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菁选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77472

【导言】此例“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菁选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护理毕业论文内容【第一篇】

护理毕业论文内容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第二篇】

函授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总结19例颈椎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体会并详细介绍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等。结果:术后随访~2年,根据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颈椎骨折; 围术期; 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车祸伤8例,高处摔伤10例,机械碰撞伤1例。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9例,骨折伴脱位10例;全瘫5例,不全瘫8例。卧床时间最短10天,最长76天。

2、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由于颈椎骨折后导致截瘫和四肢瘫痪,大小便不能控制等使大多数患者易产生抑郁、沮丧、自卑的心理;对疾病缺乏认识,再加上颈椎手术部位危险,手术难度大,病人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1],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并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手术方案确定后,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讲解术前、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能保持情绪稳定,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注重呼吸道的护理

因颈椎骨折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打扫,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

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每2 h帮助患者按轴线翻身拍背1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雾化吸入每日2次。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指导患者做食管气管的推移训练

术中牵拉气管、食管时可引起患者不适,而影响手术进行,且此种操作易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等症状[1]。告知患者此种训练的必要性以取得其积极配合。训练时,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一般患者仰卧,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仰,使其颈部肌肉放松。操作者站在患者左侧,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引,牵拉时用力缓和,需超过中线,并避免牵拉过程的中断[2]。持续5~10 min,逐渐增至15~20 min,3~4次/d。

、颅骨牵引的护理

颈椎骨折有明显脱位、半脱位患者入院后,应用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牵引重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 kg[3]。头部垫枕圈,保持牵引力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抬高床头15 cm,颅骨牵引弓针道保持清洁干燥,每天3次生理盐水冲洗。

、术后护理

、呼吸道护理

体位的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向床上搬动时,人力要充足,动作要协调一致,一人固定头部,保证搬动时保持头、颈、胸部的一致,防止旋转及摆动,与其他人

员共同用力将患者平移至病床上,然后予以去枕平卧,头两侧分别用沙袋垫实,24h内应尽可能减少颈部的活动次数及幅度,局部制动可减少出血,还可防止植骨块的滑托。由于全麻术后肌肉处于麻痹、松弛及受压状态,易导致褥疮的发生,所以我们定时为患者做被动活动,保护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性,尾骶部垫气圈或两侧腰骶部轮换加枕,适当做皮肤的按摩,增加局部的血循环,可有效地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第1天,开始为患者翻身,一般需3人,其中一人扶在头部和肩部,其他人扶在患者腰、臀及下肢,同时保持轴向式翻身,尤其要防止颈部扭曲,术中安置有内固定钢板的可将其床头摇高,第1次为15°,以后每2h增加10°,直至能坐起,大部分患者均可在术后1~2天坐起或离床活动。 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压及面色的变化,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整氧流量。手术过程中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牵拉可造成喉头水肿而产生咽部不适、吞咽和呼吸困难。术后常规给予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 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2次/d,可减轻水肿[4]。或沐舒坦15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2次/d。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体位护理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的过伸活动、过早起床,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人扶躯干、四肢,翻身同步进行,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术后切口内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24~72 h,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做记录。术后24 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 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术后又要求绝对卧床,故要注意其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肺萎缩、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的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褥疮的预防,睡气垫床,按时给予翻身,应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日按摩骨突部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对于昏迷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定时拍背排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躁动患者谨慎使用镇静剂,应设专人看护,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详细观察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检查并行书面交班,对瘫痪患者,记录截瘫平面。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

为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按摩5~6次/d,20~30 min/次,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单次被动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越,以免拉伤肌肉和韧带[5]。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功能,恢复肌肉力量。下

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与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四肢置于功能位。对不全瘫、全瘫患者还应训练定期排便、排尿,以期尽早拔除导尿管控制排尿。

