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水务工程论文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47618

【导言】此例“水务工程论文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水务工程论文【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措施、健全机制,激发全局干部以饱满的创业创新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好地优化作风、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狠抓工作落实,为推进新一轮水利创业创新提供坚强的保证。

2、总体要求

以开展“做*人、知*情、办*事、创*业”大讨论活动为载体。通过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动水利各项工作落实,营造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大讨论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从6月初开始到7月上中旬,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局机关开展“做*人、知*情、办*事、创*业”大讨论活动,并以此为抓手,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1、主要内容

倡导“做*人”,致力于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针对机关干部中存在的责任意识不强、干劲不足,讲实惠、怕吃苦,工作无所谓、不作为,消极被动、敷衍应付等问题,大力弘扬爱乡爱家和敬业爱岗精神,以*荣为荣,以*耻为耻,从而激发工作潜能,促进专心干事、用心做事。强化机关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领导值周、工作考核、学习、效能监督、内部管理、公车管理等制度,以制度加强管理,推动工作。

倡导“知*情”,致力于增强干部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针对机关中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够等问题,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结合议案提案办理工作,实践联系基层制度,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联系基层人员每月深入基层和联系村不少于1次,并配合县里的“工业经济服务月”活动,走访企业10家。通过一线调查走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基层实情,掌握社情民意,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发挥水利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特点。

倡导“办*事”,致力于增强干部的思想解放和创新意识。针对机关中一些干部思想僵化、行为守旧,怕担风险,怕担责任,习惯于凡事都要找出处的问题,要真正推动思想解放,在吃透上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简化水利行政审批程序,开展群众满意窗口建设,推行“十点”服务,全面完善为民服务机制。创造性地开展亚海水淡化水利用和下掘式水库的可研工作。

倡导“创*业”,致力于增强干部的争先意识和进取精神。针对机关中一些干部安于现状、自我满足,或悲观埋怨、信心不足等问题,坚定行业发展的信心,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围绕今年工作目标和任务,迎难而上,在完善预案体系、防汛信息系统和水库保安建设上下功夫,抓好防汛安全工作;在改善水体质量,提高防洪能力上下功夫,开展玉坎河整治、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和河道保洁工作;在改善饮水条件,在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上下功夫,加快境外引水、农村改水和高位用水工程建设进度;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供水正常上下功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防旱工作,等等。

2、方法步骤

动员学习、统一思想阶段(6月2日至6月6日)。主要任务是做好动员宣传和组织学习。6月2日召开动员会,及时传达全县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大会精神,对工作进行部署、落实,会后各科室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讨论;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作风建设的文件精神。

查找问题、作出承诺阶段(6月6日至6月20日)。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对照检查和公开承诺。设立征求意见箱,征求局机关与局班子意见,召开由乡镇水利员、行风监督员参加的作风建设座谈会,向各机关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镇乡、村居、企业等基层,向服务对象及时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同时把本单位需要改进的作风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在电视上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所有干部职工也在*水利网政务公开栏上公开作出作风承诺,接受公众监督。

落实措施、推动工作阶段(6月6日开始)。主要任务是完善制度,落实整改措施,优化作风,推动工作落实。重点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化为民办事制度。在各科室开展群众满意窗口建设,全体干部职工都要实践作风承诺,实行“十点”服务(语气轻点,微笑多点,仪态好点,沟通畅点,肚量大点,理由少点,办事勤点,行动快点,执行活点,效率高点)。同时根据县里要求,做好与全程办事窗口衔接工作,疏理审批流程,配合县里统一开展实施。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在*水利网设立政务公开栏,完成2003-2007年水利局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与上传,主动公开相关信息。

二是强化学习制度。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周一夜学习、学习笔记制度和*水利网学习专栏等载体,认真组织学习十七大精神、中央省市县关于作风建设的文件、讲话精神和专业知识等内容,参加县里组织的公共知识、业务知识考试,营造机关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加强机关效能监督。出台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个人年度工作任务,在年终进行考核;完善领导值周制度,每周不定期对机关作风建设、学习情况和内部管理等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作为个人年终评先评优依据;精简文件,废除过期和现在与法律法规有抵触的文件,取消不必要的会议,促进机关效能建设。

