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人物写作教案设计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人物写作教案设计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人物写作教案设计篇1
小学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
有这样一个故事,,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分为两截,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出人物具体
作描写。
三动作描写范围
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
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
具
”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 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
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 1 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例如
3二、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
例如
精编动词,真地写出来。
——,在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习作训练
例如1
例如2写
例如3: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已鸦雀无声了。
并体会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
本文地址:http:///zuowen/
人物写作教案设计篇2
如何写人物通讯
一、什么是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感谢读者的一种通讯。
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两点:
(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这一点就是说,我们写一个人物,重要的不是列举他取得的成绩,而是要摆事实——讲能反映他先进思想的具体故事。就好比我们向别人介绍一个人一样,我们再怎么说“这个人优秀啊”、“这个人勇敢机智啊”,别人都不一定相信也不一定能记住,但是如果我们能跟别人讲一个跟这个人有关的故事,比如这个人见到几个人正在抢劫,他赶紧先打电话报警,然后又如何跟几个坏蛋搏斗,最后在警察帮助下把坏人抓住了,你不用评价这个人如何勇敢机智,别人也会记住他是一个勇敢机智的人,而且一想到他就会想起他的这些光辉事迹。
(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1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写好细节,我们就要在采访时认真观察,观察被采访人物说话的表情、习惯的动作,在听人们介绍有关先进人物的具体故事时,要详细问一问当时先进人物的一举一动,在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先进人物的表情、具体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将先进人物再现到读者眼前。
二、从四个方面写好人物通讯
(一)、标题要有新意
介绍集中制作人物通讯标题的方法:
a、对比式:写一名医生的《治好患者的病 忘却自己的痛》 b、突出人物发展变化的:《从化铁工到发明家》 《郭华秀:从失落者到创新者》 c、比喻式:
一种是对人物事迹的比喻:《“在蛋壳上搞雕刻”》——比喻刘良振加工模具副唇口细槽;〈谭清斌:点子大王“点金记”〉——将改善降成本比喻成点金;《唐锡荣:像经营家一样经营班组》。
d、评价式标题:
对人物进行评价,并把这一评价作为标题如:〈西北汉子〉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把员工对人物带有褒意的绰号或昵称用到标题中,以其特别性和亲近性增强标题意趣,如:〈车间有个“杨改善”〉
e、突出人物与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关系,借助“名人效应”提升标题影响力。
如〈范书记点将的保障队长〉,看了这个标题,读者就会好奇,这人有什么样的本事竟能让范书记亲自点将,进而产生阅读兴趣。
f、排比式:
〈弄潮儿·带头人·奉献者〉把人物的几种特点用精炼的语言提炼出来,排列组合成标题。
g、直接引用人物的经典语言 写劳模孙向峰的稿子,就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做标题——〈“我不去,停产了怎么办?”〉
(二)、导语要有新意
人物通讯不是先进人物的申报资料,切忌一开头就写:某某,男或女,是什么单位的什么人,获得了哪些荣誉称号。因为,看到这样的开头,读者是很难有兴趣读下去的。
a、用吸引人的对话做导语
写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熊光明的一则通讯中这样写导语:‚妻子:‘你到底是要工作,还是要我?’丈夫:‘先要事业,后要你;我的心中除了工作就是你!’‛
b、用精彩的场面描写做导语
写襄樊管理部优秀党员阮忠诚的《警徽熠熠写忠诚》的导语就是一幕吸引人的场景:‚深夜,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闪进一栋单元楼,四下望了望,见周围没有人,老练地撬开一辆自行车的锁具。正当他得意地想推车走时,只听一声猛呼:‘站住!’旁边跳出一个人,一个漂亮的反剪,‘咔嚓’一下,给偷车贼戴上了锃亮的手铐——这个力擒窃贼的勇士就是襄东公安分局的刑事侦察员阮忠诚。‛
写刘良振的《在蛋壳上搞雕刻》:一把菱形刀片、一把直角尺、一条油石、一块细砂纸,这就是表演‚绝活‛的全部家当。只见他拿起直角尺,校正刀杆,调整角度,对准刀尖,斜向进刀——不到2分钟,就能在模具上加工出一个宽度仅为半个毫米、底部半径为四分之一毫米的副唇口细槽。用行话比喻这种绝活,就是‚在蛋壳上搞雕刻‛。这还不算,他还能用2分钟的时间磨出一个宽1.5毫米、刀尖圆弧半径0.25毫米、拥有5个角度的成形刀,且公差只有头发丝的四分之一!
