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三中全会公报【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1105

【导言】此例“三中全会公报【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全会公报【第一篇】

9日~12日,天安门广场向西7公里的京西宾馆,成为关注焦点。204名中央委员和169名候补中央委员在此参加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经过4天的闭门讨论,12日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这一被赋予高度期待的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改革思路?

市场“升级”

与会前多位中央领导人强调的一样,此次会议的基调是改革。

会议公报开门见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而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会指出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如同会前舆论的预期一样,全会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会作了系统部署。

同十报告的五位一体布局相同,全会公报的部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并同时要求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所有部署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占据最大篇幅,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

英国路透社认为,三中全会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却不是事无巨细,实际上是对当前面临的重要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报道称,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

十报告中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判断在三中全会得以继承,引起关注的是,全会公报对于市场作用的表述有所变化。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全会公报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这是十报告中所没有的。其更为具体的部署为,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会提出了改革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新部门

除了对作为改革关键环节的市场体制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之外,三中全会公报还有多个新提法引起关注。

例如,在法治建设方面,报告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其具体表述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

公报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十报告相同的是强调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与之不同的是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整份公报中,引人关注的还有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

前者的表述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后者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的具体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顶层设计是近年来中国改革话题的新焦点,此次全会在强调了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经验的同时,特别将中国35年来改革最重要的方法论与此相结合,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要求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表明中国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领导小组成立后,可以改变原来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的局面,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将统筹考虑,全面推进。

热点问题的变与不变

除了宏观的改革指向,对于会前的舆论热点领域,全会公报大多都有提及。

对于同时事关经济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财政体制改革,全会公报将其置于“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位置,并强调“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因此,全会强调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的分析是,这一表述很简洁,但是“预算、税制、事权,该强调的都说了”。

在土地制度方面,舆论注意到,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表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时便已提及。

但是,全会公报提到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直面城乡二元结构这一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中全会公报【第二篇】

关键词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5-0046-06

作者简介王政忠,西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硕士生,高级经济师,胜利油田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副书记,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山东东营257008)

作为中央骨干企业的国内石油行业的三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其生产经营活动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已经成为影响国家能源安全的重点行业,并且是与国民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的关键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然成为三大石油公司的光荣义务,将社会责任理念深深根植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方式和激发企业的创造力,提升品牌形象和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内生凝聚力,都有积极作用。三大石油公司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也是融入国际经济秩序的现实需求,在全世界各大经济体密切关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对石油行业的社会责任履行高度关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成为对企业评价的重要指标。可以说,三大石油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异同点分析

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责任者和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中央骨干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了与企业相关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最早的是中国海油,它的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是从2006年开始的,而从2007年起,中国石油股份和中国石化股份才开始社会责任报告。下面通过对三大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解析,比较三大石油公司在报告编制上的异同,揭示三大公司在实际履行社会责任上表现出哪些主要特点。

(一)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和范围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中国石油行业的三大集团公司和其股份公司均定期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海油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以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形式出现),三大集团公司的最大股份公司也均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可持续报告的形式出现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直接社会责任报告,除中海油每两年一次社会责任报告(如2009年和2011年两年合并一次)外,三大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报告均为年报。

(二)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模式和内容

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模式来看,它们都与国际的标准报告体系进行了对接,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报告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造,形成了既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报告体例,又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反映出行业特色与企业经营性质相关的报告体系。比如:在报告中三大石油公司都明确指出,报告的主要参考体例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为主,辅助参照指标和体例为由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由国际石油行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和美国石油学会(API)联合的《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编写而成的。

社会责任报告格式的条目是基本一致的。三大公司报告中都有公司概况或治理,董事长致辞、关键数字,关于本报告,报告目录等,如中国石油的封面直接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下列示出企业的责任文化“奉献能源、创造和谐”,在“关于本报告”中将报告主体、指代说明、时问范围、报告周期、编写原则、内容范畴、信息来源、报告改进、指南参照、语言版本、报告获取、封面故事等条目纳入。

