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5253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篇1

财务会计准则由出现到发展,到最终的成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从最初的西方财务会计准则制定,到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都有一定的成就,本文就财务会计准则在美国的发展得出对于各个国家在制定准则时的启示,再次研究了财务会计准则的性质,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会计准则时一种技术手段,另一种是经济后果观,从整体的财务会计准则概述上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

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至今为止已经有将近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首先,在1938年~1959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成立,说明会计原则、程序和会计名词,研究的公报比较侧重与会计实务。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那时期的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并没有一定的系统研究和理论的支持,它所发布的一些公报也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并不成熟;而且当时的委员会权威性还不够,并没有像现在有一定的权威性,再者,当时的委员会所发布的公报还存在过分的多样化;其次,在1959年~1973年,美国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成立,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发布意见书说明会计原则及程序,从而增加它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同样,当时的会计原则委员会也有一定的缺陷:它忽视了会计理论研究,一味的强调会计实务,缺乏理论框架,因此,会计原则委员会也无法适应经济环境和外部压力。最后,从1973年至今,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fasb,它的主要内容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有一定的优势,也适合现在的会计发展要求,它的主要工作是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对准则进行解释,并且发布技术公报。相比前两者来说,它也存在缺陷:即现在fasb发布的准则过细,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它发布的准则对日常活动所出现的新的业务的适应性比较差。

对于美国来说,美国会计准则所解决的重大问题则是:在理论方面,它解决了会计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关系,在准则的自身方面解决了它制定准则的方式、内容含量、政治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发展对于美国会计自身以及其他国家,包括我国的会计发展,都有一定的启示。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会计准则反映一定的会计理论研究水平,会计准则受到各种利益相关方的高度关注,而且,会计准则是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一)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手段

一些学者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手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首先认为会计准则本身必须是有序、系统的,而且要内在一致,应该与可观察的客观现实相吻合,并不受个人的左右,在立场上通常是无偏见的。对于这种认识,学者们所具备的思想特点通常表现为首先认为会计本身是一种技术手段;其次,对不同的概念进行界定,演绎或者归纳具体的内容,最后认为存在一些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既然认为财务会计是一种技术,就要达到完善,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各国的会计组织不一致,是有一定的差异。再者,按这种观点,在准则的研究中主要解决的是财务。

(二)经济后果观

持经济后果观的学者们所持有的立场是,认为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准则本身是一种约束或者规范,背后隐藏经济利益,经济后果观的表现是会计信息影响了各利益相关方,其结果是一部分收益而另一部分人则会受损,他们所体现出的思想特征是按这种立场认为,单纯追求完善的准则是不现实的,恰当的思路应该是寻求一种经济后果最公平合理的会计准则。对于这种观点的评价,一般认为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因此最完善的准则并不代表最公允的后果,因此,准则制定应当是就事论事,而并不能一概而论。对此,他们所作出的提议则是,在制定准则的同时,它还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回避一套完善的概念框架。

我国的会计准则类似于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般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基本概念以及财务报表,我国的会计基本原则类似于美国fasb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制定开始是在建国以后,在建国以后—1992年,我国并没有会计准则,那个时期对会计进行规范的只是国家统一发布的会计制度,1992年~2006年,在这一时期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2006年我国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同时废止国家的统一制度,在2006年以后我国的会计准则不断自定,不断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我国财务会计准则所具备的特征,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主要是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趋同,适应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现阶段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不断关注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定的信息基础,并且由原来的计量属性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使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适应现实的发展,关注日常经营活动的交易实质,体现出报表的公允真实。

具体来说,我国财务会计准则接受了国际上都比较认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同时还在财务会计目标上明确了目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决策有用观点,体现了一定的投资人的重要性,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一定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也有了一定的扩展,进一步来说对会计工作的权衡观也有提高。其次,在报表体系的构建上面也确立了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报表体系;最后,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方面借鉴引入了西方国家的做法,并且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会计要素的范围上有了极大的丰富,其中,我们国家的改进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国的会计要素接受了西方国家的十要素观点,另一个则是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以未来经济利益定义要素的方法。最后来说,我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上,形成了会计计量属性多种并存,但是以公允价值为核心逐渐转向价值的计量。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篇2

社会保障体系的财务会计审核工作主要表现在各个机构是按照相应的会计条例和原则来开展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作为社保部门必须要统一标准,还要设置相应的社保财务审核部门和征缴部门,在设置的过程中,各个机构必须要将这一界限划分清楚,将实际的资金开销与所征缴的费用结合,做到相辅相成,将社会保障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做好,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会计核算内容不规范

