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设计【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47605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设计【参考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设计【第一篇】

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 ) ( )

2、( )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和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和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明白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出示课件)同学们在超市里,肯定也见过很多小数吧?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课件展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每一个小数的末尾都有0)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的“0”。

二、探索性质

(课件出示例5)

笑笑:我买了一枝铅笔,用了元。

明明:我也买了一枝这样的铅笔,只花了元,比你的便宜。

笑笑:哈哈!不对,我们俩花的钱同样多。

明明:我买的铅笔就是比你的便宜。

1.引发猜测。

师:同学们,你们来当裁判,他们俩谁说的对?为什么?

生:笑笑说的对,因为元=元。

师:你们都认为=吗?

2.验证猜想。

师:先想一想,和为什么相等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也可以利用老师发给你的材料(数位顺序表、两个相等的正方形)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①元和元都是3角,所以元=元。②利用正方形得出: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这样的3份;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这样的30份,和所表示的阴影部分一样大。③从计数单位来看,是3个,是30个,也可以看做3个。④从数位顺序表可以看出,在3的后面添上0只改变了这个小数的意义,3所在的数位始终不变,始终表示3个十分之一,所以=)

师:从到,小数的末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发生改变吗?从到呢?

(板书:添上“0”、去掉“0”)

3.进一步探究。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请试着比较一组小数:、、。

(独立完成“试一试”,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汇报)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这三个小数相等吗?

生1:1所在的数位不变,所以米=米=米。

师: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数的大小呢?从右往左呢?

4.归纳总结。

师:经过这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3:末尾。

师: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来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想一想:、、这三个小数的大小一样吗?

(先做“练一练”的第2题,再汇报)

生4: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到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到是在小数的中间添上0,小数的大小就变了,因为5所在的数位变了,由5个变成了5个,所以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师:由此证明,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会不变。

三、应用性质

1.化简。

师:学习了小数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例6。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汇报结果)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板书:化简)

2.改写。

师:学习小数的性质还有什么作用?独立完成“试一试”。

(生汇报改写结果)

学生试做,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的结果(如下)。

=?摇=?摇10=

师:为什么有的添上1个0,有的添上2个0,有的添上3个0?10的右下角为什么要添上小数点?

师:这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四、练一练

1.完成书上第35页“练一练”的

第1

题。

2.游戏:你能只动三笔,使7、70、700、7000这四个数相等吗?

五、课堂小结(略)

教后反思:

1.基于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也不困难,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小数。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取大量素材,让学生尝试从中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根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

这种种的设计,都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2.变静为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不仅应该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节课的教学,既尊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又根据需要,变静为动,对教材多处进行了优化处理。例如,教材的主题图,是两个小朋友关于铅笔单价和橡皮单价的对话,把学生带入了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很好地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但它是静态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中每个信息都是动态地逐步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也配了音。这样,使主题图更加生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尊重学习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本节课教学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沿着“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针对这一难点,教师没有反复地去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最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思维空前活跃,课堂气氛很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4.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时的思维状态、认知起点和困惑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合理利用与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xx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主题:《小数的意义》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进一步认识小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体会抽象和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抽象、推理等活动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通过自学,理解计数单位、、。通过数数的活动,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评价设计:

1、通过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小数的意义,达成目标1。

2、经历自学,数数等活动,独立探究,全班交流汇报,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达成目标2。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米尺、课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

生:一块橡皮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一本本子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老师看到超市里一种西瓜的单价是元,同样的西瓜水果摊上写的是元,哪儿的单价贵呢?

师:为什么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利用米尺,找等量关系。

看米尺写出:1分米=米,10厘米=米,100毫米=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0毫米,所以米=米=米。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比较与的大小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课件出示百格图,涂30格阴影部分,师: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课件演示:在百格图里去掉10条线,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与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星期天小明帮妈妈看店,一位小朋友看重一包标价元的薯片,小明说我学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就付元吧。若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问:小数由到,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4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