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报告优质5篇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报告【第一篇】
教育见习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本次见习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师范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初步接触教学实际,增强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本专业教师教学初步的实际知识,为后续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训练学生从事本专业课堂教学工作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确保教育见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的老师确定了我们见习的基本内容、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并且指导我们如何在见习期间抓重点,完成见习任务。
教育见习,院系为我们整个班级体安排到了龙岩三中见习我们都被安排到了高一年级组听课。我们遇到的老师都很热心地让我们去听他的课,并给予了我们听课、记录、让我们愉快而又充实的完成见习任务。
1、听课做笔记
2、实践学校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3、熟悉相关教职工的工作。
4、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5、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1、有些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是长时间集中。
1、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老师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思路,老师们利用丰富的经验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
2、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我们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的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都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配合完美,老师通过用眼神和动作对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进行鼓励和引导,也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教学心情和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学会与学生在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方面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优质课的授课过程和我们的试讲存在巨大的差别。无论是在课前的准备,还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该具有的丰富理论知识和高超授课技巧,乃至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自身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为期一周的见习工作中,我真的有很大的感慨,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从一名学生向一名教师靠近,走在校园里,每当有学生叫我一声老师,我在感到无比的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背负着学生的前途和未来,所以我们要比任何人都要认真、负责。我还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师范生必须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巧和教育技巧,不仅要从学生的学习上,还要从学生的生活上、情感上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次见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见习工作结束了,我们也会到学校继续我们的学习,但我会好好记住从龙岩三中见习中学到的东西,并应用到我的专业学习中去,为以后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报告【第二篇】
调查现阶段青岛市中学生书法学习情况
一、研究背景:
我在翻看语文课本时看到课本后面有关于书法学习的内容,便想到:青岛市有没有中学生必修书法课的规定?于是上网搜索了青岛市教育局下发的有关中学生书法课的`相关文件,了解到青岛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根据规定,青岛市中小学生一周的书法课程为1节;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为了探究青岛市初中阶段各个学校对青岛市教育局关于书法教育要求的实行情况,我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研究时间:20xx年7月1日~7月10日
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通过qq发放)和 访谈法(询问在校同学及老师)
四、研究过程:
月1日:编写调查问卷。
月2日-7月5日: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出50份调查问卷。其中,青岛第十六中学发放8份,青岛第二十三中学发放7份,青岛第三十七中学发放5份,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发放6份,市北区实验中学发放4份,青岛市第四十一中学发放3份,青岛市四十二中学发放3份,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发放4份,以及发放给各校老师共5份,学生家长共5份。
月6日-7月9日:回收调查问卷并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50份调查问卷。
月10日: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共发出50份,实回收50份。
五、调查结果:
通过对青岛市第十六中学、青岛市第二十三中学、青岛市第三十七中学、青
岛市第三十九中学、市北区实验中学、青岛第四十一中学、青岛市第四十二中学、青岛市第五十九中学的调查综合来看,在这些学校中都没有正式开展的书法学习课。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还有书法课这门课程。
