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77901

【导言】此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精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第一篇】

本文以科普活动组织者的角度,系统阐释了传统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对于科学教育活动(竞赛)创新发展的辅助作用,结合实际案例综合,辨证分析以大数据应用、3D技术、微课、微信平台、创客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元素在天文辩论赛、生物模型评展、拆装技术大赛、金鹏科技论坛等市区级科学教育活动(竞赛)中发挥的实际效用,同时揭示如何有效规避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的弊端。

关键词:

科学教育活动(竞赛); 信息技术应用 ;创新发展 ;辅助作用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概念没有精确的定论,但公认的最为简洁的定义为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维基百科中阐释的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其与科学教育领域融合,可以归纳为教育教学信息的产生、收集,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与提取,教学策略和手段的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内科学教育领域后,推动教学手段发生变革,从最初的多媒体教学向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开放式教学转变。同时,教学模式也发生质的飞跃,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演示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模式转变。在多项市区级校外科学教育活动与竞赛的策划、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方方面面,对于活动与竞赛的辅助作用日益凸显,包括活动设计阶段创新模式的融入,方案完善阶段的通知方式、报名途径、活动预览与介绍、竞赛实时画面与成绩公布,宣传推广阶段的后期制作、云存储、新闻手段、大数据处理运算及评估等内容均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本身的革新与发展为科学教育活动与竞赛的创新提供了参考依据。以下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对中小学校外科学教育活动与竞赛创新发展的助推作用。

一、信息技术应用引领科学教育活动(竞赛)在策划与设计阶段的创新

1.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成就一项完整的科学教育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的革命总在指引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十几年间,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创新,中小学生计算机比赛也成为当时最受热捧和欢迎的科学教育竞赛项目,并持续了较长时间。尽管当前计算机比赛正在逐步退出科学教育活动和竞赛的大舞台,但是信息技术应用对于一项完整的科学教育活动的主导作用依然存在,由计算机比赛衍生出的机器人比赛、编程比赛等项目,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创客运动的兴起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创客泛指通过努力将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中小学生也可以作为创客参与活动。2015年是创客项目成为独立运作的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一年,全国很多城市、地区都在探索自身的创客教育模式。纵观创客活动迅猛发展的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均有针对中小学生单独设立的创客比赛,且绝大部分都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作为骨架支撑。除了搭建活动与竞赛的平台,许多城市还通过成立创客工作坊推动创客运动的发展。虽然现阶段创客活动和竞赛屈指可数,但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与引领势必带动其迅速发展,并使其作为一项完整的科学教育竞赛与其他活动争抢生源。

2.信息技术应用为科学教育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元素

在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竞赛)的设计与策划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扰组织者的莫过于传统活动的创新发展。在北京很多区级活动仅仅延续两三年就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比如朝阳区组织的科学教育动手类项目“中小学生拆装技术大赛”共举办了3届,前2届是拆装自行车,目的是提升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技能。活动举行到第2届时,学生们对自行车的拆装便非常熟练,评价的阶梯性标准已经不再明显,活动亟待进行变革。经过与专家多次商讨,将第3届活动改为拆装闹钟比赛,以此衡量学生对于小零件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赛中首次引入3D元素,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分工完成指定任务,包括利用3D设计软件设计并制作创意闹钟,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闹钟的拆装。同学们设计的3D作品经过3D打印机呈现在科技节大会等重要科学教育活动现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除此之外,传统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也可以为科学教育活动增添新的活力。比如我们举办的区级科普剧表演大赛,因背景道具设计困难、造价超出学校预算等问题,成为很多学生参与该活动的障碍。而多媒体大屏幕背景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很多学校的资金与设计瓶颈问题,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性科普剧表演模式的发展,如多媒体屏幕背景动态切换的探索、幕布皮影剧的发展等,这些进步使科普剧由“中看不中用”重道具轻内容,向“简约而实际”的风格过渡,使学生更加重视创作好的剧本、表演更好的剧目。

