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例【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66370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例【最新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第一篇】

摘 要:企业之间的竞争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一个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竞争力是否强大的重要因素。企业相关岗位员工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人,其自身综合能力则是决定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核心要素。本文主要针对企业行政管理岗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进行讨论研究,简述了企业行政管理岗和岗位工作人员的性质,总结概括了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工作能力,探讨了如何提高该岗位员工工作能力,并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竞争范围也从传统的价格、产品等转变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由于竞争领域的扩大,对企业各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要切实做好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企业管理效益最大化,这些也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

一、企业行政岗位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述

企业行政岗位

从经济效益来看,虽然行政岗位并不能为公司创造直接的利润,但行政岗位是联系公司各个部门的纽带,关系到一个企业总体运营的通畅和效率,因此行政管理岗位的价值是隐形的,是通过其他岗位体现的。对一个正常运行的企业来说,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岗位共同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架构,行政管理岗位就是这个结构的纽带,将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企业在一个协调互助的机制下运营。行政管理岗位和其他经营岗位一样都是以为公司创造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为企业日常运营、实现持续向前发展而存在的。当然,与其他岗位不同,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一般看不到直接效果,但如果企业离开了行政管理,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更谈不上可持续、长期发展。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更新,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理论也在发展变化,呈现更加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工作内容和性质与传统行政管理工作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政管理岗位向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的内容和难度也在不断提高,追求更加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行政管理人员

从岗位工作内容来看,行政管理岗位人员负责的工作内容主要有文书、档案管理、企业公关、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内务后勤保障等。从岗位性质来说,行政管理工作遍布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负责的大多都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如果企业要保障正常运营、生存与发展,就绝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岗位人员,除了熟悉日常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也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方向、决策内涵,为企业运营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企业运营当中,这就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如果要想提高行政管理岗位工作水平,首先要从岗位工作人员入手,打牢基础,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职业道德

从企业管理来看,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样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利益,而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又影响着企业形象的树立。如果公司员工的能力水平很高,但却没有好的职业操守,这样的员工对企业来说是存在威胁的。如果企业对这种员工视而不见,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岗位的特殊性,行政管理人员相对于企业其他岗位的员工更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因此该岗位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并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2.心理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是否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在企业行政管理岗位上的员工,由于日常工作繁重,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每天都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面对沉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是否能顶得住压力,积极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是现代社会很多企业评估一个员工工作能力的重要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也面临着竞争。员工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抵抗压力、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重要因素。

3.专业技能

相比其他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员工的业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与公司其他岗位人员的人际交往、业务协调和沟通等方面。行政管理岗位员工主要工作是与企业其他岗位人员进行交流与信息传递,因此,该岗位员工沟通能力的高低是评价他们业务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除此之外,行政管理岗位员工日常要处理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各项事务,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工作,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是行政管理岗位人员应具备的技能之一。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相关对策

1.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文化素养

首先,企业要定期组织对行政管理岗位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来提升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达到提升该岗位员工工作能力的目的,帮助员工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企业对员工进行一系列的业务培训和文化培训,可使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认清自身价值,明白自己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清楚如何才能实现自我肯定,以积极饱满的态度投身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去。当企业员工都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时,企业内部即可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员工在这样的氛围里才能够养成热爱学习、自我约束的好习惯,从而让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企业在对员工进行业务和文化素养培训时,可以适当增加法律教育内容,增强员工法律意识,并将法律知识应用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去,在推动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同时也对员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2.正确认识人员流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的人员流动包括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内部流动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岗位间的调整和流程,外部流动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离职或其他人员到企业任职。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人员流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发生非正常的人员流动,会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企业业务和管理人才的缺失,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要尽量避免非正常人员流动现象的发生。当然,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合理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的,合理的人员流动会给企业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企业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蓬勃的发展动力,助推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树立一个善待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企业形象,从而达到督促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素质的目的,让员工产生一种紧迫感,不断完善自我来适应行政管理工作。而在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直接受益的就是企业本身。

3.优化绩效考评体系,全面评价工作情况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有效、规范的行政管理。因此,企业要在内部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考评企业对自己的员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并将员工的考评结果和他们的绩效挂钩,将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业绩紧密联系起来,构建起企業和个人的利益共同体,通过绩效考核,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行政管理岗位是保障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潜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企业营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发展空间。因此,企业管理层要抓住发展机遇,不断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徐冬菊.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2):174.

[2] 汪鹏飞.企业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23):90-91.