而对调查问卷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的答案,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
1.在“请问您觉得书法还有必要练习吗?”问题中,回答“有必要,这是国粹”的占到94%。这项问题的回答说明了:(1)有极大部分的中学生想要学习书法,了解中国国粹。(2)从主观上来说,现在的中学生还是愿意学习书法,愿意传承中华文明的。
2. 在“请问您认为中国书法有普及的必要吗?”问题中,回答“非常必要”占到82%,回答“不是很必要”的占到14%;在“请问如果学校将书法课作为必修科目,您是否赞同?”问题中,回答“赞同,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占到80%。这两项问题的答案说明了:(1)有大部分的人认同学习书法,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习书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2)大部分的人赞同,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3. 在“请问您了解‘文房四宝’吗?”问题中,回答“不了解”的占到24%;在“请问您知道书法的一些基本字体吗?”问题中,回答“不了解”的占到70%。以上两项问题的回答说明了:(1)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的中学生约占3/4,不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的中学生约占1/4。(2)对于书法更专业性的知识,了解的中学生人数不到1/3,而不了解的中学生人数占2/3以上。(3)由此可见,2/3以上的同学仅仅了解基本的书法知识而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专业的书法知识,所以,在学校里开展书法课程,更深入的学习专业书法知识,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4. 对在“请问您认为中国书法的前景会怎么样?”问题中,回答“不容乐观”的达到了44%和在“请问电脑时代,汉字书法还要不要?”中,回答“不要,信息时代电脑方便快捷,不用浪费时间学书法”的占到46%,这说明:(1)在这个高新信息技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方便快捷的计算机、手机等通信、学习、工作工具已占据人们的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写字的几率就比较小。(2)还有,在现在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比较快,时间安排的比较紧,于是,只有很少的人能有时间练习书法。
另外在和部分老师、同学的访谈中,我又了解到,现在青岛市初中阶段的升学压力过高(甚至高过高考)以及全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都使得家长、老师担心开展书法课占用别的课程时间,耽误学习,影响成绩和升学,所以对开展书法课程不持积极态度,这也是我调查的这些初中没有开展书法课程的主要原因。
学习书法,这其中有利也有弊。首先,学习书法会使人平静心神,从而修身养性,陶冶我们中学生高雅的情操,使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享受多彩的生活;我们作为中国人,练习书法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所以我们要将这种传统发扬下去。书法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书法不仅仅是交流和沟通的手段,到了现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传承。方块字不仅仅是美丽的象形文字,也是表示我们中国人“行得正、做得端”的道德要求,书法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杆毛笔、一瓶墨水、一方砚台、一张宣纸,更是一个认识和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的途径,也是我们与中国古典文明沟通的桥梁。而弊处则是,练习书法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而作为中学生,功课紧张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练习书法可能会带来时间不够用,使注意力不能完全用在学习上等问题。而且,书法作为一种爱好,并不被很多老师所重视,于是,有些老师就占用书法课来给学生补课,想要提高文化课的成绩。这样一来,本来就课时不多的书法课就更寥寥无几了。
综上所述,中学生练习书法是青岛市明文规定的,而且,现阶段的中学生在主观上愿意学习书法,认同书法对修身养心,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也知晓作为中国人,应该自觉学习书法,了解认知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这说明开展书法课程有着广大的现实需求。但是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书法课程被渐渐挤出学校,也使得书法练习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因此许多人对我国的书法前景没有有信心,对于中国未来的书法不抱有太大希望,认为就算开展书法学习,也坚持不了很长时间。这是的确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和忧虑的。
此,青岛市教育局必须要明确态度,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行的考核力度,确保在校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机会。2、各个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应该在学校里开设书法课。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学习兴趣,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内和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对于书法知识的了解。3、将书法、绘画、音乐等综合实践课程纳入中考,使其占有一定的分值。4、各科试卷均单独增设5-10分的卷面分,按a、b、c、d(或优、良、合格、差)在总分中对书写和卷面给予相应的加分。
七、个人感受:通过这次调查,我也了解了许多关于书法的知识,如中国历代有名的书法家有哪几位、各位名家的字体的特点等。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自古至今中国的国粹,是中国历史上的荣耀。作为中国人,学习书法,并将中国书法发扬光大,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的责任。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书法!
