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中课后托管服务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6520

【导言】此例“高中课后托管服务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课后托管服务【第一篇】

关键词小学生托管 对策 教育社会学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压力之大,生活节奏之快。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吃饭、午休、按时接送上下学以及课业辅导。尤其在城市地区,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使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在带来高集聚性、互通性的优势资源的同时,另一方面这种“高效率、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安全因素,诸如交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使许多城市父母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对孩子放学后或寒暑假里的人身安全、食宿、课业辅导等问题心生担忧。于是,一个专门负责低龄儿童课后临时看管的新兴行业――“托管班”便应运而生了。

“托管班”也称“小饭桌”,主要指托管机构有针对性地面向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家庭,专门负责接送学生上下学、照顾学生中晚餐和午休,并进行作业辅导、陪伴孩子游戏,为中小学学生集中提供安全、健康的课后教育活动场所。[1] 目前社会上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托管服务:一是由私人开办在居民小区内的专营性托管;二是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或家政公司兼营的托管班;三是个别学校和青少年活动机构,利用自有的场地,临时照看学生。[2] 家长依据需要可选择午间托管、全日托或假期托,收费根据服务类型不同和托管机构软硬件水平的差异一般由上百到上千元不等。

“托管班”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家长在孩子放学后接送、看管和辅导的职责,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教育机构,一方面满足了部分家长的需求,另一方面无疑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在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过程中对“教育空白”的有益补充,弥补了学校及家庭教育的不足,担负了一定社会教育的职责。因此,有必要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审视托管班火爆的原因及其社会功能,针对托管班实际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探求提高小学生托管服务水平的对策,以使托管班良性、规范化发展。

一、社会转型冲击下“托管班”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1.宏观方面――社会流动的需求

“社会流动”是从动态角度用来描述社会分层结构分化的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的社会学概念,主要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的整体时空范围内,从某一种社会位置向另一种社会位置转移的现象,一般从方向性上分为两种主要的流动形式:一是指从地位、职业或阶级的下层向上层或者从上层向下层的垂直流动,二是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或阶层内的横向流动。[3]

社会分层的客观现实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存在的流动具有社会普遍性。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化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已成为衡量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与个人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个体通过教育获得文化技术等资源,是实现在不同社会阶级与阶层、不同职业领域的地位转换的重要手段。受教育越多者越有机会获得更多优质的资源,大大增加了参与竞争并取得优势社会地位的机会,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就像索罗金在其著作《 社会流动 》一书中所描述的,“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教育已然成为个体改变命运、求得发展并促进社会良性流动的重要因素。

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流动基本呈平稳水平。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强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许多家长在自感危机与压力的同时“见缝插针”般送孩子参加各种托管班,期望孩子在自己暂时无暇照顾到的时间里也能得到充分的优质的教育和辅导,以达到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目的。

2.中观方面――城市家庭职责的社会性外化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增长到2000年的%,到2011年达%,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4] 城市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人力、能源、信息等社会资源高度集聚,并通过流畅的互通合作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节省资本,以追求最大化利益。新世纪的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比如结婚礼仪有专门的婚庆所,酒店承办各种宴会,家政公司分担家务,养老院赡养老人,照顾病人有专门的护工,托管班代管小孩等。这些服务性生产逐渐成了产业中心的主要部分,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较第一、二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步上升是必然趋势。到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比2000年增长%,比改革初期增长%。[5] 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促使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自1978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人口规模不断缩小,尤其对城市双职工家庭来说,在工作繁忙、家庭内人手紧缺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像“托管班”这样专门的社会机构来承担部分家庭职责,将一部分家庭内部的分工转变成社会分工,这样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职责向社会外化了。

