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章头课的特点样例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27665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章头课的特点样例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章头课的特点篇1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章头课

-----徐莹莹

教学目标

1、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思想方法。

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会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全章的知识构建,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难点

感悟图形与数量间的联系,即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教室内位置的变化,让学生说出自己现在的位置(具体用第几排第几列表示)。老师说学生姓名,学生说位置。反之进行。(注意关注5、6号学生)引出有序数对。

总结:若把教室中的每个同学看成一个点,则有一个有序数对与该点对应。反之,已知一个有序数对就有一个点与之对应。在生活中的一些点都可以通过建立坐标系,用有序数对来表示。所以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我们数学中还有这样一些点,如图所示:

问题1:数轴上的点p应该怎么表示?点n呢?(全体学生思考,5、6号学生来回答)

问题2:点n正上方4格处的点m,应该怎样确定它的位置?(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在黑板上展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坐标的确定过程,可以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展示。)

问题3:观察建立好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说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特征?

(a、有两条数轴组成b、两条数轴相互垂直

c、两条数轴的原点重合d、平面被坐标系分成了四个部分等)跟踪训练:

(首先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抢答)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1、猜想: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现在试着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会研究什么内容?

2、思考: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家附近的一张示意图,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这些地点的具体位置。

师:这样的语言描述既繁琐又不够清楚,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各点的具体位置呢?

(首先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在投影仪上向全班学生展示)总结: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时,选择的原点不同则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同,从而得到的点的坐标也不同。

(三)整体把握本章内容及思想方法

思考

1、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你认为哪些知识比较重要,哪些知识在学习时可能有困难,你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给自己预设一下学习的目标吗?

(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展示课标要求的本章学习目标,让学生大致了解本章的学习目标)

思考

2、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学习目标,结合以前的学习过程,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或数学思想,从而完成这些学习内容和目标?(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给学生渗透学习本章内容的学习方法,即类比方法,以及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即数形结合思想)

三、畅谈收获

(可以结合一下三个方面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1、本章要学习什么?

2、为什么要学?

3、怎么学?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个以时间为横轴,以人生价值为纵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同学们一定能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在这个坐标系中画出一个个光彩夺目的点,勾画出灿烂的人生!

(通过一段话希望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能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有所感悟,从而更加积极向上的对待生活及学习。)

章头课的特点篇2

基于章头起始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章头语和章头图”是一章内容的起始,也是一章内容的浓缩.以《分式》章头教学为例,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等去研究分式,尤其是学习《分式》的方法,培养学生宏观思考问题的意识,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和研究问题,充分发挥章头起始课的教学价值,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 章头语和章头图;分数;分式

纵观苏科版教材,每章的开头部分都单独设计了意义深远的“章头语和章头图”,它是一章的起始,也是知识的生长点和归结点.“章头语和章头图”通常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说明和丰富多彩的图表统领一章的知识要点与思想方法.所以,作为学习者,用好一章的“章头语和章头图”,可先知先觉地“欣赏”到一章的全部内容与学习思路,为将来的具体学习提前做好规划;作为教者,透过“章头语和章头图”,可以很好地把握一章的重点与难点、思想与方法,一览全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以苏科版教材《分式》“章头语和章头图”为抓手,通过教学实践,引领学生思考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去学习本章内容,学习本章的哪些内容,并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以期引起各位同仁更多的关注与思考.1 课堂简录

环节1 问题导入

老师(充满期待):同学们好!猜猜老师今年多大年龄?

学生1:30岁.老师:看上去老师还很年轻!其实老师今年已经36岁了,能告诉我你的年龄吗?

学生1:我今年15岁.老师(追问):6年之后,你的年龄是我的几分之几?

学生1(略作思考):12.老师(继续追问):x年之后你的年龄与老师的年龄之比可以表示为什么呢?

学生1:15+x36+x.老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分式(板书课题).教学说明 教师通过猜猜老师的年龄,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对年龄问题的追问,将分数自然过渡到分式,拉开探索《分式》问题的序幕.环节2 问题探究

老师:同学们,问题是思考的动力!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活1 分式体验研究

在如下图1的长方形中,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2,宽为4cm,则长为 ;

学生2:长为104cm.老师(追问):为什么呢?

