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03643

【导言】此例“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1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条件下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技术和介质,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概念不断变化,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与计算机相关的,都是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

2.新媒体营销解析

新媒体营销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市场定位、产品促销、品牌推广等一系列营销活动的总称。其具有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模式健全与前景广阔等特征。

3.新媒体营销的类型

基于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将其营销类型分为四类:网络新媒体营销、手机新媒体营销、数字电视新媒体营销及户外新媒体营销。

4.新媒体动态营销模式

新媒体营销模式下的双向信息流通使得营销的主客体界限模糊,在节庆筹备及推广的初期阶段,征集更多的想法和需求同样是营销过程的一部分。在新媒体营销的模式中,沟通的方式是信息双向传递和沟通,并且多向交叉的互动过程,不仅可以及时反馈效果,还可以随时改进产品,引发主体和客体以及客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实现定制化营销。

二、休闲农业营销

1.休闲农业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城郊和农村范围内,以城市游客为目标群体,以休闲为目的,利用农业和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旅游或农事体验、健身等多项需要的旅游经营活动,休闲农业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形态。

2.休闲农业市场需求分析

从休闲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1)发展休闲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了解民生、享受乡趣,还可度假、休闲游乐、参与体验农耕,休闲农业可增加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功能,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农民收益。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社会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2)城市环境的恶化使人们特别是城市人群更加向往接触大自然,而城市人的根就在农村,他们骨子里就对农村有一种向往,休闲农业带来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城市人生活的一种新时尚。

(3)人们的闲暇时间快速增加,周末、黄金周、国家法定假、带薪休假等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充裕,加之交通运输的便利,带来了休闲消费的急剧增长。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逐渐从传统的旅游景观发展到结合以农业景观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休闲农庄等的需求。

3.传统休闲农业营销及存在问题

(1)传统休闲农业营销解析

休闲农业营销主要是指农产品营销,传统休闲农业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交易四大部分。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资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缺乏对农产品深加工的认识流通渠道呈现“两头下,中间大”的不平衡性,“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存在。同时,农产品在营销成本较大,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等条件制约下,品牌价值难以实现。

(2)休闲农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①休闲农业产品营销观念意识薄弱,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当前农户生产多以分散式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经营指导与营销培训。绝大多数农户对农产品进行随机售卖。

②流通环节过多,流通半径过小,销售渠道单一。农产品的脆弱性导致其在物流环节中容易腐败变质,这就对物流系统的时效性与稳定性要求极高。所以,保证物流运输的安全性就成为流通环节的重中之重。同时,多数农户自产自销,辐射范围有限,农户的上级组织合作社在渠道对接过程中难免有信息失真的情况,导致销售价格不高。

③营销销售信息闭塞、对市场的分析处理能力差。农产品销售缺乏网络等交互性强的覆盖范围大的工具,产品宣传信息不到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产品成熟后大量的积压在家没有销售渠道,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4.新媒体时代的休闲农业营销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营销模式的发展已呈现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休闲农业及农产品的新媒体营销也显得十分必要,加强网络营销,繁荣农村经济势在必行。新媒体营销模式对于农业增产增收、树立农产品特色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1)借助新媒体营销思维,提升农户农产品营销信息意识

三屏合一和互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即把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三屏合一”,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引导农民参与新媒体营销知识体系培训。具体落实到休闲农业的营销需要做到,网络上要有休闲农业品牌特色、服务项目、自有产品的相关信息,这才能进入顾客的电脑屏;手机上要求休闲农业要能够通过微信、微博有价值的图文,这些图文能够在消费者的手机流转起来。

(2)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农产品物联网追溯体系

近来,越来越多的大型农民合作社开始采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实现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产业链全过程管理、监督、展现,提升百姓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

(3)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电子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进一步利用现代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多视角、多维度与电商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核心优势。进行农产品产销直面对接。而且,通过全球定位系统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物流交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让消费者可以直面的利用网络浏览农作物生产、加工、运输、交易过程。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转化率,进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

(4)力促农产品信息,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通过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及政策优势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整体定位、包装、宣传。引导消费者大众农产品品牌感知,树立良好形象。