表演绝活的是东风实业公司的东森汽车密封件公司车工班班长、高级技师、共产党员——刘良振。
c、以对比的方式突显人物特点
写劳模黄华《用知识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传奇”》:同样是当工人,很多人只知道机械地干,他却动脑筋搞起了技术革新;同样是搞技术革新,有的人搞一项、两项便没了后劲,他却成了一个年年有革新成就的劳模;同样是劳模,大多数人往往会提拔或脱离一线,他却始终只愿做一个知识型工人。他用学习和知识给了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更用自身的实践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全新价值。他就是——黄华。
写销售经理匡奕新的《意志与高原的对话》:7月5日,从西藏返回,高原反应和从前一样在东风商用车四川商务代表处川藏销售经理匡奕新身上留下了痕迹——原本瘦小的他更黑更瘦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匡奕新的精神格外好,说起话来居然兴高采烈:‚太好了!青藏铁路开通了,西藏许多大型工程都要开工了,这对东风商用车的销售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忘记了高原反应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却为一条有利于东风商用车销售的消息高兴不已。这就是匡奕新作为一名东风商用车销售人员的职业操守。
d、用外貌特写做导语 写技术员徐建的《凭技术为企业创造财富》: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第一次见到徐建的人都会这么想。瘦小的身躯,白净的脸庞上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每天一身黑乎乎的工作服,奔走在车间的各个生产现场,脸上总是挂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然而,正是看似普通的徐建,先后担任‚东风汽车‛铸造分公司多项重大技术攻关和大型复杂零件开发任务,从容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质量攻关和技术改进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从一名普通的一线技术员,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的技术骨干,用执著书写出人生最绚丽的篇章。
(三)、巧妙地选材
a、选材要紧扣主题,保留能反映先进人物主要思想的材料,舍弃枝节性的材料。
比如:〈车间有个“杨改善”〉,应该说东风德纳车桥部件厂六车间支架班班长杨宏这个人物他有很多特点,在采访中,作者就了解到这个人在班组管理上很有一套,而且热心快肠、关心员工,善于学习、善于琢磨,在qcd改善中也做出了很多成果,但是1篇人物通讯是不可能把这些特点和事迹都写进去的,而且我们强调写人物通讯要写故事、写细节,如果把这些特点都写出来、把与这些特点有关的事迹和细节都写出来,我们把一张报纸的四个版都给他,恐怕也放不下这篇人物通讯。再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把这些特点都写出来,人们对这个人物的印象就会变得混沌,只觉得这个人很不错,似乎各方面都好,反而记不住他有什么特点了,很快也就会把这个人物忘了。可是,这篇文章单单写他善于改善这个特点,把他怎样改善的、改善的效果怎么样都写出来,让读者读完之后,不仅对他的改善才华记忆深刻,而且还能从中学到一些改善的窍门,效果就很好了。
一个人的特点非常多,我们如何选准人物的一个特点呢?这时我们要记住,新闻的价值是通过其舆论导向体现出来的,我们写一个人,就要把他最符合时代精神、最能感染或启发当下大部分人的特点拎出来。还以杨改善为例,在他的众多特点里,我们为什么要选改善这个特点呢?因为改善是当前企业正在倡导的一种行为,这时写一个改善出色的人,就贴近了企业的实际,有利于在企业里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带动更多人的改善热情。
b、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选材
2007年我们报纸上登了1篇写劳模黄华的人物通讯〈我所认识的劳模黄华〉。黄华是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的,写他的人物通讯前前后后在报纸上发过的就不下5篇,但这篇文章读来仍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奥秘就在于他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不是站在赞颂劳模的宣传者视角,而是站在一个从日常工作中观察劳模是不是像别人讲的那么好的审视者的视角,通过作者和劳模在一起肩并肩工作中发现的劳模的一些工作习惯,以小见大地折射出劳模的优秀品质,贴近性、可行性都很强。
一直以来,全国劳模黄华(神龙公司高级技师)的事迹让大家耳熟能详,我也从媒体上看过不少有关他的报道。不过,心里总觉得大家都是维修工,都在做着机械修理工作,他真的有那么多真挚、感人的事迹吗?终于,在一次工作接触中,让我重新‚认识‛了黄师傅。也正是这一次邂逅,让我更好地审视了自己。黄师傅不仅在踏踏实实地做事,更是在踏踏实实地做人。
一把特制扳手 11月初,黄师傅放弃周末休息,来到焊装t/b车身线1313成型机作检修技术指导。要知道,1313工位一直是焊装分厂生产线的‚瓶颈‛,由于工装复杂,设备故障率较高,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t/b车型的整车下线。
