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互联网论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6514

【导言】此例“互联网论文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互联网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实施战略

本文来源:商业研究

本文作者:冯智杰

整合营销传播(IMC)这一观点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IMC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IMC从广告心理学入手,强调与顾客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消费者传播一致的清晰的企业形象。这种接触点小至产品的包装色彩大至公司的新闻会,每一次与消费者的接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程度,如果所有的接触点都能传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就能最大化公司的传播影响力。同时消费者心理学又假定: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对一切事物都会形成一定的概念,假使能够令传播的品牌概念与消费者已有的概念产生一定的关联,必然可以加深消费者对该种概念的印象,并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形成品牌联想的目的。

麦斯威尔是一个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成功者,麦斯威尔咖啡自1982年在台湾市场发售以来,一直以“分享”的广告策略塑造品牌,1986年到1988年,麦斯威尔通过随身包咖啡的上市,延伸“分享”的概念,并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促销活动等手段,由形象代言人孙越发起“爱、分享、行动”的街头义卖活动,同年麦斯威尔随身包咖啡销量同上年相比增长50%。麦斯威尔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体传达“分享”这一核心概念,运用的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互联网【第二篇】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其主要思路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1互联网   互联网通过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物联网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3物联网和互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都采用数据分组网作为它们的承载网;承载网和业务网是相分离的,业务网可以独立于承载网进行设计和独立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与互联网也是有区别的。   (1)本质上,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扩展,它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普遍性特征。   但是,它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较复杂的扩展。   (2)研究的范围不同。   互联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物联网就是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进行联系和控制,协同和处理,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率,使人们的生产变得更加舒适、更加和谐。   (3)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互联网体系结构是指导互联网设计的一系列抽象设计原则,内容涉及互联网的构成要素、通信协议、网络功能以及管理运营方式等。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接入层。接入层由基站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   网络层。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应用层。应用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触发等。   (4)对网络的要求不同。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还是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基于IP架构的互联网络在根本上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   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性、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目前IP网难以提供的。   4互联网发展趋势   (1)多样化。   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多点的搜索方式。   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绿色化。   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支持物联网。   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支持云计算。   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p#分页标题#e#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互联网论文【第三篇】

1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设计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互联网的发明就是明证,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毫不过分。互联网太强大了,它决不仅仅是PC的继承或者仅仅将PC的地位取而代之。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

与以纯艺术绘画、雕塑等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欣赏相对应,视觉传达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设计,将持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视觉传达设计其内容广泛,涵盖了一般平面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公共标识设计、CI、标志设计等等。视觉信息是其传达的精髓,或者也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称之为一门信息处理的艺术。从这一点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之间有着可以结合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人类围绕信息的传播而展开的努力与探索。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寻找能够利用图形存储自己的记忆和知识的方法,寻找能够把信息的传达程式化和简单化的方法。文字的产生、印刷的发展等等,都代表了这种努力。直到目前电脑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依然代表了这种探索的发展。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应该为自己能够生存在这个信息时代而感到庆幸,因为信息时代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的发展环境。计算机的发明为设计师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创作利器,切实地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与表现手法;而由无数台计算机相连而成的互联网络则更具威力,它即将成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最主要的活动领域。

2“第四大众传媒”与视觉传达设计

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第四大众传媒”

公认的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广播、杂志、书籍和电影等六大媒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如今,国际上已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中,并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这说明,人们已经认同了互联网的作用,能够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广泛地传递新闻信息。

其实,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它使人类面临着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前所未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之间的铜墙铁壁顷刻就要瓦解,传统的、相互分割的报纸、广播、书籍、杂志和电影等大众传媒顷刻就要融为一体。人类社会,就要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决定了网络对平面媒体的超越,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媒体与设计的互动效应

视觉传达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脱离不了媒体。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设计既受制于媒体,又是新媒体产生的动力之一。

传统的传媒方式为我们所熟知,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等媒体依然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和互联网络相比较,它们具有比较单一的感官传达功能,因此,它们的先天缺憾愈加明显,同时,比较单一的传达功能也使设计师受到限制。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完善的了解其他事物。为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师一直在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而今互联网络正是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为设计师创造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信息传达手段和途径。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最完善的媒体。这应该引起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的关注。尽管现在互联网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但网络发展的速度和力量是惊人的。

