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小学教育实践报告字5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5823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小学教育实践报告字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育实践报告字篇1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首先感谢库区小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更要感谢学生们在实习期间带给我的快乐与启发!短短半年的实习生活转瞬即逝,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当然我暴露出的不足也很多,有一句话说的好:教然后知不足。真的感觉到了!实习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才刚刚师范,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每节课前我都能够听从科任老师的指导,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编写好教案,并在交予科任老师审阅后进行试讲。在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后才上台讲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后一周我接受了中心校教学主任的听课与考核,考核的结果还算满意,当然有听课和没有听课的效果还是不一样的。这次被听课的经历更让我成长了很多!至少我不再像以前很惧有人听你的课。实习期间前几节讲课过程中,我的脑袋里根本没有“时间”这个概念,更谈不上“时间分配教学”了。但几个月实习下来,我在这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没有了第一堂课的怯弱与及紧张,有的是在讲台上的自然大方,对于台下投来的众多学生甚至老师的目光也能够全盘接收。现在我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我知道我仍然是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成长的过程是需要范错误的,所以面对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我总是坦然并淡然面对。我对于实习的理解是:实习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实习学校就是给自己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平台。所以说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都是我实习的收获,收获就是财富,相信将来这笔财富能用上!

在教学研究方面,通过这几个月的实习,我还留心地观察了本班学生学习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收集到了一些数据和信息。我打算从学生的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习自主性方面来探讨当今小学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学。很多人往往从教师或教材的角度去分析影响学生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习的因素,但是却忽略了另一个学习中的主体---学生。

我认为学校的主人永远是学生,所以我的教学与管理都是本着“以学生为本”。说到管理班级,这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我懂得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管理学生。在班主任的悉心指导下,我懂得了要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就必须奖惩分明,建立班主任的威信。为了更好的约束每个人,我们制定了班级公约,明确规定了每个人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给以相应的加分扣分及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遵守纪律。对于个别调皮的学生的教育也不能一昧的训斥,要尽量接近他的思想给以恰当的开导。反正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鼓励,表扬一定要远远多于批评。在这半年时间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真是“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更加相信一句教育名言的伟大。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管理学生我本着更多的接触学生,没事就走进学生,多去班级,多让学生给自己找麻烦,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让我锻炼的机会就更大,经验也会积累的更多!

这半年的教育实习结束了,它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既是对师范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师范生心理、思想、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它在形成师范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帮助我们增强对小学教育现状的了解,激发我们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培养优良的师德、师能、师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的了解有关小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运用于日后的教学中。

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平凡,但我觉得当上教师的都是不平凡的人。有人说当教师太平淡,其实我觉得任何事情最终都会归于平淡。而能把很平淡的事情做的有味道,我觉得这才是本事。我的指导教师就是这样一位。这次的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我的目标:毕业之后无论做什么,至少我不会离开教育。最后一天要和学生说再见的时候,我再次看到了教育的美丽,这份美丽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经历了教育的见习与实习这2部曲,我已经开始期待这第三部曲,相信曲子一部比一部要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准教师”!因为选择,所以坚定……

以上就是自己对这半年以来的实习生活所做的总结。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收获外,我还体验到了人生中的其它方方面面。这一次的实习是我人生当中最有纪念价值的阶段之一。也许在实习之初我并没有意识到它会给我带来这么深的感悟:实习不仅教会了我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学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原本是陌生的人因为它而

联系在一起了与这群可爱的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每天都很快乐。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伟大和神圣。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所得的,无论自己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将使我终身受益!

小学教育实践报告字篇2

生物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交流,了解、认识当代中学生。

通过实习,使我们能更早地接触并了解中学教育的实际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增强对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的认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经验。

我所实习的学校是和平县重点高中,福和高中建校不到十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高三20班总共58人,属于理科班,班主任是陈老师。学校班风学风抓的严,加上从高一开始实行假期补课政策,整体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高三20班的学生处于备考状态。

1)晨读:早餐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踏进高三20班的教室门,初来咋到同学们都惊讶的停下晨读投来好奇的眼光。经英语老师介绍之后才明白怎么回事,便渐渐恢复了朗朗的读书声。因为安排表安排星期一、三、五晨读英语,星期二、四、六晨读语文。今天刚好安排为英语,我借机观察了一下班里学生读书情况:大部分学生都在读单词,背作文等之类的英语资料。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政治,历史之类的相关学科。彭老师解释到,那是因为文科有许多要记得知识点而晨读又是记忆的最佳时段,所以很多学生都懂得利用晨读30分钟。

2)生物课堂情况:班主任陈老师就是生物老师,在下午的生物课上陈老师给我们讲了精彩的一课。课前陈老师向我简单说了下他将要讲的课程,现在打算趁暑假补课结束生物必修三内容,接下来就是这节课课堂回顾:

课题是遗传与变异。陈老师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开篇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接着又以十二个人就有十二张面孔解释生物的变异现象。接着言归正传讲述了遗传物质基础dna的探索:转化因子的发现→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接着讲解了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得出如下结论: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糖核片段;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重点介绍了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中心法则(讨论了当今热点话题蛋白质的遗传)。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无籽西瓜生产原理)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最后老师从生物角度给我们分析未来将要面对的婚恋观以及我们所必须了解的生育知识: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课后与陈老师关于生物教学讨论取经。老师告诉我说,教学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我们老师与学生在年龄上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多多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像生物教学应该多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生课本知识的时候因适当的灌输与生物相关的热点研究,让他们明白生物带来的影响以及了解未来生物的方向。当然言归正题,现在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高考。

所以还得谈谈将要备考一年的教学计划,陈老师简单的叙述了他的教学计划:将在这段补课时间结束课本内容,接着又两次复习。开学初就可以进行一轮复习,一轮复习是全面详细的复习课本知识将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将进行二轮复习,此次复习着重讲重点难点热点。因为第二学期有大量的模拟考试所以二轮复习的时间将会比较短,考前一个月将反复模拟考中经常错的知识点复习。

3)班主任工作:因为高三学习紧张,所以班会安排在每周周三这次见习与班会课擦肩而过。找陈老师了解了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方法。陈老师给了如下几点教案工作:

1、注重学生心理变化:高三是这些学生重要的转折点,任何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学生的处事观点将有所改变。现在的他们正处于十字路口,甚至有些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为他们缓解压力,关心留意班里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2、观察学生的成绩起伏:高三的学生将面临的是一大堆的大考小考,可谓是题海战术。每次考试总会有一批学生成绩上存在很大起伏,成绩在学生眼中非常的重要,有些同学每次考试后总有一段情绪波动。所以作为班主任,在每次考后都要特别留意学生的成绩和情绪的波动,必要时找他们谈话和给予鼓励。

3、毕业生的情感问题:从严格来说高中生是禁止谈恋爱的,但是每一届高三毕业生都有因为恋爱二高考落榜的。所以高三备课组很重视这个问题,班主任也在密切监视这种现象,希望尽量在第一时间扑灭燃烧的火苗。

4、生活上开绿色通道:毕业班班主任每两周进行一次培训,班主任每周到学生宿舍探访,了解学生们得作息生活,及时帮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4)学生反映情况:得到陈老师的批准,在晚修时间找了班里班长和学习委员了解了解情况,从沟通中我发现90后的学生或许因为家庭条件的改善,虽然没有经历多少风浪学习也不如我们年代刻苦。但是他们有我们没有的特点是,懂得好好利用资源,许多同学都有学习工具。不过在态度上,他们反映面对高考还有很多同学处于迷茫状态,有些同学也在抱怨家庭无形的压力以及和父母因为自己未来道路方向不合而产生矛盾。整体上来说目前许多同学还处于备考适应期。

见习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是收获不少。这次的见习算是初步体验一下中学教师的感觉,而且是以一个旁听者得身份。我们知道有时候设身之外去观察一件事情往往比处身之中看的要明白,清楚。

小学教育实践报告字篇3

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厦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网络德育专题调研组”。调研组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1%、40。3%、55。2%)、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召开了中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4次座谈会。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其中有%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的中学生则不固定。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只有%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0%表示经常上网,%每天上网;%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来,关于“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新规定实施后,情况已大为改善。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统一的教育宽带网,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不满意率达%(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小学教育实践报告字篇4

xx年9月到10月,我来到贵港市江南中学进行实习。为了了解实习班级的学习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对部分高一和高二班级进行调查。下面是我就我实习的班级——高一(4)班进行统计的情况进行报告。在我班发放了57份问卷,回收56份:其中男生33人,女生23人。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能够认同当前的学习及生活状况。他们对课堂和教师的素质基本认同,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主观成就感差别;他们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希望给予肯定并且能与老师沟通交流,得到指导。

1. 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愉快,希望师生间采用互相讨论的课堂教学方式。

有近七成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愉快;但不可忽略的是仍有14%的学生感到“失落”,觉得成功的约有12.3%;“无所谓”的占7%;有82。1%的学生认为课上老师基本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80%的学生认为讲解比较清楚;只有不到15%的人觉得老师讲话简明,准确生动;有八成的学生认为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启发;几乎没有启发的占7。4%。学生平均每堂课向老师提问“一次”的,超过一半,有70。4%的学生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只“偶尔”被点名回答问题。近七成学生更喜欢采用“师生相互讨论”的教学方式;近10%学生期待自己上讲台讲课。

课堂讨论方面,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的学生选择偶尔项的最多,有63。6%;“从不”的有2%;而问到是否愿意参加讨论时,有八成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在课堂上参加小组讨论。