我国休闲农业的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证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营销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一种工具、一种介质,借助新媒体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或解决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生产、流通、信誉、品牌等问题。新媒体+农业对农产品市场营销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形式,通过新媒体营销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新媒体营销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新媒体下广元市青川县大坝乡休闲农业营销探索

1.大坝乡农业产业现状

大坝乡位于青川县中部,全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313人,耕地9307亩、林地80477亩,森林覆盖率84%。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生产(种粮、养殖、药材、食用菌)。

境内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半山、高山地带地多冬闲轮歇,大春作物多种植一季玉米或在上年种一季老头油菜,后种玉米或春荞后种黄豆或马铃薯后种秋荞或巴山豆、小豆,小麦收后种黄豆或小豆。在半山以下或河谷,以前有在玉米地里间种油菜,或在油菜子、豌豆收后种中晚熟品种玉米,或种黄豆、秋荞,或小麦,豌豆收后种黄豆或黄豆、玉米间种,沿河有田村社,一般在冬季轮歇后栽早、中熟品种水稻,近年来亦有在油菜子或小麦收后插栽早、中熟水稻品种。

2.休闲农业营销的趋势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链接”助拓展宣传渠道,方便消费者获取产品。而休闲农业恰恰缺少链接,目前消费者获取休闲农业产品渠道较为单一,消费者仅对部分大型的、发展较成熟的产品有所了解,而对小型的、有特色的产品知之甚少。因此,休闲农业亟须通过链接,搭建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打造宣传推介平台。

新媒体时代,信息扁平化。休闲农业的新媒体营销要做好两个关键,一个是营销内容,一个是营销渠道。内容里面重要的是话题和创意。渠道里面重要的是阵营和平台。话题和创意,关键要构思巧妙,能够吸引眼球,引发关注,激发公众的讨论热情。说到阵地和平台,关键要形成自己的阵地,如微博阵地、微信阵地。要在这些平台建立阵营,创造可供传播的内容、开展话题营销或创意营销,让更多人分享休闲农业产品、服务等。休闲农业应该及时适应营销大趋势的变化,用更细更精巧的手段来获得更好更明显的效果。

3.新媒体下大坝乡休闲农业营销探索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带动青川市民到大坝采摘、休闲、体验,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各自特点,举办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等宣传推介活动。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推出“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通过发表农田观光主题博文,转发、评论,吸引青川县都市休闲旅游者的眼球。

(3)“互动”助建立信用评价,提升产品透明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用户不仅接受信息,而且在创造信息,从网络论坛到社交平台,再到承载着自媒体的各种APP,用户评论信息促成了用户与用户的互动。在互动下,催生出B2C、C2C、O2O等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在平台内对消费体验做出评价,碎片化的评价信息构成了产品的信用评价,让未来消费者了解到更加全面的产品信息,进而做出购买决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休闲农业市场的相关认知。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2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与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丰富、景观优美,特色农业资源充裕,产业基础坚实,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厚的人文资源和多彩的民俗风情,具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有助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对于现代农业提升发展层次与质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对区域农业特色资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推动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人们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有助于拓宽现代农业功能。休闲观光农业以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有效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互生互化,进而趋于同步发展,把农业从原初单一的食物保障功能逐步拓展至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保健养生、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诸多方面,有效适应和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休闲观光农业紧密联结着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延长和拓展深化现有农业产业链,促进旅游、餐饮、住宿和商业等各类配套产业的发展进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多元化,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休闲观光农业能够促使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当地村容村貌,优化农村社会发展环境,拓展深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功能。同时,能够促使农民主动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与科学技能,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有助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休闲观光农业以农业为基础要素,以农村为发展空间,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可以丰富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内涵,促进城乡居民互动交流与双向融合,推广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衔接与互通,使得城乡之间互为消费市场、互为资源要素、互为发展生态,进而缩小发展差别,提升发展质量。

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发展壮大中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何提升发展水平成为有待探索的现实命题。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模式单一雷同。当前,从整体上来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层次较低、开发模式单一,项目布局和结构梯度呈现同质化。现有发展层次和建设质量难以满足和对接多元异质的市场消费需求。就项目类型分布来看,观光类项目较多,但很多项目往往集中在形式单一的垂钓、采摘、餐饮等领域;休闲类项目缺乏,而且高层次功能性的体验型、参与型、文化型、疗养型项目则更为稀缺。对本地民俗特色、文化意蕴挖掘不足,乡村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拓展与延伸,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新奇性,游客参与活动的类型单一雷同,影响和制约了项目的吸引力。

