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专业精选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专业精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第一篇】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时代能手。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修饰人像照片。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感悟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在教学分析这一块,我分为5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我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第3版,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本课人像照片处理节选自本书第六章第二节的任务二内容。
我所教的对象是中职学校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对各自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规划。通过前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和acdsee等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在面临美图秀秀等新软件的学习时,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类,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如下:掌握美图秀秀软件的修饰人像等功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本节课的难点可以从两方面认识:一个方面是技能层面:探索美图秀秀软件手机版本的应用。另一个是情感层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情感铺垫。
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有4种想法,分别称之为:由人及己、外内整合、环环相扣和时间分配。
其中我教学思路是以照片为主线,由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mv导入新课,正是由于有了视频中那一张张引人回忆的照片,这首mv才更能打动人心,然后进入授课的主题,利用美图秀秀修饰我们同学自己的照片,最后利用自己的照片也完成一个作品《青春不散场》,留住我们的青春岁月,将时间定格。最后一同欣赏。
课前让学生们通过云课堂、qq群微信群等平台接收预习通知,通过课前的预习,将课外时间整合到了课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利用网络直播和qq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让“外聘教师”淘宝美工“现场”教学,正是有了信息化和翻转课堂的手段,才能更好的整合课外时间,把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变课外为课内。同样,正是由于信息化的存在,也使得课内教学有了向课外教学拓展的可能性。这样,将传统多媒体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合为一体,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外聘教师”淘宝美工的参与。从刚开始的网络直播教学,到学生练习,再到qq视频中淘宝美工对小组作品的点评,美工老师一直全程参与。
根据新课改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2课时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练习时间占据着整节课的60%。导入、教学及分享环节分别各占10%,20%和10%。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小过程,分别是课前准备、新课前奏、新课伊始、课堂实施、成果展示和课后提升。
课前通过云课堂、qq群、微信群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发布预习通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及时收到信息。
良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本课我的导入是播放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mv,伴随着王铮亮的歌声,一张张动人的照片映入眼帘,以此来引入教学主题。
上课之后,学生们进入手机端云课堂平台,完成课堂签到。通过教师端极域电子教室软件下发教学素材(学生照片)。并在云课堂内讨论照片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前的预习,每组的组长都能够回答出可以利用美图秀秀去修饰该组照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之后再联系“外聘”老师——淘宝美工进行网络直播教学,淘宝美工利用直播软件将美图秀秀自带的图片进行修饰,以专业的角度替教师完成本课的新课教学任务。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恰巧也是他们喜欢的方式,同学们看的也都很仔细。
接下来同学们根据淘宝美工老师视频直播教学的内容,对自己的照片进行修饰。技能知识才有自己亲自练习过,才能转化为自己的,因此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
经过同学们修改之后的照片,相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改观,这一点,在和淘宝美工老师的qq视频对话中也得到了肯定。经过练习环节对照片的修饰,把照片放入给定的ppt模板中,制作出“青春不散场”。给定套用模板,可以节约时间,突出重点。通过展示成品,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团队的协作功不可没,此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提供美图秀秀手机版的二维码下载链接,让大家扫码下载,便于课后利用手机版美图秀秀对手机中的照片进行修饰,将课上的教学任务拓展至课外,升华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将课上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活学活用。并把手机中修饰好的照片分享至qq空间、微博等社交平台。爱分享不仅是一种美德,更能体现人的一种修为。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有两点感想,一是,本堂课以信息化为载体。
通过云课堂平台统计学生的考勤、成绩、等多种信息,有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充分利用腾讯qq、微信等通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且利用当下最火的直播进行教学,教学方式新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是,多元化的教学机制,从教学的角度看,针对本课内容的特殊性,采用了直播、qq视频等多种新形式教学手段。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看,采用了传统形式和“外聘”专业老师网络直播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课外的延展上,本堂课的教学很好的把课外时间整合为课内,把课内教学内容延展至课外,把书本知识拓展至生活中,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第二篇】
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这样的话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可以有深刻地体会,并且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进行招贴画与请柬的设计教学时,我遵循以下几步:
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教育必须从经验,从每个人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深化着生活,丰富着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现在的小学美术教材应该说已越来越与生活接轨,比如六年级十二册中既有广泛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设计,即招贴画的设计学习,又有为邀请客人参加某项活动而发的礼仪性书信,即请柬的设计学习,这两者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招贴画是紧密联系社会活动与文化、商业活动的画种,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广告画。分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请柬使用呢,与召开各种会议,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和活动分不开。所以说,我们的教材是非常生活化的。
那么,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招贴画与请柬又有何用途呢?教师请学生试举例,经过一番互动,总结出许多场合需要用它们呢!六一义卖、出画展啦、开运动会啦、社团招兵买马啦、球赛啦、戏剧群英会啦、时装秀啊……呵呵,只要有需要告示发动的活动都离不开招贴画,招贴画真神!说到请柬么,可以有校园艺术节请柬、家长会请柬、班队会请柬、报告会请柬……内容还真够丰富!