3互联网的力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数字化设计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虽然对许多人来说,互联网还象一个梦幻般的故事,其实仔细一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相结合所产生的真实的力量已经毕现无遗。

无限制的传播

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是全球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计算机连入网络,那么你就可以将信息传送给他,或是获取他的信息。商家在互联网络上只花极少量的广告费用,就可以将他的产品在全球宣传;设计师可以与远在天边异国同行交流设计心得……

信息极大丰富

有上网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即当你在网冲浪的时候,会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络这个信息海洋的广博无边。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超过1.5亿,网上主机数量约3000万台,可检索的网页数约50亿页,真正称得上“信息海洋”。另外,网上信息量可扩充,几乎不受限制。

传达形态多样

由于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所以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时效性强

虽然许多人都在抱怨网络的传输速度太慢,但相比较传统的传播媒介来说,互联网在信息传输的迅速及时上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实效性强是其一大优势,当报纸、杂志还在制版印刷,当广播、电视还在后期制作时,退过互联网的信息早已传到受众的身边。互联网的迅速快捷为视觉传达提供丁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捷径。

交互传达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的影响我们生活面最广、最容易产生互动的新科技,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从实体到虚拟,这皆是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互动的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例如可以对网上的某些信息作出自己的反应,并将其加入到网络媒体当中,反过来又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一部分。

自由性

媒介、印刷、出版社、发行等环节不再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障碍,任何人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以文字、声音、图象、影视等任何形式发表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供全球亿万人人机交互,共同欣赏和相互切磋。在网络时代,优秀的设计者不必再为没有机会和条件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担忧,而且,者可以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而这一点正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例如,如果已经印刷的内容房要临时调整,那批印刷品只好报废,而网上信息的修改则是轻而易举。

传达效果可测性

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都有各自对传播覆盖面及传播影响和效果的统计方式,如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客流量等,而网络媒介则由于其独特性,网上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统计能够更加科学、精确和细致。精确的统计,有助于广告客户和设计师了解广告设计的效果和影响范围,对进一步改进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4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局限

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有着这么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与其它设计一样,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种羁绊设计,有其局限性。

被动点选

由于网络的交互特性,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浏览的内容,而且网上内容极大丰富,受众有着宽松的选择余地,所以网络媒体是一种被动点选,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阅读特点。这既是一种优势同时又可以说是一种不足。因此,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网站本身的内容以外,视觉传达设计起着挽留受众的决定性作用。

版面局限

网页作为互联网媒体的具体页面,相当于一本书的一页,由于受计算机显示器的局限,设计的版面过小,创意受制于小空间。在这一点上,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比采用海报或是户外广告作为媒体的设计相比,视觉冲击力上先天不足。它的设计倒是与书籍设计相仿,虽然平面空间受局限,但它更注重的是立体的整体纵深性结构。

技术局限

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各个设计领域内都广泛地存在,例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在传统的基于平面载体的视觉传达领域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当然存在,不过在崭新的基于网络载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特性需要我们了解。文字、图形、影像等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元素在网络上的体现,比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的信息传输量受硬件的限制,所以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应尽量做到“小而精”。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因已有很多文章专门讲解,在此不再多谈。