四是开展机关“清水文化”建设。加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教育和日常管理,建立诫勉谈话制度,观看电教警示片,学习“一日一条规”,张贴水利警示格言,实践廉政座右铭,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五是加强公车管理。完善公车管理制度,对公车实行定人定车管理,禁止擅自交换;设立车队长,加强统一调度管理和定点保养定点加油管理;实行出入库登记,安装实时监控系统,杜绝公车私用、夜不入库现象;实行安全奖惩制度,提高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

三、有效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加强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推动工作落实。因此,要把抓落实的成效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要按照《2008年度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抓落实方案(水利部分)》,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有效推进农村改水、节水型社会建设、玉坎河治理、河道疏浚整治、河道保洁、水库保安工程、里墩水库配套工程建设、水文站建设项目、亚海水淡化利用、下掘式水库前期工作和饮用水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务的落实。

加快农村改水工作,二季度完成主管网铺设8km,旧网改造8km,完成灯塔社区高位提水泵站建设,解决小闾、水桶岙等8个村万人饮水问题;三季度完成主管网铺设7km,旧网改造10km,完成陈屿福山片提水泵站建设,完成坎门里岙独立式净水装置建设,解决灯塔、福杨等10个村1万人饮水问题;四季度完成主管网铺设4km,旧网改造9km,完成干江栈头独立式净水装置建设,解决草皮塘、十五亩等9个村万人饮水问题。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6月完成《*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的编制,7月向水利部申报工作大纲。实施玉坎河治理,6月进行水体置换,7月底完成河道清淤工作,确保年底前主河道水体基本洁净。开展26km的河道疏浚整治,完成城关新塘河、陈屿古顺河、楚门中央河、清港徐都塘河、干江六塘港河、沙门双斗河、沙门泗边河、龙溪龙攻门河、龙溪国庆塘河、海山大塘河、漩门二期水系等11条河道的疏浚整治任务。开展河道保洁工作,对县城区玉坎河、三合潭河、天开河、城坎河、解放塘河及18条支河36公里70万平方水面进行保洁,6月底完成第二轮承包,并聘请河道保洁协管员,加强监督。推进水库保安工程建设,龙溪水库加固工程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8月完成招投标工作,10月实现开工;龙溪水库引水工程6月完成引水工程初步设计审查,8月完成引水工程施工图设计,10月完成招标,12月实现开工;玉潭水库加固工程9月完成预制块浇筑,10月完成内坡工程,12月完成帷幕灌浆;石门坎水库加固工程7月实现完工。推进里墩水库配套工程建设,6月完成初步设计,10月完成招标工作。启动水文站建设项目,6月完成项目招标,并开始动工建设,9月完成*水文观测站土建工程施工,11月完成水文观测设备安装调试,12月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开展亚海水淡化利用研究,11月份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开展下掘式水库可研工作,11月前完成城关七星坑下掘式水库的可研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完善水库巡查制度,在双庙、小闾、小陈岙水库开展禁止水库游泳、洗衣执法活动,对芳杜、小闾水库开展蓝藻预防,在里墩、小闾、玉潭、双庙、芳杜、龙溪、石门坎、小陈岙水库进行全年水质监测,定期公布结果;10月底前,落实全县独立式供水装置水质检测制度,定期开展检测;完善出厂水质检测制度,规范净水工操作,开展化验室达标建设,每月对管网排污1—2次,确保出厂水合格率在98%以上。

为加强对工作的督查,各科室每月上报当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局机关及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公布。

四、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这项活动是巩固和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的领导,局机关建立“一把手”为组长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做*人、知*情、办*事、创*业”大讨论活动,从而形成一把手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的局面,确保大讨论活动顺利开展。

水务工程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服务管理 调查

中图分类号:T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39-01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就是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水利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虽然水利行业没有明确为现代服务业,但服务民生的理念已形成共识。把服务管理理念与民生水利相结合,开展民生水利服务顾客需求分析与调查研究,对我们发展民生水利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民生水利、服务管理概念

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水是生命之源,民生水利是我国水利部门把科学发展观与当前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从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全新的水利发展思路。

