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土木工程的毕业论文【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6353

发表时间

【导言】此例“土木工程的毕业论文【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第一篇】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本课题来源于工程实践,设计为高层商业住宅楼,用途为居住。课题类型是工程设计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里工作、生活,甚至长期居住,造成城市人口集中,住房用地面积受农业发展需要受限制,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使人们对住宅楼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小高层,甚至是高层已然成为现代开发商与消费者选择的主流。设计这栋住宅楼的目的是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同时也能加快城市建设的脚步。

意义:通过本工程的设计,培养我们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我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是一个极宝贵的经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

1)获取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等具体的专业应用能力

2)培养自己综合应用能力

3) 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研究状况:在高层建筑中,结构除了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承受水平荷载。因此常用的结构类型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框架结构不利于结构抗震,而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不能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二是结构自重往往较大,造成建材用量增加,地震力增大,使上部结构和基础设计困难。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将框架与剪力墙结合起来共同工作,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墙承受70%--80%。剪力墙负担决大部分的水平荷载,框架以负担竖向荷载为主,分工合理,物尽其用,从而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框剪结构的变形是剪弯型。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剪力墙克服了框架抗侧刚度低的缺点,框架弥补了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的不足。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这一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场所也在发生不短的变化。从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楼到现今的高层小区住宅。人们对小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高层住宅的优劣势,可以看出高层住宅的发展优势明显,与我国现阶段基本符合,并与国家提倡节约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的政策相一致。通过发展高层住宅解决现有城市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设实践中,发展高层住宅也越来越多地被各地认同,建设发展势头迅猛。随着高层住宅的普及,城市管理者和居民对高层住宅的建设要求日益提高,建筑设计者和开发商也在改变观念、更新设计手法,以配合城市的发展要求和住宅的市场需求,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思路融入到高层住宅的设计之中,高层住宅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高层住宅功能的弹性和复合性高层住宅的开发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区或者重要的城市功能节点周边,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市中心区的高层住宅有多元化、复合化的功能需求。因此,高层住宅的设计中应考虑居住、商业、办公等功能的适度复合使用,并预留日后功能置换的可能性。

2.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本。高层住宅中普遍缺乏交往的条件和必要的空间,造成邻里关系疏远。目前新开发的高层住宅,都努力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高层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人性化的社区环境……目前流行在高层住宅建筑内部通过挖洞,设置半公共空间的手法,将绿色引入建筑内部,营造空中庭院。

3.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高层住宅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电梯和现代建筑材料等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因。目前高层住宅仍然是住宅建造中新技术、新材料运用最多的领域。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极大地提高高层住宅的得房率;运用中空玻璃、断桥塑钢窗等新型建筑材料及空中花园、智能家居系统等先进技术,可在生态、隔音防噪、家居管理等方面为高层居民塑造良好的生活空间。随着国家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的生态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如太阳能技术、废物回收处理等技术在许多绿色高层住宅区得到推广。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也多采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增强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高层住宅目前发展趋势强劲,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日益提高,对城市整体环境和未来发展影响较大,因而需要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协调,诸如在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原有城市格局、城市文化特性、城市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细致考虑。此外,高层住宅的寿命周期长于多层住宅,拆除重建的难度较大,因此高层住宅在设计应当注重其使用的长周期特征,与城市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一致,为未来高层住宅的功能置换、更新改造,提供应变的可能性和对未来的适应性。

5.增加住宅设计的地域特色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高层住宅应当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照搬南方的住宅设计到北方,很难满足北方居民对日照采光的要求;照搬欧式风格的`住宅坐落于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南城市,也会显的不伦不类。因此,高层住宅的设计应当与城市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人文风俗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参观同类型的典型建筑;认真阅读与毕业设计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包括3篇以上的外文原文,并翻译1篇外文文献,理清毕业设计的思路;调查研究住宅楼的功能要求;写出开题报告。

(二)建筑设计部分: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析和建筑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初步设计:根据使用功能及条件,确定建筑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绘出平、立、剖面草图,要求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

2.建筑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绘制建筑施工图。内容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屋顶平面图、变形缝设计、建筑构造详图、门窗明细表、建筑用料说明表和总说明。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安装及预算要求,图面应详尽表现建筑物的各有关部分。

3.写建筑设计说明书:包括建筑设计提纲;总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交通部分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构造设计等的设计意图及方案说明;建筑规模及经济技术指标等。