互联网【第四篇】

1互联网的现状   互联网最初是为单一的数据通信需求而设计的,其设计目标是实现网络的健壮性和支持底层网络技术的异构性,并且默认互联的用户属于相互信任的团体。因此,传统的互联网体系结构仅支持尽力而为的服务,遵循“核心简单,终端智能”的设计原则,智能部署在网络边缘的终端上。这种体系结构简单,保证了高效的互通和良好的演进性,一直沿用至今。随着互联网步入商业化时代,互联网的性质已经从一个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演变为全球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接入技术如WiMAX,Wi-Fi,无线局域网,蓝牙,大量新型异构网络如移动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状网,大量新的计算技术如P2P,网格,普适计算和多样化的应用,这些新技术和应用在推动整个通信领域进步的同时,也使得传统互联网体系结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增加了维护管理的复杂度,同时也影响了网络的灵活性、健壮性和安全性;无处不在的应用需求要求互联网支持移动性;多样化的应用要求互联网支持高质量的实时业务。   随着网络复杂度的增长,传统的“核心简单”的互联网难以满足网络对可控、可管迫切的需求,已经运行了40年的以IP协议及相应编址路由机制为核心的互联网基础架构越来越不堪重负,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随着网络规模、业务需求、以及相关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面临了严峻的问题,具体为:(1)网络存在严重的可信、安全问题。(2)网络的虚拟化能力差。(3)网络管控能力低,网络不可知、不可控和不可管。(4)网络扩展性(地址、路由、业务)差,已经影响到互联网业务(特别是实时业务)的发展。(5)网络无服务质量保证,高质量的实时业务很难开展。(6)商业模型问题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另外,在信息爆炸、内容急遽扩张的今天,内容分配、传送能力已经成为一类极为重要的能力,是网络必须能高效提供的,但是目前内容的分配和传送是通过分组数据网和数据广播网来实现的,用上述两类基础网去分配和传送内容是可以的但不是高效的。   随着内容传送重要性的增加,绿色、高效、高质量来分配和传送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内容分配、传送的重要性就日益显现了,这是近年来凸现的问题,它对互联网提出了新的要求。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已阻碍了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互联网的专家们在“绞尽脑汁”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迄今为止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已有的实践表明,这些问题依靠现在传统的互联网是无法解决了,需要研究新的互联网技术(即未来互联网技术)。   2未来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   新的互联网技术是什么,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大体上有三种说法:新一代互联网,未来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这三者说的是不是同一件事?笔者认为它们不是一回事。新一代互联网是一个泛指,只要是与目前传统互联网不同的互联网都可以称为新一代互联网(因为有“代”的要求,因此不是小改小弄,而是应该在性能和能力上有质的改变才能称得上“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都是新一代互联网,因为是泛指讨论的意义不大,这儿就不讨论了。下面主要讨论未来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   未来互联网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传统的互联网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予以解决,以保持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索。20多年来改良型技术路线一直是主导的技术路线,它是在已有IP网的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采用IPV6来增加地址空间的容量,在此基础上增加诸如:源地址检查、无状态地址映射等技术,期望能满足未来互联网的要求,已有的实践结果表明,这条技术路线可以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而导致的网络可扩展性问题,但无法解决路由日益复杂化导致的可扩展性问题,甚至还会恶化,此外它无法解决网络的安全、可信方面、服务质量和商业模型问题等体系性瓶颈性的问题,已有的实践表明,改良型技术路线难以为继,革命性的技术路线势在必行。革命性的技术路线也有两条思路,思路之一是所谓的CleanSlate的技术路线,重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这是对互联网最彻底的革命,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它的工作重点在于:(1)设计一个全新的体系(目标不明朗,虚拟化和节点可编程是可能采用的技术)。(2)解决内容分配、传送高效和优质问题。总的来说这条思路目前没有没有明确得方向、只有一些设想。   国外的研究,如NDN,DONA,I3,PSIRP等,由于是全新的思路,方案尚未稳定,国内得研究基本上是跟追走,没有自创得思路,这条思路是10年,20年甚至对更远年代的一些考虑,是“远期目标”的未来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则是“近期目标”的未来互联网。由于是“近期目标”的未来互联网,因此它的目标是明确的和具体的。下一代互联网的目标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升互联网的性能和能力,满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保证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IPv6是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提出的,当时目标很明确是要解决的是IPv4(当前互联网)存在的问题,由于IPv4地址空间过小影响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所以IPv6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但是IPv6是为下一代互联网设计的,决非仅为解决地址问题设计的,IPv6将要解决IPv4网存在的全面的问题包括:网络的安全可信问题、网络的服务质量问题、网络的移动性问题等,它希望全面的提升IPv4网的能力,构建下一代互联网。