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人生老鼠范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67450

【导言】此例“人生老鼠范例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生老鼠1

关键词 人 动物 生死 人生 生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DOI:/

Abstract Shiga Naoya mood novel masterpiece "in Kawasaki City", the description is hit by a tram Yamanote Line of the "I" in Kawasaki City when the injured a experience. In this novel,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death of three small animals, a is dead bees, a is in the fish drill on the verge of death of mice, and one is "I" accidentally hit and accidental death of newt. A dead bee let "I" feel a sense of intimacy, is on the verge of death are in constant struggle mice that "I'm afraid", is "I" accidentally killed salamander let me have a sense of guilt. "I" from the 3 small animal and animal: actually, that "this is not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feeling.

Key words person; animal; life and death; life; existence

1 志贺直哉及《在城崎》之文

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也被称为“小说之神”。白桦派对当时的纯客观的自然主义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

《在城崎》是志贺直哉心境小说的名作,作者写了一段疗伤过程中的经历。自己在百无聊赖的养伤过程中,见到了3个动物的死。通过3个小动物之死和3种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写出了自己对于生死的人生感悟。表面看上去这3种态度各自成立,但深入分析后会看出这3种态度其实代表3种不同的人生阶段。本文通过这3个动物之死,结合笔者自己的一些所悟所得来谈谈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启示。

2 三个动物之死

蜜蜂之死

作者在看到死去的蜜蜂的时候,用到最多的是一个“静”,他写到“这种让我感觉到如此亲近的寂静。”在我们大家看到一个已经死去的东西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觉吧。文中的“我”在见到死亡的蜜蜂时这种感觉却是如此亲近的寂静,他想到了自己,如果说自己不是得救的话或许就和这死去的蜜蜂一般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吧。他在心中想到:“只要有一点点差错,现在的我应当已经托身与青山……祖父和母亲的尸身就在我的身边,然而,彼此之间却没有任何交流――脑中浮想起这些,让我觉得孤寂,却并不觉恐惧。迟早会是这样的啊。但是,又会是何时呢?”

“我”想到“迟早会是这样的啊。”迟早会是什么样呢?很明显,在这里的“迟早会是这样”指的就是死亡,这只死去的蜜蜂就如同迟早要死去的我们,迟早有一天我们也会和它一样,躺在那里无人问津。活着的人继续活着,谁也不会多看你一眼,谁也不会对你的死感到有什么异样。就像这只死去的蜜蜂的同伴一样,“来往的蜂,从死蜂的身边经过,全无一点介怀不安的姿态。 ”

作者“我”见到蜜蜂之死的感觉就像我们年少对死亡的一种认识。是出于生者对死者的一种看法,生者永远不知道死者的悲哀。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死亡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因为他不是死者,他不明白死者生前是抱着怎样的一种信念想要活下去,也就看不到死者对于生的执着;因为没有懂得死亡对于临死之人的恐惧 ,死亡对他来说才无可畏惧。年少的我们,对死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识:人,总是要死的,至于什么时候,不清楚。唯一非常明确的,就是现在还活着。所以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能很安心很快乐地活下去。因为彼时还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老鼠之死

“老鼠大概怀抱着只要竭力挣扎,总会获救的希望吧。人虽看不动它的面部表情,但它动作的表情却在表达着绝望却竭力的拼争。只要逃,就一定有出路。于是,老鼠就那样带着插在身上的长长的鱼钎,游向河心正中。小孩和车夫愈加得趣地掷以石块取乐。”

作者在小说中虽然没有写老鼠最后有没有死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上下文得出,老鼠最后也仍然逃不出死亡的命运。老鼠拼命的向上挣扎,可惜身上插着长长的鱼钎,又被小孩和车夫掷石取弄,既上不了岸又无法在水中生存,这样的一只老鼠,最后或许终将死亡。“我”不忍心看着这只老鼠死亡,因为“我”心中有了恐惧。“我”本以为自己可以平静地接受死亡,但是这个时候却意识到,在沉寂的死亡到来之前,“我”首先要接受的却是这濒临死亡之前的挣扎。这挣扎何其痛苦,何其可怕,让人实在接受不了。对于旁观的“我”来说,这死亡之前的挣扎是何其可怕,但是“我”也清醒看到对于那只努力求生的老鼠来说,这临死前的挣扎却是它活下去的唯一可能,它只能寄望于眼前的挣扎让它摆脱现下的困境,重获新生。