部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呈现城市发展偏向。实践中,部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丧失“乡土”气息,呈现城市发展偏向,偏重物质资源开发,不注重乡土文化的挖掘和生态美学的塑造,缺乏富于地域特色的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劳动场景、农耕历史文化、地方乡土民风以及以当地独特历史文化底蕴,背离了依托农业产业平台发展的原则与初衷,致使项目趋于城市发展偏向、商业化开发过度和地域特色文化失真的乱象,“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意境与传统被以建设的名义所破坏。

部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缺乏规划布局设计。在实践中开发建设过程中,大多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依靠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随意性较强,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①。部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缺少规划设计,景点布局往往杂乱无序,与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难以融合,缺乏“农”味、“野”味、“乡土”味、以及大自然的气息,造成不城不乡和不伦不类的感觉,缺乏和谐与美感。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文化内涵开发不足。目前,一些休闲观光农业缺乏对特色资源、文化意蕴、乡村民俗的挖掘开发,对农业附加值较高的高品位、功能性、新奇性的项目建设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根据竞争战略理论,产品差异化能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提升生产者的议价能力和竞争优势。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产品项目的创意,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并增强项目的集客水平,也要注重乡土文化的开发、挖掘,进而增加客户多次消费意愿以提高产业链的获利水平。

部分经营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岗位要求。目前,一些项目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人员,部分来源于农村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居民,部分来源于其他非农行业的经营者,缺乏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在经营实践中,主要是凭借过往经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与传统农业相比,休闲观光农业对经营者和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从事多种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不管是对于以往经营非农产业的人员,还是以往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来说,短期内都难以适应这种岗位要求。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3

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

关于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我们可以从休闲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两个方面结合深入了解其实质内涵。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它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活动及农耕文化,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体验农业文明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复合产业区域。休闲农业的实质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生产场地、农业产品、经营活动、自然生态、人文资源等,以农耕文化为休闲活动的文化底蕴来吸引休闲者,为休闲者提供一个休闲和回归自然、贴近自然的空间和环境,同时使农业由提供农产品的初级产业向提供加工与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态。至于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从而将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为基础的商品性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因此,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是用现代工业装备休闲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休闲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休闲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从业农民素质,整合区域农业资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富集农耕文化底蕴,营造响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理想休闲空间和环境,为市场不断提供新价值,从而使休闲农业不断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意义

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能为株洲市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建设实力株洲。休闲农业能有效带动株洲市与之相关的餐饮、娱乐、交通与商业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乡村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经济格局,开拓农村农业的生活与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同时,传统的农业资源可就地转化,形成销售市场,使我市农村居民有机会参与经营和服务,变成产品生产者和市场服务者,从而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休闲服务,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新的通路。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株洲市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促进株洲市农业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可以为株洲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进行物质交流和精神文化交流搭起交流平台,为农村带来新的物流和信息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休闲农业的发展将积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力地推动我市农村现代化进程,可使农村的道路、通讯、供电、供水、垃圾及污水处理、电视接收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同时,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株洲市农业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与挖掘,能更有效利用土地、生态、劳力、资金等要素,提升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能适应株洲市休闲农业自身特点的要求,能应对市场顾客需求和外部竞争。株洲市休闲农业组织规模普遍较小,资金实力不足,组织管理仍不完善,产出产品结构雷同,而顾客需求的变化与进步要求休闲农业必须与时俱进,要求从业者密切关注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针对性进行现代化发展。面对旅游和休闲市场的区域竞争,特别是实力雄厚、历史悠久、资源禀赋独特的对手,休闲农业只有通过产业升级,实施现代化建设,差异化运营,才能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获取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

