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初中德育论文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57874

【导言】此例“初中德育论文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德育论文1

对学校来说,评价指标实际上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仪,是学校德育水平的测量仪,是发扬成绩、纠正偏差的校正仪。可见,德育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指导方案。

因此,设计制定学校德育评价指标是一件责任重大、十分严肃的工作,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既要遵循德育的规律,依据教育的理论,使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又要考虑本地区教育的特殊情况。所以,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精神,制定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把握德育评价中诸指标因素的内涵、作用、结构及相关关系。

一、指标要素构成

我们把中小学德育要素分为五大类25种,简列如下:

(一)决策因素┌德育目标

└工作计划。

┌领导机构

│队伍建设

(二)条件因素│素质建设

│制度建设

└时间和经费。

┌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国际主义教育

(三)内容内素│理想教育

│道德教育

│劳动教育

│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

└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管理育人的示范性教育

│政治(思品)课的系统性教育

│学科教学的渗透性教育

(四)方式方法因素│学科班级的常规性教育

│校园环境的感染性教育

│团(队)学生会的自主性教育

└校内外“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思想政治素养

(五)效果因素│校纪校风

└德育科研成果。

二、指标因素分析

(一)决策因素

德育决策是德育目标的确定和德育方案的选择。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关系到德育全局的方向和整个部署,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因而,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尊重实际,科学决策。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工作的归宿,并指导、调节、控制着整个德育过程。确立德育目标,就是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整个决策的基础。有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就能研究并拟订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优工作方案。德育目标充分体现出导向性和针对性,它包括空间体系和时间体系两个方面。空间体系是由一组德育目标项目构成的整体,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任务和德育目标的相互关系,对德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时间体系是指长、中、短期,如由三年规划、一年目标、学期计划建立起来的目标时序网络,主要反映目标随时序变化的规律和要求,起到使目标相互衔接和按时序控制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有德育的长远规划,目标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切合校情。中小学都要有六年培养目标,分段要求,且做到师生员工清楚明白。

2.德育计划

德育计划是把德育目标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活动进程。学校年度德育计划是实现长远规划的阶段性任务,必须与远景规划一致贯彻执行。有关部门工作计划与学校德育计划衔接配套,如党、政、工、团、少等部门及班主任都应根据学校德育计划制定与之相关的细则和安排,切实保证学校德育计划的落实。

(二)条件因素

完备的德育条件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计划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制度规范及时间、经费上创造必要的组织保证和物质条件,确保德育工作正常运转。

1.领导机构

学校领导班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德育根本,是一个坚持正确办学指导思想的领导核心,为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应健全德育领导体系,形成三级管理网络。

(1)校级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有书记、主管校长、工会主席、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政治教研组长、家长代表参加,统筹和协调全校德育工作,并拟订党、政、工、团、民等各自的德育岗位责任。每学期德育专题研究不少于三次。

(2)年级设有一名专管学生工作的年级组长,负责全年级德育工作。

(3)班级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的班级领导小组。这样就保证学校德育层层到位,步步落实。

2.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德育队伍的素质。学校要挑选最好的干部组建政教处,挑选最好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既能保证德育队伍的素质,又能体现德育工作者的光荣感,使德育队伍具有吸引力。

3.素质建设

学校以德育规律为指导,有具体的班主任进修培训计划和学习研究制度,有完善的德育教研体系,既要有“双纲意识”(教学大纲和德育大纲)、二种风格(教书风格和育人风格),又要有二种教研(学科教研和德育教研)、二种考核(成绩考核和品德考核),保证整体育人水平不断提高。

4.制度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期未有总结。升国旗、唱国歌、呼号、国旗下的讲话制度规范化。学校有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和评估考核指标,定期评比、表彰、奖励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使班主任的责权利统一,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5.时间和经费

按国家大纲要求,开足开齐政治(思品)课;时事教育课高中1节/周,初中1次/半月;团队活动8次/学期;班会8次/学期;活动时间和班主任下班时间落实。

学校经费预算中,有德育专项经费,并占一定比例。备有音响、摄影等活动器械。

(三)、内容因素

德育内容指的是用什么样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来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问题,它是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只有通过与德育目标相应的德育内容的教育,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并得以体现。否则,德育目标就成为空话。评价学校德育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应注重以下三点:

1.德育内容的导向性

《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大纲》和《纲要》所规定的德育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应该成为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普遍性的内容。

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了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十个方面。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是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等七个方面。

高中阶段的基本德育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等八个方面。

2.德育内容的序列性

各级学校都有相应的德育内容,但任何一项内容都不是由单一的一个层面而是由深浅不同的多层次构成。受教育者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其所能接受的内容层次的高低、深浅和广度也就迥然差异,因此,确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德育内容配列,使之互相衔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只有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层次地把内容组成相适应的配列结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即使内容正确无误,如果内容的深浅、广度脱离了受教育者的发展实际,不论是过高还是过低,过深还是过浅,其结果必然是收效甚徽,或者“零效益”,甚至“负效益”。这就要求学校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做到层次性与系统性的统一,使德育内容形成一个序列的整体。

3.德育内容的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深圳特区肩负着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迎接“九七”香港回归的历史使命。由于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中某些环节的调整,也要求德育内容作相应的改变,或者赋予原有内容以新的含义,或者去掉一些不适应的过时内容,或者增加某些新内容,使学校德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所以,特区中小学德育内容可作某些强化和更新的尝试。

──创业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和开拓能力,是现代教育目标应有的组成的部分,是21世纪国民素质必备条件。深圳的今天正是无数劳动者艰苦创业的结果,而深圳的明天需要未来的劳动者继续开拓。

──开放意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经济。当代中小学生处在中华民族最开放的历史新时代,特别是九七年后,深港之间不设“边防”,面对国际化大都市,深圳未来的建设者既需要大胆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需要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消极的东西。

──风险意识。在市场竞争中,机遇与风险同在,成功与失败伴行。而当代中小学生缺乏风险意识,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哪怕是一次考试失败,情绪也会一落千丈。所以也应把培养学生敢闯、敢冒险精神列入德育内容中。

还有像“公关意识”、“法制意识”、“科技意识”、“效益意识”等许多时代赋予开创新世纪的必备的素质。

(四)方式方法因素

实施学校德育大纲(纲要),不能单靠班主任孤军作战。在开放的社会里,学生置身于多种群体的人际关系中,时刻受到各种群体形象的影响。因而德育的途径要多层面、多角度,其方式与方法更应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教育就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全部生活中,让学生在整个时空内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所以学校要协调多种教育途径,明确学校、家庭、社会不同的德育责任,形成全员育人、全民育人的德育网络,以发挥德育的综合功能,提高整体效益。

1.管理育人的示范性教育

学校领导应成为德育行家,要在管理育人的岗位上率先落实职责,要有校级干部的年级负责制、思想教育宣讲制、中层以上干部的德育蹲点包班制和每周一次的干部值日制等。

2.政治(思品)课的系统性教育

政治课讲授要准确、系统、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思品课讲授要目标明确、说理透彻、一课一得。政治(思品)课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参加活动,了解学生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学科教学的渗透性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学科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师德形象、教育艺术来实现教书育人,并自觉紧扣教学大纲和德育大纲,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依据各科教学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学校要有学科德育的纲要和教案。

4.学校班级的常规性教育

(1)每学期精心组织一次全校性的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的专题活动,计划周密,措施具体,形式新颖。

(2)有全面实施德育工作状况的五类检查记载:

a、学科德育教学的备课、听课检查;b、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执行状况检查;c、班主任工作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主题班会、家访、个别教育、班刊、班级管理);d师德检查;e、兴趣小组活动、校刊、广播等情况检查。

(3)学校加强学生品德评定的领导和管理,制定学生品德评价标准,检查班主任所写的学生评语。学校检查班级评语分别达60─100%。

(4)班主任有健全的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并有记载。如班级考勤、课堂常规、文明公约、清洁卫生、养成教育的训练制度。

(5)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做到每学期与每一个学生谈话一次,有实效,有记载。

(6)班主任耐心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干部,有成果、有教案、有跟踪记载。

(7)班级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形式新颖,质量较高,学生欢迎。

(8)班主任每月召开一次由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的班级教导会,研究班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具体问题,有记载,有实效。

5.校园环境的感染性教育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1)学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阅览室、荣誉室、团队活动室),并能发挥作用。

