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创新教育论文范例【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4466

【导言】此例“创新教育论文范例【推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创新教育论文【第一篇】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导向,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从根本上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创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创新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还要求对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致力于培养解决模糊领域问题的人才,也就是生产知识者;在教学要求上,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创新教育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在教学组织方面,创新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作出行为选择。总体而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在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着力。

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往往表现为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的质疑和求异意识,并能够独立地进行思维和批判。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过程中,主体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自觉与自制,同时,因为环境和现实生活压力的影响,这一意识往往显得模糊和不稳定。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发挥学习榜样的示范作用、和谐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设问答疑,细微观察外在事物并捕捉错误价值,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来深化和提高创新精神。

2.养成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主体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实现人的创新活动由感性到理性的重大飞跃。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要求创新主体能以新颖独创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创新人格是创新主体养成的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己任,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独立自觉的品质特征,本质上反映的是创新主体的品质和德行问题。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对主体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创设情境,增加教学活动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3.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实现创新教育目的的载体,又是创新教育本身的价值目标之一。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主体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实践活动开展中,能应用相应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创新性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的培养,还应帮助教育对象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教育对象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对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要求

1.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根本要求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高职体育教师而言,首先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体育教学的一般理论和知识,还必须具备开展创新教育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应用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外,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开展实践活动以及适应社会的素质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秉持和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职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同时具备动手能力强和可塑性较强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应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分类教学、分层次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锻炼,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在创新性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除此以外,体育教师还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设置某些情境和教学环节,界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切合高职大学生的实际。一是开放式教学法。教师应立足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动态性,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较为稳定的能力特点。如在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突发刺激能产生及时的应变,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多种以上的传接球动作。一种是研讨教学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对示范动作和团队配合状况开展组内交流和研讨。如在组织团队的竞赛活动中,某一团队能否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能力和表现,还与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有很大的关系。借助竞赛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可及时组织学生研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创新性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成功与否,同学生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树立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思维意识。首先,作为创新主体,学生应正视自己的创新潜能,端正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高职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只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态度,具备正常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思维层面的能力,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动作的练习、完善产生的创新性体验,等等,这都是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巩固可以获得的。其次,作为创新主体,学生应养成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创新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习惯。在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会对自己完成任务的状况产生情绪化、感性化、表象化的认识。学生应及时捕捉自己的真实想法开展自我反思、自我答疑和自我评价,并将新获取的创新性体验应用于教学任务当中,模仿尝试,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对任务完成技巧、规则等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创新性的思维和成果。在学习方法上,创新教育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成为学习领域的辨别者、筛选者、思考者、实践者与合作者。学生要学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敢于质疑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法,学会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发挥学生这一创新性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交流中深化自己对创新性体验的认识,巩固和提高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创新能力。

3.创新教育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设计原则的要求

应用创新教育理念来指导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遵循体育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既有的客观实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体而言,必须符合四大原则,一是以增强学生体质耐力和身体素质为最主要目标。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应偏离教学本身的目的和目标。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这一重要目标的基础上延伸拓展而来。二是把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求。不同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展层次性教学和分类教学,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三是依据精心设计和筛选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在讲授、示范、练习、巩固、提高等方面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应用的最大效应。四是保持教学方法应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知识性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独特趣味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认可度和主动性。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性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主要依据高职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实际,将难度系数较大的技术要领转化为简单易学、模仿性较强的关键动作,忽略对学生完成动作时间、难度系数和准确度的要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规范。高职大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对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认可度比较高。成功参与体育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性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和愉悦感受,从而消除“教”与“学”的客观障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和意识。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为学生创设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成功”体验中深化自己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解,提升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获得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

2.激励式教学法

激励式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励式教学法主要采取情境设置的办法,由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良好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和正面评价,并将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应用于具体的活动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组织竞技性活动赛事,如篮球比赛,来具体应用这种方法。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能否合理站位和相互配合,同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有很大关系。教师应正确对待竞赛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失误和能力不足,并及时叫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战术板的演练,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不足和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正确建议,教师应及时给予正面激励,并将其建议即时应用在比赛中。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认同,并自我激励去适应团队活动的要求,自觉培养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3.趣味教学法

对高职大学生来说,兴趣同样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教学法主要是应用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感受中增强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中培养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和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如篮球的四角传接球游戏。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站在半个球场的四个角上,将两个篮球顺利地传跑起来。教师可先组织几个技术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在其他学生获得相应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一方面立足于培养学生传接球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趣味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总之,不同的教师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会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此阐述的仅仅是体育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种教学法。必须明确的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性因素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用影响很大。但不同的教师设计和应用教学方法都应考虑几个基本的因素,一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技术技能水平。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相应的教学方法就应简单实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状况。二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方法的使用。如果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难度,诱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三是不同教学方法的教育功能和效用。不同教法能起到不同的教育作用。教师对教法应有完整而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四是教师的个人能力。优秀的教师能够成功驾驭不同的教法,通过亲身示范、实践指导、总结提高来发挥教法的最大功能和作用。总体来说,一堂体育与健康课组织的是否成功,同教师是否能合理地考虑这些综合因素,并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在上述创新教育理念和教法原则、设计依据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角度,合理创新、编排、应用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论文【第二篇】

