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42038

【导言】此例“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最新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活中化学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我们这代人享受了很多以前的学生享受不到的待遇,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的生硬无聊,现代信息技术就像是一个活性催化剂,在社会这个实验环境下,发生了剧烈的促进反应。如何通过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首先就要调动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的黑板与粉笔的初中化学课堂,现代信息的应用,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图像,动画,声音和文字信息,能够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上教材上的内容前,可以先给学生放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者视频将要学的内容引出来 ,比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的第一节的“性质活泼的氧气”,虽然我们每天都处在这个充满空气的环境中,但是在我们还没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空气除了我们每天都要呼吸的氧气外,还有哪些其他的气体。有了像多媒体这样的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从教育网站和科普网站上,找到那些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的成分比例形象展现出来的视频和图片提供给学生,学生看到这样的图片的同时,脑海里就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比教师凭空叙述更有说服力。而这些新奇的图片和视频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2拓展教师教学内容,让教材与化学领域无缝接轨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要对课本有深刻的了解,并将知识点通过讲解的方式来使学生吸收。这种古板生硬的方式并不适用与于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以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在制作基本知识点的时候,不仅要将知识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也需要将现在所学知识如何运用在生活中解释给学生,这就将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就比如学习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师就可以放一段鬼火的视频,让学生解答鬼火的产生。学生们对生活中的鬼火都有强烈的好奇,营造了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还没学此知识点时候可能并不能正确解答,但是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其实鬼火的产生是来源于磷的燃烧,会产生一种淡蓝色的火焰。一般夏季野外曝尸的情况下,尸体腐烂后留下白骨,而白骨里有磷的存在,高温下燃烧就会产生传说中的鬼火。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自主探究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3运用科技制作化学实验模型,打造高效课堂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板块。化W实验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仪器的使用,药品的称量和读数,实验操作步骤有一个系统又全面的认识。但是实际动手实验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学校硬件设备不足,实验操作不当产生的意外泄露和爆炸等等都会让老师陷入困境。有现代信息技术之后,老师可以从网站上下载危险药品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观看专业的实验操作过程,学生可以从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学习优秀的化学实验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操作精神。比如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需要用到略向下倾斜的试管,以及酒精灯加热,如果学生操作不当,将试管向上倾斜,加热产生的液态水珠倒流到底部,底部受热不均就会发生试管炸裂。还有学生没有过强的保护意识,没有意识到人不能要站在正对试管口的方向上,所以当发生液体喷射时毫无防备,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于网上没有的视频,教师也可以自行制作实验模型,模拟药品混合时会产生的颜色,气体等的变化。模拟实验操作既能降低危险性,也能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必然也能使课堂更加高效。

4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拓视野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每一次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的时候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预习新课。比如在学习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的时候,教师可以预留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含有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有哪些种类?”“什么叫做有机化合物?”等等,学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查找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换自学的成果。通过上网不仅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以此方法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5结语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使得老师的教学更加丰富有趣,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将化学课堂上的缺失进行弥补和延伸,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课堂教学,使得化学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张娟。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1):178+180.

[2] 单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8):32-33.

[3] 王世山。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生活中化学论文【第二篇】

一、课堂内外联系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生活中化学论文【第三篇】

关键字:高中化学 生活化 教学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化学理论从生活中来,而又指导着生活。高中化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化学只是对化学学科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它仅仅涉及一些简单的化学基础知识,而高中阶段的化学无论是在其学习内容上还是其实验研究上都进行了更深层次、更深入的细化。同时,学生还会接触到不少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化学、认识化学、解读化学,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化学、了解化学,用生活中的化学来充实课堂,用实践中的化学来丰富生活。