如果这种情形,换做是“我”,我又当如何?“我”扪心自问,也清醒地认识到大概我也和那老鼠一样做奋力不甘的挣脱吧。

在“我”受伤之时,“我”极力做了各种事情来挽救,就如同在水中奋力拼搏的老鼠一般。由此可见,即使是平常对死亡有着亲近感的“我”,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会奋力自救,如果真的没有感受到死亡的恐惧,“我”就不会努力自救,也就不会看到老鼠死亡挣扎时感到害怕。在这里,人由于求生的本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去,活着去的意义对于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来说都是相同的。不是为了什么未尽的事业,不是为了什么未了的心愿,也不是为了将来能够为国家做贡献什么的,就为了一个单纯的目的:活下去。因为人天生就有对生命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在我们遇到威胁我们生存的东西时,我们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活下去,只为了活下去。

这种状态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人生写照。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出于此种阶段,经历了少年时的不知忧愁,我们已经懂得了一定的生活技能,也学得了一些生活常识,经历了一些生活艰辛,对于生存和死亡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让自己活下午,避免让自己死去。我们内心恐惧死亡,讨厌死亡,希望活着,而且希望自己更好地活着。尽管如同那只老鼠一样我们迟早逃不脱死亡的命运,但是我们努力在让自己远离死亡这种命运。虽然和平的接受还是徒劳的抗争的确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人的软弱却在驱使我们不断向前,努力向着“生”移动。

蝾螈之死

“蝾螈死了。我不由大惊失色。我打死了它。我虽全无此意,可是却确实杀死了它。我的心中泛起难以言说的悒郁。正正是我,出手打死了它。然而这真的是个偶然。可是对于蝾螈,这是飞来横祸了。我久久蹲在那里,似乎置换来了蝾螈的心情。自己变成了死去的蝾螈的替身。悲悯与他的遭遇,却也同感到深为生灵的那种孤寂脆弱。出于偶然,我没有死去。也是出于偶然,蝾螈死去了。我的心情变得落寞难言。垂头看着脚下的路,我慢慢走上归途。隐约的可以看到远处街区的灯火。”

“我”并没有真的就想把蝾螈杀死,但是它却死了,它被“我”所杀,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自己的一个偶然的举动,对于蝾螈来说却是飞来横祸,它竟然就这样死掉了,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飞来横祸。“我”并没有想要做恶,可是最后却是做了恶。更可怜的是蝾螈,它本来活得好好的,可是却因为这一番事情,害它就白白地丢掉了性命,可见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有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就失去了活着的权力。侥幸活着的我们,应当如“我”一样:“对此如果不抱有感恩之心,那简直是说不过去。”可是尽管如此,文中写到“然而我却丝毫没有欣喜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

对于偶然活着的自己,“我”觉得应该感恩。对于偶然死去的蝾螈,“我”深怀歉疚之情。对于活着的人,活着值得感激,对于死去的人,死亡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下一刻是会活着还是会死去,“生与死本身并不是截然两级”,一切都处于偶然,出于不可预测。

既然如此,生也就无须特别欢喜,死也无须特别害怕。生死本身就是偶然,活着是偶然,死亦有可能是偶然。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还是长寿的一生,这些都无关紧要。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着,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好好活着,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追求你想追求的东西,等到真有一天要迎接死亡,也无须害怕,生命总有这两种形态,只有经历这两种形态,生命才是完整的。

这就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看透生死,无所畏惧,所以他们能坦然面对。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通常都是人到中年或者是老年,正是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种种,所以最后他们能看透生死,尽情享受生活,坦然接受死亡。对于他们来说,生和死已经是咫尺之间,带着随时都会死去的觉悟活着,才能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如果不幸死亡逼近,也就自然无所畏惧,因为知道总会经历这一天。

3 结论

通过3个小动物之死,看到了生与死,作者有了一些感悟,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因人不同,因我们的人生经历,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而不同。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些对于自己有益的东西,文学的作用大概就在于此吧。

参考文献

[1] 谭晶华。日本近代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肖书文。论志贺直哉《在城崎》中的死亡意识。云梦学刊,2006(6).

[3] 林峰。志贺直哉的“心境小说”―《在城崎》.日语知识,2002(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上4篇人生老鼠范文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人生老鼠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人生老鼠范文2

如今,过街的老鼠大胆得很,气派得很。再也不会在夜深人静之时才鬼鬼祟祟地出来露面了。光天化日之下走在街上也不快不慢,一晃一晃地典着大肚子,脑满肠肥的样子,在大行人道。人们似乎也见怪,更没有几个敢对其打骂。为什么?据说理由有三。第一,老鼠有鼠疫,打老鼠时给老鼠反咬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狗急还会跳墙呢?你敢保证迫得老鼠紧了不会反咬一口?鼠疫这东西,惹不起!

