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用4篇】
【导言】此例“坚持科学发展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坚持科学发展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自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中国经历了一场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在这场转变中,我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是贯彻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从哲学高度升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力量,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普遍联系,运动发展和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之本。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成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了发展观和当论来源和和理论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新成就,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深入回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现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背景,一方面,十年内乱整个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停滞状态;另一方面,70年代末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科技实力面临巨大的挑战,再不进行改革开放,就要落后、就要挨打。通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006年,我国GDP位列世界第4位;外贸进口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谷类、肉类、棉花等主要农产品,钢铁煤炭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大大鼓舞民族的志气和信心。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个时期内,人们在发展经济、追求生产力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忽视了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过多考虑GDP增长速度,较少考虑人的生存环境及人的发展问题;(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时,过多考虑经济发展,较少考虑人的健康水平、素质高低等生存发展的精神文化问题;(三)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时,过度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粗放式发展,使我国能源资源供需越来越紧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源、人才等因素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如果不改变,不走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同样在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下要落后于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要走一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又一重大举措。
二p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从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实质的角度充分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的实质是指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发展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述。离开了发展,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富民强无从谈起。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我们一定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p发展依靠人民p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必须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要依靠人来进行,通过人来实现。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问计。发展的目的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志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关心人民群众具体利益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环境严重污染,喝的水不合格、空气质量下降,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危害,就违背了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是涵盖了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离开了其中的任何一种发展,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人类社会既要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一切没有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人类将陷入生态危机而不能自拔,生态危机的严重后果将摧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防止“唯GDP论”和“GDP崇拜”的倾向,防止只抓和只重视经济建设,不抓和不重视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要抓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短缺p环境污染p生态破坏。这种高耗能p高污染p低效益的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实现我国现代化p工业化。历史教训和现实条件已经证明,这是一条死路,必须尽快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4.坚持统筹兼顾。要坚持全局和局部的辩证统一、当前和长远的辩证统一、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兼顾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国外大局。兼顾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协调不同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在坚持统筹兼顾处理现代化建设各种重大关系和利益问题的实践中,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打组合拳”。只有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抓住全局中重点工作,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二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科技新城措施
前言:**经济开发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负重奋进、顽强拼搏,以全力打造科技新城为目标实现了开发区建设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经济开发区的重点行业是IT、机械制造业,要全力打造科技新城。新时期,我经济开发区必须进一步树立新的发展观念,毫无疑问,应是科学发展观在IT、机械制造业的贯彻与实现,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着开发区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及各个企业的发展,显然,也指导着IT、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仔细考察与分析一下,可以确认一个事实,打造科技新城将转移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
二、打造科技新城,坚持科学发展观,具体措施
紧紧围绕打造科技新城目标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开发区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具体措施:
(一)加强资金运作,实现滚动发展。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究经费,使企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重点,选择有限领域或产品进行重点扶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二)提升招商水平,注重招商成效。
一是要科学制定招商发展规划,大力构筑产业发展平台。二是要坚持集约化发展,提高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要继续打造IT、机械制造业进全国百强,以形成软件产业的快速拉动。四是要发挥省级企业的行业优势,形成行业竞争力和行业特色产业。五是要发挥大项目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的快速形成。六是积极做好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
(三)完善内部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开发区将始终把工作机制的创新作为推动开发区区各项工作全面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抓手。
一是强化快人一拍,从严落实目标责任。
二是要深抓细排目标任务,详细分解工作指标,做到目标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三是要加强开发区的内部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工作程序。
四是构筑高效服务网络,建起快办理、快审批、快落实和高效率的“三快一高”工作机制。
(四)加强环境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设施建设是开发区发展的基础,服务体系是开发区对外的窗口和形象,因此,开发区要做到要:创新服务方式来要提升开发区的服务水平。
结语: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将更能开发区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三篇】
县交通局局长朱元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型基础产业,社会全面进步“助推器”的华容交通,更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着力提高交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并把其贯穿于华容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一、把握交通发展的新形势
正确把握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深化认识交通工作目前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是谋求交通新跨越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交通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今时代,信息传递速度加快,社会更加开放,法制更加健全,过去的许多老观念、老经验、老方法、老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我们必须用时代的要求审视交通工作,推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主动。尤其是今年×月×日《行政许可法》的正式施行,将改变我们习惯的行政管理方式,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做法制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的理念,必须遵循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权力运行规律。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县城到乡镇干线公路基本硬化,出境交通干线全部达到了国家二级公路标准,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县域经济还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且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外开放的深入,将给交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交通工作要增强主动性、预见性、前瞻性,保持适度的建设规模和适当的发展速度,防止出现新的“瓶颈”。
三是交通后续发展能力值得高度关注。前几年我们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但由于好多经验来不及全面回顾,许多教训来不及系统总结,加快发展中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而且债务包袱、人员包袱等问题将会越来越沉重。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局为全县交通建设承担负债·万元,家交通企业中,有特困企业家,负债·万元;全局现有干部职工人,其中在岗人员人,离退休人员人,下岗分流人员人。干部职工人平负债·万元,名在岗人员人平负担·名下岗分流、离退休人员的经费支出。对这些问题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中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交通发展的后续能力不足。
二、明确交通发展的新目标