本文的顾客需求调查与分析是基于服务质量管理理念的。而服务质量管理是面临服务竞争社会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已经历长达30多年的研究过程,虽然在产生的必要性及其概念,特征和一些理论探讨方面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所以目前一些学者将服务管理称为一种“管理观念”。而目前我国的专家、学者和实践界人士也十分重视服务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他们对服务利润链的解析,服务的交互过程与交互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品营销与制造业产品营销的比较等热点与关键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方法。

2 基于服务管理视角的民生水利创新体系

目前在结合了现代服务管理战略以及当今管理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沿理论,以及在民生水利之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后,已有学者提出了现代民生水利服务管理理论框架,

具体地说,该架构是从民生水利的理念出发,基于服务管理的视角,运用系统观和流程观,准确、全面地重新划分水利质量管理的内容,在现有的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基础上,结合水利质量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构建的适应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新框架体系。

3 调查研究

在上面基于服务管理视角的民生水利体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发展民生水利,了解民生水利近年来在国内的现状,我们以常州市百姓对水利服务的需求为例展开了调研,从而对近年的民生水利问题有一个更明确客观的分析。

调研结果及分析

根据问卷结果及访谈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常州市很多农村的灌溉设施建设还并不是很理想,绝大多数农民还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灌溉方式,漫灌和畦灌。这种方式其实是对水资源的一种巨大的浪费,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喷灌和滴灌。这两种方式不仅节省水资源,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是百利而无一害;其次关于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问题,几乎所有的村庄都已建立好了统一的自来水供水设施,平时的用水主要来源于此,个别农户还保留了传统的水井,以备不时之需。大家普遍反映对设施还比较满意,很少出现停水等现象,但对自来水水质,则有很多人并不满意,认为水处理的不好,水中化学药品成分含量较高,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最后,关于大家十分关注的水污染问题,居民反映确实还比较严重,不同的地区可能污染源略有不同,稍显发达的村庄,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而重视农业生产的地区,农业污染问题就略显突出。另外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反映其实生活垃圾污染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且日益严重的污染源,虽然当地村委也做过相应宣传工作,但收效甚微。

4 结语

我们发现实际新的民生水利框架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核心部分涉及战略、产品、运营、用户;支持部分涉及人员、信息、文化等。那么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对部分再进一步阐述。

(1)水利质量管理战略。揭示水利质量管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本质,并把服务质量作为战略展开研究。而目前政府对民生水利十分重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发展路线。

(2)水利质量管理产品。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管理工作最终是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产品。这里包括服务产品需求分析、服务提供系统设计等。就目前常州周边的农村来讲可能还有所欠缺,所用灌溉设施较为传统,不符合现念。

(3)水利质量管理用户。包括顾客期望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等。目前对这方面做的还不是特别到位,虽然有注意百姓的心声,但却没有上升到理论的角度,以更为科学的理论知识做支撑。

(4)水利质量管理评价。包括服务质量的全程管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与提升等。通过调查发现不管是在水利设施还是在水质保障方面,百姓还是存在着些许不满的地方,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还存在一定的空间。

(5)水利质量管理人员。民生水利是个新课题,但服务人才比较缺乏,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6)水利质量管理信息。信息管理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民生水利在知识经济时代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

(7)水利质量管理文化。服务文化是一种以服务为导向的文化,是一种鼓励优质服务的文化。民生水利文化的塑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针对上面三点,从调查中不难看出,现在从事水利服务的人员明显不足不够专业。虽然部分村落也进行了一定的水利知识宣传,但并不系统,不科学,甚至没有去注意收效,因此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亟待解决。

水利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过去,“重建设轻管理”、“强调水资源管理而忽视水服务管理”,在新的形势下,水利工作需要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提高民生水利服务质量,提高顾客(广大百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赵志轩。民生水利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理论探讨[J].中国水利。

[2] 王全斌,盛旭军。水利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水利。

水利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篇】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度

[DOI]1013939/kizgsc201721032

《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三地区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差距甚远,致使不同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起点、进程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导致在实际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从而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所以,有必要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强度现状进行区域分析,并与《规划》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的发展概况比较,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京津冀是中国北方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占地面积218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2013年2月,中央提出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2014年2月,京津冀协调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战略旨在将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产业升级转移,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2016年5月4日,国土资源部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规划》,《规划》划定了减量优化区(建设用地“减量瘦身”、转为生态用地)、存量挖潜区(区域建设用地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以存量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为主)、增量控制区(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控制区域新增建设用地)和适度发展区(即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见图1)。

