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红西路军的历史研究大全【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81549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红西路军的历史研究大全【精彩8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火箭研究历史心得体会【第一篇】

火箭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不仅是航天技术的基础,也是人类进步的象征。火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在我研究火箭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火箭研究的艰辛与挑战,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收益。

第二段:火箭技术的起源与进展。

火箭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记载,中国古代的火箭最早出现在公元9世纪,宋代的火箭发展得尤为迅猛。然而,火箭的真正飞行理论和技术知识并没有得到充分了解和应用,直到17世纪,发明家康斯坦丁·提霍夫才引入了现代火箭学的基础。此后,火箭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中,火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武器。

第三段:火箭技术的挑战与突破。

火箭技术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直到20世纪初,火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推力、燃料、控制等问题。然而,一些杰出科学家的贡献为火箭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液体火箭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案,为现代火箭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戈达德则发展出了固体火箭燃料,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效能。这些突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段:火箭技术的应用与未来。

火箭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还广泛应用于航天探索、通信、卫星导航等各个领域。如今,火箭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同时,火箭技术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火箭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深空探索、载人航天等。火箭技术的进步将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开辟新的可能性,并为人类在宇宙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研究火箭技术的历史,我深刻认识到火箭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火箭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科技收益。然而,火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未知。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投入精力和资源来推动火箭技术的发展,探索更高效、安全和环保的火箭技术。只有不断创新和突破,我们才能进一步推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并为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关于“火箭研究历史心得体会”的五段式文章。通过对火箭技术的起源、进展、挑战与突破、应用与未来的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火箭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意识到火箭技术发展中依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不断努力和创新,我们才能让火箭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王氏的历史研究报告【第二篇】

一次,我家来了一些客人,其中,有一位客人说:“你字写得好吗?”我一下子愣住了。不解地问:“您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

那个人说:因为你姓王呀!我马上想到了王羲之!于是我对王姓产生了兴趣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

例如:百家姓等。

网上浏览。

2.调查情况和资料。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的内容。

书籍。

王姓的来源。

传说王姓的直接来源是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的姓。现在是中国第二大姓。

爸爸的讲述。

历史上王姓的名人。

王翦,王莽,王充,王羲之,王勃,王维,王溥,王安石,王实甫,王守仁,王夫之。

上网。

王姓的人口数量。

王姓人口占中国12%的人。

结论。

1,据我调查,王姓来源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出自姬姓,而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晋之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以此为氏,此其一。此支源于太子晋的王氏,后来成为天下王氏的主要支派。京兆郡,河间郡有王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此其二。河东猗氏有王姓,是周平王太孙赤的后裔,此其三。二是出自n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此是河南王氏。三是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也为河南王氏。四是由北方他族该王姓而来。五是出自赐姓或冒姓而来的王氏。

2,王姓作为我国十大姓之一,在各个朝代,都有杰出的人物涌现。秦代有为辅佐始皇平定赵,燕,蓟,荆等地的大将王翦。西汉末年有摄政王,后建新朝称帝的王莽。东汉有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晋有书圣王羲之。等名人!

3.王姓是当代中国人口位居第二多的姓氏,据统计王氏站汉人口%.

广东历史研究专业个人简历(广东历史研究生)【第三篇】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2017。

