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教学反思与评价实用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教学反思与评价实用”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篇1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放大”含义,我把图片进行“变大”和“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放大的含义,学生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时,这时我就用标准的数学术语指出:“现在的图片形状与原来的相同,只是图片的尺寸变大了,这样改变图片的大小,我们数学上称为把图片放大”,学生有了明确的术语指出“放大”的含义,就会从直观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便于学生在思维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教学中,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a到图形b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b变为图形a?你是怎样理解“2:1”的?”(有的同学就会说出:“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还有的同学说:“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学生的智慧碰撞,内心的欣喜溢于言表。)
但我觉得还需要逐步完善以下几点:
1、尽量放慢语速,让学生更好地听准确,听明白。
2、利用各种形式,多种不同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篇2
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理解“变大”与“放大”含义的上不同时,教师把图片先进行“变大”后再“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再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放大的含义,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这里就需要教师用标准的数学术语指出:“现在的图片形状与原来的相同,只是图片的尺寸变大了,这样改变图片的大小,我们数学上称为把图片放大”,学生有了明确的术语指出“放大”的含义,就会从直观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便于学生在思维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在练习“试一试”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把三角形按2:1放大后,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所画情况,虽然有部分学生在画前有了教师对三角形特征地提示后知道三角形按2:1放大的后,不仅底和高会按2:1放大,第三条斜边也会按2:1放大,但大部分学生没有直观的进行验证,只有空谈的概念是没有办法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直观意识的,所以对与放大和缩小是把条边的放大和缩小体验不深刻,不利于对放大和缩小含义的理解,不利于对比例含义建立。
教学时,图片原来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放大2倍后的图片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但实际上格子比较大,图片的边又在格子上,使得学生要得到放大后图片的长和宽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细细研究一下,把数据相应调小,也就不会出现得到数据比较难,不利于学生观察的状况了,也节约的时间,让课堂的学习效率更为有效了。
在教学新授中当图片原来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放大2倍后的图片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当时我第一次把图片的长放和宽放大相应的倍数时,没有放大到2倍,当时可以作为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师提到那如果在进行放大呢?放大到2倍时,观察一下现在的长、宽与原来长、宽的变化,适当的调整教案灵活的处理,第一次让学生初步体验,第二次放大学生有了第一次的体验,第二次就更易感知了,教学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