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8173

【导言】此例“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第一篇】

摘要: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自我定位和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极强的实践课课程,故而其考核方式不能简单地像其他类学科一样只需结课考试或者撰写结课论文,并以其分数或者等级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积极思考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独有的实践考核及理论结课考核并举的考核方式。当然,此两者的权值的合理分配及实践考核具体方案的制订,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探讨了实践考核和理论结课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案的合理性,并详细探讨了实践考核的具体方案,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工程测量实践考核方案,以培育出工程实际所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考核方案 土木工程 工程测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办校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一般包括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院校,应用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

《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同时,学生还应掌握各种常规工程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和GPS)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学习该课程,能让学生胜任今后的测量工作。

故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测量考核应采取实践考核和理论结课考核并举的考核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施工现场的测量技术人才。在此,重点探讨实践考核方案的制订。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二本本科高校自我定位不准,既想搞研究性大学,又想搞应用型大学,致使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过多地关注于理论教学,强调理论结课考核,忽略了测量实践教学和实践考核,无法培养出合格的测量技术人才。这促使应用型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考核过程中积极进行研究,取得了有关成果[1~5]。但是,在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考核过程中依旧存有不少问题。

(1)实践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以点名方式或者只看测量实验报告,忽视了过程考核与测量技能培训效果的结合,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进而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一流的测量技能的接班人。

(2)课内实习往往以小组形式进行,同时受到学校仪器数量限制,小组人员往往会过多,造成人员过剩,难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仅仅根据测量实习报告会让部分在实习过程中不认真的同学跟小组其他成员取得一样的成绩,不利于实践成绩考核的公平公正。

二、 探究与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实践考核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并且在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和工程管理15级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

1、坚持随机点名方式。

为防止部分同学不参与实习,成为漏网之鱼,必须坚持不间断的随机点名方式,督促所有同学来到实习现场,熟悉实习过程,这对于那些想取得好成绩的上进同学有较好的督促作用。同时在点名的过程中,备注哪些同学在测量实习中最认真,哪些同学仅仅是敷衍了事,初步进行成绩判定。这在工程管理15级一班中得到很好体现,尽可能地调动了同学测量实习的积极性。

2、强调测量实践实习报告的正确性。

一份正确的实习报告才能说明这一组测量人员的充分付出和过程中的认真态度,试问,连测量实习报告都不正确,怎么能说明这一组在实习过程中很好地处理有关问题呢?如果发现实习报告不合理,及时采取措施重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实习报告满足测量实习要求,以培养出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工程验收合格和不合格的验收意识。

3、给学生挑战测量实习考核成绩的机会。

为了避免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出现差错和不合理现象,在满足前两项的前提下,给学生挑战测量实习考核成绩的机会。如果缺乏前两项的保障,就会造成部分同学缺乏团队意识,不积极参与小组测量实习,难以取得正确的实习报告,这不利于测量技术人员的培养。只要随机点名都在,该小组实习报告正确,可以给学生挑战实习成绩考核结果的机会,比如增加现场仪器操作考核和相应成果计算考核过程,只要挑战成功或者部分成功,可以给予优秀或者良好的成绩,否则挑战失败,维持原来成绩。这样更能公平、公正、公开地给出合理实习实践成绩,让他们觉得只要他们全力投入,最终的成绩是由他们自己说了算,而非老师说了算,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测量实习中来,这在土木15级三班和四班的测量实习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响,获得了同学的肯定。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实践考核改革应当立足于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测量实习中去,培养出的学生既能全面娴熟地掌握测量技能,同时会处理测量的相关技术问题,让他们毕业后能快速从事工程测量技术工作,方能显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性质。

参考文献:

[1]肖鸾,陈凤年,陈海胜。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xx(3):110—112。

[2]晏红波,卢献健。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4):113—115。

[3]鲁玉芬,檀秋芬,连芸。建筑工程测量课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改革[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26—29。

[4]陈佰忠。《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成绩考核改革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xx(21):208。

[5]周青,韩美莲。常规测量实验教学考核点的设置[J]。测绘通报,20xx(11):127—128。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第二篇】

