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热选【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08291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热选【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第一篇】

一年级的小朋友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读题重点在与找关键字,对关键字理解很重要。

关键字:

1、“一共”:就是合在一起的意识,就是加在一起的意识。

2、“比……多”,“比……少”:谁比谁多多少,或者谁比谁少多少,就是相差多少的意识。

3、“还剩”:还剩多少,通常是拿去多少,还剩多少,拿去就是减去的意识。

经典应用题类型一,关键字:“一共”

例题1、哥哥有10块糖,弟弟有6块糖,兄弟两人一共有多少块糖?

例题3、幼儿园老师买了18个苹果,又买了14个梨,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经典应用题类型二,关键字:“比……多”,“比……少”

例题2、一支铅笔5角钱,一块橡皮是8角钱,一支铅笔比一块橡皮便宜多少钱?

例题3、妈妈吃了12个荔枝,爸爸吃了15个荔枝,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数个荔枝?

(提示:上述三个例题其中例题2与3就要更加贴近生活,趣味性更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灵活变通)。

经典应用题类型三,关键字:“还剩”

例题1、妈妈拿15元去买菜,花了8元,还剩多少元?

难题挑战:

例题、小明花12元买一本书故事书,还剩下8元,小明原来有多少钱?

重点理解:用去的+剩下的=原来的。

列式为:12+8=20(元)。

答:小明原来有20元钱。

小试牛刀。

1、有15位同学,如果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支铅笔,还剩8支铅笔。老师有多少支铅笔?

2、妈妈吹了14只气球,小丽吹的气球比妈妈少5个。

(1)小丽吹了多少个?

(2)小丽跟妈妈一共吹了多少个气球?

4、一(1)班有36人,一(2)班比一(1)班少4人,一(2)班有多少人?

6、商店里有电子琴14架,钢琴比电子琴少5架,商店里有钢琴多少架?

趣味挑战题。

1、聪聪家住的楼房上面有4层,下面有3层,这幢楼共有多少层?

(重点:不要忽略自己家的那层)。

3、10个同学站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张兵是第6个,从后数他是第几个?

4、小鸡排队,其中有只小鸡,从前面数它站在第8,从后面数它第5,这一排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画图)。

很多小孩到了高年级后特别害怕应用题,多半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了解太少,而一年数学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的入门题型,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模式,对以后的学习帮助也非常大,而且可以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纸面的题目,留意生活的细节,可以随时随地的训练。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分享。

什么是凑十法?

“凑十法”是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和核心,它的过程简言之是:先分,再凑十,最后把零头相加。

具体来说,分之前的观察十分重要,首先决定凑哪个数,分哪个数,要凑成十的那个数还缺几,就从另一个数分出几。

如果只看算式想凑十过程,即抽象又复杂,如旱地里拔葱,很难。结合实物、图片让学生动手摆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的是生动有趣的实物图象。

孩子掌握了“凑十法”的算理后,应该多加练习,形成熟练的口算能力。每天拿出一点儿时间来练一练,孩子算数又快又准。

凑十法学习步骤。

第一阶段:把凑十歌念熟,熟练进行十的拆分。

第二阶段:用凑十学习框来学习凑十法。

第三阶段:用凑十小卡片来练习。

第四阶段:进行凑十小测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第二篇】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游戏就是鼓励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去主动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1.课中游戏穿插。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注意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插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知识,主动学习,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6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在用纸做的帽子上分别写上数字0~6,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快速地找到和自己相加和是6的另一位朋友。学生在紧张而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6的组成和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前游戏导入。

刚进入上课的时候学生还无法从课间玩耍的状态进入学习状态,无法全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紧扣课堂新知的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让学生对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如在上课初始,让学生玩“乘坐公交车”的游戏,公交车每到一站就有人下车,有人上车,通过上下车的游戏,学生感受到有关加法和减法以及加减法混合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更乐于学习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重点、难点在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内得以顺利解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捉了5只小鸟,并讲了一个故事,5只小鸟都出去捉虫了,问:“窝里还有小鸟吗?”生答:“没有。”“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0。”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了0的含义。用生活中的素材吸引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

4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交流。

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交流,有赖于他们的心理安全和自由。

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以便充分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看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和亲密的合作者。教学时用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在语言上、语气中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对学生的评价应多使用“讲得好”“讲得真好”“做得不错”“方法妙极了”等激励性语言,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就会很愿意投入数学交流活动中。

鼓励表达,培养交流的意识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第三篇】

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简化数学教学的难度,小学阶段,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加减法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集中在课件上。