(三)结构设计部分: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具体确定结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进行结构构件的布置,确定主要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等级。

2.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确定结构的计算简图,确定设计参数,计算竖向荷载和一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手算一榀横向或纵向框架和一片横向或纵向剪力墙的内力,进行内力组合及配筋计算;运用专业软件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内力及配筋。

3.楼梯设计:选取一部楼梯,确定承重形式、计算内力并配筋。

4.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机绘图和手绘图;内容为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图、按手算结果绘制的一榀框架模板配筋图、一片剪力墙配筋图、一部楼梯配筋图。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安装及预算要求。

5.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结构设计提纲,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结构计算任务、荷载取值、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及其它;选用结构方案的理由和设计依据;全部结构计算书。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本设计分为两个阶段: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在不同的设计阶段研究方法也不同。

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运用房屋建筑学、人性化的理念以及规划方面的有关知识及研究方法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及绘制平面、剖面图。其中在平面设计中,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建筑物的位置、朝向和房间的形状面积及位置;根据防火要求、通风要求等确立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的位置和数量及门窗大小和位置。在剖面图设计中,根据建筑功能确定各层层;根据采光通风的工艺要求确定部分剖面高度及尺寸(如楼梯)。在立面设计中,根据平面、剖面设计、体型组合,进行立面处理,使建筑物各部分完整均衡,具有一定美感,同时选择装修材料进行色彩配置。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平面、竖向或者空间不规则的结构形式,遵照“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的原则;通过对结构的合理布置和精确计算,能够使我们的建筑更加经济合理,有效地抵抗外部力量的破坏,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设计功能。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主要采用概率设计法。

结构计算主要包括结构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其方法有很多,大都采用连梁连续化假定。由剪力墙与框架水平位移或转角相等的位移协调条件,可以建立位移与外荷载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来求解。由于采用的未知量和考虑因素的不同,各种方法解答的具体形式亦不相同。框架-剪力墙的机算方法,通常是将结构转化为等效壁式框架,采用杆系结构矩阵位移法求解。一般较常用的计算软件有PKPM、SAP2000等。同时要注意“强柱弱梁”思想和抗震概念设计,进行竖向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结构内力组合、结构配筋的计算。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第二篇】

摘要:

土木工程建设施工发展到如今阶段,虽有不小的成就,但是,在很多方面仍存在问题,比如施工技术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到位、桩基技术不到位等等,本文就普遍出现的这些问题,探讨解决对策,希望能引起相关的重视,进一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木工程建设又是一项基础工程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施工的过程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实现在专业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2、土木工程的施工的特点

土木工程的施工涵盖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项目,技术要求也不同,导致所需的结构技术越来越复杂;土木工程的施工环境恶劣,大多是露天作业,工程建设受当地天气和地形地质的影响很大,作业人员也需要克服恶劣的户外条件;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施工规模大,所需的人力物力多,相应的技术设备和材料的需求也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流动性较大,施工地点通常不固定,作业人员往往来自农村,素质不高,且人员流动性大,极大地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3、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技术不规范

我国的土木工程技术起步较晚,且土木工程技术复杂多样,尚缺乏相关的统一技术标准,这就造成土木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的许多问题。施工技术不合理,相关的技术条件落后,甚至存在着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考虑技术规范要求的施工单位,技术规范不达标,材料陈旧劣质,使得建设好的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质量不过关,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建设完工之后,养护技术也不规范,时常造成混凝土工程中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

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的施工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来对此进行管理控制。但目前,我国的许多土木工程的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不科学,不完善,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关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项目工程的整体和细节监管,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了解不到位,岗位责任制的观念不明确,同时,施工单位对技术管理机制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相关的监管部门和职位形同虚设。管理机制做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进一步影响建设的效率。

桩基技术方面的问题

基桩技术是整个土木工程中决定建筑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如果在基桩施工方面出现技术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首先,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要严格符合相关要求,因其设计较为复杂,涉及到压力、负荷受力等的计算,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部分施工单位通常会在此环节疏忽,造成技术上的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4、解决对策

完善和创新技术管理机制

技术管理机制是土木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机制,有助于实现土木工程质量的提高,效率的增加。

①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与普通的建筑工程管理是有区别的,因为土木工程涉及到不同类型的建设施工,因此相对应的管理机制也需有所不同,并依据不同类型进行创新。

②要做到对实施的土木工程建设类型、特点、要求有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配备相适应的专业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岗位责任制。

