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95241

【导言】此例“实用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环境保护论文【第一篇】

摘要:重庆是一个山城,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独特的山城风貌构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对当前风景区中的污染、破坏、衰竭及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后果做了分析,并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重庆;风景名胜区;破坏;保护对策。

前 言:

重庆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辖区面积万平方公里,海拔高程从米到1973米。长江横贯市城,嘉陵江、渠江、涪江、基江、琼江纵横其间,全市由西北向东南分为低海拔为主的波状起伏区和高海拔为主的大起伏区三个层次。

重庆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由巴人建立了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奴隶制王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又成为"陪都",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特的山城风貌,构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重庆市域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个,此外还有众多的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单位以及县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单位[1]。

一、重庆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优势

重庆以山水相依的局势造就了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加之三千年来人类活动留下的优秀遗产,形成了诸多风景名胜区,其特点和优势可概括为类型全,级别高,质量好,数量多。各具特色、自成体系。初步形成一个含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亚热带山城风景名胜区系列。其中不乏具有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如古钓鱼城遗址、大足石刻。重庆风景名胜区正以其质好量多,品种齐全的优势,与长江三峡风光一道,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观光,度假修养,探险猎奇,实习、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重庆风景名胜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1、自然灾害的破坏

自然灾害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对建筑物来说,日晒、雨淋、风吹、雷击等都会产生灾害性后果。对数木、植物来说,雨水过多会造成水土流失,毁坏群落结构;而雷击、雪压、病虫害、干旱等将造成林木和植物死亡;地震则危害更大,它可以将上万年的自然异景和人文奇观毁于一旦[2]。

2、人为因素的破坏

、部分景区的接待量超过最佳接待量。

景区的最佳接待量是和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相匹配的。几乎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相当多的景区出现超过最佳接待量的100%甚至300%的局面[3]。

扩大了客流量,势必扩大旅游点和旅游范围;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增加;人流、车流增加导致城市膨胀;占用土地、耕地减少;与旅游相关建设所需生产资料增加;整个城市生态起了变化,环境质量必然受到冲击。

、拍摄电影电视剧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

影视大腕在拍摄中对外景地自然环境的破坏频频见报。一些剧组非法搭建用于拍摄的人工景观,破坏了自然景观协调性,拍摄现场到处扔的是饭盒、塑料袋、酒瓶、雨衣等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肆意践踏。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允许破坏。无论拍什么电影,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希望今后看到、听到更多的是影视和风景相互添彩,而不是更多的负面消息[3]。

、乱搭乱建,破坏景观

一些地方只注重眼前利益,把风景名胜区当作发展旅游经济的"摇钱树",大兴土木,乱搭乱建,使景区成为大型游乐场和"吃喝玩乐综合体",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受到严重损害。

、弄巧成拙,大煞风景

有的地方凭借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景区克隆仿古建筑或新开景点,修建亭台楼榭,建筑形式及其位置、体量处理不当,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摆摊设点,秩序混乱

为了搞活经营,许多景区专门设置商业街市,摆设摊点,个体商贩流动叫卖,熙熙攘攘,秩序混乱。尤其是烹调烧烤,油烟缭绕,垃圾随地丢弃,污水乱泼,不仅影响景观,也污染环境。

、国民环境意识淡薄,旅游行为不文明,导致景区环境质量下降。

游客对于景区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游客进入景区后,对景区内土地的践踏,对树木及建设的触摸等,这些是对景区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影响;其次,大量的游客到达景区后,食、住、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当地居民为了接待游客而过度地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这些是间接的破坏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景区的动植物正常生长有所影响。

三、重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对策

面对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劳动制度的改革,双休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想走进大自然,涌进风景名胜区,从而使风景容量不断增荷,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也日益显得重要。

1、对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要根据风景资源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等进行分级保护

根据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风景名胜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三级,即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景区。"对于国家级风景区要重点保护,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和进行破坏性建设,这样可在全国建立分级管理的风景名胜区体系,设立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同时依靠法规、法令进行保护[2]。

2、科学地确定旅游景区的最佳容量,并严格控制旅游规模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指对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旅游者对游览景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动植物的破坏,故旅游环境容量即对动植物不产生永久性危害前提下的游客数量。而对一个拥有各项旅游设施的旅游区来讲,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游览点的容量,还要考虑整个旅游区的环境承受力。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可变因素,不同的技术、管理条件下,容量不同,有力的管理可扩大其环境容量。旅游容量的可变形,就要求当地主管部门定期监测评估,在旅游旺季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3、建立和完善景区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首先,健全环境法规。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各级政府进行环境保护的依据同时也是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法律依据。通过法律禁止那些对环境有破坏的行为发生。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规。

4、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相关培训;各大专院校重点加强对环保人才的培养;社区要开展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建议在中小学课本中加入相关环保护知识,对问题突出的旅游景区要进行详细讲解。

5、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应该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逐步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增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从中央到地方,加强行政监督。

参考文献:

[1]郭大忠:重庆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1994-2007.