IPv6实施的实际结果是:IPv6的确解决了IPv4存在的地址问题,但由于IPv6与IPv4相比,除了地址从32BITS改为128BITS,地址空间大为增加,其他所有的技术都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因此IPv6与IPv4相比较无论从网络性能和能力而言就没有实质性的进展,IPv6没有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提出IP+MPLS的网络体系。建立在IP网的基础上的互联网不能从更本上提升互联网的能力,特别是安全、可信、服务质量和网络虚拟化等方面的问题,互联网的专家们将问题的原因归属于IP网的不面向连接的特性,认为在引入面向连接技术后就有可能从更本上解决互联网的问题,这就是MPLS的引入的原因,这项技术的源头是思科的TAGSwitch,以后演变成MPLS,但是MPLS并没有如互联网专家们的意愿,虽然说面向连接技术由于连接的存在,的确可以因为连接而保证网络资源和网络的安全等,但所有的面向连接技术都存在N平方问题,MPLS同样也不可能幸免,N平方问题的存在,使得MPLS只可能建规模非常有限的局部网络,MPL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范围内解决网络虚拟化、安全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但MPLS过于复杂且扩展性很差,使用范围非常有限。目前互联网的网络体系是由一张全程的IP网构成其主体网覆盖全球,在这样的一张IP网上,贴着许多块MPLS网,这些MPLS网相互分离互不相关,在MPLS覆盖的部分网络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不覆盖的区域仍然是IP网,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互联网的IP+MPLS体系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当然也无法成为下一代网的技术。#p#分页标题#e#   目前,互联网的专家们实际上是很“纠结”的,不面向连接的IP网构建的互联网问题重重无法克服;面向连接的MPLS也无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诸多问题,由于在下一代互联网方面的两项研究都不成功,实际上互联网界在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方面迷失了方向。   3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   下一代互联网是未来信息技术的制高点,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开展了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在下一代互联网方面研究方面,我国与国际保持同步,并局部领先,在下一代数据分组网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我国目前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方面我国可以实现超越,可以实现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网络技术和资源上完全自主可控。   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原因、影响和技术措施为:(1)下一代互联网是安全可信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可信指的是:网络对用户是安全可信得、网络对运营者来说是安全可信两方面。具体得说●用户可信:确保用户信息的私密性、安全性、不可窃取和不可篡改等。●运营者安全可信:网络具有执法监听与溯源能力,网络具有高可靠性和抗攻击能力。(2)下一代互联网是有服务质量保证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服务质量指的是:运营者可以量化、可预期的网络性能和能力,承诺的端到端的网络性能和用户预期的业务质量。(3)下一代互联网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下一代互联网的可扩展性指的是:地址的可扩展性,路由可扩展性和业务的可扩展性。(4)下一代互联网具有强大的网络虚拟化能力网络虚拟化能力指的是:网络具有生成非物理实体的逻辑网(虚拟网)的能力,虚拟网的信息隔离和资源独立,虚拟网的管理和控制,虚拟网的运行和OAM。(5)下一代互联网是网络资源的可知和网络可管控的网络资源的可知和网络可管控指的是:网络资源的可知,即网络中,包括虚拟网中每一条链路的资源必须是可知的,包括:配置资源、使用资源、剩余资源、资源状态等;网络可管控,即网络具备完备网管的功能,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性能管理,此外,网络可以被控制的。(6)下一代互联网具有良好的商业模型良好的商业模型指的是:可以租售网络,对租售的网络收费,而完全避免目前网络只能对接入收费而不能对网络计费的哑管道式的商业模型。合理商业模型应该是:对网络整体全链路收费,对业务收费,而不是目前这样业务是免费的,商业模型是没有的。合理的商业模型应该是,根据业务消费的资源收费,虚拟网按网络资源收费。   4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方向   在下一代网的研究中存在两条技术路线   (1)改良式的技术路线改良式的技术路线是将目前已经标准化的IPv6等同于下一代互联网,即该技术路线不改变已有IP网的体系结构,在已有IP网的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采用IPv6来增加地址空间的容量,在此基础上增加诸如源地址检查、无状态地址映射等技术,期望能实现下一代互联网的要求;这条技术路线在国际、国内已进行了10余年的实践,已有的实践结果表明,这条技术路线可以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而导致的网络可扩展性问题,但无法解决路由日益复杂化导致的可扩展性问题,甚至还会恶化,此外它无法解决网络的安全、可信方面、服务质量和商业模型问题等体系性瓶颈性的问题。(2)革命性的技术路线目前,一谈到革命性技术路线就会将它与彻底推翻现有的互联网重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即所谓的CleanSlate相关联,于是得出一个结论,革命性的技术路线是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10年,20年能否有所进展都是未必,原因很简单互联网对目前社会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想彻底改变基本上是没门的。