这里以2011年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例,从报告内容上分析报告的异同点。相同点主要表现五个方面:首先是编排顺序上,三大石油公司均按照公司认为的责任重要程度进行了编排。如中国石油股份以保证国家稳定的油气供应为最大的社会责任,于是该公司就将“积极有效的能源开发”和“持续稳定的油气供应”放到了报告的前两部分;与此对应的中海油则把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作为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将“企业与环境”放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也就顺理成章了。其次是三大石油公司在报告中都将财务绩效的披露简单化,用很小的篇幅进行介绍,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这与国际通行的做法相一致,也展示出这些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理解是深刻的。再次是三大石油公司在重点内容的选取上,都包含了安全环保、员工发展和奉献社会等内容。第四是三大石油公司在报告中都提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理念,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例如:中国石化提出“奉献清洁能源,共创世纪蓝天”的理念。中国石油提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理念,而中国海油提出的理念则是“奉献清洁能源,创造美好生活”。第五是在每个部分关于责任内容的写作上,三大石油公司都是按照从制度到具体做法,然后是绩效和案例的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而全面地展现该公司在社会责任上的履责表现。

三大石油公司责任报告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全面性程度不同。三家报告中中海油披露的内容相对简单,而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披露的内容更为丰富。二是在案例的运用上有区别。三份报告中,中国石油和中海油运用了较多的案例方法,特别是中海油还运用多个小故事进行说明的方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内容不同。在报告中,中海油没有单独利益相关方参与内容,而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则非常重视,针对每一类利益相关方列出了沟通交流和期望回应的措施。四是在展示其社会声誉时都采纳了社会评价,但说明方法不同。中国石油分别用不同的评价来说明在不同责任上的成就,社会评价贯穿整个报告。中海油是在对各项责任内容进行总体描述时给予充分表现。中国石化是在最后单独集中列出。五是在披露的指标数量上存在差异。如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披露的指标相对中海油要多些,并将关键指标通过附录展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六是展望部分的详略存在差异。中海油报告中的展望部分最为简单,主要是给股东一个承诺的信息。中石油则较为具体,明确制订出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

(三)三大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可读性分析

首先,三大石油公司在形式上都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用的图像与内容关联度高,很具有可读性。三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均提供了电子版,具有较好的获得性。特别是中国石油的报告在其官网上更是提供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个版本,获得程度比较高。从责任报告的印刷质量来看,均采用环保印刷,充分体现三大石油公司对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践行。

三大石油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在履行社会责任上非常严谨。三个报告都将保障供应、安全环保、奉献社会均放到重要位置,可是在具体的做法以及相关的履责绩效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由三大石油公司的角色定位差异引起的,如从保障供应的责任方面来看,中国石油是我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以及主要的石油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品、主要石化产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以及我国第二大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在我国的央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决定其保障国家能源稳定可靠供应是其最重要的责任。从安全环保责任的角度来分析报告,中海油的做法是以安全的绩效考核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在报告中,中海油将环境保护作为最关注的内容,将自己的环境责任归结为:确保自身生产经营行为各个环节的清洁与安全,减少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以及致力于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清洁无害的能源,以推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其内容详实和具体。

(四)2011年三大公司社会责任索引指标举例

三大石油公司在社会责任索引指标选取上,基本都做到了按照国内外标准的指标体系,其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较为规范,中国海油的是可持续发展报告,采用的是GRI指标,而其股份公司中海油虽然是了社会责任报告,但其指标索引未提供。从提供的详细程度上分析,中国石油较详细。从提供的依据标准来看,中国石化添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中的指标,以下表1、表2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的责任指标索引情况表。

二、对三大石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中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指标的认识

(一)利益相关者的石油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内容

本文将采用威勒(Wheeler,1998)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通过引入社会性纬度把石油企业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分别为主要社会利益相关者、主要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次要社会性利益相关者和次要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见图1。

