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学问与智慧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34189

【导言】此例“学问与智慧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问与智慧1

与前些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相似,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智慧城市建设出现了粗放开发建设、过度依赖投资、硬件与软件错位、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智慧城市的智慧是什么?智慧城市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益处?

《t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交大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士林。他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人文型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并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也应体现“中国智慧”。

不健康的根源是忽视了人文建设

《t望东方周刊》:为什么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突出强调人文主题?

刘士林: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问问:花很多钱,投入很多心血和精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城市的本质?

我的理解,就是要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城市生活方式。这需要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但绝不局限于此。它比物质的、社会的还要“多一些”,这多出来的就是文化和价值。突出强调人文,是要确保智慧城市建设,不脱离和偏离城市的“主题”和“灵魂”。

近年来,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逐年增大、信息技术研发成果层出不穷、智慧产业公司遍地开花,但并没有使城市运转“智慧”起来,不知道花了那么多钱,都干什么去了,这是大家的普遍感受。

《t望东方周刊》:问题出在哪儿?你觉得人文研究够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吗?

刘士林:主要是理念和战略出了问题。把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技术、资金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文”、“城市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共生,背弃了“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城市本质,这是当下智慧城市建设“看上去很美”而“获得感比较差”的根源。

人文研究主要解决“城市的价值和意义”问题。我们提出“人文型智慧城市”,是要进一步探讨“智慧城市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大方向,也是战略性目标,把这个先搞清楚,才能谈科技、市场、资金、机制等。否则,我们就会导致一种新的二律背反――先进技术和市场越发达,城市本身却更加不智慧。

智慧城市可分为三类

《t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内涵是什么?

刘士林:“人文型智慧城市”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为协调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这两大国家战略而进行的设计。

在理论研究中,我们是从哲学的角度,从“智慧是什么”开始追问。简单说来,“智慧”分为“真的智慧”、“善的智慧”、“美的智慧”,分别讲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在学科上对应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学科体系,在哲学上对应于马克思的“物质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生产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呈现为“科技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三大应用形态,目标是满足“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方面基本需要。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就可以把智慧城市分为三类:一是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二是以管理服务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三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

目前的问题是,科技型占主流,管理型备受重视,而人文型才刚刚提出。正是由于后者的缺失,当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既脱离了市民日常信息消费和使用需要,智慧城市建设也容易偏离城市发展的本质和目标。

理想的智慧城市,是以城市为主体形态、以城市信息化工程为基本实践手段而展开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是以“真善美”为内在生产观念、以“科技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为主要生产方式而推进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人文型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补上的一课。

尚无好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案例

《t望东方周刊》:所以,你认为人文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的最高目标,对吗?

刘士林:当然。对城市而言,文化是城市的本质,文化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形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两个重要提法,一是“注重人文城市建设”,二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人文型智慧城市就是这两大战略的结合点。

对智慧城市而言,主要是要以“文化输血”而重获“灵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三维仿真等技术再发达,数字城市、数字政府、数字交通等建得再先进,如果不能和市民,和城市信息“大海”中具体的“求助者”结合起来,那就既不可能降低城市运行的巨大压力,也不可能真正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性,最终达到“科技让城市更智慧”的目的。

一句话,没有文化,就不可能有智慧;没有人文型智慧城市,也不会有真正的智慧城市。所以说,人文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的最高目标。

《t望东方周刊》:有没有你认为比较好的人文型智慧城市的案例?

学问与智慧2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其基本的教学目标如下:(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2)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会灵活使用计算器,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以及简单推理的能力。(3)经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丰富学习体验,感受人类的智慧,培养学习兴趣。

为此,笔者尝试在电子白板的功能支撑下,使40分钟的课堂跨越数千年的历史,让学生经历计算工具的演变历程,感受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计算机等的纵横跌宕;使数学史的介绍不再是数学课堂的“时尚外衣”,而变成数学课堂的“思想线索”,让学生体会人类是如何不断思考、不断超越的,认识人类智慧的伟大,产生对未来学习的憧憬和豪情。

同时,笔者尝试在电子白板的功能支撑下,使“认识与使用计算器”的学习过程成为由不断深入的问题驱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直观的展示与丰富的素材中唤醒知识和经验,激活双手与大脑,打通联系,获得通透感,并且在不断深入的操作与思考以及更为自由的呈现与表达中获得解放,提升创新力。

由此,具体的教学设计与思考如下:

一、追寻历史,感悟智慧

(一)课堂引入

揭题:孩子们,今天我们研究“用计算器计算”。

引入: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计算工具。说起计算工具,它的发展其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看看古人是用什么来进行计算的。

(二)认识算筹

出示算筹: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介绍。

播放:这叫算筹,是咱们的祖先在周朝时发明的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它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小棒。计算时通常编出一套口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停地重新布棒。

提问:听清楚了吗?这就是古人用来计算的算筹。如果用算筹计算213+121,该怎么算呢?一起来看。

演示:(如图1)先在上位用算筹摆出213;同样的方法,在下位摆出121;最后将上位的213和下位的121都移到中位,合起来,能读出这个结果吗?——334。

(三)认识算盘

谈话:用算筹计算是人类伟大的创造。不过,遇到大数目计算,会怎么样?是啊!经过研究,人们发明了比算筹更加简便的计算工具。

出示算盘:认识吗?

