、合作共赢的策略方针,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终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和成长。此外,政府应承担起调节、监督市场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市场经济朝着稳定、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创造价值。

(五)推动实体经济转型的方法和思路

要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首先要将互联网经济新模式、新思维的优势融入实体经济的升级过程中去,只有将传统经济模式同互联网经济理念有机结合,才能共创我国经济繁荣稳定的局面。其次,应不断完善市场规则,营造一个对实体经济发展友好的金融政策环境,通过制定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特色的法律法规,促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协调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最后,通过合理制定相关政策,平稳有序地将互联网经济的冗余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中去,从而缓和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与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只有从政策角度多管齐下,才能最终实现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转型,从而稳定金融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稳健发展。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推动实体经济顺利转型迫在眉睫,互联网经济作为新兴经济模式,应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为共同目标,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协助实体经济平稳快速地过渡转型。

参考文献

[1]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9).

[2]陆岷峰,杨亮。互联网金融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6).

[3]杨晓龙。我国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19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