摘要:本文以新疆大学开设的“土木工程地质”课程为例,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其中在课堂教学环节建议优化课程编排、突出教学重点、加强地域特色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方面,笔者建议学校合理选择实习路线、重视实习报告编写,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研改革

随着国家对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圈经济建设的大力投入,大量基础建设中需要具备较强工程地质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新疆大学作为边疆重点高校之一,正着力培养服务于西部开发与“一带一路”工程建设需要的综合性技术人才。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实际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工程本身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能正确防治各类地质灾害,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因此本课程对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前导课程设置不合理。工程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门分支课程,其前导课程为“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土力学”“岩体力学”等课程。根据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专业最新培养计划,工程地质被安排大一下学期进行,因此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工程地质术语的概念,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方面,学生在没有“岩体力学”“土力学”课程学习的前提下,不能较好地理解参数的具体含义及用途。此外,在滑坡稳定性计算案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岩土体物理力学的具体含义,还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包括Excel、C语言等)用于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的编写,因此前导课程的不合理安排,导致许多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开展,这势必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熟练度。2.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推行,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课时已缩短至28学时。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出一定调整与压缩,从而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偏少,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学时的压缩主,最直接的影响是案例的教学环节,学生理论知识需要借助于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才能较好地消化,如岩石矿物教学环节,必须让学生亲眼看见岩石、亲手感触到矿物才能印象深刻。此外,各类地质灾害也需要用到大量的工程案例来支撑讲解,学生往往对实际工程案例更加感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学生不仅能更快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更加今后工程实践中的工程地质问题。3.工程地质理论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土木工程地质教学大纲主要侧重于地质基础知识的讲解,如岩石矿物、地层地质构造等,而具体的工程地质理论占总教学学时比例较少,如地下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工程地质问题等。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工程地质的认识仅停留在基础地质方面,对今后工程实践可能遇到的边坡稳定、围岩稳定等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光靠地质基础知识根本无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工程地质理论,但仅侧重地质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工程地质理论的学习,就无法凸显工程地质学学习的意义,学生今后无法从容应对工程实践中突发的工程地质现象与问题。4.实践教学环节没形成完整教学体系。工程地质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工程的课程,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以消化理解。然而,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实践环节尚无固定的实习路线,没有专业的实习指导书,因此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无法将课本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导致今后在实际工程中遇到工程地质问题无法快速识别与解决。实践教学环节预期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地质基础技能的掌握,如野外岩石识别、罗盘使用等;二是工程地质勘查实践能力,如滑坡、泥石流野外勘察能力;三是实习时间较短、路线长,许多学生难以掌握教学内容,实习报告编写质量堪忧。笔者针对所在学院土木专业的“土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学校要解决这些不足,就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手段进行尝试探讨。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为提高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更深刻掌握课程知识,根据笔者所在学院“土木工程地质”教学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优化培养计划课程编排。学校将“工程地质”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在学生学习完“土力学”“岩体力学”“计算机基础”等前导课程后学习“工程地质”课程。教师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岩土体各物理力学参数对围岩、边坡(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规律,鼓励学生通过EXCEL或者C语言编程滑坡、崩塌体等地质灾害稳定性计算程序。2.突出教学重点。在无法增加课时量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把主要教学内容放在重点章节上。工程地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分析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能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各类工程地质现象与问题的成因、影响因素、诱发机制、稳定性评价等,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针对部分地质基础知识,教师可适当减少教学内容,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即可。3.加强地域特色案例教学。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处于亚欧中心,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地形地貌多元化特征明显,既有沙漠、隔壁、荒山,也有草甸、森林、河流。教师以新疆常发地质灾害类型重点分析,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日后快速融入本地生产项目提供基础。裴向军通过对天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收集整理得出,新疆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表现为冻土、岩体冻融风化破坏、泥石流、水毁、雪害、冻害。因此,教师应在今后的工程地质教学与实践环节中,突出上述地质灾害类型的讲解,尽可能地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上述案例现场教学。4.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新疆地貌特征虽然丰富,但由于幅员辽阔,不同地质现象相距甚远,因此导致学生的实习路线较长,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很难完成实习内容。因此,学校需要尽量选择地质现象特征明显、地质现象丰富的地区作为固定实习基地,安排专业教师提前踩点优化实习路线与实习日程安排,并制定完善好实习指导书。5.重视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学生工程地质专业知识掌握好坏的程度主要体现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中,通过实习报告,教师可知道学生是否掌握工程地质相关基本概念、罗盘使用是否正确、工程地质专业术语表述是否准确和恰当。因此,实习环节中教师需要认真指导学生识别地质现象、正确使用地质罗盘,使学生掌握野外记录薄的记录要求和地质素描技巧。教师要每天检查学生野外记录本内容,及时发现实习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加以改进。实习后期,教师要加强学生实习报告编写指导,实习报告要图文并茂,地质现象描述准确。