招贴画是咋样的呢?请柬呢?学生面露不解,师随机带领学生欣赏,又是电脑设计版的又是手绘版的,无论哪一版本,着重是招贴请柬的构成要素与编排设计,具体有:了解招贴画、请柬设计的构成要素、人的视觉流程规律、编排设计中的空间运用、请柬的特定格式、设计过程中图形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其次是传授手绘字体的写法与装饰法、色彩的应用(底色:决定色调和画面气氛,对主体其衬托作用;主体色:强化和强调主体,吸引视线,与背景形成对比;辅助色:与底色主体色相呼应)
事实证明招贴画的内容书写与请柬正文部分的格式是很容易混淆的,两者都有:时间、地点、内容这些具体要素,但书写形式不一样:招贴画时间、地点、内容分行书写;请柬正文部分要将内容时间地点写成一段话,若有其它要求也需注明,如“请准备发言”、“请准备节目”等。 请柬还要写结尾和落款,开头有称呼,文字较招贴画多。
经过以上四环节,就可以进入实战演习了!
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第四篇】
青春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时光的流逝,光阴的故事,美丽的唱响,自由的洒脱,一切的故事总有一个或喜或悲的结尾。四年的大学生活,不管曾经是否后悔过,都已经回不去了,终究会有个归宿。而我的归宿就是中卫市中宁县石空镇张台完全小学。
特岗教师,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听起来好像还不错。2014年6月,我很荣幸的经过考试当上了一名小学特岗教师。
人们都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可见,教师最根本的工作是传递知识,而更高境界的教师我认为应当是“身正、博学和自信”的一个教育活动者。做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是极其重要的,而我也不例外,岗前聆听了有关“师德师风”、“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新教师第一节课上课技巧”、“课堂教学艺术”、“做有价值的班主任”和“中小学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收获颇多。
1、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转载自
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所上的每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3、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有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新的起点,新的责任,新的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来实现自身价值乃至社会价值。
钟晓雪。
张台完小。
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第五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设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课程的学习,加强了我对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的重要性;第三,在上课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刚开始上专业课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设计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老师的指导帮忙协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难题。
通过创新设计这门课,在学习的半年时间里,我知道了实践创新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创新设计课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电路板所涉及到的有关方法。在这次实践中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
学习学不好,事情也很难做好。大学生不仅要读好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实践求真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本学期创新课程过程中,我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第六篇】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1、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引导幼儿形成安全的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3、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逐步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
(一)生活卫生。
1、引导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养成不挑食、不撒饭的良好习惯,主动饮水。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巩固正确的盥洗习惯,逐步学会自理大小便。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将脱下的衣服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并通过主动探索学会整理床铺。
4、随时关注并引导幼儿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知道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
5、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站姿及阅读姿势。
6、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维护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废弃物品,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
7、鼓励幼儿积极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安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记住幼儿园和父母的名字及家庭住址,知道在与成人失散时去找民警帮忙。
2、在种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并注意不碰伤别人。
3、利用有效时机引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会呼喊求救。
(三)体能。
1、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做简单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动作较正确、规范。
3、引导幼儿走步时上下肢动作协调,有精神。
4、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跑步时上下肢动作协调,能较灵活地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方向。
5、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跳跃时脚蹬地较有力,落地时较轻,能较好地控制跳跃的方向。
6、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用单手向前上方做用力挥臂掷远动作。
7、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侧面钻,并积极参加各种爬行、攀登活动,在活动中动作较灵敏、协调。
8、在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较平稳、轻松地在较窄的平衡板上行走,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9、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玩法。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3岁—5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5岁—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单个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且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幼儿对数的感知是从对量的感知开始的。3岁左右的幼儿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等量方面的特征,然后学会按量排序,5岁—6岁的幼儿开始理解量的相对性。