568。

545。

538。

一批。

软件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2017。

568。

544。

537。

一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7。

578。

541。

531。

一批。

自动化(含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

2017。

575。

540。

534。

一批。

建筑学。

2017。

562。

537。

528。

一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7。

566。

535。

530。

一批。

物联网工程。

2017。

552。

529。

522。

一批。

机械电子工程(含创新班)。

2017。

551。

529。

522。

一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17。

540。

528。

524。

一批。

土木工程。

2017。

568。

527。

517。

一批。

信息工程(含卓越工程师班)。

2017。

552。

527。

519。

一批。

网络工程。

2017。

546。

527。

522。

一批。

信息安全。

2017。

539。

527。

521。

一批。

车辆工程。

2017。

546。

525。

514。

一批。

通信工程。

2017。

552。

525。

516。

一批。

数字媒体技术。

2017。

561。

525。

516。

一批。

电子信息工程。

2017。

538。

524。

519。

一批。

工业设计。

2017。

547。

524。

513。

一批。

金融工程。

2017。

548。

523。

517。

一批。

商务英语。

2017。

539。

521。

513。

一批。

经济学。

2017。

539。

521。

514。

一批。

工业工程。

2017。

531。

519。

514。

一批。

电子科学与技术(含卓越工程师班)。

2017。

544。

519。

510。

一批。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7。

539。

518。

512。

一批。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7。

557。

517。

505。

一批。

工程管理。

2017。

549。

517。

510。

一批。

英语。

2017。

540。

516。

512。

一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含创新班计划)。

2017。

561。

516。

510。

一批。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7。

527。

516。

512。

一批。

翻译。

2017。

538。

516。

511。

一批。

城乡规划。

2017。

528。

516。

509。

一批。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2017。

534。

516。

510。

一批。

工商管理类。

2017。

542。

515。

508。

一批。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2017。

529。

514。

509。

一批。

能源与动力工程。

2017。

541。

514。

507。

一批。

社会工作。

2017。

531。

513。

508。

一批。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17。

536。

513。

506。

一批。

制药工程(含创新班计划)。

2017。

541。

513。

505。

一批。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含创新班计划)。

2017。

548。

513。

506。

一批。

生物工程。

2017。

531。

513。

508。

一批。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017。

539。

512。

505。

一批。

应用化学。

2017。

536。

512。

504。

一批。

投资学。

2017。

527。

512。

508。

一批。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7。

526。

512。

506。

一批。

公共事业管理。

2017。

546。

512。

504。

一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2017。

553。

512。

505。

一批。

风景园林。

2017。

525。

512。

506。

一批。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17。

544。

511。

504。

一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7。

535。

511。

504。

一批。

会展经济与管理。

2017。

529。

511。

504。

一批。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2017。

536。

511。

505。

一批。

包装工程。

2017。

521。

511。

505。

一批。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017。

524。

511。

505。

一批。

测绘工程。

2017。

527。

511。

505。

一批。

旅游管理。

2017。

526。

511。

505。

一批。

环境生态工程。

2017。

535。

511。

505。

一批。

日语。

2017。

531。

511。

506。

一批。

应用统计学。

2017。

522。

510。

505。

一批。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7。

528。

510。

504。

一批。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17。

533。

510。

505。

一批。

电子商务。

2017。

536。

510。

505。

一批。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2017。

530。

510。

505。

一批。

交通运输。

2017。

528。

510。

504。

一批。

法学。

2017。

523。

509。

504。

一批。

物流管理。

2017。

528。

509。

505。

一批。

安全工程。

2017。

520。

509。

505。

一批。

土地资源管理。

2017。

521。

508。

505。

一批。

金属材料工程(含创新班计划)。

2017。

526。

507。

504。

一批。

历史研究读后感【第四篇】

1、梁启超对史德的重视和学史、治史的认真态度是十分值得后人学习的。

在《史家的四长》一节里,他将史德摆在史学、史识、史才之前,并指出史家要有真正的史德要避免“夸大”、“附会”、“武断”的毛玻他认为“史家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甚么,照出来就是甚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把自己主观意见铲除净尽,把自己性格养成像镜子和天平一样。”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梁启超学史、治史总是秉着忠实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他认为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是有因果规律可循的,但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里,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认为“历史现象最多只能说是‘互缘’,不能说是因果”,后人评这是他“流质善变”的表现,我认为,这正体现了梁启超对治史的严谨与认真,他是真真实实地做到“发现自己有错误时,便应当一刀两断的即刻割舍,万不可回护从前的工作。”他研究历史正如他自己对后人所期望的那样,不是为了一时的名誉,而是尽史家责任,为人类的发展做真实的具体的贡献,即使这种工作是漫长或者没有尽头的,也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坚持到最后。

2、梁启超关于旧史的看法,对后人学旧史、治新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史之改造》一节里,他指出“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客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级。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一语道出了我国旧制度下的旧史的弊病,给后人学史一种重要启示:对于旧史,尤其是正史,不能盲目的信任;对于杂史等,也不能盲目的否定。

同时,他还给后人改造旧史,治新史指出新的方法:“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替死人本位的历史”、“重新规定史学范围,以收缩为扩充”等。

总的来说,从《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梁启超忠实于历史,认真治史的人格魅力,能够学习到治史的各种实用方法。

除了本书之外,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都是极出色的论著,他确实是做到了“史之意义与及其范围”里所讲的,站在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在人类中的发展的高度来治史的。

3。很感谢老师推荐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作为一名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这部鸿篇巨制让我读起来颇有难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册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确实让我收获颇多。

在此同时看了一些有关汤因比《历史研究》的期刊论文,并浏览了其另一本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

可以说,汤氏的《历史研究》给我既已形成的“历史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其中,我对汤因比的“中国观”产生了比较强烈的研究兴趣,也一并作为读后感写出来。

初中历史的研究报告【第五篇】

一、学科分析: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底子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临着学科建设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四、教材特色: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

(2)突出能力培养(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五、实施教学总体思路: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主宰”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教材进行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知识的学科意义。

4、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共约十六周)。

第一——四周: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五——八周:完成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八——十三周:完成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十四——十六周:复习备考,期末考试。

历史材料研究心得体会【第六篇】

历史材料研究是历史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古代文献、史书、文物等多种历史材料的研究,能够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规律。在历史材料研究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历史材料研究需要系统性。在进行历史材料研究时,我们要有一定的系统性。首先,要选择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历史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其次,在整理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还原历史材料原貌,保留历史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后,要将搜集到的历史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其次,历史材料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历史材料研究不仅是研究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还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文献研究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言行举止,帮助我们还原历史场景。另外,考古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遗产,帮助我们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此外,还有口述资料、地理资料等,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事实。