3.微观方面――家长的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和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家长对托管班的需求是使托管行业新兴繁荣的直接驱动力。总体来看,目前家长对托管班的教育需求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因为工作繁忙,对孩子放学后到下班前这段时间和中午休息与用餐的照料上实在无暇顾及,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一部分家庭里虽然有老人或保姆,具备照看孩子的条件,却担心孩子不能得到良好的专业性辅导而将其送到托管班,期望其在专业教师的教育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三是一些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或者经过长久时间遗忘了大部分知识,面对孩子的课业辅导不知所措,无奈只能送孩子参加注重课业辅导的托管班。需求决定市场,于是一些人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开始在学校周围、居民小区等地方成立各种“特色服务”的托管班,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托管行业的新兴和繁荣得益于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吹捧。

二、从教育功能理论看托管班的社会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理论以社会学功能理论为基础,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得到深入发展。在这期间,对教育社会学功能理论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以社会学家斯宾塞和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早期功能理论思想,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功能学派。在结构主义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莫顿看来,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功能分析时,需要看到两种同等重要的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地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调整和适应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预料所认识的;反之,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6] 通俗地讲,显功能指实现和预期相一致的主观目标并能被人意识到的功能,而潜功能则是指客观实现与预期目标不相一致并一开始就没有被人们期望或意识到的功能。

1.“小学生托管班”的显功能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都不够成熟,需要父母的照料和看管。而很多城市父母忙于生计,工作和休息时间一般来说较刻板不够灵活,外加拥堵的城市交通加剧了人们的出行困难,父母的确对孩子放学后就餐和午休问题、上下学接送和下班回家前近两小时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托管班以学生的时间为主导,有针对性地提供灵活性的服务,首先,迎合了部分家长的需求,为其减轻负担解决了实际问题;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托管班里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教师为孩子提供课程辅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课业难题,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在教师的督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托管班作为一种“小集体”生活,孩子在一起食宿、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中也接受了一种集体教育的熏陶,对锻炼小学生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都有一定的益处;最后,在目前我国青少年课后社会教育活动场所不足的情况下,托管班无疑是孩子最好的去处,避免小学生被一些不安全、不健康的外界环境影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课后教育的问题。

2.“小学生托管班”的潜功能

教育不但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的事业,更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从“社会秩序和进步”的视角将教育看成是联系和组成社会的中心要素,并有协调、稳定社会的作用,认为社会是个集体性质的有机体,只有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时得到发展,社会才能得到发展。[7] 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协力并承担责任。托管班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机构出现在第三产业中,家长需求决定其市场供给,二者属利益相互满足的供需关系。在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课后社会教育责任而政府暂时无力担负的情况下,只能使其流向利益导向的市场途径。目前我国在青少年课后社会教育的健康活动场所建设方面仍不健全,甚至是很缺乏,另外学校教育又受其单一性限制在学生课后教育方面也“无力和无奈”。从这一点来说,托管班的出现对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过程中的“教育空白”无疑做了有益的补充,弥补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盲点,为小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课后教育场所,一定程度上担负了部分社会教育责任;另外,托管班应市场需求而出现,在活跃市场经济的同时也为一部分抓住商机的人带来利益,增加了就业机会,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目前“托管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托管班作为新兴行业必然有一切新事物发展的特点,存在很多问题和不适应。目前市场上的托管班主要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1.“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阻碍托管班规范发展

由于托管机构提供的服务范围除了教育、管理学生,还包括中午餐、接送等不属于教育范畴的服务,所以不能将其单一归类于民办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机构,也不能将其界定为民办教育机构;托管机构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属于市场和需求相互满足的利益关系,具有赢利性,但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它又区别于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的家政服务,不等同于一般赢利机构。[8] 教育性与社会服务性的双重性质使托管业更具复杂性。对托管机构的性质界定模糊,导致其处在了“家长无奈、学校无力、社会无视”的尴尬处境,到底应该由工商、教育、卫生还是由其他执法部门进行监管呢?出了问题谁负责?托管班到底应该有哪些规范性要求和标准?诸多问题,目前并无明确规定。规范缺失造成了大多数私人开办在学校周围或居民小区的托管班自行规定收费标准,制定服务内容的“无注册、无资质、无监管”的无序状态,严重阻碍了托管班规范化地良性发展。