2当前株洲市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分析

在发展规模和速度、发展层次、发展类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备了的产业现代化发展基础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上,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近年来大幅提速。借助统筹城乡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休闲农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市休闲农业2012年实现经营总收入亿元,近三年来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达50%左右;接待游客220万人,比2011年增加32%,实现利税亿元。在发展布局上,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零星散乱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的相对集中的状态,根据消费需求初步形成了三个层级的休闲消费市场。核心市场为株洲市区向外辐射5~30km范围,包括城市五区、株洲县的周边乡镇以及炎帝陵、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附近。二级市场为醴陵官庄水库、株洲县大京水库、株洲境内寺庙以及宗教文化等地。三级市场为醴陵、茶陵、攸县县城周边地区。在发展类型上,已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目前,株洲市的休闲农庄有农庄经济型、特色产业型、观光采摘型、自然人文景观型、休闲农业专业村(镇)、野营地型、乡村俱乐部等多种类型。这些休闲农庄的服务功能各异,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如野营地型就是利用帐篷、睡袋、汽车旅馆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及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特色产业型就是依托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或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展示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使游客在休闲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等。

在相关的公共政策支持、配套服务、资源配置与落实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在外部的公共政策支持上,尽管株洲市针对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颁布了不少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如株洲市农业局2012年6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株洲市经委2012年7月颁布的《休闲农业发展创新帮扶计划》等,但权威性与约束力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审批手续相对复杂、准入门槛较高,导致政策的实用性打折扣。其次,在外部的配套服务上,现有的各种休闲农业服务中心和其他服务机构数量较少,且大多依靠政府拨款,服务产品少,服务面窄,服务流于表面,无法满足休闲农业现代化深层次的服务需求。第三,在资源配置与落实上,一些鼓励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政策缺少落实监管措施,休闲农业从业组织在享受优惠政策与资源时候遇到阻力,政策执行的效果受到制约。

从业组织和个人在自身的发展观念、软硬件基础、经济实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缺陷在现代化发展观念上,一些从业组织和个人缺乏远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眼光,小富即安,满足现状,迫于市场需求或外部竞争压力被动自我发展,浅尝辄止,有目的前瞻性的主动推动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持续深入的意愿不强。在软硬件基础上,大部分从业组织和个人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一般,物质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支撑全面持续的现代化发展。在经济实力上,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但银行信贷业务大都面向大企业,从业组织和个人一般资信度低,银行贷款风险较大,往往拒绝贷款。而融资方式相对单一又使得休闲农业内部从业组织和个人其他渠道融资困难。在人力资源上,从业组织和个人实力有限,激励机制还不完善,较难吸引到素质较高的专业型发展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上,从业组织和个人缺少新技术新产品的信息获取渠道,造成他们很难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研发信息,削弱了企业获取最新行业技术进展、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方面信息的能力,影响了现代化的有效开展。

3株洲市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增长必不可少的途径。针对株洲市休闲农业的现状,可以从休闲农业宏观外部环境、中观产业基础、微观企业资源出发,三管齐下,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具体从如下方面着手。

宏观外部环境方面,发挥株洲市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扶持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组织、法律、服务、合作、融资五大体系,打造现代化发展的外部保障因子首先,由市委牵头、市农业局、旅游局负责,设置由农业、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工商、国土资源、卫生、交通、建设、公安、水利等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联席会议组织和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以行政机构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组织体系。其次,针对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充分论证调研基础上,制定支持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力度,在财政扶持、税收、土地及用水、用电等方面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第三,加强休闲农业从业组织与个人的能力建设,为他们提供政策指南、项目申报、金融对接、财政服务、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服务、配套协作服务等,建立健全休闲农业从业组织与个人的服务体系。第四,加速建立休闲农业的公共支持网络,为从业组织与个人现代化发展提供设计、信息、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支持,组织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大专院校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地对从业组织与个人提供灵活的合作模式,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网络体系。第五,建立多种融资模式,加快金融改革,完善融资担保的准入、控制和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参与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建设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对有资源优势的园区和乡村,简化贷款手续。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担保服务。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项目,可纳入扶贫开发贷款扶持范畴。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投资入股休闲农业企业,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相对稳定的收益。