学生2: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长等于面积除以宽.老师:很好!如图2,如果把长方形的宽改成acm,那则长为 ;

学生3:长为10acm.老师(追问):如图3,如果再把长方形面积改成bcm2呢?

学生3:长为bacm.图1 图2 图3

教学说明 让学生经历从数到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验,体会从分数到分式的变化过程,为类比分数做好铺垫.活动2 概念类比研究

老师: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分成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从桌肚中拿出一个信封,合作进行一个“组式子”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1.甲同学从信封中抽取一张卡片;2.乙同学再从信封中抽取一张卡片;3.丙同学将这两张卡片上的式子用除法运算组成新的式子;4.丁同学负责统计结果并代表小组进行归纳发言.学生代表纷纷走到黑板前贴出如下代数式:-57m+4n,-2ab3,3x-513m2-5,5x2-7y-7mn,a2+b25,-2-11m,m2+3n+1-2y2-3x,5m-4-5m,1713.老师:请大家找一找,哪些是自己学过的?

学生4:1713是分数.学生5:-2ab3、a2+b25是整式.老师:这三个式子是我们熟悉的.那么,剩下的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代表小组发言.学生7:与分数一样,都有分数线.学生8:与分数不一样的是分母都含有未知数.老师:能否用一个一般的式子表示出来?比如说形如……

学生9:形如ab.老师(追问):a、b是什么?具体一点.学生9:a、b为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老师:说得真好!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分式,分式实际上就是将两个整式做除法,但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板书课题)

教学说明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把整式组合成各种不同的代数式,有分数,整式,也有分式,在学生找出认识的分数和整式后,留下的自然是分式,这样的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好奇心,为探究分式做好铺垫.活动3 性质类比研究

老师:分式是否具有与分数相类似的性质?请大家思考:我们怎么去学习分式?学什么?(稍停顿):回忆一下学习分数时,我们学习了它的什么?

学生10:学习了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分数的应用等.老师:我们已经研究了分式的概念,类比分数的性质,我们来看看分式有哪些性质?请大家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探究.1.填空(投影):(1)104=20=2;(2)10a=20=10m;(3)10a=5=10÷n

(学生回答略)

老师:在上述类比学习过程中,类比学习应关注什么?你有何感悟?(讨论)

学生11:应该注意分子或分母一方有何变化,那么另一方应作同样的变化.学生12:是不是应该注意分子和分母不能同时乘以或除以0?

老师:说得很好!学习分数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性质,分式同样如此.下面我们一起来用拼图的方法对上述性质做验证.图4

2.验证,如:(2)10a=202a,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请你对照图4说明一下.学生13:10a表示宽为a,面积为10的长方形的长,将两个同样的长方形的长拼在一起后,202a即表示宽为2a,面积为20的大长方形的长.图5

学生14:同样地,对(2)10a=10mam,分子、分母同时扩大m倍,如图5,将m个长方形的长依次拼在一起后,10mam即表示宽为am,面积为10m的大长方形的长.老师:(3)中的变化又如何解释呢?图6

学生15:10a=5a÷2,即如图6,将原长方形剪成长不变,宽为a2的两个相同小长方形,10a表示原长方形的长,5a÷2表示剪开后的小长方形的长,这两个长相等.老师:那么10a=10÷na÷n又如何理解呢?

学生16:那就将长方形用图6中的方法剪成长不变,宽为an的n等分……

教学说明 此处不但类比分数对分式的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在研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用图形的“拼割”对分式的性质进行验证,用图形的变化解释数(式)的变化,有效增强了思维的厚度和对分式性质的本质认识.活动4 运算类比研究

老师:有了分式的性质做后盾,那么分式能运算吗?

3.填空(投影):(1)10a+10a= ;(2)pa+qa= ;(3)ab+cd=.学生17:类比分数的运算,可得……

老师:能用拼图的方式来验证一下吗?图7

学生18(上台):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的宽拼在一起(如图7),10a+10a=20a即表示两个小长方形的长10a之和等于大长方形的长20a.老师:pa+qa=p+qa呢?图8

学生19:如图8,将图7中的小长方形面积改成pcm2、qcm2.老师: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呢?

