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高中物理重心教案(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7368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高中物理重心教案(优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中物理重心教案【第一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中运动的描述相关知识点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五、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即f=μn。

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触面间的弹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方向

大小

①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正压力成正比:f=μn(μ为动摩擦因数)

②物体所受压力相同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比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小。通常的计算中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滑动摩擦力和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方向

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谓相对,仍是以施加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考系的。

高中物理重心教案【第二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提纲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

如何学好物理

1.上课专心听讲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做好笔记为辅,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2.自觉独立复习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要想对于物理的过程中,要清楚的,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我们都要先把图画出来,还有在学习的时候,我们都要专心的听讲,在上课的时候不走神,还有不要自以为是,要不断的学习,向老师和同学问一下,还有这样的话我们要多练习,这样的话就能好好的把物理学下去,在学习的时候多练习。

3.重视实验、勇于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物理的规律、原理都是通过物理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总结或推理出来的。我们教材中就有大量的物理实验要求同学们去做,去探究。只有同学们敢于实验,敢于实践,敢于动手,才能把物理真正学好。

4.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好物理必须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关系式,进行合理科学的推导与求解,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几何画图、数学图像等方式进行分析解答。

5.向别人学习

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高中物理学习技巧

多练多做。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之四就是多练多做。有句话叫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要想学得更快,记得更牢,还必须要多做多练,也就是要花时间和功夫去多做题,多练题,每一种题型做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的也就会了,也就轻易而举的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了。

错题记录。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之五就是错题记录。学习物理,要想学好,建议还是要学会整理错题,买个错题记录本,一本本的记录,遇到错题就记录,隔一段时间再来做一次,这样多次重复的做题和记录,会让自己慢慢地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也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知识。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是什么

1.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

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2.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

对于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然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多过程的物理问题,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的细节,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及相关联系,找出相关过程之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难题也就变得容易了。

高中物理重心教案【第三篇】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物体与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和位移

矢量和标量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像表示速度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做出速度——时间图象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用图象表示位移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5.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绵延两千多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

第三章相互作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重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几种弹力

3.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4.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共点力

5.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矢量相加的法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惯性与质量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力的单位

4.力学单位制

5.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的受力分析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超重和失重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

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

很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总是出现很多问题,但如果找到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和窍门,那么物理并不难。除了学生们应该具备很扎实的基础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下面就是网友为各位介绍的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

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一

1、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物理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

2、物理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二

1、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

2、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物理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

学好高中物理的诀窍三

1、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物理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

高中物理重心教案【第四篇】

物理知识包括运动学匀变速直线,曲线运动,相互作用力,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机械能,电场,磁场,分子,动量守恒定律,近代物理学史。

一定要掌握各个知识点概念

可以自己根据书本或者教辅总结知识点,特别要搞懂它的性质通过图像,事例,题目理解,而不能死记硬背

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做好适当的记录

课上认真听讲,要做到明白教师讲课的重点,听课也要有节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积极思维。

做好适当的记录是指记下关键的地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典型的例子及解答的关键。一般内容用本子记录,对一些概念的补充说明可以直接记在书本上。

必须全面记录好笔记

笔记上要把所有知识全面记录下来,课堂上记录重点,课下加以补充。由于高中物理需要补充的知识太多,把笔记记录在课本上的做法非常不可取,一个原因是需要记录知识太多而课本空白区域面积太小,再一个原因是如果记录在课本上会导致课本乱七八糟,既影响记忆效果,又影响心情。

一定要学会分析总结错误并把自己所犯错误放大

平时对每一次的练习、考试中的任何错误都不能轻易放过。平时千万不要积累错误,高中物理知识太多,每天学习任务繁重,今天积累几个明天积累几个,到最后就会积重难返!另外一定要学会分析错误原因、学会归纳、归类、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做好及时的复习

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而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

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高中物理重心教案【第五篇】

3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4常见的力公式总结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109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高中物理重心教案【第六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如何解决物理题

1、会审题,理解题意是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前提,要迅速地理解题意,必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必要时画出草图帮助理解题意。

2、分析物理过程,一个综合题,往往由若干彼此独立的子过程组合而成,这些过程又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要仔细分析物理过程,寻找到前后过程的联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思维的角度看,供选择的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假设法、取消法、反证法、递推法等等。从物理的角度看,供选择的方法包括模型化的方法、隔离分析的方法、等效变换的方法、叠加的思想方法、对称处理的方法、极端分析的方法等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代数法、几何方法,等等。

4、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根据物理规律列出问题中物理量的关系式,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实现了物理过程的数学化。列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后,下面的任务就是采用最好的数学方法,准确地求出结果,注意运算的技巧可以简化运算程序,节省计算时间。

5、讨论验证结果,用量纲的方法检查结果;用数量级估算法检查结果;用特殊值假设法检查结果等。

怎样学习高中物理

1.熟记物理基础

经历过高一高二的同学们一定知道物理的难度,一堆概念和规律让很多同学看着就头疼,从而开始放弃了高中物理的学习,高三网网友表示,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但是很多的同学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

2.掌握对知识点的记忆

高三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在记忆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高三网网友表示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3.多综合物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重心教案【第七篇】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五、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2高一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二、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四、纸带问题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

(1)逐差法:a=[(x6+x5+x4)-(x3+x2+x1)]/9t?

(2)v—t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3高一物理中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弹力问题

1、弹力的产生: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1)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kx。其中k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x代表形变量。

(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f=μfn来求解。

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三、物体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2.受力分析的顺序: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四、物理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1.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1)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4必修一牛顿运动规律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二、应用牛顿定律时常用的技巧方法

1.理想实验法。2.控制变量法。3.整体与隔离法。4.图解法。5.正交分解法。6.关于临界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

网友推荐: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三、物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典型问题示例

1.力、加速度、速度三者的关系知识点: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ma,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合力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联系。

(3)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问题的相关知识点:

(1)轻绳:①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③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④弹力可做瞬时变化。

(2)轻杆:①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②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③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④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⑤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

(3)轻弹簧:①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②弹力的大小遵循f=kx的关系。③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物理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相关知识点:

(1)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

(2)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

(3)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失:①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②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③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

物理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吗

物理变化不一定会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都会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能量变化,但是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1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对。

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概念: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例如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就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取新的物质。

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高中物理重心教案【第八篇】

1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

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5pa=1900px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2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53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