主要社会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对投资者稳定增长的报酬率、保持股票价格的稳定和资本的保值增值;对员工承担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作技能培训的投入;对消费者保障油气供应、使石油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不断提高油品质量;对业务合作伙伴要以实现互利共赢为目标,共同遵守商业道德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是对自然环境承担的主要责任;对政府、开采地居民、新闻媒体、科研机构和普通公众主要以公益事业来实现,而这些公益事业主要包括税收、与开采地居民共建、对外信息的开放和及时披露、对科研项目不断投入和对社会慈善捐赠等等。通过石油企业对开采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实现对非人类物种的保护。

(二)石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选择分析

指标选择及说明。根据对石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分析,石油公司应对每类利益相关者设置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一是社会性利益相关者评价指标的选取。石油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社会消费者最为关心指标。因此,我们可以选取石油产品合格率、用户满意度和油价波动率三个指标来体现。

三大石油公司是国有控股的垄断性企业,其股东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因此,将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三个关键的财务指标和新油气资源勘探增长率、油气资源运输管线增长率、油气供应量与市场需求量的比率三个非财务指标选人社会性利益相关者评价指标,主要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石油企业对股东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见图2。承包商和供应商是石油企业的业务合作伙伴,盈利性和合同的履约程度(诚信度)更让他们关心。因此,合同履约率、项目利润率和项目招标数量三个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对业务合作伙伴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三大石油公司的员工特别是上游员工,长期在野外或者在一线车间工作,恶劣的工作环境,长期对化学物质的接触,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危害。因此,石油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对员工安全健康的投入,增加员工培训学习机会。这个方面的责任指标就要选择员工教育投入占总销售额比率、安全生产资金投入额和职业健康体检率、安全健康环保(HSE)系统的完善程度这四个指标。

二是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评价指标选取。自然环境是三大石油公司主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因此,环保资金投入量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环保资金投入增长量、环境管理体系完善程度就应该成为评价其社会责任履约的必然指标,反映了企业对自然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是次要社会性利益相关者责任评价指标选取。通过税收来体现的主要是石油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税收占当地财政收入比重和企业税收增长率两个指标对衡量企业对政府承担的责任是有效的。见图3。

由于油气开采地居民为石油企业提供了土地和房屋等必备资源,因此选择企业吸收当地职工人数和企业对当地社区建设投入金额两个指标来评价企业对开采地居民的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频率、重大事件媒体参与度两个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石油企业和新闻媒体之间的互动,也能促进新闻媒体对企业起到一个监督宣传作用的发挥。

当前,我国在石油整体开采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选择科研项目投入额和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度两个指标,其目的是衡量石油企业在发展新技术上所作的努力。

选择企业慈善捐赠占利润额比重、企业公益事业年活动次数等指标的目的既是为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也是为了体现石油企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主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四是次要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评价指标选取。非人类物种是石油企业的次要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选取开采地环境恢复程度和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度两个指标,其目的是减少石油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对周边的动植物等的影响。

三、对三大石油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思考

(一)三大石油公司已建立起较强的社会责任工作意识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现代企业理念的新动向,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发展,企业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行为越来越受到质疑,因为企业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分子,不能独立存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利益者的支持,相关利益者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产品,企业有理由承担相应责任。近年来,三大石油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早在2003年中国石油就提出了“回报股东、回报员工、回报社会”的发展理念,实际上已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在生产中,公司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提出认真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战略,突出抓好发展、转变、和谐三件大事,切实履行经济、环境、社会三大责任,着力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国石油。夯实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风险管控,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帮助员工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风险管控。通过诚信合规运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着力构建廉洁风险防控机制。深入实施基础管理建设工程,完善和持续推进HSE管理体系、海外社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降低公司运营风险。