对于我国当前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而言,所存在的主要为问题就是教学方式传统落后,教学内容守旧单一。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几度改革,高校健美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教学质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改革的程度还是比较有限,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学生对健美操缺乏兴趣

健美操是一个包含很广泛的项目,它具体包含了大众健美操、搏击操、拉丁健美操、健身操等不同种类的健美操。依照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不同种类的健美操应该被独立分开,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教学,但是在我国高校健美操的实际教学中,这些都统称为健美操,这就让学生对于健美操没有一个准确概念,缺乏对健美操进行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一直以来高校对健美操的教学都不够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应付教学,没有起到实质的教学效果,这更让学生觉得健美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而对健美操的学习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正常进行。

创新教育的应用程度有限

虽然在高校体育的教学中早就倡导创新教育,但是由于以往高校体育教学只注重竞技类体育项目的教学,而不注重健美操等的教学,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示范,学生照做,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一个死板、固定的套路,没有任何的灵活性可言。这种教育方式,在传统的竞技类体育教学中应用尚可,但是在灵活性要求更高的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方式就满足不了健美操对于教学的要求,如果教师不先对健美操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便讲解,便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很难理解健美操的动作,也无法对健美操的学习形成正确认识,影响学习效率。

没有系统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以高校竞技类体育项目的教学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都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评价,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但是在高校健美操的教学中,却没有建立系统的教学评价,现存的教学评价不仅缺乏系统性和应用性,并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考核的过程中极为敷衍,没有任何的含金量可言,根本发挥不会教学评价应用的作用。

2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优化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拥有足够的兴趣,才能够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健美操的学习中,才能够学好健美操。当前高校健美操的教学,之所以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校健美操的教学内容落后枯燥,没有活力。因此,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各高校应该对健美操的内容进行优化,剔除落后枯燥的教学内容,选取新颖、鲜活,富有热情和激情,具有较强动感和时代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为提升高校健美操教学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教育,在学生在欢乐中学习

通过已有的创新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只有教学模式从单纯的模仿变为自由创新,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甚至是对健美操创新内容进行改编的时候,学生才会于教学模式的创新给予肯定,因为在该创新模式中不仅学生的地位和价值都得到了肯定,其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这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了欢乐。所以,在这种创新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学习,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效率,使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创新教育中,该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高校健美操的教学,同样如此。在高校健美操的创新教学模式中,除了优化教学内容之外,还应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并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活跃健美操教学的课堂氛围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沟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创新教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实践所具有的优势

有利于学生对健美操进行全面掌握

健美操是一项集教学功能、审美功能以及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特殊教学项目,对学生各方面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也使得学生很难对其进行全面掌握。而创新教育却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助学生对健美操进行全面掌握。在高校健美操的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不仅能够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对健美操的理解。并且在创新教育中,学生还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编排自己的健美操,而在尝试编排健美操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加强自身对健美操的理解,对健美操进行全面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编排出健美操。

帮助大学生确立自信心

在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创新教育,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自信心,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利用创新教育对高校健美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所学进行融会贯通,编排属于自己的健美操,并且如果所编排出来的健美操能够得到师生认可的话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例如,在学生举行的活动或者是学生之间自己举行的活动中进行表演等。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成果得到认可,使学生的价值得到肯定,进而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4结语

健美操教学一直是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之一,不仅教师的教学效率低,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也缺乏应有的兴趣,学习效率低。因此,为了能够同时提升高校健美操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各高校开始尝试在健美操的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并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创新教育论文【第三篇】

对于创新概念而言,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里的“东西”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思想。这里的“新”,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改进升级的”。但是,无论如何理解创新概念,实施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人才,而良好自尊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一种人格特征。

1.良好自尊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既然要“创造出新的东西”,就要有不同于常人的思考,对现有知识就要有独到的见解或者质疑,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独立人格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在创新教育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人格层面,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包容和鼓励。只有宽容、民主、平等的氛围,才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自尊;具有良好自尊的学生反过来也会以宽容、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的创新活动都会得到尊重,而这种尊重反过来又会促进个体良好“自尊”的建立,从而个体的创新潜能就会充分表现出来,才能形成创新思维。

2.良好自尊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组成。早在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就提出了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十个“非智力”人格特征,即①独立性强;②自信心强;③敢于冒险;④具有好奇心;⑤有理想抱负;⑥不轻信他人意见;⑦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所吸引;⑧具有艺术上的审美;⑨富有幽默感;⑩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在这十个方面中,与“自尊”有关的方面包括①、②、③、⑤、⑥、⑨六个方面。可见,良好自尊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组成,建立良好自尊对塑造“创新人格”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良好自尊是从事创新活动的信心来源。根据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的自尊受到伤害,自信心就会减弱,从而会越来越关注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自己的自尊心和爱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而拥有良好自尊的人,在探索新机遇的时候,即使遭到拒绝或失败,也有能力控制和减少恐惧感。从事创新活动,常常要面对这种新机遇,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此时就需要这种源于良好自尊的自信。

4.良好自尊需要可成为一种创新动机。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的需求为五个层次:一是基本需要或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四是自尊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创新活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创新动机主要是受到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驱使的。而且严格地说创新动机是无法训练的,只能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而间接培养的。因此,作为一种创新动机,个体的自尊需要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在创新教育中,可通过人文学科潜移默化地加以培养。

二、自尊培养是创新教育中的核心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良好自尊是创新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因此,自尊培养就应当成为创新教育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那么,如何在创新教育中培养良好自尊?