、健康教育

出院前2~3d对病人做好口头及书面出院指导。主要内容有:①3个月内戴颈围或石膏颈围保护头颈部,防止颈部过度活动[4]。颈托解除前需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如先在睡觉时取下,以后改为间断使用,直至解除[5]。睡眠时枕头要高低适宜,一般以8~15 cm为宜。颈肩要注意保暖。继续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上肢以手抓、拿为主,而后进一步进行精细的活动训练,如扣扣子、写字等;下肢主要以被动伸屈抬高为主,以防废用性综合征的发生。②如果出现吞咽困难有哽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立即回医院检查处理;③术后颈椎植骨块临床愈合后,开始进行颈部功能锻炼。④每2个月复查一次,随防1年,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治疗颈椎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正确的专科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经过医护之间、护医、患之间的密切配合,适时、策略地进行术前宣教及心理调整,建立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体系,正确地帮助和指导功能锻炼,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充分准备,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第三篇】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并非少见,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以化疗为主,但化疗毒副作用大,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化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国内许多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不少护理体会,如范菁、张辉,张树风、吴红梅等。

高安丽则着重总结了老年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彭素近、秦社灵分别总结了20例、76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马爱武、单秀梅强调急性白血病治疗期的营养护理。

而在关于比较合理化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的优缺点方面很少有人涉及。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理化个性化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及取得成功。

三、关键词及定义

白血病;急性;化疗;护理

急性白血病:为骨髓中原始与早期幼稚细胞急剧增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其他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发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

它是用含有特殊化学成份的药物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护理:护理(Nursing)一词是由拉丁文“Nutricius”演绎而来,原为抚育、扶助、保护、照顾残疾、照顾幼小等涵义。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护理的基本属性是医疗活动,但它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化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第四篇】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其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临床上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性发病,常低热、盗汗、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

一、病因、病理

1.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生长缓慢,涂片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寒、耐干燥、耐潮湿,在阴湿处可存活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h或煮沸lmin杀灭。

2.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的结核病人,由病人随地吐痰或对人咳嗽、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与人共进餐、共用碗筷等而产生肠道感染。

3.人体的反应性

(1)免疫力。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二种,一是先天性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另一种是后天性,具有特异性。一般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大多数由于免疫力的保护作用而不 发展成为结核病。

(2)变态后应(过敏反应)。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具有过敏反应的人再接触结核菌时,使局部组织反应强烈而产生炎症,甚至坏死,由此而灭菌使细菌局限化。达到防御作用。

(3)变态反应与免疫力的关系。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或发病程度较轻;反之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虽然结核菌入侵数量不多、毒力不大也可发生结核病。

二、具体护理医嘱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早期中毒症状明显,需卧床休息,随体温恢复,症状减轻,可下床活动,参加户外活动及适度的体育锻炼,部分轻症病人可在坚持化疗下继续从事轻工作。以不引起疲劳或不适为宜。

(2)饮食。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指导病人及家属采取优良的均衡饮食,多食肉类、蛋类、牛奶及水果等高蛋白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增进机体的修复能力。若有大量盗汗应监测病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给予足够的液体。

(3)环境的调整。

清洁与舒适: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室内应定时通风,特别是晨起、午后、夜间睡觉前。有盗汗应及时用温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必要时每天更换床单,有条件者每天淋浴。 (4)消毒与隔离。指导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以卫生纸或手帕掩住口鼻。

将痰吐在有盖容器中,1%含氯消毒剂加入等量痰液内混合浸泡 1h以上方可弃去,或吐在纸上焚烧。保持口腔清洁,尤在夜间入睡前,碗筷等餐用具后煮沸5min再洗;剩余饭菜煮沸5min弃去;便具、痰具用1%含氯消毒剂或含氯石灰(漂白 粉)液浸泡1h再冲洗;床单、衣服等应以开水浸泡后再洗;衣被、书籍等物可在太阳下曝晒2h。

2.咯血的护理

(1)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护理在床上进行,待血止一周后病人可下床大小便。

(2)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忧虑,鼓励病人有血尽量咯出,以防窒息。

(3)护士在护理及抢救中必要沉着,迅速做好急救器材吸引器、气管插管、氧气及止血药物准备。

(4)咯血发作时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按常规注射止血药物和物理疗法—胸部放置水袋或沙袋,并记录咯血量。