同中国石油一样,中国石化作为一家规模庞大、产业链完整、资源丰富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秉承“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经营宗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进步,为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了能源保障和优质服务。2011年,顺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中国石化进一步明确了将“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作为发展目标,确定在原有资源战略、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的基础上新增差异化战略和绿色低碳战略,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发展模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自1982年成立以来,一直把为国家贡献充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作为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公司依靠国家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专营权的支持,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理念,建立起常规作业水深以内的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开发体系,逐年增加油气年产量,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司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为员工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公司坚持平等和非歧视的用工政策,高度重视和维护员工基本权益,为员工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业务员工本地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公司在实现高效高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继2007年成为首家受邀加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3C”组织的中国企业之后,2008年又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中国海油长期以来为扶贫、、助学、救灾等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成立了以公司高层为领导的中国海油慈善公益事业委员会,设置了社会公益专项基金。2011年,、扶贫、援川及其他公益慈善项目共捐赠亿元。

(二)参照国际规范,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管理系统

完善社会责任管理流程。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经验,结合公司的实际,建立社会责任管理流程,即纳人企业发展战略、确定责任理念、形成行动计划、实现组织保障、严格评估考核、公开报告、及时反馈信息、定期进行方案整改。社会责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简捷明了的工作流程,便于操作运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综合一体化管理体制,实施统一领导。三大公司内部改制上市后,在体制上出现了二元结构,为提升竞争力,集团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应发挥综合一体化的优势,统一发展战略和规划,统一重大问题决策,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规划内外部市场管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搞好顶层设计,集团公司应成立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建立一致对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统一领导、整体谋划、分工负责。要整合集团和股份总部的职能部门,对相同的职能部门实行合并,为全集团统一行动提供组织保障。打破上市和未上市的界限,组建跨企业的矿区管理公司、公共事业公司,统一协调各企业的建设、改造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和社区管理工作,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结合公司发展,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模式。评价体系模式必须有明确的内容体系、指标体系,还要有有效的评价方法。就三大石油公司来说,主要是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效益指标、成本费用指标、质量安全环保指标、油气资源勘探指标、炼油化工产品产量指标、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科技发展指标、保障市场程度指标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要按照科学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它除主要生产指标、盈利指标及满足消费者外,还包括节约能源和生态环保指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重在科学。尽量采用量化的方法,要符合现代科学向实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量化的过程中,正确地分析相关因素,确立科学的权重权数。建议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依次按5—3-2的分法。

确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原则。目前三大石油公司出台一个国际上承认的企业社会责任操作规范,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但需要形成一个有效、自觉符合公司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且用此体系指导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国际上虽然还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但是,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都在制定符合自己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根据统计,这些标准已超过400个。如美国一家非政府组织“国际社会责任(SAI)”提出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国际上影响较大,它在45个国家572家企业获得认证。国际上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制定的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中,而且相互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和竞争。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及发展历史均不同,差异性也很大,在制定评价体系时,一是要把握适度原则,按照企业的实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能超越现实,也不能不尽力;二是始终注意发展原则,在公司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所处的环境下,动态化地调整应承担的方式和责任。

(四)提升反应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管理

中全会公报【第三篇】

12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公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新华视点”记者从中梳理出了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7、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中全会公报【第四篇】

一。 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会计环境正在形成

1.“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

从本质上来看,“决策有用观”优于“受托责任观”。首先,“决策有用观”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更能得到人们的拥护,“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应向所有信息使用者,尤其需要提供对他们预测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有用的信息,而传统的收益表以受托责任观为中心主要只针对资源的所有者反映经营者的历史经营业绩;其次,收益组成的“损益满计观”与收益确定的“资产负债观”,都要以“决策有用观”为基础。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四条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我国的会计目标正逐渐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以“决策有用观”为中心的全面收益报告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和改革的方向。

2. 公允价值适度运用

在西方国家,由于近年来对金融工具计量的关注,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可谓“一波三折”: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取消了。而2006年2月15日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新的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规定,基本回到了我国1998年时的情形,与美国现在的相关规定大致相同。此外,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