周六检修的主要内容是成型机的下部工装。当大家做好一切准备,即将开工的时候却傻了眼。原来,固定工装的一个螺母竟然是50mm!大家看着自己手中的工具,面面相觑:最大的常用扳手也仅仅是24mm。面对大出一倍的‚嗨家伙‛,同事们各抒己见,有的尝试着用管钳,可位置又干涉管钳咬不住螺母;有的提议去机修中心加工一把特制扳手,可是从下料到制成品,少说也需要好几个小时。一上午就得这么挨过去了。如果放弃这里的检修,先去做别的事情,可1313成型机的皮带轮已经严重磨损,这个当口如果不及时修复,必将带来更大的麻烦。
正当大伙一筹莫展时,黄师傅急匆匆地赶来了,他的手中正拿着一把大家急需的大号特制扳手。原来,黄师傅早在两周前就已查看了成型机的下部工装,并发现了这个隐蔽的特大螺母。他知道,维修部门还没有这种特制扳手,就量好了尺寸递交机修中心加工了一把。欢呼声代替了争论声,检修工作在黄师傅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维修工喻盛良在拆卸螺母时不停地搓手,这一细小的动作却被黄师傅喊停。原来,扳手过大,重量也就增加。扳手手柄的棱角在用力时对手形成剪切应力,很容易扎手。黄师傅拿过手柄,仔细地用打磨机给手柄倒角,那专注的神情又让我们内心多了几许温暖。
一只强光手电筒
在1313成型机检修现场,磨修工在处理一组从动轮时,感到光线很暗,操作起来非常吃力。于是,他的伙伴便拿出电筒来协助照明,可是,还不到两分钟,手电筒就没电了。当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抱怨‚水货‛时,正在一旁‚督阵‛的黄师傅迅速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只电筒来,直接照射在磨修工的作业位置,强烈的直射光一直延续到修理作业完毕。这次真的让我们惊叹不已,问黄师傅的电筒怎么这么‚扎实‛,而他只是憨厚地笑了笑,甩了甩一直举着电筒的手臂。事后,与黄华一起共事多年的王工告诉说,黄师傅的电筒是自己花钱买的,将近200元,已经记不清他买过几个了。直到这时,我面对媒体所作的报道再也不会心存疑虑了,眼前发生的一切不就是当年情景的重现和佐证吗? 一些个‚唠叨‛
在整个检修过程中,平日少言寡语的黄师傅显得话有点‚多‛。他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工装的机械原理、日常维护,并反复告诫我们:‚只有做好了日常维护保养,才能更好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可别说,就是这些个‚唠叨‛,渐渐地还真的印在了我们的脑子里。
在拆卸重物时,由于部件很沉,搬动起来非常吃力,黄师傅便赶紧劝道:‚小刁,这样不行,搬运时重心一定要稳,不要弓腰,这样很容易受伤的。‛说完,亲自给我做了示范。
在调整传动工装时,作业者以为自己所站的位置已经很安全,不过离运行设备稍有些接近而已。就这样,还是被黄师傅‚唠叨‛出来……
一点点‚小算盘‛
这次1313下部工装的检修,若按常规完全可以更换新的从动轮和皮带链,可黄师傅仔细检查后发现构件受损的部位只有从动轮上的一个齿,如果全部更换,仅配件成本就高达五万元,而修复从动轮一样可以达到相应的工艺要求。最终,在黄师傅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修复。
原本以为,设备修复之后,这项工作就应该结束,可黄师傅却领着我们一块分析该设备的损坏原因。最终查明,原来,在更换机器人电极帽时,电极帽掉地之后又反弹进入到了皮带链,从而导致从动轮受损。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出现?黄师傅最后又设计出了一套除尘设施,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
这就是我仅仅接触一天的黄师傅。从一件件平常的小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不是在做秀,只是在默默地从事着自己的本职,这样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与操守,给他身边的每一个同事都将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和影响。
类似的还有〈宋青春的“医疗手册”〉一文,则是从与人物有紧密联系、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物品——纪录巡道情况的日记本入手即宋青春口中的〈安全手册〉入手,讲述由这个物品引发的人物故事,从侧面突现凸显人物善于积累经验,善于通过历史纪录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特点,有新意、可信度高,就好比案件中的物证一样。另外,这样写人物通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线索清楚。
我们报上还登过1篇获得全国企业报好新闻二等奖的人物通讯,标题叫做补偿,写一个为了工作常常耽误家事的公司劳模徐道宏。作者从徐道宏为补偿妻子出差时给妻子买了三件衣服这事入手,写了徐道宏却因为工作一直忙顾不上陪妻子去,妻子又心疼钱,买衣服没人参谋,拿不定主意,主要翻箱倒柜找出以前的旧衣服对付了一个夏天。两人约好妻子上下午班时由徐道宏做饭,一次周末妻子又上下午班,徐道宏主动揽了一项技术改造任务,忙得忘了回家做饭,妻子晚上一身疲惫地回家,面对的却是清锅冷灶,只好将就着炒了点剩饭吃。徐道宏的孩子小,又爱生病,一次孩子有点咳嗽,妻子又正好倒班,就让徐道宏带孩子上医院,可徐道宏忙着在车间赶生产任务,就随便给孩子吃了点感冒药,结果一直拖到双休日才带孩子上医院,孩子的扁桃体已经严重化脓。
这篇通讯从写徐道宏决定补偿妻子入手,从侧面反映了他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全文没有一个字评价徐道宏如何无私奉献、如何热爱工作,却让人从心底敬服这位劳模。
(四)如何挖掘生动感人的故事
1、什么才算生动感人的故事?
