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优质8篇
【导言】此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优质8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行政管理论文【第一篇】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期,税务行政管理是国家专门为政府部门的税收而设立的,公共管理理论促进了我国税收行政管理的改革发展,为我国的税收行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价值
国家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税务行政管理随着时代的不同也在不断的改变,它直接联系着国家的经济管理大权,是具有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国家行政单位,由税务职能专业的干部所组成的一个政府管理部门,是国家为实现税收职能而设立的,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行政管理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公共管理对国家税务行政作进一步的完善,如果没有税务行政管理这一行业,我们国家的经济会受到威胁,公共管理能使税务行政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对于完成各项税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完善各项税务行政的管理工作,使税务行政管理得到改善和发展。
一、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一)公共管理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由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其他公共管理两项主体部分组成,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就是对国家公共机关进行的管理,其他公共管理指的是对除了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公共组织部门。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
(二)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管理就是具有公共服务性,一切从群众的角度考虑,从群众的经济利益出发,把群众看作是顾客,顾客的满意程度作为对社会公共管理的衡量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公共管理就是对政府部门进行严格的管理,把政府部门与国家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对社会该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政府部门的成绩效益也进行严格要求。并且公共管理对政府部门的教育目标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同时公共管理是一种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职业,把公共管理的人员当做对职业的实践者,这些都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征。
二、公共管理理论在税务行政管理中所体现的应用价值
(一)公共管理能够完善税务行政组织机构,进行合理布局。一个合格的税务行政组织机构是在进行税收管理应用工作时,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布局,把税务行政机构的每个人员应做的工作能够进行具体的安排,对税收进行合理布局是对税务行政以前的布局进行重新整合,把具有相同工作的部门合并成一个管理幅度大的组织机构,以便于税收人员之间对税收任务进行相互沟通与合作,迁移各项税收任务,简化税收的程序,从而减轻行政管理的税收负担。
(二)公共管理能够对税务行政优化税收服务。由于税务行政管理一般都是把国家赋予的税收执法权体现在了为群众进行公共服务上,公共管理由于对群众的了解,要求税务行政机关在对群众进行税收时,能够更加人性化,对于各个企业的老板,领导以及许多赚钱能力强的人群,他们所纳的税要比员工以及赚钱能力低的人群纳的税要高,能够使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实现人性化税收。
(三)公共管理体现税务行政改进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的价值。公共管理能够提高税务行政工作效率,保证机构能够高效运转,使税务行政必须按照整个税收流程而设定具体岗位,必须保证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工作人员坚守,还得保证新增的岗位上也有人员坚守,把税务行政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加强对部门的管理,避免员工相互换位以及缺位,影响税务行政的工作效率。公共管理使税务行政建立合理的税收成本合算制度,加强成本控制和对成本进行分析,对纳税成本进行计算,从而构建一个具有高效率的税收行政机构。
(四)公共管理要求税务行政管理应用实施人本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机构进行招聘员工时要对员工进行严格要求,不仅注重员工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考虑员工的各个方面能力,招聘一批对机构作出贡献的人才,同时人员在税收行政这一行业,一般比较容易枯燥,为了调解人员的工作氛围,行政机构应经常举办一些娱乐性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
三、结语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的一种模式,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税务行政管理作进一步的完善,促进了我国税收行业的改革发展的同时能使税务行政充分发挥它的职责,而且能从群众角度出发,使税务行政管理更多地注重管理的结果,而不是只专注于过程,尤其重视政府的成绩效率,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对社会公共管理的衡量标准,使税务行政管理成为一个具有高效率的税务行政机构。
参考文献:
[1]蔡疏涛。浅谈《公共管理对税务行政管理的价值》,中国科技博览,20xx年33期
[2]王译健。《公共管理理论对税务行政管理》的启示,天津经济,20xx年02期
行政管理论文【第二篇】
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的工作革新
摘要政府行政管理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从而使政府行政管理转变成服务型政府。改变以往的行政管理理念,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更能感受政府对人民的关怀与重视,从而使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革新策略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