再次,历史材料研究需要注重批判性思维。在进行历史材料研究时,我们要注重批判性思维,不盲目地接受历史材料中的一切。历史材料往往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偏见,我们要学会辨别其真实性和权威性。在接受历史材料的时候,要注重对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同时要对历史材料进行反复对照、比较和分析,以保证所得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最后,历史材料研究需要注意语境的转换。历史材料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注意将自己的思维和语境转换到历史时期的语境中去。比如,我们在理解某一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信息,以便于更加准确地理解历史材料中的信息。只有理解历史语境,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历史人物的言行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

综上所述,历史材料研究需要有系统性,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注重批判性思维和注意语境的转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地了解历史事实,揭示历史规律。同时,历史材料研究也是一项长期积累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历史材料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历史研究读后感【第七篇】

历史研究读后感,以古鉴今,下面是网友带来的历史研究读后感,欢迎阅读!

1、梁启超对史德的重视和学史、治史的认真态度是十分值得后人学习的。

在《史家的四长》一节里,他将史德摆在史学、史识、史才之前,并指出史家要有真正的史德要避免“夸大”、“附会”、“武断”的毛玻他认为“史家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甚么,照出来就是甚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把自己主观意见铲除净尽,把自己性格养成像镜子和天平一样。”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梁启超学史、治史总是秉着忠实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他认为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是有因果规律可循的,但在《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里,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认为“历史现象最多只能说是‘互缘’,不能说是因果”,后人评这是他“流质善变”的表现,我认为,这正体现了梁启超对治史的严谨与认真,他是真真实实地做到“发现自己有错误时,便应当一刀两断的即刻割舍,万不可回护从前的工作。”他研究历史正如他自己对后人所期望的那样,不是为了一时的名誉,而是尽史家责任,为人类的发展做真实的具体的贡献,即使这种工作是漫长或者没有尽头的,也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坚持到最后。

2、梁启超关于旧史的看法,对后人学旧史、治新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史之改造》一节里,他指出“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客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级。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一语道出了我国旧制度下的旧史的弊病,给后人学史一种重要启示:对于旧史,尤其是正史,不能盲目的信任;对于杂史等,也不能盲目的否定。

同时,他还给后人改造旧史,治新史指出新的方法:“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替死人本位的历史”、“重新规定史学范围,以收缩为扩充”等。

总的来说,从《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梁启超忠实于历史,认真治史的人格魅力,能够学习到治史的各种实用方法。

除了本书之外,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都是极出色的论著,他确实是做到了“史之意义与及其范围”里所讲的,站在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在人类中的发展的高度来治史的'。

3.很感谢老师推荐了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作为一名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这部鸿篇巨制让我读起来颇有难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册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确实让我收获颇多。

在此同时看了一些有关汤因比《历史研究》的期刊论文,并浏览了其另一本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

可以说,汤氏的《历史研究》给我既已形成的“历史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其中,我对汤因比的“中国观”产生了比较强烈的研究兴趣,也一并作为读后感写出来。

当然,仅仅凭借对两本书的阅读,很难对某一个人的某些“观念”做出实质性的定论或者评定,在这里我也仅是通过书中看到的一些东西来浅谈自己的理解,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还请老师、同学指正。

历史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第八篇】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承,更是一门谋求真理的方法论。在历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历史学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围绕着历史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心得进行连贯的阐述。

首先,课题选择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步。在选题之初,我常常困惑于如何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课题。然而,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以及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我逐渐认识到,一个好的课题应该既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又符合自身的兴趣与擅长。例如,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我选择了探究晚清政治演进的转折点,这个课题不仅是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研究门径,而且也符合我对政治学的兴趣和研究背景。因此,我更愿意去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努力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其次,研究过程中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和印证各种线索和文献资料,这是保证研究结论的可信度的重要步骤。我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献的理解和细致推敲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历史学家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看法往往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和权衡,以达到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结论。同时,研究过程中也要保留一颗求真的心,对于那些模糊不清或争议性的事实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期寻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第三,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和论证过程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训练。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和统计资料,甚至需要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来证明我们的研究观点。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统计分析技巧。我在研究晚清政治转折点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我的观点,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展示,我成功地论证了晚清政治的崩溃并非因个人之力,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逻辑和分析能力,也加深了我对历史事件的洞察与认识。

第四,合理规划研究的时间与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历史研究往往需要冗长而漫长的时间周期,而我们作为学生,往往面临大量的其他课程作业和考试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我在研究晚清政治转折点的时候,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确定了每天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并与导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反馈。这些努力让我逐渐形成了一种有效而高效的研究方式,也提高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第五,历史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互动与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很难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一个事件或一个时期,因此,和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讨论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研究。通过互相分享观点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问题。在研究晚清政治转折点时,我经常参加和同学们的研讨会和讨论,从不同视角听取和接受不同观点的挑战,这让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了晚清政治的转折历史。

总而言之,历史课题研究是一项需要时间、精力和耐心的工作。通过历史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不仅仅获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的魅力。尽管历史研究的过程充满了困惑和挑战,但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内涵和历史学的精神,更好地展示出历史的价值和历史的力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8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