应该指出的是,革命性技术路线的本质是理念上的革命,从互联网存在的问题出发,搞清造成互联网安全可信问题、可扩展性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和商业模型等体系性问题的根本原因,造成上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IP网设计缺陷造成的,因为IP网是一种分组数据网,那么设计一个新型分组数据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造成IP网体系性瓶颈的基因缺陷,就有可能彻底解决IP网的问题。革命性的技术路线从理念来说是革命性的,但革命性技术路线不是一个建立在凭空想像的“空中楼阁”,完全抛弃已有的技术基础搞一个莫名其妙的新东西,而是在认真研究了所有技术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一个很高的起点起步,来进行研究所得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性的技术路线的产物一定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产物,是建立在坚实技术基础上的产物。这是一条极有潜力的路线,并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将会使互联网发生质的改变。但它是互联网可以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趋势和方向为   (1)采用数据分组技术,使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下一代网络必定还是分组数据网,其理由是未来的业务和应用都是变速率的,能够适应变速率通信的技术是数据分组通信技术,因为它可以在大范围、大幅度的调配通信资源,除了数据通信网外,没有其他的技术有此能力。另外,从目前的应用来看,用户间的通信已经进入进程通信,即多方、多进程通信已经是通信的常态,面向连接的网络已经不再适用,必须采用不面向连接的网络设计。这也是IP网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所要保持的。   (2)网络的核心与边缘相分离,用户、网络的接口分离,网络不透明核心与边缘分离使用户对于核心网络的访问不可达,通过智能“边缘”来构建网络的安全屏障目前国内外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基本都采用这种思路来组网。图1是该技术的图形表述。   (3)动态路由机制,控制与转发相分离动态路由是IP网取得巨大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动态路由技术的使用使得IP网可以组建全球大网,保持网络的高可通达性,因此这无疑也是应该继承的。进一步的技术是控制与转发相分离,这将会很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可塑性和柔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节点设备的复杂度。图2是应用示例(OpenFlow)。   (4)标识与地址相分离,有效地提升网络的移动性标识与地址分离在于解决目前IP地址同时具有身份标识和地址的双重语义问题,从而实现更好的移动性、业务与网络的分离。目前,提出了LISP和HIP等协议,并且在几乎其他所有的下一代网络技术方案中标识与地址分离的思路均被坚持。#p#分页标题#e#   (5)网络虚拟化,业务的扩展性和管控IP网的虚拟化。IP网是一个对用户完全透明的管道,只设定了8级优先级,以便使重要数据先通过,优先级不隔离信息,网络中不能凭优先级确定资源,优先级之间资源不独立,IP网没有虚拟化能力,是一个哑管道。MPLS的虚拟化,N平方问题使MPLS只能用于局部,流量工程(TE)过于复杂,实际应用不多,MPLS的虚拟化能力很有限,也很不好使用。IP+MPLS的虚拟化,IP网是一个基础大网,在基础大网上点缀若干个MPLS服务区,本质上其虚拟化能力是很局部的。网络虚拟化关系到网络的安全性,关系到业务的扩展性和管控,是下一代网重要的技术方向。图3为网络虚拟化在多业务承载的示意图。   (6)网络智能化,网络资源可知、可控、可管管道的智能指的是对管道的资源、性能、安全、绿色节能等管理和控制的智能。●资源:能够有效的控制管道,根据管道的能力、资源和资源的使用状况,能以最佳、最合理的方法来管理、分配和使用管道的能力及资源,让用户以最合理的价格获得最好的用户体验,运营者以最合理的资源和资源利用率获得最好的回报。●性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相关业务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网络,向用户提供不同性能的管道,根据细分的管道等级合理确定管道的价格。●安全:根据不同的安全策略,提供不同类别的安全服务,能够分层、分级、分业务来满足不同用户对安全保证的不同需要。●绿色:能够及时调整策略,以合理的资源消耗,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提供最佳的服务质量,有效掌握网络资源合理调度资源的使用,有效的网络技术组合,确保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来提供最佳的服务。这无疑是下一代网的方向。   5结束语   下一代互联网是“近期目标”的未来网络。由于是“近期目标”的未来网络它的目标是明确的。下一代互联网的目标是:解决目前互联网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升互联网的性能和能力,满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互联网发展的需要,保证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目标是近期目标,是具体的和可实现的。   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趋势和方向为:下一代互联网将必定采用数据分组技术,使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可以适合相当长时间业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适合业务进程通信的需要;下一代互联网拥有新型的网络体系,网络的核心与边缘相分离,用户、网络的接口分离,网络不透明以确保网络的安全可信;动态路由机制,控制与转发相分离,以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和设备简化的要求;标识与地址相分离,有效地提升网络的移动性;网络虚拟化,业务的扩展性和管控;网络智能化,网络资源可知、可控、可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9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