提问:你了解算盘吗?用算盘怎样进行计算呢?我们就一起来用算盘计算746+837等于多少。

演示:(如图2)确定个位后,先拨746,再加837,可以从高位加起。加的时候还有一些口诀呢!八去二进一,三下五去二,七上二去五进一。结果是多少?

谈话:看了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感受?是呀!到现在还有人用算盘来计算呢。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一般对计算器已经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初步使用,然而对计算工具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并不了解并且充满好奇。引领学生穿越时光隧道,看看古人是用什么工具进行计算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算筹和算盘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从算筹到算盘则是人类计算工具演变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于算筹和算盘知之甚少。利用多媒体白板,还原真实的历史,再现摆放、拨动的生动画面(以及音效),带领学生认识算筹、算盘,了解如何利用算筹、算盘进行计算,简便快捷、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欣赏、参与中经历计算工具的改进过程,追寻前人的足迹,了解古人的智慧,

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触动了学生的心灵,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尝试实践,积累经验

(一)认识计算器

提问:同学们,计算时你会选用什么计算工具?

出示计算器:计算器是现代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同学们都带了计算器,谁来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上都有些什么?

提问:你的计算器上哪里是显示器、键盘?哪里是功能键、数字键、符号键?找一找。

小结:计算器功能键所包含的功能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一些基本的功能,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研究。

(二)使用计算器

出示范例:154×76=;896+1123=。

提问: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谁愿意到前面来算一算?

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感觉怎样?

出示练习:2800-1798=;3363÷57=;126×7÷18=;6848—579+386=。

交流:使用计算器,有哪些注意点?你能给同伴一些建议吗?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计算器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因此,让学生自己介绍、相互补充对计算器的认识,促使模糊、肤浅、零散的认识清晰、深刻、结构化。通过一组较大数目的一步、两步计算,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并作出评价、进行交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使用计算器解决较大数目计算的优越性(快捷、方便、准确),并扎实地总结出使用计算器的注意点。这里,多媒体白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白板的演示,不仅清楚地呈现出计算器的按键步骤,而且充分体现出计算器的使用技巧;同时,能将学生思维中内隐的规则外显化,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点拨和指导。]

三、解决问题,提升思维

(一)一定最快吗?

出示竞赛题:560÷70=;9876-9870=;976×56×0=;25×83×4=。

谈话:看大家算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算,行吗?

交流:我已经算好了,一起来看看我算得对不对?刚才我看到也有同学很快就算好的,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小结:看来,计算器只是帮助我们计算的一种工具,并非所有的情况都需要使用它。

出示练习:810÷9=;10902-3887=;9756×1=;3888÷108×156=。

提问:都是用计算器计算的吗?为什么?

小结:计算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会灵活合理地使用计算器。

(二)键坏了怎么办?

出示情境:周昊使用计算器时,突然发现数字键“8”坏了,他能用这个计算器算出“456×18”的积吗?

探究: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再用你的想法算出结果,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真厉害!虽然大家想的办法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回避了数字键“8”。看来,计算器只是一个计算工具,当它出现问题时,还要依靠我们的聪明才智来解决。

(三)只能计算吗?

出示游戏: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在计算器上连续输入9次,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只要告诉我商是多少,我就能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活动:根据学生说出的结果,猜测他们喜欢的数字。

提问:我算的商是81,你知道我喜欢的数字是多少吗?为什么你能一下子猜得很准?有什么诀窍吗?

小结:其实,将喜欢的数字乘以9,就能得到上述除法计算的商;反之,用上述除法计算的商除以9,就能得到喜欢的数字。看来,计算器的用途真大,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规律。

(四)无所不能吗?

出示挑战题:11111111×11111111=。

谈话:8个1乘8个1,会算吗?

提问:答案为什么会不一样?

小结: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显示的位数不一样。当结果较大,超过显示器显示的位数时,就显示不下了。看来,使用计算器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提问: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介绍: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可以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8个1乘8个1有困难,我们可以从1个1乘1个1开始算起。

提问:找到规律了吗?

小结:使用计算器难以计算时,解决问题更多地要依赖我们的智慧。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人的智慧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追问:如果是9个1乘9个1,结果是多少呢?如果是10个1乘10个1呢?

提示:老师告诉你,10个1乘10个1时,规律变化了。变成什么新的规律呢?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去研究。

追问:是不是所有的计算器都不能计算这道题呢?用这个计算器来试试?

