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学语文论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11082

【导言】此例“小学语文论文(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语文论文【第一篇】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读环节对于学习1篇课文来说犹如万丈高楼平地基,地基不牢,地动楼摇。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初读教学”正在有意或无意地被弱化,出现了严重的教学缺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也实在太少,初读教学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为了扶正初读教学弱化现象,构建有效初读教学课堂,在“学习资源包”概念的启发下,“初读教学策略包”应运而生,有效地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初读教学课堂。分析初读教学被弱化的现状及原因,探讨提高初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初读教学;弱化现象;策略包

一、浅析小学语文初读教学的现状

现状之一:僵化

近几年,我们学校敏锐地发现了语文初读教学模式化的倾向,即大多数教师的初读教学无非是“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段意—生字词教学—抄写生字作业。”几乎每篇课文的初读教学都这么上,学生不用听就可以猜出老师下面要干什么了。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法展开教学。初读教学陷入模式化的僵局,教师的教学失去了激情,学生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现状之二:越位

初读教学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就匆匆引领学生去探究文章内涵、品味语言文字、学习遣词造句,结果读书尚不正确、流利的学生很难真正深入文本品评文字、体会情感,总感觉就像在煮一锅“夹生饭”。这样的初读教学越位包办了精读教学的部分教学任务,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善优化“初读教学”,所以只能说“治标不治本”。

现状之三:失控

因为预习时布置学生要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于是初读教学变成了资料展示汇报课;因为要教学生字新词,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于是初读教学变成了书法指导课;因为要求学生必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因此,初读教学变成了专门的朗读指导课。这样就使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没有了重点,失去了重心,使综合、丰富的语文变得单一、狭窄,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儿”。

现状之四:缺位

传统的初读教学就是扫清阅读障碍,把生字教熟。因此,即便是三、四年级学生,教师在导入新课后便开始教生字,一整节课,围绕着几个生字不停地认读、练写、造句,忙得不亦乐乎。而阅读教学的其他两项任务——读通课文、整体感知也因前面花时过多不能涉及,或刚刚开始便下课。这种脱离文本孤立识字的教学,既枯燥乏味,又无多大实效。

二、开发:初读教学理性回归的策略包

为了扶正初读教学弱化现象,构建有效初读教学课堂,在“学习资源包”概念的启发下,“初读教学策略包”应运而生,有效地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初读教学课堂。

初读教学策略包

策略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明确初读教学目标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每个教学环节的子目标也不一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作为语文老师应有明确的目标观,把初读教学这块“田”种好,让学生有所得。我们有不少前辈反复强调:初读教学,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生字新词,为精读教学做准备。我想,这应当是我们初读教学的总体目标,要使初读环节发挥应有的效用,初读目标与要求的设计就要有层次,要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如,《掌声》初读环节的设计:(1)轻声读课文两遍以上,读后标出段落号;(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再想一想:两次掌声各表示什么意思?

细细解读这一设计,我们可以感到:初读环节目标明,要求清,层次显,操作易,是有效的。

策略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整合初读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先声夺人

文章岂是无情物,师生更是有情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导入语的精练、简洁,要符合文体精神内核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教学情境中,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借此求得实效。

如,《圆明园的毁灭》的新课导入时,新课的开篇,师生一起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写一个解释一个,再重复读几遍;然后把词语连起来说:“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却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毁灭了。”此时,我们从师生严肃的神情中,分明感受到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这就成功地铺设了情感基调。

2.字词教学,扎实基础

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一靠自身的大量阅读和实践,二离不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下的有效的词语学习和语感分析。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字词教学是初读教学的一项突出的任务,教师要务必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

如,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的生字“删”时,我边用课件播放“删”字演变过程,边讲解: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用小刀把它挖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学生回答: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旁。

我利用汉字的演变,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汉字的渊源,使学生将“删”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生动形象,有效!

3.读通课文,其义自见

张田若先生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因此,初读教学,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初读教学的课堂应是书声琅琅的。我们更应该落实初读教学中“读通课文”环节,努力达到每一遍读都有明确的目的,采用最恰当的阅读方式;每一堂课的读都能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真正引导学生从读会到会读,从浅层次的阅读迈向深层次的阅读。

4.留下悬念,余音绕梁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初读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进行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效果。

如,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初读课结束前,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海鸟掠杀海龟,对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海鸟对,有的认为海鸟错。可惜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要求他们在文中找出有力证据,在第二课时开个小小辩论会。下课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在书中找证据,还面红耳赤地互相辩论呢。精读课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策略三:“巧把金针渡与人”——优化初读教学方式