同时通过本次调查,我也学会了利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社会问题的调查,了解到问题与问题之间有相应的联系会使问题环环相扣,严谨细致,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细致的调查和严密的逻辑,从而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报告【第三篇】
回首过去的一个多月,我们每日与旭日同起,伴着皓月而归。生活充实而有规律。
在社会实践之前,我迷茫过,压抑过。要成为一个老师,除了知识渊博,说话必会需要一定的魅力。但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在众人面前说话我常会紧张,或是声音颤抖,或是说话太快。因此越接近社会实践,我心里越紧张。到了社会实践动员大会上,我们院的指导老师的一句话,留给我很深的感受:社会实践,我们就是去失败的,去成功的。这句话让我释放了许多。
来到社会实践学校,见到穿着统一白色服装的学生,特别是第一天就听到一句很真挚的“老师好”,我的心里已平稳了许多,很自然的,接受了另一个身份。也开始了这不同寻常的八个星期的有着双重身份的学习生活。
我任教初三级的美术。之前在学校的十节微格教学训练,在这里变得有点微不足道。
1.基础技能课。
第一堂课,我抱着敢死的心态,没有紧张。声音自我感觉也比较响亮,而且教的内容是基础技能课,这样的课堂仿佛有个形去抓,目的非常明确。我结合我的经验和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分步骤去教。同学们的专注的眼神不断地给我动力和勇气,这让我感觉很实在。
但是,一个星期下来有五节的重复课,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课堂反应,活跃或沉闷。这相当考验老师的应变能力。根据课堂上的反应,我也做出相对的改变。一个星期下来我有了一个小总结:
(1)声调表情是控制课堂气氛的方向盘。
(2)别想着一节课你说完了就了事,那是完了你的事,别忽略了学生。
(3)尽早摸索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接受能力,学习美术兴趣等。
(4)别老在简单的问题上搞太多花样。
(5)学生喜欢实际例子的引导。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我以这几点去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多了几分自然,也渐渐加强了随意发挥的能力。而且在改了大量的学生作业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批改作业的作用是如此的大。它让我更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让我有个底。在上课之前,评论分析同学们的作业,可以让课程分阶段性,更加系统性。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2.作品鉴赏课。
可以说鉴赏课是美术教育里面最难以把握的课堂,像水中月,雾里花,你知道她的美,却难以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备课阶段,我尽量想象优美的语句,或搜索大师的一些幽默的小故事来渲染课堂气氛,我把课堂尽量设成我的想像中那样完美。
而到了真正的课堂上,才发现以上准备的这些,需要你的语言艺术,你的真正的感受去感染学生。但我的感觉是,我像是把刚发现的新闻报告给观众听一样。我放不开,无论是动作,表情或是语调。每一节课,我的指导老师颜老师都全程跟踪。颜老师意见比较简短,她让我注意与学生互动,像这种课留多点时间让学生去说.还有声调没有控制好,整节课就平了。
我抓住这两个意见,反思。的确,几节课,我都上得比较吃力,想尽量带学生进入那个大师的崇高的艺术境界当中去。却没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就像前面总结的别忽略了学生。
接下来,我尝试让学生去说大师的故事,或是怎么欣赏大师的画。有一个男同学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把达芬奇的画模糊地总结了一下,虽然听起来有点稚气,但着实让我产生了点小佩服,课堂气氛也比较好,那是从他们理解的世界出发,比较容易带动同学。课堂气氛也比较好。我也更加注意了什么时候用什么声调,适当停顿或留个空白,会让课堂更富有节奏感。
几节课下来,我多了点体会和一些思考。
(1)课堂就像匹野马,需要你的点点积累去慢慢驯服。
(2)要想去感染学生,你必须要有真实的感受。
(3)教好美术,需要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你对艺术不断的探索,还有对学生的一份爱心,守护学生的天性并加以引导。
(4)把你对学生的爱融入到你对艺术的热爱。这样你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上升。
3.手工制作课。
最后的一个星期是手工制作课,主要让同学们制作和设计家具模型因为前面的许多挫折,我很早就为这个课做好准备,我努力回想我在初中时对美术课的期望,和那个时候对房子装扮的一些幻想。搜索了大量而又精美的手工制作,我也事先做好了几个范品。我也想着让音乐融进美术课堂,音乐美术本相通。有些音乐就是有种无形的力量,激发着人的情感。
在真正的课堂上,效果都不错。我把初中时的一些幻想陈述或转为提问放在导入部分。这给课堂起了个很好的展开,在展示样品时,同学们的眼睛都亮起来了,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同学们的制作过程当中,我慢慢推放原先准备好的一首节奏轻松的钢琴曲,没有人发问我为什么播放音乐,我也没故意说明。整个课堂情境,轻松流畅。师生能得到较好的交流。上完这个课以后,我发现和同学们的感情更亲切了。一部分同学的作品都不错。看着她们的作品,我仿佛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
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探索的是人类情感的奥秘。在美术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必须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尽全力、用爱心唤醒和鼓舞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讲方法、抓契机引导他们用美术语言去表现内心的情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
有句话说,天下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管的事情最多的也是班主任。真言。
虽然社会实践之前看了一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但是在我刚面对一班学生时,我什么方向都没有。
原来的班主任是一位比较严厉的老师,向我介绍了班里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便甚少与张老师交流。一切得靠我自己慢慢摸索。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原班主任的助手。同学们的第二个领导者。
因为一个美术绘画表演的辅导,我选择了初三3班。18个男生,28个女生。刚开始的感受是女生对于集体活动比较积极,也比较可爱,而男生相对被动些,但是给我的印象很幽默。本班级是美术专业班,学习成绩在全级看来多是中等水平。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学习气氛良好。
面对他们,有种更深的身为人师的责任感,也有一种领导者的感觉。
因为这是一间封闭管理式的完全中学,以艺术教学为主。这就更加考验了班主任在许多细细碎碎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在这过程当中,我深深第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不容易。
在初阶段,我主要以观察为主,早读,午读,晚修时间去巡班,留意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学习状态。渐渐的,每次去的目的更明确。我也渐渐清楚了自己的任务。
多利用在宿舍的时间了解学生,交流沟通,尽早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个我完成的比较出色。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通过批改周记、作文,中下午有空找学生聊天,课间深入班级,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学校的许多活动都是在我们社会实践期间举行。这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与学生接触,以及锻炼我们的组织与领导能力。我本着对学生关爱,负责的态度很快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与依靠。
