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教案【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83853

真正的英雄【第一篇】

通过收集和交流各种关于航天事业的资料,感受科学探索中的失败与成功,并在演讲词的换角度改写中体会航天事业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

课前准备:收集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资料。

教学步骤:

导入:20xx年1月3日,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北京时间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美国的太空活动也经历过惨痛的失败,印证了一句话:人类每前进的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的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就让我们随着里根总统的演讲,来回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的悲痛吧。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资料: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宇航员格斯格里索姆、爱德华怀特和罗格查菲丧生。

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舱未能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丧生。

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宇航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中学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美籍日本人埃利森鬼冢,其他5人分别是弗朗西斯斯科比、迈克尔史密斯、朱迪斯雷斯尼克、罗纳德迈克奈尔和格雷戈里贾维斯。

20xx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原定降落时间16分钟前解体,7名宇航员无一生还。

2、模拟总统角色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

(1)总统对英雄的感情是怎样的?划出有关语句来说明。

(2)总统对这些英雄是怎样高度评价的?划出有关语句。

(3)总统希望通过演讲达到什么目的?(教师提示:表达哀悼,安慰家属;追忆英雄,颂扬他们的英勇行为;鼓舞人心,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开展探索研究。)。

3、综合思考,小组讨论:说说失败对航天研究的影响。(教师提示: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美国的影响;要辨证地分析看待航天研究中成功与风险并存的现实情况。)。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分类交流各国(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2、根据各国航天科技的对比,讨论航天事业(成功)对于国家(可重点结合本国谈)的核心意义。

3、20xx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预定太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顺利着陆。请你自主设计写作1篇演讲稿,用在庆功大会上演讲,借鉴、体现出《真正的英雄》中的好的写法,字数不限。

三、布置作业。

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我的太空之行》,“我”的身份可以是一个旅游观光者,也可以是一个科学家,也可以是外星人。

资料平台。

1、《航天史上最悲惨一日:人类最早航天飞机爆炸》、《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向为全人类利益而献身的宇航员致敬》、布什的演讲稿等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报道材料。

2、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材料。

3、人类开展登陆火星的有关探索活动的报道材料。

真正的英雄【第二篇】

本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学习内容由浅入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环环相扣,能高效的完成预设的任务,比较充分而有效地达成了教学设计目标。

设计得当之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本环节在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先有清晰地了解,紧接着是简洁的背景介绍,不拖泥带水。引入课题时,教师对文章的体裁,特点,做了明确的介绍,用以指导学生展开阅读。

2、整体感知环节。听读,并有明确具体的听读要求。然后解决听读要求思考解决的问题,初步完成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重点阅读第二部分,熟悉英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位英雄的主要事迹,侧重概括能力的训练。

3、品读交流解读探究环节。此环节采用择句赏析形式,从演讲者对英雄的评价中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崇高。当我们了解了真正的英雄后,我们自然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力的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达成了教学的情感目标。

4、板书的设计则着重体现演讲词的两大特点,同时体现情感思路和演讲主题。简洁醒目,又突出重点。真正实现了板书功能的最有效化。

设计不足之处和改进设想:

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环节设计显得繁杂,按部就班,分散了时间,该展开的内容欲放又收。比如拓展环节,学生在挖掘英雄的崇高精神思想时可能已经会谈到,老师这时加以引导最好,没有必要后面再单独提出来说,有重复嫌疑。至于练笔,可以作业完成。演讲词只在初步感知环节中设计了一次听录音朗读,后面的环节中没有再指导朗读。忽略了学生学习品质的差异,不能够做到对学生学情的充分分析考虑,在教学中就不能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为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有可能不能完全实现。

改进方法:

1、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要坚决摒弃为使教学环节齐全而设计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情况,做好学情分析,教该教的,涉及到其他的知识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可面面俱到,同时又蜻蜓点水。

2、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中,不必局限于文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时拓展,深入解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切不可学生想说时不去适时引导,绕一圈后又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说。

范例九教学技能与策略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设计得当之处:

1、文本与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比较成功。在导入、背景介绍、朗读、主题概括、重点品读、拓展延伸、结语部分都整合了多媒体资源,运用恰当,它们的使用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时容量,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拓展文章内容,并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达到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2、教学方法设计选用较恰当合理。开篇之处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有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第二个环节的朗读教学法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利于学生把握演讲者的情感,理清文章思路。重点品读法,展示批注举例,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做法不论对文本的解读也好,还是对学生方法的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知识、情感等人文素养的提升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设计不足之处和改进设想:

教学模式的选择有点单一,为突出重点,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成了学生单方面的汇报展示。教学媒体的制作也显得有些粗糙。

针对以上不足,本人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汲取专家、名师的优秀的做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掌握运用媒体技术,进一步向成功教学迈进。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也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教学设计不仅是对知识学习问题预设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价值取向是要从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转向为学生的“学”而设计,要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真正的英雄【第三篇】

英雄?什么是英雄?不只是打了胜仗的人叫英雄,不只是有功之人叫英雄,不只是不平凡的人叫英雄。其实,在你我身边,有时一些平平凡凡的人也同样可以成为英雄。

他,2017年3月26日刚刚踏入中国的土地。因为语言不同,所以他想表达的意思我们不懂,我们表达的意思,只有靠他表姐——“翻译官”来翻译。他比我们都要大,但却没有一点架子,总是嘻嘻哈哈的面对任何困难。

记得我和他同桌时,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时候。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和他交流,也怕我说的他听不懂,就没有开口。但是他却先开了腔,虽说他说的不是什么怎么流利,但却缓解了我们之间尴尬的“场面”。后来,我也开始和他聊了起来。这才慢慢发现他是一个很乐观很幽默的人。和他坐在一起时间长了,又觉得他很有礼貌。每次向我借东西前都会用他那一口不流利有简单的中文说一句:“借一下!”

事后,我材知道他的爸爸妈妈在韩国,自己独自来中国,现在和舅舅、舅妈住在一起。他的表姐帮他了解中国,每天都要抄课文,以促进中文学习。

最后,我在他的笑容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他坚强、乐观!但他内心的孤单、寂寞是我们都无法想象也是无法体会的。

我想,我身边的英雄就是他——河东镐。

真正的英雄【第四篇】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是1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在备课的时候,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设计的: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8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