中观产业基础方面,从行业自身的软硬件基础条件着手,推进休闲农业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健全休闲农业内部管理体系,培育现代化发展的遗传延续因子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前还相当依赖于领导个人意志及行业内某些核心人才的个人威信和能力,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因此,培育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遗传延续因子,是推动休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工作。首先,应健全休闲农业内部管理体系,组建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监管和服务。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休闲农业服务质量体系建设工作,定期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分阶段确定服务质量管理目标、工作方针、工作步骤,确保服务质量提升,建立服务质量责任制。明确休闲农业参与者之间责、权、利,建立行业内部管理机构,确保服务质量保证体系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行业标准化建设,根据株洲实际和当地休闲农业发展需求,制定涉及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规范休闲农业管理,开展休闲农庄星级评定推荐工作,并制定有关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公厕、餐饮、住宿及污水处理、接待服务等具体行业标准,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休闲环境。最后,应积极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特点,加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示范集聚区和一批经营特色化、发展产业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引领株洲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休闲农业市场发展趋势4

Abstract: Leisure agriculture is a new for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rm, and it has a very positive meaning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sources and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stating from the basic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ngzhou are analyzed, and some positive suggestions are given b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Zhengzhou City.

关键词: 休闲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消费升级;城市化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consumer upgrades;urb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85-02

0 引言

我国在总量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这种外向型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转而通过拉动内需带动消费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已是必然,这为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之一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意义

休闲农业的概念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与国外相比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与过程又有着较大不同。所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对休闲农业的定义:休闲农业是在城市近郊或与中心城市有便利交通的较远乡村,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新型农业科技、园艺技术、信息技术,进行精细化、低耗能生产,提供高质量绿色农产品、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具有观光旅游、农业生产、教育体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综合新型农业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拉动内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已由原来的重量变为重质。因此,这些年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这给了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机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提供高质农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

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城市化的加速使我国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些劳动力的进入需要大量的就业机会。休闲农业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属于第一产业,它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跨越三个产业,直接服务于城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与传统农业比较起来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有利于增强农业自身实力 农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弱势行业,而休闲农业要求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科学化规范化。它提供的产品已不再是初级农产品,而是精细化生产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休闲农业拉长了产业链,除了物质产品之外把农业资源与体验经济相结合同样是它的重要产品。这些都会增强农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休闲农业的精细化集约化生产不但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资源消耗,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农产品的安全性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休闲农业通过科学绿色的生产过程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物质产品和悠闲怡人的田园风光,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郑州市休闲农业的雏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观赏休闲型;②畜牧养殖型;③现代农业园型;④农园采摘型;⑤渔场垂钓型;⑥综合开发型模式。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优势 首先,区域位置较为优越。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铁路、航空都十分发达,有着较为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其次,农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郑州市地貌类型多样、四季特征分明、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都为郑州市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市场较为需求旺盛,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劣势 首先,其劣势表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目前我市休闲农业多以观光休闲、采摘垂钓等初级模式为主。这种形态单一的初级模式可替代性强,容易被复制,难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品。不可避免的出现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呈现出“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其次,资源利用混乱,生态环境受损。目前我市的休闲农业90%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由于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档次低。最后,缺乏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经验,盲目发展,布局结构不尽合理。

机遇 首先,中部崛起战略为我市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产业转移的趋势也逐步明显,企业在资金、人才方面的西进也在加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其次,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最后,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挑战 首先,休闲农业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投资人都愿意把资金投到回报高、资金周转快的项目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其次,休闲农业知名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难题。最后,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过多使用给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在加快工业化和诚市化的进程中,非农业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导致农业用地大量减少。

3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合理规划,科学发展 首先,合理的规划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掌握休闲农业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明确发展休闲农业的规划依据,做好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其次,要把握市场,对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目标定位。要明确把休闲农业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再次,对郑州地区资源正确认识,把整个规划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结构性分类。

完善市场,加强旅游规制 因地制宜,建立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我国地大物博,地域差异比较大,应该以省为单位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标准,以市一级制定实施细则。在休闲农业旅游中进行质量管理,对质量低劣侵犯游客权益的行为要进行惩治。通过行业协会的介入,利用行业认证、质量监督等手段,提高旅游质量。

做好信息服务,发展目的地营销 目的地营销是有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的一种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为整合目的地的所有资源和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它的营销经费由各级政府的财政公共支出,由政府出面塑造和传播旅游地鲜明的、富有吸引力的形象,提升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经营者和游客双方对信息和获取的及时需求[7]。

掘广品内涵,提局服务品质 加大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必须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定期举办相关技能培训和教育,使从业者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使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高休闲农业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安文静。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南京市休闲农业和农业嘉年华分析为例[D].2011(6):49-5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