学生20:类比分数的异分母加法,先通分,再运算:ab+cd=adbd+bcbd=ad+bcbd.老师:还能用拼图的方法验证一下吗?图9

学生21:如图9,将图7中的小长方形面积改成adcm2、bccm2,将宽改为bdcm,ad+bcbd即表示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长.老师:如果改成减法运算呢?请大家分小组继续探究:

4.填空(投影):(4)10a-6a= ;(5)pa-qa= ;(6)ab-cd= ;(7)ab×cd= ;(8)ab÷cd=.……

教学说明 在借鉴分数运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分式运算进行类比研究,并拼图进行验证,让学生学会运用类比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体会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活动5 分式方程的探究

老师:让我们回到年龄问题:今年你15岁,老师36岁,多少年后你的年龄与我的年龄之比为1∶2?

学生22:不知道,但好像可以用方程来求解.老师(追问):设x年后你的年龄与我的年龄之比为1:2,方程怎么列呢?

学生22:15+x36+x=12.老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方程呢?

学生23:可以叫它分式方程吗?

老师(追问):为什么想到起这个名字?

学生23:因为等式的左边是一个分式.老师:有道理!你会解这两个方程吗?

学生:不会.老师(追问):仔细观察,它与下面两个方程有何关系呢?

投影展示:①15+x=1236+x;②215+x=36+x.学生24(一拍脑袋):这两个方程我们会解,我发现方程①就是由分式方程两边同时乘以36+x得到的;方程②也是去分母得到的,或者“交叉相乘”得到的.老师:真厉害!解分式方程的思路实质上就是通过去分母,将它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整式方程求解.环节3 小结与思考

老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25:类比分数的知识,我学会了分式的性质与运算,还知道解分式方程的思路.学生26:我感受到了一种学习方法:类比.学生27:我对《分式》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会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努力学好它.老:大家归纳得都很好!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尤其是类比分数,研究分式,在我国古代,鲁班造锯是源于“茅草割手”,想到发明锯子(ppt出示图片),愿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2 教学反思

“章头语和章头图”教学应立足整体布局,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章头语和章头图”是对一章内容的统领与概括,是本章内容的核心,透过章头语和章头图,我们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会什么?这都是我们对章头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思考的问题.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章头语和章头图”,通过对它的认识与分析,预先洞察出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对“章头语和章头图”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直接绕过它去学习本章内容,虽然对整个教学体系没有太大影响,但对学生而言,缺乏对一章内容从宏观上的把握与了解,现在已经学习到本章的什么地方?学习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内容将要学习?学生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种情况下对本章知识学习的宏观理解是不利的.如果要让学生知道即将面对什么样的问题,用怎样的方法去学习,就需要将“章头语和章头图”教学具体化、常态化,这样既能起到一个预习、先知先觉的了解作用,预防接收知识的突然性,又能培养学生宏观思考问题、有效规划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章头语和章头图”教学当作每章起始教学课,粗线条展示知识体系,细线条渗透方法,为本章学习铺路搭桥,做好向导,以达到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 “章头语和章头图”教学应注重能力培养,引领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掌握学习方法,“章头语和章头图”教学则完全具备这样的“担当”,它通常以鲜明直观的一两句话或简明扼要的图形进行设计,且文字和图形背后的内容意义深远,为学生提供了解释、思考问题的途径,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这不仅为解决一章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有效资源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分析推理能力.在本课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等,展开对分式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的研究,有效提升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教者的适度引领下,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为学生今后的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导向和“宏观”思维模式,学生学到的是研究问题的思路与策略,将会受益终生.因此,用好“章头语和章头图”往往能起到高屋建瓴、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 “章头语和章头图”教学应渗透思想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章头语和章头图”既是一章学习内容的概括,也是本章内容在思想方法上的浓缩与体验,其中渗透了很多思想方法,它能给学生的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指明方向,有效促进学生不断明晰学习思路,提升能力.美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本节课以类比研究?樗悸罚?通过对比分数的定义、性质、运算等内容去研究分式,实现从数到式的自然跨越.正如课堂小结部分提到的:“鲁班造锯”源于“茅草割手”,人类正是凭借丰富的类比和想象,实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伟大发明.除了类比,教者还就如何理解分式的性质及运算,引导学生用剪拼长方形的方式进行验证,体会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学生对分式性质和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分式的认识,深刻体现了几何直观思想.在对分式方程的解法进行探究时,引导学生对比变形前的分式方程与变形后的整式方程,体会其中的转化思想,通过教者的引导,巧妙地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增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因此,以“章头语和章头图”教学为载体,通过有形的知识深入理解“无形”的思想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格和解决问题能力.作者简介 赵军,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动”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深入,教学艺术丰富,教学成果丰硕,研制的教具获国家专利,先后发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150余篇.