2.办学条件不符合标准阻碍托管班良性发展

由于托管班的巨大市场需求,社会上不乏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参与到此行业中来,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租一个场地,提供桌椅,再招些人员负责做饭和作业辅导就可以了。加上目前政府对托管班并无相关规范的审核和要求,导致市场上的托管班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数办学条件不够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和安全隐患:一是相关执教人员没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不具备教学资质,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有的业者揣着“看孩子”的心理在招进大量学生后,任孩子打闹、看电视、玩游戏养成种种不良习惯,对家长所作出的“精心辅导孩子学习”的承诺成了空话。二是一些托管班的饮食服务人员无健康证明,对食品的采购来源和操作过程缺乏安全保证,操作间卫生条件差,学生碗筷随意堆放,有的托管班虽然提供消毒柜,但常常只是摆设,或者不规范操作,这些都对孩子的饮食造成安全隐患。三是托管班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将投资成本压缩到最小,这就导致狭小的空间内拥挤着几十个学生,师生比例成问题。没有电子空气净化设施,容易引起病毒感染。消防设施也不具备,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些都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提高小学生托管服务水平的对策

1.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让托管班经营合法化、规范化

托管班的出现对学生、家长、学校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目前托管班市场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监管的无序状态严重阻碍了其健康、良性地发展。因此,政府应及时给予重视与关注,协调工商、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相关监督与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相关条例准则,将托管班在市场准入的资质标准、收费标准、场地环境的安全标准、采购食品及操作环境的卫生标准、从业人员的资质条件、消防设施标准和教学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审批程序纳入合法化、规范化的渠道。同时应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不定期对托管班市场进行整顿检查与指导,使托管班的管理和运行有法可依,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

托管班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空白,具有弥补社会教育职责的潜功能。所以政府应积极发挥托管服务行业的引导作用,认真调研分析并尽快明确托管行业的性质界定与主管部门,并适当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以确保托管行业尽快走上规范化、合法化的发展之路,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教育环境。

2.放宽政策,鼓励和允许学校以适当收费方式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课后社会教育活动场所方面的建设较欠缺,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其功能单一和局限性也对小学生离校后的教育表示“担忧又无奈”。一些学校尝试以公益项目活动的形式以本校教学资源和场地为基础,在学校内部成立托管班,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青睐。但这无疑给学校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占据了教师的私人时间。以免费的义务服务方式开展校内托管不切实际,而且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学校不得私自以辅导名义向学生收取费用,这让一些无力自己承担财政压力的学校对校内托管无能为力。因此,政府可以给予学校适当的财政支持,相关部门放宽政策,鼓励并允许学校以适当收费的方式提供小学生托管服务,让家长自主选择是否参与,同时加强对收费标准、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管和指导。

3.动员条件成熟的社区自行开办小学生托管

在美国,课后托育机构主要是由公立学校与民间组织提供,其中社区在承担各项责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9] 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其集聚便利、人和人之间熟悉和信任度高的优势,自行组织力量,将社区内的退休教师、厨师、医务人员、大学生等人力资源通过招聘形式充分利用起来,开办社区内部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托管中心,建立及时与学校沟通教育信息的有效模式,进行上下学集体接送,实施科学、安全健康的托管教育。如此一来,家长在方便接送孩子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教育信息和具体表现,使家长更加放心,学生也获得健康有益的发展。

总之,“托管班”是应时代要求而出现的,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阻碍,小学托管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637000)

参考文献:

[1]尤琳。对中小学生“托管”问题的法律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8(5).

[2]王佳。提高小学生托管服务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1(18).

[3]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5]苏晓海。托管班现象折射出的新世纪社会变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9).