[3] 金硕.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20):47-48.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第二篇】

首先,人员是基层管理工作的重点

军队管理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是军队管理教育居于首要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的要素。管理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人的工作做好了,就抓住了管理教育的关键和重点。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1 页)

其次,人员是基层管理的难点

军队是一个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成分复杂且不断更新的武装集团。军队人员构成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军队管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这就从客观上增大了管理教育的难度。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部队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再次,人员管理是军队管理的基础

无论部队怎么发展,无论军兵种多么复杂,也不论官兵成份如何变化,基层人员管理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保证。基层人员管理搞好了,就为整个部队的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一、在军队基层管理中性格色彩的应用

现代军队基层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人性化管理,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益,而且应该为每一位官兵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功立业的机会。这种理念得到强化的一个信号就是——部队越来越多地注重培养和管理官兵的性格发展。

那么部队该如何培养和对官兵的性格发展进行管理呢?

要使官兵性格充分展现,并能为部队所用,关键是管理者要因材施用, 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性格健康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限制它。因为性格从来不是限制出来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性格,尤其是智力性格。 因此, 对于部队管理者而言,首先要设立一个宽松积极的激励性环境,在岗位安排上注意做到用人所长,其次在制度制定上注意因岗而定,最后通过因人而异的激励措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使每个官兵性格的积极层面都能得到适当引导和发挥。下面便是我们对部队进行官兵性格发展培训的具体分析,我们根据各种资料的分析将我们的官兵性格培训总结为以下三点,具体如下:

二、岗位安排——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人的性格不一样,才干、需求和偏好也会不一样,干得的工作和外在的表现自然也就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要从不同性格的角度来分析才能知其长短,同时在不同性格人的才干和需求上给予支持和定位,让不同性格的人干他们最适合的或最擅长的工作,这样干起来才能快速上手、更加出色。有一句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在我们进行岗位安排培训时,我们首先要分析下官兵的性格的种类。通过分析比较了各大学者专家对官兵性格的分类,我们依据乐嘉的观点,把人的性格分为红色、蓝色、黄色及绿色四类,它既容易被人掌握,也具有概括性和科学性。运用它,你就很容易描画出自己的性格轮廓。从职业角度来说,红色属于交际型 ,蓝色属于思想型 ,黄色属于目标导向型,绿色属于中庸型。以下是对这四种性格的分析:

1、交际型的人喜欢说,喜欢与人交往,害怕孤独,热情助人 ,不会算计别人一般比较单纯,别人喜欢与之交往 感情外露,情绪化,有孩子气 。

2、目标导向型的人喜欢做,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充满自信,理智果断,目标明确做事效率高。但缺乏同情心,不大关注人际关系,比较固执,以我为主。

3、思想型的人喜欢想,善于分析,责任感强,做事预先做计划,想好了再干,不像行动型的人干起来再想,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富有创造力,喜欢独处,总把目光放在事物的消极面,因而容易发现问题避免麻烦出现,同时也容易产生疑虑及忧郁。

4、中庸型的人性格低调,容易相处 ,平静有耐心,容易适应环境,不易生气,避免冲突,善于面对压力。有同情心,但对任何事情都缺少激情,得过且过,躲避责任,喜欢沉默,与人交流少。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性格的人其实适合于不同的岗位,若能投其所处,则易使其在相匹配的岗位上做出业绩, 有利于发挥出官兵的创新力和工作热情,提高对部队的忠诚度,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作为部队的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官兵的性格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官兵的不同性格特征,把其分配到合适的岗位,让其发挥所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交际型的人喜欢与人交往的岗位或者是富于变化的工作,可以安排他们从事协调、接待外来人员等岗位。目标导向型的人适合从事管理、具有挑战或竞争性的工作 ,可以安排他们做连队主官、骨干等职务。思想型的人,可以安排其担任技术骨干、工程师等。中庸型的人则适合从事档案管理员、保密员、服务人员。

在办公室的安排上,可以让性格意志力较强的人去处理一些需要果断处理的事情;让情绪体验较弱,遇事较为冷静的人去解决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矛盾的问题;让擅长运用语言的人尽量发挥写作的特长;让细心、耐心但不善应变的人多作一些规则明确的例行性、常规性的工作;让性格内向、不善社交的人多一些内勤工作等。只有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这项工作的最合适人选,即产生工作归属感,才能让官兵保持愉快的心情,信心十足地投身于工作中去。

三、管理制度——因岗而定

部队一方面要规范部队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尊重并发挥官兵性格,使管理制度规范与官兵性格激发辩证统一。实现按岗位制定管理制度,就是不同岗位可以区别对待,即部队的管理制度不需要达到高度的一致性。可以通过官兵自主管理、 民主决策,确立团队精神、 协调精神、主人翁意识等观念,充分发挥官兵的主动性和潜能,让每个岗位的官兵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用其所能。