图1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区划

2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比较分析

京津冀区域现有主要城市11个,各城市土地利用在用途、面积、结构、动态变化、使用强度等不同方面均存在区域差异。

21当前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比较

自京津冀一体化提出后(即2013年2月至今)京津冀城市不同用途土地新增面积见表1。

天津10483492251558099589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房地产数据信息系统――土地版。

由表1可知,从同一地区不同用途土地供应结构及动态差异分析,2013―2016年北京市新增土地主要以住宅用地为主,而动态住宅用地供应呈递减趋势。天津及河北新增土地主要以工业用地为主,住宅用地次之。动态来讲,受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策略的影响,河北新增工业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天津则呈递减趋势。2013―2016年,从京津冀三地区域差异分析,新增土地面积总量上,河北住宅、工业、商业以及其他用地均高于北京和天津;用途上,北京新增土地以住宅用地为主,天津以工业用地增加为主,河北以新增住宅、工业用地为主;北京各类用地增幅均逐步减缓,天津商业、工业及其他用地增幅均逐年降低,河北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及其他用地均呈递增趋势。

22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分析

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单位用地面积投资强度,对一个单位的土地投资的强度。本文从城市综合容积率、交通密度来分析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差异性。具体分析如图2所示。

根据图2可得:2008―2016年,北京容积率2008―2014年走势呈基本稳定的状态,容积率范围为121~16,2015年上涨到212,到2016年出现下降的趋势,容积率降到139;天津容积率基本没有过大的变化趋势,只有到2015年下降到092;河北容e率2008―2011年从254下降151,2011―2016年容积率变化趋势基本持平,范围为113~128。

由于2012年3月21日住建部出台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使得虽然有新增建设用地,但综合容积率下降至近年来最低。截至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综合容积率相差不大,但京津冀近年来容积率变化趋势却不同,且由于计算的是综合容积率,现实中同一地区容积率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容积率的分布状况在京津冀中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2006―2015年,北京城市交通密度为11664~24375辆/公里;天津城市交通密度为7011~17027辆/公里;河北城市交通密度为1595~5824辆/公里。因此,京津冀三地城市交通密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北京交通密度远高于天津和河北,同时天津也明显高于河北(见图3)。

3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目标的差距分析

该部分主要针对现行京津冀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中对土地利用的规定比较,找出偏离《规划》的指标。

31《规划》中减量优化区与京津冀土地利用现状比较及分析

《规划》中主要将北京城六区、天津主城区定为减量优化区。即在现有用地的基础上,不再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将利用不充分的存量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以降低建设用地比例。市国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关于印发《北京市2016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当年国有土地总供应量为4100公顷,其中2250公顷为存量用地,占新增用地的55%,国家鼓励开发利用存量用地,对棚户区改造,通过拆多供少、以拆定供,逐步实现“瘦身”,进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就北京土地利用现状看,北京土地利用基本趋于饱和,自2006―2016年以来,北京新增建设用地面积逐年递减,发展趋势符合《规划》要求,但进度仍然相对较慢。天津主城区用地也已经达到一定限度,新增建设用地面积逐年递减,随着人口的集聚,土地利用效率逐步增加,与《规划》方向趋于一致。

加快首都非功能区进程,《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但由于北京城六区、天津主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已定型,对土地需求并未减少,目前新增用地依旧占45%,尽管动态变动趋势与《规划》一致,但新增建设用地减少幅度还远远不够,仍需继续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2《规划》中存量挖潜区与京津冀土地利用现状比较

《规划》主要将北京以及天津郊区划为存量挖潜区。这部分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水平并未达到最优,仍需要继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主要以存量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为主。近年来,北京、天津郊区土地利用强度也在逐年增加。为了缓解市中心居住压力,部分住宅逐步向市郊区转移。特别地,北京近年来为实现产业转移,逐步将工业用地向河北以及北京、天津郊区转移。

现阶段北京、天津郊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始承接市中心的产业转移,北京、天津市郊区还有继续开发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了更好地响应《规划》的指导,挖潜区内部要针对现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适度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度,以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33《规划》中增量控制区与京津冀土地利用现状比较

