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博士毕业论文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35122

【导言】此例“博士毕业论文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博士论文【第一篇】

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博士学位论文是三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而致谢又是对三年经历的一个总结,今将其发于此,以飨众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论文即将梓刻之际,回想三年博士生涯,给我提供帮助的人颇多。最应感谢我的导师孔昭君研究员。首先,感谢他将我纳入门墙。正因于他的接纳,才使我完成了一个科学的门外汉向一个科学的探索者的蜕变。其次,感谢他在我入学之际尽力帮我申请到公费名额。正因为这个公费名额,让我减轻了许多经济上的压力,使我在整整的三年攻博期间有心情坐下来真正做点学问。最后感谢他在我找工作之际,为帮我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费神费力。师恩如海,衔草难报。孔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风格、严肃的科学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幽默机智的谈吐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他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为我论文的选题、撰写提供了关键启发和帮助。

感谢甘仞初教授、韩伯棠教授、夏恩君教授、冯海旗副教授、王兆华副教授等诸位老师在我撰写论文期间提供的帮助。

感谢我的师兄张纪海博士、李连宏博士、彭学军博士、王永军博士,我三年同窗好友毕德国、荆雷、潘旭华,硕士期间的同学南京大学的史新和博士、师弟人民大学宋黎明博士,老乡北京大学的胡少华博士和浙江理工大学吕小华副教授对我论文撰写和修改提供的帮助。

感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李波教授、余传仁老师、戴福秋老师,同学初军威、王晓光、米传军、张洪波、采峰、许长军、黄锴、邓伟、孙梦阳、武阳、桂婕、殷娜、逄金辉等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感谢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与我一道分享他们青春的快乐。感谢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04级秋季博士班的全体同学陪我一起走过这段人生难忘的历程!

感谢我的家人常年对我的支持和理解!

感谢在百忙之中评审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各位专家和学者!

特别感谢所有支持过我、帮助过我、批评过我、鼓励过我和理解过我的人们!

最后,感谢岁月与困难对我的磨砺!

博士生毕业论文【第二篇】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1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

1.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成稿并交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3.答辩申请者须将《研究生答辩申请报告》、《学位论文摘要》、在学期间的获奖证明、发表文章的全文或录用证明等其它证明材料于规定时间之前一并交人事教育处,过期或材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4.申请者所交材料经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初审合格后,交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组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及论文书写文字和格式等项目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5.研究生答辩之前由答辩秘书将毕业论文送至有关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3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5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6.由人事教育处或答辩秘书负责收回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对申请人保密。若评阅人对论文没有提出异议,则可组织答辩。由答辩秘书领取《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选票》、《答辩记录纸》等并组织实施。若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持反对意见,则不能组织答辩,但可保留申请资格,将论文修改后可以重新申请答辩。保留资格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7.答辩秘书应提前二天向全中心通报答辩事宜(内容保密者除外)。

8.硕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由5名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至少由7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9.如论文内容确属保密,则由主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指定有关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内部进行评审和答辩。

10.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研究室负责组织。具体答辩程序按照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

12.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所有答辩材料在一周内交人事教育处存档。

13.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将发给其学位证书。

三、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

1.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一式二份)

2.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二份)

3.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专家评阅意见(各一式二份)

5.答辩选票

6.答辩记录

7.毕业论文(硕士生交4本,博士生交5本)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军队工科院校 博士研究生 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1-01

一、概述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是拓宽博士生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博士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1]。全军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明确了要更多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

目前我军工科院校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不断地加强博士生课程建设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但是军队工科院校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过去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博士课程应具有怎样的特色,博士课程与硕士课程的连贯与融合,博士研究生应学什么内容,怎样学,教师怎样教,如何考核等若干关键问题的认识上还较为含糊。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课程设置不能满足部队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军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的是适应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需要,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技术的自主创新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思想品德和军事素质,广博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等[3]。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应该围绕需求这个核心来进行设置,但目前的课程还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2.内容衔接不足,前沿知识缺乏:在教学内容上,没处理好博士研究生课程与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衔接,讲授内容缺乏学科价值和时代感,与硕士研究生课程低水平重复[5],学科前沿、热点问题没有及时进入博士研究生课堂,从而使课程内容的应用价值和学术含量不高,甚至陈旧的内容依然存在[4]。