四、激励机制——因人而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5种不同的层次,他们分别是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不同层次人的主导需要不同,人的行为方向受其主导需要决定。这就启示我们,如果想要激励官兵向着统一的组织目标而努力,则须要求管理者了解不同官兵的性格,针对不同阶层、不同部门、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已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1、 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增加报酬,满足官兵对物质的需求。

2、 对社交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社交和娱乐条件,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关系融洽的部队内部人际关系。

3、 对尊重需求较高的官兵,应该采用荣誉激励和晋升激励方式。

4、 对自我实现需求较高的官兵,用晋升、提级、培训等手段对他们进行激励,创造进修深造、到更高档次的岗位进行学习的机会以使他们能够在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上得到提高,以此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5、 部队管理发展到今天,从最初的“人管人”、“制度管人”到当今的“科学管理、用文化管人”应当构建允许官兵性格张扬的部队文化,以官兵性格推动部队科学发展,这才是依据科学发展观,发展人才进而发展部队的明智之举。

五、总结

人的性格多种多样,作为管理者我们可以借鉴性格色彩学来更好地识人用人,针对不同性格的人采用不同的处事方法,从而使我们不仅使我们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我们工作的展开,为我们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第三篇】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有效的改革和发展之后,已经逐步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兴起之后,国有企业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和有效。然而,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发展,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且及时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企业改革

行政管理是企业自我发展、自我调节,实现整体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国有企业,结构比较庞大,更加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来运行,才能使企业健康的运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许多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模式,而变得效益低下,甚至破产倒闭,这给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的社会经济又会出现新的面貌,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原因,需要认真对待。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是当下影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下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来说,没有按照时代的发展继续进行补充和完善,还是按照过去最早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工作和管理理念,并没有发现在规章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或者发现之后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众多,部门之间关系复杂,规章制度涉及到各个部门错综复杂的关系,许多人员因为不愿引起纠纷而放弃整改,这就导致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普遍与当下先进的办公环境和社会经济状态不相适应,最终影响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缺乏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理念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掌握重要生产资料的国有企业,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所建立起来的。其行政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机构基本类似,而且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计划经济时期,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由政府官员直接任命,在生产和销售任务上都是有政府来直接调配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有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国有企业不再只是依赖政府的宏观调配,而是向民营企业一样面向市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进行经营。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许多人员没有充分的转变思想,尤其是一些年纪比较大,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参与管理的人员,自身的管理观念比较陈旧,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不符,严重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质量。

(三)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参与到行政管理中来,一直是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现代化的企业的行政人员则是体现的一种服务意识,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办公服务。这两种观念的冲突导致了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某些行政管理人员态度傲慢,导致企业和员工之间产生了矛盾,还有一些行政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对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缺乏最起碼的操作技能。国有企业的行政工作是连接员工和企业的重要纽带,而现代化的国有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单纯的雇佣关系,这就需要行政管理对员工的基本权益问题上更加的重视,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基本代表了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形象。若是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则对劳资关系和企业的对外宣传都会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

(四)行政管理的效率偏低

国有企业作为大型的社会经济团体,机构十分庞大,在其实际的发展中行政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国有企业依然存在着其计划经济时期的弊端,在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后依然能够从中显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行政领导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甚至在现代化的生产企业中大搞封建迷信,严重破坏了国有企业的形象,以及行政管理的效率,对于行政管理的科学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行政管理领导者的不作为或者陋习,对于整个行政管理机构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还会带坏整个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风气,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

首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领导人员,需要意识到的是,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运行的最基本的准则,只有健全、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使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健康的运转起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下,许多民营企业也都初具规模,甚至有些企业凭借着自身的发展与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了庞大的企业规模。这种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中,基本上都是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其行政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和内容运转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同样的需要构建先进的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规范,才能够更好的使企业与市场相接轨。

(二)提高行政管理的人员职业素养

从目前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来看,部分人员尤其是领导者没有认识到专业化的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职业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而现代化的企业必须要有一套专业的行管理机构和职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要求其他领域的人员在行政岗位尸位素餐,影响正常的工作。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安排上,要从两方面来进行改进。首先在行政管理人员招聘上,要重点引进一些在大型民营企业工作经验的行政人员,或者是年轻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后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只有对企业注入新鲜的专业的年轻血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对于非专业及工作效率不高或者思想落后的行政管理人员,要及时的清退或者安排在其他岗位任职,避免个别人员的个人行为影响整个行政管理机构的对外形象。另外,建立完善的行政人员投诉和举报机制,采用企业内部监督的方式,规范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和工作状态。 (三)提高行政管理的办事效率