(2)学校有统一的校风、校歌、校服、校徽,广大学生行为规范,心理健康。

(3)校园生活丰富多彩,15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校级学生社团或课外兴趣小组应有10个,班级课外兴趣小组至少每班一个,参加活动的学生不少于50%,做到时间、地点、内容、辅导员落实。

(4)定期举办读书心得、影视评论的交流和文艺汇演,作品展览等活动。

6.团队组织的自主性教育

学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组织又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有生气的力量,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学校高度重视团队工作,培养学生骨干,定期表彰优秀学生。每学期团(队)、学生会组织好1~2次主题班会活动,内容健康有益,生动活泼、学生喜爱。

7.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是学生德育的又一重要阵地,是校内全员育人渠道的补充和延伸,只有沟通校内外两条渠道,才能实现学生德育目标的一致性。

(1)建立家访登记簿,每学期家访人数不少于班级人数的1/2;

(2)家长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会前有准备,会后有记载;

(3)办好“家长学校”,对新生的家长轮训一次,不少于二个单元时间;

(4)“社区教育”活动要有计划、有校外辅导员、有教育基地及教材,并有效地开展活动,全体学生到活动基地2次/学期;

(5)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列为初中、高中新生入学和小学高年级教育内容,每年开展一次活动,达到6~8学时,效果较好。

(五)效果因素

学校德育的效果孕育于德育过程的精神活动创造中,是一种动态的质量表现。由于德育是包含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心理素质的综合教育,必然落实于实体对象的品德表现上。所以德育效果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率,是预期目标的到达度和完成率。凡是符合德育目标任务的有价值的,有效度、信度的信息和事实依据,都可以视为德育效果。

1.思想政治素养

学校德育必须讲求实效,必须落实到人才的素质结构中。提出德育目标,创设德育条件,优化德育途径,这仅仅只是手段,而落实的情况,最终要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折射出来。学生的道德行为就如一面镜子,能真实反映学生德育的得失程度。所以学校德育就应该追求实实在在地影响学生的品德行为上。

(1)政治(思品)课、时事教育合格率,分别达到80─95%,高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2次/学期。

(2)初中以上学生学会用阶段分析观点、辩证唯物观点观察社会,能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小学生初步具有辨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90%以上学生符合要求。

(3)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有成效。关心国家大事,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懂得为什么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道理。小学生要爱国旗、队旗,爱家乡、学校和班级集体。90%以上符合要求。

(4)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中学生要逐步认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并用实际行动勤奋学习。小学生要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60─80%以上的学生符合要求。

(5)学生要求进步的人数逐年增加,进步率达30─50%。

(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面分别为60─80%以上。

(7)中学生能知法、守法,违法犯罪率逐年下降。小学生基本无偷盗行为。

(8)基本养成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全体学生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乐意参加公益劳动的学生为90%以上。

(9)学校公物完好率达到95%以上,无浪费水电、丢弃早点、乱撕本子、乱涂乱画的现象。

2.校风校纪

(1)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学生文明礼貌好,穿着朴素整洁、文雅大方,无奇装、烫发,遵规守纪,举止文明,无打骂现象,集合站队秩序井然。

(3)形成良好的班集体,80%班级已形成活泼、积极向上、尊师守纪、学习空气浓厚的良好班风。无乱班。

(4)无随意停学生课,无体罚,无流失学生,无重大事故,考试无作弊等现象。

(5)无违背国家教委关于中学纠“片追”和“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十条规定的作法。

(6)课外兴趣小组在全国、省、市各项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德育研究

学校德育既是一项艰苦工作,又是一门科学的理论,随着德育改革的进展,仍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必须组织学校各方力量共同研究,协作攻关。只有德育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才可避免由于盲目和失误造成“德育负效应”,使德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1)德育科研有领导,有规划,有经费,有交流,有奖励。

(2)学校有专题德育科研课题,组织实施或实验,并有阶段性成果。

(3)有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在全国、省、市发表和交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初中德育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初中思想品德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范文2

长期经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之起步发展较晚,我国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事业仍留存着些许阻力。首要问题即是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中没有真正掌握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与内涵,教师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思想品德成为空谈。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给学生讲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殊不知,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化作用是足以影响学生终身的,对学生今后工作责任感、专业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的影响重大,是支撑其为奋斗的强大源动力。其次,初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身独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进步空间很大,再加上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所以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都相对单纯,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再有,思想品德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要么是沿用着传统粉笔、讲台、黑板三件套的教学模式,要么是不同老师各显神通,学生不得不去适应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主动性难见踪影,师生间乏于交流,课堂知识单一传授,完全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路