一个故事是不是生动感人,可以用五个“有没有”来判断: a、有没有情节:有事情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戏剧性的冲突
《让新娘看到诚实、可靠和幸福》一文中:一次,一个订购一台装配康明斯发动机的eq6750型客车订单在评审时就遇到很大阻力,底盘评审人员“普通车无此发动机配置”简单的几个字就给这个订单判了死刑。“怎么会没有此配置呢?”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张订单的王勇开始查找配置单,十几分钟过去了,对完配置后王勇仍然不死心,“没有这种配置区域怎么会有这种定货需求呢?”王勇拨通区域销售经理的电话,销售经理肯定地告诉王勇有这种配置。放下电话,王勇就急匆匆地跑到二楼客车研究所,经过与底盘技术人员的磨合,终于弄清了问题原来出在电机上。普通客车配备的是小功率的电机,而康明斯发动机本身功率较大,必须配备大功率的电机,按照普通车的标准确实没有这种配置,更换大的电机则要补上电机的差价。
王勇乐了,对技术人员说:“你们又给我上了一课,真是感谢!这样我来给区域销售经理解释,让他们把差价补上,你们赶紧下一个补充的技术文件把底盘定上,我们接台订单不容易呀。”王勇正兴冲冲准备离开,技术人员的一席话留住了他的脚步:“从我们对市场的了解,从技术角度上考虑,普通车确实没有必要配备这么大功率的发动机,跑客运的话底盘配置不应该这么高,你看abs、自动间隙调整臂、影视系统几乎全配全了,如果跑旅游,他为什么不要空调,不选豪华车配置呢?真是挺奇怪的。”王勇频频点头,一路跑回办公室。经过与区域经理的沟通,区域经理一核查才发现原因出在打字员的疏忽上,就因为订单上漏打了“豪华型”三个字,差点丢掉订单不说,还差点在配置上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制造厂家底盘评审人员说没有订单要求的配制→一心想抓住订单的销售员王勇不信,然后去查配置→果然查不到配置→销售经理却咬定有这种配置→发现只需要更换电机就能满足订单的配置要求→准备更改技术文件→技术人员觉得这样的配置和配置惯例相比有些奇怪→核查用户订单配置要求→发现打字员输错配制→堵住错误、解决了问题。
b、有没有细节:如果将故事比做一棵树,情节是树干,那么细节就是树叶,没有树叶的树是不会好看的,没有细节的故事同样不会生动。〈治好患者的病 忘却自己的痛〉一文中:那是2000年的一个下午,罗水平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回家,一个中年人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门口,他赶紧把这个人让进屋里,原来是这个人70多岁的老母亲股骨骨折,因为家庭困难,临床治疗后就出院在家里做牵引治疗,他家住郭徐岭,路很难走,一般医生都不愿意上门服务。罗水平了解情况后立马收拾好药箱跟这个中年人上路了,那天下着大雨,一路泥泞,先坐上“麻木”颠簸了一阵,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很长一段泥巴路才到老婆婆的家里。罗水平给老婆婆认真检查了病情并进行治疗,还手把手教她的家人如何做护理工作。走的时候罗水平还是不放心,怕他们粗心忘记了,罗水平就将给老人喝水、帮老人翻身、帮老人揉腿等护理老人要注意的事项一一写在了一张小纸条上以提醒家人。在罗水平的多次上门治疗下,老婆婆慢慢恢复了健康,她的家人对罗水平充满了感激和信任。
这个细节就充分反映出了罗水平从心底里对患者的那种关心,而且可以体会到他在工作时的那种耐心细致。如果没有这个细节,我们就很难看出他和普通医生的区别。
c、有没有环境:适当的环境描写和背景烘托,能突出故事的矛盾冲突性,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有些故事甚至是因为独特环境才成为故事。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写铁路处白浪车站调车员罗德江)一文中的环境描写就很出彩:冬天在车上作业,双手抓着冰冷的扶手,车一开动,风夹裹着雨雪飕飕地往袖口和脖子里钻,雪挂在眉毛上,不一会儿便结了冰,但眼睛还得大睁着向前方了望,给司机提供准确的行车信号。今年1月,小罗随机车到铸造二厂作业,经道口时,一辆叉车正从侧面是来,小罗发出紧急停车信号,机车停稳后离叉车只有10米远。
这个故事中事实部分很短,只有50来个字,但是这个故事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记住了调车员工作的艰辛和尽职尽责,就是环境描写发挥的作用。
d、有没有动作:动作能给人一种画面感和想象感,有了动作我们就可以想象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如见其人你说这样的故事生动不生动。