会计报表极其混乱,缺乏统一性,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十分严重的问题。财务报表之所以过于混乱,主要是由于这些报表示不同的机构所产生的,报表中许多的指標与实际的标准严重不符,导致老会计报表流于形式,无法从报表中了解到机构、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就不能够制定相应的标准,这样对于社保体系的构建是极其不利的,没有科学的数据作为社保体系构建的依据,财务会计核算对于社保体系的构建甚至形成了阻碍。

(二)会计管理的基础工作亟待完善

社会保障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导致了财务会计无法对社保基金的存储、收缴和支出进行详细的核算,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也无法发挥作用。在记账的方式上也没有进行统一,缺乏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这与我国的宏观调控是相悖的。我国的社保体系还在不断地完善,必须要将社会保障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纳入到政府的财务体系中来,使得社保基金会计核算的过程能够被准确地把握,与政府的财务会计核算是相适应的。除此之外,还要保证社会保障的支出与征缴是平衡的,保证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一)确定社会保障的会计分类和范畴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转型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社会保险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明确不同性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有着极大的差异,会计审核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社会福利会计审核是针对社会群体的福利待遇资金而产生的,而社会保证会计审核主要是针对社会保险的资金而建立的,社会救助会计核算主要是针对社会的救助资金而产生的。因此,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性质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我国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自身的原因,社会保险的财务会计核算依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社会保险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占有着较高的比重,根据具体的分析可以得知,社会保障体系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在个人和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中发挥着预算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保险财务会计核算才能够真正的作为独立的方式来进行审核。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会计核算任务

社会保障基金在支出和征收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这是我国社会保障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基础。无论社会保障基金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基金,都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法规来开展工作。因此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会计核算必须要按照相关的政策条例和标准来进行核算,保证资金运转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操作符合国家的规定,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曾几何时,社会保障体系一度称作为确保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保护伞”与“缓冲带”,将社会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就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工作铺平了道路,倘若没有一个具有实效性的社保体系,那么社会经济体系就失去平衡。怎样将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里会计审核工作逐步完善起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是如今国内社保会计核算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篇3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是当今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体系概念框架的基础,更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就指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获取企业会计信息达到其各种决策目的,换句话说整t企业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都是建立在企业会计财务目标构建的基础之上,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对于会计理论研究者来说是t理论问题,而对于从事企业会计实务的会计人员来说确是实打实的实践问题,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是人的主观认识结果,但是它并非是一t纯粹的主观iu只范畴,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受到客观存在的会计环境的影响,会计环境指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以及社会环境,由此可见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它要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通过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分析,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变化的基本规律,正确的认识与分析构建企业不同阶段的财务会计目标。

从上世纪70年代起,各国会计理论界才认识到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根基,更是日后评价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标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由此被提上日程,并成为各国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难点。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企业财务目标的构建还没有形成一t权威的、普遍被认同的观点,目前国际会计界探讨较多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模式基本有2种分别是: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1、决策有用观

产生于20世纪中期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日趋发达、完善的经济背景下。决策有用观建立在社会资源的使用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而资本市场在此时的资源配置中是主导,企业投资人因为要进行投资所以需要大量可靠、安全的会计信息,这是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就是为企业投资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的信息,帮助企业投资者在未来的经营或投资中做出重要决定,因为这一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导致了在会计确彳人方面,我们不仅要确认已发生的企业经济业务,更要确认那些企业因为经营而发生的或有事项;在会计计量方面我们认为会计报表应反映会计期间内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在使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同事多种会计计量方法并存。

2、受托责任观

由美籍日裔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井鸠雄士和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恩里斯特?帕罗科?提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公司制的企业形式日渐流行,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所有者关注的是企业财产的保值和增值,而经营者则因此承担管理企业资源,尽可能的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和增值,在这样特定的会计环境下,受托责任观主导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要求会计要为企业所有者提供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期间内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信息,从而判断经营者的管理是否有效,因为这一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要求在会计信息上必须安全、可靠;在会计确认方面,我们只需确认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在会计计量方面,我们也只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即可。

3、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无论在会计信息提供、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财务报告提供等各1、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不同侧重,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都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下产生,它们均适应了当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抛开它们产生的特定历史时期,抛开特定的会计环境来谈两者的优缺点是毫无意义的,会计环境是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的前提必备条件,由此可见,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不仅要顺应国际财务会计目标发展趋势,更要具有我们自己的特点。