《规划》主要将石家庄、邯郸、邢台、张家口、廊坊等地划为增量控制区。所划增量控制区不宜进行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主要区域功能是提供和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应。随着2013年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石家庄、邯郸等地人口逐步聚集,2013―2016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从122798万平方米降至118409万平方米,总体供应变化趋势不大,呈缓慢减少趋势,基本符合《规划》的要求。通过查询河北省2013―2015年统计年鉴可知,石家庄等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包括城市道路面积、排水管道长度、供水综合能力以及园林绿地面积等呈10%~60%不同幅度上涨趋势。

增量控制区内部的市区发展趋势符合《规划》的要求,但各市区的发展幅度不一致,存在分化的势,所以对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较弱的地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较强的地区要保持强化已有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建设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增量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34《规划》中适度发展区与京津冀土地利用现状比较

《规划》主要将河北的保定、沧州、衡水、秦皇岛以及石家庄西南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地规划为适度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作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规划中首次提出以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要功能区,在引导人口、产业合理集聚方面会缓解首都日益紧张的用地矛盾。适度发展区以“以控制基础上的发展”为发展原则和规划主线,并适度增加区域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以保定市为例,2013―2016年三年间工业用地面积由40845万平方米增长到42323万平方米,四年间增长15万平方米左右,基本符合《规划》中关于适度转移非首都功能区中的产业,但仍无法满足京津产业转移尤其是北京功能疏解的要求。

要贯彻落实河北主要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例如保定市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保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要落实。着重建设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将河北发展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为承接产业转移、人才的集聚奠定基础。在开发建设城市土地利用之前做好明确的用地规划,使土地更好地高度集约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刚,庞笑笑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563-566

[2]杨晓颖,汤怀志,梁剑峰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J].国土资源情报,2015(12):44-47

[3]张凤莲,王素君京津冀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环渤海经济t望,2016(4):26-31

水务工程论文【第四篇】

1缺乏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管理人员及职工没有意识到其控制作用,缺乏控制意识。工程的建设和决策由单位和管理者决定,管理者意识同样决定工程的管理。会计职工财务知识欠缺、不够严谨、缺乏责任感、对工程项目整体认识不足,会计人员缺乏控制意识,内部会计控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弱,都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影响。

2内部会计控制执行力欠缺

执行力欠缺,尤其是缺乏预算管理的严谨性,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建设项目,预算往往存在很多弊端,不够精算,预算往往超出合理预算范畴,这都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预算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执行力度的欠缺,内部会计控制过于形式化。

3会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监督机制陈旧滞后,无法与现代工程管理手段相衔接,许多专项经费等缺乏标准的开支规范,财政监督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内部控制缺乏合理性和实际性,照搬照抄,往往产生不良后果,有些内部控制在组织管理、人员安排和科学技术方面,容易出现经济损失,需要不断的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二、加强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途径

1内部会计控制的企业内部条件

内部会计控制对内部控制覆盖较广,整个工期过程始终存在控制管理,要合理设置相关岗位和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对监查的项目对象,要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各司其职,关系明确,保证信息通畅,推进内部的核算与监督。减少信息失真的现象,充分保证信息质量和数量,促进各级部门沟通,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完善内部控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会计人员控制意识,提高思想水平,进行适当的专业知识培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通过相互竞争和监督实现全员素质提升。

2建立岗位责任制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越来越复杂,投资额度巨大,而且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在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高效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仅提高了会计控制的效率,还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一定的简化,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及岗位间的监督和制约,实行独立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实施岗位责任制。例如分离决策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岗位、资金预算和预算审核岗位、付款和项目实施的具体操作岗位以及对审计和决算岗位等。根据相应的岗位设置安排和调整,考虑员工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防止出现的行为,实现岗位分配方式的公平、合理和透明,加强授权和审批工作,明确授权的程序和具体审批内容、参考范围等。

3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察机制

明确相关监察人员,定期或随机进行检验,根据建设规模设置相应的审计机构和小组,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直接向相关负责人汇报。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工作应完善决策责任制度,重点监控奖励和惩罚机制,明确成本费用控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重点监察,调查客户执行情况,配备专门检验人员,严格预防职务职责混乱的局面,防止越权行为,及时纠正。

三、总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34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