二、信息技术应用加速科学教育活动宣传与推广模式的发展创新

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活动宣传推广途径很多,常见的以教委信息平台通知、新闻与结果公示、媒体预告及新闻、宣传海报与展板推介等形式为主。在信息化社会,好的教育活动为了让更多学校、师生和家长所知晓,电子媒介成为众多单位的一致选择,其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上述信息形式仅能让参与者了解部分或局部信息,将活动的实时状态推送至信息接收者成为诸多科学教育活动宣传推广的重要目标。其中,新兴的微信业务势如破竹地进入大家的生活,微信公众平台则转化为新时期强有力的宣传辅助工具。在北京市第15届金鹏科技论坛的活动筹备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最初设立平台的目的是借助它实时学生参与论坛活动的状态,包括照片、活动感言等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此平台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受到很多非活动参与者的关注。首先,在活动通知下发环节,平台展示了历届论坛缩影、本届论坛探究活动流程,以及需要参与者准备的物品等基本信息,帮助参与活动的教师、学生甚至家长都能提前了解活动宗旨、活动目的、活动大体内容;在活动进行中,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性信息、图文资料等;活动结束,系统梳理活动过程、意义,每天一次跟踪报道,附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自行拍摄的照片等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分享交流功能,使活动的价值为更多人解读,教育意义得到最大限度阐释。近年来,除了微信平台,还有公共邮箱、活动专用网站、云端存储等信息化平台,它们承载活动文档、视频等电子资料,服务科学教育活动,发挥了不同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应用辅助科学教育活动运行多维评估模式的创新发展

1.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科技辅导教师评估方式的革新

在科学教育活动(竞赛)中,学生认知活动的最终教育目标并发挥最好水平,与辅导教师对活动本身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息息相关。微课,又称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教育界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一项重要产物,将重难点等分割性的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展现,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师对该知识的熟练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因其不必“兴师动众”、集中教师现场评比的便捷性,受到很多教师的推崇。市区级科学教育活动(竞赛)离不开科技教师的支持,微课成为有效衔接校内外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朝阳区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比赛中,我们设计增添了生物教师微课评比环节,请教师利用自制生物模型讲解并录制某个知识点的课程视频,突出强调生物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微课评比作为一项针对教师模型制作及使用能力的检测手段,一方面为校内生物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另一方面引导教师独立或合作研究自制生物模型,从而更好地辅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设计制作生物模型的能力,加深巩固知识,最终带动校内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学教育活动与竞赛。

2.信息技术应用为学生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竞赛)提供新的有效评估方式

在中小学生天文辩论赛活动中,参赛学生尤其关注最佳辩论团体和优秀辩手究竟花落谁家。几届比赛后,主办方决定利用信息技术的传统应用功能,借助数据处理的方式向师生公布较为细致的评价标准,通过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科学性、艺术性、语言、团队协作和综合素质进行加权分析,使师生对竞赛的权重一目了然。参赛学校能全面对比分析多届比赛中辩手的相关情况,结合学生辩论特长,积极有效地着手备赛。另外,在极限学习教育的探索中,游戏模式备受推崇,学生扮演角色,利用互联网完成相应任务。而组织者对其评价则通过实时“财富”数字来衡量价值所得。参与学生能够在滚动大屏幕中随时获得有效评价信息并进行战略调整。学中玩、玩中学,情景式活动与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能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效率。

四、不可回避的负面问题——过分放大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势必引来“祸水”

信息技术对于科学教育活动领域的作用,包括信息技术本身的价值和利用信息技术产生的附加价值两种途径。任何科学教育活动与竞赛都不能完全脱离信息技术应用,但不代表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活动中起决定作用。首先,在信息技术独撑一面发展为完整科学教育活动(竞赛)的作用中,将信息技术理解为实施教育内容的唯一途径是有局限性的,同样是错误的。比如创客运动在国内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风起云涌,似乎只有电子技术能诠释创客的内涵,但是创客的宗旨是实现头脑中的创意,不是只有电子助推的产品才能称之为创意。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更希望低龄段的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设计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过度强调作品的功效;高龄段的学生实现自己的设想,创作出满意的产品,绝不仅仅是现在风靡的基于电子技术的科技套材。其次,科学教育活动(竞赛)的宣传与推广创新离不开多种渠道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但是纸质宣传页、背景舞美等项内容绝对不能忽略。另外,电子数据丢失或损毁的现象在活动组织中也时常发生,保存好学生的原始纸质版过程性资料、活动档案等也是活动组织者的重要职责,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产品有时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同时,缺少了面对面的商讨与更正环节,对于多种新型信息传播途径如微信公众平台者的要求则更高,适合的言论、客观的叙述与公正的评价是指向组织者的利剑,是组织者急需对运行平台进行综合考量的重要指标。第三,信息技术应用对于师生创新性评估方式的助推作用固然重要,但是过于强调大数据时代的效果会令学生产生选择性困难。因为电子数据是客观的,当多种评价元素混合进入评价量表,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兼顾的内容过于繁杂,可能产生顾此失彼、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如在某项市级竞赛活动中,组委会提供了全面的评价表单,其中文明礼仪一项所占权重很大,尤其是以场地垃圾的上交量作为文明礼仪的直观计分,这种引导使很多学生专门自带垃圾进场上交以获得相应分数,真正的教育意义何在?