从当下我国国有企业的通病来看,普遍存在着人员机构复杂,办事效率偏低,不仅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时由于工作和生活区域比较集中,人员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而现代化的企业行政管理,尽量避免出现工作以外的个人情感,有些企业甚至存在着十分缺乏人性的规章制度。国有企业在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中应该从两点来进行,首先约束领导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的产生,最大程度上避免个人对行政管理的干扰。另外对于行政管理的部门进行改进组建,除了按照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重新划分之外,对于人员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要进行考虑,在保证行政管理人员团结稳定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改善各个部门的工作衔接情况,避免出现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提升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国有企业内部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有助于企业对市场有更好的把握,也能够使企业对员工的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企业的管理机构与员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四)建设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体系构建中,应该适当的引进先进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人才资源。国有企业领导者可以向我国的一些民营企业或者国外相同领域的大型企业吸取经验,找到企业发展的共同点,学习在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下如何构建先进的行政管理体系。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已经逐步的实现了信息化的转变,不管是现在兴起的服务业还是传统的制造业,都已经逐步实现了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相对其他经济组织来说,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已经基本形成了现代化的办公网络,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这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加有效的与市场环境相融合。

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行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以及国有企业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实施。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后,我国的市场环境也将会迎来新的转变,在各个领域都会产生新的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领导力量,应该能够认清和理解当下的形式,按照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战略部署,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更好的承担新时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苏伟明.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0(14):136.

[2]张会平.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强化策略[J].管理观察,2017(4):19-21.

[3]羅旭,唐冰开.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8,(23):182-183.

[4]时萌.关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7(6):65-6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第四篇】

[摘      要]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在教育领域,教育机制正在不断改进及完善,与此同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重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目前,如何促使高校行政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得到提高以及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模式值得高校管理层高度重视。为了切实做好高校各项工作,务必要进一步地改进以及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要对行政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是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措施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42-02

为了实现学校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的发展,高校要切实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质量,促使办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优势地位。目前,社会对高校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开展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当中,更加关注高校自身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对高校来讲,只有切实地保障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能够服务于学生和教师,同时为师生提供良好生活以及学习的环境,才能够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对于目前的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来讲,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同时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进一步促使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需要当前高校管理人士响应政府号召,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断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和完善。除此之外,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来讲,还应当具备大局观,实现全面发展。另外,在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切实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同时要将行政管理践行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应当结合校园现实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但是当前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还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相关的人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行政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行政管理之中还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内部行政管理不到位以及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素质等。

(一)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同时获得了很多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素质教育的推广,在目前,在教育领域还需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但是一部分学校依然采取老旧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潮流,同时,目前学生是独立的成年人,应该具备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应该受到学校方面的保护以及照顾,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性。如果行政管理工作还依然采取老旧传统落伍的管理方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自我意识难以得到提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不到位

目前高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还依然存在工作

分配不恰当、人员冗杂以及效率过于低下等诸多不良问题。高校通常都将教学管理工作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这样就导致后勤的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对自身工作的深刻认知,依然存在一部分的行政管理人员严重的消极怠工,同时经常产生迟到、早退等现象。其次,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领导阶层来讲,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对于高校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这样就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导致当前大多数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过程当中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最后,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过于形式主义,在平时的工作过程当中很大一部分成员严重缺乏团队意识和团队观念,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过于低下,同时严重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对目前的高校来讲,在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实现改革创新,特别是需要加强体制内部优化和调整工作。

(三)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素质

通常来讲,建立一所具有文化底蕴的高校往往需要历时数十年的时间,在建校初期行政管理模式仅仅只是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顺应新形势,对于高校来讲,应当跟随时代发展脚步和发展潮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但是依然存在一部分高校没有充分明确人才考核方式以及招收标准,这样就导致了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上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不利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为此,这就需要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目前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考验,高校就应当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对行政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健康稳定以及持续的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的要求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额行政管理能够符合时代内涵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要求进一步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一)符合时代内涵,深化改革促进发展

在目前阶段,对于高校来讲,应当结合国家政府的相关规定积极主动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资源配置整合,这样就可以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其中涉及学生教师生活各个方面,内容较为繁杂,还涉及人际关系问题。为了切实保障各方面成员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要切实地保障学校内部财力、物力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这样才能够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及可持续的发展。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在工作部署过程当中应当紧扣时代的脉搏,這样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地提出了科技创新是促使社会生产力以及综合国力提升的支撑。目前,应当在各个行业加强创新精神的灌注。对目前的高校来讲,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创新思维模式,并且应当将创新融入行政管理工作当中来。在日益竞争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获得优势,从而避免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讲,其本身属于学校后勤保障性部门,更加需要跟随学校发展脚步,避免产生管理脱节的问题。另外,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始终把握重点论和两点论,要分清主次,把握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以及行政管理质量。