服务型政府成为了当今社会转变与潮流的重要发展途径,从而也是各级政府与理论界在加强行政体制中指出的政府重要改革模式。服务型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以“社会本位、公民本位为理念的指挥下,在社会民族秩序下,把政府行政管理定位在服务人民的角色,从而通过法定程序,遵照人民意志组成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行政部门。”服务型政府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不是敷衍搪塞的官僚机构,它是担负责任感与使命的服务者与管理者。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础,以人民的需要为依归,为人民提供必要的优质服务,从而成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国家及人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管理方法需有指挥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随着社会发主义发展的不断完善,政府理应发挥经济调整与市场监管职能,从而为企业发展建设公平竞争与经济环境的模式。通过不断地加强社会管理,从而改善社会环境,努力营造人民发展事业、支持人民能干成事业的现代主义风气,从而让创建社会的经济源泉进行充分的涌流。因此,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能提供社会组织、企业、公民所需求的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从而来促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健康水平以及文化生活的全方面的提高。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市场和服务人民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达到手中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人民全心全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从而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做好事。再者要改变政府机关与其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与办事效率,从而提高人民的满意度,以便更好地树立人民政府优良的形象。
二、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以往的政府行政管理业务是建立在官僚主义基础上的,然而在时代的进步下,这种以往的政府行政管理不太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局限了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总之,我国在政府行政管理业务流程上存在几方面问题:其一,以往的政府行政管理业务由于缺少使整个政府行政管理业务连接起来的技术联系,开展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整个信息流与价值流,不得以地理与专业位置被分散多个层级和多个部门,形成明显的层级化与部门化的工作平台。很显然,任何一个部门及其部门下的职工都无法掌握与了解全部政府行政管理的全部信息。最终使解决公共问题的价值流与信息流分布各个行政部门,从而使信息在传播过程出现过滤以及选择型传递,信息失真现象就出现,信息失真问题就会严重。其二,就是以往的政府行政管理太过于机械性,政府行政部门做事情都是以“按部就班”“照章办事”的形式来工作,从而关注点在事物的轻重缓急上,以至于有一些人民的事情被这种模式所耽误。因此,在以往的政府行政管理上,由于陈旧的、按部就班的流程,从而使政府行政职员办事效率低下。其三,由于职能细化分割体系下,每一个职能部门最关心自己部门的管辖范围与业务,从而对其他部门的情况漠不关心,更不关心整个业务流程最好的结果。信息的分散、职能的分割,使政府行政管理对外界需要及环境的变迁,都无从了解。因此,政府行政管理内部存在的封闭性,从而导致办事效率底下。其四,政府行政业务流程的压抑限制职员的积极性,政府行政管理组织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它能迅速、精确地服务,节约物资费用与人力,使各方面的要求都达到标准。然而恰恰是它的固守模式,使员工只能按章办事,形成不苟言笑,刻板的态度。从而使员工的积极性减退,他们最开始的热诚都消除掉了,感觉工作越来越没有意义,从而导致政府行政管理组织的人力资源不能良好地利用与开发。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行政管理建议
改善政府行政管理的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叙述:其一创新与变革政府行政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前提,改变政府行政管理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现如今我国已经提出以人为本的方针很多年了,但是并没有将服务人民的宗旨规范化与制度化,没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主体,没有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机制与操作体系。以至为人民服务更多的是在宣传上体现,没有落实到政府与公务人员的行动与思想上去。因此,在今后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上,还需要改观。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不仅是政府与民族的政府,还应该是一个法治政府和高效的政府以及清廉的政府。其二,改善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应实现制度创新,完善运行机制,从而靠制度与机制来确保政府行政管理行为事物协调一致与高效运行。因此,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四、结语总而言之,建立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实现政府行政业务的再造与重塑,不是几个人以及几个部门就能实现的,形成新服务制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建立服务型政府管理需要政府与社会等方面的配合以及参与。我们相信,只要广大干部与人民群众齐心合力、群策群力、脚踏实地,我们一定会早日实现服务型政府,从而建立起更加科学、高效、合理的政府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陶源。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高效的服务型政府[J/OL].中国培训,20xx-10-20.
[2]姜明安。服务型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行政法学研究,20xx(04):71-77+122.