[6]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8]钟泽欢。关于规范中小学生托管市场的建议[EB/OL].http:///?id=1116,2010-

高中课后托管服务【第二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委托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一、学校委托管理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帮助受援学校更换校长,组建新的学校领导班子,同时派出教师团队从事具体的教学工作,如三亚城市学院。

第二类是受援学校不换校长,支援机构直接对原有的领导班子加以充实或调整,并派出教师团队参与教学工作。具体而言,又可以细化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确立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甘南职教中心,第二种是支援机构派出人员担任受援学校的副院长、教务处长、教研室主任、或作为顾问直接参与学校管理。

二、委托管理模式的特征

1.契约管理。明确支援机构和受援学校双方的责权利至关重要,甚至是做好委托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委托管理是甘南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专项经费,并组织受援区县教育局和支援机构签订委托管理协议,通过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因此,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推进的委托管理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契约管理。

2.团队协作。委托管理启动后,支援机构要派管理人员团队、骨干教师团队支援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但委托管理和支教等形式有根本性的不同,委托管理必须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管理、有制度的一种团队合作形式,而不能仅仅是派出几位教师到受援学校任教。因此,委托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合作,只不过此种合作是在政府牵头、提供专项经费的前提下有目的、有监管、有考核地进行。

3.第三方监管。为保障委托管理项目的有效推进,如甘南县政府对职教中心进行初态、中期及最后的绩效评估,论证委托管理方案。同时,受援区县教育局也要依法对支援机构的办学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运用第三方力量去监控委托管理的实施效果也是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探索内容。

三、高校委托管理现状

在三亚市荔枝沟大学园区,绕城高速路的西侧,矗立着一个富有热带风情的建筑群,乳白色的高楼坐落在万绿丛中,其间还隐藏着一座长满芒果树和香蕉树的山顶公园。这就是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不久前,学院迎来了一个喜讯,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通过教育部评估,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对于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来说,却意味着学院解决了一个“生死”大问题,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学院13年的发展,曾经背负着被教育部门亮“黄牌”的耻辱。是“委托管理”的正确决策,借助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强有力的人力支持,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学院重新焕发出生机。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前身是三亚卓达旅游职业学院。这所民办高职院校成立于2001年,是三亚市第一所高校。13年间,学院三易举办者,走过了曲折的办学之路。2008年冬,明道集团成为学院的第三任举办者。明道集团董事长刘晓锋接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变了学院租校舍办学的历史,投资亿元在荔枝沟建起了新校区。2011年3月,新校舍竣工,结束了学院11年无固定校舍的漂泊生涯。

新校区建成了,学院却面临着新的困境。最近几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萎缩,再加上本科生的“学历”与中职生的“技能”夹击,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雪上加霜。生源吃紧将学院逼入死角,生源下滑,学院规模尚小,特色还不明显,何去何从?怎样进行改革和管理突围?以刘晓锋为首的学院董事会先后赴台湾和瑞士知名院校考察,邀请国内专家来校“会诊把脉”,试图与省内高校联办,但均未修成正果。

2013年11月5日下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托管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签约仪式在学院综合楼会议室举行,三亚城市学院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从天南到地北的牵手,从北纬48度的黑龙江鹤城,到北纬18度的南海三亚,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通过干部挂职、管理咨询、教师支教等多形式全方位参与管理。

受托组织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是全国知名创业型大学,举办从中职到应用型本科各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出了“委托管理”的办学模式,“委托管理”的模式和词汇,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42 条第2 款)。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确立的“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学案例。从北国之疆到南海之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正式托管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开创了地方高校跨省管理民办院校的先河。根据协议,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将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全权管理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明确举办者与管理者权利义务,实行学院产权与经营权分开,共同探索符合时展要求和民办高校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举办和承办方明确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定位于公益性法人组织,办学资金与收益全部投入学院事业发展中。