章头课的特点篇3

上好章起始课体会

章起始课通常介绍本章的一些基本概念,从内容上讲较简单,因而它的教学常常被大多数老师忽视,实际上它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对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和全局的把握,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另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简单随机抽样是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章起始课,因此本文将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如何上好章起始课.一、与时俱进,引章起始

一、充分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

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问学生数学难学吗?数学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基础弱的同学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在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数学。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

教师:对于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时刻都与数据打交道,为了不被这些数据蒙蔽双眼,学习统计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本章我们就将初步学习数理统计,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学会如何合理的收集数据,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包括整理,计算,分析等,进而做出合理的估计推断.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有三个亮点:首先,从时下热点话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出数学源于生活;其次,巧妙借助数学名言说明学习统计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由教师言简意赅的说明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与思想方法.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小明妈妈让小明去买一斤橘子,小明回来后妈妈问:“橘子怎么样?”小明说:“都很甜.”“你怎么知道?”“我都尝过了.”

教师: 从统计学角度看小明用了什么方法获取数据?

学生:普查.教师:如果你是水果批发商要买100斤橘子,还能用上述方法判断橘子的质量么?

学生:不能,抽查.问题1: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利弊,并试着举出用普查和抽查的实例.设计意图:通过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回忆初中统计中普查和抽查的概念,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进行对比,说明抽查存在的必要性.三、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问题2:某协会为了解兰炼一中全校学生视力情况,利用大课间对本校进行视力调查,请小组讨论设计出一种合理的调查方法,并说明理由.师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设计方案.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该问题中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抽样,使样本能反映总体特点,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公平性,从而顺其自然地过渡得出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四、归纳应用,深化理解

问题3:从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中概括该抽样方法的特点?

例1下列抽取样本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

(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100个个体作样本;

(2)盒子中有80个零件,从中取5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时,从中任意拿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盒子里;

(3)从20件玩具中一次性抽出3件进行质量检查.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1)有限性(2)不回性(3)逐个性(4)等率性的特点,加深对定义的理解.例1通过反例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五、理论迁移,探究方法

理论迁移1:某协会调查本班51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它打算抽样调查其中8名同学.问题4:此例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并请阐述完成这项调查的具体做法.设计意图:首先回忆初中统计中关于随机抽样的几个概念,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说出抽签法雏形,教师启发从而归纳出抽签法一般步骤:编号、制签、搅匀、抽签、取样,并结合上一章的算法设计,将其用流程图(如图1)加以表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论迁移2:某协会继续调查高一年级584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他打算抽样调查其中60名同学.问题5:可否用抽签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当总体容量比较大时,编号、制签都比较麻烦,进而找简化制签的方法――随机数表法.图2

问题6:如何利用随机数表法抽样?

设计意图:由老师讲授,学生和老师一起实践,由老师启发学生如何正确编号、如何用随机数表取数,并由学生归纳一般步骤:编号、定位、取数、取样,将其用流程图(如图2)加以表征.六、总结扩展,提升思想

教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师:学习统计学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我们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使用渐进式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即学了什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什么学(解决学习的目的),怎么学(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杨聪杰

章头课的特点篇4

高2018届语文——文言文学习之议论文

2016年11月3日

课题:议论文单元章头课

编写人:张静静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号:02 班组:_______ 姓名:______ 自评:☆☆☆☆ 学习目标

通过习题练习和分析典型文章,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明确议论说理的方法技巧及行文思路,掌握论证说理的一般思维方法,为阅读理解及写作议论性文章奠定基础。

习题练习

一、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④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⑤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

1、本段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话?作为事实论据的是哪句话?作为道理论据的是哪句话?