3.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像硕士研究生那样主要进行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博士研究生参与教学,探索研究型、创新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4.考核形式单一,评估效果有限:课程考核是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考核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重视课程考核的作用,二是把课程考核作为对学生施加压力的手段,有的课程考试一般以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学习的评估,效果极其有限。

三、加强课程建设的措施

1.课程建设要适应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与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相适应,这也是国防现代化对军事技术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可以更好地满足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需要,更快地实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目标[2],因而博士研究生课程应紧紧围绕“打得赢”这个核心进行设置,一些通用课程内容可以淡化或取消。

2.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服从学科专业体系: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突出相关知识点和相关技术在实际任务和工作中的应用作为主体的内容设置,使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成为硕士课程的延续和深入,课程设置既能反映出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内容,还要体现专业研究军事特色。

注重引进国内外的相关优秀课程与教材,选用处于学科前沿的国内外最新专著、参考书或文献资料。同时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能对将来的专业发展趋势有所体现[4];处理好知识结构中“博”与“专”这一对重要关系[6],帮助博士生建构个性化的学术格局。

3.转变教学理念,推行研究性的课程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体现研究式、讨论式、启发式,以调动博士生的独立自学、独立钻研的积极性。在博士生的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以自学为主和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验技术操作相结合;多种形式的研讨与讲座相结合,围绕主题由教师组织讨论[4]。这种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以博士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让博士研究生通过观察、思考,体验探索科学技术的途径和方法。

4.加强地方与国际合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积极邀请名家教授作为特聘教授参与部队院校教学,通过长江学者特聘岗位等形式,为军校注入新鲜血液。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教学资源,建立一种开放式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提倡双语教学和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的方式[1],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提升我军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5.复合化的考核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估提升学习效果: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可以选择多种考核方式或者其组合形式,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经过查阅文献、文献阅读、方法实现、仿真试验、撰写研究报告等过程,使学生能够较为完整地完成本学科专业课程的一次初级研究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2]。注重营造追求卓越、增强竞争的气氛,促进博士研究生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课程检查评估的结果可以广泛调动课程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肯定其成绩,发现其问题,为提高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军队工科院校博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将使博士研究生“军味”更浓,特色更鲜明,在掌握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顶层设计、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估等各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军队博士研究生更好地满足军队和国防科技发展对军队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汪勋清,王春霞,王秀玲。 关于农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1:72-74.

[2]项军华,韩大鹏,张 峰,刘 昆。 面向新型军队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与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6):18-20.

[3]赵婉清。 关于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4]房京,路亚光,杨春国,吕新远。 我院研究生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8(3):75-78.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 厦门大学;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4-0059-08

一、 比较维度及案例选择

本文选取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作为案例,对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的维度涉及培养目标、学制、课程教学、实践实习、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学业考核等诸多环节。

厦门大学和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分别代表中美两国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过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奠基性的地位,处于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先水平。而作为美国的一流大学,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在美国名列前茅,并且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学在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因此,选择它们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异同。本文对这两所高校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进行具体分析和解读,以期能更深入地、系统地对两国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践进行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并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以此为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 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解读

(一) 培养目标及学制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方向包括高等教育理论、考试研究、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原理与方法、大学文化研究、高校课程与教学论等,主要是培养从事高等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教学和高校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制一般为3—4年②。

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大学教师、管理者、政策分析者以及教育研究者,要求4—5年全日制的学习,拥有相关的硕士学位可以适当缩短该修业年限\[1\]。

(二) 课程修读

1 学分要求。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规定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应大于等于12学分,大约240学时,一般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其中公共学位课2门,学分等于4学分;专业学位课2门,学分大于等于6学分;选修课1门及以上,学分大于等于2学分①。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对高等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最低的课程要求是135个学分。从其他机构转换的或者在斯坦福的其他研究生学位计划中获取的研究生水平的相应课程中最多可以有45个学分计入博士学位计划要求的这135个学分中\[2\]。