1.构建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环境。为个体提供平等、民主、自由讨论的场所和时间,对于能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学生,要多鼓励引导,使得“爱提问”、“爱思考”的人受到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价值能够被充分尊重,个体的良好自尊也容易形成。特别是师生的人格平等方面尤为重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自尊培养的最基本途经。此外,当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或自卑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关注,要充分相信学生自身的调解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施加思想教育。换句话说“,给他一点时间,他会好起来的”。这种运用个体的自我调解反馈机制进行的纠正,要好于那种“谆谆教诲”,也是学生独立人格成长的必由之路。

2.提供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特别是在不断失败中寻求成功的训练。自尊本身属于个体的一种“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却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因此,在创新教育中应提供给学生适当难度的项目,让他去体验,经过尝试失败和探索努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三、总结

创新教育论文【第四篇】

一、加强目标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有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新课改后,小学高年级语文在目标设计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指导,以及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通过语文课本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应用语文课本中内容的感染作用。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可以设计以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要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会读,会写,并且要会对生字进行简单的应用,对课文的含义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能力目标: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词。(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使学生意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目标,小学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1篇课文让孩子意识到环保、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远比第一个知识目标的意义更大。所以,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这句话,让学生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提高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精细设计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张扬个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创新上的意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一种定性思维,创新意识经常被牢牢的压死。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使这种被动教学方式被打破,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培养下,能够得到提升。而这一切开展都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因为许多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教育中,还需注重实践。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合理的转换为创新能力。如果没有实践,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彰显自我的才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而且可以充实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通过《养花》一课,学生将会懂得一些关于养花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实践,那么不久后学生将会将掌握的知识都忘掉,因此,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养自己喜欢的花,这样不就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书本中的知识,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个性会影响人的内隐活动和外显行为。个性也被人们称为心理行为上的动力源泉。在小学生阶段,个性能够使学生沿着一个积极的目标进取,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快速的转变为创新能力。

三、拓展知识,创新解疑

语文课本毕竟只是一个语文教学的示范本,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显然存在很多不足。在进行课本学习结束后,应当让学生对类似的文章阅读进行扩展。类似的文章的选取应当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些高深的文章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同时拓展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应当具有相同点,便于学生对文章中的知识进行理解。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知识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例如,在完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相应的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灰姑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大声阅读,更深一层的了解童话故事的含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生字、字义等,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在自我研究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进行标注,然后会有“亲友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留有7-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黑板上提出自己在自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作为遇到困难学生的“亲友团”,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存在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工作要在多个方面体现,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加上适当的知识拓展,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流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实现语文创新教育。

作者:刘庆海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小学

第2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1确立教学目标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

发展性

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体性

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2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为此,教学要求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3激励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思维:

培养批判精神

人的思维是受观念支配的。在美国,各个学院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而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教育是被动性的教育,“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一方面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鉴别知识,将批判精神有机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将知识变成创新的源泉;一方面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将批判精神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不故弄玄虚。

引导质疑问难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于新旧比较之处生疑……“真正做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教师要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迸放出思维的火花。

鼓励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则要求学生中规中矩,服从教师,服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维的训练。为此,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

4开放课堂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制定开放性教学的策略,主要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开拓教学内容

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拓宽教学空间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惟一的阵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求知领域的广泛性、社会生活的多彩性要求我们必须拓宽教学空间,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硬环境”。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从一个封闭的空间走进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领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5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以上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旨在从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作者:蒋力森·库斯马地尔 单位: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第一小学

第3篇: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一、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氛围要靠老师主体把握,所以说老师要做好带动作用。在课前认真做好备案,知道自己在课上要讲什么,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哪些东西。课上尽量用幽默的语言授课,使学生愿意听,自己也乐意讲。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互动起来,尊重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看法、观点,对学生多加鼓励。同时可以进行一些音乐小游戏来带动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将音乐教学与其他文化相联系

艺术是相通的,它不仅局限于某一门学科。音乐作为艺术的具体体现,它与许多文化相关联。音乐的音符是跳动的数字,音乐中的歌词是优美的语言,音乐的创作背景、深层内涵更是对历史的表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能因为是音乐学科就只单单进行音乐教育,这样的教学只能是枯燥乏味的,一定要在教学中把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融入进来,这样既增添了趣味性,又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将器乐融入教学实践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4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