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专业【热选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专业【热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第一篇】
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重庆市组织了《国学经典和教育》的网络培训,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在这次培训中,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思想。无法想象,在那竹简为书的时代,当人们每日还在为温饱生计奔波劳碌的时候,孔子竟然能分析和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教育思想。主讲教授在谈到这个思想的时候也是对其赞赏有佳,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即使科技发展如此的今天,这个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依然没有改变。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浅显易懂的一句话,刻画了教育的本质。而要切实将它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首先,你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诸多基本情况,然后,你要逐步的发展和培养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联系,只有当孩子们和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础,你才能进一步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而在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你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他们随年龄和环境影响的自身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所以,就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因为受到时间和精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一位优秀教师在一个班级能够顺利实行因材施教的人数不会超过30人,而一旦超过这个班额人数,所谓的因材施教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罢了。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对于启发式教学,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重这个“启”字,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中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
其次,就是这个“发”字,能成功的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但要顺利完成教学就必须注重问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简单的给出答案和结论只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教学实施。应该象喂鱼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不断解决疑问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
只不过就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问题本身有一定要求,而且也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教师只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平时教学中。
培训中还提到传统教育中的“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思想。个人感觉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工作中,已经不知觉的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方方面面。就象农作物收成要看季节气候,我们教学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氛。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积极性、精力专注程度和情感态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留心观察和实践,选择或者引导或者创造合适的实际与氛围,传授合适的知识或技能,其实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该留意的一个环节。
培训后期谈到一个观点“寓理于事,寓衣于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类似于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理念。无论我们想教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什么样的思想,平淡乏味的一纸空谈或者天马行空般的口水连篇,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多少兴趣,更不要说去理解或者深刻把握。将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融于我们生活的日常事理中,将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真实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了解事物最直接的面貌,让孩子们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然后引导他们逐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切。我想,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传授知识和道理的同时,必须思考的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主讲教授还谈到了学习氛围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们的深切向往,也是我们的一致追求。但是就实际教学工作来看,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与孩子,我们与我们,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发展到一定基础,更需要拥有凝聚力的核心不断的影响和领导。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没有学习气氛,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问题不仅是孩子们,也包括我们教师自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才能真正的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确实从中受益匪浅。不仅确认和肯定了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正确性,而且从古人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中体会到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文化精髓。虽然要将这些经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理解消化,并切实应用到平时教学中还有一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但是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能够做到。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第二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下面本站网友整理了(*),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
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符合现代企业精神,能引导大家更好地做人做事……”。3月29日,大丰市供电公司汽车运输部员工利用工休时间交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学习古圣先贤,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关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价值,汲取其思想精髓,该公司在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学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读书活动,在职工中迅速掀起“学国学”的热潮。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该公司专门购买了国学经典视频教学资料和学习读本,并将视频教学资料上传到局域网,供大家在工作之余自学。3月9日,该公司党委书记俞文祝还亲自走上讲台,他从品读国学经典,丰富人生智慧的角度,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
与此同时,该公司要求在收看国学学习讲座时,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刻领会国学名言中包含的基本的为人之道和宏大的处事方略,注重从做人做事出发,在不断的完善进取过程中提升自己,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开展“学国学大讨论”活动,将研读《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在领会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各自实际,剖析思想根源,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学习成果锤炼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
三字经。
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
百家姓。
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
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弟子规。
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第三篇】
近年来,经典国学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热潮。经典国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品行修养,通过学习传统的文化经典,让学生积累智慧和素养。在我参与经典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首先,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典国学教育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于一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也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成就。在学习《论语》、《道德经》和《华严经》等经典著作时,我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其次,经典国学教育引导我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强调做人的准则和要求。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学会了尊师重道、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等优秀品质。在家庭和学校中,我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践行着经典国学所倡导的价值观,使我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担当的人。
第三,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的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自信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重要原动力。然而,在当代社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和边缘化。而经典国学教育,则将这些传统文化重新呈现于我们面前,带给我们一种肯定和自豪感。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自信和认同感。
第四,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经典国学古文阅读注重对词章用语的理解和解读,培养了我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经典著作,我逐渐掌握了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并对古代文化和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辩论,我学会了以他人之心迎接问题,并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习本身是一种享受和追求的过程。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我不仅能获取知识,还可以开发自己的智慧和潜力。而且,经典国学教育也渗透了一种人文关怀和温情,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因此,我愿意将经典国学教育作为我的一生良师益友,不断地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
