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论文【优秀4篇】
【导言】此例“美育教育论文【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第一篇】
1.1大学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说,中国体育文化由文化方式、文化载体、文化精神和文化制度四个要素构成。从文化结构主义层次来理解,卢元镇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一文中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是以高校这个特定环境为依托,以体育为纽带的体育及相关的文化活动。具体包括体育活动、体育场馆等物质文化;体育竞赛规则、体育法规等制度文化;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等精神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和民族特点。”
1.2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旨在培养与造就一代具有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别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新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美学的主要内容。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审美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谓审美教育,就是以美学理论教育为中心的审美理想、情趣和素养的教育实践。审美教育实践,包括美学理论教育、艺术鉴赏教育、审美教育、情感陶冶教育,等等。其中,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的情感、体验、感悟的教育尤其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情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审美教育的结果。在美学史上,美学家特别关注情感教育。在他们看来,审美教育就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感情教育。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提倡美育,在于使人类能在音乐、照片、图画、文学里找回他们遗失了的情感。在蔡元培先生之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竭力主张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认为美感教育的功能,在于修身养性,等等。人们一旦进入了这个审美领域,情感就会得到净化,精神就会得到升华,情操就会得到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教育可以说是审美教育的本质所在。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的辩证统一。在审美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们既可以获取美的享受,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又可以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审美是美育的前提,教育是美育的归宿。而审美教育的目的,乃是通过完成审美教育任务而达到的。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大学体育文化教育亟需重视审美教育
谈到体育与美育,学者们都主张体育与美育相结合,希望在教学中做到体育与德、智相结合,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国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继承了我国古代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传统教育思想,把体育与美育都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重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体育与美育的相互联系。体育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追求的就是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中体育绝对不是单纯的身体教育,它是多层面的教育,即与身体有关的生理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状态等。在体育教育的过程既要正确地引用审美因素,又要注重学生的精神享受,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将其培养成有较高审美素质的人。审美教育是大学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审美教育能使大学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人类所面对的世界是客观的世界,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社会和人群。我们对于这两个世界的认识是运用了不同的认知体系:世界—认识—记忆—思考—知识—考试—改造;生活—感受—体验—情感—艺术—欣赏—生存。以前我们的教育比较少地关注学生们内心的真实体验,而今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使人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获得生命的意义和具有幸福感的生活。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围绕这个目的,体育教育、体育文化教育也是如此。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除了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肯定,我们还非常渴望寻求我们生活的意义,我们缺乏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我们认知的客观世界和社会人群,缺乏在情感中凝聚感悟,用艺术的眼光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是当代人新的追求和共识。人只要正常地活着,没有感觉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感觉能力退化,人们变得粗俗、简单,甚至麻木,人类感受和体验的能力正在退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话和网络提供了人们交流和表达的无限可能,现代交通几乎消灭了空间的隔阂。所以,离别变得可以轻描淡写,我们就不再稀罕“思念”,但我们每天端坐在视频前,与外界在没有表情、没有肢体动作、没有眼神的交流、没有真实的环境和氛围的关联中,我们的感受能力渐渐变得迟钝,感受空间渐渐变得狭窄,就算“物质极大地丰富了”,没有感受能力,作为“感觉”的幸福又从何而来?人类未来的福祉,是建立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人类能够得到幸福的外部条件;人类未来的幸福,必须建立在人人都能感受幸福,都有能力“感受”的基础之上,这是内因,内因才是关键。而唯一专职用来激发、保持、丰富人们感受能力的东西就是艺术、审美。审美依赖的是心灵的敏锐、情感的丰富和充沛的想象力,而僵化的知识往往可以掩盖和扼杀敏感性和想象力,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培养出来的是具有丰富知识却不知人间烟火和人情冷暖的人才,只能培养出具有专门技能但却没有创新精神的“劳动工具”。所以,当前通过艺术欣赏和审美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丰富情感体验场所、经历,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已经成为大学人文索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大学体育文化中审美活动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需要学生个体亲自参与、体验、感悟的教育教学活动。大学的体育文化的审美教学课程的开设,能为大学生们提供参与、体验、感悟生活,追寻幸福生活和意义的重要途径和舞台。
2.2审美教育能使大学生感知真、善、美
审美教育与智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但是,二者并不是没有关联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智力心理结构各自都不是封闭的。美育与智育间存在着必然的双向互补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双向互补关系,才使美育能够感知、学习,体会真、善、美。
(1)审美教育对象本身的认知价值。审美教育借助于一定的审美对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审美对象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也具有认识价值。可见,美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它的外在形式所包含的内涵,在一定范围内跟知识具有同样深刻的认识价值。至于美丽的大自然,则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具有这种双重价值,因为它既是艺术和审美的对象又是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对于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有利于增进对大自然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而对于自然艺术认识和审美把握,也有助于更加直接而明确地把握客观真理,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2)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智力创造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探求科学真理和创造发明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方面,它表现为灵感、顿悟、直觉、想象等。科学研究主要是一种逻辑活动,依赖于人的逻辑思维作用。而非逻辑思维就是灵感、顿悟、直觉和想象等。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科学家往往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而没有所获,而在一个偶然的时刻却灵光闪现,获得了突破,这已为许多科学事例所证实。事实上,科学活动中的直觉,跟审美直觉有某种相通之处,即都是在感性直观中通过想象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领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培根认为审美直觉对于科学具有方法论意义。创造思维能力中的最主要成分是想象力。这里,如果说灵感、顿悟、直觉(包括审美直觉),对于科学创造有重要意义的话,那么想象力意义则在于它是创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是贯穿于整个创造过程最活跃的角色。这是因为,想象力是人类思维创造性的主要标志。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创造力,爱因斯坦之所以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不仅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且是因为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3审美教育能激发人的探索精神