二、读文章回答问题。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考。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成功是不断思索的结果.不能想像,他在其中的任何一次失败后,放弃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1、文章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高2018届语文——文言文学习之议论文

2016年11月3日

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1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1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先天的智力因素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1、本文使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学会改变

气候变了,衣服必须跟着要变.春夏之交,夏秋之交和秋冬之交,各要换一次衣服.不会变换衣服,就会闹出一些毛病来.时代变化了,社会前进了,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也要像随季节变换衣服那样,跟着改一改,变一变.否则,老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死守老套套,硬搬老框框,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为历史所抛弃。

2、本文使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范文引入

学会等待

人生长路,情境种种,其中少不了成功的欢乐、失败的泪水,也必然少不了连接失败与成功之间的漫长的等待。既然等待无法避免,就让我们学会等待。

等待是积蓄力量,蓄势待发,是暴风雨前沉默的寂静。

躬耕南阳,山野村夫,迎着朝霞出门,顶着烈日挥汗,载着夕阳回家。时常哼哼小曲,作作小诗,四处闲游,驾小舟于江湖之中,访僧道于山岭之上,寻朋友于村落之间,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心随行止,自由自在。看似隐逸避世之辈过的生活,但故事的主人公却有着响亮的名号——卧龙先生。他貌似隐居山林,其实时刻关注着天下百姓疾苦,规划着心中宏伟的蓝图。他在等待着一个人的发现,就好像藏于磐石中的翡翠,终有一天将见于天日,扬名世界。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高2018届语文——文言文学习之议论文

2016年11月3日

他若是没有耐心的等待,怎能等到刘皇叔的屈尊亲临,三顾茅庐?他若是没有蓄力的等待,怎能在刘备亲临之时,胸有成竹地草榻高卧?怎能身居草堂,而手绘西川五十四州图?又怎能一语道破天机,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积年蓄内功,一语惊天雷。一朝出草堂,天下定三分。

等待是自己积蓄力量的爆发。而有时候,等待则是对自己灵魂的忠诚。

谁知荒岛数年,倚一根汉节,拥两袖清风,处三面萧然,望四海无依,面对汪洋苍茫,待羝乳乃归的永恒寂寞?苏武,他因副使的轻浮和莫须有的“罪行”被匈奴扣住,流放北海之上,绝衣食,断书信,以草根野鼠为食,以雪水朝露为饮。匈奴为了招降他,可谓机关算尽。叛臣卫律拿着剑在他面前比划的时候,他痛斥卫律叛主而背亲,为降虏于蛮夷。旧友李陵带着苏武家人的噩耗来劝降的时候,“自分已死久矣”六个字有如大石,掷地有声。他坚守着自己的灵魂,他等待着自己的明天。

无尽的等待等过了春华秋实,等过了君王更替,竟等到了汉胡冰消雪融,等到了回归大汉的一天。他的等待等到了他的载誉而归,他的等待证明了他的赤胆忠心。

十载为胡虏,一心毕使命。不慕富且贵,日月照丹心。

学会等待,等待机遇的降临。

学会等待,等待积力的爆发。

学会等待,等待人格的升华。

就让我们学会等待。

让心灵站立

心灵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它自己有清有秀;心灵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它自己有声有色;心灵就像一株花,重要的不是它的尊卑,而在于它自己有芬有芳。

让心灵站立就是让心灵象山一样,雨一样,花一样,矗立人间,那么怎样让心灵战站立呢?

让心灵站立,首先要逃脱名缰利锁,像雪莲一样绽放在人世间。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他为什么在疑惑中身陷囹圄?海子“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出暖花开”,可他为什么卧轨自杀?为什么陶渊明不会为三斗米折腰而事乡里小儿?为什么季羡林要一辞“国学大师”,二辞“学界泰斗”,三辞“国宝”?为什么钱钟书学贯中西,功成名就之后还要闭门谢客,拒绝采访,拒绝被邀去高新演讲?