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岁左右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至4,并说出总数。5岁左右的幼儿能正确点数至10,并说出总数。部分5岁半至6岁的幼儿能理解10以内的数守恒。
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1、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幼儿主动关心周围的环境及事物,激发其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正确运用感官认识事物,培养其初步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主动获取周围生活中有关自然和量、形、数、时、空的粗浅经验。
4、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周围世界,为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打下基础。
(一)态度与兴趣。
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并从中体会到愉快。
(二)认知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某些事物进行连续地观察,发现事物或现象存在差异并能发生变化。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比较事物(人、动物、植物等)的不同点或物体间量的差异,会按某些外部特征、发展变化或某一简单规律对某些事物进行排序。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按一个维度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4、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各种常见材料进行简单的实验,并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
(三)基本经验。
1、引导幼儿喜欢参加饲养小动物的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动物的生长现象,学习为小动物收集饲料和喂食,和小动物有亲近感。
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种植活动,在活动中感知植物有生命、会生长,学习给植物浇水、锄草、知道应爱护植物。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四季明显特征,说出四季名称,比较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体会人们通过增减衣服适应气候的变化。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沉浮等现象。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半圆形,体会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
7、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认读10以内数字,区分几个和第几。
8、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同时,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4岁—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对主要接触者有进一步的亲近情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出现最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能依赖外在成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开始发展。
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下,5岁—6岁幼儿能较好地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建立自身行为与他人反应的关系,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为社会和他人所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同时,他们能进一步意识到并开始理解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情感、需要,重视成人、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同伴群体接纳,并开始自觉、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由于每个幼儿和所处的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他们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因此,它对幼儿的一生都有影响。
1。增进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其爱亲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2。引导幼儿主动关心、了解周围的社会生活,丰富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群合作、讲礼貌、守纪律、诚实、谦让、爱护环境等良好的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社会性情感。
1。引导幼儿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2。引导幼儿体验和感激他们对自己的爱,并用简单的方式(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爱。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心他人的情绪情感,有初步的同情心。
4。引导幼儿尊重周围的劳动者。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喜爱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名胜,认识并尊重国旗。
6。在主要的节日期间,根据幼儿的意愿,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初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二)社会性认知。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意识到生活、游戏、学习等行为规则和自己行为的关系,知道应该自觉遵守规则与要求。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简单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初步理解行为的对与错,做错了事能承认,并愿意改正。
(三)社会交往与行为。
1。提供促进幼儿相互交往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主动和小朋友及熟悉的人交往,与人友好相处,掌握初步的交往技能。在交往中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有初步的礼貌行为。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爱护公物,不打扰他人活动,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行为。
(四)个性品质。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不同的兴趣、需要、情感。
2。培养幼儿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诚实、勇敢、合作、爱劳动的品质。
3。用鼓励、支持的方法引导幼儿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己尝试解决。
