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课后延时服务致家长一封信【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81894

【导言】此例“课后延时服务致家长一封信【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后延时服务致家长一封信【第一篇】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回应群众关切,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学生困难,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经研究,我校将于20xx年x季继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后延时服务对象

本校在读确有需要且自愿参与的'学生(放学时段无人接,回家无人看管)

二、课后延时服务拟开始时间

拟定于20xx年xx月xx日开始实施

1、中午课后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学习日上午放学至下午上学前,计2课时

2、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学习日下午放学至正常下班时间,计2课时

因疫情防控要求之需,下午放学仍实行错峰离校。

三、课后延时服务流程

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编班

四、课后延时服务内容

课后延时服务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立足学校实际,组织开展以学生作业辅导、自主阅读、体艺技能训练、少年宫社团等活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课后延时服务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学生家长自愿参加”的原则,采

取“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方式开展。

六、课后延时工作专班

1、带班辅导人员:以本校在职教职员工为主要师资力量,聘请部分具有艺术、体育、科技专长的、具备专业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人员参与。

2、巡视管理人员:每日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对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进行巡视,协调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确保服务质量。

七、课后延时服务收费标准

学生课后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行为,不属于免费义务教育范畴。每生每课时服务费2元,每个月缴纳1次。享受国家资助(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残疾对象)的学生免收服务费。

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配合!亲爱的家长朋友,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期待家校携手,共同努力,让孩子遇见最美童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第二篇】

孩子的劳动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只有树立了劳动的观念,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热爱劳动。那么,作为小学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课后延时服务致家长一封信【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双减”工作精神,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以服务家长、培养学生为宗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有效缓解家长接送难的焦虑情绪,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做好本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有关事项告知大家。

一、服务对象

本校有需求的所有学生

二、服务原则

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原则。确因家长无法在课后及时接送的情况下,请于xx月xx日前在线填写意向表,向班主任提出报名申请。

三、服务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学习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除外)。

1、中午课后服务时间及安排

(1)上午放学后至11:40(课后服务半小时),拟采取“指导作业+自主阅读”形式进行。

2、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及安排

(1)一二年级:下午放学后至17:35,拟采取“作业+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体育锻炼”形式进行;

注:一二年级周一课后延时至18:15,周二至周五17:35;

(2)三至六年级:下午放学后至18:15(具体时间将根据夏冬时令进行调整),拟采取“作业+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体育锻炼”形式进行。

四、课程安排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开辟“针对焦点重点、易落地、效果好”的服务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内容有:

1、作业辅导服务

以班级为单位,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在本班教室集中完成作业,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答疑和帮助。

2、学校少年宫、社团活动

立足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开设丰富多彩少年宫社团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3、体育锻炼

立足学校实际,合理安排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五、工作专班

1、带班辅导人员

学校根据办学特色,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服务项目,原则上以本校教职工志愿报名参与为主,聘请部分具有艺术、体育、科技专长的、具备专业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人员参与为辅,由学校统筹安排工作。

2、巡视管理人员

每日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对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进行巡视管理,协调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确保服务质量。

六、收费标准

课后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行为,不属于免费义务教育范畴。开展课后服务所需费用,按照“成本核算,家长为主,政府补助”的原则组织实施,以非营利性的原则向家长收取服务性费用,具体费用将根据上级统一制定收费标准执行。

七、参加流程

按照“政策告知——调查摸底——自愿选择——签订协议”的流程有序开展。

1、政策告知。学校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上级有关课后延时服务工作通知精神。

2、调查摸底。家长线上填写《xx市xx中心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意向表》,学校通过数据汇总统计调查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意愿。

3、自愿选择。家长根据实际需要,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及具体时段,自行打印填写《xx市xx中心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申请表》,xx月xx日交给班主任,班级审核后统一报学校汇总,经学校同意并公示后,确定全校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名单。