这正是因为:心灵就像花盆中的花根,只有学会自我释放,自如取舍,才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大放异彩,硕果累累,否则,要么撑破花盆,一命呜呼,要么委曲求全,枯萎而终。而今物欲膨胀的现代人,在名缰利锁的羁绊下,在虚荣、物质等身外之物侵占下,窝角虚名,蝇头微利,情感虚幻充斥在整个生命空间,心灵怎么能站立起来? 如果李煜和海子能够抛弃虚荣,充实性灵,正视自己的现在与理想,如果浮躁的现代人能像陶渊明、季羡林,钱钟书那样淡泊名利,腾出生命的空间,看淡物质,培育心中的大树,那么他们的心灵会站立成一株生命的奇葩。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高2018届语文——文言文学习之议论文

2016年11月3日

让心灵站立,还要修炼自身,像寒梅一样绽放在无花的冬季。

心灵犹如自己的生命责任田里的花朵,穿越严寒萌发种子,不但要汲取生活的阳光,沐浴美德的春风雨露,还要承受并消化风霜雪雨和四季轮回的洗礼,还把自己历练成任云卷云舒、任露飘雨下、任风吹雾落,都能一如既往展现自己芬芳。

林则徐背负罪臣之身,但是没有让心灵倒下,呼喊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积攒无欲和宽容,最终成为功臣;周恩来死不留灰,死不留言,生而无后,劳而无怨的。可见善于修炼自身者会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善于修炼自身者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人的心灵像支蜡炬,如果站立不起来,甚至站立不正,必然泪多寿短。这正像孟子所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身养性心灵方能矗立云端。

每个人好比技艺精湛的园艺师,从生命的启程开始,种下自信、自律、自强的种子,吸收善良、诚信、爱心的人间阳光,然后通过自己的勤劳除去物欲、虚荣、贪婪的人性杂草,经受困难、挫折,失败的风霜雪雨,享受成功、失意、悠闲地日月清辉,心灵就会从此站立起来,绽放特立独行的风采。

方法梳理

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每1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并画出它的结构。(我们写议论文,也应该先列提纲再动笔,这样才会结构清晰)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章头课的特点篇5

浙江省黄岩中学 金克勤

在第九次课题会上,来自浙江的吴寅静老师上了一节“随机抽样”研究课,引发了参与者的讨论与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内容和内容的解析上,这恰恰是目前被许多教师忽视的.章建跃博士强调,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前提是理解数学.中学教师对数学的理解,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解析.教学内容的正确解析,是确立正确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学目标的正确解析,又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

基于对章起始课的反思和对随机抽样教学内容的重新认识,对这节课作了如下反思性的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统计学中数据分享的“章头课的特点样例5篇”,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简单随机抽样的基本要求,必要性和操作方法,这是统计学的基础和前提.鉴于本课是统计一章的起始课,如何上好起始课,特别是关于章引言的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章引言的教学实际上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从宏观上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特别是这一章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和知识、核心概念与思想方法、学习目标和要求,知识前后联系和注意的问题等等;章引言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统计中,数据分享的“章头课的特点样例5篇”,普查应该是收集数据最全面、最完整、最准确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问题,当总体相当大时,普查有时会显得不可能、不必要或不方便.本节课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理统计的知识与方法.学习的内容侧重于应用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研究统计方法,这是在初中直观感知统计知识的基础上,从随机现象的规律性来学习统计知识,也体现了统计知识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在统计学中,重要的不是对所有的全部对象进行观察与研究,而是抽取其中的部分进行观察、获取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来对所研究的全体进行推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为了对总体的分布规律进行各种分析推断,因而要求抽取的样本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特征,这就必须对抽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提出一定的要求.

本课题为“随机抽样”,主要学习简单随机抽样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讲,“简单”是指抽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获取简单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代表性,即要求样本的每个分量xi与所考察的总体x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f(x);(2)独立性,x1,x2,„,xn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也就是说,每个观察结果不影响其它观察结果,也不受其它观察结果的影响.当然在有限总体中,样本的各个观察结果可以是不独立的.在本节课中,要将这些关于随机抽样的理论,用浅显的例子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的内容应侧重于如何使抽取的数据能代表总体,即抽取的样本要能反映总体的本质特征.要抓住两个特征展开,要求抽取的样本有代表性,样本的容量要适当,太大没有必要,太小不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其次,要体现独立性,在简单随机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说明这种抽样的方法是独立的.抽取的样本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相似度越高,样本的代表就越大.这就为后续学习三种抽样方法的形成与评价提供基础.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通过实例,了解学习统计的意义,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学好章引言. 2.通过实例,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

3.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这里随机抽样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但在此处学习正是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这里提出的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应该更加理性.