行政管理论文【第三篇】
摘要:路桥施工企业负责的项目工程多、施工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事务分散,给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水平与业务水平,路桥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加大对办公室行政工作的重视,协调好办公室管理工作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培养高素质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运营过程的效能,实现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关键词:路桥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创新方式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路桥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获取更多施工机会,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必须加大对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企业户外施工等特征,以项目实际情况为基础,引进新型办公室管理理念与机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调好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升办公室服务质量,为企业的运营注入新的活力,保障企业各项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
2路桥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
路桥企业负责的施工工程项目繁多,办公室工作任务重。基于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不断改进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在明确其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办公室行政工作的服务性,提升企业运转效率。辅助决策职能办公室是路桥施工企业的重要组织部门,具有辅助决策的职能,其体现:(1)办公室每天都会收集各类企业运营、施工信息,工作人员须对其进行整理后及时反馈给领导人员,并提供对应的建议;(2)办公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调查各项工作,如某个施工项目的投资情况等,其须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3)办公室须负责起草各项施工项目、企业运营过程的不同文件,合理表述出领导意见,提升领导重要决策的执行性;(4)办公室应快速处理好路桥企业运转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施工项目延期等,则须调查好原因,并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关系办公室在路桥企业中扮演着沟通桥梁的角色,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办公室能够连接领导人员与其他职能部门,其须顺利传达上层领导人员的信息,并及时收集基层员工的意见,充分发挥办公室协调企业不同部门关系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有统筹全局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体现企业文化办公室是展现路桥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领导人员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通过加强行政手段的方式,转变企业员工对于文化的认识,赢得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支持,形成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
3做好路桥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做好路桥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需要领导人员与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努力,立足于路桥企业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不同行政事务,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协调管理行政事务
路桥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以“生产经营”为基本中心,应坚持“三个服务”的宗旨,增强企业运转过程的服务力度,强化其办事手段,保障企业各个生产运营环境的顺利进行。首先,领导人员应转变对于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理念,将其当成协调企业部门关系、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树立起办公室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意识,要求其端正自身工作态度,协调好路桥企业中行政事务的关系,保障企业不同行政事务的有序开展。其次,在开展办公室行政工作时,应树立“走一步、想三步”的通盘考虑意识,每个事务都应有计划性,及时回看事务的落实情况,提升行政管理事务的工作效率,干好分内事的同时,注重事务的完成质量、重视创新,真正做到让那领导、同事都满意。
构建高素质工作团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构建高素质办公室工作团队,提升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公司应定期将员工派遣到其他企业进行学习,了解其他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其先进之处;其次,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意识,及时解决好办公室行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动态管理行政工作,采纳工作人员的有效意见
通常而言,路桥企业办公的行政管理工作仅在年初进行安排,实行季度检查或者年终检查的方式,但大多数路桥施工项目的行政管理工作影响因素较多。为提升其业务水平、管理效率,必须实施动态管理的方式,办公室人员应深入到工程项目的施工区域,听取基层人民的意见,了解其对于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需求,及时解决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办公室人员应主动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好实际问题,主动采纳其建议,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加快基地建设的步伐
建立健全路桥企业办公室奖励机制,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整体效能。首先,办公室应根据自身特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从办公室负责人到普通员工,都规定好不同岗位的职责,作为日后考察员工工作情况的标准;其次,不断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潜能与创造力,通过经济杠杆等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制定完善的奖励方式,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要求办公室人员遵守相关规定,如办公用品发放规定等,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应通过物质、精神等手段进行奖励。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主要目的在于逐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基地建设应当不断走向规范化、精细化,节省企业在建、分、管房方面的投入,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可采取住房奖励方式,科学解决员工住房难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在路桥企业运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优化路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必须加大对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与项目实际情况为基础,改善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推进办公室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办公室为其他部门的服务能力,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亚娥。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4).
[2]肖海瑛。有效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经贸,20xx(23).
[3]李卿。新时期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xx(1).