③要做到对土木工程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做好档案交接作业,落实到土木工程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位人员,如此才能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目前许多土木工程的作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因此,要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素养培训,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此外,还要注意培养相关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认识到专业技术操作的重要性,规范作业的必要性,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的作业人员,才能真正把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完成。

做好基桩基础施工

基桩基础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工程之一,在基础施工前,要提前做好科学完善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桩基实验和排水工作,打桩的顺序也要进行严密的监控,针对桩规格,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包括桩的长度、密度等,严选合格精良的材料,禁止劣质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此外,要注意清理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安排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加强防渗漏的施工

土木工程中的渗漏问题的出现也较普遍,要想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对当地的水文、天气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专业的防渗技术,严格地依照相关的技术规定进行施工,对防渗材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时监控,杜绝渗漏问题的出现。

5、结束语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确保土木工程质量和效率的一大关键,在技术层面上的不断突破和进步有助于该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除了因地制宜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地改造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笑。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J].江西建材,2017(02):104+106.

[2]杨亮。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139.

[3]安逸群。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江西建材,2016(01):64+66.

[4]陈其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门窗,2014(07):136.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第三篇】

摘要: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自我定位和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极强的实践课课程,故而其考核方式不能简单地像其他类学科一样只需结课考试或者撰写结课论文,并以其分数或者等级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积极思考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独有的实践考核及理论结课考核并举的考核方式。当然,此两者的权值的合理分配及实践考核具体方案的制订,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探讨了实践考核和理论结课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案的合理性,并详细探讨了实践考核的具体方案,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工程测量实践考核方案,以培育出工程实际所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考核方案 土木工程 工程测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办校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一般包括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院校,应用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

《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同时,学生还应掌握各种常规工程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和GPS)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学习该课程,能让学生胜任今后的测量工作。

故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测量考核应采取实践考核和理论结课考核并举的考核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施工现场的测量技术人才。在此,重点探讨实践考核方案的制订。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二本本科高校自我定位不准,既想搞研究性大学,又想搞应用型大学,致使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过多地关注于理论教学,强调理论结课考核,忽略了测量实践教学和实践考核,无法培养出合格的测量技术人才。这促使应用型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考核过程中积极进行研究,取得了有关成果[1~5]。但是,在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考核过程中依旧存有不少问题。

(1)实践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以点名方式或者只看测量实验报告,忽视了过程考核与测量技能培训效果的结合,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进而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一流的测量技能的接班人。

(2)课内实习往往以小组形式进行,同时受到学校仪器数量限制,小组人员往往会过多,造成人员过剩,难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仅仅根据测量实习报告会让部分在实习过程中不认真的同学跟小组其他成员取得一样的成绩,不利于实践成绩考核的公平公正。

二、 探究与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实践考核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并且在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和工程管理15级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

1、坚持随机点名方式。

为防止部分同学不参与实习,成为漏网之鱼,必须坚持不间断的随机点名方式,督促所有同学来到实习现场,熟悉实习过程,这对于那些想取得好成绩的上进同学有较好的督促作用。同时在点名的过程中,备注哪些同学在测量实习中最认真,哪些同学仅仅是敷衍了事,初步进行成绩判定。这在工程管理15级一班中得到很好体现,尽可能地调动了同学测量实习的积极性。

2、强调测量实践实习报告的正确性。

一份正确的实习报告才能说明这一组测量人员的充分付出和过程中的认真态度,试问,连测量实习报告都不正确,怎么能说明这一组在实习过程中很好地处理有关问题呢?如果发现实习报告不合理,及时采取措施重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实习报告满足测量实习要求,以培养出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工程验收合格和不合格的验收意识。

3、给学生挑战测量实习考核成绩的机会。

为了避免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出现差错和不合理现象,在满足前两项的前提下,给学生挑战测量实习考核成绩的机会。如果缺乏前两项的保障,就会造成部分同学缺乏团队意识,不积极参与小组测量实习,难以取得正确的实习报告,这不利于测量技术人员的培养。只要随机点名都在,该小组实习报告正确,可以给学生挑战实习成绩考核结果的机会,比如增加现场仪器操作考核和相应成果计算考核过程,只要挑战成功或者部分成功,可以给予优秀或者良好的成绩,否则挑战失败,维持原来成绩。这样更能公平、公正、公开地给出合理实习实践成绩,让他们觉得只要他们全力投入,最终的成绩是由他们自己说了算,而非老师说了算,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测量实习中来,这在土木15级三班和四班的测量实习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响,获得了同学的肯定。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实践考核改革应当立足于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测量实习中去,培养出的学生既能全面娴熟地掌握测量技能,同时会处理测量的相关技术问题,让他们毕业后能快速从事工程测量技术工作,方能显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性质。