1、分析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

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发达,资本市场是企业筹资、融资的重要场所,因为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致使企业不能很快进入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不能很好的筛选出企业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很多投资者不太懂得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这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在我国企业资金的取得依然是民间直接投资的方式,很难发挥资本市场在资金投资、融资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占我国主导的重要行业企业大多都是国有企业,其他性质的企业在中国不可能从事重要行业,尽管在我国国企改制中,国企股份制正在被广泛推广,但国有控股仍占绝大多数,在上市公司中大中型企业占很少一部分,而这些上市的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制度也不是完全符合国际现在企业制度,而我国国有控股公司融资方式也不以资本市场间接融资为主,而大多数仍以直接投资、融资为主,更重要的是我国从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采取决策有用观为主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显然会因企业规模有限、现代化程度低下以及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难以实现。

由此可见,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在企业资金筹集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国家作为控购方、委托方仍占主导地位,由此企业资源的委托方也就是投资者与受托方也就是经营者可以明确区分出来。

2、分析我国企业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前提就是要明晰为什么样的使用者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背景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这样特定的会计环境下,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国家各职能部门、银行、i正券市场投资者以及—般企业投资人,这些企业信息使用者因为其所处行业不同、职能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

3、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思考

无论是根据“受托责任观”还是根据“决策有用观”构建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都不能抛开会计环境和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单独来谈,厝鉴外国先进的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状,确定适合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的财务会计目标必然是“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决策有用观为辅”来构建。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的重要目的就是向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基本分为三类:

第一种会计信息就是为企业现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使用者提供企业投资、融资、厝贷等相关会计信息;

第二种会计信息就是为企业现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使用者提供企业现金流量信息,使其能够评估企业因销售、到期厝款或债券以及股利等实际获得收入和预期现金收入价值信息;

第三种会计信息是指企业财务报告,企业财务报告反映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企业经济资源使用情况,企业财务报告更重要的是能够反应企业受托者也就是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在会计期间内有没有完成预期经营目标,有没有真正为企业委托人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虽然迅猛但是却发展得不那么完善,在会计环境特定的情况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越来越多,而且委托和受托关系并不那么明晰,他们都渴望了解企业经营运作情况,以便为自己的投资、融资作出决定,不同的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但是关注的问题无非就是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由此可见决策有用观正在通过资本市场逐渐融入到我国企业会计环境中,成为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模式的有益补充。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必须符合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趋势,现在企业制度就是企业法人制,企业法人制的实质就是“确认国家拥有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拥有财产的独立法人财产权,使企业在对所有者承担财产保值和增值责任的前提下,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由此可见在这种现代企业制度下,投资者和企业就是委托和受托的关系,我国的上市公司只占所有企业的一小部分,虽然部分企业上市但是也没有完全实现资本流通,国家对企业拥有所有权,国家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基本需求就是要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综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应当主要定位在向企业委托人汇报企业受托人在会计期间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并同时向所有信息需求者提供基本的相关会计信息,因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尚浅,流通股仍占少数,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以资本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社会上的会计信息需求者也仅仅可以通过企业会计信息简单了解企业,若拿这样简单的信息做投资、融资等重大决策是不够谨慎的,所以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不能单纯的用决策有用观来构建,决策有用观来制定企业财务目标只能是作为必要补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必然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经济领域的各行业中,国有企业不论是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或是影响力都处于极其重要地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也必然要以国有企业需求为主,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分离,企业的管理经营者承担这受托责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是建立在帮助国家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同时考核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的会计准则,以上这些都符合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中“受托责任观”的模式。

因企业受托责任关系的存在,投资者有权获取相关企业会计信息,同样受托者也有义务向投资者提供相关所需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流行的会计计量模式中,可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所需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新生的科技产业、金融产业、金融衍生拼等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允的客观计量环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比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更适合投资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特色就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仍占主导地位,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下,国家、政府就是企业委托人,现阶段企业委托人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就是在分清企业委托责任和受托责任的基础上,首先要满足国家财政收支的需要,同时还要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投资者的权益,维护企业债权人的利益,由此可见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模式应为三点,第一要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全面、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受托经营成果、财务经营状况等;第二为企业所有者即委托人提供有利于其做出决策判断的会计信息;第三为企业债权人提供全面、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能会计信息;第四为社会大众投资者公布企业会计期间内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以便其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我们相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必然逐渐会向决策有用观偏移,若干年后,决策有用观势必会发展成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构建的主流趋势。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篇4