2 课程设置。除了两门公共学位课即第一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属于全校性必修课程外,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还包括:(1) 2门专业学位必修课:① 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该课程通过对高等教育若干基本理论和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的研究来加深学生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基本内容有:高等教育基本概念的辨析;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规律的研究;高等教育思想流派的评论;大学课程理论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的探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等。除基本内容外,还就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理论界争论的重大问题进行评析。② 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该课程应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2) 选修课:高等教育社会学、西方高等教育思想专题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史专题研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专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评估专题研究等,学生从中选修1门及以上课程资料来源: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级)》。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要求各方向的博士生都要修读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1) 第一年:秋季学期开设研讨会EDUC 325A, 冬季学期开设研讨会EDUC 325B, 春季学期开设研讨会EDUC 325C。研讨会主要探讨教育基本理论和问题:教什么,教谁,为什么教;人们是如何学习的;教师如何教以及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学校是如何组织的;教育系统是如何被组织的;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2) 第一年的秋季学期:定性研究方法介绍。(3) 第二学年结束之前要完成研究方法核心课程,包括教育调查和测量、教育统计分析、教育定性或定量分析。(4) 高级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要在他们学习的前两个学年完成研究方法核心课程。学生被鼓励尽可能快地完成研究方法核心课程,因为到第二学年结束或者第六学期,他们在资格考试中将需要用到在这些课程中学到的方法论技术和专门知识。

此外,每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都还有自己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在高等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通过与导师和培养计划委员会协商,根据需要选择建立起一个与他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相适合的主修课程模块,课程同样强调对社会科学详细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掌握。(1) 高等教育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和社会3门课程。(2) 教育学院为该方向博士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学生发展和学院影响力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多元文化问题、作为复杂组织的高等学校、高等教育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经营和评估、高等教育研究讲习班、性别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多学科性、教育学院:历史的和社会学的视角、国际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实地调查研究等,博士研究生必须从中至少选修2门课程。那些之前没有学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必须选修高等教育研讨会课程。(3) 学生必须参加教育学院之外的辅修科目或者硕士生课程学习。斯坦福大学要求哲学博士学位辅修科目的最少学时是在相关的研究生课程的200level或者更高级水平的课程上获得20个学分。在选择教育学院之外的课程以完成学位要求时,学生必须与他的导师协商\[2\]。

(三) 教学方式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中一般是采用本院获得国家和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教学方法,即“学习—研究—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法”,学院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开设相关讲座,并鼓励博士生在本院学术会议或学术沙龙上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前沿探讨、专题讲座,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学方式也是多样的,讲授、研讨、案例教学等都被灵活地加以运用。最常见的是学生大量的阅读、讨论与教师引导性的讲授相结合,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等。其中,教授们一般都会为每门课开列一大堆文献目录,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原著。研究生每选一门课,就意味着每星期要读几百页文献,还要找出问题拿到课上去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个人都要怀疑别人的观点,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一定的论据支持自己的怀疑。教师不但要参与讨论,还要负责对讨论加以引导,并适时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做出分类和归纳。

(四) 实践实习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要求学生在第二学年的上学期参加实地调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是由几位老师带队,到国内一些较具典型性的院校或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每届学生的调研都有不同的主题和任务,调研一般以小组分工进行访谈和参观的方式进行,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调研的对象涉及面很广,不仅包括不同学校不同职能部门的领导、教师、学生,还包括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及企业的负责人等。调研期间,还会召开调研汇报会,对调研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会上,不同小组轮流向带队老师及其他小组的同学汇报本小组访谈、参观的成果与体会。调研实习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诸多高等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使他们获得全新的认识。

在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实习主要是通过助教制度来进行。每一个博士研究生都被要求作为研究助理或教学助理,在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或者督导教学中得到集中的强化训练。助教的工作内容包括:承担部分初级课程、导论性课程或基础性课程的教学;为学生讲解实验过程,组织学生做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总结和完成实验报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发言,补充讨论材料,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将讨论引向问题;帮助教师批改作业,评定学生考试成绩,监考等;与学生座谈、定期与学生会面和辅导学生等\[3\]。