三、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合理运用科技增加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目前高校应当充分意识到科技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在当前的行政管理系统当中,应当合理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例如,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对行政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完善和创新,或者是加强互联网加联动考察机制的广泛利用,这样就可以建立数据库,并且将每一个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融入数据库当中。高校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对人员进行定期的考察和评价,不但能够促使当前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作风。同时,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实现岗位的准确分配,同时也可以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挑选最佳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以及优化的配置。高校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要进一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目前的高校中,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人员是行政管理人员,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则务必要促使当前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在目前,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当中大部分人才都具备丰富的经验,但是,依然存在着一部分的成员故步自封,仅仅只是固守传统经验,而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目前高校行政管理还是严重的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所以,为了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完善,需要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指导,进而促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提高认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发展应当是多元化的,只有促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我,才能够促使行政管理部门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意识到创新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要将创新摆在首位,促使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创新意识,进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也可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并且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要保障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在高校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研究,明确行政管理工作当中的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避免资源浪费、人员冗杂,应当制订出科学合理行政管理模式,实现高校健康稳定及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静.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7):21-22.

[2]彭武娟.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2-13.

[3]王玉琳.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4):220-221.

[4]佟思瑶.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浅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4):156.

[5]罗薇.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J].才智,2018(10):171.

[6]欧志鹏.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黑河学刊,2018(2):22-23.

[7]陈鹏.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模式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92.

[8]关慧.高校要发展管理要创新: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7):338.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第五篇】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发展规模也随之扩大。正是基于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凸显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多元化发展以及高校管理学分化发展,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难度增大,高校行政管理形势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相关策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行政管理

所谓的高校行政管理更多是强调对高校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为更好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高校行政管理智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好地完成高校的教育任务。

一、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教育的融合发展下,进而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发展。行政管理作为高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管理水平。

通过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更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下,高校的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这一理念下培养的人才,更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方面。通过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推进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以及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行政管理信息化目标的实现,能够拓宽学校管理的途径,提升管理人员对学校事务、相关信息的管理能力,进而为高校的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二、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行政管理发展现状

在当前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当前,高校作为教育主体承担了更多的发展任务,其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问题。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相对较为庞杂,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被真正践行。正是这些管理问题,造成高校的行政管理现状不理想,未能达到真正的管理效果。

同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其未能遵循行政管理的特殊规律,常常会出现管理岗位设置的随意性,以及管理方式的落后,其更多以文件管理为主,进而忽视自我管理和主动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管理岗位设置的不科学性,造成管理责任与权利的不明确,出现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造成高校较多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行政管理缺乏科学性,这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过度模仿政府管理的运作模式,忽视对自身资源的了解和认识。在这种环境下,易造成权利本位、崇尚人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行政管理水平以及行政管理文化的形成。上述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校对行政事务的有效控制,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

三、提高信息时代下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高校要积极调整行政管理理念,重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信息化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当前高校人员配置、设备状况以及学校的管理体制,通过对现有发展状况的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计划。同时,学校要积极成立相关信息化工作小组,建立并完善相应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和协调政策,从制度上保障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目标实现,充分明确行政管理信息化的相关责任,进而为高校的管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培养。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高校通過建立信息化人才队伍,为高校的行政管理提供人才保障。在具体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让教师在课余时间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也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加强对行政信息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日常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对行政管理人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氛围。

高校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设备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实现信息化。在建立信息化平台和数据库的过程中,要对高校的现实状况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根据高校的发展实际对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已有资源的信息化开发和利用。对于数据库的建设,高校要坚持共享、安全原则,通过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行政管理信息的共享和互通互联。通过这种方式,帮助高校的行政管理实现准确定位和服务保障,进而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畅通,实现行政管理提供高效服务的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下,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通过加大平台建设投入、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以及转变行政管理理念的措施上,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实现信息化,全面提升其行政管理水平,以提升高校的竞争力。正是基于这种发展目标,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针对性的原则,进行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孙斐.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6)

[2]王亚晖.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J]教育现代化.2018(0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第六篇】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起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决策科学、职能优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建设便民高效、规范有序的人民政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建议,期望对提高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 地方政府 智慧政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文简称“体改”)是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1]。在我国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以“简政放权”为逻辑范式,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优化为内源动力的改革思路,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助推着我国政府行政向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1.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

在长期持续深化体改的背景下,政府执政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权力本位”转变为“责任本位”,形成了依法行政、高效服务的行政管理体系[2]。同时,我国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基本实现了政企、政事、政资分开,使政府将职能重心放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基本完成了“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发展目标。