一、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的融于课堂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总喜欢以科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对新化学课题内容的讲解,而学生对要学的新课题内容毫无概念,这无疑会让学生感到十分生疏,从而缺乏对此课题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对课题内容进行装饰,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在情境中引入课题内容,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研究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与意义,从而让他们更有激情的去研究化学、思考化学。[2]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而又广泛,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影子。在某些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现象讲解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显得非常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更深入的构建,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于化学现象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对化学的理解学习,彻底规避死记硬背的化学学习习惯,从而快速的提高对化学的学习效率,实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对金属氧化物进行学前问题导入时,可以这样提问学生:我们平时用什么来将饭煮熟?是火。那火是怎么来的?然后学生可能会想到要用火柴点燃、或者是钻木取火等等。可以再问学生:火在什么条件下会熄灭?这时,学生会想到,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情况下火会熄灭。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入今天的课题“水和二氧化碳同样也能点燃火”。以这样的问题创设来进行课前导入不仅会唤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听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极大的提高了化学课堂效率。[1]

二、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式要生活化

学习就是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觉主动的学习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学习之前就已经对化学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而这种积累刚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各种对化学学习交流讨论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己对化学新知识的看法与理解。化学是一门重实践、重理解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不能仅仅将化学知识记忆,而应该是以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相通之处为基点,在接触新内容的同时丰富和充实自己原先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生活化,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原有知识的连接点,针对所学内容将生活现象巧妙的设计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好奇去探究,让他们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

三、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要用生活来教育,还要为生活而教育。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只有将化学内容经过生活化传授给学生,才能快速的实现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纵观周围,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平时的授课中大多数课堂时间都用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中,只是片面的对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后就开始大量的题海战,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远离了生活实际,只懂得做题、只懂的考试,也导致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阶段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掌握自主学习知识的方法,而这种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还养成了学生固定不变被动式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自身以后的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阻碍。

其实,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将生活还原的过程。化学来源于生活,指导着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只有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实例充分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化学,并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感悟到生活的价值与美妙,同时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高中化学的作业布置也要生活化

如果课堂是知识的制造厂,而课后作业就是检验这个制造厂是否合格的衡量器。高中化学不仅注重要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要注重课下的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与不足;而只有发现不足之处才能进行更好的知识巩固。通常情况下,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都是以做题为主的,而我们这里强调的作业生活化不是指书本上的作业,而是要回归生活中的作业,实践就是要在生活中运用已学到的化学知识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

比如,大部分学校都会定期进行火灾发生演练,而扑灭火用的消防栓就是一个很好的化学体裁,“当消防栓对着起火处进行扑火时,火为什么会被扑灭?消防栓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原理而促成的?”等等,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诸如此类、与生活非常贴近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去学习化学、实践化学。[3]

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的发展与更新,生活化模式的指导教学已经被各个学科都普遍运用。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而生活又是基于知识而存在的。只有充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高中化学的指导教学,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真实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掌握化学,实践化学。

参考文献:

[1]王晶晶。《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探讨》——[新课程研究(总第202期)]河北

[2]张克龙。《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期刊论文],延安市隆山高级中学

生活中化学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课堂教育

一、激发兴趣学习法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兴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 第二外语” 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和现场教学法等。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优国忧民的崇高情怀;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祖逖“不扫清中原,誓不回江东”的千金一诺――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三。重视初中化学概念的导入和形成过程

在使用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化学概念成了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新课标一方面强调“化学概念的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另一方面新课标中减了一些具体定义性的概念,降低了对概念定义的记忆要求,那么化学概念的定义到底怎样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才不过分,化学概念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才能算符合要求,我拟就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弱化概念的定要求,降低建立概念的门槛。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在组织化学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和原有概念教学的定势。如元素、化合价等概念的定义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进行元素概念的教学时,应注意按照的要求和教材的呈现顺序逐步进行深化,切忌一步到位。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先引导“元素”此时的“元素”反作为名词,用来说明物质的组成,也就是只要求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元素以”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组成要素,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然后再通过氧气,水等具体物质的学习以及对物质微观构成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元素。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求建立概念的切人点。初中化学新课程突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身边的现象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都是概念教学的重要切人点。如,新课程关于酸碱概念的教学,是在引导学生回忆和联想El常生活中熟悉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基础切入的,然后再通过常见物质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溶液PH的测定等实验,扩大学生对物质酸碱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酸碱的概念。这与传统的酸碱概念教学具有很大差异。一方面,由于新课标中已删除了电离的概念,因此教学中也就不能再沿用老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从电离的角度引入酸碱概念了;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标只要求学生从性质上了解酸碱概念的内涵,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身边及生活中常见酸和碱的实例,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中加深对酸碱性质的了解,强化对概念内涵的认识,总之,对酸碱概念的教学,既没有必要给出严格的定义,也不需要做过多的扩展和演绎。

结语: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和基础阶段,它与工业、农业、国防建设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通过演示实验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佳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的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期刊论文]-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2008(11).