(五) 学业考核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是根据课堂讨论发言、讲课、专题报告和期末论文综合评定的情况;另外,在第二学年上学期,博士研究生都要参加一个综合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开题阶段。

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在每一学年结束的时候都有专门的考核委员会对学生的学业进展和课程修读情况进行考核。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考核委员会中必须有至少2位成员应该分别是教育学院的教师和斯坦福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第三位成员可以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退休人员,或者是来自斯坦福大学其他学院或系科的学术委员会成员。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考核委员会将评价学生初步的研究生学习计划、成绩单、详细的专业材料。学生们必须在考核之前好几周与他们的导师会面以讨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时间安排以及考核材料预期提交的日期。如果考核达不到要求,考核委员会可能会建议学生放弃博士学位计划的学习。第二学年考核的目的是评价学生对学位论文研究和专业领域要求的准备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培养,决定学生是否有资格成为博士学位候选人。斯坦福大学公告中研究生学位规则明确指出,学生必须在第六学期结束之前获得候选人资格\[4\]。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有的学校称其为综合考试)在美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则会丧失博士候选人的资格,连开题的机会都没有。

(六)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规定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提交答辩前,应有3篇以上相关的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博士学位论文应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博士研究生应用2年时间进行博士论文的研究与撰写,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选择,应选择学科领域中的前沿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论文开题、答辩等程序按相关规定进行。

在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各类研究项目给博士研究生们提供了近距离与知名学者一起研究和工作的机会,同时还有和邻近的研究组织比如为教学质量提升设立的卡内基基金会合作的机会。博士研究生们积极参与老师的研究活动、在研究项目中做学徒等是博士科研训练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的高校一般没有对发表文章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在他们的学位计划早期就被鼓励开始思考学位论文题目,对论文内容、形式以及开题、答辩等也都有具体的要求。在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时,学生可以与导师或论文导师合作选择论文题目。学院明确指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研究型的或者重大的,那些仅仅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适合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合适的研究问题包括: 在理论、方法或者政策层面上提出一个专业领域的难题;对解决方案作出分析,而不是仅仅列出问题或者描述需求;进行理性的研究方法论。博士学位论文要在确定的学科或者跨学科领域里,对知识作出原创性贡献\[4\]。

三、 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异同分析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国学术型博士生教育的基本环节大致相同,都包括对培养目标、学制、课程修读、教学方式、学位论文、实践实习、学业考核等方面的规定。另外,培养过程均是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有机联系的一个统一体。但是,具体到各个培养环节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中,两国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 培养目标方面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研究生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这一相同的目标导向决定了两国在后续的各个培养环节上都强调要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进行原创性研究,强调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要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使命是寻求能在宽范围、跨学科的研究方面一直成为世界性的领导,并且这种研究是能形成教育实践、理论基础以及服务于事业的职业能力的研究,旨在使所有人都能够从他们的教育经历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其博士培养计划致力于进行严谨的有关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研究,培养博士研究生成长为学科和跨学科的专家,以期成为教育研究者并发挥领导作用\[5\]。可见,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学的博士学位更强调领导能力的培养,强调使学生能够获得领导职位从而尽力去改善全球教育质量。在更高的层面上,基于全球视野来关注整个世界的教育问题。

(二) 课程设置方面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差别很大。美国的博士生教育一般还包括了硕士阶段,因此其修业年限长,学分要求也远远高于我国对博士生的要求。而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学位课程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视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重视科学研究的规范性。作为必修课的专业基础课程中除了第一学年开设的3门研讨课程是强调对教育基本理论和问题的掌握外,其他所有课程都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要在他们学习的前两学年完成这些研究方法课程。而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研究方法的课程设置很少,所占的学分比例很小且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其次,跨学科、跨学院,甚至跨学校的辅修课程要求更是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独特之处,学生必须参加教育学院之外的辅修科目或者硕士生课程学习,这一课程修读的规定为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多学科研究、培养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基础。而我国对跨选课修读课程没有具体的要求。再次,从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上来看,相比于我国对基础理论的强调,美国的课程内容基本没有宏大命题,而是侧重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微观问题,研究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及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校本问题。