对生活的兴趣是人们热爱生活的前提。一个对某项事物毫无兴趣和感情的人,就不可能对它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兴趣、爱好是人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原动力。审美教育就是这种精神动力的源泉之一。世界是美丽的,有许多生动、富有灵性的东西,对于那些未知领域的神奇魅力,人们总是愿意花费精力去探求的。
2.4审美教育是实现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
孩子的美育教育【第二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21-01
幼儿美术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绝不是单单指绘画,它还包括手工、美术欣赏等,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其中绘画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形式,主要培养儿童视觉艺术和颜色搭配能力,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手工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完成自己的作品,增强其个人成就感;美术欣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使孩子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理论上幼儿美术教育的分支越来越专业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不利于学前教育的长足发展。
一、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忽视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
幼儿美术教育对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家长过多的关注对儿童智力的培养,将幼儿教育的注意力放在认识多少字、背诵多少古诗、做对多少计算题上,忽视美术教育在强化儿童创造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的突出作用。即使学校强化美育,也带有很大的功利性,更多的关注孩子在绘画大赛中获得了多少奖项,而很少关注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部分家长将幼儿的美术学习当成是将来上大学的敲门砖,这种片面的美育观严重影响了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
(二)美术课堂的教学单一僵化,过多的采用示范形式
一直以来,对幼儿园的美术教育都采取示范的形式,起初是简单的线条描绘,接着教孩子如何涂色。等幼儿稍大些就会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简笔画让孩子描摹练习。结果是学生只懂得模仿,一旦放手要求自己构思绘画时,孩子便无从下手,甚至是一幅画中出现多个图形的堆积,没有一定的主题,更没有意义可言。这就是传统的单一僵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孩子缺乏创新思维,在进行绘画时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种已掌握绘画技能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模式对儿童发展的要求,甚至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幼儿教师的美术专业技能不强
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阻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简单,往往使人们误认为幼儿教育就等于看孩子,由此导致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而且专业技能差,遇到像美术教育这样专业性强的课程就难以应对。其实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教育主要是进行启发式教学,而美术幼教的职责就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儿童的学习美术的兴趣,用绘画表达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正真做到在游戏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促进儿童学习。如果幼儿教师没有相关的美术专业技能,只是教孩子临摹简笔画,幼儿美术教育就难以达到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重视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自从我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就大力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美术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拓展创新思维,培养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其实儿童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与智力的增长是同步的,孩子构思一幅图画的过程,必须需要动手动脑,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构思结束后,对于图画的修改、修饰更是对儿童审美能力的一个考验。因此,学校和家长必须重视幼儿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关键作用,充分利用美术的学习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同时,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素养
幼儿园领导应该意识到专业的幼儿教师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此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美术教师,从整体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师资力量和美术素养。美术教师首先要掌握相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技能,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美术这门课程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孩子的学习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将绘画、色彩搭配、手工制作等传授给孩子。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美术的乐趣,还能够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艺术知识,陶冶美术情操。
(三)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创新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美术教育方法不仅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而且难以满足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于儿童来讲,过多的示范课消磨的是孩子们大胆的想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幼儿美术教师首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相关的美术教育环境。当然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就要在课堂上下功夫,例如开设手工课,让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剪纸、折纸、陶瓷、编织等,通过实践让孩子在感受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有些幼儿美术教师还会选择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上课,使亲子共同完成美术作品,这样既使家长亲眼目睹孩子的进步,见证孩子的成长过程,又使孩子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认可,增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普及,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美术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虽然幼儿美术教育还存在弊端,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美术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儿童,指引孩子用色彩、用智慧表达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幼儿教师理念的更新、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学校、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幼儿美术教育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周娇。幼儿美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4(04).