4.通过实例分析随机抽样应满足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要明确学习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要使所抽取的样本能估计总体,抽取数据的方法要根据对数据的要求而定,方法应该是量身定做的.

5.初步体会随机抽样的方法.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囿于教材顺序的限定,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3)简单随机抽样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关注数据分享的“章头课的特点样例5篇”,任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数据分享的“章头课的特点样例5篇”,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看待数据分享的“章头课的特点样例5篇”,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教学支持条件首先是学生已经学习过随机抽样的概念,因此教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教材例题的选取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投影和计算机,扩展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问题引导、事例讨论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章起始课的教学

情景引入:(展示图片)

1.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三个贫水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排列世界第109位;

2.我国土地沙漠化问题非常严重,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已超过万km2,并以每年3400 km2的速度扩张.

俗话说: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你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讲解: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时刻都在与数据打交道,我们常常从媒体获得当地的气温、自然资源状况、农作物的产量、电视台的收视率等等.实际上这些数据是通过调查获得的.怎样调查呢?可能大家在初中已经了解了有关调查的知识.是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吗?尽管全面调查(即普查)有时也是必要的,但现实生活中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如要了解一批烟花的质量我们总不能一个地“施放”烟花.实践中,由于考察的总体中个数往往很多,而且许多考察带有破坏性,因此,我们通常只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通过样本来了解总体,这是统计的意义所在.进一步,从节约费用的角度考虑,在保证样本估计总体达到一定精度的前提下,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越少越好.于是,如何设计抽样方法,使抽取的样本能够真正代表总体,就成为我们要关注的一个关键,这也是评价一种抽样方法优劣的标准.那么,怎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呢?如何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情况,以我们本章学习的内容.学习了本章以后同学们将会使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能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作出合理的推断.

设计意图从章起始课的教学形态看,目前章起始课教学的比较现实的模式是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章引言材料,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由教师通过浅显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本章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是与现实背景相关的问题,可以是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是数学史或数学典故等;二是教师的讲解方式,由于是起始课,在学生还不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解是必要和重要的,但关键是讲解的方式.

(二)创设情景,回顾概念

问题1:有一则小故事,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到超市买一斤桔子,小明买回来后妈妈问:“桔子的质量怎样?”小明说:“都很甜”.“你怎么知道?”“我都已尝过了.”

从统计的观点看,这里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一则小故事,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回顾普查与抽样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小明为了获取桔子质量的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抽样的方法.教师可以追问,如果小明买的是10斤桔子,那他又如何能够知道所买的桔子的质量呢?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取数据我们常常采用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当然采用什么样的获取数据的方法要由目的而定,其实,我们抽取数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总体的情况.

(三)形成随机抽样的概念

问题2:现在生活中我们为了决策,需要获取很多的数据信息,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获取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对抽样这样收集数据的方法开展讨论和研究,请大家积极参与,主动发言.在下列问题中你会选择怎样的调查方法?为什么?

(1)要检验超市中牛奶中是否含有三聚腈胺?(2)每天在学生进校时检查体温是否超过℃(3)要了解一锅汤的味道.(4)要检查一批烟花的质量.(5)要检查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6)要统计一座大桥上交通的流量.(7)要调查本校学生的平均身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中选取一些事例提出问题,回顾抽样的概念,在研究这些事例的某方面问题时,由于遇到不方便、不可能、不必要进行普查等因素,就必须采用抽样的方法.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想一想为什么只要尝一勺汤就能知道一锅汤的味道?高质量的样本数据来自“搅拌均匀”的总体.如果我们能够设法将总体“搅拌均匀”,那么,从中任意抽取一部分个体的样本,它们含有与总体基本相同的信息.