从以上数量,可以看出,学生是希望在课堂上发表自己意见的,希望老师能够鼓励他们提问题,甚至允许他们提出不一致的意见。

2.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最感兴趣的学科的科学;最不感兴趣的是语文。

调查显示,有43。4%的学生对学习比较有兴趣,41。5%的明确表示有兴趣,但也有11。3%的认为是迫于家庭压力不得不学;最喜欢的科目依次是:科学、化学、体育、音乐、地理;而最不感兴趣科目是语文、政治、数学。在科学选项中,化学占35。5%这可能与该科目任课老师是班主任老师,该老师上课气氛活跃,而且又加上中间有一段课程是由实习老师上,学生感觉新鲜等因素有关;而作为最不受喜欢的语文,可能该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难以接受。

3.约有一半学生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近四成的只有复习而无预习的习惯。

调查表明,有45。2%的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为“听教师讲课”,选择“自习和作业”的有23。3%,“自己预习,复习”的有16。4%。在阅读教科书方面,过半学生把教科书内容都仔细阅读,有35。2%的人只重看老师讲过的内容,而7。4%的人只听讲,很少看书;在碰到重要或疑难问题时,有83。9%的人会用笔划出来,或加上批注;只有不到2%的人很少这样。当问到他们是否会向老师及同学请教时,多半数人选择是,38。6%选有时是,64。3%的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习惯自己采用不同方法去处理;总想听别人的看法的有10%;只有不到30%的人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复习无预习习惯的学生最多,近四成;无预习及复习习惯的有11。5%;而制定每周或每天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进行的不到4%;大多数是有计划,但不按时进行;没有计划的有22。8%。

在遇到的各种学习困难中:“对老师讲的内容不理解”,的占68。4%,然后依次为许多练习不会做,自己不会探究及得不到老师的指导,不知道怎么跟其他同学合作。而谈到通过上课的收获时,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有所收获,收获最大的是“我知道怎么学习了”,占27。3%,其次是“我喜欢学习了”占23。3%,往后是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以及“知道怎么与同学交流了”。

由上面可以看出,从初中到高中,随着学的知识难度加大,学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这个过渡阶段快点适应,在学习的疑惑中找到方向,增加学习的信心。

通过调查,我知道了该班的学习情况,针对该班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意见:

1. 针对该班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学习方法交流,“说说心理话”等主题班会,就调查仅映出的情况进行师生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找出适合他们个人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2. 通过谈话,周记,便笺,书信等多种渠道,直接或间接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消除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心理。树立自信心,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做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吸引学生兴趣,开展与学生互动的环节,给学生消化及思考的空间,增加课堂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同学们心中的理想课堂。

小学教育实践报告字篇5

语文课是一门焕发生命的光彩的学科,它本身就是有趣的,我还记得大一古代文学史的李乃龙老师曾经说过,把语文课上得生动精彩不是

你们的功劳,但上得枯燥无味就是你们的过错。

在课余时间我和任课老师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黄老师说,我们需要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挖掘它的潜质,使人走进语文课堂,就好像推开了一扇美的门,能感觉到美的氛围。如何有利于学生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如何有利于老师教,教得轻松,教得科学,教得艺术?这些思考到位,就会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入一种新的境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尊重学生需要,注重学生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我觉得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老师的文学素养首先要提高,这就要我们重视在大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要旁征博引,老师的知识面就要拓展,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的知识。黄老师一直在强调阅读对于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重要性,他说,上课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从事语文教学,必须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内心,这样上课才能有内涵有深度。话说的很朴实,却意义深刻。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情感还在于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体验就是要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黄老师讲到语言的运用时,就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语,体验重复、谐音双关、情感色彩的作用,并让学生试着为商品做广告词。这样的实践,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也很好地将课本和实践联系起来。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就像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在老师讲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时,除了解释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外,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理解,譬如:两个朋友吵架了,本来只要一个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冰释前嫌,可是就像面对着一弯清且浅的河水,迟迟没能跨出去。这样,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语文教学要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比如《离骚》抒写了理想,抒发诗人屈原强烈的爱国志向,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那种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感受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品质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呢?现在的有的中学生认为当今社会谈爱国好像已经过时了,从这样的背景作为切入点,在课堂导入时介绍屈原的身世,以及相关的历史军事背景,这样,让学生在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诗人的爱国主义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吴晗、傅雷,结合他们的经历,让学生领悟到他们身上闪耀着的孤独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思,了解了这些,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在课后黄海华老师和我探讨过一个问题,就是师范生如何快速地进入教学状态,他说语文教学法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现在西方教学理论认为把握教学的两个最好的途径是观摩和反思:在没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先通过套用优秀的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积极反思,与教师多多沟通,教学水平就能有显著的提高。黄老师的这番话给我的启发很大,也是我这次见习最大的收获,非常感谢黄老师无私的教导和帮助。

黄老师还给我提出了一个理念让我思考,就是如何优化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有少数教师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意趣盎然,情思绵长,理韵悠远的境界,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师执着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理性的分析和阐释过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思路去讲解,长此以往,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优化课堂教学,要将课堂教学融知识性、人文性和创造性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是勿庸置疑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关照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黄老师还引导阅读一些关于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章。史绍典先生说: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飚突进式的啸傲,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语文以文学为主要对象,整个人类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后盾,人文性必将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养尊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4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