〈徐树华和他的班员们〉(铁路处机动科综合班)一文中:去年大年初二,在二堰车站肝火的该处综合班班长、公司劳模徐树华街道电话,花果站给机车加水阀门失控,水流不止。阀门水池里积满水,人无法下去。大徐买来一瓶酒,脱去棉衣、毛裤,“咕嘟咕嘟”(喝)两口白酒下肚,“扑通”跳进冰冷的水里。“阀门销子短了,”他向上的人喊道。大伙急忙找来铁钉,水被止住。初三一早,大徐赶到现场,疏通水池管路,换上新阀门。三个动词勾勒出人物性格:脱——不畏困难,喝——做事很讲策略不蛮干,跳——义无返顾。
〈唐锡荣:像经营家一样经营班组〉一文中:三车间铸造出来的零件经过末道工序,在磷板上筛落沙子时,一些打落的废铁块儿和冒口就落到地下室,平时,磷板班的员工谁上班谁就去地下室拣拾。去年冬天,三车间地下室出现积水,班组的劳务工们不愿再去地下室寒冷的水中拣拾。唐锡荣急了,带头脱了鞋袜,挽起裤腿,在齐膝的水洼里捡拾起废铁和冒口来。
e、有没有当事人生动的语言
〈治好患者的病 忘却自己的痛〉一文中:2005年1月24日,病理专家的检验报告出来了——是恶性淋巴瘤!医院领导立即开会,讨论罗水平后期治疗问题,并当即联系好,第二天上午转往中南医院进行化疗。罗水平强作平静地对看望他的同志说:“都回去吧,明天上午我还有台手术,做完就走!”“都什么时候了,自身难保,还想着别人?”妻子流着眼泪心疼地说。罗水平和妻子解释,这个叫江诗华的病人骨骼内固定手术是他三年前做的,江诗华点名还要罗水平亲自为她取内固定,他已答应第二天给她做手术。1月25日上午8点30分,罗水平准时踏入手术室,他像平时任何一次手术一样,认真地做完了每一个细节,取出了病人体内的每一个螺钉。这时,医院安排他转院治疗的专车早已停在楼下,家人和同事在外面静静地等待着。
两句朴实的对话一下子把罗水平的高尚情操凸显出来了。五个“有没有”中,前两个“有没有”是必须有的,后三个属于“选装”配置,能有最好,但不一定非要全有。
2、找故事的艺术
a、用非常具体的问题引出新闻故事。
2001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经组织学生以重走长征路的形式来挖掘革命老区的新闻故事。在采访中,他们就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希光那里学到了用具体化的问题引出新闻故事的方法。在采访一位82岁的老红军时,记者发现老红军和大部分老区人民一样,生活非常清苦:穿的是县政府救济的旧中山装,家里的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而且家里一直没有通电,点的是油灯,当然也没有电视。但是,如果只是笼统地问“你现在生活条件怎么样”,显然只能得到这些环境性的描述,不具有故事性,而且也不具新颖性,因为这样的对老区落后状况的描述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于是,李希光体了一个非常细的问题:“老人家,你知道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是谁吗?”结果老人答不出来,于是乡支书提示他:“你知不知道邓小平是谁?”老人似乎想了起来,大声说:“是邓小平的亲戚!”这把在场的人乐歪了,又有人问他:“你知不知道江泽民?”老人有些急了:“反正是邓小平的亲戚。”
这个非常细的问题引出的故事很有戏剧性、很吸引人,而且传递出了丰富的信息:一是老红军应该是一个政治上觉悟很高的人,可是生活环境的原因一个本该觉悟高的人却连国家领导人是谁都不知道,老区的落后、封闭可以说已经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二是老红军的推理方式,现任国家领导是前任国家领导的亲戚,透露出他所了解到的他所在地方任用领导的方式还是落后的继承制,而不是现在国家已普遍推行的民主选举制,这反映出老区的管理方式也非常落后。
b、要善于倾听,从被采访者的无心之语中抓住故事线索,深入挖掘。
在采访前,我们通常先要梳理一下已知的信息,捉摸一下哪些环节可能有故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故事。但是,不要为了追求自己假想的这些故事,而在采访中忽略了那些潜在的、可能更有意思的故事。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中一定要善于倾听,绝不能只顾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不认真听被采访者灵光闪现中想到的其他故事。