三、结论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综合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其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在优化课程教学安排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结合新疆地域特色,重点引入本地常见地质灾害案例,使学生快速消化理论知识。此外,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环节,加强学生野外地质基本功练习,使学生更加快速牢固地掌握工程地质理论知识,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土木工程论文【第三篇】

摘要:土木工程作为与一种与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工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土工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修”构成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将从这4个方面对土木工程进行概括。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空间

土木工程的英文civil engineeing直译“民用工程”它是建设各种工程的统称,其原意与“军事工程”相对应的。在英语中,历史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工工程都具有民用性。随着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化工已逐步形独立科学,它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密切相对应的独立分支,它即指建设的对象,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及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今已演变为大型综合性学科,并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基础建设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支柱之一,建筑工程就是兴建房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的总称,目的是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场所。

房屋的结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由各个部门统一规划、协调配合而成,而从本质上来说,结构不过是受力体的反例与内部应力如何与外力达到平衡,建筑首先解决受力问题,并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科称之为建筑力学,建筑力学可分为: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体系,建筑力学是讨论和研究建筑结构及构件在荷载和其他因素影响的工作状况。也是建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在载荷作用下承受载荷和传递载荷建筑结构和构建会引起周围的物件对它们的作用。同时物件本身受载荷作用而产生变形。并潜存破坏性。但结构本身具备一定抵抗变形的放坏能力,而结构的承载限度及构件材料,截面的尺寸,受力性质,工作条件和构造情况有关。

建筑材料在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材料随人类生产力和科学进步,技术提高从而逐步发展起的,远古时代的树木,石块,公元前12-4世纪的瓦和砖,17世纪的生铁熟铁,18世纪有了波特兰水泥并使用钢筋混凝土工程蓬勃发展。如今各种高强度结构材料,新型装饰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在所有材料中,最为重要及大众的是:钢材,混凝土,木材,砌体。近年来,采用两种材料的优点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做成的组合结构得到很快发展。现在的建筑中,工程质量的优劣通常与所采用材料的优势,性能及使用的合理与否有直接联系。在满足相同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不同材料不同的使用方法,对工程造价也有直接影响的。

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是和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同样重要的环节,建筑施工是将设计者思想意图及构思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从古代的穴居巢处到现在的摩天大楼,从农村的乡间小道到城市的高架道路都需要通过“施工”的手段来实现。一个工程的施工包括许多子工程,诸如土石方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基础工程,装饰工程等,各个工种工程都有自己的规律,在土建施工的同时,需要与有关的水电及其他设施组成一个整体个工程之间合理的组织与协调,更好的发挥投资效益。

任何建筑无不修建在表面地层上,建筑重量传给地层,由地层承受,支撑建筑地屋被称为地基。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结构的自重与所承担的载荷传递到地基上的构件称为基础。地基基础和丘部结构师建筑物的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三者功能不同,但在载荷作用下,它们彼此相关,是共同作用的整体,地基可分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根据理深分为深基础和浅基础。基础和地基的质量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关键所在,建筑物的地基在建筑物的载荷作用下既要保持整洁的稳定性又要是地基产生的沉降在建筑物许可范围内,而地基本身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同时,要考虑修基础的方法和必须挡土挡水及相关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建筑空间的装饰也在不断提升,建筑装修不仅要考虑建筑空间使用要求,保持主体机构免受损害,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装饰材料和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等。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学科,它取得巨大成就!未来土木工程将在人们生活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地球环境日益恶化,人口不断增加,为争取生存及更舒适得生存环境,必将更重视土木工程,在不久的将来,土木工程一定会朝着立体化全方位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现在,工程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和砖材,在未来传统材料必将得到改现一些更适合建筑材料,将推动建筑走向更高点,同时,设计方法精确化,设计工作自动化,信息和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引入,将会是人们为美好舒适居住环境的实现,一句话,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诞生,计算机的扶持,高新技术的引用都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第四篇】