近年,学者们基本都把会计假设纳入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从制度收益和成本角度来看,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组成部分的制度安排,其效率要优于将其作为指导性规范的制度安排。

1976年fasb第一次提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并于1980年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改,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概念结构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致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这一定义明确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理论体系,而非第一次定义的为一部章程。自此之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迅速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热点。我国也不例外,从近些年的文献看,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认识在某些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领域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内容和实现路径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本文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略加综述。

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我国经济水平还远没有现在发展好,会计人员的水平比较低,没有理论准备,会计环境不稳定等等,在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下,罗国荣(2000)和黄增洁(2000)认为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条件还未成熟。

1、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员水平不断提高,之后的学者几乎都认为在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杜兴强(2003)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角度阐述了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2、葛家澍认为有必要将会计的基本概念从准则和制度中分离出来,独立地制定并公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3、沈颖玲、汪耀祥(2007)、云虹(2009)等均认为我国的会计基本准则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国际化的现实需求下,我国构建实质上与形式上相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十分必要的。

4、唐皎、陈薇(2011)则从相关会计理论,经济发展以及政府支持等内外部条件的成熟侧面说明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5、近些年来,在前人的研究背景下,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如何构建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说明广大学者均已认同构建的必要性。

国际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法律地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离于法律之外,没有法律效力;另一种是包含在法律条文之中,得到法律的支持。从一开始,我国的专家学者在探讨法律地位这个理由时意见就比较统一。

王庭华、钟宜彬(2006)根据中国国情,主张由财政部牵头,聘请会计学术团体来共同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法规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沈颖玲、汪祥耀(2007)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法规的关系方面来论述其法律地位,认为其应该介于《会计法》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权利保证执行,同时,对于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应当予以废除。

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在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否废除的理由上。唐皎、陈薇(2011)认为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应凌驾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上,而不是废除。彭亚琴、黎曦(2011)从两方面阐述了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法律地位:首先 ,《会计法》是我国财务体系的根本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当遵从《会计法》的规定,其法律地位相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较低。另外,从制度收益和成本角度来看,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组成部分的制度安排,其效率要优于将其作为指导性规范的制度安排。我国应将其纳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的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到学者们虽然有不同的声音,但主流思想没有转变:一致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作为会计法律体系的一部分,赋予它一部分权利。这正是结合我国国情所得出的结论,因为我国民间会计团体、组织的实务、理论还尚待完善,且还没有形成规模,不具有权威性,所以应由财务部来组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并赋予其一定的法律效力才能更好地执行下去。

自从葛家澍(2005)提出应分两步走来实现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后,相关学者在葛老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扩充完善。但目前还是处于“混战”的局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关于实现路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种是以葛家澍为代表的“并存论”。葛家澍(2005)提出第一步先修改、充实现行基本准则;第二步,等到将来时机成熟,基本准则可以转化为更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来的很多学者都沿用了这一观点,如沈颖玲、汪耀祥(2007)提到我国用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充当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符合国情的一种选择,待条件成熟后,我国仍需要构建概念框架;张卓、王健(2011)则直接借用了葛老两步走的观点,并提出两步之间转换的理由。

另一种是“替代论”。朱静芬(2006)等人主张应重新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另起炉灶,废除现有的准则作为概念框架。云虹、李艳云(2009)也表示应取消基本准则,重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且不再赋予其基本准则的身份。唐帅(2012)认为我国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与高质量的概念框架相差太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重新制定。这两种主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一直存在,目前尚无定论。

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如何构建的理由,几乎每1篇相关的文献都会提到。以下就一些主流观点进行梳理。

葛家澍(2004)借鉴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提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包括: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的列报。沈红波(2005)认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应包括以下内容: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财务会计报告。云虹(2009)认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第二层次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第三层次是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财务报告的列报。并且主张应按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要素的确认→要素的计量→财务报告的列报”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与此相似的有翁建英(2012)观点,在她的层次结构图中,把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作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财务报表要素,第三层次是会计确认和计量,最后是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以上学者观点也趋于统一,但是还有一些分歧,以下笔者就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两方面进行分析、综述。

(一)会计假设

葛家澍(2005)认为基本会计假设这一概念不易理解,在基本准则中可以不提这个名词,但可以包含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借贷记账法等基本假设的内容。以上文献分歧主要是在会计假设是否应包含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学者们基本都把会计假设纳入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笔者认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根据具体国情来制定,由于我国复杂的经济环境,就会产生我国特有和各国共有的一些基本假设,所以需要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指明我国会计假设的特殊性。