四、如何完善委托管理模式

1.明确学校各岗位的职责与实施细则。明确各岗位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明确了实施细则后,对于各岗位工作的绩效考核可做到有章可循。因此,成功教育管理指导中心首先帮助学校制订了各岗位职责的实施细则。2.提高学校常规管理的质量和效能。建立可以提前提醒部门相关人员在近期所要完成相关工作的机制,并及时对所完成的工作加以评价。这不仅可使学校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稳步有序地完成,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学校常规管理的质量和效能,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2.常规管理保障,强化质量监控。随着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与重建,把教师的备课、教案编写、上课,把大家互相听课、评课、研讨,把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等基础规范落到实处。建立教务处――系部――课程团队(任课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每位教师都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主客观情况的分析,找出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制订改进措施。2.聘请专家指导,组织观摩研讨。邀请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学科教学工作,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进学校,通过指导备课、进课堂听课、听上课教师说课、与教师个别交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指导课程团队学习课程标准等形式,给教师的改进与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3.借助电子平台,建立教学规范。成功教育学科教与学电子平台多媒体系列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委托管理带给托管学校课堂改革的巨大助推力。引导教师按照3个阶段的序列合理应用学科教学电子平台:简单模仿阶段(学中做)、理解性模仿阶段(做中学)、创造革新阶段(学会做)。老师们通过讨论课件、用课件备课、结合社情和学情进行修改和二次加工,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全体教师在实践基础上集体反思和研讨的过程,也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教师教学理念和技能、教研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均得以提升。

3.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就是指深入分析和探究影响教学质量的深层原因,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以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或管理工作。对于已经发现或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的措施,建立教学经验推广与教学问题“预警”的机制。通过长期监测,不断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有关问题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状态。对合格或甚至良好的教学质量也要寻求改进的机会,畅通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教学质量的运行状况,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探求乃至创造出最利于他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对于系统性质量问题,要逐项加以分析、研究和改革,要突破现状,确定更高、更新的质量目标或标准,使教学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结束语

“委托管理”也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优质资源的跨校跨区域流动和辐射作用、替代薄弱学校管理、契约制度等,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在实践上,无论是托管的主体,还是托管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在公办基础教育领域,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发展,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高中课后托管服务【第三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课程

[DOI]/

1物流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院校,也是江西省首批示范院校,该专业创建于1998年,2002年招收第一届高职学生,已培养毕业生600多名。自2010年10月,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以来,该专业在深化校企合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建设,较好地完成了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内容,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物流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岗位、素养、产学系统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准确、客观了解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组织专业教师以江西省为重点,涉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物流企业,进行岗位人才需求调研,探讨并创建了“岗位导向、产学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2)围绕岗位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从企业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评价情况来看,对物流基层作业人员普遍认为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为仓储作业能力,其次为运输作业能力,再次为配送作业能力,复次为物流信息管理能力,最后为物流市场拓展能力;对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认为最重要的专业能力首先为仓储作业能力,其次为运输作业能力,再次为国际货运能力,最后为物流市场营运拓展能力;对物流中层管理人员,企业认为最重要的能力首先为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其次为物流市场营运拓展能力。基于以上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及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构建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3)优化教学组织模式,夯实工学交替效果。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平台,遵循物流企业生产规律及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优化“三段递进、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夯实工学结合效果,如图1所示。

图1“三段递进、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4)推行“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黄浩,王敏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设[J].交通职业教育,2014(4).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就如何搞好实践教学,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构建了一套“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物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全面梳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其划分成基本操作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企业岗位技能四大模块。通过课内外训练,强化各个“操作点”(单证填写、叉车驾驶等);将各“操作点”串成“作业线”(专业核心课程);将各“作业线”组合成综合性的“工作面”(综合实训、专业竞赛)加以深化;将各“工作面”叠加并融入职业素养训练形成“协作体”(校内外顶岗实习)进行固化,如图2所示。

图2“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资源、平台交互整合,提升专业教学效果

(1)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设置模式,依据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组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团队,系统开发建设了“储配方案优化设计与实施”“综合运输作业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维护与应用”“国际货运实务”“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实务”5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了18门主要课程教学标准。