[2]付美云:试论我国风景资源的保护,湖南林专学报,19974:79-81.

[3]李君娜: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8卷,第3期,2006年9月。

[4]刘三长:浅谈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沿海环境,1999年第四期。

[5]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经济、环境与旅游业发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6]匡吉:保护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永恒主题,热点聚焦。

[7]何燕宁:对我国环境教育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环境教育,2006(69):53.

[8]魏小安: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359.

环境保护论文【第二篇】

摘要:现如今,在快速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废水以及大气污染的情况,这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不利于城市之后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城市建设过程之中环境保护的力度,就得要及时的将一个争取的环保意识树立起来,从根本之上来加大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相应的将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制定出来。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建设;环境保护

1、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让环境成为城市的亮点

像是吉林省集安市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还被称之为“东北小江南”,这里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山好水好空气好,那么政府就刻意充分的利用境内的环境资源,来积极的引入国内外知名的策划单位,来在整体之上来进行策划包装,主打以旅游主导的第三产业,在该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可以充分将现有的环境资源,让其成为具备相当优势的资源。其自身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整体来进行相应的规划与建设,其环境成为该城市的名片,进而加大第三产业的收入。这一类的规划建设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之上来推动城市经济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环境和经济建设之间充分的融合,共同进步。

、让环境利于社会的和谐

全世界范围之内,发展的共同目标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的关键。只有充分的维持了生态之间的生态平衡,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周边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经济保环境,环境促发展,进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让环境促进人们的健康

现代化都市人群很长的一段时间都生活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之中,其不仅仅会承受来自于生活的压力,还会承担工作之中的压力,双重压力使得人们愈发的追求优良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固体废弃物、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以及大气环境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之上来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一个良好的生活以及工作外部环境,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都十分有利,也就是说,充分的保障了人们的真心健康,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之中去,优良的环境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之中,环境保护在其中的作用十分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大城市竞争力的有利元素。

2、城市发展与规划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目前,我们国家范围内的热点话题是“”、“雾霾”,且一直处在居高不下的位置,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因为不适宜的环境保护措施,而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有报告明确的显示,2013年我们国家500个最大的城市之中仅仅也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空气质量标准,甚至还出现在世界单位内污染最为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都在中国。现如今,在城市大气污染之中大部分都是城市之中的建筑行业、供暖、交通运输以及工业而排出的颗粒物以及废气等等。

、土壤环境污染

导致城市土壤出现污染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各个哦工业企业而出现的各类污染物以及有害物质随意排放或者是排放,其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将其重视起来,使得各类有害物质渗入到土壤之中,最终引发土壤污染。

、水资源污染

在城市自身发展的过程之中,城市之中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因为基础设施减速管理力度不够以及之后的等因素,而使得排放无序,这部分污染源均会严重的污染到城市周边的水体。现如今,城市水体污染假使置之不理,就会使得越来越严重,在城市周边的水体污染要是比所能承受极限的时候,就会使得周边的生态环境出现污染及不同程度的损坏,进而也就严重的威胁到水环境失衡以及水资源利用率。

3、做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进一步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在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之中的强制性要实施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之始终都是城市规划之中的关键,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整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基本上可以分为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的保护规划以及固体废弃物规划控制。一般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的时候,这些内容基本上都仅仅只是做到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全方位的进行相应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城市建设中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为了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来有效的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之中出现的各类空气污染的情况,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全方位依据该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类型,在最大限度之上来科学、合理的规划整个城市的布局。比如:在部分容易发生空气污染的城市之中,要将建筑物密度的合理规划,还得要全方位的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环境,来进行设计城市通风廊道,这对于治理城市之中的空气环境而言,十分的关键。

、提高环境治理意识

针对城市总体规划来进行各类专业规划与建设的项目之中,那么在未来的时候就得围绕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来予以展开,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之中,城市规划的决策人员以及城市建设者都得加大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知识方面的构建,针对城市的整个规划目标以及设计方案和保护环境工作,三者要统筹兼顾,共同进步与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之上来达到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城市环境建设两者之间的协调式发展,从根本之上来提升城市建设过程始终环境保护的范围及力度。综上所述,“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这一发展理念,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我们国家城市发展主流方向,虽然也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城市的整个空间环境也因此而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由此可见,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做好城市环境保护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付宗波。关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的探讨[J].科技尚品,2015,(12):41+46.