交通能否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归根到底是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做到“一个坚持,三个绝不能”。
“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待群众利益上,不能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对立起来,不能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推行“改革”、“加快发展”。
“三个绝不能”就是:一是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要认真了解和分析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到底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不满意,真正做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做的事,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方面改起,坚决不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二是绝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如果我们搞了“豆腐渣”工程,就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三是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干干净净做工程,认认真真树丰碑,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严防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发生。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局在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基本思路是:全面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把握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持交通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认真解决好发展速度与建设质量、规模扩张与合理把握标准、合理经济的工程方案比选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改造与养护管理等诸多矛盾,实现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目标是:到年以前,形成以宁樟高速、⒍为主骨架,向南县、石首等周边城市辐射用高等级公路连接,实现高速化;县城到乡镇主干道路进一步升级改造,实现快速化;拓宽、美化县城出口路,实现县城出口公路景观化;加速县乡村通油路进程,实现县乡村道路黑色化;全面加快全县公路建设发展步伐,实现网络化,使全县公路交通完全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交通发展的新举措
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想问题、作规划、办事情,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民心、民情、民力,而不是只考虑个人的“帽子”、“位子”,多为群众办实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事、办好事。同时,必须依据主客观条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又要防止不顾后果乱铺摊子,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工作、谋利益。
坚持科学发展观【第四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更加成熟。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主要思考对象,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以协调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贯彻于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推动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什么”的思想认识问题。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既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内容,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核心思想是强调发展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强调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问题得到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背景。
第一,这是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是从18世纪末开始,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导致生产力发展非常迟缓,被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一个原本强大的封建帝国不断走向衰落,成为列强侵略和掠夺的对象,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水深火热的生活。在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能救亡图存”这一真理,并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梦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探索。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但是由于后来一段时间“左”的思想影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与资本主义国家本已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战争和冲突仍在世界一些地区局部地存在。但是和平、安全、美好的生活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也已成为各国政府的主流共识。世界充满发展的氛围与机遇,也充满了日趋激烈的竞争。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力地维护本国和本国人民的利益。也只有发展,才能有效地增强综合国力,为世界和平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为进一步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第三,前进中的问题需要靠发展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将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首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经济不发达,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只有发展才能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其次,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差距仍很大,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遏制和分化的图谋不会改变。发展关乎国家统一和安全,只有发展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战胜种种风险和考验,掌握国际斗争主动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的发展,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还要遵循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不断进步的过程,有着其自身的规律。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企图跨越生产力发展必经阶段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任何做法都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必然受到历史的惩罚。这一方面,我国在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就走过弯路,有着沉痛的历史教训。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个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于新阶段的实际,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搞急功近利,不搞盲目开发,不搞泡沫经济,不搞政绩工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规则经济,客观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影响力比以往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要明显、都要强大,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破坏性也更明显、更严重。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就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我们要发展,不仅要认识和把握对人类社会全部历史过程及所有国家都起作用的规律,而且要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我国进入21世纪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规律。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党的十六大既定部署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十分珍惜并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另一方面,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矛盾相对集中并逐步显现,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都给我们以启示,要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和主动精神,善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过程。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人类的经济活动既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也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任何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都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大计。因此,发展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环境和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严重失衡,沙尘暴、水旱灾害、城市环境质量迅速下降等不良后果越来越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遵循自然规律,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既要考虑当前发展需要,又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把控制人口、保护生态、节约资源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求真务实,以科学发展观构筑新惠州
同志提出,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中共惠州市委的领导下,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各种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要紧密联系惠州的发展实际,求真务实地走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一,把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国内外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存在“高增长低发展”甚至“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目前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民营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加快速度与提高效益并重、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举,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等市场需求大、科技含量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支柱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和后劲。
第二,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惠州目前仍存在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不够快,农民增收难度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不改善,势必影响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影响到惠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广大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把山区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大力开展“帮村富民”和“固本强基”工程,发展壮大山区经济实力,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