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35971

【导言】此例“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篇】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征

1、民族性

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放性

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进性

中华文化时先进,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观性

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明清文化

1、口诀

明清文化古萌新科技著作集大成

徐徐送礼随高峰理学心学相继红

反对封建有启蒙炎黄匹夫李贽猛

市民小说更兴盛儒生聊聊红楼梦

三游水浒梁山空官修图书类与丛

永乐大典图书成四库全书清乾隆

耶稣教士西学东教皇禁祭天祖孔

2、解释

①“明清文化古萌新”:指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是“承古萌新”。

②“科技著作集大成,徐徐送礼随高峰”:a、“科技著作集大成”指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b、“徐徐”:指徐光启和徐霞客,《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C“送”同“宋”指宋应星《天工开物》d、“礼”同李指李时珍《本草纲目》e、“随高峰”是指这些科技著作随着封建经济高峰的到来而出现。

③“理学心学相继红”指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④“反对封建有启蒙,炎黄匹夫李贽猛”:a、“反对封建有启蒙”指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也在潜滋暗长。b、“炎黄”指顾炎武与黄宗羲。C、“匹夫”指王夫之。d、“李贽猛”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⑤“市民小说更兴盛,儒生聊聊红楼梦,三游水浒梁山空”:a“市民小说更兴盛”指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b、“儒生聊聊红楼梦”是指《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和《红楼梦》。c、“三游水浒梁山空”是指《三国演》《西游记》和《水浒》。

⑥“官修图书类与丛,永乐大典图书成,四库全书清乾隆”:a“官修图书类与丛”是指官修类书与丛书。b、“永乐大典图书成”:是指类书《永乐大典》与《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清乾隆”是指丛书《四库全书》在清乾隆年间编撰成。

⑦“耶稣教士西学东,教皇禁祭天祖孔,势头衰落因干政”:a、“耶稣教士西学东”:指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促进了西学东渐。b、“教皇禁祭天祖孔,势头衰落因干政”指西学东渐势头衰落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教皇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祖、祭孔,第二点是一些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

高一历史答题技巧【第二篇】

一、层次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历史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二、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三、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四、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三篇】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丞相的职责:(略)

根源:制度本身。

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汉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

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

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

2、评价:

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世袭。

2、察举制:

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途径:征召、举荐等。

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

特点:世袭,等级森严。

4、科举制:

开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依据:文学才能。

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第四篇】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19世纪晚期,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要求对外资本输出。列强默许和纵容日本侵略(国际背景)

(2)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力逐渐强盛,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大陆政策)不断膨胀

(3)清政府的腐败

(4)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契机)

2、经过:

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结果: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澍湖列岛,台湾半岛及其附属岛屿;(2)赔款2亿两白银;(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4、影响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损失

(2)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4)允许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3)由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

1900年6月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和爱国官兵英勇抗击;联军先后占领天津和北京,慈禧和光绪外逃。

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赔款白银四点五亿两,加利息共是九点八亿两,分三十九年付清(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3)拆大沽炮台至山海关沿线的所有炮台;(4)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爱国运动;(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4、影响

(1)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2)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北京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列强对华的大规模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以《马关条约》为界,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之前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之后是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

1、相同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都是为了实现列强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

2、不同点:

(1)商品输出:主要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因此,在不平等条约中,体现为要求清政府开放口岸、降低关税,以便于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后,列强除继续进行商品输出外,还要求对华投资,通过对华政治贷款、开矿、修路、建厂、开银行等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43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