[2]洪建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54.

环境保护论文【第三篇】

摘要:叙述了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了环境保护与企业间的困局及中国国内企业和环境发展潜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环境恶化;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引言

截至目前,确保企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只是每个企业必须担负起的责任,同时也是生态建设、文明发展的要求。国家为了推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稳步发展,确保自然与人和谐发展,对此采用宏观、协调的发展策略,减小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也要求各个企业不断调整产业构造,放弃传统粗放型经济形式,这样才能达成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企业发展牺牲环境,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恶化日趋明显,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为了遏制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容貌,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国有企业以“经济利益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为主旨,摒弃过去“先污染、后治理”错误思想,从企业发展源头抓起,采取控制污染源、增加企业效益、加大环保投入、降低能耗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企业效益得到了提高,环境问题得到了改善,实现企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环境恶化的原因

环境恶化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具体如:国家经济政策忽视了环境保护要求;地方政府或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后造成苦果。

1、1政府过于看重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一模式

事实上,环境保护经常滞后于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其首要任务是脱贫,所以很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意识到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的重要意义,开始深入环境保护工作。从世界产业革命发展历程来看,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的结果是经济迅速发展,同时环境迅速恶化,甚至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健康。若能正视污染损失、国民生产总值,那么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害。从国内外环境污染与经济建设过程来看,政府在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地位与利益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甚至违背《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国内温饱基本问题解决后,各地都制止了毁草开荒、毁林开荒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也出现了退耕还林的势头,但在工业迅速发展时期,各种废气、废物的排放量骤升,很多国有企业将利润作为目标,没有遵守《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部分地方政府与企业决策人员缺乏经营资源的意识与危机,恶化的环境未得到改善,新的污染问题又出现。

2、环境保护与企业间的困局

企业能否长期立足于市场,其关键是坚持生态保护战略。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在产业升级与调整中,生态环境与企业发展总会存在无法规避的平衡问题,使企业陷入两难境地。鉴于此,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两者关系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2—3]

a)部分企业高瞻远瞩,在调整企业升级过程与结构时,紧随时代步伐,改变之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始终坚持可循环的发展模式,力求最小环境污染,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有益于企业长期发展;

b)部分企业虽以“先污染,后治理”为发展方针,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但方针路线无法长期适用,破坏了生态环境与企业之间的长远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且遏制不及时,给企业财力、物力与人力带来了极大的浪费,都对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c)部分企业以“边污染,边治理”为宗旨,视利润为根本目标,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与环境理念。利益高于一切,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与企业发展无法协调的难题。综上,生态环境与企业经济利润之间的矛盾是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它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权衡两者关系,从根源上牢固树立环保观念,为长期发展作规划。

3、国内企业和环境发展潜在的问题

3、1企业循环经济滞后

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发展中缺少环境保护意识,视经济为第一位,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或放置于环境中。部分企业开始从城市向农村与郊区转移,因农村在环境检测上不够专业,致使田地、河流、空气遭到严重污染。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企业配置较完善的污染物治理设施,企业不愿投入更多资金。这些都是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障碍。

3、2工业三废没有及时得到控制

从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来看,工业三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发展。企业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主旨,提高废物处理及利用率,推动环境保护与企业和谐发展。但很多企业忽略环境保护工作、环保技术与设备成本高等都是制约企业高速发展的因素。企业为节省成本存在侥幸心理,致使污染废物没有及时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3、3企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机制还未得到完善

目前,国内生态环境面临着资源紧张、污染加剧、生态退化等问题。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有效机制被提出,但生态文明需要依赖产业结构与企业发展模式调整,需降低产能利润控制污染,这样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构架与经济目标,企业无法实现利益平衡,同时也阻碍了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对此,在现实工作中,企业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增加节能环保投入,实现环境与经济利益协调发展[4]。

4、推动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策略

4、1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循环经济的提出,其对象是传统经济建设中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部分与资源浪费,同时也是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充分体现。其工作目标要求做好生态环境设计与规划,形成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废物利用、资源共享,让相关资源得到充分使用,让企业达到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的要求。为了达成生态环境、社会、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必须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作为根本目标,然后再对生态资源进行最合理、科学的使用。

4、2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优化环保技术设施

科技始终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也是如此。针对工业三废问题,企业必须增加投入,严把技术关,同时加大奖惩力度,借助监督、检查,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建设与发展。同时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对不合理企业进行查处并整顿。另外,企业要合理优化资源,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合理环保工艺与技术要求,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减少资源消耗,并做好废物再利用工作。

4、3做好企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制度建设

从企业发展源头上确立相关制度,做好监管工作,树立危机意识,及时清除潜在隐患,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优先的思想方针,形成一套可行的制度标准。对于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环境恶劣影响的企业,企业相关部门应作出惩处,这样才能让保护生态环境从企业内部抓起,牢牢夯实环境工作的落实工作。

5、结语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下,为了生存环境更美好,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原则,时刻做好预防工作,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在环境与企业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推进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竹麟,许煌基。企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6(5):98-99.