综上所述,传统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竞赛)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这些辅助作用涵盖了活动前期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后期效果评价等方方面面,与此同时,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应用也会产生多重不良影响。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效应是每个活动组织者的必修课。在每项科学教育活动(竞赛)的设计策划、实施、宣传推广的各个环节中,我们要针对信息技术要不要用、如何用的问题进行多次推敲与论证,确保其真正有利于科学教育活动发展,切实服务学校与师生,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最大化。

作者:王芳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参考文献

[1]刘红.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字化用户,2013

[2]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中国电化教育,2015[3]刘震霞,柳延玲.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

[4]王胜,汪杰锋.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微课资源设计与初步应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5]王斌华.教师评价模式:微格教学评价法.全球教育展望,2007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第二篇】

1.科学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在数学课堂上不是随意存在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合理步骤和原则。将其有效地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只有按照科学、合理地融合操作步骤,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教材内容更加的贴近,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实效性原则。多媒体教学不是全部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消除这种误区。不要认为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越多越复杂,教学效率就越高,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避免出现为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达不到改善教学的效果,反而对教学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3.最优化原则。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所利用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充分的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有效的教学过程,从而不断地提高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的作用

1.课前: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学习素材。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必备工作。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备课,教师必须就要拥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在获得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搜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搜集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对于需要搜集的内容也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确保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所搜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备课过程中,传统的备课是教师一笔一划的完成备课教案,而利用信息技术以后,教师可以快速地对所获得资源进行下载整理,同时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一些丰富的图片、视频等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

2.课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使知识有效内化。①化无形为有形。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原理都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也比较简单,再加上做事的时候容易三心二意,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对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因而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使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②化抽象为形象。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学生对一些抽象思维的理解掌握程度就会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失去了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依靠语言来进行抽象事物的教学是不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规律的,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③化有限为无限。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到以往教学方式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学会的数学知识,同时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靠和透彻,能够有效地缩短学生的学习周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和整理,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逐渐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庞大的教学资源等正在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第三篇】

虽然学生们处于素质教育的良好大背景下,但学习的主要方向仍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过于注重学生数语外等所谓主科考试成绩的好坏,因此,忽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由于该门课程没有被正确认识因此并不受重视,多数学校开设课程也只是为应付会考。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过于简单,很多操作学生早已掌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还有部分学生甚至将游戏偷偷带到学校,私自装在教学用电脑上,上课时间不专心学习偷偷打游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以上情况,作者则是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作者在计算机课程开课伊始,也就是教材的第一课———“与电脑见面”的讲述中,跳出教材的局限,自行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以生动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作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先为学生放映了一小段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为切入点,为学生简单讲述了计算机技术在动画制作领域的应用,接下来作者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海报并简要描述了Photoshop等工具,并结合一系列的现实例子对学生讲述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和其实用性以及巨大的商业价值,从而以学有所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技术是很有用的,是有助于以后就业的,就业前景是广泛的,从而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

二、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集技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学科,而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又是很快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更加应当注重与时俱进。除了要求学校配置普及最广泛的Win7系统外,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过于老旧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剔除,以最新版本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授。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枯燥的软件学习产生的疲劳感,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可以为学生穿插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史作为扩充知识,以及结合时事新闻,讲述计算机一些特殊的用途,为学生增长见识,扩展知识面,以此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效果。在这里作者举一个Powerpoint的教学例子:在对该软件进行教学之前,作者首先用课件向学生详细介绍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并多次进行演示,并将Powerpoint的相关功能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多个课时进行细致讲解。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相信这个软件的实用性,作者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让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语数外等主科挂钩,如让学生用Powerpoint将当天语文课所讲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配上图文,重点以不同颜色标注,当做今后考试复习时的资料,这样既让学生熟练了软件的操作,同时又在制作表格和笔记的过程中温习了其他科目的课程,促使学生加深印象,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当墨守陈规,不能再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枷锁内。我们的教育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是非常重要。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这项技能是为了以后为社会做贡献,能更好地生存,这也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第四篇】