孩子的美育教育【第三篇】
由于赛季间隙的转会交易,各个队伍之间都有了一些人员变动,而且有些队员在本队伍中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这样的变化给一些队伍带去了不错的化学反应,比如异军突起的江苏女排。原中国女排主帅蔡斌接手江苏女排之后,对球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改头换面之后的江苏女排,让浙江队主帅吴胜也赞不绝口。
虽然转会让球队改变,但是也让球队头疼。要知道,每支球队必须拿出7、8名队员上转会名单,虽然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排球联赛的人才流动,但是也给球队出了一个大难题:人员流动过快,队员之间相互磨合需要时间,有些队员可能不适应新的球队,不能迅速上手,让教练感觉“还不如自己练小孩”,不但有系统的培训,而且队员可塑性也好。
转会让人头疼,可是要追溯根本原因,那就是:排球队员少。因为人少,练来练去能上场的队员总是那么一些,换来换去,也不过是从一个球队换到另一个球队,让教练颇有点无奈。
人少,因为愿意练排球的孩子不多,愿意让孩子练排球的家长也不多。要再追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的体育教育。
新赛季开始前,浙江嘉善农商银行女排曾经去美国拉练,美国的排球氛围让他们瞠目结舌。美国大学生的排球注册球员数以万计,正式可以参加比赛的大学生球队也有好几百支,这样的规模让浙江女排队员们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的全民排球基础比我们要好得多,除了大学,各个州的中小学还有数不清的排球训练营,有了这样厚实的后备梯队,要选出排球的苗子自然比我们要容易得多。”浙江女排领队滕慧莲说,队员们也纷纷对这样的情景表示“太恐怖了”。
孩子的美育教育【第四篇】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幼儿美术;现状;对策
一、背景
幼儿时期,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较快,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可以挖掘孩子的内心情感和感知能力。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可以为幼儿今后的美好生活奠定基础,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幼儿美术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发展,将美术教育寓于生活之中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更多新奇的事物和有趣的知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注重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可以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美术、创造美术,进而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品格。
二、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没有针对性,没有因材施教
美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美术技能教育工作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多样化,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教学形式也不拘一格,每种美术教育模式都有优势和不足。美术教育虽多样化,但是不代表美术教育可以随意化,也不代表美术教育应该标准化或者模式化。较多的美术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一些美术教学方法偏离了教育基本要求;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认真观察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喜好,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没有因材施教,缺少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无法对幼儿美术感知和美术能力的提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2.教育过程中充斥了过多的评价,美术标准要求明显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和辨析的机会,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掘并感知生活中的美,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陪伴者,或者是一个朋友和引路人,而不应是一个独裁者。但就目前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美术标准,并主观臆断地评价孩子的作品,往往从直观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美术表现,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仅仅将孩子的成果视作一份作业而不是作品,对待美术教育缺少一种神圣感。少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喜欢评价孩子的美术成果,或者定义孩子本身,对幼儿的心理和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没有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部分教师还对美术设定了标准,并根据标准来规范孩子的创造力,阻碍了孩子美术思维的拓展和创新。
三、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从生活入手,将生活材料用于美术教育中
以生活的视角,优化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美术教育材料。教师要积极从生活中发现美术,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积极搜集生活材料,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生活材料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同时,要注重美术知识教育的简单化,幼儿教育不应该采用学术化的教学方式。还应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材料展开想象,可以用生活材料的颜色、形状和性质等因素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切忌美术教育的弄虚作假,提高美术教育工作的实用性。
2.美术教育要体现生活的美,体现美术的魅力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民间艺术形式众多。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值得传播和延续,都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美术魅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展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搜集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以便实现美术生活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教师还应该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因素,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寻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元素,并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创造的教学效果。
3.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