(三) 教学方式方面

两校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中都综合采用了课堂讲授、研讨、学生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教学方式。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除了综合运用上述教学方式为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鼓励学生在不同规模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并与同行的前辈与同辈进行交流,有效地锻炼了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敏锐好学的素质。一学期内还往往要求博士生写3—5篇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业或论文,对学生的阅读、思辨、表达和写作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同样采用了大量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区别于我国的地方在于:斯坦福教育学院中学生有非常繁重的阅读和讨论任务,学生参与、组织讨论的积极性和能力都很高,教师只起引导性的作用。虽然这种模式给学生以很大的压力,但大量文献的阅读,不仅丰富了博士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了博士生的学术眼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博士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敢于向学术权威挑战的学术精神,有效地培养了博士生自学和刻苦勤奋的精神以及探究意识。此外,在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中还注意发挥学生实践经验丰富多样的优势,处处注意促进多主体间的有机合作,尤其强调学生之间分享彼此不同的经验和观念,比如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的形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 实践实习方面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培养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倡导利用自身优良的智力资源服务社会的精神。在这样的理念和精神引领下,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研究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中,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实践实习的主要形式是助教或助研制度,助教制度是美国研究生由学生向大学教师过渡的有效形式,它对学生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工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博士研究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见,在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实践实习方面,两校的形式各异。同时,美国高校士研究生承担助教是必需的,而我国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资源或机会能让博士生进行外出调研等实习活动,很多高校博士生的实践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重视。

(五) 学业考核方面

中美两国在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修读和综合考试方面都有明确的考核要求。两国的区别在于:首先,考核的主体和组织形式不同。针对每一学年的课程修读,我国是由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考核,而斯坦福大学则由专门的考核委员会进行考核。其次,考核的严格程度不同。在我国,虽然对课程考核和综合考试等学业考核有明文规定,但淘汰率几乎为零,课程考核与综合考试等往往流于形式,要么根本不考核,要么仅仅走形式,学生在这一环节上几乎没有任何压力。而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每一学年的考核以及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淘汰率都很高,两门课程达不到要求即被退学,资格考试的淘汰率则高达15%—20%\[6\],考试失败意味着继续读博士的资格被终止,因此学生压力非常大。

(六)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方面

中美两国对博士研究生都有科研和学位论文的要求。我国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虽然不要求学生必须,但实际上如果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水平上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想通过各类考核和答辩而获取学位是不可能的。中美两国博士学位论文都强调要对学科知识做出原创性贡献,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等环节也基本相同。其中的区别在于:第一,研究选题不同。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都倾向于宏观的、理论性强的题目,旨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很少为学校内部的具体事务服务。例如“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等。美国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一般都很具体,侧重实证研究,侧重学校内部现实问题的解决,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但理论性和思辨能力较差。例如:“监督者的地位:基于多个州的共享领导的案例研究”、“‘为美国而教’项目中教师的职业生涯:他们是否、何时以及为什么离开低收入的学校和教学工作”、“青少年少数民族学习者及其同班同学的形态意识和词汇知识的发展”、“领导与当地环境:基于新泽西社区中机构间合作的定性个案研究”等。第二,论文指导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组成的要求不同。我国强调教师的职称和学位,学位论文盲审一般送同类高校或科研院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博士生导师或相关领域专家评阅,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也必须是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而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委员会成员中要求必须有一名来自其他学科,具有跨学科的背景和知识结构,强调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重视跨学科的指导。

四、 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之启示

中美两国的历史背景不同,教育理念和社会功用不同,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大相径庭,因此即便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上位居世界首位,我们也不能全盘套用,更何况美国研究生培养制度中也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痼疾,比如淘汰率过高等。当然,对中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而言,了解发达国家的相关制度,借鉴其成熟的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制度规范,也是必要的。

(一) 跨学科的辅修计划

美国高校博士研究生教育中都有跨学科辅修的要求。斯坦福大学高等教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中规定,学生必须在教育学院之外参加一个博士辅修科目的学习,辅修课程计入博士学位的要求中。辅修科目必须是在与博士学位计划相关的一个合适的领域中。辅修课程的选择应该与研究生学术导师和博士学位计划领导人进行讨论协商。许多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会同时去获得斯坦福大学其他系科的硕士学位,以代替辅修科目的选修,从而有利于学到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促进智能目标的达成。跨学科学习的内容会在资格考试中被考核。导师必须批准博士研究生辅修科目和相关课程的学习。