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土木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土木工程的大力开展,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程度逐渐加深,这就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在土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希望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于地震而言,其对土木建筑的影响较大,因此,相关人员在建造土木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地震带来的影响提起重视,并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技术不断优化,这是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抗震技术;发展应用

1探讨土木工程中抗震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

控制地震对建筑带来的影响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地震给建筑带来的影响提起重视,并减少地震可能给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部分工程会将隔离地震层设置在主体与建筑基础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减震的效果。

相关人员应该将抗震效果逐步加强,可以将“反摆”设置在建筑物的顶端,“反摆”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将相反作用力给予建筑移动的水平方向,从而使地震作用得以抵消,使地震带来的作用效果不断降低,进而减轻了建筑物的内部损坏程度。

结构形式简单

相关人员在开展土木工程抗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土木工程整体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计算方式计算出建筑的结构受力情况,从而为土木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于简单的土木工程结构而言,其可以使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降低,并将土木工程的整体稳定性进行提高,进而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以保障。

整体设计应该合理、全面、科学

要想使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分析的结果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规划,使结构设计不科学情况得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建筑物整体受损的几率。

相关人员在开展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时,还应该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并对结构中每一连接件的功能进行保障。在进行盖板、基础、柱体以及楼盖等位置的设计工作时,需要对各个部件之间的有效连接进行保障,这样不仅可以使土木工程结构的刚度得到有效保障。还可以使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得以提高。

2土木工程中抗震技术必备的条件

经济性需求分析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土木工程建设方面也是如此。因此,相关人员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于土木工程建设而言,加固施工不仅可以全面利用建筑基本框架,而且可以使建筑结构的可靠度得到有效保障,使已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挖掘,进而在投入缩小的基础之上提高土木工程的使用功能。

安全性需求分析

相关人员对国内外的地震灾害事件进行了分析得知,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关键原因是建筑物的损毁以及倒塌。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全面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也难以对地震进行全面、有效的预测,因此,相关人员在建设土木工程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加固土木工程提高其抗震性能来降低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部分建筑物建造的时间久远,其在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抗震设防进行充分考虑,或者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因此,致使早期的建筑物难以与现阶段的抗震安全性需求相契合。此外,因为没有充分考虑设计与施工、设计载荷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建筑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社会性需求分析

部分建筑物是长期中断或者是不可中断使用的,并且部分建筑物具备相应的纪念价值,不能拆除重建,因此对这部分建筑而言只能进行抗震加固。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土木工程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保证总体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对其符合社会需求进行保障。

3略谈土木工程结构中抗震技术的发展与使用

科学的选择地基场地

相关人员在开展土木工程抗震设计时,需要对地基场地的选择提起重视。在选择土木工程地基场地的过程中,应该对建筑地区地震的活跃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掌控地震发生的时间、频率等情况,并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勘察,在这基础之上科学的评估与分析该地区的抗震设计等级。

相关人员在选择地基场地时,应该保证地基场地处于有利的条件中,如果项目施工有特殊的要求选择的地基场地处于不利条件当中,就必须加固地基。

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可以将地基场地选择在密度较高的基土或者较多的岩石地区,同时,还应该对土木工程地基的抗震能力进行保障。

建筑结构的规则特征需要提起重视

相关人员在开展土木工程施工时,为了增加土木工程的抗震能力,施工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特征。于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人员而言,应该选择较为简单的抗侧力结构,还应对结构的规律特征进行保障。