4。引导幼儿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用适当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5。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责任意识,愿意并能够为自己、他人和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期的艺术活动主要有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形式。艺术活动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想象性、活动性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因此,每个幼儿都有参与艺术活动的愿望。
幼儿对鲜明、突出的节奏、音响、律动具有浓厚兴趣。幼儿阶段是音乐感觉能力、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幼儿感知、听辨声音的强弱、长短、快慢、高低和音色等,可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稚嫩,听觉的分辨能力稍差,他们歌唱时不易唱准音调,且音域较窄。教师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嗓音,逐渐培养其准确歌唱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节奏感。
3岁前的幼儿喜欢用笔随意涂划,处于涂鸦期。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象征期,这时他们开始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各种形状表现自己的经验,但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教师应精心保护这种尝试活动。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美术方式表现自己的经验和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构思越发丰富、完整,创造的形象越发生动、细致,使用的色彩越发多样化。
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木偶剧、儿童剧等,看到精彩处,他们会屏气凝神,十分专注,并在游戏和生活中再现他们十分喜欢的对话和动作。
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第七篇】
千里之层,起于垒土。“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教师说课比赛心得体会,欢迎阅读。教师说课比赛心得体会1。
在教研室推荐下,来自不同教研室的七位教师参加了应用外语系说课程比赛。在大练基本功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回味,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提升。老实说这次比赛我已很认真去准备了,但最后的说课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短短的十几分钟的陈述,从总体上看,步骤还是清晰的,条理清楚。但由于紧张和对己所陈述的内容不是十分娴熟,这就使得说课程设计时语言不够,还要时常看看课件。通过这次说课,我的感受很深,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就说课程而言也有了一些认识,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要求。
说课程是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课程的设计向同行或者专家学者表述的过程。任何比赛都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赛选手,首要的是认真学习这个标准,并且按照标准的指示规范自己的说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参加说课程比赛前,我拿到了相关文件材料,本次说课程规定时间为20分钟。主要从课程构思、课程设计、课程实现和课程运作四方面来解析一门课程。因此,我以评价标准为纲,但不僵化于教条之内来设计课程。
第二、充分准备。
在了解比赛要求的基础上,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我说的《计算机英语》是一门新开的专业选修课,自己对计算机专业不是很熟悉,因此第一步我先搜集资料,把手头上有的资料都又重新翻出来,并从网上进行信息搜寻;另外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特长,潜心制作了说课程课件,自己制作模板,在网络上寻找合适的字体。统一模板字体的色调,在细节中呈现特色。
因为说课程的时间只有20分钟,在这里不仅要把理念充分诠释,在教学设计环境中渗透,而且还要顾及教材、学情等其它板块的呈现。为了让我的说课程更加呈现逻辑性,我把各个板块的关键语句做在幻灯片上,让评委和观众更能够跟着我的思路走。同时在设计中体现关联性。比如我讲到课程实现的时候,与我所讲到的教法结合起来。再次阐明,增强逻辑性。同时要把教学过程中环节设计的亮点,巧妙地陈述给评委观众,让大家觉得你一直用心在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环节设计意图讲明讲透,语速沉稳缓慢,加以手势表情运用。
三、语言表达。
常言说:三分戏,七分演。说课程也是如此。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说课艺术,它也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说课者说出自己的特色来,这也正是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说课者会有不同的说课效果的根本原因。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说课程的成败。好的说课者语言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快慢错落,要根据说的内容把握好语言的节奏。让人听得舒服、听得清楚。所以说课时既不能面无表情、平淡呆板,又不能拿腔捏调。另外,说课程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的空间,说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若干说课的若干环节或对某些环节作些拓展,以及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精彩的导语和艺术地运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等等。
四、充满自信。
自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一个好的说课者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自信——自信我们的设计最优,自信我们的表现最佳。因为说课程是说给同行听的,说给领导听的,说的过程不是先知在布道,也不是专家在培训,是介绍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想,唤起听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探索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所以,说课者整洁的仪表、轻松自然的谈吐、恰如其分的体态语言都会给听者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努力做到轻松又不眉飞色舞,庄重而又不严肃拘谨。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对教学设计了然于胸,需要我们扎实地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学素养作支撑。
五、注意细节。
说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除用于评比外,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无论目的是什么,说课程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材对自己的课程设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所以,说课者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在讲述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要针对重难点环节谈明白自己理论支撑。以便听者从中看到说者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对教学的认识高度,从而产生共鸣。另外,一定控制好时间。时间就是效率,就是教师掌握教学时间的体现。说课前应该根据规定的时间,对各部分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大致做一个估算,心中有数。整个说课程过程中力求做到节奏和谐统一,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该说的全部内容,切莫时间已到,还冗长陈述。