1.践行新课改理念,革新教育理念,定位教师导向职能。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必须尊重每一学生个体差异性,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台阶上实现真诚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要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有序开展,走出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沉闷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一丝活力,将教师由知识传播者转换为学习引导与组织者,将学生由被动接收者引导成为主动学习者。此外,还可以利用多样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小组辩论赛、生活化教学等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思想品德课程的单调,为课程注入情感因素,让学生关心社会,注重生活中体会到的每一感受。

2.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主旨,科学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品德理论的教授要有针对性,要紧跟时事,从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入手,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行感悟与思考,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间隙,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新课标提倡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应投放在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上,将教材中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观点寓于现实生活环境之中,让这一学科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彰显出新课改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例如学习某一理论性较强的章节时,可在学生通读教材后模拟课程内容,将抽象的哲学理论生动化,再配以辅助引导,将理论融入实践,促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实现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更新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俗语云:“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教师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必先正己化人,凡事以德为先,用自身的修养和德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任。强化教师自身师德修为,是在学生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的基础。因此,教师自身更应强化专业学习,更新思想品德理念,提高师德师范,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学生求知,用最新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端正政治方向和立场,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而服务,为时展和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2.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提高德育质量。学生的道德行为更多地是表现在课外的,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指正道德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深化道德认识,加强对道德行为的实践,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法来实施思想品德讲学。比如,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由课内带到课外,通过情境教学、活动体验等活动的开展来带动学生亲身参与德育实践,就此指出为人言行和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给予道德认识有所偏差的学生更多关怀,通过谈心、疏导、暗示、角色互换等方法纠正其错误认知,促进其个体健康发展。

3.打造良好校园文化风气———深化德育程度。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适时的、灵活的穿插各种方法,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先进人物表彰会、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藉此宣讲道德知识,树立道德典型,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维度的道德评价,组织学生实施自评和互评,促其自我反省,培养自觉性。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3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典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一堂“模拟法庭课”。这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新的案例审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辩论“机关”,让学生由刚开始的思路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到表达流利、辩论激烈,犹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财产所有权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结论,掌握此类法律条文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财产继承权,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4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82-01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由少年进入青年的身体转型时期,此时,他们对事物、对世界的认识都还是朦胧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人文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少教师通常是“一知粉笔一张嘴,整堂课从头讲到尾”,一个理论接着一个理论。学生听的没有兴趣、甚至不听,教师对此也感到很无奈。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因此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与教师互动中去,只是被动地给老师当观众。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是如何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深入初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那么究竟该如何作好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呢?

2 如何作好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树立科学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实施以来,仍有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限制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这些教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观念至今还停留在“知识第一”的层次上。鉴于此,摈弃陈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观,树立科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观,便成为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科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观,是指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的观念。只有思想品德教师树立了这一观念,才能真正明确思想品德教书育人的作用,才能为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打下思想基础。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育过分强调让学生被动接受课本知识,冷落学生学习态度,不够重视学生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一味死记硬背。要知道这种学习不仅达不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要求,反而会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阻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教育要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注重行为方式、感情和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同时把思想品德教育置于广泛的社会现实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力求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创造性的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者陶知行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即教育。”并且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生活中亦是如此: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水平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逐步完善的。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为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空洞说教、照本宣科的误区,要学会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们关心的话题,开发和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课堂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得以充分发挥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每位教师除了对思想品德教法的研究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下面就我平时总结的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和大家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粗略审问题,找关键信息,确定“题型”包括评析题、启示题、谈认识题等。第二步,仔细读材料,找关键句、关键词,分层,确定“主题、中心、方向”(这里的主题、中心、方向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步,回归教材,找到相关的原理或观点,确定“结合点、知识点” (结合点、知识点包括一个或多个)。第四步,组织答案,再确认 “题型”。

3 结束语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艺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视野。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要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金巧。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J].山西教育,2008(9).

[2] 方恒昌,谌海清。让快乐走进思想品德课堂[J].江西教育,2010年Z3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57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