2.行政方式向民主化发展

在以党中央为引领的体改历程中,全面落实民主管理和公开制度,完成了从经验行政向科学行政、法治行政的转变。各级政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政务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水平。同时,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增强了民主意识,在充分考虑到广大民众合理诉求的基础上实施行政改革,有效推进了执政为民理念的贯彻落实,体现了行政管理向民主化迈进。

3.“放管服”格局形成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放管服”一体化改革作为重点,通过在政府机构中实施简政放权,有效结合放管机制,对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升级,积极推进了各地区政府治理格局的完善。中央政府将权力进行重新梳理,将部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市场、企业等主体中,大幅度减少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促使各地方形成了多元主体协作治理的一体化新格局。

4.行政权责执行规范化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现有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对权力运行主体、运行流程建立起了权力清单,进一步强化了行政权力监督和问责机制的执行。各地方政府在行政权力目录清单的指示下,明确了行政权力执行主体,并建立起了党内监督机制、司法机构监督机制、审计监察监督机制以及社会公众监督机制,能够促使政府规范行使各项行政权力。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建议

1.优化政府职能配置

政府机构和职能配置要遵循协同高效的原则进行调整优化,合并职责相近的党政机关,精简办事机构数量,创新性地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为体改提供组织保障。具体实践建议如下: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政府要统筹深化“放管服”一体化改革,对机构编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转变政府职能[3]。省级政府可向经济发达地区适度放权,如下放城乡建设、市场监管、自然资源规划、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行政审批权限,同时市级政府可将部分行政许可事项授权给镇政府,让基层政府拥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权力,发挥出行政管理主体作用,明确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责。

机构编制法定化

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职能部门编制的法治地位,对机构的职能权限、工作程序和应尽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不断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效能。具体包括:一是建立各类编制资源动态调整机制,对机构编制管理进行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编制总量控制、存量盘活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编制信息公开机制、编制管理监督制度、干预举报制度等制度体系,杜绝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违法乱纪问题。

创新监督方式

在体改中要对行政审批项目的下放与取消进行监管,杜绝出现“放虚不放实”的问题;政府要建立起行政审批事项监督平台,由上级政府监督审查下级政府的放权执行情况,避免出现行政事项“再审批”问题;政府要建立起社会监督机制,由人大和政协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和行政审批改革成果进行绩效评估,发挥出绩效考核的监管作用。

2.深化地方机构改革

地方政府要完全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能作用,使省级以下政府被赋予更多的行政自主权,从而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纵深化开展。具体实践建议如下:

明确权力运行主体

为提高各地方的行政管理水平,我国应建立起事权分级管理体系,编制权责清单,要求地方政府各部门根据权责清单履行职责。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的专有事权范围,明确地方政府在执行行政事务中的主体地位,构建起完善的基层行政管理体系。在基层行政管理中,应全面推进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和执法建设,重点对民生公共服务、营商环境加强行政审批管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步发展[4]。

完善公共服务体制

地方政府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对关系到民生的领域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地方政府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政策改革,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地方政府还应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改革,在就地提升、原址改造、整村进城等领域实施社会化提升工程,并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使城乡得到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城鄉一体化发展水平。 建立網格化社会治理体系

在体改中政府要建立起综合性、网格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整合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力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网合一”的治理服务。如,镇政府可对所辖区域划分成多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内分派网格员,由网格员负责采集镇域内的社会治理服务信息,将信息上报到镇政府,由镇政府协调解决事项。如果社会治理服务事项较为复杂,难以解决,那么则由镇政府将该事项上报到市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向镇政府部门派发“工单”,协调各职能部门联动起来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3.打造“互联网+”智慧政府

在“互联网+”时代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通信技术等,搭建起智慧政府行政管理平台,提高政府对各类政务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政府的社会事务应对能力,推进政务服务步入数字化、智慧化发展阶段。具体实践建议如下:

构建智慧政务服务体系

政府行政管理要引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以用户体验为服务导向,将“互联网+政府服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各省市建成部门协调、服务联动、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网上办事的智慧化水平。各省市政府要积极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政务云、门户网站,融合所有政府服务资源,形成政务“一张网”,并推进“一张网”向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延伸,畅通办事服务的多种渠道[5]。

优化网上服务流程

“互联网+政府服务”要对网上业务办理流程进行简化、优化,广泛应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电子信息技术,为企业和群众开通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在线审查等便捷化的网上办理服务。同时,落实网上预审机制,及时向企业和群众推送预审结果,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构建起“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

基层服务网点与网上服务平台对接

各省政府要加快推进基层政务服务网点建设,包括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点等,进一步完善基层政府服务网点的基础设施配置,确保网上各项政务的办理能够全面落实到乡镇。乡镇政府服务网点要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开展“一站式”政务服务、“网上开证明”“行政审批基层延伸”等工作,重点围绕基层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脱贫等政务提供便捷服务。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形成了“放管服”一体化格局,推进了政府行政方式向民主化发展,提升了政府行政权责执行效率,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我国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加大地方机构改革力度,着力打造“互联网+”智慧政府,从而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积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参考文献

[1]赵雪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神州,2020(8):92-93.