跨学科辅修计划的实施是通过美国高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兼具自由与约束的选课制度来实现的。一方面,课程资源丰富是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程的基础,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都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能让学生们领会高等教育和从幼儿园到12年级学校教育的广泛联系,学生们也能很好地利用斯坦福大学广泛的资源,正常地修习全校的课程。其次,兼具自由与约束的选课制度是跨学科选修课程的制度保障。美国高校的选课制度自由度非常大,通常可以跨系、跨学院,甚至跨学校,比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就有跨校选课的合作制度,麻省理工学院和维尔斯丽女子学院也有学生跨校选课的自由。但是选课制度并不失应有的限度,学生计划修习的所有课程必须征得导师批准,以掌控学生选修课的合理性,给自由选课制度一个适量的监控。学生的选课表必须经导师签字、批准,才能上交教务处,所选课程必须与主修学科间有内在关联。

总之,美国硕士、博士阶段都强调主修副修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这一制度尤其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必须要重视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要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制定相关制度,强制性地要求学生选修适当学分的跨学科课程,让博士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打好学科交叉基础。博士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意味着研究者思想的冲击和碰撞,有助于个人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借助于他人的思路迸发灵感,改变单一的、静态的、线性的思维方法,吸收非线性的、多元的、整合的思维方式,这对于他们学术研究风格的形成将会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二) 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

爱因斯坦在评论为什么近代科学首先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国产生时曾认为,西方近代科学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形式逻辑;二是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通过系统实验寻找物理现象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充分体现了该特点,即强调知识的经验论基础,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对经验、原始素材或实验数据的逻辑分析的构建物\[7\]。因此,美国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反映在课程设置上,研究方法类课程占有相当的比例。不仅如此,还特别重视研究方法的实际训练。由上述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可见,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就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重视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学院为所有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设置的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就是关于研究方法的一系列课程,从定性研究方法介绍到研究方法核心课程,再到高级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必须要在前两个学年完成这些研究方法课程。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对研究方法课程并不重视,研究方法的教学还很薄弱,一般仅仅将其作为选修课程,而且学分和学时比较少。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确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工具,是保证科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的关键。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必须强化方法论的教育,突出方法论课程的设置。可以借鉴斯坦福大学的经验,将研究方法和研讨会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要求所有学生必修。方法论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和探求新知识的点金术,使他们今后能够有效运用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从有师点通过渡到无师自通,从而独立地猎取知识乃至发现新的知识。同时,加强对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也是我国学术研究走向规范和科学的基本途径。当然,我们也要避免把方法本身作为目的,研究方法是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工具,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说,不能就方法谈方法,使研究方法的学习成为新的“洋八股”,而应该将研究方法融合在研究和教学工作之中。

(三) 兼具勤工助学性质的助教制度

助教制度是美国研究生有效的见习与实习制度,是研究生由学生走向大学教师的最佳锻炼形式,同时,学生承担助教任务,还能有一定的经济报酬,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减轻了经济负担。近年来,助教已经成为美国高校不可缺少的教学力量,配合任课教师完成了很多教学任务。这种助教制度有效地帮助博士生为即将开始的教学任务做准备,从而使其在就业竞争中更有竞争力,为研究生走上成功的教学之路做好铺垫,也为研究生未来长远的教学发展和从事大学教师职业打好基础。 

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中也应加强教学实习制度的建设。因为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一般都在高校从事与教育相关的教学或者科研。他们在正式进入就业市场之前,需要起码的教学实习的经验。这一制度能使博士生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学会教学,毕业之后找工作时,助教的经验至少说明该学生拥有开课和指导学生的最基础的技能和经验。我国在这方面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本科生教育的学科点完全可以让博士生承担起一些初级课程、研讨课程、实验课程的教学、讨论等;没有本科生教育的学科点可以增加博士生作学术报告的机会,可以让博士生适当地参与到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中,辅助教授承担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组织课堂讨论和办公室工作等。