1.注重实效性

一般来说,“课文导入”“词语学习”“内容理解”是初读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它们的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到。在这几个环节中,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把阅读和字词教学结合起来,创造“湖光秋月两相和”的美妙教学境界。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和适当的取舍,精心设计,在教学中采用简便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

2.增加趣味性

小学生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引领他们进行初读课文,除了要保持内容的丰富之外,还应注意学习形式的新颖,教学情境的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实物,开展游戏等方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和欲望,使学生对深入研读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综上所述,初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策略包”优化初读教学课堂,就可以把初读教学琐碎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基本训练得到落实,真正体现了本色语文的精神。虽然本次行动研究的时间不算长,“初读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但笔者坚信,只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初读教学,初读教学的有效性必将会逐步得到显现。

参考文献:

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1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1.

陆志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研修教材。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08.

张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05.

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0.

彭萍。对语文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广州教学研究,20xx(11)。

小学语文论文【第二篇】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失去了情趣性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很沉闷,因而缺乏积极性。基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情趣和快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语文,善于学语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快乐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快乐教育的内涵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单一的教学手段以及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情,并没有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人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而大力提倡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了有效地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快乐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快乐教育的思想渊源流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体现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让学生以学为乐;宋代的朱熹、明代王守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认为课堂教学要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而英国的斯宾塞是从理论上第一次提出快乐教育的人,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他的快乐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于快乐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有学者认为“所谓快乐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3还有学者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享受趣味中成长。快乐教育理念让教育的空间豁然开朗,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传统教育带来新鲜气息,让学生们真正领略到了全方位发展的自由与轻松。”再有学者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在师生和睦、融洽、轻松、愉悦的教育情景下,培养和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最基本的层面。”综上所述,快乐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

快乐教育的特点快乐教育主张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师生关系和睦融洽,注重学生的情绪感受,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结合快乐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快乐教育有五个特点:其一,趣味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在备课时细心挖掘“趣味之源”,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把有趣的因素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在趣味学习中感受快乐。其二,愉悦性是快乐教育的突出特点。并且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快乐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的舒畅愉悦。其三,和谐性是快乐教育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要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教师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其四,开放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体会收获的快乐。其五,发展性是快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有益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表演者”学生是课堂的“观众”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小学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快乐教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递一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一味地讲授课文,学生也只是盲目地抄写笔记,并没有真正消化知识,教师采用最多的是“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而很少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生动活泼的性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言语评价不当,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发怒,甚至用过激的言语严厉批评学生,这一做法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内心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如果学生说出的答案与教师所想的答案不一致,有的教师会一味地否定学生思考的结果,有的教师则不给予评价,这些都是教师的教学言语评价不当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任何小学生都期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有偏差,老师也应该表扬他们善于思考的态度,学生内心会感到愉快,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师生关系不和谐,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关系不和谐。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的主导性教,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课堂教学完全给予学生自由,让其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对学生适当的指导,这两种情况都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二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教学时语言缺乏生动幽默感、面部表情过于严肃、带着负面情绪上课以及师生互动没有积极的情感共鸣等因素都会影响师生关系。

学习氛围沉闷,压抑学生自主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多采用讲授法,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集体教学为主,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暂,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另外教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自主学习、自由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忽略学生个性,阻碍学生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只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却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训练的对象,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写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学生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某方面的才能,因而个性受到压抑,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把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快乐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快乐学习的问题并且结合快乐教育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在趣味中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就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的热爱和自觉需要。兴趣可以驱使人接近自己愿意接近的对象,探索和钻研事物,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智慧活动及创造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图片、符合意境的音乐等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把字母与图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这种直观的方法不仅会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会给学生美的感受,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高。

善用鼓励性言语,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内心敏感,积极的赞赏性的言语能激发他们快乐的情感,鼓励性言语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积极期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得到鼓励时,即使答错了,也不会感到挫败感,而是在老师的鼓舞下进一步思考,鼓励性言语如“你能行“你真棒”“真不错!”等,这些评论不仅会给学生精神上的激励,而且让学生心情愉快。教师善用鼓励性的言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学生会因受到教师的鼓舞和表扬,心里感到很快乐,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公平对待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快乐环境中成长,教师要以一颗真挚友爱的心去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更要耐心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既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的好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祝贺。除此之外,教师要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讨论课堂问题,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乐于学习。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并且自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乐于向教师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