(2)借助现代信息技術,创建网络教学资源。依托学院“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管理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包括专业信息库和课程资源库。其中,专业信息库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调研手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信息、专业教学条件配置标准等指导性文件。

专职、兼职、特聘优势互补,构建双师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平台,落实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以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优化建设为重点,采取聘用、培养及引进等方式,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于创新”的双师教学团队,该团队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核心课程,采取“双教师”授课方式,即同一门课由1名校内专职教师和1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基础理论及知识要点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讲授,课程专业技能、实践操作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校内专职教师的理论优势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优势,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校内、校外、创业基地共建,完善实训支撑体系

(1)校企合作共建“现代物流产学一体实训中心”。学院与江西远洋运输公司合作,遵循“实用+先进、培训+生产、综合+拓展,系统+集成”的原则,成功建设了“公司化情境”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

(2)校内实训与学生创业基地融合,创建“校中厂”。为了更好地真实反映物流企业的生产实际,学院依托现有条件,校企合作,共同创建了4个“校中厂”。学生在校园内就可直接从事物流管理相关经营活动。

第一,校企合作,共建“交院物流快递服务中心”。学院先后与南昌邮政、顺丰速运、中通、申通、韵达等快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内全部整合为“交院快递服务中心”,统一由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经营管理,自负盈亏。该“物流快递服务中心”自创办以来,专任教师轮流指导,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实践管理经验。

第二,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创建“E通电商学生创业孵化平台”。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文件精神,创建了“E通电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361度、帝牌、卡斯特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学生自主创业基地。该孵化基地为学生量身订做了包括培训平台、O2O实体店销售平台、E通交院第一分销平台、电子商务平台、100个微营销店、物流快递服务平台及企业供货支持平台等。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创业资讯、创业项目、创业指导、创业交流等服务。学生从中找到了最丰富、最实用的创业资源,得到最专业的创业指导,把专业知识与市场运营相结合,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第三,依托行业重点实验室,创建物流技术应用研究所。学院利用现有资源,申报并筹建了江西省交通运输行业现代交通运输物流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3月25日在管理实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依托该重点实验室,组创建了物流技术应用研究所,以专兼职教师为主体,开展了“道路运输车辆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江西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指标实施细则”“江西省交通运输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成套系统研究与实施指南编写”等一系列技术应用研究推广活动。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效。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学院与企业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期内,新建了“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等6家校外实训基地,扩建“江西远洋运输公司”“江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等4家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江西交远物流有限公司”内设立了教师工作站,在其建设的南昌保税物流中心(部级保税物流中心)建立了“厂中校”教学基地,强化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及其教学功能。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技术服务、科技攻关、员工培训、学生实习指导,并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3专业特色创新

“学生、员工双重身份,学习、工作同步进行”——产学对接创新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采取“教学、生产、培训、创业四位一体”模式,把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融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去。學院以管理实训中心为基础,建设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物流快递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等实训室的同时,与学院搭建的“E通电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融合。

推行“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创新

学院充分依托交通运输行业,与江西远洋运输公司、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基本技能(操作点)纳入课程体系,将专项技能(作业线)融入课堂教学,将综合技能(工作面)导入项目实训教学,将岗位技能(协作体)植入顶岗实习教学,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资源,创设机构,服务行业”——技术服务创新

依托江西省交通运输行业现代交通运输物流重点实验室,搭建了物流技术应用研究所,申报成立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考评机构,组建以专兼教师为主体的服务团队,开展以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为主要对象的对外技术服务工作。

4思考与展望

进一步理顺专业建设管理机制,不断打造新的品牌专业

物流专业建设涉及面广,各种影响因素多,只有理顺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资源优势,统筹安排,系统组织,科学管理,才能把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到实处,不断打造新的品牌专业。

加强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建设,组建高品质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是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在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方面要不断创新,必须尽快建立能够吸引高素质、有一定声望和影响的企业专家的管理制度、聘用机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拓展校企合作模式,挖掘合作内容

依托学院的人才、科研优势,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等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寻找更多的合作企业进驻学院,利用学院实训基地、教学场所,在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挖掘合作内容,开拓新的合作项目,建立新型的、稳固的校企合作。

作者:安礼奎

参考文献:

[1]黄浩,王敏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设[J].交通职业教育,2014(4).