参考文献:

[1]肖鸾,陈凤年,陈海胜。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xx(3):110—112。

[2]晏红波,卢献健。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4):113—115。

[3]鲁玉芬,檀秋芬,连芸。建筑工程测量课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改革[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26—29。

[4]陈佰忠。《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成绩考核改革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xx(21):208。

[5]周青,韩美莲。常规测量实验教学考核点的设置[J]。测绘通报,20xx(11):127—128。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第四篇】

摘要: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注重课程建设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已是共识。但强化实践能力的手段往往极易流于形式或盲目仿效而没有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进行思考,探索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融合工程实践的切实可行办法,抓住区域工程建设机遇,挖掘地方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组织实践教学,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后进入工程实践领域形成坚实的铺垫,同时也是应用型专业教学特色的体现。

关键词:土木工程论文;应用型;对接;工程实践;探讨

1概述

我国应用型技术人才市场的急迫需求和发展前景催生了一大批高等教育院校办学转向应用型培养模式,但现时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加上目前我国尚未颁发应用型人才培养客观上需要的企业深度参与的法律法规,导致实践性教学实质上仍处于理论探索层面。与其同时,高等教育的讲台上要求必须具备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这些大多数直接来自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没有丰富应用型职业经历的科班出身的教师却要从事实施培养面向建设工程一线岗位创新技术型人才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已向我们的肩负应用型培养人才的院校提出了挑战。我们如何尽快走出这一尴尬境地,不少高等教育的学者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孜孜探求着。就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早在20xx年,五邑大学的蒋启平介绍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德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概况,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人才质量控制方面同我国进行了比较,进行有益的探讨;盐城工学院的刘照球则对比盐城工学院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认为英方的合理性对我们有启发;桂林理工大学的曹霞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特别注重,强调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抓住职业素质结构、基础理论及科技应用、推广、转换能力,为最终获取注册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和岩土工程师等)进行基础训练,在整合现有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立方面给出了富有成效的建议;中德合作的合肥学院在应用型专业办学方面更是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和形成了先进的模块教学模式,树立了国内楷模。所有这些探求均给我们的应用型土木工程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根据本地应用人才情况结合本校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独特发展路子应是地方性应用型院校的当下追求。

2对接工程实践教学之困惑

培养目标定位问题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土木工程项目的兴建、改造和国家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发展战略,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时代的担当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高专、中等职业学校)兴办之多,在校人数规模之大在众多专业排行中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成为不少有一定办学资历和实力的高等院校该专业实施计划或正在成为奋斗目标。但是对于新建院校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而言,甚至培养目标定位也有不明晰的。模仿而不是借鉴,套用而不是创新的现象比比皆是。立足建筑行业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办出专业特色应该是指引我们的办学方向。问题是我们往往针对自身不足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学者观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基地是注册土木工程师的摇篮,这话应激励我们为之策马扬鞭。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与土木工程高职高专实质区别是,前者强调面向建设一线有创新精神的项目部级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后者强调培养班组级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两者的职业岗位群定位和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同,同时都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似乎相同(如项目化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方面必然有层次差别。

师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应该具备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的同时还应有执业经历。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实战型的教师,是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市场、保持市场竞争力凸显专业特色的根本保障和关键要素。专业课教师缺乏工程经历,教学活动必然存在如下问题:

①教学内容枯燥,无工程背景支撑,似无源之水,教学形式刻板生硬,无血无肉,必然单调乏味,教师不能“游刃有余”,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不能互动,更谈不上师生共鸣;

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缺乏富有工程经验的指导教师引导,面对施工现场的“一草一木”,教师无“触景生情”之感慨,更不会“低声吟唱”或“大声喧哗”(激情教学);

③专业课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历,不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就不会带领学生结合现场瞄准、分析工程问题的实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科任教师不能形成所授学科内容与其专业实践背景的对接,淡化了所授学科在工程界应用的魅力;

④指导教师不了解工程实践操作模式和项目“内情”,进行实践性环节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有效开展,没有设计经历的老师何谈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没有施工经验的教师怎么指导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不深谙设计思路步骤怎么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甚至毕业设计也只能采用套用或惯用模式,均源于与工程实际脱轨。