(四) 严格的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

在美国,对立志取得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最具挑战性和压力的莫过于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失败也意味着继续读博士的资格被终止。资格考试的形式可以是在平时各科的多次考试中累积成绩,也可以是连续的笔试以及两三个小时的面试,面试要回答2—3个相当于我国二级学科专业领域的各类问题,还要回答1个跨一级学科的问题。人文系科的综合考试基本上采用面试。那些基于考核认为其学业成绩和进展不合格的学生将会被开除出博士学位计划,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和高标准。在美国,人们认为成为博士学位候选人是对学生能成功完成学院具体学位要求的潜力的一种承认。许多有志于将来从事学术和教学事业的研究生经过大考阶段的磨炼,都收获颇丰,而且开始积累经验,储备学术资本。但是,也就在这个时候,那些确实没有研究潜力的学生不得不开始打退堂鼓,自动退出该学位计划,他们认为不适合就退出,心态非常平和。这可能跟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经济发达也有关系。

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普遍表现出严进宽出、宽进宽出的问题,虽然各个高校在博士生培养方案中都明确设置了课程考核和综合考试等环节,但是,这些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淘汰率非常低,学生没有任何压力,这就失去了考核的本义,也是导致博士研究生创造性不强、培养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中考核不严格和淘汰率低主要与中国的人情社会及文化有关系,一旦博士生入学,碍于师生情感和人情关系等,很少有老师或学院会给学生考核不及格并淘汰学生。另外也与中国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中国学生因考虑到经济状况、年龄状况等,很难同美国博士生一样如果在中期考核中被认为不适宜从事学术研究,会心态非常平和地主动退出博士生教育。同时,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接受高等教育完全公费,而高等教育机会又非常稀缺,为了不引发资源浪费,博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零淘汰,这种传统习惯延续至今,也是导致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几乎零淘汰的直接原因。要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达到促进博士生理论知识积淀和科学研究训练的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导师和学生都应认识到中期考核的重要性。“资格考试”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制的核心环节,是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的基本措施。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设置严格的资格考试制度,以有效地监督学生的学业进展状况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时,我国高校在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大中期检查力度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淘汰并非最终目的,培养高标准的人才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在严格的学术标准和有限的教育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

(五) 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度

通过比较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可见,就制度设计而言,中美两国并无太大差异。真正的差异在于我国虽然也规定了一系列的培养制度和政策,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政策制度很完备,但执行力度很低。这与我国社会中的其他领域一样,规章制度往往容易走形式,主要是因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政策过多,学院等基层组织疲于应付,只好使很多政策流于形式,这就形成了一种惯性,无论是来自上层的强制性的政策还是来自基层组织基于教育基本规律而设置的好的制度规范都容易被走过场。而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都有非常强大的执行力度,都能落到实处。博士生培养完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比如考核制度 山草香…,我国的课程考核和学位论文等环节淘汰率几乎为零,而美国在考核时却很少顾及师生人情等主观因素,完全按照制度行事,各个环节考核中都可能有淘汰。再比如由学生和导师基于学生的研究需要和兴趣一起设计的博士培养计划,一旦提交,要进行任何修改和变动,必须与导师讨论,并且以培养计划修正的形式进行记录。导师、专业主席、博士学位计划领导和学术事务副院长对培养计划的修改都要进行复审并批准。这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风格和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度无疑有效地保障了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我们在博士生培养中也应该注意将合理的制度规范贯彻到底,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不是仅仅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挂在墙上、放在文件袋里。

参考文献

[1]The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Policy [JP3]Studies in Education (SHIPS)\[EB/OL\]\[2011-12-10\]edstanfordedu/academics/doctoral/ships

[2]The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Degree Requirements\[EB/OL\]\[2011-12-10\]edstanfordedu/academics/doctoral-handbook/requirements

[3]吴振利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与大学教师职前教学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 2011(9):17-21

[4]The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Doctoral Degree Handbook(2010-2011) \[EB/OL\]\[2011-12-10\] edstanfordedu/academics/doctoral-handbook

[5]The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About SUSE\[EB/OL\]\[2011-12-10\]edstanfordedu/about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035122