(5)按时查房。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四大生命体征。

(6)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采用轻泻剂或灌肠。

(8)取患侧卧位。以防病变播散,鼓励指导病人咯出气管内血,避免大咯血窒息的发生。

(9)禁止会客与高声谈笑。

(10)如有发生窒息者,可立即采取体位引流,即抱起患者双足,使病人身体与床呈垂直,清出白内血块,放平立即氧气吸入,静脉注射及垂体叶素5u+10% NaCl 20mL或Gluosi 20mL,但对高血压、有冠心病病史的病人及预孕妇慎用。

三、心理护理

热情向病人介绍有关结核病的用药知识,预防隔离知识,让病人认识到结核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慢性病,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配合 治疗。遵守化疗方案规则用药,坚持全程化疗。

参 考 文 献

[1]黄津芳。 医院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2]何家荣。实用肺结核病学[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497.

[4]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xx,16(4):42.

护理方面毕业论文【第五篇】

护理毕业论文什么格式

一、文题

文题要求高度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供其选择是否决定阅读该文。文题必须简明、扼要、醒目。中文文题一般在20~30个字范围内,英文不超过10~15个字。

二、作者署名

三、内容摘要

简称摘要,一般排列在正文之前,其作用是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及意义。通过摘要使读者能很快了解全文的主要观点,以决定是否再精读全文。摘要应列出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并有明确的结论,不列图表,没有引文,尽量不用缩略语,不分段落,不可写得过于繁琐。

四、外文摘要

外文摘要一般是把文章的摘要部分译成英文即可。

五、关键词(key word)

关键词是通过分析论文的主题,找出若干个代表性的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名词或词组。按统一规范选取的关键词,称主题词。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5(有的'可3~10个)个关键词,可从文题、摘要、正文中特别是小标题中选择,也可参考主题词表。

六、正文

论文中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以小标题区分,标题一般用1,1·2,1·2·1,1·2·2·1,①五级即可。

(一)前言

前言又称导言。位于论文之首,主要包括对文章内重要名词和理论框架的介绍,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扼要提示所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

前言按顺序可有如下内容:

1、提出问题:文章的第一句话说要开门见山地引出文章所涉及的问题。

2、说明选题依据:引用文献查阅的资料的信息,用前人的研究的情况,说明本人为什么选此题。

3、阐述论文的价值和意义

4、点题收口:前言结束时一般常用本文的直接目的再点出论文题目收口。

(二)材料和方法

也可称资料来源(临床资料)与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的条件、抽样方法、观察项目、研究步骤、收集资料的场所、选用的量表和仪器、研究工具的信度和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处理方法等。

对于实验性研究,如果研究方法是通用的,则只写明名称即可,如果受试者和处理因素的情况比较复杂,则应分别叙述。包括如何设立对照、如何随机分组、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等。

(三)结果

结果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是学术论文的核心。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如何,是否有新的创新和发现,主要取决于这一部分。是将收集到的所有原始材料和数据,经过整理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后,用文字叙述和各种图表的形式报告出来。

(四)讨论与分析

讨论是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阐述和推理,从理论上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丰富和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认识,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讨论中引用文献内容,除特殊情况下,一般不成段、成句地列入文中,而是摘其观点和结论,并在文句文字的右上角标上上标。

(五)结论

是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把研究结果和讨论分析后的认识,以简明的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概括地了解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有许多杂志用摘要的形式代替结论部分,目前一般科研论文中均取消结论部分。在毕业论文中,因实验内容和讨论内容较多,为了给读者一个结论意见而增加结论部分。

七、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的科研论文一般列5~10篇,文献按主次排列,先列对本研究有较大帮助的文献。毕业论文不受文献条数限制。文摘、内部刊物、内部资料、通信及非全国性刊物等没有正式发表的文章,一般不应列入参考文献中。

正文中若有引用文献处,则在引文最后句号的右上角,标注一个带阿拉伯数字的方括号角码,角码号与后面参考文献列出的文献序号相对应。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1、期刊

序号 作者名 文章题目 杂志名称 年,卷(期):页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作者名,超过者只写前3位,后加等字。

2、书籍

序号 作者名主编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版次 年:起止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