总的来说,经典国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让学生增长智慧和提升品行。经典国学教育让我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受益,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树立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所在。我深信,在经典国学教育的引领下,我们将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有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第四篇】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转载自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第五篇】
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为孩子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能有效达到对孩子进行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国际道学应用教育专家、著名道学家、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先生指出: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而仅进行“智性”教育。所谓慧性教育,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经典诵读正是培养和提升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明了二进制,其灵感的源泉来自于中华经典《易经》,并在“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的自然神教”中写道:“古代中国人的学说价值远远胜于近代人。”中华文化先进的科学理念比西方整整早了几千年,国学经典《易经》《德道经》《黄帝内经》《庄子》等都是最好的慧性修身教材。
经典诵读让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诵读的音韵美中去感悟古圣先贤文章的境界,诗词的美感,并结合生活实践,由语言感知到情感的融入,这一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学生。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成为学生思维的认同,并演变为行为的展现,而且交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社区的强大文化氛围。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尊师重道、亲子相长、互助和谐的强大文化力量,加强文化积淀,重振人文雄风。可以说,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第六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经典国学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我有幸参与了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并且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经典国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经典国学教育是指通过学习经典文献,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问修养和人文素养。经典国学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可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经典国学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和跨学科综合能力,有助于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
相较于传统教育,经典国学教育有着独特的教学模式。首先,经典国学教育以经典文献为主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其次,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品德修养,使其具备细腻、包容和高尚的文化修养。再次,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
第四段:个人体会。
参与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后,我收获颇丰。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我感受到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例如,读《论语》使我明白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读《孟子》让我理解到君子行方正而不倨傲,读《道德经》让我体会到无为而治的智慧。其次,经典国学教育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最后,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我的创造力,使我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
第五段:展望与总结。
经典国学教育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当前的经典国学教育仍面临一些困境,如教材选择的挑战、教学模式的创新等。为了更好地发展经典国学教育,我们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经典国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应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家庭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经典国学教育。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典国学教育必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上是我对经典国学教育的心得体会。通过参与经典国学教育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智慧,同时也明白了经典国学教育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经典国学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第七篇】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的学习,我的感触很深,以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条例》中第十六条提到幼儿园应当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扩展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1.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接受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但入园后的教育效果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因此家园结合已经成为必然。作为幼儿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如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在与社区的合作中,可直接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如利用社区的各种机构(社区办事处、敬老院等)、设施(健身器材等)达到资源共享。还可邀请或参观社区内的劳动模范,解放军战士、医务人员、警察叔叔,听听、他的先进事迹和各种知识、小常识。开阔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敬老院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培养敬老尊老的好风尚、好品质。
《条例》第二十七条提出园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安全管理。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就是安全工作,做好安全工作是保证入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抓好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首先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使广大教师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只有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其次全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把晨检关,午睡值班、户外活动环节检查等;最后要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学会注意保护自己等。
作为刚入职半年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认真学习《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严格按照条例精神,在幼儿园教育的各项活动安排中,既要符合学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又要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场地来开展各种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安全工作,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在园中愉悦身心,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得到真正的快乐。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第八篇】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据悉,这是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都遭受冲击,中国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经济不仅没有持续下滑,反而实现了“v型”反转,顺势突破“百万亿”大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由负转正”,更是实现华丽的“v型”反转,这样的成绩既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成功实现“v型”反转,靠的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制度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2020年1月23号上午10点,武汉,一个超千万人口的城市,正式封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封城。全国多处的火车、汽车停运,餐饮店、电影院、ktv停业,高速路口、国省县乡道设立卡点,对进出车辆、人口逐一检测、登记,这一切又一切的“非常”手段,似乎给中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然而,也正是因为我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才能迅速控制疫情,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为经济复苏打下坚实基础。
成功实现“v型”反转,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中央和国务院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与长久利益,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合理利用政府“有形的手”,促进中国经济复苏。为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求,将财政赤字率从%提高至%以上,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同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据国家税务局统计,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万亿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始终引领着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经受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我们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善于运用制度的优势和力量,定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推动中国经济一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