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还学生自主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味中学,而“‘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将随着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课堂变得可唱、可跳、可玩。教师也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欣赏的姿态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兴趣和习惯。”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将生字编成有趣的儿歌,通过吟唱儿歌学习生字,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教育理念注重个性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学生某方面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才能,让每个学生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可以让他带领学生练字;有的学生普通话标准,可以让他教学生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能言善辩,可以让他组织辩论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而快乐自信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第三篇】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合作素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小学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效率;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合作学习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教师一直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要想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运用,必须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合作学习阐述

与个体学习不同的是,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式学习,学生团队或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任务负责,彼此既分工明确,又有着共同的目标。合作学习一般在课堂开展,要求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后以小组整体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奖励。无数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只要利用得当,便能为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教学效率最大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不足之处

首先,分组不科学。在实行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总是随意组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基础差异,结果小组之间能力有强有弱,有的全是女生或男生,有的全是基础好的或基础差的,而一旦失去平衡,合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其次,参与程度不一。分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学生参与程度不一。基础好的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参与热情较高,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习惯于从基础好的学生处直接获取信息,反而会因为缺乏思考,不想参与或根本不会参与。再次,学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助关系才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实现,但在很多的合作过程中,总有学生表现出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阻碍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评价不客观。在合作评价上,很多教师对这一学习形式缺乏认识,常常只关注那些学习好、参与积极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另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整体,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无论哪种评价方式都太过片面,使合作学习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实行科学分工,优化合作组合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升合作效果。如让性格开朗的和性格内向的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中等的、成绩中等的和学困生搭配,细心的和马虎的搭配,如此才能让性格好、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基础差的学生。如果坚持让成绩好的相互搭配,反而会让他们彼此不服气,经常明争暗斗,而基础差的无法得到提高。另外,性别差异也是分组必须注重的原则。让成绩好的女生去管成绩差的男生,反而比让成绩好的男生管强很多,因为这些调皮的男生不会也不愿与女生计较;让成绩好的男生去管成绩差的女生,同样可以减少女生之间的矛盾,提升合作效果。当然,学习小组成立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两个月左右轮换一次,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还可以让学生交到更多的朋友,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创建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合作精神

诚然,学生是合作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用各种有效方式给学生以鼓舞,让学生在肯定中提高自信,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首先,善于启发和引导。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意外状况,这时教师要深入小组,充分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控,教给学生一些发现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保证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其次,与学生做朋友。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要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必要时要能够放下架子,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做朋友,一起交流、探究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多元化评价,提高合作效果

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实现人人进步,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及时恰当、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有效的教学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比如,学生在小组中表现突出,教师可以简单而诚恳地对他说:“你真棒!老师很佩服你!”小组互评时,面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可以用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进行奖励……当然,除了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和肯定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热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总之,所有的评价都要视不同的学情、环境、对象进行,不能只沿用传统的“一把尺子”“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不同收获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发挥“激励”的作用,促进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理想效果的。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自身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与快乐。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效用。

参考文献:

[1]胡仕文,胡功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学会合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4).

[2]李婷婷。浅谈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0(3).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4]李玲。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1).

[5]谢士忠。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

小学语文论文【第四篇】

摘要:

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学生学习母语语感十分重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

语感;小学语文;培养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师精彩的范读,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加强语感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我通过一组表现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已经初步体验到了四季的美与美在哪里。另外通过一段带视频的诵读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热烈、秋之沉静、冬之妖娆,受到了语感的熏陶。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学生的语感

培养语感,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精读、体会,为培养学生的语感下功夫。《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1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其中有这样一段特别优美: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充分体会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用叙述性的语气读,节奏轻快。“斜着身子”,强调燕子的飞行姿势的轻快灵活;“一转眼”,“掠过”,强调燕子飞行的快速;“唧唧叫着”,强调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放慢速度,用活泼有趣的语气读,“有的……有的……”呼应性重音,一幅众多的燕子闹春图顿时凸现。这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饱含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 但是高超的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掠过”、“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人们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正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想象和联想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朗读品味,领悟语感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上的,它是有直觉的特征。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语感,必须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咀嚼、深入品味,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如《荔枝》一文中: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出这段话写出了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美好感受和为儿子的孝心而欣慰。“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在妈妈的眼中那分明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怎么忍心把它吃掉;而一个“托”字,把妈妈对这种世间尤物的爱怜,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孩子似的那种激动和喜悦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心中隐隐的酸楚。

四、注重实践,增强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听说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听,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诸如上课听讲、听别人讲话、听电视广播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语言信息,了解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等。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说,就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让学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就是言语的口头运用,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积极地活动,组织语言极快,要求说话的语言准确、连贯、得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要在学生语感培养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1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