[2]江若琰。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23-24.

[3]胡安安。循环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78-79.

[4]李斌。企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访TNC中国首席代表张爽[J].新财经,2011(10):96-98.

[5]陈宇,杨翠柏。论《能源法》环境保护价值及实现进路---以完善企业环境责任规范为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3):52-59.

[6]殷苗。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72-73.

环境保护论文【第四篇】

摘要:

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因此,原国家环保总局专门制定了农村环境保护目标:力争在5到10年时间内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指标。

关键词:

农村,环境保护

1.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

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过去的一些教训曾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论文大全。实践已充分证明,没有一个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因此,原国家环保总局专门制定了农村环境保护目标:力争在5 到10 年时间内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指标。

2.农村环境保护的目的

已经有调研材料证明,农村环境保护是当前整个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为了促进城乡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加大了农村环境保护力度,重点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此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启动了农村小康建设环保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几年时间使中国农村现在的水源地、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一些重要环境问题有比较大的改善,引导农民通过改善环境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并更新农村人口的环境理念。

3.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此外,我国耕地质量普遍不高,中、低产田比例大,占总耕地面积的%。耕地养分含量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比例高达%,缺氮耕地亿公顷,占耕地面积的%;缺磷耕地亿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9%;缺钾耕地亿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农业用水短缺之势难以逆转,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近2700万公顷,因缺水年均减少粮食500万吨。

面源污染影响广泛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非点源污染(NPS)正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论文大全。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97)对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这里的微量是指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非点源污染的总负荷却是非常巨大的。

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上述非点源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随着各国政府对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视,点源污染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而非点源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目前已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前面已经明确指出,农业自身的地域特点决定了它显著对应着存在的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又称之为面源污染,因此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得不将面源污染的控制或治理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措施来研究。

4.农村环境保护措施的特点

既要保护农业资源,又要防止环境污染

在研究或采用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时,应该同时注重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的防治。为此,一方面要求遵循生态学原理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建设等措施,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内部良性循环、协调运转,从根本上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状况,避免产生资源掠夺破坏现象;另一方面,要求从系统外引进新技术时,注意科学性和合理性,防止片面性和盲目性,充分发挥新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防止对环境的消极影响。论文大全。

既要防止工业污染,又要防止农业污染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除了巩固性地发展农业以外,也积极地发展了大量的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充分利用了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以从事小型化工业生产为主,从而形成了农村工农业交叉布局的新局面,同时也使得农村环境中既存在工业污染,又存在农业污染,而且农村工业比较分散的特点更加明显,农村的污染源头遍及乡镇和村以至千家万户,面广量大,增加了预防和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在农村环境保护措施中必须从理论和实际上突出全面兼顾的环境保护理念,既要防止工业污染,又要防止农业污染,不能重工轻农,顾此失彼。

既要治理有机污染,也要治理无机污染

目前,在农村工业上既存在有机污染,又存在非有机污染,因为农村工业的规模通常有小型化的特点,并且农村工业通常利用了生产农业主产品而副产的次级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加工,这类原料又含有大量有机成分,所以农村工业污染通常会以有机污染为主,这已经成为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的重点。同时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过量地使用化肥、农药、塑料地膜等化学物质,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也并行存在,一些有机污染物降解之后又形成无机物,所以在农村环境保护或污染治理措施中应该统筹考虑,把有机污染的治理和无机污染的治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整治。

既要控制集中污染,又要控制分散污染

农村发展小型工业之后,在一些较为确定的范围内出现集中且化学性质基本恒定的污染源,这实质上相似于在城市或大型工业区已经存在的点源污染,这类污染比较适合进行集中控制或治理。所以在城市或大型工业区域用于进行点源污染控制或治理的措施在农村仍然值得借鉴。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和生产形式分散,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宽范围、小浓度、大总量、多种类的污染情况,这类污染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散性,它不仅破坏土壤环境,同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农村环境保护措施中既要重视点源控制,也必须重视分散性污染物总量的控制,研究和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或治理非点源污染。

参考文献:

[1] 贾俊。 82个毒桶的经济“效益”[J]中国经济周刊, 2004,(08) .

[2] 陈柳钦。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岭南学刊, 2005,(03) .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9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