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71891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1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2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并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补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原理:

(1)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的首要条件;

(2)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3)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变化;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1、意识: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表现:

(1)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也能够反应。事物的本质。

(2)意识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3、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原理:

(3)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原理: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对于青年学来说,就是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就要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观点:(1)唯物: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2)唯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4、唯心主义的派别:客观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

5、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3)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客观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的看问题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1、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联系的多样性:

(1)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二者不可分割;

2)二者相互影响;

3)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

1、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方法论:

(1)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

事物的成长。

3、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 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2、 静止:

(1)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1)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3、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

方法论: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双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3、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方法论:

(1)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2)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4、矛盾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全面的看问题。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课、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 事物发展的原因

原理: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2、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

(1)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

(1)要坚持适度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的趋势

(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

(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观点;

2)发展和静止的观点;

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3

1、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2)取得劳动报酬。

(3)休息休假。

(4)获得劳动保护。

(5)接受职业培训。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8)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1)完成劳动任务――最基本的义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

(5)遵守职业道德。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4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篇5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7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