总之,本次说课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研讨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交流了教学技艺,深化了教法、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广大教师对课程研究的热情。通过这次说课,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反思之余,我发现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我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做一个永不满足的学习者。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个出去学习的机会,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在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以便信息共享。
我是5月11日号和我市的三位老师一起去哈尔滨参加的黑龙江省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观摩研讨会的,参赛选手来自全省各地市,共300多人,按说课的文章体裁,比赛分五个组进行,我在说明文与议论文组,共68名选手,四天时间听了60多位选手的说课,最后还听了哈尔滨市125中学和大庆市一位曾获全国赛课一等奖的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参赛教师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精美的课件制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四天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普遍较高。
参赛教师都比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说课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体现非常明显,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
在此次说课竞赛过程中,参赛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语言准确精炼、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看。
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四、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的处理,知识的拓展和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创新,别具一格。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教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多采用先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补充一些历史资料,然后根据资料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五、在学以致用方面,多数教师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参加本次说课比赛我的最大感受是:说课赛场真可谓龙争虎斗,虽说这说课表面上看来仿佛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单打独斗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学校、一个区域集体教研活动的动态,前台展示的显然是后台的集体素质,无不凸显着各地教研的最新成果和教师所掌握的最新理念。
内容,又增强了说课内容的真实性、原本性,体现了“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充满语文”??这显然是一种新的苗头,一种方向。还有的选手采用了课后说课,渗透了教育反思,而且说课内容也在不断整合,生成性资源也在不断涌进这块神奇的处女地。绝大多数选手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课件,信息技术在这里找到了最佳结合点,课堂教学视频也大胆地走进了说课程序,以教学课例解剖的方式在进行着微观分析;更精彩地是多位选手“无意”选用的同一课题,呈现的“同课异构”,精当地阐释了什么叫做“百家争鸣”,什么叫做匠心独运。而争鸣的结果是,燕啼莺歌,春曲婉转。
沉钩历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出现说课以来,说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多彩,千奇百妙的电子演讲稿,科学灵动的语文课件,深入浅出的人文性讲解,精彩的现场专家点评??无不演义的是一场场生动的教育活剧,是教师在实践新课程中不断发展的活剧。
把握要求,应该是说课的基点,因为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和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还必须立足于“课”,它也不同于教学基本功比赛,不同于教学技能表演,没有“课”,无论是说还是演都是徒劳。说课同样要关注重点,只有紧紧抓住那些教师较为关心、渴望了解的重点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说课”的交流作用。
说课更需要激情,有声有色,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激情飞扬。无论你面对的是学生还是同仁,没有激情,就不能收获胜利!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今后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有幸参加了今年的省级德育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我感慨良多,也受益匪浅。
第一,这次大赛让我作为一名德育教师真实地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
学校很重视这次大赛,除了校长在大会上动员参赛,我们德育科长还特意一个一个地找我们谈话,使我第一次有了被重视的感觉——我们这些领导眼中的次课教师终于有为学校争光的机会了。所以明知道“创新”是件很难的事情,我也要用心地去做好。在备赛过程中,学校领导、同行一遍遍地鼓励我、指导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着的,我们德育老师并没有被遗忘!后来我虽然只拿到了二等奖,但仍让我们德育科振奋不已,我们几个德育教师的教研干劲更足了。
第二,备赛过程就是我的专业提升过程。
为了备赛,我除了广泛查阅资料,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一次次地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上好课外,还用心地学习说课,做好说课比赛的准备。可以说,备赛过程是紧张的、辛苦的,同时却是充实的。这一过程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更与时俱进了,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第三,比赛和培训过程使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素质。
首先是比赛,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选手们创新性的课程设计、精美的课件及精彩的演说使我大开眼界,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学到改进的办法!然后是培训,我收获很多。无论是王院长还是蒋教授的演讲,除了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德育教学存在的弊病让我们清醒外,都试图通过指导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使我茅塞顿开。
第四,这次大赛使我更懂得感恩!
因为有了比赛,领导、同事、亲朋好友时时不断地关心我、鼓励我,让我倍感温暖!我要感谢他们!其中我最想提一提的是我老公。比赛前那段时间,虽然我老公工作也很忙,但他仍很体贴地把小孩的生活和教育责任全包揽了,使我能全心全意地备赛,真的让我很感动!