有一次,我们的记者准备采访一个女技术人员,她听说这个女技术员工作很投入,为了工作几乎什么家务都不做,她事先就想挖掘一个女技术人员为了工作把家里一些事情给耽误了、引起家人抱怨的故事,以反映技术人员对技术工作的痴迷。但是,在采访中,她跟这个女技术员谈做家务的问题时,女技术员讲的却是自己擅长做哪些家务,这和记者的设想完全相反,不过认真倾听的记者很快发现了技术员擅长的家务似乎都和技术工作有些联系,于是记者根据这一线索问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喜欢做这些家务”,结果女技术员告诉记者:打毛衣要计算针距和技术中的计算相通、辅导孩子计算机和技术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很接近,所以她喜欢做这些家务,而其他的家务她全都不做。最后记者便挖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连做家务都惦记着技术,既有新意,又更能反映出女技术员对技术的痴迷。
c、要细心观察,抓住一些现场细节故事。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在采访中,黑水县县长带他们去看雪山,山路旁的水沟被人堵了,水把路冲出了一条条的道,县长立刻跑上去,用手把那些石头和泥巴都给掏了出来,动作非常娴熟自然,根本没有嫌脏怕累的表情。一个县长能亲自去掏水沟,不正是一个能够反映出这个县长实干精神的故事吗?后来,他们在做这位县长的专访时,就把这一段观察到的细节写进去了,结果文章格外感人。
我们在采访中也要注意观察,比如有的技术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也不肯放下手头的活,时不时看一下电脑、敲一下键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心始终被工作牵系着,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他现在手头正在干的事,是不是时间紧、完成起来比较棘手的工作,没准也能从中挖出一些故事。就想爱因斯坦传记中,大家可能知道一个故事,除了工作,他对什么似乎都不太专心,煮牛奶时还在想问题,想着想着又跑去工作了,结果牛奶全被烧干了。
还有时,我们在现场采访时,会发现某些人干活时,会有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习惯或动作,没准这些习惯或动作就是一种能够确保安全或提高效率的改善。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很可能一个动作、一张图表、一封传真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故事。
人物写作教案设计篇3
2018高考写作最鲜素材之17年度人物
▼黄大年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祖国高于一切。黄大年带着“一定要回来”的信念,放弃英国伦敦的高级别墅,以及同妻子共同购置的两个诊所,毅然回国。
为了实现我国在30年到50年内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领跑世界的目标,他冲锋在前,从零开始,带领科研团队自己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装备,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谓居功至伟。
作为海外生活多年的科学家,黄大年有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作为老师,他有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作为共产党员,他还有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南仁东
“人是要做一点事情的。”这是南仁东生前常说的话。为了给“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台址,他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几乎踏遍了贵州大山里的所有洼地,这一找就是12年。从选址到项目启动再到设备启用,“天眼”是南仁东最大的牵挂,直到逝世前几个月,他仍在坚持参加fast的工程例会。
而今,将青丝熬成白发的“天眼之父”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但他倾尽毕生心血的“中国天眼”正屹立在祖国西南,睁大眼睛望向人类未知的浩渺宇宙。
▼吴文俊
国际数学界不乏年少成名的奇才,但很少有人能时隔数十年再创辉煌,更罕有人能在晚年开宗立派,劈开一个世界前沿的全新领域。吴文俊做到了!