行政管理论文【第四篇】
1学校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办学方面没有太大的优势,就会给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学校的独立学院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一股新生的力量,由于其办学机制的灵活性,虽然存在各种先天的不足,但同时也存在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学校的独立学院想办出特色,树立品牌,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势必要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上推陈出新。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及高效的行政管理水平是学校的独立学院能够快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2目前我们国家学校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中的问题所在
首先,在管理中新体制造成的问题。学校的独立学院管理团队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组成,有母体高校,学院出资方以及社会招聘。由于各利益团体的办学动机各异及管理理念存在分歧,学校的独立学院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这往往导致行政管理的混乱,造成学校的独立学院低质量运行。由于存在利益驱动,控制办学成本变成行政管理的第一目标,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岗位职能严重缺失,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行政管理最终偏离甚至背离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根本宗旨,学校的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其次,机构与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问题。学校的独立学院在办学之初,由于学生少,行政机构及岗位设置相对简单,一人多职的现象非常常见,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旧体制及旧方法没有相应改革创新,人员的精力有限,工作中应付了事,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学校的独立学院开始建立体制的时候,没有可以借鉴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机构与制度的不健全,往往会出现多头领导、朝令夕改、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低下的办事效率。在对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无法真正解决一些问题,使得部门间出现互相推拖的现象。这些管理服务的不到位,对学校的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最后,管理团队中人员结构造成的问题。学校的独立学院在开始创办时管理人员的年龄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中层的管理者呈老年化,很多管理者到了退休的年龄才发挥出自己的余热,这些管理者的思想与精力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基层的管理人员都较为年轻化,很多大学生就业就做行政管理工作,并且都是被安排在管理角色。这种青黄不接的状况,导致要不就是管理理念迂腐保守,要不就是管理行为杂乱无章,这对工作的效率与力度就带来一定的影响。
3学校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完善性策略分析
首先,要把新的管理理念建立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的独立学院管理机制的灵活性,结合公办高校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民营企业高效的管理方式,通过全新的视角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管理理念。同时要统一思想,使行政管理的目标一致化,所谓同心同德,才能团结一致,发展进步。同时,新的管理理念必须是建立在学校的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的目标基础之上,不偏颇于任何一方的利益团体,实实在在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这样的管理理念才能经得起发展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其次,通过内部调整及借助外部监管的方式实现学校的独立学院管理机制和制度的优化。创建科学精简的行政管理层次,使组织结构更具扁平化,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最后做出有效的决策。与此同时,要把依法治校、依规办学、依制管理作为学校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守则。把主管部门的检查、评估视为推动学校的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契机,把外部监管机制和检查评估指标转变为学校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从而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管理中无据可循,章法不一的现象,使学校的独立学院走上科学化发展的道路。最后,要以人为本,把管理团队的培养作为学校的独立学院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学校的独立学院要把人才培养工程做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工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拿出专项资金作为方案实施的有力保障。人是核心竞争力,把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上去,调动行政管理人员付于实践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外,还要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对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给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深造、交流经验的机会,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的思想更解放,使他们真正具备创新创造的能力。学校的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年轻力量,这里也聚集了许多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虽然经验不足,但绝对充满活力。学校只有舍得付出成本培养和塑造他们,他们才会乐于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成长成才也将最终成为学校的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要使学校的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有效的服务于现代大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首先要从管理的理念入手,从管理的制度入手,同时,还要把管理人员团队的素质提高起来,这几点是缺一不可的,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影响和推动学校的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创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学校的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一定会得到质的改变,也一定会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行政管理论文【第五篇】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需求,现如今,人们的需求已经更多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层面。信息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需要农村基层领导及时掌握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正确认识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以更好地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在农村基层管理中运用激励方法,从基层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激发起他们干事创业和促发展的积极性,是农村基层单位改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主动性的有效方法。
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单位的体制改革在不断进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第一,农村基层行政单位管理成本较高。从农村基层发展现状看,我国多数农村基层单位经济实力较弱,人员多而复杂,而且基层人员数量与基层业绩不成比例。当前,农村基层单位招待费超支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违规现象,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压缩招待费支出,但招待费超支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农村基层单位超标严重。我国农村基层单位债务也比较多,有些农村债务问题还比较严重,整体来说管理成本比较高。