[2]杨佳.智能行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巨大动力[J].法制博览,2019(36):104-106.

[3]尹雨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中外交流,2019(11):71-72.

[4]王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0):138-139.

[5]陈秋华.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9(6):58-5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第七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现阶段建筑工程已经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建筑工程为了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项目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进而使工程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首先对项目管理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对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探索

随着科技的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发展需求,现阶段建筑企业提倡在建筑管理当中采用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项目不断增多,这就给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建筑工程的发展需求,我门要对施工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对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项目有限的条件下,高效率的完成工程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策划,并且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可以顺利实施,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正常的发挥。一般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项目管理分为不同的阶段:①要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进行前期的调查,制定详细的研究报告,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之后要将报告提交给决策层,审核通过之后,要进行分析和策划,进而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与项目进度,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要对工程的建设成本、风险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②组建相应的项目团队,并且要对项目管理的具体职责进行划分;③要对项目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查看项目管理的总体效果。通过项目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井然有序,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发挥项目管理的最大价值[1]。

2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效应用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的首要因素,现在许多工作人员都抱着拿固定工资的传统观念,在实际的施工中并不具有管理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散漫、懒惰、偷工减料等行为,在工作中不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正常实施,另外,一些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普遍较低,管理形式过于形式化,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为目标,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施工单位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此来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给予薪资福利、额外假期等奖励,而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要给予批评教育,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项目管理可以顺利实施[2]。

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对提高项目工程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加以重视,首先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条例,项目管理条例当中包括很多内容,例如,项目施工管理条例、成本控制管理条例、财务管理条例等、安全管理条例,在对管理条例进行制定时,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制定管理条例时,要运用先进的技术项目进行管理,进而创建现代化的现管理模式,完善相关的项目管理制度,也要与各个部门部门进行配合,将具体的职责进行划分,将具体的职责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头上,使项目管理的制度内容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筑工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幾率较大,且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在项目管理制度中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项目管理,以此来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施工人员带来良好的工作环境。

加强对项目管理的控制

项目管理控制在项目管理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项目管理进行控制可以更好的建筑工程管理进行规划,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施工管理的控制,施工质量方面:工作人员要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材料,并且施工人员要按照相应的管理条例进行施工,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方面:相关部门应该派遣相应的人员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一旦发现工期延误的现象,要对延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施工资金方面:为了使建筑工程实现利益最大化,首先要对施工的成本进行预算,确定施工的可行性,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施工,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资金分配、资金筹措。加强项目管理的控制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并且能是建筑工程的经济利益得到正常的发挥[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该加以重视,在进行项目管理时,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采取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管理的控制等措施,实现项目管理的有效应用,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雄.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的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3):4342.

[2]赵晖.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30):129.

[3]杜志强.试论建筑工程管理中项目管理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7(6):145,15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第八篇】

        摘要:长期以来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弱等问题都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通病。而众所周知,行政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是其主要成因。本文从当下行政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出发,提出如下激励措施。

关键词: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构建;应用

高校作为社会高级人才聚集之地,是培养,储备人才的摇篮,同时还肩负着服务社会的重责。随着高校的社会重要性愈发凸1显,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也愈发重要。而作为特殊的高校人才队伍,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与高校教职工和高校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对高校内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起着贯穿支撑作用,甚至于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制度,将很大程度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态度与工作积极性。因此,完善的管理人员激励体制不可或缺。

一、现行高校行政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高校现行行政管理群体是高校内一支极为重要的队伍,对高校建设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不合理定位和对高校行政管理群体激励制度的重视不足,导致高校对行政管理群体的问题的研究普遍不足。当下,高校行政管理激励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

大多高校在具体管理中存在着明显厚此薄彼的问题,对科研队伍激励力度极大。但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奖励政策却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就目前而言,高校针对这部分工作人员的考核,更注重年底考核,考核内容也比较抽象。比如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就没有细化的标准,也难以做到公平统一。

而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考核,也缺乏具体化标准,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而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但现阶段,高校往往依据模棱两可的考核指标,只进行结果考核。此外,在具体考核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标准,为了照顾到每个人,行政部门往往采用轮流推优的方式选举优秀员工,这种失当的考核方式是严重的平均主义。