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科学的分布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可以有效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坚固性。如果土木工程中并不具备规则的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钢心会与建筑结构交叉,并且这种交叉情况较为严重,如果出现了地震灾害就会导致建筑物的构造出现偏离,致使土木工程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

所以,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特征,进而使建筑结构不规则导致的损失情况得以避免。

加固设计分析

第一点,如果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设计人员可以适时的增加构件的数量,并使土木工程的。总体强度不断加强,进而提升建筑的总体控制能力。

第二点,设计人员应该将建筑承载性不断加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不断提高。设计人员可以扩增建筑物原截面,进而加强建筑物的稳固性。

除此之外,如果建筑物的总体结构与土木工程的抗震标准不符,设计人员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建筑的总体结构,进而实现分散地震作用力的效果,减轻地震灾害可能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

科学设计隔震项目和消能减震

于地震常发带而言,土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应的抗震能力,此外,还应该具备隔震能力与消能减震的能力。相关人员应该对建筑物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确定建筑使用的隔震技术,并在这基础之上科学的选择隔震支座,进而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应该科学设计抗震及隔震构建,并掌握建筑用材的延性,进而使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逐渐降低。

抗侧力的体形优化

相关人员在土木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如果选择了刚性结构方案,就可以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主体结构产生的破坏,并且建筑主体结构发生变形的几率相对较低。如果建筑结构中存在超静定,就会存在一定的塑性铰,这也会降低地震对建筑造成的破坏程度。

于建筑结构而言,强度与稳定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强度越低稳定程度越低。相关人员应该将建筑结构的屈服性进行科学优化,在结构遭到破坏时应该对总体的屈服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屈服机制,不能简单的依据楼层进行制定。相关人员在设计土木工程的结构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强节弱杆、强压弱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就是在选取横向杆件时,应当对杆件的轴力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保证弯曲耗能,进而实现加强总体构建延性的效果。

4结束语

将抗震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中有效应用,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并且可以将建筑的总体质量提升,可见抗震技术的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而言起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抗震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抗震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而使抗震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使土木工程建设质量、抗震能力得到保障,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鹤。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33+37.

[2]赵彬惠。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7):121~122.

[3]郭浩。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解析[J].四川水泥,2017(2):97.

[4]邵慧兴。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技术发展[J].河南科技,2016(19):127~128.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题目【第五篇】

1、压实水泥黄土的力学特性

2、循环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研究

3、建筑屋面施工的要点控制技术研究

4、浅谈某工程钢结构旋转楼梯施工工艺

5、浅谈工程质量检测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

6、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7、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及内涝解决措施

8、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9、土壤失水过程对土体收缩特性的影响

10、半球形复合立体加筋砂土强度特性研究

11、高频振动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研究

12、建筑基坑多支点支护桩支护特征参数研究

13、节点法项目管理在超大型工程中的BIM应用

14、基于图论的可控装载机构构型设计及其应用

15、材料力学梁弯曲理论在结构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16、一般大气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时变特征

17、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

18、西南某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

19、基于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探究

20、型钢混凝土梁疲劳特性研究

21、住宅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方案

22、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23、城市雨水管道排水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24、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25、网格絮凝池在净水厂改造中的应用

26、苦咸水淡化工程系统设计

27、东风西沙海塘加固工程结构分析及设计

28、挤扩支盘桩设计优化研究

29、人防地下室建筑口部设计初探

30、采空区拉伸裂隙带加固技术研究

31、工程测量仪器在深基坑施工中的运用

32、建筑装饰行业工业化道路研究

33、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启发

34、以城市主题文化为背景的公共设施探究--以北京公交站台为例

35、色彩应用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探讨

36、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7、现代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38、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39、北方传统民居烟囱的建构技术研究

40、某网球场内部游泳馆空调设计

41、型钢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深化设计与施工

42、建筑基坑防渗墙渗流控制效果研究

43、框支网格式轻质墙板损伤性能分析

44、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

45、现代城市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46、高层建筑地基沉降及控制措施研究

47、爆破工程安全监理研究

48、试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创新措施

49、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技术探讨

50、建筑企业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