小结: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计算,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器。比如,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可以用这种计算器;计算个人所得税,可以用个税计算器;贷款买房,可以用房贷计算器。在网络上可以查到许许多多不同功能的计算器,它们大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活用计算器环节共分四个部分。首先,通过一些可以直接口算或巧妙口算的计算,以师生竞赛、人机PK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并分享、感悟老师、同伴的智慧,使学生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情况都需要使用计算器,并学会灵活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其次,创设按键坏了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白计算器只是一个计算工具,解决问题更多地依赖人类的智慧。第三,设计猜数的游戏,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趣味性,并体会计算器对于探究计算规律的作用。第四,设计大数的挑战,让学生在矛盾中感受计算器的局限性,然后引领学生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自主、自然地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巧妙地渗透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人类智慧的伟大力量。以上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波澜起伏,结合电子白板的标注、拖拽功能,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帮助学生灵活使用计算器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且,“计算器是快捷的,可是人脑有时能够战胜它”“计算器是方便的,可是按键有时会坏掉”“计算器是准确的,可是数目过大时也会失去准确性”等正反两面的辩证思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入性、系统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计算器。]

四、续写历史,激发热情

(一)了解计算机

谈话:进行一般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但是要进行一些复杂计算,计算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人们又发明了计算机。

播放:计算机操作简便,且计算速度快,能达到每秒钟几百万次。过去人工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计算,现在只要短短几秒钟就能完成。

提问:听了介绍,感觉怎么样?

谈话:而今由大型计算机组,人们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云计算。

播放: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甚至可以实现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提问:听了这段介绍,有什么感受?

(二)畅想新工具

提问:孩子们,未来的计算工具会是怎样的呢?后面的书本上又会怎样续写呢?

谈话:这些,有待于大家去研究,去发明,去创造。老师期待着!

(三)课堂小结

提问: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问与智慧3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化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已逐步迸发出活力,绽放出光彩,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仍然存在。在新课程理念下,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运用教学智慧来改善教学艺术、构筑智慧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智慧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情趣、灵性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智慧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思想的课堂,是动态、多维的课堂;智慧的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的课堂;智慧的语文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的课堂。总之,构筑智慧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要构筑智慧课堂,就需要语文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文本的价值取向,结合学情,调动自身的教学智慧,发现动态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语文课堂绽放出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火花。

一、利用课前预设孕育智慧

课前预设是教学的起点,对教学的展开和推进有促进作用,是智慧课堂的铺垫。在课前预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文本,从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研读,挖掘丰富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本的资源作用。

在课前预设中,教师的智慧还体现在研究学情,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进行学情调查能提高教师对学生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告诉我们什么不需要讲,什么需要重点讲,什么地方需要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这样,课堂有效教学就完成一半了。

在文本解读与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课前预设还要精心准备好每一个45分钟所要讲授的内容,如设计课堂的导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选择教学策略、突出难点与重点以及设计什么深度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等等。

这样的课前预设把关键点放在学生外在需求与内在欲求的交汇点上,决不等同于简单的备课,其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将课堂引向精彩与智慧。

二、利用问题情境生成智慧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把握上,利用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生成课堂智慧。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致力于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说,“语文教师若不熟谙提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难易适中,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不要为了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而设置一些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只需回答“对不对”、“是不是”,或是不需概括地、简单地从文本中找出答案。二是要宜精而恰当,提问多了、浅了,形成“满堂问”,就会割裂教材,淹没重点,智慧课堂要杜绝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学生却没有思考的时间。三是求多维开放,可以在一些文本情节的“空白”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给他们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设计问题的层次性,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笔者在教学《祝福》时,就用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我’不对祥林嫂说什么灵魂的问题,祥林嫂会死去吗?”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人物的命运,从而对小说主题有更强烈的体验;在教学《滕王阁序》时,为了引导学生认识骈文的特点,笔者请学生按照骈偶的句式找出骈偶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会去分析其中的要点,这比直接讲解文体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其间有道不尽的奥妙、写不完的体验,只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堂提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展现更多的课堂智慧。

三、利用对话交流挖掘智慧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多向的交流机会,通过“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来挖掘智慧。

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智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主体没有参与教学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徒劳的。特别是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走下权威的讲台,和学生一起求知探索,最大限度地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使教学真正有效实施。在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时间,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笔者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就注重了三个层面的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搜集材料,细读文本,走进作品;二是学生与教师对话,教师引导、点拨、总结,与学生互相交流、互相理解,解读阅读教学中常常容易忽视的人文性、多元性,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三是学生与经典对话,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经典作品,与经典对话,从而达到拓展课堂的目的。笔者通过这一次次、一层层的对话,逐步构筑了阅读的智慧课堂,也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反思体验提升智慧

语文的智慧课堂也是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除了课堂教学外,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验性、实践性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各种感受、体味、领悟,从而提升智慧。如结合高中必修的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智慧;利用社团、兴趣小组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提升学生的写作智慧;提倡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心灵的高度。

总之,这些反思实践与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整合,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积累、反思、实践的语文智慧课堂中来。

五、结语

智慧课堂的构筑既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起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让我们的课堂与智慧同行,与高效相伴!

参考文献:

[1]王晓珍。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智慧[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8,(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63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