问题3:关于数据的收集方法,你对有关的知识了解了多少?请哪位同学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忆,巩固以下几个关于随机抽样的概念.我们必须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从数理统计的角度,我们关心的是研究对象的某项数量指标,可以把研究对象的某项指标的值的全体看作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抽样: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称为抽样.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四)加深对随机抽样的认识

问题3: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视力情况,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法:(1)对一个班级进行调查;

(2)在高三年级选取3个班级进行调查;

(3)在全校的每个班级分别选取3个男同学和3个女同学进行调查. 请你评价和选择你认为合理的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样本的选取应具有广泛性,只有具备了广泛性才更加具有代表性,随机样本的代表性好于方便样本.

问题4:为了调查本班学生的视力,抽取3位同学进行调查,可以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果抽取的样本容量太小,就不具备代表性,而太大没有必要,因此抽取的样本必须的恰当的样本容量.

问题5:小明为了调查本年级同学的视力的情况,为了便于调查,他决定在自己认识的同学中开展抽样调查,你认为他的这种抽样调查合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样本的选取要体现随机性和公平性,在简单随机抽样中,保证公平性的要求是保证每一个样本被选到的概率相等.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种抽样就会不够合理,得出的数据就会不科学.因此,随机样本比方便样本的公平性要好.设计抽样方法时,最重要的是要将总体“搅拌均匀”,即使每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 接着,教师指出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个著名的案例,“抽样中的泰坦尼克事件”.你认为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6:为了调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电视台往往在节目播出以后马上进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在随机抽样的过程中,数据分享的“章头课的特点样例5篇”,应该注意抽样的广泛性、代表性、公平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随机抽样方法初探 问题7:有10000名高一年级学生参加期末统考,为了了解数学考试成绩,从中抽取1000份试卷.

(1)抽样在卷头拆封前进行;(2)每个考场有25名考生;

(3)参加考试的同一所学校的各个考场是连续编号.

你将如何进行抽样?你如何评价你所设计的抽样方法?为提高随机抽样的准确度,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内学生实践问题,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在课堂内组织学生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估计学生在设计抽样方法的过程中,会抽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教师不必明确这此抽样的方法的名称,待后续的课程予以解决.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增加抽样的条件,如学校有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等.

(六)检查小结反馈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简单随机抽样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1)为什么要进行抽样?

(2)在抽样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随机性”?(3)在随机抽样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4)在刚才同学设计的随机抽样的方法中你能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吗?(5)你能说说随机抽样的目的是什么吗?

显然,随机抽样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事物的本质,进而帮助人们进行科学的决策.最后我们来看一则故事:美国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一次在芝加哥的演讲中,向听众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芝加哥需要多少位钢琴调音师?” 大家对费米的提问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根本无从下手.但费米教授用统计学的观点回答了这个问题,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如果让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做哪些统计工作?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小结是通过问题的展开,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随机抽样的理解.同时,用一则故事置学生于具体的背景之下,适当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不管学生采用如种方法教师都给以鼓励.通过这个问题说明在具体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可操作性.可能会有同学提出直接统计芝加哥有多少个钢琴调音师,实际上由于无法知道谁是钢琴调音师,这是调查的方法实际是不可行的.可以向学生介绍费米是这样做的:“假设芝加哥的人口有300万,每个家庭4口人,全市的家庭有钢琴.那么芝加哥共有25万架钢琴.一般来说,每年需要调音的钢琴只有,那么,一年需要调音5万次.每个调音师每天能调好4架钢琴,一天工作250天,共能调好1000架钢琴,是所需调音量的费米教授推断,芝加哥共需要50位调音师.”

.由此然后请学生思考:费米是怎么知道芝加哥每个家庭4口人,全市些数据是精确数据吗?是采用什么方法获取得? 的家庭有钢琴?这同样“每年需要调音的钢琴有,每个调音师每天能调好4架钢琴,一年工作250天”等数据也都是通过随机抽样获得的数据进行推断的.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统计了推断.这说明随机抽样除了自身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外,所获得相关信息越多,推断的结论越准确.

六、目标检测设计

1.请你把抽样调查与普查做一个比较,并说一说抽样调查的好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中央电视台需要在调查“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1)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

(2)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3)你认为对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所做调查的结果会一样吗?

3.鸟岛地处青海省青海湖的西北部,在长约500米,宽约150米的岛上栖息着班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十多种候鸟,要估计岛上有多少只鸟,你会采取什么方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27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