不公的考核结果直接扼杀了创新开拓的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职业能力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的尸位素餐行政管理者。

2、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随着高校管理机制的深化改革,行政管理部门也愈发注重效率公平。因此精简机构,提升办事效率,加快内部流动,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这种缩减行政管理经费,精简行政人员的做法,势必加剧行政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过去的管理过程中,可能由多人协同分担的工作,现下可能由某人一力承当。如若没有辅之以科学有效的科学,技能培训。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应对能力,则工作上的疏漏几乎无可避免。

而当下高校普遍缺乏培养,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有效机制。

3、缺乏有效的晋升通道和合理的工资待遇。

在职业声望方面,由于高校人事管理普遍重视学院教育,相对轻视行政管理,在相关政策上不免有些偏移,因而造成许多行政管理人员终生晋升无望。即便是管理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很难通过职务晋升的康庄大道,这较大的打击了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岗位自豪感。

而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薪酬待遇也与普通教师存在较大落差。这种落差往往会使行政管理人员滋生熬日子的不良心态。而与薪酬不相匹配的是,行政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却繁杂繁重。这种制度上的不平衡性极大滋生了管理人员不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二、高校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当下高校行政管理机制还存在些许不足,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体会和文献调查,将其归纳为主客观两方面成因。

1、主观上,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欠缺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要求每一位高校工作者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不敷衍塞责。这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从自身做起,从主观上认识行政管理服务属性。

但当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对行政管理缺乏应有的耐心和工作动力。对待领导和资深教师,总是热情微笑,而面对新入职的教师时,则是一副冷漠如霜的面孔,更遑论对待前来咨询办事的学生了,推三阻四,爱搭不理已然常态。爱岗敬业,从何谈起?

2、客观上,高校相对封闭落后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管理的制度的发展。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这种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管理的层次性,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但在实践中,这种趋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经办人过多,应变能力较差,反而制约着行政管理的提升。

在行政管理中,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能力较低,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清晰且狭隘的本位思想。长此以往,高校行政部门能力难以凸显,各个部门在具体实践中还可能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的怪象。僵硬的管理机制制约着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基于激励理论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

研究内容型激励理论,有助于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他的高徒——奥尔德拂的ERG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也被称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诺于1943年提出。马斯诺需求层次体系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生理需求是最为根本的第一层,即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衣食住行等。

第二层次为安全需求,在满足生理生存的前提下使自己安全得以保障的需求。

社交需求为第三层,爱情,友情,情感,精神寄托都囊括其中。

接下来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严和他人的尊重。而最后一层则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即发挥自身潜能,最终一展自我价值的需要,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总之而言,前两个层次是人类基本生存需求,亦称物质性需求。

后三层是人们为满足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活动,又可称为精神性需求。马斯诺认为,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基于员工的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来开展工作,才能提升管理效率。

2、ERG理论。

ERG理论,亦称生存—成长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高徒雷顿。奥尔德提出。作为马斯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的理论将马斯诺的人生需求五层次,简化到三个层面,即为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必须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在关系和成长上的需要设立目标,加以激励,具体如下:

1、在关系需求中,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是高于生理与安全需要的精神性需求,他具体指行政人员能够感受到同事,学校及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产生归属感。

首先,高校应提升广大师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视和认可,营造重行政管理的工作氛围。使得行政管理人员深切认识并感受到自身的工作使命感以及巨大的工作荣耀感,进而提升对行政管理的兴起,优化爱岗敬业的科学态度。

其次,高校应积极实施管理的扁平化,将一些具体事项的决策权交给基层管理人员,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方式,快速高效解决问题,而行政管理人员一旦做出成绩取得突破,高校管理层要及时宣传学习和进行奖励。

2、在成长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于关系需求的精神需求,他包括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及职业岗位中所能得到的成就,抱负等,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提升需求,对行政管理人员而言,这种提升可能体现在行政职务上,或体现在专业技术职称上,亦或是其他方面。高校应当帮助行政管理人员铺就道路,协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

此外,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安排一些对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所裨益的培训,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作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学校首先要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薪资水平,使他们的工作付出与经济回报相平衡。消除其内心不平衡感;其次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校园地位与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同事,学校及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提升他们的职业价值,提高自我成就感。从而满足行政管理人员在不同层次的需要,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成行政人员与高校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剑青.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局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6)

[2]张爽,黄家才.高校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

[3]杨程屹.高校管理人员积极机制初探[J]。管理观察,2017(07)

[4]兰石财,李秀锦,兰仙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管理工程师,2014(6)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66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