如,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先播放一段儿歌活跃课堂气氛,然后以动画的形式依次播放5只猴子,边播边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一共有几只?”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正确答案,加一只猴子问“现在有几只?”,再加两只猴子问“现在有几只”,以此类推,加到10只猴子后给全班学生以鼓励,相反,从10只猴子依次递减直至减为0只,请一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处以画画的形式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教师提问:“现有6只兔子,减掉2只后还有几只”,学生画出2只猴子得到正确答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简洁,又可以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集中力最为集中的时候讲授课本内容。

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好奇心强,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这是小学生身体与意志迅速从家庭环境下脱离出来,形成个性的阶段,教师要改变学习任务单调、乏味的外在形态,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一个一个小故事,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课本内容,使学生感知自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训练。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连加连减时,可以这样开始,同学a与同学b星期天去采蘑菇,天气很凉爽,a、b同学采呀采呀,他们一会到小溪边捉鱼,一会在草地上捉蝴蝶,玩的开心极了,到了中午,他们一起数采到的蘑菇,此时,教师停下来提问,哪位同学为他们出个主意,看看哪种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又快又准确的数出蘑菇的总数?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提出建议,教师继续讲故事,两位同学回家后,将蘑菇分给c同学一部分,又分给d同学一部分,这时提出问题,“这时ab同学还剩多少个蘑菇?”。一年级小学生普遍反应小学课堂与幼儿园课堂相比,讲课的速度太快而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教师要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过渡到正规的义务教育教学轨道当中。

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不发言或怕发言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

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还可以让怕发言者复述敢说者发表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教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6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4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3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第四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讲课能力,听课能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好好地将这些收获写成一份听课报告,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热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悦老师讲了一年级的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作为同年级的老师,我并没有参与课前讨论,我想知道,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来讲,效果的达成是否一样?但是同组的老师共同参与了课后研讨,研讨中,思维的碰撞,不仅解决了一些课堂中的问题,也引出了我更多的思考!

课堂中,张老师的用游乐园导图引入了课程纲要,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之后,引导学生阅读目录,将六个单元按照某个标准进行分类。孩子们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准确的进行了分类。随后,讲了讲这学期的期末评价方案,并且让学生经过思考,写出学习计划!

这节课中,孩子们能够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活动。但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凸显!

课程纲要分享课,近三年来,一直在进行!虽然教了三届一年级和二年级,但是对分享课如何上,脑海里没有一个具体的轮廓!每一年都尝试改变,却总有不足!

想要上好这节课,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课程纲要分享课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的年龄尚小,如何因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安排教学设计?一年级的数学课程评价如何做的更有效?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我评价?......

我想:目的应该是了解本册书要学习到哪些内容?哪些知识是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年龄小,可以用更直观生动的图,来激起他们的兴趣!每人发一张这样的图,如用一棵大树来表示这册书,树干表示基础部分(加与减),树干上方留出大大的空白。课中引导学生,补出枝繁叶茂的部分,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分辨出重难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

同组老师教研时,有很多好的建议,如: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进行分类?让学生写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在导入某个单元时,注意与旧知联系起来,让学生猜测要学到的新知,加强记忆等等。

听说《开学第一课》已经好久了,我们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能不能找个名师来一次透彻的解析呢?不要诸多问题,只求实用的招数,希望哪天可以豁然开朗!

-->

-->

-->

-->

-->

-->

-->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第五篇】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

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第六篇】

1.让孩子习惯数学的存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教学龄前孩子学好数学,并且对学数学感兴趣,是每位家长必须好好规划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家长从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

2.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对数学基础有了广泛的应用,数学就不要再老是背加法表、减法表、乘法表,而是学习一些可以实际应用的。家长可以培养小孩子有数学的思维能力。

3.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孩子有了学数学的兴趣,家长就要调动这兴趣,不时的拿生活常见的问题来询问小孩子,让孩子自己发挥主见,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在超市购物,孩子看见很好的玩的玩具,家长可问他想买几个,或是想喝酸奶则问他想买几盒。与数量有关的都可以问小孩子,让他对数有个概念。

4.平时多些技巧性的练习。小孩平时在家中,家长可以教孩子把数字1至10写好,数数和认写数字。提高对数的反应能力,家长还可让孩子在白纸上练习,家长报听写数字,让孩子在白纸上根据听到的数字写出来,这个练习好后,家长还可以教些图形的数学概念。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第七篇】