第二,惹官非。打老鼠还要看背景,现在不是很流行养宠物吗?你敢保证在街上大摇大摆走着的那肥头肥脑的老鼠不会是某家的宠物吗?穷人家养不起宠物。打死了大人物的宠物老鼠,那还得了?赔不起呀,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第三,多管闲事。人打老鼠,不就是狗抓耗子多管闲事吗?吃饱了又不是没事干,干嘛去多管闲事?而且不是有猫吗?猫捉老鼠,天经地义,捉老鼠是猫的职责。老鼠让人打了,猫不是白养吗?

听起来以上理由好像很有道理,似乎老鼠是不能随随便便打的,尤其是过街的老鼠。然而,等到猫把老鼠咬死在街上,老鼠横尸街头,发出阵阵恶臭的时候,捏着鼻子从老鼠身边走过的人们似乎又毫无顾忌了,人们摆开架势,众口大骂,讨打讨骂声一片。不单是骂老鼠,连捉老鼠的猫也给骂上了:“居然把老鼠养得这么肥!”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哦,原来老鼠死了。自然就不怕它反咬一口或是谁的宠物了,鼠疫倒还有点顾虑,所以才站得远远的骂,远远地打。这时不骂,更待何时?细数老鼠种种恶状,大骂特骂之余,说不定还能换来几阵掌声呢。

人生老鼠范文3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做好培训宣传发动工作

根据市灭鼠工作会议的指示和怀乡镇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镇政府成立灭鼠工作领导小组,由抓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农技站站长任副组长,林业站站长任副组长,农技站人员和林业站人员及村主任、村农技员任成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灭鼠工作队伍,组织发动全镇灭鼠工作,把灭鼠工作作为确保 农业生产丰收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每年在春耕前,夏收后组织召开一次灭鼠动员会。在投放毒饵前,通过印发资料、广播、黑板报、张贴告示、横幅标语等各种宣传,使灭鼠工作家喻户晓。在灭鼠期间,还要强调镇下乡管片领导、干部、农技站、林业站下乡人员到各村落实、督促、检查灭鼠工作。为保证毒饵质量和统一放毒饵时间,每次灭鼠前都召开村主任、农技员和抽调配制毒饵的技术人员参加制毒谷现场会。主要由我站技术人员做示范、指导,使各村有关人员都掌握配制毒饵的方法和技术,为我镇统一灭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为了保护老鼠的天敌——猫、狗、蛇、猫头鹰,强调统一使用没有第二次中毒和对家禽及人畜安全的杀鼠迷毒饵灭鼠。

二、增加投入,户户有责

为使全镇人民都投入灭鼠工作,镇政府十分重视,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购买鼠药补贴,农户出资一部分,各村干部到各户去,根据各户人口数和责任田多少进行收集稻谷,然后再在村委会进行统一配制毒谷,统一再发回农户投放。据统计,全镇自98年至2010年,使用灭鼠迷6000公斤,配制毒谷120吨投放,收到显著的灭鼠效果。

三、抓住有利时机,同一时间,适时投毒

怀乡镇每年统一灭鼠4次,主要根据老鼠的生长规律进行投毒,通常在老鼠饥不择食时,农作物少时,稻谷、番薯和冬作物收获后进行。第一次在1月下旬,第二次在5月上旬,第三次在8月上旬,第四次在12月中旬。并做到不漏村庄,不漏地段,不漏死角投放毒饵,确保灭鼠效果。经过一年四毒鼠,基本没有老鼠吃禾、吃稻谷、吃蔬菜等现象,证明老鼠密度明显下降,确保了农业生产丰收,效果显著。

四、根据老鼠活动规律适时投毒,注意保护毒饵

根据老鼠一般在傍晚活动较多,就在傍晚投放毒饵,第二次跟踪,如发现老鼠吃掉毒饵,在傍晚再补。如发现老鼠未吃掉毒饵,就收起放好,在傍晚再放,这样可以避免畜禽吃掉毒饵。又根据老鼠行好路新奇的特点,投毒时把毒饵放在老鼠常出入的地方,略加些东西覆盖,使老鼠突然感到新奇的东西出现,引诱老鼠吃毒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灭鼠效果。

五、灭鼠结果和建议

怀乡镇通过连续十几年的大力推广使用杀鼠迷毒谷灭鼠工作,收到显著效果。自98年至2010年的十二年灭鼠工作,使老鼠密度迅速下降,老鼠为害作物明显减少,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确保了农业生产丰收。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每年投放杀鼠迷毒谷1万多公斤,投放面积3万多亩次,灭鼠约10万只,按每只老鼠为害作物20公斤计,全镇每年减少作物产量损失2千多吨,真正确保了我镇农业生产丰收。