而立之年负笈海外,他引发了拓扑学的“地震”,“吴公式”为现代数学武器库再添神兵;花甲之年躬耕中土,他开拓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吴方法”为人工智能走出低谷点燃了指路明灯。
吴文俊用98载光阴,书写了一段享誉世界的中国数学家传奇。▼廖波
廖俊波担任政和县委书记只有4年,短短数年,他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2011年,廖俊波仅任职1年,政和县在福建省县域经济中的排名就提升35位。
在群众眼中,廖俊波是那个随身带着各种图纸的“一线总指挥”;是平易近人、一视同仁、真诚待人的老大哥;是时刻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能同大伙坐一条板凳的自家人。政和人绵延的思念,诠释了廖俊波的“无憾人生”。
▼朱英国
半个世纪以来,朱英国院士像一只“水稻候鸟”一样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秋风乍起,他奔赴广西;寒冬来临,他又转战海南岛;次年春天,他才揣着希望的种子返回湖北。一年又一年,朱英国马不停蹄地追逐田野的春天。
如今,这只“候鸟”静静地停下了脚步,永远告别了他所挚爱的杂交水稻事业。先生虽逝,风骨永存。
▼姜妍
压缩机是乙烯生产设备的“心脏”,有着“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的说法。在西方跨国垄断巨头的眼里,大型乙烯压缩机是他们怀里的宝贝,是国家间较量的砝码,核心技术一直秘不外宣。
外表看似柔弱的姜妍,却成为打破外国垄断的“终结者”,她不仅主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还是我国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第一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有百万吨级乙烯“三机”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彻底终结了我国乙烯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奏响了“大国重器”绝不假手于人的科技强音。
▼何刚
为一位农民举办追思会,这在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这位农民叫何刚,名字听上去是那样的普通,但他将自己在家中发现的19件文物全部上交国家,这位普通的河南农民身上闪耀着令人折服的人性光辉。
22年前,何刚挖到的那堆“宝贝”中有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在一些人眼中,何刚一定会留一部分文物用来“生财”,于是曾有文物贩子拎着一袋子钱“登门拜访”。但家境困难的何刚却始终不为所动,先后3次往返故宫博物院,将文物全部交出。也曾有个别乡亲觉得何刚太“傻”,但何刚却说:“文物全部上交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李浩
48岁,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最高飞行年限。在即将到龄的“老飞”李浩心中,却多么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他并非觉得军旅生涯留有缺憾,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足以为他的飞行员生涯画上圆满句号;他也并非为日后的生计发愁,飞过6种有人机机型、安全飞行3000多个小时,拿着这样漂亮的“成绩单”,他可以轻易找一份高薪工作。只不过,李浩最放不下的还是那些陪伴他的“战鹰”,最痛苦的还是再也不能刺破苍穹、鹰击长空。
因此,当2010年李浩听闻空军组建无人机部队时,他不问待遇、不问去哪,只有眼中闪烁的兴奋,只有心中无比的喜悦。7年来,李浩在人民空军无人机事业的发展上没有半点停歇,他的飞行航迹也在不断延伸。
▼黄大发
在贵州遵义平正仡佬族乡,有一条绕过了三重大山,穿过了三道绝壁,绵延数公里的人工渠,当地人称之为“大发渠”。自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作为村大队长,带领着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除了修渠,几十年来,黄大发还带领当地群众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大发渠”,犹如一条系在悬崖绝壁上的玉带,汩汩清泉从中顺流而过,滋养着沿线的父老乡亲,也见证着小小村庄脱贫致富的点点滴滴。
▼图布巴图
一个人退休了会做什么?可能有人会回答“休息”“旅行”。但如果你要把问题抛给图布巴图,他只会回答两个字:“还账!”用图布巴图的话说,过去自己忙着抓牧业税入库,忙着伐木烧炭、粮食自给,欠下了不少生态“账”。退休后,他便把植树治沙作为自己人生“下半场”的唯一选择。
辽阔阿拉善,茫茫戈壁滩。15年来,每年一到春天,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人们总能看到图布巴图和他的老伴身背水壶、手拿铁锹、埋头苦干的身影。15年来,图布巴图给戈壁“绣”上了5万多株植物。
人物写作教案设计篇4
人物的语言描写
写作要点
语言描写也称为对话描写。它不同于作者的叙述语言,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是通过人物个性化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描写。描写人物语言可以表现人物思想,品格,性格,和作风,更重要的是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即具有人物的个性特征,符号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里状态、文化教养。写作技巧
1.要精编、提炼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恰当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性格特征。
2.在对话描写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话是谁说的。为了文章的需要,对话描写要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3.记叙文中的语言描写,尤其是对话,不能虚构和拔高,要有真情实感。写作要求
1.作者必须十分熟悉所写的人物,深刻地了解和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作者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在1篇文章或作品中,以各个人物的不同语言,显示其不同的性格。
3.要注意通过人物的习惯用语、口头禅来表现人物性格。
描写形式
语言描写是指对人物说话时的内容、语气、声调等进行描写。写人的文章要想把人物写活,是离不开语言描写的。人物的语言描写一般有五种:
一. 提示语在前面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二、提示语在后面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三、提示语在中间
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四、提示语在两边
如: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五、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如:“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可以几种描述形式交替使用。这样在表达形式上才不会显得单调。
语段剖析
片段一
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巍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析评:
这段话中,老奶奶说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个性,显然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农村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会说:“这孩子真好”或“真是好孩子”。
成功的语言描写,要求作者使用的语言必须具体、生动、形象;必须精确而凝练;必须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是人物语言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一个人说话时,总是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另外,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进行语言描写是,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这是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片段二
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气声。
突然,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大嫂,您是带小孩上医院看病吗?”“是呀!”妈妈着急地回答。
“大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
“能行吗?”