全面收益可分为“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两个部分,我国现行的利润表所报告的收益就是“净收益”,关于这一部分收益的报告在我国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因此,如何报告其他全面收益是改革我国业绩报告的关键,而在“其他全面收益”中,所有“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报告都离不开公允价值的运用。新的会计准则重新允许适度运用公允价值,将为报告全面收益提供更成熟的经济环境。

3. 国际会计发展的影响

早在1980年,美国便首次引进了全面收益这一全新概念。1984年12月,《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五号再一次指出:全面收益的报告,应当成为一整套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1997年6月正式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报告全面收益》。英国在1992年10月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中增加“全面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 1997年修订的第1号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报告其他利得和损失。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先后实施了全面收益报告。

从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基本上都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全面收益理论正逐步走向全球化的趋势,然而这一理论在我国一直无法得到应用,为了推动我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进程,推行全面收益

报告势在必行。

二。美国报告全面收益面临的困境

1.报告形式多种多样

美国虽然公布了FAS130《报告全面收益》的准则,但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准则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缺陷是,允许的全面收益报告多种多样,企业间的全面收益报告缺乏可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准则允许三种格式报告全面收益,单一报表、双报表和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第二,准则允许三种方法报告重分类调整,调整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作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中单独一项列示或者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第三,报告税收影响有两种选择,在?前或税后报告全面收益。第四,准则没有明确规定1997年以前的比较财务报表是否需要报告全面收益。第五,准则允许三种方法平衡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每个科目单独与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分别平衡、其他全面收益总额与权益项目平衡或者其他全面收益总额在附注中列示详细的平衡表。第六,术语的运用,用或不用“全面收益”这一术语准则没有明确规定。

2.报告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佳

现存的全面收益报告方式有三种,FAS130允许企业在以上三种报告格式中的任选一种报告全面收益。而美国学者赫特斯(Hirst)和赫霍普金斯(Hopkins)(1998)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通过业绩表报告全面收益的股票估价最为接近真实价值,在权益变动表报告全面收益次之,不报告全面收益偏离真实价值最远。1997年以来,美国80~90%的上市公司都是选择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还有少数企业仅在附注中编制全面收益表甚至不报告全面收益。于是,美国学者们近期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报告全面收益只是在增加报告成本,而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因此,多种的报告方式尤其是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是不可取的。

3.改革步伐比较突兀

在美国,全面收益在理论界的发展并不迅速,甚至可以说比较缓慢。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是最早的,从概念的提出到准则的制定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全面收益理论早已发展成熟。然而,将其应用于会计实务时却操之过急。美国没有通过以附表形式披露或其他的过渡形式报告全面收益,而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或权益变动表中直接报告,这一改革对于美国会计界影响巨大,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一变化,这也是最终出台的准则不能取得预期效益的原因之一。

三。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几点建议

1.规范化的准则支持

显然,美国FAS130所允许的报告形式过于宽松,前面所述的报告形式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两到三种选择,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可以算出全面收益报告的形式有216种( )。报告的差别并不是只有这六个方面,因而报告的形式远远不止216种。这就严重影响了全面收益表的可比性,使得会计报表使用者若想获得决策有用的信息,必须要求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并且要消耗更多的时间阅读财务报表。因此,我国若要推行全面收益报告,首先应该制定规范化的会计准则。

2. 确定统一的报告方式

我国制定“全面收益报告”准则,应该确定统一的报告方式,多种多样的选择只会增加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我们认为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固然是不可取的,而双报表格式只能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当全面收益报告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最终应该采用单一报表的格式,即将全面收益表与现行的利润表合并,重新确定利润表各项目组成和计量方式。在全面收益报告发展成熟时,若仍然存在两张收益表,人们容易混淆究竟是“净收益”还是“全面收益”是业绩评价的标准。因此,只有采用单一报表的格式,才能彻底的实现将“全面收益”作为业绩评价的唯一标准,真正达到报告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目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