大赛虽然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很深刻的美好回忆。我知道自己做到的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会继续学习和努力下去的。
教师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第八篇】
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今年暑假,我利用闲暇之时再次拜读了由吴小玲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一书。本书旨在教会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全书一共分为九章,逐一详实地讲述了:走进课堂教学设计;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制定教学目标要有的放矢;精心做好教学内容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与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景九大版块的内容。
本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详细地分解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分为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与反思几大步骤。每一部分都是理论结合了实际生动的教学案例,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参考性强。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借鉴价值。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否则就是像打一场毫无准备的仗,必输无疑。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能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特别是对于第九章作者提出的——课堂教学设计重在学习“情境”的创设这个观点以及书中所讲述的有关:“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景”的一些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本书我更是深有感触。在此我着重针对本书第九章内容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我认为——“创设良好的情景,的确能提高教学效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年级《动画城》这一单元中,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接触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要将儿童对童话的兴趣引向音乐。在课堂教学的引入部分,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先将歌曲涉及的几部动画片剪接好配上歌曲展示给学生,运用学生熟悉的动态情境创设一种浓郁的动画城的氛围。动画里包括学生所感兴趣的动画音乐、熟悉的人物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万事通、瞌睡虫、开心果……、《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西佑卫门、大将军等。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所发生的故事、所穿着的服饰等一下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立体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加上欢快、活泼的音乐可以唤起学生对相关画面的回忆和想象,加深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看、听、想使学生感受音乐中动画人物的情感。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这节课通过营造一种浓郁的动画情境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能得以显著提高。
二、创设情境、深化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围绕音乐作品创设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与奇妙的音乐情境之中,这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欣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低年级欣赏《国歌》这一歌曲时,针对低年级学生音乐知识匮乏,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都较差,单纯给学生讲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可以借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途径了解、学习《国歌》。真正领悟国歌的内涵和精神体现。课堂的引入部分,我们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升旗仪式的录像画面(在天安门广场上,解放军仪仗队的战士们正在举行升旗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冉冉升起,庄严的国歌声迎风飘荡……)。画面配结束后,利用投影采取文本形式提出问题思考:“1、录像的内容是什么?2、录像里播放的音乐叫什么?3、你在什么时候、场合还听到过这首音乐?”学生们会纷纷举手发言回答:……在国庆大典的时候听到过国歌;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而举行的交接仪式上听到过国歌;在世界级的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荣获冠军的时候会升起我们中国的国旗,奏响我们国家的国歌……。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它缩小了孩子和音乐间的距离,使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精神的体现。将对音乐的体验深化到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效能的提高。
三、丰富教学情境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太贫乏,一台钢琴一本书加上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的音乐知识是有限的,学习也是被动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很难实现。然而我们可以利用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画面,丰富教学情境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例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聆听过程中,我们可以营造这样一个画面: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架着渔舟纷纷而归……。音乐优美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丰富巧妙的配器,都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表现出来,栩栩如生的迷人的月夜春江的美景画面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人们泛舟畅游、满载而归的欢快心情。又如在学习《京剧》这一单元时,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解京剧的有关资料,学生听得很空洞,乏味,结果肯定是一大部分人都没能真正了解这种戏剧艺术的真谛和感受到它的魅力。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具体戏剧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戏剧之窗》、《京剧大观园》等,引导学生在网上自己收集有关京剧的相关资料。通过网络,学生了解了京剧的背景、文献、剧目、名家、门派、唱腔、脸谱、服装等知识。让学生自己找资料不仅尊重了孩子门的个人的兴趣、爱好,还张扬了孩子们的个性,例如,有的孩子喜欢这种门派,有的孩子喜欢另外一种唱腔,还有的孩子喜欢各式各样不同的京剧脸谱。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方法创设戏校园剧舞台,教学生唱唱戏歌,模仿电视画面走走戏曲台步,比比京剧的一招一势,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过一把戏曲瘾。经过这样的学习,大大丰富了教学情境资源,通过交流增加了知识面,通过看看、听听、唱唱、比比……拓宽了他们学习的空间,孩子们获得的戏曲知识百花齐放,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能。
四、拓展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创作表现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创作活动中既表现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将对感受到的音乐进行创编。例如在欣赏《春天音乐会》后,要求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参加了这场春天音乐会?它们又表演了些什么节目?怎么表演的?你想扮演谁来参加音乐会……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情境创编的活动中。这样的活动主要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进一步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能。
总之,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创设情景主题。由于创设的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因而有利于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情感。由此,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效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