“行呀!您扶好了,我慢着点儿蹬就是啦!”
“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哎,大嫂,治病救人要紧哪!”
我被一双大手抱上了车。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前面瞪着车。过来好一会儿,我听见妈妈说:“同志,到啦!”
车平稳地停下来。那双有力的大手,又把我从车上抱下来。
我又听见妈妈说:“同志,这个……您拿去喝杯酒御御寒气吧!”
“大嫂……快,快……看病要紧!我在这儿等您,等孩子看完病,再拉你们回家!”
“同志,您拿着……看情况,这孩子要住院呢!”
“那好,大嫂,您快带孩子看病去,我走了!”
“哎,你这个人真是……”
可是车轮的声音已经渐渐地去远了。
析评:
全文干脆利落,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中心,这是最妙之处。
片段三
《滴露的康乃馨》中的语言描写
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哦,醒了。”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嗯,可是老爸,您这花事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两只手不停地换着拿花,脸色泛起了红晕,慌乱地点了点头。“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把它包装得太鲜艳……”爸停住了,他可能真的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
析评:
以上的语段,该学生巧妙的运用了语言描写。“哦,醒了。”虽然语言描写很简洁,就三个字,但它将父亲生怕打扰“我”在病床上休息的心理表现了出来。“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通过疑问的语气,表现了“我”的疑惑,因为“我”不会想到父亲会给自己送花。同时,也为父亲的爱蓄势。“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一大早我就到花店拣了几束新鲜的,只是店主将它包装的太鲜艳……”这里的语言描写非常传神,他浸透着父母的爱,并将这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强化训练:
1.在初中读书的赵新天在新华书店购书时遇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写一段200字的师生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2.描写一段对话,要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用词精确、中学突出。
人物写作教案设计篇5
一、
教学
目的:1. 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 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
3. 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描写。
三、
教学过程1、导入:
2、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几种? (学生抢答)读句子,判方法
妈妈中等身材,梳着短发,穿着一身套装。一双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
小刚大声说:“同学们,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向左微倾,两脚再向上缩。
()
我的心理难受极了:妈妈,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我就不能有自己的秘密吗?
() 他的脸惨白惨白的,吓得眼睛瞪得大大的。
()
总结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3、读下列三段外貌描写的文字,按要求归纳人物外貌描写所包含的内容)
(1)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3)一头金发、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凸颧骨、薄嘴唇;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 两手搭在脾间,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姿态)。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身材修长————(体型)
(衣着):
归纳: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进行描写。
再(看屏幕)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三幅人物图片及文字,请同学们连连看,找出每一段文字所对应的图片。
(一猜)思考:从这几段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中,你觉得描写人物外貌应该注意什么? 归纳
(一): 精彩片段欣赏
4、既然外貌描写包括了这么多的内容,同学们在尝试描写人物外貌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描写顺序呢?
a.朗读下面两个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他长的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光照。”简单的开场白后,他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他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b.思考问题:
(1)找出句段中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
(2)这两个句段同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3)第(2)文段中,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的?
(4)你受到什么启发?
c.同桌交流、讨论思考结果。归纳
(二): 精彩片段欣赏
5、读句子,作比较,谈感想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 人家带的孩子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你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精彩片段欣赏 归纳
(三):
6、才艺展示(根据幻灯片提供的情境练写) 写———小组试写 评———小组互评 展———小组展示 点———小组点评
要求:抓住典型特征,突显人物个性。
7、小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