教育均衡发展是时展的需要,尤其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需要实现区域教育层面的均衡发展,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数学教学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实现均衡发展包括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对某一特定群体,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即教好每个学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这是实现区域资源均衡发展的具体目标和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人平等,作为全民义务接受教育的基础教育必须公平,而当前边远地区的农村、牧区由于条件限制,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短期内要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不太现实,只有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优质教育,才能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从学生未来成长的角度考虑,新时代的人才需要充分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方便,需要接受更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应该均等,信息化应用的不均衡是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学校与学校之间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最终导致学生个体信息素养的差距,这是实施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当今竞争日趋剧烈的信息社会中,人人都有获得信息的平等机会,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没有时空的限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另外,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信息技术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与相应的学习内容,无需关心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来自何方。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已将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他所面临的接受教育问题,客观地置身于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有了充分享受和选择的机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发展,已经成为贯穿教育事业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在促进教育资源向优质化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切实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学校资源优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实施乡村等薄弱学校的信息化改造工程,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开展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重组、整合工作,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大力支持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学校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多媒体设施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积极推进校园网和教育局域网建设,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区域资源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在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教学情境,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呆板单调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把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统一起来,使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一些基层教师存在认识误区,教学实践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媒体的现象,原本用低档次电教媒体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却刻意使用高档媒体,其目的似乎不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特别要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相促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应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教学情境,配以声音等动态画面,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够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实现先进教学技术共享。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使教学形式更灵活生动,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先进的区域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有效推进了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突破了区域的限制。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第五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解决对策;研究

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硬件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硬件平台,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建有计算机房,电脑由上级有关部门配发,如“校校通”工程、龙芯电脑工程等。在部分地区,随着教育现代化学校工程和教育均衡市的创建,在电脑硬件方面,基本能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同时也接入了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新增了机器人和物联网教学,学校在机器人和物联网教具方面有很大的缺口,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拦路虎”。

(二)师资队伍

由于师资紧缺,信息技术教师除学科教学外,还承担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任务较重,如硬件维护、各类网上平台管理、师生培训等。教师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缓慢。

(三)课程实施

学校基本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但受硬件条件限制,教材中的机器人、物联网等动手实践型课不能有效开展。同时受师资、教材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影响,教学进度、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还受到学校和班级活动挤占课时的影响。

(四)教研情况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属于“小学科”,教师群体相对较小,大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师纳入综合组。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研意识淡薄,基本是单兵作战,自我发展。教学骨干教师不多,教科研成果较少。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研究

结合实践来看,以上现状或问题并非个别学校所独有,属于共性问题。为了使信息技术教学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小学校情和教学实践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小学信息技术硬件建设

为解决机器人和物联网硬件短缺,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第一,通过少年宫开设“机器人社团”。从少年宫活动经费中出资购买学生机器人,通过逐年增购的方式最终配齐机器人教具。为节约资金。场地图,可以由信息技术教师根据标准自己绘制,能节省不少费用。另外还可通过仿真机器人软件来弥补硬件不足,如、广茂达“仿真机器人平台等。

第二,邀请企业家进行赞助,物联网教具方面需要一次性购买,由于所需资金较大,无法通过逐年增购方式解决,可由学校出面,邀请企业家进行赞助,通过以企业名称或赞助人姓名命名“比特实验室”作为条件,调动赞助商的积极性,最终解决物联网硬件教具问题。

(二)整合资源,建平台

在机房环境布置方面,应根据机房面积合理布置电脑桌排放,做到机器。桌凳摆放整齐,对每台机器进行编号,并有专门的使用记载簿。机房文化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展示,通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墙壁。展台。公示栏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展示最新信息技术资讯和优秀学生作品等,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让学生共同参与计算机房的文化建设,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为充分发挥硬件资源功能,通过在学校服务器上建立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开设学习模块。练习模块。检测模块和作品展示模块等,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如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和在线考场等,将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为信息技术教学搭建理想的平台。

在学科资源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课。根据教材具体内容,不拘泥于教参,自主编写教学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循环工程,不断提升在学科教学领域的水平与能力。教研组要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对教科研工作进行分工。合作研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课题引领,促发展

为了使信息技术教学科研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可结合校情。师资和学情,申报学科研究课题,还可以联合其他学校共同申报。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选择有价值的主题进行研究。虽然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信息技术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校,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城区。发达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诸多变量中,影响较小的当属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因此,课题研究可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学习方式。资源建设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进行研究。鉴于小学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匮乏,学科研究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学校要立足现状,以生为本,建立生态课堂,努力营造浓厚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

(四)专业成长,提素养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帮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提高。学校力争让每位教师每年都能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师专业培训,如省级“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省级培训、“小学物联网技术教学观摩活动”等,以及市县两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还可以邀请各级学科教学名师。专家到校指导,通过名师引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水平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鼓励信息技术教师撰写教学随笔和论文,对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教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通过理论著作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坚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发展的活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实际情况下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所影响,当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上,相比于其他课程不仅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处于低水平阶段,如此一来势必导致学生信息素养地培养难以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知不足方能前行,在有效_展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广大扎根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懈努力,不回避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在探索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只有立足现状,找准方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才能与时俱进及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潇。 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学周刊a版, 2015(8):118-11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7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