4、签订协议。学校根据家长的申请进行审核,认为属实后与家长签订《xx市xx中心小学课后延时托管服务协议书》,明确看护的时间、形式、管理要求、双方权利和义务等。

xxx

20xx年xx月xx日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第四篇】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明了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学校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新任务、新课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___指示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北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为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教育实效,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实践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通过长期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二、工作目标

充分做好家校共育,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创立家校合作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参与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实践带领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一)落实实践体验,坚持育人导向。

劳动课程和劳动活动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己动手实践为基本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成长需求,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安全适度。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注重创新探索,体现时代教育。

劳动课教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课程内容要常改常新,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开设劳动技术课,职业体验课和劳动法律专题课等多样课程,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三)多科协力合作,多面评价反馈。

劳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课程与活动优势,与美术、综合等课程有机结合,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相配套,打造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劳动课程。建立学生劳动实践动态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注重情感和态度教育,建立激励机制,全面客观评价劳动教育成果。

(四)结合本地文化,开展特色活动。

劳动教育要体现大同地方特色文化,与大同一中校园文化传统相结合,综合结合省情教育,德育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校本课程相关内容,通过科技文化节等传统活动平台展示成果,打造“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展示”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

三、具体措施

劳动教育需要家校高效合作,达成教育目标共识,有机多样地开展实践教育。2020年因新冠疫情导致延期开学,学生居家网络学习期间,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特殊机会。学校积极进行劳动教育探索与尝试,通过综合健康课开展劳动知识教育,利用居家学习机会尝试家务劳动实践课,鼓励学生和家长合作学习,创造了家校合作共育的良好开端。通过对本次网络教学成果的研究与反思,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措施。

1.打造劳动教育工作团队

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组,由校长担任工作领导组组长,负责总体工作;教科处、教务处和综合健康备课组主导课程体系建设,其他相关科目备课组辅助完善课程;德育处、团委和学校年级组组织开展专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年级组和德育处负责劳动教育过程评价与记录,教科处、团委和综合健康备课组负责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宣传;全校各相应科任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2.打造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日常教学以综合健康课为课程主体,采用“必修+选修”日常劳动课程形式,开展个人居家生活劳动,日常家务劳动,庭台农植生产劳动,居家手工创作劳动等知识教育。知识类、方法类和习惯培养类课程在日常综合健康课中开展教学,动手实践类、手工创造类等课程与美术、物理、生物等科目结合开展,日常家庭家务类课程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实践课。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卫生清扫劳动机会,抓住打理植物、清扫落叶、扫雪等季节性特殊劳动机会,建立校园内劳动实践课堂,打造全面完善课程体系。

3.打造品牌创意活动

结合学校现有教学环节与活动,融入劳动教育要素,让劳动教育渗透至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一课教师体验、一日班主任体验等主题体验活动,以学校课堂为重要展示平台,让学生通过换位了解教师职业,促进师生互相理解沟通,在体验职业劳动的同时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开展家长职业分享专题会,以每周班会和团(队)会为平台,家长分享职业体验与心得,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种职业职能知识,同时体会父母工作不易,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学会尊重父母职业,进一步拓展到尊重社会不同职业。

开展“寻找最美校园人”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开始,寻找校园中校医、保安、保洁最美工作瞬间。逐步开展同主题系列活动,在社会中继续寻找劳动者之美,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

积极开发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与可靠社会机构加强联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多样职业体验活动,如博物馆讲解员,图书馆管理员,交通疏导员等。利用学雷锋志愿活动和寒暑假假期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性活动,让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社会公德。

4.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评价要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促进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和创新能力发展。劳动教育评价时既要注重过程记录,还要注重结果展示,还需要特殊注意情感和态度评估。评估时要关注个体内差异,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向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由德育处、年级组和综合健康课共同记录评价,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全面记录学生劳动过程与感想,形成劳动日记、劳动心得等多样评价展示材料。注重多学科合作评价,定期评选劳动榜样,开展劳动实践成果展,开展劳动专题竞赛活动,多角度展示学生劳动收获与成果。逐步建立公示、审核制度,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48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