相处久了,渐渐发现这个班级存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学习比较散漫,有些同学存在互相猜忌的情况,而不清楚现在所处的状态。缺少一个目标。在了解了同学们的基本状态之后,我决定召开一个以“坚持,奋斗”为主题的班会。
这让我深受感动开始去深思,作为一个教育者,所具备的知识体系只是个基本条件,而更多的是你对教育的情感、态度。这一份职业带给你的生命内涵。其中的复杂,意义还需要我以后慢慢去发现,去经营。
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几个美术队员参加了三次美术科组的例会。这让我对一个科组的整体工作的运行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认识到工作中的同事关系,集体协调性的重要。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报告【第四篇】
摘要:随着城市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将发展互联网的注意力转向了广大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在安徽兴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时,互联网更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正在向农村渗透,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农村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也亟待改进。
关键词:互联网;新农村;经济发展。
一、安徽新农村的建设。
2007年以来,安徽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54亿多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引导企业投资50亿元,极大改善和提高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目前全省90%的新农村示范村修通水泥路,示范村的农民平均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00多元。安徽省近年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从物资、干部、技术、资金、规划、土地整治、环境治理、社会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的发展就需要第一时间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减少在经济建设中一些可节约成本,减少政府投资负担。安徽省近年来以安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为载体,建设期政府省心,农民开心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千家万户对接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重要平台与纽带,被专家称作是农村信息化值得推介的“安徽模式”。
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进入中国。“刚开始,互联网应用范围很小,只是科研人员的研究的工具”。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胡启恒院士映像深刻。1994年后,国内一个互联网示范网络“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揭开了中国互联网的新纪元:互联网不再是教育科研的专用工具,还成为商业经营和经济活动的舞台。
1996年,随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骨干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正式宣告互联网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踏上了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征程。10多年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科技发明之一的互联网在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绩,用户规模、上网信息资源等位居世界前列。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一次发布报告显示,截止1997年10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到了2008年6月,网民已突破亿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8470万台,网站数量为万个。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从无到有,中国已建成一个覆盖全国,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大容量宽带告诉干线电信传输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信所用光缆总长度已接近500万公里,所用光缆总长度超过900万公里。距《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曾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较2009年底提高个百分点。
三、互联网在新农村发展的可行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很弱,这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要兴旺,农村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具备吸收运用科技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并不断对这些人才的技能进行更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这使得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有了浓厚的土壤。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外地新农村发展信息,从而制定更好的安徽新农村发展蓝图。
四、互联网正在向农村渗透起作用也日益显现。
(一)新农村互联网的建设,满足了农民用互联网的需求。
据我调查,农民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首先是电视,网络位居第四位,但随着农村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提高,网络对农民接受各类信息增加了一条新的渠道。在新农村建设中及时的获取经济发展信息尤其重要。
(二)农村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
在对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相关农民调查中,有80%农民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与增加收入关系密切;农村非农产业的相关被调查者中,有95%以上的人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与增加收入关系密切。
(三)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农民由传统知识向现代知识的转变。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纯农业收入”、“农副产品”和“个体经营”这三项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而且很多农民认为“互联网上与其收入有关的内容”主要是提供信息、天气预报和技术指导。互联网使农村有传统传统知识向现代知识的转变。
五、互联网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例。