(二)会计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的一些主流论点主要是以葛家澍(2004)为代表的受托责任为主、决策有用为辅的“双目标”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论断,是因为相关学者认为我国国有经济(企业)在全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国资委作为最大的投资人需要真实公允的财务报告,用来评估、监督公司管理层受托经营√阿拉文库★√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并据以进行相应的人事任免和奖惩决策。

但笔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民营企业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冲击着资本市场,这部分企业就需要为债权人、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供经济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应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转变成为主流。如唐皎、陈薇(2011)认为当前环境下,非股份制企业中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较好的将逐步改建成股份有限公司,走向证券市场,会计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没有理论的深度难以达成共识、不能超越政治、经济、文化差异而存在、与国际做法不一致。加之,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计准则的制定就需要理论的支持,从这两方面来看,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迫在眉睫。近些年来,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在实现路径、构建内容方面还需要集思广益,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以供制定部门参考。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篇5

完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可以提升全面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政府与民众利益的双赢,为政府财务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目标的整体统一,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财务形象问题。在日常工作,政府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既是自身形象的代表,也是政府形象的代表,积极协助做好政府财务会计工作,共同实现自身和政府财务的价值最大化。

(一)我国财务会计体系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业务不断出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完全建立,使得会计准则制定与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差。由于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客观上为会计舞弊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在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会计工作虽然发挥了核算监督职能,为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会计领域诚信的缺失,曾一度成为大众对政府公信度产生质疑的焦点,伴随我国财务会计体系正处于转型改制期,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在发育、发展阶段,规模不大,在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约束的管理体系情况下,政府财务会计体系构建的各种缺失,很容易造成政府财务部门直接或间接操纵和反映其意图的工具,会计舞弊、人为调节成本、利润及合谋进行虚假会计陈述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政府财务会计的职能

一般,我国都把政府财务会计分为官厅会计、政府会计和预算会计,其中预算会计又有政府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其他相关部门会计。政府财务会计指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的特殊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政府的财政会计要素有五项:资产、负债、净资产(专用资金、后备保障金、结余资金等)、收入、支出。

(三)社会发展的必然

政府财务会计作为人民的大管家,要接受人民委托对政府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在管理过程中,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现漏洞问题,或者是各种把关不严,法律法规不全,出现种种问题,为了保证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政府财务会计体系的建立非常的重要,构筑完善的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财务会计繁体要统领政府财务的全局的重任,完善而有效的财务会计体系产生了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会计主体、会计分期、预算、决算报表的相关信息的合理安排计划,这样才能更合理的安排经费的使用、业务的办理,更方便对财务人员的监管,更有利于服务管理管理活动。

(一)政府财务会计目标

政府财务会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分类也应是多角度、动态的、分层次的,政府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为政府的经营管理服务。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最大的缺点就是:片面地强调了为政府的外部人服务,而忽视了会计为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作用。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是应政府经营管理需要而建立的,所以政府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为政府的直接经营提供有用的信息;其次,会计的具体目标才是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至于后者,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政府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质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

(二)完善体系有利性

完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可以提供关于一定时期内政府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活动的可靠资料。利用这一资料,政府财务会计的管理者可以直观地了解政府财务的经营状况,寻找不足,分清责任,从而对政府财务未来的发展做出决策。

完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可以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预测、比较、评估政府财务经营业绩和存在问题的资料。可以使管理者及时发现政府财务经营中的弱点,正确地评估政府财务的经营能力,从而尽早发现不足,扭转局面。

完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可以提供有助于指挥、调节和监督政府财务管理经营活动的财务资料。指挥、调节、监督是会计的控制职能,通过对政府财务的控制,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政府财务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是完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在政府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完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可以及时查找不足和漏洞,避免发生人为的主观上的任意操作。很多财务工作是要靠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去实现的。首先是有执行力,然后是执行。执行力是规范规定的,理论上应该不是问题。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就显得重要。执行要有标准,要在不失制度原则性的前提下让人理解地执行,执行要有统一标准,要前后一致,要不死板,要在实现整体发展目标下执行。

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必须要加强与时代的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完善和规范政府财务会计体系,解决好了其相关内容和执行的不足,关系着社会的稳步发展,政府财务工作人员应认真的对待这一项目工作,提升政府财务的整体形象,努力为我国政府财务的发展奠定更宽广的发展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5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