第二,农村基层单位管理方式缺乏灵活性。部分农村基层领导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机械,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有的基层干部习惯于开会发文件,布置多落实少,缺乏检查督促机制。有的农村基层的管理办法过于简单,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差错,这都会影响农村基层行政单位在基层人员和群众中的形象。①
第三,社会发展现状导致了农村基层管理出现更多问题。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均、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管理的缺陷造成很多农村地区发展日益滞后,两极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也造成了管理上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导致恶性循环持续发生,需要社会给予农村基层更多关注和支持。
基层管理体制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基层管理体制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领导者自身因素。导致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管理者自身因素极为重要,农村基层领导长期生活在基层,普遍缺乏管理中应具备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艺术,缺乏必要的法律和管理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有部分领导不注重工作方式变化,一味强迫命令,引起基层人员的抵触情绪。
第二,历史和社会的因素。随着中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城乡两极分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交通、经济、教育、文化等资源上,城市地区都要好于农村地区,在管理方面同样如此,城市有优秀的管理者,有高比例、高素质的城市人群,而农村基层管理者水平及农民群体素质和城市相比差距甚远。
第三,管理体制本身的问题。虽然目前在农村基层领导岗位选拔中采取了民主选举方式,但现行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仍阻碍了基层政府形象和领导素质的提升。现行基层行政管理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竞争上岗机制,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位和人际关系比较稳定,容易造成干部拉帮结派和一家亲的现象,虽然有民主选举,但论资排辈、拉帮结派、贿选等现象仍随处可见,阻碍了优秀人群进入到领导岗位,导致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水平较低。
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激励即激发和鼓励,主要是指根据行政人员的心理需要,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式,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激励等措施来激发、疏导行政人员思想行为,以有效地实现成员管理的目标活动。对于农村基层单位而言,激励机制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激励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基层人员的各种需要;第二,激励的形式是奖罚并存,形式多种多样,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第三,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基层行政单位的长远发展,同时达到个人、单位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且从低级层次到高级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第一个层次是生理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等的生理需求;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即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和熟悉的环境中;第三个层次需要是社交需要,即人要求与社会人群建立情感联系,并享有社会地位的需要;第四个层次需要是尊重需要,即人希望得到他人高度评价,受到他人认可和他人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指每个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量,不断去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简单明了并且清晰地说明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和可变性。②
动机是由于人内在的需求及外部事物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动机产生于人自身的需要并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③。因此,由于人内在需要产生的动机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引导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对生活和工作的认识。对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而言,满足基层行政人员对自身需要的渴望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想调动大家工作热情,更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就应当从基层人员心理需求出发,想方设法去满足农村基层人员的内在需求。
激励机制在农村基层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机制是当前社会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是促进农村基层单位及我国行政领导管理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激励机制对于适应我国行政管理干部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励机制有助于发挥基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也有助于深化农村基层单位改革。
激励机制有助于发挥基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机制是依据员工的全方面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将他们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使其可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点素质和各方面能力。在现实工作中,基层员工的素质和才能并未充分展示出来,通过正确认识和分析影响基层人员才能发挥的诸多因素,然后充分运用合适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更好地激励和鼓舞基层人员继续奋发努力和积极工作。激励是持续不断地激发个人积极性的心理过程,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需要促使动机产生,动机又不断驱使着人们去探索和创新。由于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当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对生活条件及工作环境的不满而产生厌倦情绪,对于工作只是简单应付。农村基层领导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去满足基层工作人员的需要,引导他们的动机,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调动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促使他们为目标不断前进和奋斗。
激励机制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机制包含合理的竞争理念和思想,它的良性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合理的和有效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良性、积极的竞争。竞争机制是调动基层行政人员积极性的一大法宝,建立严格的行政人员竞争机制,能给行政人员以动力和压力,有利于调动行政人员积极性,使基层单位更富有朝气和活力。适当的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能够提升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使基层行政内部产生一种竞争的氛围,这样在促进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也选拔了优秀人才,促进了良性竞争,也提升了基层单位自身的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竞争主要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两种形式,正当的竞争就是运用合理的手段正向对比,不正当竞争主要是指采取不合理的手段和方式限制和挤压竞争对手。在农村基层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基层人员的心理和思想变化,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杜绝不正当竞争的产生,还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正当竞争。农村基层领导还要有完善合理的评估考核机制,要以工作业绩和能力去考核工作人员,而不是根据领导的喜欢和人际关系来评价基层工作人员,从而使基层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更加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