[2] 胡小燕 新课标下如何实施初中化学教学[期刊论文]-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2).

生活中化学论文【第五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03-01

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完美的课堂导入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为整堂化学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一、高中化学课堂上进行有效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1.紧密联系授课内容

导入是为新课内容服务的,因此导入要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使学生自觉地将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理解课堂导入在整节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好服务于自身教学。一些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导入不超过两分钟,简简单单的导入方式,清清爽爽的导入语言,将学生快速高效地引入了课堂中,这样的导入方式简约而不简单,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

2.导入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化学知识本就来自生活,人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总会容易接受。高中化学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事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选择的导入素材要贴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直观感受。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课堂,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认识方法,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功能性。

3.导入的方式要灵活

化学是一门丰富多彩、不断发展的学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符合内容的要求。课堂导入只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形式之一,因此,它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内容不断变化,形式就要灵活多样,以适应内容的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学生、本节课独有的特点等因素进行灵活的、机动的设计。因为课堂导入因人而异,因此,方法要不拘一格。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导出重点、导出新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二、高中化学有效课堂导入的策略

1.提出问题,进行导入

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追根问底的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每个学生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教师设置知识性、文化性、历史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起学生讨论,很容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高中化学第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化学能让2+1=2吗?接下来教师讲解:18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高斯和意大利的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是化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高斯说:“科学规律只存在于数学之中,化学不在精密科学之列。”阿伏加德罗反驳道:“数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之王,但是没有其他科学,就会失去真正的价值。”此话惹怒了高斯,这位数学家竟发起火来:“对于数学来说,化学充其量只能起一个女仆的作用。”阿伏加德罗并没有被压服,他使用实验事实进一步来证实自己的观点。阿伏加德罗在将2升氢气放在1升氧气中燃烧得到了2升水蒸气的实验结果给高斯时,他十分自豪的说:“请看吧,只要化学愿意,它就能让2加上1等于2。数学能做到这一点吗?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对于化学知道的太少了!”最后总结:科学的发展证明阿伏加德罗的观点是正确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谁也不再去怀疑化学的重要性了。化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化学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2.紧扣热点,进行导入

高中生大多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他们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又有自己对社会问题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教师选择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就会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选择当下社会非常关注而学生也非常熟悉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思考,是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有机化学物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课堂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化学不但要知道化学对人类的贡献,还要了解化学所造成的污染,同时学会关心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汽车尾气含有大量的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烟,这些物质在阳光照射下,生成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其中含有臭氧、氮氧化物、乙醛和其他氧化剂,危害性很大,主要刺激眼、喉、鼻,引起眼、喉发炎和不同程度的头痛,严重时会死亡。1952年发生的美国洛山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中,65岁老人死亡400余人。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设置情景,进行导入

情境导入式的化学课堂导入法,是通过多媒体声、像、图、文等等形式,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沉浸在情景之中,体验角色,启迪智慧。情境导入可通过展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故事、漫画等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感官刺激,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师在讲授盐类水解时,先向学生提问:纯碱为什么称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然后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盐类水解的实质。再如:在讲乙醇时,先用多媒体放一段动画,展现几个酗酒者左摇右摆从杏花村出来,撞电线杆后的醉话连篇;交通警察如何进行酒后驾驶检测等场景,让学生对乙醇的有关知识产生兴趣。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的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成功的化学课堂导入不仅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身为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功底,更反映他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使用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田多山。对高中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尝试[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永州市第四中学 湖南 张志红。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的初步研究[N].学知报。2011年

[3]王静。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和思索[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4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