高中课后托管服务【第四篇】

为满足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帮助学生家长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做好课后服务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制定胜利运输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创办卓越学校的目标,与广大学生家长共同探索创新、完善机制、综合施策,建立小学生课后服务机制,保障每一个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小学生得到安全、有效服务,让家长放心。

二、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内容:

1.周一到周五,午餐午休服务。(12:00—14:10)

2.周一到周五,课后作业看护+兴趣培养(小足球项目等)(17:10-18:10)

三、基本原则

(一)主动担当原则。统筹做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积极协调组织有资质合格的校外机构、家长志愿者和部分教职工参加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向家长、学生告知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内容和接送学生时间,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签订告知书,明确各方责任。学校结合实际探索托管原则,向申请托管学生提供校内课后服务。

(二)家长自愿原则。课后服务充分体现自愿原则,遵从学生家长意愿和实际,不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积极引导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管理、评价工作,吸收家长、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不断改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安全规范原则。积极主动创造课后服务条件,强化规范管理,精心谋划,周密实施,严格管理,严禁借课后服务名义组织集体教学或补课。确保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安全,确保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平稳有序。

(四)廉洁从教原则。严格落实廉洁从教的相关规定,严格管理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工作人员,不借机向学生推销资料、用品,商业广告和加收其它费用等。

五、实施程序

1.大力宣传,正确引导

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和家长委员会会议,印发《致家长一封信》,大力宣传课后托管的相关文件精神、政策依据、托管原则、托管办法、服务费用等系列问题,引导教师、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托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中来。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摸清课后服务的基本信息。

2.开发课后服务内容

根据学生家长的需求,调动教师、家长和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开发丰富、安全和家长认可的课后服务课程,向学生家长公开,以便学生家长自选。

3.书面申请,审核确认

有托管需求的学生,请家长认真填写《胜利运输小学课后服务申请表》,家长签字认可后,提交班级家长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由校方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协议书。

4.根据人数,编班分组

学校根据各年级申请托管人数及学生家长意愿开发课后服务内容,以学期为单位,采用选课方式完成学生报名工作,并根据学生报名情况进行编班上课。原则上每个托管班学生人数不超过40人。根据学生选修内容和人数,确定每个托管班1-2名指导教师。

6.课后服务评价

以学期为单位,由校方、家长对指导教师课后服务情况进行网上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发放课后服务报酬的依据。

七、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

1. 成立课后服务校内领导小组

组长:冯建国

成员:刘连斌魏丽霞周华 胡伟 郭伟 王晓斌 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的职责为:拟定托管工作方案,制定管理制度,处理托管工作的日常事务。

2.职责:督导教师高质高效做好托管工作,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托管内容与辅导方式。开展托管期间学校卫生、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监督和托管结束的监管工作,不断提高托管服务质量。

3.成立准入评审组——学校家长委员会和教师代表组

家长委员会和教师代表组履行学生课后托管的组织、运作、托管费用收支、效果评估等重要职责。

(二)强化监管,切实提高学生课后服务水平

1.课后服务期间,定期巡视,加强对引进环节、服务质量及内容的监管,严禁夹带商业活动。做好服务内容与方式、服务收费与支出等各方面信息公开工作,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资金使用等领域的监管,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确保工作公开透明、务实高效。课后服务收费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对在课后服务期间组织或变相组织上课、补课,以及违反规定收费、使用资金等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2.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密切家校沟通,及时回应家长关切,并鼓励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校内课后服务中费用收支、成本核算、活动清单制订等有关工作的监督。

(三)加强宣传,努力凝聚社会最大共识

学校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政策解读和正面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密切关注舆情,并妥善处置相关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督导,切实将课后服务工作办好办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