为了更好的了解互联网对促进新农村发展的作用,8月初,我来到了天长市石梁镇进行调查。石梁镇位于天长市西南部,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镇,镇上的石材加工历史悠久,有一大批手艺精湛的工匠。由于信息闭塞,精美的石雕“养在深闺人未识”,村农们大多过着半工半农的生活,生活比较拮据。张某就是其中一个。2006年,他所在的村通了宽带建起了农民信息服务站。通过别人的帮助,张某把自己的石雕作品发布到网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年底来自黑龙江的一张总价400万元的大单找上了他。“这相当于我上年销售额的4倍”。老张高兴的合不拢嘴。
现在老张每天都要上网浏览信息“时代变了,人都观念也要变变,现在做生意没有网可不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32户买了电脑,连上了互联网,走上了富裕路。
六、农村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亟待改进。
(一)使用人群分布不均。
赖中小学生来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这将导致中小学生接触互联网时间变长,容易使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互联网使用人群分布不均将导致信息并不能充分利用。农民通过中小学生了解互联网上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得农民不能第一时间了解信息。
(二)农村地区上网不方便与解决措施。
1.农村地区上网不方便。
(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发展。
(2)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并加大投入。
(3)开发简单、易用,内容丰富的农业服务信息平台。
(三)互联网在农村的主要功能并非获取信息。
通过调查可以知道“上网的目的”(可多选)排序是“娱乐”、“获取信息”和“联系业务”,分别占%、%、%。而上网娱乐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聊天”、“收看影视节目”、“听音乐”与网络游戏“上。调查显示,与他人上网交流的工具主要为“qq”占%,排在第二的是“收发电子邮件”,占%。而这些使用者大部分是中小学生,长时间上网将会形成网瘾,从而荒废了学习。国家制定的网络管理办法每个网吧都应坚持执行,坚决杜绝未成年人在营业性网吧上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保护好他们的成长环境,将来他们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的增加农民收入,所以说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衔接小客户与大市场的桥梁;既是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浅谈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互联网应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报告【第五篇】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整合教学资源,遵循“以人为本”宗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生本教育”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素质教育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所以,构建开放的、互动的“生成性”课堂,尊重学生生命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到课的设计中来,加强课堂的动态变化,是对课堂实质的一种回归和深刻认识。
新课改以来,虽然出现了很多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课堂预设,轻学生的状况的现象。学生仍然学得被动,学得辛苦,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参与不积极,思维不活跃,学习被动、机械,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独立的思维习惯,缺乏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没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导致学生厌学、高分低能、无创造精神等恶果。我们认为,“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正是新课改倡导的一个落实“生本教育”的新理念,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学习场”,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场”。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研读文本,更要关注课堂生成,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充分尊重课堂中学生的问题生成,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目前,国内各地对动态生成性课堂进行了初步研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华东师大叶澜教授首先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她认为课堂应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提出了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新理念。但是关于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研究还处于一种尝试的状态,存在着一些不足:(1)对“动态生成性”课堂缺乏规律性认识,认为生成具有不可预估性,对预设重视不够,而且没有进行系统有效的策略研究。(2)没有探索出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3)在“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上,还没有形成有学科特色的有效调控策略。这些研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而不足给了我们继续研究的空间和创新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课改的推进发展,我们将在吸取他人的成功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坚持“生本教育”的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操作实践层面,探索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对教学预设策略、课堂应对策略两大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开放、和谐、动态、愉快,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动态性组织教学,对学生生成资源进行精心整合、开发,规避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课题研究,全面理解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内涵及其特征,并探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效的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具体研究内容有:
1、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现状研究;
2、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内涵研究;
3、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预案设计教学策略的研究;
4、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有效应对策略的研究。
1、形成系统的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研究资料库。
2、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与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