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安排应用型的特点铸就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专业基础课之间衔接和主要专业课的课程科目的设置、安排次序和度都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不少院校课程设置贪多求全,弄得学生貌似学有所成,实则负担重重,苦不堪言。例如结构力学尚没有开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或钢结构基本原理的课程就已经荣耀登场了。施工技术课程未开,工程概预算或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也开始上了。实践教学方面,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建设所做的试验项目有没有探讨其实用性,其工程应用意义何在,与项目专业综合实践是否链接,不少实验往往重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的,单纯校方完全投入是不现实的。土木工程的现场模型有其多变性,实体体积大,立体交叉。实践教学场所往往临时求助于当地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而项目形象进度也不一定与我们的实践课程内容相吻合。施工单位接纳的积极性不高,实训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3几点建议

围绕地方性做文章地域优势不容忽视。据报道,20xx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已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的8个市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国家要打造使仅占全国%国土空间的长三角城市群集聚%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局面,无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内的高速公路、城际轻轨、高新产业园、高教科技园、现代服务园等基础设施项目会纷纷上马,中国规模建筑企业会同作战的百年机遇就在眼前。大土木平台的到来必将造就土木人的大作为,包括工作平台、实践平台、专业应用平台、各工种交汇平台。拥有天时、地利的该区域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将迎来新一轮创新发展良机,未雨绸缪必定不会错失良机。

与周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名校深度合作与周边名校合作,可以少走弯路。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学校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已经相对成熟,新建院校完全可以借鉴,对照自身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可以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到名校进行教学观摩,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交流讨论;可以聘请有实力的教授定期不定期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教科研成果,参与实验室建设和课程设计,推动和引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使我们的科任教师教研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尽快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尽快考虑与本地数家规模建筑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院、水利设计院、市政公司和建筑、市政检测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保证随时可以提供教学实训场所,并安排指导老师。学校课程建设研讨、课程设计环节应聘请上述合作单位高工(专家)共同参与指导。当然学校方面也可以与企业共同探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项目或对企业员工提供专业教育培训。双方真诚合作,共搭平台,共创基地。利用寒暑假时间,有计划派遣中青年教师到上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常常是学校方面优化教师结构、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方面应给予挂职教师关心与鼓励。教师定期总结汇报实践成果并与教师年度绩效挂钩。

聘用市区建筑行业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参与实践教学借鉴办学已积累丰富经验的院校做法,有计划吸收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校助学。或学校聘用市级建筑行业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同时具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在专业范围内享有声誉的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他们不仅带来了建筑行业一线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来了土木工程领域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如某项目的工程图纸审查时,对结构布置、结构计算书、软件的适用性、计算书的完整性、计算分析、结构构件及节点、结构设计总说明等有哪些具体要求,从而体现设计深度与责任。应用型地方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必须做好有计划培养校内教师,激励教师早日成为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探讨研究教学改革,采取多种高等职业教学方法并举。加大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等都是助力对接工程实践的途径。

4结语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性教学追随“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必将走向成熟。抓住核心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对接工程实践,是我们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目标的客观需求。强化动手能力,完成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提前体验职业岗位的角色,必将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给我们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带来旺盛的生机。

土木工程本科论文【第五篇】

[摘 要]无损检测技术是土木工程中一种经常使用的技术,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究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和现状,并且对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作了具体的阐述。目的是给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无损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 无损检测 现状 方法 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也被称为非破坏性检测,也就是说在不破坏待测物质的原有状态的情况下,对其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这种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定量掌握工程强度和工程缺陷,同时它可以科学地评价构件的额定负荷和寿命。在土木工程中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有利于施工单位及时地改善施工状况,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1 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顾名思义,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在不损伤成品或材料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缺陷评价的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当材料或者建筑成品内部结构存在缺陷时,对声、光、电以及磁的反应是具有一定特点的,通过对这种特异的反应可以科学的评价材料或成品内部结构的危害程度。无损检测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不损害材料的情况下,对材料或者成品的结构、材质进行检测,并且无损检测技术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材料或成品都能进行无损检测,有些材料的检测只能进行破坏性试验,也就是说无损检测技术还不能完全地代替破坏性试验。目前,在进行材料和建筑成品评价时,通常将无损检测和破坏性试验结合在一起使用。