教学。

方法。

有哪些?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针对这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重视与引导,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使之能够尽快适应自身小学生的身份以及小学生活。下面网友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以学生的实际情感因素以及其情感体验作为出发点,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通过深入揣摩课本中的教学意图,再将自己定位为课堂引导者,引导着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以游戏作为主要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再借由各种多媒体教具,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体验到的真实情感,准确掌握教学内涵以及教学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促使学生端正其。

学习态度。

增强其学习信心并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

例如,小学生大多比较喜欢听歌、做游戏和看动画片,如果能够在教学环节引入动画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吸引其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感受中学习数学。鉴于此,教师在讲解《连加连减》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投影仪,再结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中的动画形象,以喜羊羊摘瓜与美羊羊送瓜的画面展现教学内容,并邀请两个孩子对内容进行解说,将其录音之后,再以相关计算机技术将二者进行融合,最后便可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变为动画世界,能很快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其注意力。但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更加丰富教学课件的内容。

加强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再由这种责任感督促其积极探索知识,并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的模式为主,在合作、讨论环节,学生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了解、相互质疑以及假设、推论等,共同探寻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2]。此外,在经历过讨论与交流之后,学生还能客观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在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不同观点、不同讨论结果进行客观指导,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钻研、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进位加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9加几”作为基本形式,设置几个数学题目,再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以下内容:一只小白兔去卖胡萝卜,篮子里装着9个胡萝卜,篮子外面有4个。小猴子问小白兔:“你总的有多少个胡萝卜?”小白兔盯着胡萝卜看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此时,教师提问:“你们能够帮助一下小白兔吗?”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都会找出自己的学具进行计算,但是在独立计算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学生已经得到了答案,还有部分学生眉头紧锁。此时,教师再说:“各小组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学生听过之后,又会变得更加活跃,开始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十分激烈。持续讨论几分钟之后,教师终止讨论,并安排各小组的组长陈述其讨论结果,部分小组认为小白兔共有12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3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4个胡萝卜。此时,教师需进行准确引导,指点学生拿出其学具,再根据题目内容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至计算的过程中,从而计算出正确答案。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

儿童。

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

经验。

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教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6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4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3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不发言或怕发言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___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___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还可以让怕发言者复述敢说者发表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游戏的引入。

教育。

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游戏就是鼓励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去主动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1.课中游戏穿插。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注意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插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知识,主动学习,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6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在用纸做的帽子上分别写上数字0~6,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快速地找到和自己相加和是6的另一位朋友。学生在紧张而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6的组成和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前游戏导入。

刚进入上课的时候学生还无法从课间玩耍的状态进入学习状态,无法全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紧扣课堂新知的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让学生对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如在上课初始,让学生玩“乘坐公交车”的游戏,公交车每到一站就有人下车,有人上车,通过上下车的游戏,学生感受到有关加法和减法以及加减法混合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更乐于学习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重点、难点在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内得以顺利解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捉了5只小鸟,并讲了一个。

故事。

5只小鸟都出去捉虫了问:“窝里还有小鸟吗?”生答:“没有。”“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0。”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了0的含义。用生活中的素材吸引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

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交流,有赖于他们的心理安全和自由。

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以便充分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看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和亲密的合作者。教学时用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在语言上、语气中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对学生的评价应多使用“讲得好”“讲得真好”“做得不错”“方法妙极了”等激励性语言,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就会很愿意投入数学交流活动中。

鼓励表达,培养交流的意识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基础。

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第八篇】

一、家长应当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在初学习的时候,会有学习困难,特别是上学期离开了家不习惯。所以孩子刚入学的两个月,家长应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氛围,不能过分看重成绩。

二、孩子在学校中也有一些表现好的时候,家长一个方面要告诉孩子不能骄傲。另一个方面在取得好成绩时,家长也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当然赞美也是点到为止,别把自己孩子夸得天下无敌了,往往会起反效果,使得孩子虚荣心膨胀。

三、家长教育孩子的日常习惯时,不能总说孩子笨,淘气。他心里会抵抗。聪明的家长应该是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哪里做得不好,怎样做才能更好。让孩子自己从心里认识到错误,而不是家长骂一骂他被迫接受了,要让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

四、现在学校有很多作业是要求亲子共读或者亲子共作的。那是为了拉近亲子关系而设立的。家长总是说忙,孩子往往内心需要陪伴。家长不妨下班回家陪伴孩子画一幅画或者亲子制作,其实也花不了家长多少时间,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慢慢地听你的话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40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