激励机制有助于农村基层单位深化改革。激励机制是采用现代化的合理措施方法,对于和物力要素相结合的人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调配等,使人力要素和物力要素时常处在合理的分配比例,同时通过对激励对象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和监控,做到人尽其才和事竞功成,从而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各构成要素效能的发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想发挥效能最大,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激励原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注重基层单位人员的激励有助于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等各种资源,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思想、心理和行为发生积极正面的改观,可以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形象,也有助于农村基层单位继续深化改革,促使他们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改善民生,转变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
农村基层管理中激励方法和途径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包产到组、包产到户,以个人为基点来调动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当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致力于本地区的共同发展。现如今,农村基层领导仍要重视建立和利用激励机制,并要在激励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并且要注重把握激励的程度,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
首先,要注重建立创新管理机制。激励工作同人力资源管理中其他工作一样,也有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农村基层管理中要有规范的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更有效调动农村基层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单位数量庞大这一现状,农村基层领导可以学习“全民创业”的发展理念,积极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在岗带领大家一起创业,形成与农村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发展体系,营造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大家齐心共同致力于新农村经济建设,创造一切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管理机制创设中还应该包括考核机制,基层考核机制应 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考核结果要做到奖惩分明,突出贡献的要予以适当表彰,还可以起到明显的表率作用,对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员工也要及时处罚。④管理机制还要结合基层行政工作的重点,注重民生和民权的落实,不流于形式,积极鼓励基层一线员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到群众中去,不断引导基层人员积极为地区谋发展多做贡献。基层单位还可以建立基层激励情况评估制度,通过及时有效分析基层单位的激励水平和激励效果,及时对激励体系的内容、结构和过程做出调整。
其次,要注重对基层人员的全方面激励。在对农村基层人员激励过程中,除了传统经常采用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还可以采用情感激励、期望激励和公平激励等等。情感激励具有两极性,积极的合理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情绪,消极的情感则会减弱和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和情绪,基层领导要善于使基层员工保持积极情感,消除和抑制消极情感。⑤期望激励指是通过调节对所追求目标或结果的期望心理来调动激励对象积极性的措施,如果认识到某个目标的定位过高,而且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也很难实现,那么运用这一目标来激励则会导致失败,因此激励机制中确定目标也非常重要。公平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在分配过程中存在公平感他们会努力工作,而如果存在不公平感他们则会消极应对。农村基层单位管理者要遵循客观、公正和民主的原则,使员工在工作中产生公平感,从而可以有效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在激励过程中,要少些物质奖励,多注重精神激励,农村基层领导要善于发现基层人员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彰;⑥要利用身边的先进案例教育单位工作人员,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基层领导自身也要注重提高素质和修养,在工作上要和基层人员共进退;要转变领导工作方式,积极走进群众中,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彻底改变办公室命令的管理方式,共同致力于基层队伍的建设。
再次,要合理掌握对农村基层人员的激励程度。激励程度是激励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激励程度和激励效果有着紧密的关系。农村基层管理者能否恰当地运用和掌握激励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基层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激励过度和激励不够都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还会对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如果激励程度过低就会导致激励对象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但如果激励程度过高则会使被激励者感到容易而不珍惜,也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因此激励程度一定要恰到好处。总体来看,由于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长期与群众接触,工作压力较大,各种物质津贴补助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给予基层人员一定补贴。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和补贴政策,采用绩效考评的方法鼓励基层人员提升工作热情,努力搞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激励频率在激励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频率,才能充分发挥基层人员激励的积极性。在激励过程中,激励频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内容、激励目标、工作环境等,在具体的激励机制管理过程中,应根据环境和个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和合理的激励频率。
在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对农村基层这一复杂的大环境,科学界定基层领导干部职能,适当使用激励机制,能够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及群众的满意度,这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构建都有积极影响。
注释
①王宏伟:“浅析基层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提高”,《经济师》,20xx年第9期。
②③[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④王欣东:“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年第1期。
⑤陈娜:“行政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中国集体经济》,20xx年第25期。
⑥张松业:“浅论行政管理中的激励”,《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