近些年,我国土木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单项技术都达到了国际水平。通过不断地技术攻关,已经开发出来很多无损检测方法,包括拔出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取芯法以及回弹法等,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无损检测规程,这大大地促进了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体系逐渐完善,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越来越多,像红外成像技术、波动分析技术、激光技术、以及雷达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检测外墙面砖粘贴质量时,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开发的配套检测设备已经达到了数字智能化水平,它们具有综合的测试结果分析和计算功能,而且测试数据处理也已经进入信息处理时代[1]。

2 无损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新技术

无损检测的常规方法

土木工程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非常广泛,每种材料或者建筑成品的检测都有专门的检测技术。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混凝土强度的无损检测。在混凝土强度检测时,主要采用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回弹法是用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并以表面硬度来推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我国土木工程中使用的回弹仪种类比较多;超声回弹综合法是指用超声传播速度、回弹值来综合评价混凝土强度,国内超声仪器种类也非常多,能够很好地满足土建工程无损检测需求;第二,混凝土内部缺陷检测技术。由于工程施工和施工管理问题、环境问题,混凝土内部可能存在各种缺陷,包括混凝土裂缝、空洞等。

土木工程中通常采用超声波测量混凝土的波幅、波形频率以及声速等参数来判断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是比较高的;第三,桩基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工程桩施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且工程桩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工程桩的完整性很难保证,经常会出现蜂窝、夹泥、断桩、裂缝以及离析等问题。在桩基质量检测时通常采用声波反射法和超声透射法;第四,建筑钢结构和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

钢结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保证钢结构的质量就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通常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混凝土中的钢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工程施工对混凝土钢筋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其数量、位置、排列方式都有具体的设计要求。通常采用电磁感应法和电化学法检测混凝土中的钢筋是否存在问题[2]。

无损检测的新技术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业的不断发展,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无损检测中又诞生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这些新的检测技术主要包含了冲击回波法、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声发射检测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工程雷达检测技术、瑞利表面波检测技术以及混凝土无损检测中信号处理技术等。

具体技术介绍如下:第一,冲击回波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表面施加微小冲击而产生应力波,进而对应力波在传播中产生的位移响应进行频谱分析,频谱分析可以获得混凝土结构厚度和缺陷深度;第二,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某种射线源,再根据外部检测设备获得的投影数据,最终通过计算机生成二维或者三维图像来实现结构检测。

这种技术在工程检测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工程地质勘探、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地基处理和加固评价、路基病害探测等;第三,红外成像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探测物体辐射红外线能量,可以通过温度分布形成的热像图直观地看出物体结构存在的缺陷。

该技术在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建筑外墙剥离层检测、玻璃幕墙保温隔热性检测、门窗防渗漏检测等;第四,工程雷达检测技术。工程雷达检测技术使用的雷达频率属于宽频脉冲电磁波,并且雷达天线由接受和发射两部分组成。该技术主要是根据反射波的运行时间、波形以及幅度来推断工程介质的分布,该技术通常会用在路面、机场跑道的分成厚度、地下水渗漏等的检测方面;第五,瑞利表面波检测技术。

该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它将发挥更广泛的作用;第六,混凝土无损检测中信号处理技术。混凝土超声检测过程中,缺陷信息会被噪声干扰,导致缺陷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接收,所以必须要采用信号处理技术来降低噪声对缺陷信息的干扰。目前,信号处理新方法有混沌优化神经网络法、分离谱技术以及信号融合识别技术等[2]。

3 我国土木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无损检测技术在砌体结构住宅裂缝与材料强度检测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通常使用在工程裂缝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混凝土表面裂缝中,在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第二,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中的应用。

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通常采用回弹法和超声脉冲法两种无损检测技术;第三,无损检测技术在钢筋位置检测中的应用。钢筋位置检测一般都在构件上进行,而钢筋位置探测仪是常用的设备;第四,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质量监督和控制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是工程质量检测和处理的常用方法,并且它是工程质量预控和监督的有效手段[3]。

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破损、便捷、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它不仅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以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4 结语

总之,无损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材料和成品检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非破损优势使得这种技术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并且越来越多的新无损检测技术不断的产生,这些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土木工程的质量。因此,我国土木工程相关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建中,李宗津,张之勇。土木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无损检测。 20xx(11):9-10.

[2] 刘镇清,刘骁。超声无损检测的若干新进展[J].无损检测。20xx(09):34-35.

[3] 许军,罗飞路,张耀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无损检测。20xx(08):23-2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