杀鼠迷灭鼠具有显著效果,应大力推广使用。杀鼠迷毒谷灭鼠具有显著的效果,其主要优点是:(1)无味、无臭,水溶解性能好,渗透力强,能完全吸收,适口性好,老鼠喜欢吃,因而毒鼠效率高。(2)对人畜安全,操作简便,对老鼠天敌没有第二次中毒,能保护老鼠天敌,同时对鸡、鸭等禽类也安全,群众容易接受放心使用。(3)价格适中等优点。同时鉴于较为理想的敌鼠纳盐灭鼠在我省已连续推广使用了二十多年时间,老鼠已开始表现出耐药性等情况,为避免老鼠抗药性产生,提倡更换使用杀鼠迷灭鼠,做到科学灭鼠,提高灭鼠效果。据群众反映,杀鼠迷毒谷灭鼠效果很好。因此,杀鼠迷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杀鼠剂,建议各地应大力推广使用杀鼠迷灭鼠,确保农业生产丰收。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编,应用杀鼠迷毒谷杀田鼠试验总结。 1994.

人生老鼠4

第欧根尼,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史料记载,此公经常穿一件比一般斗篷大一倍的斗篷,即使睡觉也在里面。除斗篷以外,第欧根尼还随身带着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他的食物和所有的家当。有一次,他因为生病身体虚弱得实在不行,只好拄着一根拐杖走路,可能是拄的时间长了一点,以至于他竟然习惯了拄拐杖走路,病愈后仍旧使用。于是,斗篷、小袋子、拐杖就成了犬儒学派的标记。

第欧根尼被柏拉图称为是“发了疯的苏格拉底”,这是因为第欧根尼在行事风格上颇像苏格拉底。有一次,第欧根尼应邀到柏拉图家用餐。结果他用脏兮兮的赤脚踩遍了柏拉图家的锦缎沙发,并说“我践踏了柏拉图的骄傲。”还有一次,他应邀到一个富人家作客,环顾过四周华丽的地毯和家具后,他把一口痰吐到主人的脸上,然后又连忙用自己的斗篷把对方脸上的痰抹去。道歉说那是整个客厅里唯一肮脏、让他觉得可以吐痰的地方。第欧根尼鄙视权贵,他曾说:“亚里士多德什么时候用晚餐i得要看腓力王的意思,但第欧根尼却喜欢什么时候吃晚餐就什么时候吃。”据说,有一次,年轻的亚历山大大帝,这位古往今来最有权力的人慕名前来拜访第欧根尼,问他有没有什么可以为之效劳。“有。”第欧根尼回答说:“走开一点,别挡住我的阳光。”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伟大的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竟声称自己的老师是一只雅典的老鼠。据说,有一天,当第欧根尼在沉思人生的时候,忽然看到一只老鼠在跑来跑去,神情极为无拘无束。它既不害怕黑暗,也不向往一张舒适的床,总之,任何人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去获得的东西,它一概都不感兴趣。从这只老鼠身上,第欧根尼为他的贫穷找到了救赎,也为他的哲学找到了基础。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有一个人是因为老鼠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那就是秦相李斯。《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牛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絮,近人犬,数惊恐之。斯人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日: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苟卿学帝王之术。李斯通过对厕鼠、仓鼠的观察、比较,而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并进一步得出“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的结论。李斯既然洞悉了人的高贵贤能、有无出息,是因人所处的环境的优劣而决定的,那他当然要奋发图强、出人头地。于是他审时度势,弃楚奔秦,去做秦相吕不韦的门客。做了秦相之后,他又辅佐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制定法令,维护和巩固了秦的统一,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才华与智慧。然而“仓鼠”终究还是鼠,再怎么蹦跶也难逃龌龊。在那场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关头,李斯在明知赵高险恶用心的情况下。依然向其妥协,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与赵高狼狈为奸,废扶苏立胡亥,上演篡权丑剧。这说明李斯的人生哲学就是追逐权势,贪图富贵,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不惜代价。有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反丢卿卿性命。秦始皇死后。李斯很快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临刑前,面对捆绑在一起的儿子,他老泪纵横:“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追狡兔,岂可得乎?”这最后的哀鸣该包含着怎样的哀痛?

同样是人。同样是面对一只老鼠,但却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和命运结局。一个成了安贫乐道、留名青史的智者,一个成了利欲熏心、遭人唾弃的冤死鬼,这其中除了个人因素外,恐怕也与东西方文化的政治传统、历史背景文化差异不无关系。

选自《山东青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6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